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皮保胎

牡丹皮保胎

發布時間: 2022-09-17 16:51:32

1. 懷孕40天醫生開的保胎葯可以吃嗎目前一切正常,只因為以前有過胎停,這幅葯有牡丹皮可以吃嗎

不能

2. 懷孕期間可以吃中葯嗎

在成千上萬的中葯之中,有一部分會對人體產生毒副作用。特別是婦女懷孕以後,在用葯時不但要考慮葯物對孕婦的影響,還要考慮葯物對胎兒的影響。

在妊娠禁忌葯中,禁用葯絕對不能用,慎用葯如果臨床需要,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應用。按照「妊娠禁忌歌」記載,半夏、乾薑、附子均為妊娠禁忌葯。但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治療妊娠腹痛的附子湯中用附子,治療妊娠惡阻的乾薑人參半夏湯中用了乾薑、半夏。這些在准確辯證前提下的應用,不但不會發生墮胎,反而具有安胎的效果。這也就是《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所言「有故無隕,亦無隕也」。

3. 《本草精薈》:補血活血:當歸

當歸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根。以甘肅岷縣一帶產者質量為佳,故又叫岷當歸,此外還有秦歸、干歸、西當歸、乾歸等名。當歸因其善調氣血,有「使氣血各有所歸」之功,故此得名。當歸入葯有生用、酒炒之分。根據入葯部位不同,又有全當歸、當歸身、當歸尾之分。

一、功效應用

當歸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

功能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其特點補血之中兼能活血,補而不滯,尤善治婦人諸病,被譽為養血調經之要葯。

常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腸燥便秘等證的治療。

名家名著摘要:

《本經》:「主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瘡。」

《葯性論》:「治下痢腹痛。」

《日華子本草》:「破惡血,養新血,及主症癖,腸胃冷。」

《本草綱目》:「治頭痛,心腹諸痛,潤腸胃、筋骨、皮膚,治癰疽,排膿止痛,和血補血。」

《醫學啟源》:「當歸其用有三:心經本葯一也,和血二也,治諸病夜甚三也。」

《本草匯言》:「諸病夜甚者,血病也,宜用之,諸病虛冷者,陽無所附也,宜用之。」

《本草正》:「當歸,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葯,亦血中之聖葯。」

《長沙葯解》:「養血滋肝,清風潤木,起經脈之細微,回肢節之逆冷,緩里急而安腹痛,調產後而保胎前,能通妊娠之小便,善滑產婦之大腸,奔豚須用,吐蛔宜加,寒疝甚良,溫經最效。」

《本草備要》:「甘溫和血,辛溫散寒,苦溫助心散寒,為血中氣葯。治虛勞寒熱,咳逆上氣,溫瘧,澼痢,頭痛腰痛,心腹諸痛,風痙無汗,痿痹症瘕,癰疽瘡瘍。婦人諸不足,一切血症,陰虛而陽無所附者。潤腸胃,澤皮膚,養血生肌,排膿止痛。」

《醫學衷中參西錄》:「生血活血之主葯。其力能升能降,內潤臟腑,外達肌表。能潤肺金之燥,能緩肝木之急,能補益脾血,使人肌膚華澤。生新兼能化瘀,故能治周身麻痹、肢體疼痛、瘡瘍腫疼;活血兼能止血,故能治吐血衄血,二便下血;潤大便兼能利小便,凡血虛血枯、陰分虧損之證,皆宜用之。」

二、配伍應用

1.用於血虛諸證。當歸為補血良葯,適用於血虛引起的各種證候。臨症應用,常與補氣葯同用,取其氣血相生之妙。治血虛證,常與大劑量黃芪配伍,即當歸補血湯。

2.用於婦科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等證。當歸既能補血活血,又善止痛,乃婦科調經之要葯。治婦人血虛,月經不調諸病,常配伍地黃、川芎、芍葯,即補血調經名方四物湯。本方乃養血調經之基礎方,臨症加減,變化無窮,當重點掌握。

若治婦人血虛腹痛,或伴下肢浮腫,小便不利,常配伍川芎、芍葯、白術等,即當歸芍葯散。

若治血虛血瘀,經閉不通,可以四物湯為基礎,再配伍桃仁、紅花等祛瘀通經之品,即桃紅四物湯。

若治氣滯血瘀所致的諸多慢性病,或疑難雜症,可用四物湯與四逆散合方加味,共奏活血祛瘀、去腐生新之功,治療頑症常有奇效,即血府逐瘀湯。

若治肝鬱血虛、肝脾不和所致的月經不調諸證,常配伍柴胡、芍葯、茯苓、白術等,即逍遙散。

若治沖任虛寒,瘀血阻滯,月經不調,漏下不止等婦科雜病,常配伍吳茱萸、阿膠、牡丹皮、芍葯、川芎等,共奏溫經散寒、養血祛瘀之功,即溫經湯。

若治經行腹痛,氣滯疼痛,可以四物湯為基礎方,再配伍香附、延胡索等行氣止痛之品,即加味四物湯。

汪昂言:「血屬陰,四物湯能養陰,陰得其養,則血自生,非四物能生血也。若氣虛血弱之人,當用人參,取陽旺生陰血之義。」

3.用於虛寒腹痛,瘀血疼痛,跌打損傷,痹痛麻木等證。當歸能補血活血,善止血虛血瘀之痛,且其性溫,有散寒之功。治虛寒腹痛,常與小建中湯合用,即當歸建中湯;

若治寒疝腹痛及脅痛里急,或婦人產後腹中疞痛,虛勞不足,常配伍羊肉、生薑,即當歸生薑羊肉湯。本方今天亦可做食療之用,實為良方。

若治心腹血瘀諸痛,常配伍丹參、乳香、沒葯,即活絡效靈丹。

若治跌打損傷,常配伍大黃、桃仁、紅花等,即復原活血湯。

若治關節痹痛或肌膚麻木,常配伍羌活、桂枝、秦艽等祛風除濕之葯,即蠲痹湯。

若治血虛寒厥證,手也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者,常配伍桂枝、細辛、芍葯、甘草等,即當歸四逆湯。

