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雕刻步驟圖解
1. 中國畫牡丹的畫法
有句話叫法無定法,所以沒有固定的畫法,任何工筆畫的畫法、基本都是一樣的回都是在傳統的基答礎上變化的,只不過結構造型顏色等因素變了而已,只要了解了該事物的結構造型顏色等因素,有較深的繪畫功底,要畫出來是不難的。
2. 牡丹花怎麼折步驟圖解
牡丹花是中國的國花,你知道怎樣用紙來折牡丹花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版的折紙牡丹花步驟圖解,歡迎閱權讀。
【步驟教程】
1.首先,大概選取10cm左右的,將它對折後,剪開一個弧度
3. 牡丹花怎麼折最簡單圖解
方法/步驟
找來幾張衛生紙或者柔軟一點的紙,按著大概相同的寬度折疊,我這里用回了三張(紙的張數越多花瓣也答就越多),分別以等寬折疊出來。
4. 翻糖牡丹怎麼做
翻糖牡丹花的用料
翻糖膏50g 干佩斯50g
紅色色素少許
翻糖牡丹花的做法
步驟13
牡丹花也用於裝飾蛋糕。高貴大氣。
翻糖牡丹花的烹飪技巧
糖花的成敗在於花瓣製作如何做的栩栩如生,花瓣須呈現出自然的褶皺,最終才能呈現出栩栩如生的糖花。
5. 王雪濤牡丹的技法
王雪濤牡丹的技法:
(1)花頭的畫法:
用中號以上京提筆(羊毫配狼毫的兼毫筆)飽蘸大紅色,在調色盤上調和,使顏色向筆根滲透,再用筆尖蘸胭脂色,稍作調和後即在畫面上點畫。傳統的點牡丹方法是一筆緊挨一筆,整個花頭是由一筆筆由濃到淡的色點組成。花頭完成後,乘顏色尚未乾時,在花心和花瓣的交接處用胭脂加墨的重色進行調整,使花瓣的交接清晰生動。待顏色七、八成干時,用石青在花蕊處點上顏色,再用藤黃調白粉點花蕊。點花蕊時要按三筆一組的組織結構進行點畫,千萬不能無組織地隨意點畫。
(2)牡丹花朵畫法:
花朵和花頭的畫法相近,不同之處在於花朵有花萼和托葉,畫時一定要從花朵的整體考慮,使花萼和托葉成為花頭的有機整體。
(3)牡丹葉片的畫法:
用中號以上京提筆蘸花青加藤黃的淡綠色,在調色碟上調和,再用筆尖蘸墨,稍稍糅合一下,使墨色和筆上原有的顏色融合,用側鋒干凈利落地在畫面上畫上葉片。畫葉片要成組地進行,以三筆為一組由規律地點畫,這樣畫出的葉片就不會雜亂無章。寫意畫的魅力不僅表現在生動的筆觸,活潑的形象,還體現在滋潤的色彩和淋漓的筆墨上,所以畫葉片時要掌握用水和用色的技巧。起筆時色墨要飽和,下筆要迅疾,用一筆顏色畫一片葉片,這樣從起筆到收筆,自然就形成了干濕濃淡的變化。葉片色墨點畫完成後,待其晾至七、八成干時,用較重的墨(色)勾勒葉脈。勾葉脈是一個重要的步驟,葉片的轉折向背以及組織結構都是由它決定,因此要從畫面的整體結構出發進行調整,不能只從局部考慮。
(4)牡丹枝乾的畫法:
在一般情況下,枝幹在畫面上與花頭和葉片相比,所佔比重較少,但是在描繪時千萬不可低估它的重要性,更不能隨意點畫,要了解它的結構規律和生長特徵,畫時才能表現出主幹和嫩葉的不同質感。
6. 牡丹花鉛筆畫法步驟
素描牡丹:先用2b鉛筆勾出型來,然後定位,修改,上少量的調子,從整體入手,把握整體的明暗和空間感,立體感。然後越改越細,最後出來的效果很不錯的。
7. 牡丹花怎樣畫步驟
