丁香園賺錢的
㈠ 投稿可以賺錢嗎
1、概率論
稿費:400-800元/篇
要求:文章觀點獨特、創意,大多關於時事熱點。
2、獨角文化
稿費:100-200元/篇
要求:包括情況、都市男女、閨蜜等
3、一禪小屋
稿費:50-500元/篇
內容:關於情感、熱點事件、人物等
4、古人很潮
稿費:100-150元/篇
內容:題材不限,與中國歷史有關,語言風趣易懂。
5、漫心情
稿費:200-300元/篇
內容:包括美文、情感散文、國學經典等;貼合社會熱點,能被大眾接受。
6、我們是有故事的人
稿費:150-500元/千字不等
字數:5000字以內
要求:無論採用與否,所有投稿文章會盡量在24小時內查看回復,時效性高。
7、讀文摘精選
稿費:100元/篇
類型:哲理、故事、感情、婚姻
優點:編輯很好的一個平台
8、懶覺大媽
稿費:300/篇
寫實實在在生活中對自己感觸很大的事情
優點:時效性好,1-2天內回復稿件採納。
9、雋語先生
稿費:200元/篇
有情情感勵志熱點電影短評,要求觀點明確邏輯清晰
特點:各種稿件都收,而且量大。
10、真實故事計劃
稿費:300-1000元/千字(首發)
特點:5000字以內,以故事為主,提倡第一人稱敘事。
11、初芒
稿費:100-300元/篇
字數1500-5000以內
特點:時效性一般,最多不超過15天
12、丁香園
稿費:500-1000元/篇(分首發和非獨家)
特點:若3日內稿件未被採納可以轉投其他。
㈡ 現在干什麼掙錢
你好親,現在做什麼行業比較掙錢?相對來說,如果說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話,從事外賣人員或者是快遞小哥的收入都是非常不錯的。
㈢ 丁香園的薪酬待遇如何
2015 年我來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源 21966 元,上海、北京、浙江等地的人均收入達到 4-5 萬元。相比而言,醫生的人均收入已不算低。然而考慮到從醫所需要付出的直接和間接成本,比如巨大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為接受高等教育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以及長期以來受醫鬧影響而需要承擔的人身安全風險,大部分醫生認為收入與付出之間沒有達到令人滿意的平衡。有 7% 的醫生每日工作時間超過 12 小時,然而他們的年收入卻只有 7.2 萬元。值得注意的是,醫生超負荷工作成為一種普遍現象,78% 的醫生每天工作時間都超過了 8 小時。
㈣ 2022讀中職校什麼專業最賺錢
可以學習大數據市場營銷專業,市場營銷畢業生可以從事市場調研、營銷策劃、廣告策劃、市場開發、營銷管理、推銷服務和教學科研等工作。市場營銷人員是各個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不可缺少的人才。
中職賺錢專業
一、雲計算:
發展現狀:雲計算是助力企業轉型的核心驅動力,作為一種IT資源的服務獲得和交付模型,雲計算可以幫助企業改進業務績效,並提供IT資源成本。國內雲計算市場還處在萌芽期,市場蛋糕正變得越來越誘人。雖然阿里、騰訊、華為等IT巨頭等紛紛進入,但中國企業級市場的復雜性使得IaaS層面依然存在機會;SaaS(軟體即服務的簡稱)層面:除重點關注以上幾個細分領域,還應重點分析具體的產品和服務是否符合國內客戶的實際市場需求。
二、大數據:
