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菏澤牡丹歷史

菏澤牡丹歷史

發布時間: 2022-09-16 16:31:58

A. 牡丹之城是哪個城市

您好,牡丹之城指的是河南省洛陽市哦。傳說,武則天做皇帝的時候,有一年冬天,武則天在殿內無事,逛至後花園。只見花園內一片凋零氣息,毫無生機。她就想,要是一夜之間,百花齊放,豈不美哉。自己又是一國之君,下一道聖旨,這花園的花誰敢抗旨不開放?於是她對百花下旨道:「明天朕還要到花園賞花,給你們一夜的時間,不要再等待春天再開了」。武則天下了聖旨之後,百花都十分焦急,雖然現在是寒冬臘月,但是既然皇帝以及下旨,又有誰敢違抗?第二天,一場大雪紛紛揚揚從天而降,盡管狂風呼嘯,滴水成冰,但眾花仙還是不敢違命。只見後苑中,五顏六色的花朵真的頂風冒雪,綻開了花蕊。武則天目睹此情此景,高興極了。突然,武則天發現有一朵花不但沒開花,連綠葉都沒有。看到這情景武則天十分生氣,就問這是什麼花,有人回答說這是牡丹。武則天便下令把牡丹貶到洛陽去。誰知,這牡丹剛到洛陽,便生根發芽,開出美麗的花朵。武則天知道後更加生氣了,下令火燒牡丹。大火映紅了天空,棵棵牡丹在大火中痛苦地掙扎,然而,人們卻驚奇發現,牡丹雖枝幹已焦黑,但那盛開的花朵卻更加奪目。這也是牡丹被稱為「焦骨牡丹」的原因。牡丹由於其凜然正氣和對權貴不低頭的傲骨被尊為百花之王。慢慢的,洛陽牡丹聞名天下。