4.用於癰疽瘡瘍,久不收口。當歸能補血活血,有消腫止痛、排膿生肌之功,故為外科瘡瘍常用之葯。治癰瘍腫毒初期,紅腫焮痛者,常配伍金銀花、白芷、貝母、皂角刺、乳香、沒葯等,即仙方活命飲。

若治體虛瘡瘍久不收口,常以四物湯與四君子湯合方加味,補益氣血,排膿生肌,即十全大補湯。

5.用於胎動不安、胎漏證、妊娠腹痛證。當歸能補血活血,有補而不滯之功,乃婦科要葯。治妊娠腹中疞痛,常配伍芍葯、白術、川芎、茯苓等,即當歸芍葯散。

若治氣血虛弱,胎元不固證,常配伍人參、黃芪、白術、砂仁、寄生、續斷等,共奏益氣健脾、養血安胎之功,即泰山磐石散。

若治沖任虛損,月經過多,或妊娠胎動不安,胎漏腹痛等證,常配伍阿膠、艾葉、熟地、芍葯等,即止血安胎名方膠艾湯。

6.用於血虛腸燥便秘及其它。當歸有補血潤腸之功。治血虛腸燥便秘,常配伍肉蓯蓉、火麻仁、首烏等養血潤腸之葯。

若治肝腎陰虛,肝氣郁滯,常配伍沙參、麥冬、生地、枸杞、川楝子等滋陰疏肝之品,即一貫煎。

若治血燥濕熱,頭面生瘡,粉刺疙瘩,酒糟鼻赤,常配伍貝母、苦參,共奏行瘀散結、清熱除濕、利尿通淋之功,即當歸苦參丸。

總之,當歸是中醫臨症使用頻率最高中葯之一,組方用法頗多,流傳至今的經方與名方更是不計其數,是每位學習中醫之人,都應重點掌握的一味中葯。

三、用法用量

當歸常入煎劑,也適宜做丸散。入煎劑常用量十餘克至幾十克不等,具體用量,要靈活掌握;若用於潤腸通便,短期內也可再大些劑量。

當歸入葯部位不同,功效也有所區別。當歸身偏於補血,當歸尾偏於活血,而全當歸則偏於和血;酒炒過的當歸,則能增強其活血功效。

李東垣言:「頭止血而上行,身養血而中守,尾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

李時珍言:「治上用頭,治中用身,治下用尾,通治全用。」。

汪昂言:「使氣血各有所歸,故名。血滯能通,血虛能補,血枯能潤,血亂能撫。蓋其辛溫能行氣分,使氣調而血和也。」

四、應用注意

當歸滋膩而有滑腸之弊,故濕盛中滿、大便瀉泄者當忌用。

《本草經疏》:「腸胃薄弱,泄瀉溏薄及一切脾胃病惡食、不思食及食不消,並禁用之,即在產後胎前亦不得入。」

黃元御言:「其性滋潤凝滯,最敗脾胃而滑大腸,陽衰土濕,飲食不消,脹滿溏滑之家,甚不相宜。必不得已,當輔以姜、桂、二苓之類。」

汪昂言:「滑大腸,瀉者忌用。多有過服四物陰滯之葯,而反致害者。」

張錫純言:「虛勞多汗、大便滑瀉者,皆禁用。」

作者按:凡虛勞體質,特別脾胃虛弱者,大劑當歸或以當歸為主的方子皆不宜用。有礙脾胃運化,於虛勞疾病恢復不利。因此,諸多補虛類方中,雖常用到當歸,但為醫者切不可迷信當歸。

——中醫實戰筆記:20.11.9晚

#中醫實戰筆記#



4. 免疫性不孕的中醫療法

免疫性不孕為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西醫對本病的病因病機尚不十分明了,存在一些設想和假想,國外有學者提出免疫不孕可能與感染因素、腸道因素及遺傳因素有關,亦有認為與經行、房事不潔、產後感染有關。中醫古代醫籍對本病無專門記載,統歸於不孕門中。根據脈症,按中醫理論辨證分型,可分為腎陰虛型,腎陽虛型,濕熱型。中醫療法具體為一下方法。
腎陰虛型
月經先期,量少,色紅無血塊,或月經尚正常,但腰腿酸軟,頭昏眼花,失眠,性情急噪,口乾,五心煩熱,午後潮熱,舌質偏紅,苔少,脈細數。治療常用方:當歸10g,熟地10g,赤芍15g,菟絲子20g,女貞子20g,甘草10g,丹參15g,杞子15g,雲苓15g,覆盆子15g,淮山15g。
腎陽虛型
月經後期,量少色淡,或月經稀發,閉經,面色晦黯,腰酸腿軟,性慾淡漠,小便清長,大便不實,舌淡苔白,脈沉細或沉遲。治療常用方:黨參15g,川芎10g,仙靈脾15g,覆盆子15g,甘草10g,菟絲子20g,杞子10g,白術15g,當歸10g,赤芍15g,丹參15g,女貞子15g。
濕熱型
口乾,口苦或口酸,月經鮮紅,帶下量多,色黃或黃白,質粘膩,納食較差,倦怠乏力,喜睡眠,小便黃少,舌紅,苔黃膩或厚,脈濡略數。治療常用方:黃芩15g,黃連5g,茵陳30g,丹參15g,赤芍15g,黃柏10g,黨參10g,杞子10g,淮山15g,丹皮10g,豬苓15g。以上各型患者均每日服中葯1劑,2個月為1個療程。