、牡丹的結構名稱整株牡丹,由花、蕾、莖、葉、干、芽等組成。每年春季花後,芽胚即在乾和嫩莖之間形成,到秋冬季節,芽苞漸大。到第二年初春芽衣張開,葉芽長出,到四月初,花苞從葉芽中抽出,花莖漸高,莖上分枝生葉,花莖高約一尺許,莖頂只生一花。葉柄長而互生,從下往上生出三至五批葉,每批為三叉九葉(因品種不同,多者一莖生十餘批葉),到上端一叉三片,近花部分是單葉。花苞又分小蕾和大蕾。花蒂由上下兩層萼片組成。上有大萼三片,下有小萼(復萼)六片。花頭中心有雄蕊和雌蕊,雌蕊在花心正中,狀如小石榴,雄蕊由蕊頭和蕊絲兩部分組成二、牡丹花頭的畫法花朵的概形和花瓣的排列 牡丹花頭,因品種不同而有單瓣、重瓣、和起樓之分,色彩也因品種而異,五彩繽紛,十分豐富。初學時,不管是臨摹還是寫生,都不能只盯著一瓣一葉,而要學會把握整體輪廓,做到「整體著眼,局部入手」,而且要在復雜多變的花形中,找出基本的結構特徵,即找出花朵的概形。如正面俯視或背面仰視,花朵的概形近乎圓形,半側或全側,則成隋圓形。單瓣花似碟形,重瓣則像幾個大小不等的碗碟重疊。初學畫花頭,可用鉛筆或木炭條,以輔助線輕輕勾出大概外形,也可安排一下花瓣的大體層數,再用毛筆以色或墨點簇。花瓣的排列不宜上下左右大整齊,把花瓣點簇成「田」字形,就不好看,而應將上下層之間花瓣,作參差排列較有變化,三個瓣猶如「品」字結構(圖2)。三、花瓣的用筆和用色(或墨)花瓣的基本形狀為下緣狹而呈圓弧形,上緣寬而多皺褶,因此可用較大的羊毫筆,先蘸白粉摻少量牡丹紅(毛筆需先浸水濕透),在盤子上調成淡紅,使筆尖、筆肚、筆根均含適量淡紅,再以筆尖蘸少許較濃的牡丹紅,在盤子上稍加整理(不宜過分調和,過之則平)就可以畫了。若花瓣向上,則將筆尖朝下,筆根朝上,以側鋒橫卧,一筆或兩筆畫成,畫小瓣時,用筆尖筆肚著紙即可。畫大花瓣時,筆要一撳到底,利用筆肚筆根的動作,使筆根上的淡紅體現在瓣端,自然形成花瓣的濃淡效果。畫多瓣時,運用蘸色的深淺,按花的結構層層點出,自然生動。因花朵姿態各異,要作上下左右多方位點簇練習,使運腕靈活,才能得心應手(圖3)。 四、花蒂的結構與畫法花蒂是花瓣的外衣。牡丹花蒂由大萼與復萼兩層構成。大萼位於花瓣之外層,緊貼花瓣,形如扣盅,共三片,初開萼片為嫩綠或嫩紅。復萼環生大萼之下,如帶狀,呈綠色。花萼是承上啟下的結構關鍵,不可忽視。如畫墨牡丹,萼片用較深的墨色(比花瓣略深)。畫色牡丹,可用汁綠蘸少許胭脂畫,或在汁綠中略摻三綠也可。畫時運筆要輕鬆快捷,流暢自然,不可反復描摹(圖4)。 五、花蕊的結構與畫法花蕊在花朵中占重要地位,猶如人的眼睛。在顏色上起對比、提神作用。畫好花瓣、花萼後,再點以花蕊,才能組成完整的花冠。花蕊分雌蕊與雄蕊。雌蕊位於花心中央,形狀如小石榴,愈長愈裂,開謝時已形成大料瓣形。雄蕊位於雌蕊四周,初開時花蕊豐滿、排列整齊,呈中黃色。盛開時蕊露於外,較初開靈活,色為淡黃。將謝時,蕊漸干而捲曲,蕊色乳黃。雄蕊由蕊頭和蕊絲(須)組成。蕊絲上按蕊頭下接花心。蕊頭形似米粒,畫色彩牡丹時,用飽和的黃色點出,畫時要有聚散,不要拘於一蕊一絲(圖5) 六、畫牡丹花頭的要點牡丹花瓣依託花蒂,環花心而發,形成內緊外松、里小外大、內聚外翻的特點。因此,點簇花瓣時,首先要對花冠的朝向和正側,做到心中有數。點簇時要掌握以下要點。1.花心、花萼、花莖長勢的一致性。即心、萼、莖應在一條直線或弧線上,不可偏心脫離。花瓣從花心長出,要有「歸蒂連心」的效果。2.注意花瓣的透視關系。從花冠概形中可以看出,花瓣排列分縱向和橫向。從橫向看,位於中間部位的一兩瓣較寬,左右兩側漸狹,這就是透視變化。從縱向看,上下兩層花瓣較長,而中間一層卻較扁,這也是透視緣故。3.點簇第一組(或第一層)花瓣時,要緊湊些,且成弧形排列。切忌一字排開,鬆散而難以成形(圖6)。 七、點簇牡丹花頭的步驟牡丹花頭的點簇練習,可分別用墨或色彩。畫粉紅色牡丹,用較大羊毫筆,先在白粉中調入少量曙紅(牡丹紅)或胭脂,用筆蘸飽後,再在筆尖上蘸適量曙紅或胭脂,筆尖向內,先畫里層淡瓣,再畫中心深處,依次層層畫出,濃淡相間方見精神。但要注意塊面的統一集中,不要紅一塊、白一塊,使畫面過分散亂。花頭點好後畫花萼,待稍干再用藤黃點花蕊(圖7)。 