B. 牡丹之鄉的山東菏澤

菏澤古稱曹州、曹南,菏澤裁培的牡丹亦稱曹州牡丹和曹南牡丹。
菏澤是全世界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牡丹生產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觀賞基地。現有栽培面積12萬畝,九大色系,1237個品種,行銷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等100多個大中城市,出口日本、法國、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菏澤牡丹雍容華貴,色艷香濃,在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獨得81個獎項。早在清道光年間,菏澤牡丹就曾作為貢品運送進京。解放後更是不斷引種,點綴於故宮、北海、天壇、頤和園中山公園、景山公園等重點風景游覽區。北京、機關、工廠、院校的牡丹均從菏澤引種。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僅解放後就引植菏澤牡丹多達12萬株,200多個品種。上海、天津、洛陽、西安等幾十個大中城市和港澳地區以及日本、加拿大、英國、法國、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幾十個國家,也均大批引種菏澤牡丹。菏澤牡丹的年銷量也從前些年的近10萬株增長為100多萬株。 菏澤牡丹歷史悠久。《曹南牡丹譜》載:「至明,而曹南牡丹甲於海內」。明萬曆三十年進士謝肇浙在《五雜俎》中寫道:「余過濮州曹南一路,百里之中,香氣迎鼻,蓋家家圃畦中俱種之,若蔬菜然。.....在曹南一諸生家觀牡丹,園可五十多畝,花遍其中,亭榭之處,幾無尺寸僚地,一望雲錦,五色奪目。」 光緒十一年本《菏澤縣志》稱:「牡丹、芍葯各百餘種,土人植之,動轍數十百畝,利厚於五穀。每當仲春花發,出城迤東,連阡接陌,艷若蒸霞。」以上記載,真實生動的描述僚故事菏澤「家家植牡丹,戶戶飄花香,大地鋪錦綉,彩霞自天降」的絕佳景象。不僅如此,明時,歌劇千秋的曹州牡丹名園已星羅棋布。如:「凝香園」、「萬花村」、「張花園」、「巢雲園」、「郝花園」、「毛花園」、「趙花園」、「桑梨園」、「鐵藜寨花園」、等不下十多處。明人描述:各園主「雅歌投壺,認客所適。....夜色浩月,照耀如同白晝,歡呼謔浪,達旦給歸,衣上系香,經數日而不散也。」清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還把曹州牡丹珍品「葛巾紫」、「玉版白」神話為仙女,寫了臉炙人口的名篇《葛巾》。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關懷下,菏澤牡丹逐漸恢復並發展到3000多畝,300多個品種。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富有歷史傳統的曹州牡丹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1982年開始興建曹州牡丹園,就是一個顯著的標志,曹州牡丹園佔地面積為1600畝,種植牡丹品種1237多個,近80萬株,是世界上的最大的牡丹園。該院兩座彩繪門樓,都是高8米,寬10.5米,為十斗三昂重翹廡殿頂式仿明建築,上面繪有八色牡丹,中間「曹州牡丹園」五個鎦金大字,系原全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舒同所書。兩旁是歇山式配房,朱紅色的八字牆左右列開,實蔚為壯觀,尤如給牡丹帶上了一頂富麗堂皇的桂冠。該大門已成為菏澤的標志性建築。在建設曹州牡丹園的同時,恢復了以松遍松藝動物造型為特色的「古今園」,新批了曹州牡丹新老品種薈萃的「百花園」,三園要相輝映,美不勝收,成了菏澤牡丹集中觀賞區的點睛之筆和必游之地。每年穀雨花節,園內外遊客雲集,花海人潮,盛況空前。花大、型美、色艷,是菏澤牡丹的顯著特點。古人曾用「花大盈尺」,形容其大;「千片赤英霞爛爛,百技絳點燈煌煌」描述其形貌瑰麗。菏澤牡丹分單辯、復辯、千辯三類。花型分為單辯型、菊花型、薔薇型、托掛型、金環型、台閣型、黃花型、皇冠型和綉球型等九種。花色分黃、紅、蘭、白、黑、綠、紫、粉、復九色。各色又都有數10個或上百個品種,可謂千姿百態,各俱風韻。紅的如「錦袍紅」、「春紅嬌艷」,燦若煙霞,灼灼生輝;黃的如「姚黃」、「金玉交」,端莊典雅,紫貌絕倫; 白的如「冰壺獻玉」、「崑山夜光」素潔無暇,清爽襲人;蘭的如「蘭田玉」、「雨後風光」,靜謐淡雅,姿容清秀;粉的如「趙粉」、「酒醉楊妃」,嬌嫩嫵媚,色鄉間倍;紫的如「烏龍捧盛」、「紫燕奪珠」,品居上乘,華而不俗;綠的、黑的、和復色的如「豆綠」、「冠世墨玉」、「二喬」等,更是色奇出眾,別有風韻。 