發展現狀:大數據產業發展了兩年之後,從探索階段進入了應用階段。數據被定義成重要的資源,正在得到企業的重視,在經營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大數據+」已經滲透到幾乎所有行業,如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大數據+零售」、以丁香園為代表的「大數據+醫療」、以搜房網為代表的「大數據+房地產」等等。
職高比較好的專業
1.醫葯衛生類專業
女生讀職高可以選擇醫葯衛生類專業,包括臨床醫學類、護理類、葯學類、醫學技術類、衛生管理類等,社會對醫科類畢業生的需求有不同的傾向,臨床醫學類人才有走俏的趨勢,從事老人醫學、保健醫師、家庭護士等職業的人才也將逐漸成為熱門,葯科類畢業生的就業前景也是很不錯的。
2、IT專業
雖然有人覺得IT業適合男生學,但實際上女生學IT業也是很有前途的,IT業連續超過金融業,成為各行業平均薪資的首位。女生學IT業也是有很多優勢的,如工作環境好,現代化辦公環境,無需在外風吹日曬雨淋;專業技術人員,受社會尊重,名聲響,待遇福利高;IT行業是朝陽產業,薪資水平和漲幅都高於社會平均工資。
㈤ 丁香園文獻求助為什麼需要丁當了
以前不需要是因為網站宣傳,現這個方面已經被大家認可了,一方面網站可以賺錢,一方版面權網站通過丁當這個虛擬錢幣進行各個方面的銜接運作,就像其他購物網站一樣。怎麼才能獲得免費文獻,首先先在網路、谷歌等各個搜索引擎上進行搜索,其次求助你的大學同學,一般各個高校會購買不同文獻資源可以下載全文。
㈥ 丁香園的翻譯兼職容易通過嗎
不容易。
丁香園是醫療健康科技企業。招聘的翻譯是為了翻譯大量的醫學文獻以及醫學文章,不僅需要大量的醫學詞彙積累,醫學知識和英語翻譯能力更是不可或缺的,這需要極高的專業素養才能通過。
丁香園是中國領先的數字醫療健康科技企業,通過專業權威的內容分享互動、豐富全面的醫療數據積累、高質量的數字醫療服務,連接醫生、科研人士、患者、醫院、生物醫葯企業和保險企業。成立20年來,服務上億大眾用戶,並擁有550萬專業用戶,為企業、機構合作提供了專業、優質的平台。在大眾端,丁香園覆蓋了優質健康科普、大眾知識服務、在線問診平台、健康產品電商及線下診療等多個健康應用場景。在醫生專業端,丁香園緊緊圍繞醫生的職業成長路徑展開,滿足了學術交流、繼續教育、用葯指導、職業發展等多個專業需求。
㈦ 有哪些適合老年人使用的app
適合老年人使用的APP:微信公眾號、騰訊新聞、今日頭條、快手、火山小視頻、拼多多、糖豆、美篇等。
1、微信公眾號。
隨著內容型聚合平台的崛起,訂閱號的閱讀量存在分流下降的趨勢,但某些針對中老年用戶群體的訂閱號依舊保持著超高的活躍度、互動性。部分賬號文章閱讀量篇篇十萬+,留言互動不亞於小型社區討論。
這部分針對老年人的文章深受老年人的喜歡。
2、騰訊新聞、今日頭條、快手、火山小視頻等新聞內容聚合類/短視頻平台
此類產品很適合老年人作為日常消遣,基本上,老年人只要會翻頁,就能熟練地掌握此類app,這也是老年用戶手機軟體必備產品之一。因為新聞資訊內容的分發以及短視頻的普及,讓這批產品快速吸引老年用戶的關注。
3、拼多多
因為拼多多里的商品相對來說比較便宜,物美價廉,所以深受老年人的歡迎。符合廣大中老年人的消費習慣和需求,適合老年人使用。
4、糖豆
廣場舞深受中國老年人的喜愛,這是一款可以讓老年人學習跳舞的平台。
廣場舞一個可以代表部分中國大媽的退休生活的娛樂活動,糖豆廣場舞就從此切入,在獵豹大數據2018上半年運動健身類APP中,糖豆的周活滲透率0.3449%,周人均打開次數50.9次,位列第一位。
5、美篇
對於老年的來說,該軟體以詩意聚集地」圖文形式的文字圖片創作社區,產品聚集了眾多老年文藝愛好者,其中以攝影愛好者為主、散文詩歌等文字創作者為輔。
產品中圈子功能同「社區」將同類愛好者網羅到一起交流互動,產品內容種類少,創作方向單一主要集中在攝影、旅行和文學上。創作門檻也相對較高,生活化內容同糖豆、彩視相比較少。