5. 女貞子,赤芍,牧丹皮,柴胡,丹參,黃芩,香附,三棱,莪術。這些中葯治療痛經。但對生育有影響嗎

用這些中葯治療痛經對今後生育沒有影響,可以放心服用。如果懷孕了,不可服用,因為活血的葯物不利於保胎,尤其是牡丹皮,三棱,黃芩等孕婦應禁用。

6. 女人在懷孕期間經常肚子疼痛是什麼原因

你好!首先祝你早生貴子!我來和你談談關於「孕期腹痛」的問題。 腹中開始孕育小生命了,這帶給准媽媽無限的欣喜。孕期腹痛是准媽媽遇到的常見症狀,哪些腹痛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哪些是身體提出的疾病警告,准媽媽應謹慎對待,不可大意。 1)孕早期腹痛 在孕早期,有些腹痛是生理性的,即因為懷孕所引起的正常反應,但有些卻是病理性的,可能預示著流產等危機的發生。 1. 生理性腹痛 孕早期,很多准媽媽總感覺有些胃痛,有時還伴有嘔吐等早孕反應,這主要是由孕早期胃酸分泌增多引起的。這時要注意飲食調養,膳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早餐可進食一些烤饅頭片或蘇打餅乾等。隨著孕早期的結束,不適會自然消失。 2. 病理性腹痛 在孕早期出現腹痛,特別是下腹部疼痛,首先應該想到是否是妊娠並發症。常見的並發症有先兆流產和宮外孕。 ① 准媽媽在孕期前幾個月,如果出現陣發性小腹痛或有規則腹痛、腰痛、骨盆腔痛,問題可能就比較復雜。如果同時伴有陰道點狀出血或腹部明顯下墜感,那可能預示著先兆流產。准媽媽應該少活動、多卧床、不要行房事、勿提重物,並補充水分,及時就診。如果疼痛加劇或持續出血,需要立即就醫。 ② 如是出現單側下腹部劇痛,伴有陰道出血或出現昏厥,可能是宮外孕,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有些准媽媽認為在孕早期出現腹痛可能是偶然性的,不要緊,只要躺在床上休息一下就好了。這種盲目採取卧床保胎的措施並不可取,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2)孕中期腹痛 1. 生理性腹痛 ① 在懷孕4個月左右時,子宮增大,同時子宮圓韌帶被牽拉,很多准媽媽都會感覺有些腹痛。這種疼痛,部位多位於下腹部子宮一側或雙側,呈牽涉痛、鈍痛或隱痛,走較遠的路或者變換體位時,疼痛會變得更明顯。准媽媽不用擔心,多卧床休息就可緩解。 ② 在孕中期行房事時過於用力,也會引起孕媽媽腹痛。 2. 病理性腹痛 妊娠中期,寶寶逐漸長大,准媽媽腹腔內壓力也隨之升高。如果准媽媽的食管裂孔(食管通過此裂孔下行與胃相連)增寬,可能會出現「食管裂孔疝「,因而腹痛。此時腹痛多伴有胸悶、氣短、胸痛、胃裡返酸、打嗝等症狀。食管裂孔疝在孕期約有30--50%的發生率,孕晚期有時症狀更為明顯。所以建議准媽媽:少食多餐,少吃太甜、太辣、太粘的食物;飯後不宜平卧在床上、也不要躺得太低,盡量少彎腰以減輕胃部返酸;保持大便通暢。如果發現有胃部返流症狀,可設法將上半身抬高20°左右。 3)孕晚期腹痛 孕晚期時,隨著胎兒不斷長大,准媽媽的腹部以及全身負擔也逐漸增加'再加之接近臨產,出現腹痛的次數會比孕中期明顯增加。 1. 生理性腹痛 ① 隨著寶寶長大,准媽媽的子宮也在逐漸增大。增大的子宮不斷刺激肋骨下緣,可引起准媽媽肋骨鈍痛。一般來講這屬於生理性的,不需要特殊治療,左側卧位有利於疼痛緩解。 ② 在孕晚期,准媽媽夜間休息時,有時會因假宮縮而出現下腹陣痛,通常持續僅數秒鍾,間歇時間長達數小時,不伴下墜感,白天症狀即可緩解。 2. 病理性腹痛 ① 胎盤早剝:多發生在孕晚期,准媽媽可能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慢性高血壓病、腹部外傷。下腹部撕裂樣疼痛是典型症狀,多伴有陰道流血。腹痛的程度受早剝面積的大小、血量多少以及子宮內部壓力的高低和子宮肌層是否破損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嚴重者腹痛難忍、腹部變硬、胎動消失甚至休克等。所以在孕晚期,患有高血壓的准媽媽或腹部受到外傷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防出現意外。 ② 如果准媽媽忽然感到下腹持續劇痛,有可能是早產或子宮先兆破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切不可拖延時間。 4)非妊娠原因的腹痛 在孕期出現一些疾病,也可引起准媽媽腹痛,但這些病與懷孕無直接相關的原因,如闌尾炎、腸梗阻、膽石症和膽囊炎等。因為在孕期出現腹痛比較常見,所以有時出現了非妊娠原因的腹痛,容易被准媽媽忽視。 1. 急性闌尾炎 在孕早、中、晚期均可能發生。一般人患急性闌尾炎時多數腹部壓痛在右下腹,而孕婦因為寶寶的存在,右腹部的壓痛隨妊娠月份的增加而逐步上移。出現急性闌尾炎腹痛的准媽媽,一般有慢性闌尾炎病史,並且伴有體溫升高等症狀。因為准媽媽發生闌尾炎後病情發展會更為迅速,所以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 2. 腸梗阻 如果准媽媽孕前做過腹部手術,手術後發生的腸粘連往往是孕期引發腸梗阻的原因。准媽媽發生腸梗阻缺乏典型症狀,所以一旦感到腹痛並伴有嘔吐、腹瀉,應及早去醫院檢查。 3. 膽石症和膽囊炎 由於受到懷孕生理變化的影響,如果孕前有膽石症,稍有不慎便極易導致膽囊發炎。膽囊發炎時出現上腹疼痛、惡心、嘔吐、發燒、且疼痛會因飲食引起或加劇。准媽媽應注意細嚼慢咽,一餐不宜吃過飽、少吃脂肪含量多的食品。 5)愛心提示 因為懷孕期間腹痛有很多原因的可能性,且病症腹痛與因妊娠而引起的腹部不適難以區別,根據腹痛的部位、時間、疼痛程度等,不經檢查很難知道腹痛的原因。生理性腹痛雖不需要治療,但也必須排除病理性疾病的因素。所以為了使母嬰平安,應及早去醫院診治。 6)孕期腹痛辨證論治 妊娠期,因胞脈阻滯或失養、氣血運行不暢而發生小腹疼痛者,稱為妊娠腹痛。本病的發生,主要是因血虛、虛寒、氣郁、血瘀等。 1. 血虛型 妊娠下腹綿綿作痛,按之痛減。面色萎黃或克白無華,頭暈目眩,心悸怔忡;或孕前有子宮發育不良史。舌淡紅,苔白,脈細滑。 ① 當歸芍葯散(張仲景《金匱要略》)加減 取茯苓、桑寄生、何首烏、菟絲子各20克,白芍18克,白術、澤瀉、當歸各15克,香附12克,川芎10克。水煎服。如兼氣虛者,加黨參、北黃芪。兼腎虛者,加續斷、益智仁,以補腎安胎。 本方養血安胎止痛。 ② 中成葯養血安胎丸,每次1丸,每日2--3次。 2. 虛寒型 妊娠期小腹冷痛,喜溫喜按。面色蒼白,形寒肢冷,腰酸,納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脈沉細滑。 ① 膠艾湯(張仲景《金匱要略》)加減 用黨參20克,當歸、生地黃、白芍、艾葉、阿膠(烊化)、破故紙各15克,台烏12克,川芎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如腎陽虛明顯者,酌加巴戟天15克,北黃芪20克,熟附子6克。 本方暖宮止痛,養血安胎。 ② 中成葯滋腎育胎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 3. 氣郁型 妊娠期小腹或少腹脹痛,情懷不暢,胸脅脹滿,急躁易怒,善太息。舌黯紅或尖邊紅,苔白或微黃,脈弦滑有力。 ① 逍遙散(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取茯苓20克,甘草16克,當歸、白芍、白術、合歡皮各15克,台烏12克,柴胡、香附子各10克,薄荷9克。水煎服。 本方舒肝理氣,止痛安胎。 ② 中成葯逍遙丸,口服,每日6克,每日3次。 4. 血瘀型 妊娠前宿有癩積,孕後小腹疼痛,反復發作,痛處不移。舌質暗或有瘀點,脈弦滑。 主方桂枝茯苓丸(《金匱要略》)合壽胎丸(《醫學衷中參西錄》)加減 用茯苓、菟絲子各20克,桑寄生、續斷、杜仲各15克,桂枝、牡丹皮、桃仁各10克,赤芍5克。水煎服。 本方養血活血、補腎安胎。 愛心提示:以上介紹用方,請務必咨詢當地正規中醫醫院,結合自身生理特點和不同的病理變化,辨證選擇使用。