菏澤牡丹還在國內外重大花展中連連獲獎,盛譽海內外。在一、二、三、四屆全國花卉博覽會上,菏澤牡丹奪得金、銀、銅獎,一二三等獎,科技進步獎,優質展品獎計26個;在三次香港國際花展中,菏澤牡丹引起轟動,奪得冠軍獎一個,一等獎三個, 在法國波爾多市國際花卉博覽會和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博覽會上,分別奪得競賽總分銀質獎和牡丹芍葯干鮮花銀質獎。在第四屆全國花博會上,菏澤牡丹獨領風騷,一舉奪得唯一的一個「景點特別獎」和六個單項獎。
1999年4月30日,中國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爆出的第一個賽訊不脛而走在剛剛產生的l19枚牡丹單項獎中,菏澤牡丹以絕對壓倒優勢奪冠.囊括了81枚。其中三枚大獎,菏澤「曹州牡丹園」和「喬子紅」 牡丹各奪l枚;12 枚金獎,菏澤牡丹「黑花魁」、「曹州紅」等摘取l0枚;36枚銀獎,菏澤牡丹「胡紅」、「蘭田玉」 等拿來26枚;60枚銅獎,菏澤牡丹「花二喬」、「黃花魁」等獲43枚:專家評委一致評價「菏澤牡丹花大、色艷、開得飽滿,不愧為國色天香」。
2001年9月—10月,在全國第五屆花卉博覽會上,菏澤牡丹以其華貴、典雅的風彩贏得專家青睞。花博會設牡丹專項獎26枚,其中金獎3枚,菏澤牡丹共獲獎牌22枚,其中金獎3枚,銀獎5枚,囊括了專項獎中的全部金獎,獲獎總數占牡丹專項獎總數的85%。這屆花博會山東省榮獲團體一等獎,菏澤牡丹佔了三分之一以上的金牌和近三分之一的獎項。
2002年2月初,菏澤牡丹再次稱雄首屆全國牡丹花展,共榮獲128枚獎牌中的86枚,其中分別奪得13枚金牌中的8枚,38枚銀牌中的22枚,77枚桐牌中的56枚,菏澤牡丹獲獎牌總數超過洛陽牡丹一倍多,從而再次驗證了「曹州牡丹甲天下」的不爭事實。
曹州牡丹園是菏澤牡丹最多的地方,來菏澤不可不去牡丹園。2000年,菏澤被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為「中國牡丹之鄉」。2006年,菏澤被評為「中國牡丹城」。中國書法協會名譽主席,著名書法家舒同曾為菏澤牡丹揮毫題下「曹州牡丹甲天下」。溥傑先生也曾經為菏澤牡丹留下過「天下第一香」的墨寶。2012年3月16日,中國花卉協會正式命名菏澤為「中國牡丹之都」,這使得菏澤牡丹有了一個更好的發展平台。 根據《中國花卉協會命名授牌管理辦法》,經菏澤市人民政府申報,中國花卉協會組織專家考察、評審,決定命名菏澤市為「中國牡丹之都」。新聞記錄片《泰山南北》中盛贊:「菏澤牡丹甲天下,天下牡丹出菏澤。」每年4月中旬,牡丹花盛開時,菏澤都要舉辦「菏澤國際牡丹花會」。 彭州又名天彭,位於成都平原西北,距成都市34公里,蜀中膏腴之上地,物華天寶,民殷物阜,素有「花州」之稱,為中國牡丹的主要原產地之一。
天彭牡丹因其發源地丹景山麓湔江口天彭門而名,人工栽植觀賞始於唐,至宋就與洛陽牡丹齊名,大詩人陸游《天彭牡丹譜》雲:「牡丹在中州,洛陽為第一;在蜀,天彭為第一。」當時就享有「牡丹鄉」之美名。南宋時期獨領風騷,彭州成為當時「中國牡丹的栽培中心。」
天彭牡丹在中國牡丹品種分類學上為西南牡丹品種群。西南牡丹品種群為中國著名的四大牡丹品種群之一,中國四大牡丹品種群為北方的中原牡丹品種群、西北牡丹品種群,南方為西南牡丹品種群、江南牡丹品種群。西南牡丹品種群以彭州為其栽培中心,另外四川其它各地和雲南、貴州、西藏等地區有栽培。
天彭特點是園藝化程度高,花型演化程度高,高度重瓣化,有的花瓣可多達880餘瓣,花徑甚至大到35厘米,植株較高大,淺根系,耐濕熱,適宜於多雨濕熱地區栽培。在觀賞上,尤以天然野趣獨步天下,藝術巨匠陳子庄雲:彭州丹景山「懸崖斷壁皆生牡丹,蒼干古藤,夭矯尋丈,倒葉垂......」。 當彭牡丹又得到了很大的發展,1985年牡丹已作為彭州市市花,已作為龍門山風景名勝區丹景山景區重要的資源來開發建設,這是全國風景名勝區中唯一把牡丹作為景區特色的風景區。1999年,丹景山送展昆明世博會的天彭牡丹獲得了國際獎項之後,更是名聲大震,現丹景山已發展成為我國西部最大的牡丹觀賞中心。
彭州從1985年以來已連舉辦了十七屆彭州牡丹花會,彭州牡丹花會已成為全國最大、最有影響的三家牡丹花會(洛陽牡丹花會、菏澤國際牡丹花會、彭州牡丹花會)之一。每年春日會期,彭州尤其是丹景山牡丹遍山漫野,千姿百態,野趣昂然,遊人如潮,紛沓而來,為中外遊人所贊美,國際樹木協會副主席G·L·奧斯蒂博士上山考察天彭牡丹,欣然題詞贊譽這里為「人間天堂」。