八、側面花朵畫法側面花朵的概形呈扁圓,扁的程度隨半側或正側而異。全側面花一般看不到花蕊。畫時只點瓣和萼片。畫花莖時仍要注意和花頭中心部位的自然連貫趨勢,花莖扭曲或陡折都不美。點簇花瓣,用墨用色和用筆方法與圖7相仿(圖8)。 九、背面花朵畫法畫背面牡丹,花的概形較圓,能見其大萼與復萼的全貌,看不到花蕊,花瓣層數變化也少些。但兩層花萼的濃淡變化要認真對待,不可大意。花莖的添加也要和花頭順勢,否則視覺上會很別扭(圖9)。 十、小蕾的畫法小蕾的形狀似桃,三片大萼相包很緊,花瓣未露或將露出。小花蕾出現在群花之中,顯得很有生氣,既是盛開花朵的未來,又可在形體和色彩上起到豐富多變的作用,所以不可忽視。畫時,用毛筆先調成汁綠,再在筆尖上蘸少許曙紅或胭脂,筆尖向上,筆肚向下,畫出大萼。繼而畫出下垂的復萼和花莖(圖10)。 十一、大蕾的畫法大花蕾,已見花瓣或見到花瓣的大部分以至全部,但不見花蕊或初見花蕊。大萼、復萼皆向後背,花瓣內緊外松,形成方形、梯形等不同的形象,非常生動。大花蕾形小色艷,與盛開花頭形成對照與呼應。大花蕾生機勃勃,更加旺盛,是牡丹畫面中不可缺少的。畫時應昂首向上,切忌下垂倒掛。用筆、用色和畫花瓣及小蕾萼片相仿,只是大蕾的花瓣與盛開花頭相比,其花瓣外弧線應更緊湊些,卷褶少些(圖11)。 十二、初開花朵畫法初開花朵是大花蕾的繼續和發展,花瓣已全露於外,排列整齊,花蕊初露,色艷欲滴,美麗動人。畫初開花朵要注意外緣瓣的處理,卷褶變化比大花蕾更多,使其不要過圓過板,既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又婀娜多姿(圖12)。 十三、盛開花朵畫法牡丹花是晝開夜合。第一天合的較緊,第二天合的較松,三天後更松且開合無定,因此,花瓣開合重迭無定,形象非常生動。一幅牡丹花,總是將盛開的花頭作為主體,一朵或兩朵,一組或兩組,再配以大小花蕾或初開花朵,形成主輔、起伏,在綠葉扶持下,便可構成很有節奏感的畫面。盛開花朵瓣形變化靈活、豐富,特別是外層花瓣,面積大而變化多,是畫好盛開花頭的關鍵。花蕊的表現也有別於初開花朵,初開時蕊頭未放開,很少見其蕊絲。盛開時,蕊頭松開能見其蕊絲。勾點蕊頭蕊絲時,要有疏密變化,切忌機械刻板(圖13)。 十四、勾勒牡丹花的畫法步驟畫牡丹,除點花點葉畫法,還有勾花點葉法。第一步,先用墨線分濃淡勾出花的形態。勾勒時依花瓣的大小聚散、正反轉側,運用粗細、疏密不同的線條,做到有虛有實。特別是里層和外層花瓣交接部,外緣線不要全部勾死,要有筆斷意聯之感,才顯生動自然。第二步,用墨或色點葉。勾花一般以表現淺色花為主,如白、黃等。因此,可在花頭旁邊點葉襯托,使淺色花朵更醒目。第三步,上色。畫白花時,待墨線稍干,用羊毫蘸薄白粉,自花瓣的稍端向基部暈染,越靠近基部白粉越薄,直至用盡。然後用灰綠色自花瓣基部向外烘染,越向外越淡,消失在白粉里。畫黃花,用赭墨勾花,暈染赭黃後,趁濕略點少量淡胭脂,色彩更顯豐富沉著。第四步,勾葉筋、點花蕊。勾葉用花青蘸墨或純墨。花蕊,可以不拘於黃色,而用赭墨、硃砂、胭脂等色點出,使其提神醒目(圖14)。 十五、花葉的結構牡丹花葉發自花莖四周,為互生的二回三出羽狀復葉,即在大葉柄上分生三個小葉柄,每個小葉柄又分生三張小葉片。一個生長完全的牡丹葉子稱為「三叉九頂」(或「三叉九葉」),大葉柄長一尺許,呈十字形。春季開花時,牡丹上部葉子生長不完全,花頭以下,每節有一張葉片或三張葉片,再下為五或七張葉片(圖15)。 十六、葉片組合的名稱葉片因組合的數量不同而分單葉、組葉和批葉。一組生長完全的葉,由三張單葉組成。三組成為一批葉,共九張。每批葉經大葉柄與花莖相聯(圖16)。 