7. 習慣性流產的治療葯方有哪些

自然流產連續3次以上,稱為習慣性流產。每次流產往往都發生在接近於上次墮胎的月份。

祖國醫學稱習慣性流產為「滑胎」。由於先天不足,復損於腎氣,以致不能蔭胎系胎;或脾虛中氣虧損,化源匱乏以致不能攝養胎元;或素體陰虛,因妊益虛,內熱傷胎以致屢孕屢墮。

【方一】滋腎育胎丸

【出處】廣東省廣州中醫學院羅元愷

【組成】菟絲子240克,川斷、巴戟天、杜仲、白術、鹿角霜、枸杞子各90克,熟地黃150克,阿膠、黨參各120克,去核大棗50克,砂仁15克。

【功用】補腎益脾,養血固沖。

【主治】主治習慣性流產。

【方解】方中滋補腎陰腎陽為主,佐以補氣健脾養血。其中菟絲子為主葯,性味辛甘平,入肝腎二經,《名醫別錄》謂「治男女虛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能補腎益精固胎」。黨參健脾補氣;鹿角霜補元陽,生精髓;配以巴戟天、杜仲、川斷補腎固沖;枸杞、熟地黃、阿膠養肝滋血;白術、大棗補氣健脾;砂仁理氣調中。全方腎、肝、脾、氣血同治,以益沖任之本。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菟絲子水煎劑能明顯增強黑腹果蠅交配次數。枸杞具有免疫促進作用,對造血功能有促進作用。菟絲子、川斷有抗維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而有利於孕卵的發育。

【用法】除熟地黃、阿膠、杞子、大棗肉外,各葯共研細末,另將熟地黃、杞子反復熬煎,去渣以液溶化阿膠使之成稀糊狀,另將大棗肉搗爛,將葯末與葯液及棗肉調勻,並加適量煮煉過的蜜糖,製成小丸,每日服3次,每次6克。

【按語】本方為羅元愷教授驗方,由廣州中醫學院張玉珍醫師整理發表。本方曾通過動物實驗證實能改善卵巢子宮的血流,從而促進卵巢子宮的生長發育,促使卵巢黃體的發育,並使子宮內膜腺體分泌過多。