㈧ 丁香園是誰創建的這個網站的創建目的究竟是什麼
丁香園是由李天天創建,他是有名的醫學領域的高材生,他創建這個網站的最初目的是提供一個好的平台給全國各地的醫療工作者以及一些相關領域的人才等,算是一個互聯網線上平台。
不只為專家們提供交流平台,一些學習醫學的學生們,或是一些對醫術有興趣的人們,都可以進入網站,了解各方面的醫學信息,網站是全透明化的,信息全都公開有效,足以讓人信服,這也是丁香園的強大功能之一,給大眾了解醫學的機會。
不得不說,李天天的這個創意對中國的醫療界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㈨ 有什麼賺錢的小兼職,或者公眾號投稿嗎
㈩ 李天天的站長十年
丁香園的商業化運作始於2006年,彼時,創始人李天天手拎皮箱一隻,南下杭州尋找丁香園可能的落戶之地。雖然距離網站初創已經過去6年,但丁香園的賬面資金盈餘仍是個0。哪怕只是想把丁香園繼續做下去,也不得不考慮怎麼賺錢的問題了。
2000年,丁香園起步於為醫葯專業人士提供文獻檢索服務;兩年之後,轉型做專業論壇;在做論壇的過程中發現醫葯人員除學術交流之外的科研合作需求,丁香園基於後台數據分析,為注冊會員推薦可能需要的潛在合作夥伴。直到現在,這也是丁香園目前專注的產品之一。
在此期間,網站一直靠李天天等創始人的自有資金滾動發展,也有天使投資人投了一點錢,維護網站的各論壇版主則是撒豆成兵的全國志願者。李天天算了筆賬,加上伺服器託管等費用,2006年之前的投入也就15萬塊左右。
這對各論壇版主意味著「我的地盤我說了算」,沒有盈利壓力和商業束縛,他們專注於學術研究交流,是論壇的意見領袖,一呼百應。所以當丁香園站在商業化轉型的洞門之前時,他們拒絕跨出這一步——他們擔心商家的引入會影響學術的中立性,「然後網站就變味了」。
那段時間,李天天跑遍全國會見各路豪傑,苦口婆心地勸說講解丁香園商業化的重要性,不做就等於在等死。最後,版主們表示理解並支持,李天天則投桃報李,保證丁香園將繼續保持學術的純潔性。此後,丁香園開始走學術和商業相互獨立的兩條線管理模式:論壇由七人管理委員會組成的最高管理機構全權負責,所有丁香園公司的員工都不得進入管委會。如果公司要藉助丁香園論壇的人氣進行商業廣告或項目運作,事先必須在管委會備案,版主同意則項目放行,以此來避免傷害學術獨立性的事件發生。早期的丁香園由用戶生成內容,後期又依靠用戶建立了一套供長期發展的制度。
盡管進行商業化的工作已經一切就緒,但李天天們還是不知道該怎麼掙錢。通過論壇後台的用戶搜索關鍵詞開發人才招聘和生物試劑耗材的電子商務交易平台則是後話了,逐漸地他們才開始把知識競賽、會議直播、專家調研等隱性廣告的運作方式納入到盈利模式裡面。
但是等他們回過神來時,也發現包括丁香園在內的醫葯行業網站經過數年積累,已經形成「欄目嚴重雷同,創新嚴重不足」的局面。李天天分析認為,「未來網站的創新應該會集中在技術應用方面,國內做內容創新很難,一些科研成果的突破基本上都是在國外。」李天天所說的技術應用是指對論壇的文獻管理和用戶交流這兩塊。
他也看到了移動互聯網的應用是大勢所趨,尤其是三到五年之後,技術與內容對接不存在問題。但關鍵是,做什麼內容,給誰看。他們還沒有想清楚。目前國外在這方面的應用也只是集中在患者進行的自我管理,信息通過移動設備達到醫生,如果有問題,醫生給予反饋。但李天天認為,醫患應該是雙向而非單向傳遞。針對大眾,移動終端要解決互動對接問題,面向專業人士則考驗內容創新。李天天認為那些在Ipad和Iphone很酷很炫的應用,對專業人士的幫助還是非常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