C. 誰知道菏澤牡丹花的來歷!!

菏澤抄牡丹是從唐朝開始的。我聽老年人說,我們這里的李集和黃河邊上的李庄集是一李家。從我們這里往西四五十里地的黃河邊上有個李庄集,從前不叫李庄集,那裡是徐懋功的老家,徐懋功是唐朝的大功臣,為唐朝打天下出過大力,後來,皇帝李世民很感激他,就賜他國姓「李」,於是他改名叫李懋功。後來,徐懋功老了,告老還鄉,回到了徐庄集,所以,他的村也改名李庄集了。李懋功回來時,把他喜歡的牡丹花也從長安帶回家來,栽在老家的田地里。可是,那牡丹長的很賴,一點都不好,因為他那邊的水土不適合牡丹生長。後來,有人把牡丹移栽到我們這邊的土地里栽種,唉!牡丹就長的很好、很旺,開的花也很好看,這說明我們這里的土質好,適宜牡丹生長,就這樣,慢慢地越栽越多。從此以後,我們這一帶就開始種植牡丹了,並且發展成了大田地里種牡丹。 !!!你可以去菏澤牡丹網裡面收索一下關於菏澤牡丹的訊息。。

D. 牡丹花的歷史

牡丹是芍葯科、芍葯屬落葉亞灌木。位居十大傳統名花之首,譽為「花王」。「牡丹花品冠群芳,況是其間更有王。四色變而成百色,百般顏色百般香。」牡丹雍容華貴,端莊典雅,國色天香,契合了人們祈盼美好,富貴的心願和對平安、祥和的嚮往,是國人興旺發達、吉祥如意、繁榮昌盛的象徵。其色、姿、香、韻個佳。花開時節、萬紫千紅、千姿百態、花香怡人。花調之後,依然氣宇軒昂,婀娜多姿。寒冬葉落,更現枝幹蒼奇,蒼桑挺拔,鐵骨錚錚。 1、牡丹的栽培史 1.1野生到引種栽培階段 牡丹、芍葯均為芍葯科芍葯屬的植物,二者花形相似,但前者為木本,後者為草本。在秦以前的典籍中,只有芍葯而無牡丹的記載。 人們最早是從葯用價值認識了牡丹。在1972年甘肅武威市柏樹鄉考古發現的東漢早期壙墓醫簡中,有用牡丹治療「血瘀病」的處方,是迄今已有資料中有關牡丹的最早文字記栽。牡丹名字來自明代李明珍《本草綱目》:牡丹雖結籽而根上生莖,故謂『牡』(即分株繁殖),其花紅故謂『丹』。牡丹別名又稱:木芍葯、富貴花、鹿韭、鼠姑、百兩金、唐獅子、據宋朝余仁中本《顧虎頭列女傳》有畫面描繪了庭院中栽植的木芍葯,顧虎頭即顧愷之(約344—405年在世),由此可知牡丹觀賞栽培始期距今約有1600年。 1.2逐步發展時期 隋朝時已出現了不少牡丹品種,如「飛來紅」、「天外紅」、「一拂黃」、「顫風嬌」等,這些栽植於御苑,這是中國牡丹由鄉間進入城市、由民間田園進入皇家宮苑之開端,自此牡丹開始了她的「富貴歷程」。 唐代牡丹栽培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同時,牡丹至少有了5種顏色:殷紅、深紫、桃紅、通白、黃色、還出現了重瓣品種唐代宮廷中還注重牡丹插花,並對擺設環境、剪截工具、容器、幾架都有嚴格要求。在欣賞牡丹插花的同時,還要繪畫、奏曲、飲酒賦詩,唐代牡丹能如此迅速發展,國都長安人們喜歡牡丹如痴如狂, 與唐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有著密切關系。生活情調的熱烈使長安人喜歡一切暖色調的事物。牡丹的國色天香,雍榮華貴,正迎合了大唐盛世人們的心態。同時,帝王文人雅士帶頭喜愛牡丹,更形成了深厚牡丹文化氛圍,不斷掀起觀賞牡丹、詠頌牡丹的熱潮。唐代國都長安牡丹興盛。逐漸波及到其它地方,首先,洛陽牡丹得到發展,長安牡丹也南下杭州,此外東北牡丹江一帶也曾有過牡丹栽培。 1.3興旺發展時期 宋朝牡丹進入了歷史上輝煌的階段,尤對牡丹的珍愛不遜於唐人,北宋時洛陽成為全國牡丹栽培中心,至南宋時天彭(今四川彭州市)牡丹享有盛名。當時人們已熟悉牡丹習性,栽培技術更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栽培規模擴大了,出現了牡丹專類園,並形成了龐大的花會,花市。牡丹的切花保鮮技術也進一步提高。用蠟封花枝切口,再將裝花的竹籠用菜葉填充,覆蓋運輸時盡量不顛簸,花朵能保鮮數天。這個時期有不少牡丹種植高手用自然變異(芽變、枝變)和天然雜交進行新品種選育。嫁接技術這時開始出現,並受到重視。人們用野生牡丹或實生苗為砧木,進行分株繁殖。其中嫁接技術在當時世界上是最先進的園藝技術,在歐陽修著文總結牡丹嫁接技術的800年後,英國人羅伯特·福瓊於1845年來華搜集我國珍貴植物資源時,首次把我國南宋時用芍葯根嫁接繁殖牡丹的技術帶回國,這才解決了引種牡丹在英國生長不良的問題,為歐洲牡丹的發展提供了技術基礎。
宋代人們不僅繼承了唐人愛牡丹的傳統,還開始撰文系統地總結牡丹種植經驗。986年僧人仲休撰《越中牡丹花品》為牡丹作譜,現已殘缺不全。0034年歐陽修撰《洛陽牡丹記》是現在看到的世界上最早一部牡丹專譜,他不但系統介紹種花、愛花、賞花的盛況,還相當專業地記述了牡丹的育種方法,花型演化趨勢,特別對播種選育新品種方法進行了詳細的總結。
元朝,牡丹與中華文明一同處於暫時性的低潮。
明代,牡丹在全國范圍內有一個較大發展,栽培中心轉移到亳州,曹州還有國都北京,江南的太湖周圍、西北的蘭州,臨夏等地也繁盛起來。牡丹在私人宅第、農家院落獲得大發展。據《亳州牡丹史》記載,園藝品種增至340餘個,黃、白、粉、紅、紫、黑、藍、綠等花色已基本齊全。由於宮廷用花需求,牡丹催花技術也進一步發展。明末亳州牡丹衰落。
明末清初,曹州(今菏澤)取代亳州成為牡丹栽培中心,至今菏澤仍是全國乃至全球牡丹生產基地,並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譽,曹州城因各地花農廣植牡丹芍葯,以養花為業,正如「曹州園戶種花,如種黍粟,動以頃計。東部二十里,蓋連畦接畛也。」(余鵬舉《曹州牡丹譜》),這也是第一部全面介紹菏澤牡丹的專譜,再後,趙孟儉原著,趙世學新增《桑籬園牡丹譜》記載曹州牡丹240個品種,據清時老花農王文德記憶,曹州歷史上最高栽培面積達33.3hm2,品種300多個。曹州牡丹有較大規模種植,早已形成商品。曹州牡丹集中在城東北一帶,這里牡丹園星羅棋布,且多為明代所建,著名的園子有桑籬園、綺步園、玉田花園等。清代、人們對牡丹喜愛更甚,冬季賞「富貴花」成為宮廷中固定製度,因此「變花催花法」常用不綴,而菏澤花農,為取求利,每年秋冬季將牡丹從青島經水陸遠至廣州,在當地就地催花出售,至今,菏澤人仍每年到廣州、北京、上海、重慶等大中城市作冬季催花,且不斷摸索,改進催花品種和技術,並實現了牡丹「花隨人意開」,周年開花的技術。
1.4全面發展新時期
解放後,尤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菏澤牡丹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品種達1156個,種植面積達8萬余畝,發展規格化種苗基地200畝,專業種植戶1.58萬戶,從業人員3.5萬人,並以花為媒,廣交朋友,成功舉辦了17屆牡丹花會。尤其近幾年牡丹要求量擴大,供不應求,每年出口達百萬株。在牡丹資源方面,又從日本美國、漢國等引進純黃、純墨、正紅等品種,用於定向授粉作雜交試驗,發生自己的優等品種。
1978年以來,菏澤先後在各大城市舉辦花展。1978年1月在澳門舉辦:中國牡丹花展覽會,觀眾達40萬人次,被稱為「四百年首見」。1992年在法國波爾多國際花卉博覽會上獲銀獎。
在』99昆明世博會上,獲獎牌111枚中的獎牌中81枚,高居獎牌榜首。在2002年參加了廣州陳村舉辦的首屆全國冬季牡丹催花大賽中參展了近百個品種,獲金獎5枚、銀獎26枚、銅獎35枚,在牡丹界引起很大反響,2003年春在北京新東安市場展覽了600餘盆盆栽牡丹,20餘個品種受到北京市民的好評,在各屆花博會上,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E. 菏澤的牡丹的歷史和成名的原因