十七、葉片的畫法牡丹單葉可由三筆畫成。用墨或色彩均可以,視需要而定。畫色葉,用較大羊毫筆調汁綠,再以筆尖蘸適量花青,稍加整理,即可作畫。中間一筆較長,兩側稍短小。用筆略側,行筆宜輕松塊捷。葉筋分主脈和側脈。主脈發自葉柄,伸向葉尖。要在葉片墨色未乾時用濃墨(或花青加墨)勾出。側脈由主脈生發,伸向葉尖。勾勒時線條要細於主脈,側脈不宜太密,畫兩、三組就足夠了(圖17)。 十八、葉脈的幾種勾法葉脈的勾法,因風格和各人習慣而異。可分三種勾法:一是較為嚴謹的勾法,主脈、側脈都伸向葉尖;二是側脈伸向葉緣,較鬆散隨意;三是側脈有聚散,作變形誇張,富有裝飾味。不論何種勾法,均以中鋒運筆(圖18)。 十九、牡丹葉的透視和姿式花有正側偃仰背之分,葉子同樣有俯仰正側之別。寫意畫牡丹葉子,表現正反卷褶,不必像工筆畫那樣詳盡,只側重態勢、氣氛。由於葉片聯葉柄,葉柄發自花莖,並向前後左右四面分布,葉與葉,葉與莖干之間,自然就會出現互相遮掩的現象,如前葉遮花莖,花莖遮後葉等。且由於遠近的空間位置不同,在形象上還會產生透視變化,形成俯視、仰視、平視等不同姿式。猶如雨傘的不同角度變化(圖19、20、21)。 二十、嫩葉的畫法初生嫩葉、莖和花苞都呈暗紅色。畫嫩葉可用黃綠色蘸少許赭色或曙紅點出(根據畫面色調不同,也可用胭脂蘸少許墨畫)。用胭脂或朱紅勾葉筋。芽軒和花苞近處的嫩葉,多朝上,形體雖小,但很有生氣。同一畫面上,嫩葉勾色筋,老葉勾墨筋,兩者之間要自然過渡,不要截然分開(圖22)。 二十一、花莖的結構與畫法花莖在畫面上,很少全部顯露,它往往被葉子或花蕾等遮掩,但它起著氣勢貫穿的橋梁作用,因此不可忽視。花莖位於花萼之下,老梗花芽之上,嫩莖長尺許,莖身生有批葉,少者一莖四、五批,多者一莖生十四、十五批不等。花莖顏色為嫩綠、嫩紅。花莖有長短、粗細、壯弱之別,因品種而異。畫花莖要用中鋒,以流暢的線條畫出圓潤的質感和挺撥秀麗的姿態。用色先調嫩綠,再蘸適量胭脂一筆畫出,要粗細得宜。不宜頓挫或陡折(圖23)。 二十二、花莖、葉柄的穿插花莖頂端是蕾和花頭,一般呈上發態勢。牡丹花葉柄較長(一尺許,呈十字形)向左右前後伸展,因此和花莖縱橫交錯。畫時,要注意穿插聚散。畫面上往往大部分花莖和葉柄為花和葉片所遮擋,但仍需理解相互關系,以便在畫好花頭、葉片之後添加好花莖和葉柄做到既符合生長結構,又達到疏密有致的藝術效果(圖24)。 二十三、老乾的結構與畫法牡丹枝幹為灌木,無主枝常作分叉狀。百年老乾仍粗不過腕,高不過人。干赭褐色,多是清瘦、蒼老、斑駁,往往干下部已脫皮層,而近光滑。因此畫老乾宜用枯筆,用筆要偏鋒中鋒結合,要實中有虛,線條不要太光,運筆宜稍慢而有轉動,也可用逆鋒挫出。可用赭墨也可用純墨畫。嫩芽可用黃綠蘸上曙紅或胭脂點在枝幹頂端(圖25)。 二十四、老乾的穿插與姿式老乾經多年生長代謝,形成了曲折多變的姿式,其蒼老、斑駁的表皮和圓潤光滑的嫩莖形成了明顯的對比。老乾又是支撐整株牡丹的基礎部分。因此,盡管老乾是作畫程序中的後一步,其態勢必須和花、莖、葉等協調統一且要有變化。當兩株以上老乾組合時,更要注意聚散和穿插。在構圖上,老乾只宜在畫面底邊和兩側邊線出枝。即只宜上發和橫倚的姿式,而沒有下垂式的老乾(圖26)。 二十五、畫整株牡丹步驟第一步:用鉛筆或木炭條輕輕地畫出花、葉等概形,再用色或墨點簇花頭、花蕾。待以後技法熟練時,可用「腹移」經營位置(即「胸有成竹」,而不用鉛筆打稿子)(圖27)。 第二步:根據花頭的透視角度,點出相應的葉子。點 時既要考慮生態結構,更要安排好葉片的聚散,要留好畫面空白(虛處)和候款處(圖28)。 第三步:畫花萼、花莖、葉柄、老乾和嫩芽。使花、莖、葉、乾等成為有態勢的有機整體(圖29)。 