【方二】逐瘀湯

【出處】吉林省乾安縣中醫院趙選卿

【組成】小茴香、川芎、官桂、蒲黃、靈脂各10克,炮姜、沒葯各7.5克,玄胡、赤芍各15克,當歸25克。

【功用】活血化瘀,溫胞安胎。

【主治】主治習慣性流產。

【方解】本方化瘀溫胞,安胎止痛因血瘀而致滑胎者多因寒邪客入胞宮,致使沖任氣血失調。瘀阻胞絡,血溢脈外,則胎動不安,瘀滯不行則新血難生,胎失所養所致。小茴香、炮姜、官桂散寒止痛,當歸、川芎、赤芍、沒葯活血逐瘀,蒲黃、靈脂止血化瘀止痛,玄胡行氣止痛。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小茴香有鎮痛及乙烯雌酚樣作用。炮姜能顯著縮短出血和凝血時間。蒲黃對離體子宮有興奮性作用和抗炎、鎮痛作用。沒葯對離體子宮先呈短暫的興奮,後呈抑制現象。五靈脂可增強正常機體免疫功能,改善試驗性微循環。

【用法】水煎服。

【按語】本方由乾安縣中醫院趙廷樓整理發表。原方基於清代王清任少腹逐瘀湯,治療對象一般應體壯氣盛,必有瘀血可查,如舌質瘀黯或有瘀斑,面色晦暗,脈細滑或弦滑,有子宮內膜異位、盆腔炎、子宮肌瘤等病史。

【方三】固胎飲

【出處】上海市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沈修

【組成】熟地黃、川斷、菟絲子、淮山葯各12克,甘草4.5克,炒當歸、炒白芍、桑寄生、黨參、黃芩、白術各9克,五味子3克,南瓜蒂4隻。

【功用】補腎益氣,清熱安胎。

【主治】主治習慣性流產。

【方解】本方以地黃、白芍、當歸養血和榮,以黨參益氣補虛,蓋使胎孕以賴母體之氣以系之,母體之血以濡之。胎之舉攝安固,需賴腎之作強,故方中用熟地黃佐以淮山葯、菟絲子、川斷、桑寄生以補攝腎臟而固其根本,更配五味子之酸,斂下焦肝腎。然胎屬熱,肝旺之質,胎火易盛,改用苦寒之黃芩清泄肝火胎熱,又可兼補葯性溫之偏。白術補益脾胃,合黃芩為安胎聖葯;甘草和諸葯又能緩胎毒;南瓜蒂則為引者而設。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五味子能增加細胞免疫功能,增強機體對非特異性刺激的防禦能力。

【用法】水煎服。

【按語】沈氏認為服葯同時,只要孕婦注意休息,保胎是可以成功的。

【方四】培育湯

【出處】北京市婦產科醫院趙松泉

【組成】桑寄生、菟絲子、芡實各12克,川斷、炒杜仲、太子參、山萸肉、石蓮肉、大熟地黃、薴麻根、椿根皮各10克,升麻9克,山葯15克。

【功用】補氣養營,固腎安胎。

【主治】主治習慣性流產。

【方解】本方抓住腎虛、氣血虧損的病理特徵,重用固腎健脾,補氣養血葯物治其本。因為妊娠多胎熱,加椿根皮、薴麻根加強涼血止血之效治其標,使之補虛而不助胎熱,清熱而不損胎氣。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升麻可抑制妊娠子宮痙攣的作用。地黃具有對抗地塞米松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抑製作用,並能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山葯對小鼠細胞免疫功能和體液免疫有較強的促進作用,還有抗氧化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語】另據資料反映,中醫滋腎健脾法保胎,不但能使陰道出血停止,改善腹痛、腰酸等症狀,並且尚有維持妊娠黃體,改善滋養細胞功能,促使孕卵發育等作用。

【方五】鹿巴仙湯

【出處】浙江省永康縣中醫院胡章如

【組成】鹿角片、巴戟天、仙靈脾、萸肉、杜仲各10克,黨參、熟地黃各12克,炙黃芪、淮山葯各15克。

【功用】補腎益氣,助陽安胎。

【主治】主治習慣性流產。

【方解】方中鹿角片為血肉有情之品,入肝腎二經,入肝以養血,入腎以補精,配巴戟天、仙靈脾、杜仲溫腎益精,更輔以萸肉、熟地黃滋腎育陰。補腎陽能振興腎氣,補腎陰能填精益元。腎氣充腎精足,則胎元得復,胞有所系,再配黨參、黃芪,淮山葯健脾益氣,既增添補血之效,又加強補腎功能。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巴戟天能顯著增加小鼠體重,延長小鼠游泳時間,乙醇提取物及水煎劑有明顯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

【用法】水煎服。流產後未見成孕或孕後未見陰道出血者均服此方。每月服15劑,服至前幾次流產的月份而後遞減。

【按語】從孕前開始服葯,這是治療習慣性流產的一個重要措施,也是確保療效的一大關鍵。

【方六】補腎固沖丸

【出處】《中醫學新編》

【組成】菟絲子、續斷、巴戟天、杜仲、當歸各10克,黨參、熟地黃、白術、砂仁各12克,鹿角霜、枸杞子各15克,阿膠、大棗9克。

【功用】補腎健脾,調理沖任。

【主治】主治習慣性流產。

【方解】菟絲子補肝腎益精血,固沖任;當歸、熟地黃、枸杞子、阿膠、續斷、巴戟天、杜仲益腎補腎養血填精,加鹿角霜血肉有情之品以增強養血填精之功;黨參、白術、大棗健脾益氣,以助後天氣血生化之源;砂仁寬中理氣,以防補中過滯。全方既著重於補腎益氣,又配伍健脾益氣之葯,從而達到後天補先天的目的,使腎氣旺盛,沖任得固,則胎可安。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當歸水浸液喂養老鼠,能顯著促進血紅蛋白芨紅細胞的生成。續斷有抗維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可促進去卵巢小鼠子宮的生長發育。地黃具有對抗地塞米松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抑製作用,並能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

【用法】水煎服。

【按語】阿膠需烊服。

【方七】腎氣丸(《金匱要略》)去澤瀉,加菟絲子、杜仲、白術

【出處】《中醫婦科學》(七版)