山東菏澤當選「中國牡丹城」

山東菏澤當選「中國牡丹城」

洛陽商都信息港BBS攝影在線版主老牛率先轉發了「『中國牡丹城』花落菏澤」的帖子。讓他沒想到的是,該帖當晚就引起了1000多名洛陽網友的關注。據了解,為促進和帶動全國牡丹產業的發展,弘揚牡丹文化,經有關專家審定,山東菏澤市近日被中國花卉協會牡丹芍葯分會正式命名為「中國牡丹城」。在此次評選活動中,我省洛陽、山東菏澤、甘肅蘭州、四川彭州、江蘇鹽城和安徽亳州6個城市都提出了「中國牡丹城」的申報請求。「中國牡丹城」稱號有效期5年。

有報道稱,山東菏澤當選「中國牡丹城」的理由主要有:生產規模大,在國內外有較高的知名度,是全國牡丹生產、交易中心;牡丹產業化程度高,精深加工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家有關行業標准;能不斷培育新品種和提高栽培水平,對中國牡丹品種的發展和栽培技藝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貢獻;具有悠久的牡丹生產栽培史和深厚的牡丹文化底蘊。

洛陽落選只因沒有優勢

「『中國牡丹城』為什麼不是洛陽,看來要好好地反思了。」網友海角說。11月16日至今,已有4133位洛陽網友對此表示關注,他們大都認為「洛陽牡丹甲天下」。138位網友回帖稱,此結果很「遺憾」,值得洛陽人「深思」。

據史料記載,洛陽牡丹最早種植於隋朝,興盛於唐代,宋代「甲天下」,歷來有「花中之王」、「國色天香」的美譽。1982年,牡丹被洛陽市正式命名為市花,同時決定每年舉辦一次牡丹花會。目前,洛陽牡丹在海外20多個國家生根開花。

「無話可說,實在意外,以後洛陽牡丹算什麼?」網友翼行說。

網友NQW929認為,洛陽牡丹只能在公園里見到,而菏澤的牡丹呢?

網友花花瘦身稱,洛陽只是牡丹的品相多而數量並不多,春天到菏澤就像到了牡丹花的海洋,整個城市種的都是,牡丹一年出口幾十億元;而洛陽牡丹又能出口多少呢?「許多遊客到洛陽後都會問:『洛陽牡丹甲天下,作為牡丹故鄉,怎麼街上看不到呢?』聽到這種話,很是汗顏!」網友洛陽中旅的看法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共鳴。

F. 長安牡丹,菏澤牡丹和洛陽牡丹有什麼歷史淵源

導讀:牡丹(拉丁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Andr.)是毛茛科、芍葯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

唐代劉禹錫有詩曰:"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當作中國的國花。1985年5月牡丹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在中國栽培甚廣,並早已引種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有關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

此時去洛陽賞析牡丹正當時。

G. 菏澤牡丹花會的歷史

菏澤市牡丹栽培歷史悠久,明代已負盛名。蒲松齡在其《聊齋志異》里就有「曹州牡丹甲齊魯」之說,並寫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話故事,後又有「菏澤牡丹甲天下」之稱。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富有歷史傳統的曹州牡丹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目前,我市牡丹種植面積已達5萬多畝,品種多至600餘個。歷史上形成的包括葯物學、植物學、園藝學、地理學、文學藝術、戲劇曲藝、民俗學等多科在內的牡丹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菏澤成立了牡丹研究所、天下第一香學會、國花研究會,系統研究開發、利用牡丹資源,服務於當地的經濟建設。自1992年起,我市舉辦了「以花為媒、廣交朋友、文化搭台、經貿唱戲、開發旅遊、振興經濟」為宗旨的菏澤國際牡丹花會,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五屆。
每至花會,各種商貿活動、文藝活動珠聯璧合,遊客如織,商家雲集,帶來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牡丹產業已成為一方經濟的支柱產業,花隨人意,四季常開,美化著人們的生活,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並遠銷世界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牡丹已成為菏澤人的驕傲,並為菏澤的經濟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牡丹的栽培歷史