第四步:趁葉子未乾時,用中鋒勾出葉筋,勾筋是決定葉子正側反轉的關鍵一環,不可忽視。花朵色彩將干未乾時勾點花蕊(圖30)。 第五步:到此,牡丹已基本畫好,以懸起來審視一下,不足之處作些加整理。再題款鈐印,作品完成(圖31)。 二十六、大紅牡丹畫法用筆蘸飽大紅,再以筆尖端適量曙紅或胭脂,在色碟上稍加整理,即可點簇花頭。(所謂「稍加整理」是以深淺色彩既有自然過渡,又不至渾為一團為度)。也可用朱 摻少量曙紅(牡丹紅)調和後蘸飽,再蘸少量胭脂點成花頭。用滕黃點花蕊。畫葉可用色,也可用墨(圖32)。 二十七、深紅牡丹畫法先用筆飽蘸胭脂,再用筆尖蘸少許花青,梢加整理點簇而成。用滕黃點花蕊。畫深紅牡丹,花頭周圍不宜用葉襯托,因兩者明度接近而效果不好(圖33)。 二十八、黃牡丹畫法先用白粉摻少量滕黃,調成淡黃,蘸飽後用筆尖蘸滕黃點簇而成。也可調成較濃的淡黃,然後蘸少許赭石或汁綠點花頭。花蕊可用深黃、赭石或胭脂點出。使花蕊和花瓣色彩有明度對比。黃牡丹花頭旁邊可用深葉襯托(圖34)。 二十九、綠牡丹畫法可用石綠加白粉調和,蘸飽後再蘸汁綠,稍加整理後點簇而成。用滕黃點花蕊。葉子可用汁綠花青略蘸墨畫。也可純墨作濃淡葉(圖35)。 三十、紫牡丹畫法用石青加少許曙紅(或牡丹紅)調和蘸飽,再蘸少許花青點簇而成。滕黃點蕊(圖36)。 三十一、白牡丹畫法先用白粉點出花瓣,待稍干後,用汁綠或紫灰色在花朵背面襯染。用胭脂點蕊。畫白牡丹可在花頭周邊畫些葉子襯托,使花形醒目(圖37)。 三十二、牡丹的畫面布局把現實中艷麗動人的牡丹,反映到大小不同的畫幅中,產生優美而有節奏感的形式,要靠畫家的巧妙安排,這就是布局。在中國畫論《六法》中稱謂「經營位置」,也就是構圖。一幅上乖之作,必須是高超的筆墨技巧和優美布局的統一體,兩者缺一不可。
8. 牡丹花燈籠製作方法
工具/原料
折紙
雙面膠
1
准備一張正方形折紙,折出四條痕跡。
方法/步驟
9. 食品雕刻的學習食雕
雕刻技術大多是廚師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逐漸摸索積累起來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想學好這門技藝,一方面要加強雕刻刀法的訓練;另一方面,還要具有一定的藝術素養,學習一些構圖知識,並且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和掌握表達形象的能力,不斷實踐和總結經驗,使之精益求精,這樣才能真正掌握這門技藝,在工作中發揮其二.食品雕刻的原料及儲存。 食品雕刻方法:所謂的零雕組裝,就是利用一種或多種原料雕刻成整部件和零部件,然後集中組裝拼接成完整形體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叫零雕整拼(或組合雕)。?
食品雕刻的零雕組裝,為的是解決某些雕刻原料在體積、大小、長短等方面的不足和顏色上的單調,以使作品顯得更加完整大氣,色彩更加豐富多彩,從而增加了食品雕刻構圖造型的藝術想像空間,為創作雕刻大件作品奠定了基礎。零雕組裝,工藝復雜,對各個部位的零雕部件與整雕部件比例要適當,即大小、長短、高矮要比例協調。組裝時,還要按所構思物象的特定位置准確組裝,使作品更加完美統一,從而突出作品的藝術效果。? 零雕組裝採用了食品雕刻中多種技巧進行創作,其主要是先雕刻主體形象,再採用添加的手段,彌補主體雕刻原料形狀、長短、顏色上的不足部分,也就是主體部分加陪襯部分與點綴部分的整體組合拼裝。它採用了切、削、掏、挖、旋、刻、鏤、鑿、對接等多種技法與技巧,來完成主體和陪襯的組合。?
1.零雕組裝可分為以下幾種組合拼裝技法。?