【組成】牡丹皮、澤瀉、茯苓各10克,乾地黃、山葯、山茱萸各12克,附子、桂枝各9克。

【功用】溫補腎陽,固沖安胎。

【主治】主治習慣性流產。

【方解】乾地黃滋陰補腎;山茱萸、山葯補肝脾益精血;附子、桂枝助命門以溫陽化氣;白術、茯苓健脾滲濕安胎;牡丹皮清肝泄火;菟絲子、杜仲補腎安胎。全方合用具有溫腎助陽,固沖安胎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地黃具有對抗地塞米松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抑製作用,並能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山葯對小鼠細胞免疫功能和體液免疫有較強的促進作用,還有抗氧化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語】劑量為編者自擬。

【方八】育陰湯

【出處】《百靈婦科》

【組成】海螵蛸、龜甲、牡蠣各10克,熟地黃、山葯、山茱萸、桑寄生、續斷、白芍、杜仲各12克,阿膠9克。

【功用】補腎填精,固沖安胎。

【主治】主治習慣性流產。

【方解】續斷、桑寄生、杜仲、山萸肉補肝腎,益精血,安胎;海螵蛸、龜甲、牡蠣育腎陰,固沖任;熟地黃、白芍、阿膠滋陰養血;山葯補脾益腎以助後天氣血生化之源。全方配伍,共奏滋陰補腎,養血安胎之效。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地黃具有對抗地塞米松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抑製作用,並能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山葯對小鼠細胞免疫功能和體液免疫有較強的促進作用,還有抗氧化作用。續斷有抗維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可促進去卵巢小鼠子宮的生長發育。

【用法】水煎服。

【方九】泰山磐石散

【出處】《景岳全書》

【組成】人參、黃芪、續斷各15克,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白術、黃芩、砂仁各12克,炙甘草、糯米各9克。

【功用】益氣養血,固沖安胎。

【主治】主治習慣性流產。

【方解】人參、黃芪、白術、炙甘草健脾益氣以固胎元;當歸、熟地黃、白芍、川芎補血養血以養胎元;續斷補腎安胎;砂仁、糯米調養脾胃以助後天氣血化生;黃芩又為安胎之要葯。全方配伍具有氣血雙補,益腎固沖安胎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地黃具有對抗地塞米松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抑製作用,並能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人參能增強性腺機能,有促性腺激素樣作用。白術有強壯作用,能明顯促進小腸蛋白質的合成,能促進細胞免疫功能。

【用法】水煎服。

【方十】韓百靈方

【出處】《韓百靈經驗集》

【組成】熟地黃、山葯、五味子、菟絲子各15克,巴戟天、破故紙、杜仲、赤石脂、川斷、桑寄生各12克。

【功用】益腎扶陽固沖任。

【主治】主治習慣性流產。

【方解】山葯補脾益腎以助後天氣血生化之源,菟絲子補肝腎益精血,固沖任;五味子補腎寧心,破故紙補腎壯陽固精,赤石脂收斂止血。熟地黃、巴戟天、杜仲、桑寄生、川斷益腎補腎養血填精。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赤石脂能制止胃腸道出血,顯著縮短家兔血漿再鈣化時間。破故紙酚有雌激素樣作用,能增強陰道角化,增加子宮重量。巴戟天能顯著增加小鼠體重,延長小鼠游泳時間,乙醇提取物及水煎劑有明顯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

【用法】水煎服。

【方十一】參芪膠艾湯

【出處】《韓百靈經驗集》

【組成】炒黨參、菟絲子、桑寄生、懷山葯各15克,清炙黃芪24克,阿膠12克,艾葉炭1.2克。

【功用】益腎扶陽固沖任。

【主治】主治習慣性流產。

【方解】黃芪倍量於黨參,大補元氣;阿膠、芍葯養血滋陰,加少量艾葉炭,以助陽止血,固攝胎元;桑寄生、山葯、菟絲子旨在固腎安胎。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山葯對小鼠細胞免疫功能、體液免疫有較強的促進作用,還有抗氧化作用。菟絲子水煎劑能明顯增強黑腹果蠅交配次數。艾葉能明顯縮短出血和凝血時間,對子宮平滑肌有興奮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語】阿膠需烊化。

【方十二】加味三青飲

【出處】裘笑梅經驗方

【組成】冬桑葉、熟地黃各30克,青竹茹12克,絲瓜絡炭、當歸身6克,山葯、杜仲、白芍各15克,菟絲子9克。

【功用】養陰清熱安胎。

【主治】主治習慣性流產。

【方解】冬桑葉、青竹茹甘寒清熱;山葯補脾益腎以助後天氣血生化之源;當歸、熟地黃、白芍補血養血以養胎元;絲瓜絡炭活血止血;杜仲、菟絲子補肝腎益精血。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絲瓜絡水煎劑有明顯的鎮痛、鎮靜和抗炎作用。山葯對小鼠細胞免疫功能和體液免疫有較強的促進作用,還有抗氧化作用。菟絲子水煎劑能明顯增強黑腹果蠅交配次數。

【用法】水煎服。

8. 菟絲子20克 杜仲10克 熟地黃10克 黃芪20克 牡丹皮10克 麩白術10克 仙鶴草15克 生地黃10克 黃芩6克 麥冬10

這葯 大多是安胎的功效, 部分是清熱潤肺生津的。
放心 ,這葯都是上品的葯, 就是可以當飯吃也不會有事, 因為這些葯都是養生用的,不是治病的葯,治病的葯大多數都是有毒性的,這醫生可能知道你是孕婦 就開了這些 和葯給你吃,如果我是醫生我也不會開一些猛葯力的給你,誰不怕萬一有什麼差錯,很大壓力。
以上葯物,治療疾病效果十分緩慢,基本無效。 屬於純賺錢。