牡丹產我國,原系野生,分布在我國西北高原的陝甘寧盆地,巴郡山谷,秦嶺一帶,散生於 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坡和林緣。我國牡丹的種植可追溯到二千曹州引進牡丹品種。薛鳳翔的《亳州牡丹史》中記載一種「金玉光輝」的品種,說是「曹州所出。為第一品」。又有「忍濟紅」、「萍寶紅」兩種,也產於曹州。他如《曹南牡丹譜》亦雲:「至明曹南牡丹甲於海內。」「曹牡丹產我國,原系野生,分布在我國西北高原的陝甘寧盆地,巴郡山谷,秦嶺崐一帶,散生於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坡和林緣。我國牡丹的種植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崐,1972年甘肅武威東漢壙墓中發現的醫簡已有牡丹入葯的記載。 牡丹作觀賞植物始自南北朝,文獻上多有記載。劉賓客《嘉話錄》說:「北齊崐楊子華有畫牡丹」,牡丹既已入畫,其作觀賞的對象已確切無疑。謝康樂更具體指崐出種植的具休情況:「永嘉水際竹間多牡丹。」(《太平御覽》)近代生物學先驅達爾文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寫的《動植物在家養情況下的變異》一書中說,牡丹在中國已經栽培了一千四百年,這和中 國牡丹的種植歷史大體相符。 及至隋代則規模更大,《玉海》記載:「隋煬帝闢地二百里為西苑,詔天下進花卉,易州進二十箱牡丹......」。《隋志素間篇》中說道:「清明次五日牡丹華」。 唐代(公元618-907年)牡丹栽培開始繁盛起來。開元中盛於長安。洛陽有個名叫宋單父的應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酈山種牡丹一萬多本,顏色各不相同(《龍城錄》崐)。李白作「清平調」三首詠牡丹:「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扶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等。長安牡丹盛況空前,詩人多有佳作:「庭前芍崐葯妖無格,池上芙蕖爭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崐賞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買花》) 宋代(公元960-1279年),中國牡丹的栽培中心,?由唐之長安而轉移到了洛陽。牡丹的品種更多,歐陽修說:「洛陽家家有花,而少大樹,盡其不接則不佳。」 北宋末年,戰亂不斷,洛陽牡丹開始衰退,陳州牡丹取而代之。張邦基撰《崐陳州牡丹記》雲:「洛陽牡丹之品見於花譜,然未若陳州牡丹之盛且多也。園戶種花如種黍粟,動以頃計。」 南宋,四川天彭(在今四川省彭縣境內)栽培的牡丹,為蜀中第一,號稱「小西京」。詩人陸游在蜀中做官,親往游賞,並撰《天彭牡丹譜》。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牡丹的栽培中心,轉移到了安徽亳州。夏之臣《崐評亳州牡丹》雲:「吾亳州牡丹,年來浸盛,妖容三變,尤在季孟之間。等此而上,崐有天香一品,石榴紅,妖容,宮紅袍,琉璃貫珠,新紅種種不一,雜紅最後出,頗稱難得。又有大黃一種,輕膩可愛,不減三變。佛頂青為白色第一。大抵紅花以花子紅,銀紅、桃紅為上。」又雲:「草堂數武之步,種時殆遍,率以兩色並作一束,紅白異狀,錯綜其間,又以平頭紫,慶天香,先春紅三色插入其花束,間集而成文章,他時盛開燦然若錦」。此實開中國插花藝術之先河。 在明代,亳州牡丹雖有盛名,但曹州牡丹也發展起來了。 至於曹州牡丹始於明代何時,從何地引進,志書多略而未載,僅雲由來已久。根據當地逐代相傳的說法,曹州牡丹始於嘉靖(1522-1566年)間,從趙樓村開始,當時有個叫趙瑞波的,情喜好花,終身行醫,到過西北,路過秦嶺採集葯材,得紅、白、紫、粉四色牡丹,以此為母,得以繁衍。到了萬曆年間,趙瑞波又親去洛陽,尋得姚黃、魏紫、二喬等十數種歸,從而曹州牡丹開始繁盛起來。 如今,曹州還保有「幫寧紫」這一品種。「幫寧紫當地農民公認是趙幫寧用種子育成的。趙幫寧系嘉清初人。可見曹州牡丹栽培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 即使是明代種植牡丹有盛名的亳州,也曾從州一士人家,牡丹有種至四十畝者,......多至一,二千株。」(《五雜俎》)。 清代(1644-1911年,)曹州牡丹的栽培就更盛了,取亳州而代之。《曹縣志》雲:「牡丹非土產也,初盛於錐下,再盛於亳州,彼時已六七百種,分五色排列,崐敘至於今,亳州寂寥,而盛事悉歸曹州。」「曹州園戶種花如種黍粟,動以頃計,盡連畦接畛也。」(《曹州牡丹譜》)。蒲松齡在他寫的《聊齋志異》一書中,?也曾有「曹州牡丹甲齊魯」的記述。曹州東北各村,有以養花為業者,成園成圃者很多,其中尤以王李庄、洪廟、毛庄、趙樓各村為冠。道光年間趙玉田在村北建花園,專崐養牡丹、葯葯,集本村之大成,園之周圍樹之以桑為籬,名曰「桑籬園」。著有《桑蘺園牡丹譜》,稱:「山左十郡二州,語牡丹則曹州獨也。曹州十邑一州,語牡丹在菏澤獨也,菏澤為郡為裹者,不知其幾,語牡丹之出惟有城北一隅,魯山之陽,節堤之外,連延褒不能十里。」其後有《綺園牡丹譜》雲:「穀雨後往觀,見奼紫嫣紅,含蕊皆放,交錯如錦,奪目如霞,灼灼似群玉之競集,煌煌若五色之相宜。」當時栽培面積已達500多畝, 每年輸出十餘萬株,運往廣州、天津、崐北京、漢口、西安、濟南等地出售。其中,運往廣州者為最多,收益亦大。當地農崐民流傳著這樣一句民諺:「種果樹莫若木瓜、柿子、養花木還是牡丹、芍葯」。牡崐丹的觀賞價值,經濟價值和葯用價值,加上曹州的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曹州牡丹久盛不衰。目前曹州牡丹採用了科學的種植和管理方法,發展了牡丹種植業。過去,這里只靠分株繁殖,現在發展用嫁接、畦種、扦插、壓條多種方法;過去牡丹只靠天然交雜,結實很少,目前採用人工雜交,人工輔助授粉的方法,使原來一些不結種子或結種子少的重瓣花,也結了種子。這不但加速了牡丹栽培面積的擴大,而且也促使花色品種的迅速增加。每年四月二十日「穀雨」前後,曹州舉行「牡丹花會」。方圓數十里大小牡丹園里萬紫千紅萬枝牡丹爭奇斗艷,確是名揚中外的牡丹之鄉。

H. 菏澤牡丹花會起源哪一年

陽春四月,正是菏澤牡丹怒放的時節。圍繞牡丹文化資源,菏澤市本著牡丹搭台、經貿唱戲的原則,先後舉辦了12屆牡丹花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本刊記者一行三人受中共菏澤市委宣傳部外宣辦的邀請,有幸參加了一年一度的菏澤國際牡丹花會。