①在整體形象上添加組裝的技巧手法:主要是在主體形象上通過添加翅膀、尾羽等手段來完成組裝的作品,如「鳳戲牡丹」,首先整雕出「鳳凰」的主體形象,再單獨取料雕刻出一對展開的雙翅,然後單獨雕刻一朵牡丹花點綴以花草,最後通過對接、安插技巧進行組裝完成。 ②.單雕與整雕相互組裝的技巧手法:主要是通過各自獨立的零雕小組合後,再配以整個作品的大組合裝配而組合成完整的意境形象。如創作雕刻「百鳥朝鳳」作品,此作品形態各異、復雜多樣、組合性強,又要求協調統一於「朝鳳」的主題之中,即要求用整雕加組裝的技法,又要用零雕小組裝再配合整個主題意境大組合裝配的要求。先組裝雕刻出「鳳凰」的主體形象,再分別取料小組裝雕刻出鴛鴦、仙鶴、白鷺、錦雞、相思鳥、鸚鵡、杜鵑、天鵝、黃鸝、孔雀等眾多禽鳥形體,再雕刻出所需陪襯點綴物,將主體形象擺放在中心位置,然後擺放形態各異的禽鳥再配以陪襯物和點綴花草,從而突出主題作品「朝鳳」的意境來。?
③.純整雕形體的組合技巧手法:其特點是各自獨立,又自成整體的組合裝配,例如象「群象嬉戲」、「群鹿奔逐」、「金魚戲水」等作品都採用單獨零雕(獨立整雕),將各種不同形態的大象、大鹿、小鹿、金魚分別獨立雕刻出各自獨立的整體形象,然後根據主題意進行組合搭配,再配以花木、水草陪襯點綴,力求使整個作品題意相稱、形象生動、自然有趣,給人以意趣昂然的生機活力。? 零雕組拼可採用對接、安插、粘連、鑲嵌、擺放等技巧進行組拼整裝,如:對接,可用於大型的龍頭、龍尾及龍爪,採用竹筷、牙簽等進行對接相連,使整個龍身造型完整大氣;安插:主要用於大型的禽鳥羽翅、丹冠、腿爪的安裝;粘連:可用502瞬間粘合劑或能直接粘住原料的膠水,使零雕部件粘接在特定的位置上進行組裝的技巧;鑲嵌主要通過零雕部件在整雕部件的夾縫介面處,採用木楔子的原理直接插入夾縫中的組裝技巧,此技法主要運用於各種禽鳥的羽翅、腿爪的組裝。擺放是最常用的技巧,主要根據主題構思意圖進行藝術性的放置安排所雕各部件,力求達到主題完整協調統一、合乎題意,使組合形體比例協調自然。?
綜上所述,食品雕刻的零雕組裝,講究構圖造型藝術的完整統一,要求造型構圖協調、自然、和諧,組裝時要注意零部件與整部件,主體與陪襯之間的比例關系。根據構思主題進行安插、對接、粘連、鑲嵌、擺放等技巧,必須按照事物形態規律和藝術法則做出恰當合理的組裝和安排。雕刻時先雕主體部件後雕次要陪襯部件,組裝時也按先主體後陪襯進行組裝。零雕組裝也就是在整雕的基礎上通過添加裝飾,但添加部分不能強加,更不能生硬,而且要符合造型自然美的規律,達到合情合理讓人可信。添加裝飾就是要根據被表現的物象的不同特點將其形象的主要特徵有意識的組合拼裝在一起,力求達到一種新的形象和意境。總之要學會和掌握零雕組裝的雕刻技法與技巧,平時除了要加強食雕造型的技法與技巧的實踐操作外,還要加強個人藝術修養的培養與提高,增強對造型藝術美的規律和法則的掌握,在雕刻創作時才能更加得心應手,熟練自如的創作出更加完美的作品來。基礎學習在於提高教學過程的效果,以促進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方面達到高質量的同時,又「在一般發展上取得重大進步」。食品雕刻是烹飪教學中的一門選修課程。在運用中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和觀賞性,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定的難度。常用的食雕教學模式是「以師帶徒」式:即老師會雕幾個品種,就教學生幾個品種。沒有固定的教材,沒有規范的教學計劃與科學的教學模式。有的學校甚至沒有食雕課。本文遵循「束沛如烹飪技能教學法」的理論原則:職業教育直接為社會培養勞動者,社會經濟要求職教高質量、高效益培養「貨真價實的、適銷的專業技能型」人才。追求生存和發展的能力本位教育是職業教育的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開發人的智慧、潛能,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的同時,強調的是「四基」教學,即「基本事實、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應用」在該理論指導基礎上,通過近十年的食雕教學體會對食雕這一門學科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作了相應的整理與調整。 烹飪職業教育從發展到成熟近二十年的時間。重視食雕這門課可能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當初烹飪師資嚴重缺乏,這門課只是聘請一些社會上的在職廚師進行食雕教學。而且內容單一(以月季花、鳳凰為主),教學方法簡單(教師示範式),課時安排時間少(每周二課時,學一個學期)。大部分學生都感到雕刻是很難學的一門課,時間一長便放棄了對雕刻的學習。