沒有副作用。 放心好了。

給分喔

9. 宋元四物湯加減

四物湯 主治 並見《局方》

熟地黃   當歸    芍葯    川芎   

上為粗末,水煎,加減於後:若加地骨皮、牡丹皮,治婦人骨蒸;若妊娠胎動不安,下血不止者,加艾十葉,阿膠一片,又加蔥白、黃芪;若血臟虛冷,崩中,去血過多,亦加膠、艾。

若婦人嘗服,春倍川芎,脈弦頭痛;夏倍芍葯,脈洪飧泄;秋倍地黃,脈沉澀血虛;冬倍當歸,脈沉寒而不食。若春則防風,四物加防風,倍川芎;若夏則黃芩,四物加黃芩,倍芍葯;若秋則門冬,四物加天門冬,倍地黃;若冬則桂枝,四物加桂枝,倍當歸。

若血虛而腹痛,微汗而惡風,四物湯加術、桂,謂之 腹痛六合湯 ;若風眩運,加秦艽、羌活,謂之 風六合湯 ;若氣虛弱,起則乏力,眶然而倒,加厚朴、陳皮,謂之 氣六合湯 ;若發熱而煩,不能睡卧者,加黃連、梔子,謂之 熱六合湯 ;若虛寒,脈微自汗,氣難布息,清便自調,加乾薑、附子,謂之寒六合湯;若中濕,身沉重無力,身涼微汗,加白術、茯苓,謂之 濕六合湯 。

若產後虛勞日久,而脈浮疾,宜 柴胡四物湯 。川芎熟地黃當歸芍葯 各一兩半加柴胡八錢,人參、黃芩、甘草、半夏曲各三錢,水煎服。

若婦人筋骨肢節痛,及頭痛,脈弦,增寒如瘧,宜治 風六合湯 。四物湯 四兩防風  羌活 各一兩。

若血氣上沖,心腹、肋下滿悶,宜治 氣六合湯 。四物湯 四兩 香術檳榔 各一兩。

若臍下虛冷,腹痛及腰脊間悶痛,宜 玄胡六合湯 小腹痛者同。四物湯 四兩 玄胡苦楝 各一兩。碎,炒焦。

若氣充經脈,故月事頻,並臍下多痛,宜 芍葯六合湯 。四物湯 四兩芍葯 一兩。

若經事欲行,臍腹絞痛,臨經痛者,血澀也,宜 八物湯 。四物湯 四兩 玄胡苦楝 碎,炒焦檳榔木香 各一兩。

若經水過多,別無余證,宜 黃芩六合湯 。四物湯 四兩 黃芩白術各 一兩。

若經水澀少,宜 四物內加葵花煎 (又加紅花血見愁) 。

若虛勞氣弱,咳嗽喘滿,宜 厚朴六合湯 。四物湯 四兩 厚朴 姜制,一兩 枳實 麩炒,半兩。

若經水暴下,加黃芩一兩;若腹痛者,加黃連,如夏月不去黃芩;若經水如黑豆汁者,加黃芩、黃連各一兩;若經水少而色和者,四物湯加熟地黃、當歸各一兩;若經水適來適斷,或有往來寒熱者,先服小柴胡湯以去其寒熱,後以四物湯和之;若婦人血積者,四物湯內加廣術、京三棱、桂枝、乾漆各一兩。

若婦人傷寒汗下後,飲食減少,血虛者,宜 八物湯 。四物湯 四兩 黃芪甘草茯苓白術 各一兩。

若妊娠傷寒,中風表虛,自汗,頭痛項強,身熱惡寒,脈浮而弱,太陽經病,宜 表虛六合湯 。四物湯 四兩 桂枝地骨皮 各七錢。

若妊娠傷寒,頭痛身熱,無汗,脈浮緊,太陽經病,宜 表實六合湯 。四物湯 四兩 麻黃細辛 各半兩。

若妊娠傷寒,中風濕之氣,肢節煩痛,脈浮而熱,頭痛,宜 風濕六合湯 ,太陽標病也。四物湯 四兩 防風蒼術 制。各七錢。

若妊娠傷寒,下後過經不愈,溫毒發斑如錦紋,宜 升麻六合湯 。四物湯 四兩 升麻連翹 各七錢。

若妊娠傷寒,胸脅滿痛而脈弦,少陽也,宜 柴胡六合湯 。四物湯 四兩 柴胡黃芩 各七錢。

若妊娠傷寒,大便硬,小便赤,氣滿而脈沉數,陽明、太陽本病也,急下之,宜 大黃六合湯 。四物湯 四兩 大黃 半兩 桃仁 十個,去皮、尖,麩炒。

若妊娠傷寒,汗下後,咳嗽不止者,宜 人參六合湯 。四物湯 四兩 人參五味子 各五錢。

若婦人妊娠傷寒,汗下後,虛痞脹滿者,陽明本虛也,宜 厚朴六合湯 。四物湯 四兩 厚朴枳實 麩炒,各半兩。

若妊娠傷寒,汗下後,不得眠者,宜 梔子六合湯 。四物湯 四兩 梔子黃芩 各半兩。

若妊娠傷寒,身熱大渴,蒸蒸而煩,脈長而大者,宜 石膏六合湯 。四物湯 四兩石膏知母 各半兩。

若妊娠傷寒,小便不利,太陽本病,宜 茯苓六合湯 。四物湯 四兩 茯苓澤瀉 各半兩。

若妊娠傷寒,太陽本病,小便赤如血者,宜 琥珀六合湯 。四物湯 四兩 琥珀茯苓 各半兩。

若妊娠傷寒,汗下後,血漏不止,胎氣損者,宜 膠艾六合湯 。四物湯 四兩   阿膠   艾 各半兩。一方加甘草同上,一方加乾薑、甘草、黃芪。

若妊娠傷寒,四肢拘急,身涼微汗,腹中痛,脈沉而遲,少陰病也,宜 附子六合湯 。四物湯 四兩 附子 炮,去皮臍 肉桂 各半兩。

若赤白帶下,宜 香桂六合湯 。四物湯 四兩 肉桂香附子 各半兩。

若妊娠傷寒,蓄血證,不宜墮胎葯下之,宜 四物大黃湯 下。四物湯生地黃酒浸大黃。

上依古法多不效,易老四時運氣加減例,與諸六合等湯十餘條,並見二十五論。婦人有身,傷寒蓄血,不宜用墮胎葯下之,宜四物加酒浸大黃湯及生地黃下之,子母兩全。經雲有故無殞也。四物與紫(正脈本作「參」)蘇飲相合,名補心湯,治虛熱;四物與調胃承氣各半,為玉燭散;四物與理中湯各半,流濕潤燥;四物與縮砂、四君子湯各半,名八珍湯,保胎氣,令人孕。