創出歷屆成果之最
四月間,迎春花已謝,人們略有「春去」之感。這時,在山東菏澤(古稱曹州),卻色香驟起,春意盎然,盛開的牡丹將這春光留駐。

2004中國菏澤投資貿易洽談會是菏澤國際牡丹花會的一大重頭戲。菏澤牡丹自明清以來就比較發達,但地處魯西南,地理相對比較偏僻,名聲一直不如洛陽牡丹大。直到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一條貫穿城市的京九鐵路的出現,才讓菏澤「飛」動起來。

從1992年第一屆花會開始,全市利用外資大幅度增長,前十二屆花會平均每屆到會外商300多人,十幾個省市的客商雲集菏澤,對菏澤的投資項目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紛紛簽訂合同、協議,要求來菏澤投資興業。

記得菏澤剛開始舉辦花會的時候,人們有不少懷疑。那時,久負盛名的洛陽牡丹已經舉辦了22屆。菏澤,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市有何膽量去挑戰洛陽的牡丹?幾年辦下來,它的「戰況」如何?這些問題都長久地縈繞在筆者心頭。

在第十三屆菏澤國際花會的新聞發布會上,放眼望去,座無虛席。最耀人眼目的是鮮艷欲滴的牡丹。與牡丹爭艷的,是幾名來自韓國和西班牙身著盛裝的女客商。參加本屆投資貿易洽談會的中外客商達1500多人,其中來自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400餘人。

在曹州牡丹園寬闊廣場上,神色匆匆的各國客商穿梭其間,據大會組委會透露,就在本屆洽談會期間,全市共簽訂利用境外資金合同31項,合同境外資金25450萬美元,這可創出了歷屆洽談會合同數量、引資數額、投資領域、項目質量之最。

老莊主的「神仙生活」
牡丹象徵富貴祥和,早在公元七八世紀的唐代,就有「惟有牡丹真國色」的詩句。後來,又以「國香」、「國貌」、「國艷」來歌頌牡丹。

菏澤牡丹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牡丹花香滋養了一大批文人墨客、專家學者,也涌現了一批關於牡丹栽培、牡丹文化的著作。

在菏澤筆者見到這樣一位愛花的老花農,陪同筆者去的當地宣傳幹部介紹他是侍弄牡丹的行家裡手。大家笑稱他「老莊主」,可不,雖然他沒有名花牡丹那般秀麗的容顏,但一雙看上去捻得起的濃眉上挑著,眼睛也炯炯有神。那種爽朗和開懷的神情讓筆者們這些常年呆在「鋼筋水泥」森林裡的人很是羨慕。

筆者問他眼前這園中名目眾多的牡丹都是他親手種植的?他笑得得意極了,卻也不脫淳樸的本質。筆者很久沒有看見這種笑了,便一見如故地同他攀談起來。談話間,他把筆者引到家中。一排紅磚房裡,屋中的陳設大方而講究,凡是大都市裡人所追求的家用電器在這里基本上俱全了。

好客的「莊主」夫人為筆者端來茶水和點心。她微笑著把茶杯放在筆者的手上,筆者起身道了一聲「謝謝」,低頭看那茶,細白瓷的茶杯中盪漾碧綠的茶湯,湊近一聞,有淡淡的草葉般清香,細品之下,苦盡而甘來,原來這是用院中的銀杏葉泡的。好一對神仙夫婦!

「老莊主」將多年栽培經驗和科研成果整理寫成技術資料。看筆者來了興趣,便讓老伴取來自己發表在國內各專業刊物上的文章讓筆者指教。「指教」哪裡談得上,卻讓筆者看到了牡丹愛好者的熾熱之心。

只有政府大力鼓勵像「老莊主」這樣的專業技術人員收集、整理菏澤牡丹方面的歷史資料,總結外地的最新栽培技術,特別是生物技術在生產上的應用,菏澤的牡丹才會越開越美麗。

花卉「綉」出民俗長卷
鑒於牡丹的獨特影響,一年一度的菏澤國際牡丹花會,突出了「以花為媒,廣交朋友,文化搭台,經貿唱戲,開發旅遊,振興經濟」的主題,每屆都有美國、德國、荷蘭、新加坡、日本及港澳台地區等國內外的數百萬客商前來觀光旅遊和開展經貿活動。

在國際牡丹花會的推動下,群眾的參與性越來越強烈,以前沉寂於民間村落的秧歌、竹馬、高蹺、嗩吶、「羊抵頭」等民間文化活動也紛紛走進城市的大街小巷,登上了大雅之堂。在巨野縣的農村,放下鋤頭提起筆頭的人越來越多了,牡丹工筆畫成了許多農民習以為常的掌上「玩物」,一部分農民靠畫牡丹走上了致富門路。據市場調查結果,目前市場上出售的牡丹工筆畫約佔80%的份額是出自巨野農民之手。為此,這個縣也被中國文聯命名為「中國農民繪畫之鄉」。

為期3天的中國(鄄城)第二屆國際人發風情節也與菏澤國際花會聯手打造「經濟套餐」。菏澤市鄄城縣是全國最早從事人發收購和加工的地區之一,往往不被人重視的「人發」在這里變成了「烏金」。經過30多年發展,鄄城目前已成為中國最大的人發原料集散地。這些或烏黑亮麗、或金光燦燦、或銀絲飄逸的發製品,大多銷往美洲、歐洲、非洲等地,成了國際市場上的搶手貨。據初步統計,在這次人發風情節的項目簽約儀式上,共達成了15個合作意向,涉及金額達2億元。