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食雕作品逐漸被人們接受與青睞。因此我編排食雕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方法的宗旨是: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會一些基礎的食雕作品,讓那些在食雕技術上有一定天賦的學生能在「質」和「量」上進一步升華。根據以上所述將食品雕刻課教學內容分成:基本刀法板塊,基礎花卉雕刻板塊,鳥類雕刻板塊,動物、人物雕刻板塊,瓜盅、鏤空雕刻板塊和創新變通板塊等六個板塊。每個板塊既是獨立的個體,但彼此又有緊密聯系。梯度漸進,逐漸引向深入。
1、基本刀法板塊
食雕技術中的基本刀法如:旋、刻、挖、戳、鏤、削、切等。用原料進行訓練時,可以先從握刀姿勢、原料的打片(厚薄一致,越薄越好)、削皮、各種胚形的削制、大刀花雕刻、玲瓏球雕刻進行練習。要求學生熟悉各種原料的性能(訓練時的原料可以將蘿卜、土豆、南瓜等交替使用),掌握不同的握刀姿勢和運刀力度。為進一步學習食品雕刻打下結實的基礎。
2、基礎花卉雕刻板塊
(1)直刀法系列。即用雕刻工具中的主刀一直頭尖刀直接雕刻而成的花卉。如月季花、大麗花、薔薇花、荷花、牡丹花等。以教授月季花為主。要求學生通過月季花的學習後能變化到其它花卉的雕刻。
(2)戳刀法系列。用食雕工具中不同形狀的戳刀(「U」形或「V」形戳刀)進行花卉的雕刻。如:西番蓮、各種不同品種的菊花。除了要求學生學會花卉的雕刻外,著重引導學生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戳刀的作用。與其配套訓練的可以是烏的翅膀、魚的鱗片、龍的外表。
3、鳥類雕刻板塊
著重講授和練習各種鳥類雕刻。鳥類可以以鳳凰為代表進行授課訓練,在此基礎上摻入仙鶴、喜鵲、壽帶鳥、天鵝等雕刻手法相同的品種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各種不同鳥類在不同大小的胚形上的比例分配。如頭與脖子的比例:脖子與胸的距離尺度;身體與腳的位置擺放等等。逐步實現作品逼真動人、有靈氣,且要有自己的構思。
4、動物、人物雕刻板塊
重點講練典型品種和復雜雕刻手法。在教學中可以用龍和壽星為範例進行教學,從而延伸到十二生肖、漁翁、仙女、牧童等作品的雕刻。要求學生從模仿成雛形到臨摹、最後會設計與組合。
5、瓜盅、鏤空雕刻板塊
兩者可結合起來同時訓練。先練瓜盅(即平面雕),要求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如:將圖案復印到瓜盅上:用筆畫到瓜皮上:或者直接用刻線刀進行雕刻),合理、科學地分配整個原料的表皮,而且作品需要一定的主題,最後進行刻劃,將主題凸出來。在平面雕的基礎上進行鏤空技法的訓練,可以用「群鶴飛翔」、「果籃」、「龍鳳呈祥」等主題,旨在讓學生的雕刻技術達到更高境界。
6、創新變通板塊
重點是通過對新事物的吸收消化進行雕刻技術靈活和變通的運用,最終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根據社會和市場的需要掌握新的雕刻方式,如:黃油雕、冰雕等。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學習最好的動機莫過於對學科本身所產生的興趣。從不會拿雕刻刀,不知雕刻刀的用途,到能雕出完整、逼真的花卉,或各種整雕作品。這其中自有一番成功的樂趣。
1、強調基礎,促進遷移
關鍵是把握好基本刀法與綜合運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從第一節課開始,把教學目標定位在恰當的位置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實現,讓他們感到學雕刻不難,而且有趣,建立信心。以後再確定逐步升級,鼓勵大多數學生達標,使他們保持學習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打下扎實的基礎也是必然的。如果對初學者直接進行整雕教學,此時學生如何握刀、如何使用工具、原料性能等一無所知,這樣的教學是毫無意義的。因此,要從基本功(握刀 運刀 打片 削皮 制胚)開始練習,逐漸向各種花卉雕刻發展,逐步平穩過渡到鳥類、動物、人物等等的雕刻。如:鳳凰的教學大致可分以下步驟:學會頭的雕刻,其中包括各種擺頭造型;接下來將頭、身子結合起來雕刻;然後是頭、身子、翅膀的雕刻,接下來是頭 身子 翅膀
腳 錦羽的雕刻;最後是頭 身子 翅膀 腳 錦羽 假山 飾物合成為一個完整的作品。在訓練中的各個環節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工藝流程規律的認識和基本技法的熟練。掌握了~定的基本功,在某些方面可以熟練運用。