四物膠艾湯   治胎漏、血崩不止。四物湯加阿膠、甘草、艾。

上通七味,治諸漏不止,小產胎傷,產後余血仍作堅硬,子宮不閉,淋血不止,數月不定,宜斷血湯、牡丹皮散主之。

妊娠下血者,加膠、艾;熱與血相搏,口舌乾渴飲水,加栝蔞、麥門冬;腹中刺痛,惡血不下,加當歸、芍葯;血崩,加地黃、蒲黃、黃芩;若頭昏項強者,加柴胡、黃芩;因熱生風者,加川芎、柴胡、防風;臟秘澀者,加大黃、杏仁 ;滑泄者,加官桂、附子;嘔者,加白術、人參、生薑;大渴者,加知母、石膏;發寒熱者,加姜、牡丹皮、芍葯、柴胡;水停心下,微吐逆者,加豬苓、茯苓、防己;虛寒似傷寒者,加人參、柴胡、防風 。

潔古老人加減法數條,並見二十五論。雲岐子加減法並治傷寒例,並見《金匱玉函經》。

四君子湯合四物湯為八珍湯治女子不孕,癃閉遺溺,咽干。女子因服熱葯嗌干者,亦亡血損氣之所致也,宜八珍湯。人參縮砂白茯苓甘草上粗末,水煎,取清服。

調益榮衛,滋養氣血。治沖任虛損,月水不調,臍腹 痛,崩中漏下,血瘕塊硬,發歇疼痛,妊娠宿冷,將理失宜,胎動不安,血下不止,及產後乘虛,風寒內搏,惡露不下,結生瘕聚,少腹堅痛,時作寒熱。

當歸(去蘆,酒浸,炒)   川芎   白芍葯  熟乾地黃(酒灑,蒸)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熱服,空心,食前。若妊娠胎動不安,下血不止者,加艾十葉,阿膠一片,同煎如前法。或血臟虛冷,崩中去血過多,亦加膠、艾煎。

妊婦傷寒,仲景無治法,用葯宜有避忌,不可與尋常婦人一概治之也。

妊婦產前腹痛,及治月事或多或少,或前或後,胎氣不安,產後血塊不散,或亡血過多,或惡露不下,宜此服之。

當歸(切,焙)   川芎   熟乾地黃   白芍葯各一兩

上搗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取六分清汁,帶熱服,日二三,以知為度。若妊孕下血,即入艾五七葉、阿膠末一錢匕同煎服,如前法;疾勢甚大,散葯不支,以四味各半兩細銼,以水四盞,煎至二盞半,去滓,分四服,熱吃,食前服,一日之中令盡,以知為度。平常產乳,服至三臘止;如虛弱,血臟不調,至一月止。因虛致熱,熱與血搏,口舌乾渴欲飲水,加栝樓一兩、麥門冬三分;腹中刺痛,惡物不下,加當歸、芍葯各一分;血崩,加地黃、蒲黃各一兩;因熱生風,加川芎一分、柴胡半兩;身熱脈躁,頭昏項強,加柴胡、黃芩各半兩;秘澀,加大黃半兩、桃仁一分炒;滑瀉,加桂、附各一分;發寒熱,加乾薑、牡丹皮、芍葯各一分;嘔,加白術、人參各半兩;腹脹,加厚朴、枳實各一分;虛煩不得眠,加竹葉、人參各一分;躁大渴,加知母、石膏各半兩;水停心下,微吐逆,加豬苓、茯苓、防己各一分;虛寒狀類傷寒,加人參、柴胡、防風各三分。

10. 當歸,赤芍,生白芍,柴胡,生白術花苓,青皮,香附,川楝子,牡丹皮,艾葉,丹參,雞血藤,月季花,么...

主治血虛、血瘀諸症;眩暈頭痛,心悸肢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漏,結聚,虛寒腹痛,痿痹,赤痢後重,腸燥便難,跌打腫痛,癰疽瘡瘍

當歸專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潤燥滑腸,腸燥便難。氣血兩虛,肝鬱氣滯。頭痛眩暈,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既能保胎,又是產後之良葯。
行瘀、止痛、涼血、消腫。主治:治瘀滯經閉、疝瘕積聚、腹痛、脅痛、衄血、血痢、腸風下血、目赤、癰腫、跌撲損傷

熱點內容
花藝亞洲杯 發布:2025-09-12 01:28:29 瀏覽:845
雞油盆景 發布:2025-09-12 01:26:10 瀏覽:710
丁香暖暖 發布:2025-09-12 00:58:36 瀏覽:123
珍珠吊蘭盆栽 發布:2025-09-12 00:46:35 瀏覽:199
水庫蘭花 發布:2025-09-12 00:46:31 瀏覽:304
冬菟葵花語 發布:2025-09-12 00:29:45 瀏覽:641
防真綠植廠 發布:2025-09-12 00:28:02 瀏覽:140
喝酒賞蘭花 發布:2025-09-12 00:27:18 瀏覽:495
李寧櫻花風暴 發布:2025-09-12 00:27:09 瀏覽:281
七夕應該綉 發布:2025-09-12 00:20:02 瀏覽: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