在菏澤的幾天里,無論是質朴無華的宣傳部長那充滿改革意識和現代術語的建設前景的講話;無論是在荒僻的土地建起的格局講究的曹州書畫院,描繪出的筆調細膩、儀態嫵媚的工筆畫;還是那衣著樸拙的農家孩子為筆者表演武術的精彩,都會吸引住筆者的眼光。

當筆者乘火車離開菏澤時,不由得默默祝福:願牡丹這個以往只存在於溫室暖房中的花中貴族,在這片純朴的土地上開得更艷,「走」得更遠。

I. 菏澤牡丹的栽培歷史

牡丹在我國已有1900多年的栽培歷史。漢代以葯用植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隋代,北方已大量種植;唐代,盛植於長安;北宋,洛陽牡丹為天下冠;南宋,牡丹種植中心開始南移,四川的天彭牡丹繼起,有「小洛陽」之稱。天彭牡丹之後的亳州牡丹也曾經盛極一時。再後來「亳州寂寥,而盛事悉歸曹州」(《曹縣志》)「至明,曹州牡丹甲於海內」(清朝蘇毓眉的《曹南牡丹譜》)。「曹南」即指今菏澤一帶。
菏澤牡丹栽培始於何時已難於查考。早在南宋就記載,至明朝的嘉靖年間,栽培已盛。到了清代更加興盛,栽培面積已達千畝,曾建牡丹園數處,尤以「桑籬園」「凝香園」「綺園」最為著名,菏澤牡丹在中國牡丹發展史上獨領風騷500餘年,2012年菏澤牡丹栽培面積已達12萬余畝。《曹南牡丹譜》載:「至明曹南牡丹甲於海內。」清代即有「曹州牡丹甲天下」之說。
菏澤牡丹是在明清以來風格不一、大小不等的十幾處牡丹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清朝道光年間的趙氏園、桑籬園,創於明代的毛花園,以及當時的鐵藜寨花園、大春家花園、軍門花園等。當時的縣志記載:「每至仲春花發,出城迤東,連阡接陌,艷若蒸霞」。同時,讓牡丹冬季開放的技術也在清代道光年間問世,成了菏澤花農的一門絕技。花農通過嚴格控制溫度、濕度、調節光和空氣,使牡丹隆冬發育,春節怒放。
菏澤牡丹的種植面積十分廣闊,歷史上種植面積最多時曾達五千畝,一九七六年調查還有三千多畝,單是城東的「曹州牡丹園」就佔地一千畝,2012年菏澤牡丹種植約十二萬余畝。每年四月中旬至五月上旬花期時候,千頃牡丹,一望無際,千姿百態,爭奇斗艷,好似人間仙境一般。2012年全國各地的牡丹,大部分都是由菏澤運去的。
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菏澤牡丹不斷發展。傳統品種延繹不斷,新育品種日益增多。如今,菏澤人民又研究成功了「大田催花」技術,人工控制牡丹的花期,可使其四季開花,並通過了國家級鑒定。2012年,種植面積已達兩萬余畝,為全國最大的牡丹生產、科研基地。一九八二年,在趙樓、李集、何樓牡丹集中產地修建了「曹州牡丹園」,王梨庄恢復了以編制松藝動物為特色的「古今園」,洪廟新辟了具有傳統品種的「百花園」。
2012年,菏澤供應外地的牡丹每年都有幾十萬株,品種達200餘個,除銷往廣州、深圳、上海、北京、洛陽、西安、等各大中城市和港澳地區外,還遠銷日本、朝鮮、蘇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菏澤市牡丹栽培歷史悠久,明代已負盛名。蒲松齡在其《聊齋志異》里就有「曹州牡丹甲齊魯」之說,並寫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話故事,後又有「菏澤牡丹甲天下」之稱。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富有歷史傳統的曹州牡丹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2012年,我市牡丹種植面積已達12萬多畝,品種多至1237個。歷史上形成的包括葯物學、植物學、園藝學、地理學、文學藝術、戲劇曲藝、民俗學等多科在內的牡丹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

J. 菏澤牡丹的由來

菏澤牡丹屬中原牡丹種群,花色豐富多彩,花型千變萬化。菏澤牡丹已經發展為花色有粉色、紅色(含紫紅色)、紫色、藍色、黃色、白色、黑色、綠色、復色總九大色系,各色系有深、淡、濃之分。根據花朵形態和雌雄進化程度,分為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托桂型、薔薇型、金環型、皇冠型、綉球型、乾颱閣型、樓子閣型共十個花型。

熱點內容
盆栽手繪平面圖 發布:2025-09-12 06:21:22 瀏覽:678
七夕節活動發朋友圈 發布:2025-09-12 06:17:07 瀏覽:622
雅境花語城仁湖裡 發布:2025-09-12 06:08:24 瀏覽:743
日本花梨盆景 發布:2025-09-12 06:07:59 瀏覽:361
植物花藝師 發布:2025-09-12 05:57:21 瀏覽:113
茶花樹有什麼用 發布:2025-09-12 05:50:55 瀏覽:311
青石假山盆景 發布:2025-09-12 05:50:54 瀏覽:336
情人節粵語歌曲 發布:2025-09-12 05:23:42 瀏覽:511
山水盆景小樹 發布:2025-09-12 05:22:24 瀏覽:97
指彈玫瑰 發布:2025-09-12 05:11:51 瀏覽: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