2、「多」、「快」相結合
食品雕刻是配合各種菜餚和宴席用來進行點綴和烘托氣氛的,因此,在食品雕刻教學過程中,把握好食品雕刻教學的「多、快」是十分重要的。
「多」,即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積累、多請教、多交流、多動手、多使用、多參賽、多總結。多觀察、多積累:食品雕刻作品是世間萬物的再現,亭台樓閣、花草樹木、實物標本、美術圖案及各類文字等,都是雕刻的好素材,平時要求學生多積累,就能使學生在設計食品雕刻作品時顯得得心應手。多思考、多學習:作品的主題、構思、意境、造型等全靠多思考、多學習。思考的過程就是產生靈感的時機。多學習是多觀察、多積累、多思考的源泉。食雕美,先在於
人美,人美在學識。多參賽、多總結:只有多參賽、多總結才能加深理解,分析歸納提煉,找出成功的經驗和失誤的教訓,才能不斷的進步。
「快」,即經過一定階段的教學,要求學生做到選題快、構思快、選材快、定形快、組裝快。食品雕刻雖然稱不上瞬間藝術,但它在使用時間和原料保質上都有一定的短暫性和局限性,因此,在雕刻訓練時,就應對學生有速度上的要求,力圖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較滿意的雕刻作品。選題快、構思快是指雕刻操作和創新的心中計劃,一系列的思維活動。要求作者進入角色。定型快是指在選題、構思、選料後,操作下刀要穩、要准、要快。既要快,又要保證質量和效果。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3、「展」與「藝」相結合
從單純以雕刻作品衡量技術掌握為唯一標準的「結果型」教學轉化為以技能的各個環節、原理、過程掌握為標準的「過程型」教學,「展」、「藝」是必備的兩個組成部分。
「展」,即雕刻技法的展示、技術環節展示及工藝流程展示。「束沛如烹飪技能教學法」十分重視作品展示,因此,將雕刻技法各個環節和工藝流程在教學中充分展示顯得十分重要。學生在展示中獲得的不僅僅是一個作品的雕刻,更重要的獲得了對原理進行深層次分析認識的條件和機會。
例如,在月季花雕刻工藝流程展示中,通過對「制胚」 「定花瓣」 「刻花葉」 「修廢料」 「雕花苞」等五個技術環節的展示和分析,使學生較全面地了解每片花瓣的定位、修改廢料的關鍵、修成花苞的胚形、各環節之間的聯系以及各操作環節對成品質量的影響等。如果選派幾位技術掌握不同層次的學生作示範,對其作品中出現的各種錯誤動作和失敗的現象作全面剖析,通過這種展示,學生學會的不僅是「月季花」的雕刻,而是掌握了以月季花為代表的直刀法雕刻技術.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分析和培養了分析的習慣。
「藝」,即食雕教學的藝術設計、藝術修養及審美能力的培養。通過對食雕作品的構思、布局的設計,運用不同的手段,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的十分重要。
例如,在完成花卉階段的教學任務時,可在課堂中進行插花考試。要求學生用真假結合的手法(真,即真的花籃、花泥、綠草;假,即所有花卉均由學生雕刻,並進行花卉染色和布局),將花卉雕刻以插花形式表現出來。也可以讓學生在學會了鳥類或動物的雕刻後,結合前面所學的技術進行零雕整裝的學習。如:鳳凰配牡丹,稱「鳳戲牡丹」;龍配鳳,稱「龍鳳呈祥」等等。充分體現食雕作品的藝術性。要求學生在組裝過程中,大量收集閱讀各種圖案、專業書籍等等,從而使教學內容在學生的作品中得到升華,而學生亦在實踐中獲得了成功感和提高了審美情趣。
10. 牡丹花油畫步驟
油畫工具:溫莎牛頓油畫顏料、奧文油畫紙、鉛筆、橡皮、畫筆、洗筆工具等內
油畫牡容丹花的畫法步驟:
第一步:根據牡丹花的形態繪制出線稿,牡丹花的花瓣是多重的,形態優美。「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就是形容牡丹花的詩詞。鉛筆繪制出牡丹花的線稿後我們再用對應的顏色將花朵和莖葉勾勒一遍,這樣方便後面上色。
第二步:用顏料鋪出大的色塊,將花朵用紅色、粉色、白色來繪制,注意明暗關系,然後用草綠、綠色、橄欖綠繪制葉子,用褐色繪制花枝。
第三步:用土黃色和褐色給背景鋪色底色,靠近花朵和葉子的部分要細致一些,盡量不要遮蓋了之前畫好的部分。
第四步:繼續用深色繪制背景,塗均勻一些,不要有很明顯的筆觸感。
第五步:開始細化花朵,注意花瓣的繪制,花瓣之間是存在空間關系的,花瓣上也有著紋理。用黃色點出隱約可見的花蕊。
第六步:將背景刷得更加的均勻,刻畫葉子和花枝,但要分清我們畫的主體是牡丹花,不需要搶了花朵的風頭。
第七步:最後看一下整體效果,補充修飾整個畫面,一幅牡丹花油畫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