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村玫瑰園
① 梁希森的另外故事、
梁希森 梁希森簡介
山東希森集團董事長
一個山東農民,據說只會寫自己名字的人,卻擁有北京最好最貴的別墅群「玫瑰園」。
產界是一個江湖,也是一個英雄不問出處的地方,多少成名人物光耀的背後卻是不堪回首的前塵往事,一日功成,艱辛的往事反而成了讓人稱道的奮斗歷程。起家於草根的地產界大鱷雖然許多也並無顯赫的學歷,但像梁希森這樣的——只上過一年小學,認字不到200個的恐怕也絕無僅有。
與眾多地產大鱷充滿謎一般的發家史不同,梁希森的發家史顯得相對簡單的多,更像是無心插柳卻綠柳成蔭。在「2005年胡潤富豪榜」中,梁希森以20億元的身價排名第66位,今日之成就恐怕是其往昔一度討飯之時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而梁希森功成名就後的「鄉村烏托邦」試驗卻更是外人無法想像的。
從討飯娃到億萬富豪
山東希森集團董事長,身價20億元,「2005年胡潤富豪榜」排名第66位;綽號「菜園子」,做過鐵匠討過飯——這似乎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人,但卻同時以一個人的面目出現,此人就是梁希森。
地產界傳言,梁希森從小家境貧寒,10歲討飯,13歲打鐵,17歲離家謀生,23歲闖關東,有著豐富而艱辛的人生經歷。與梁希森到底有多少資產一樣,梁希森到底認識多少字同樣是一個謎。
關於梁希森認識多少字的問題,地產界風傳有幾個不同的版本。其一,梁希森童年只上過一年小學,為住旅館填一張登記卡,他要求人幫忙;辦完事後需要簽字,他竟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其二,梁希森小學一年級學歷,認識字不到200個,不會讀報紙,只會寫自己的名字。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1955年生於山東省樂陵市黃夾鎮梁錐村的梁希森的確認字不多。在一次接受采訪時,梁希森透露,自己不僅會寫自己的名字,而且還寫得相當不錯。除名字之外,還能認二三百個字。至於讀書看報,梁希森則表示沒有時間,要是遇到一些比較重要的信件或傳真,梁則交由司機和秘書念給他聽。而更為關鍵、秘密的文字則讓老婆看。
「我不能和人比認字的成功,高中生、大學生、博士生是上學,我這也是上學——社會大學我感覺更厲害。但這個厲害和他們不一樣,比如高科技的東西我做不了。」梁希森表示。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英雄,在那個憑膽量起家的時代就造就了一個幾乎是文盲的企業英雄。從1980年代開始,梁希森在家鄉樂陵先後創辦了麵粉廠、毛巾廠、鋼構公司等企業,後來又進入了建築和房地產領域。1995年,梁希森以自己的名字注冊了樂陵市希森集團公司,注冊資本2.7億元。1996年,梁希森帶著自己的施工隊來到北京,參與了玫瑰園的建設,這是梁希森人生的一次轉折,也奠定了今日的富豪身份。
2004年,49歲的梁希森被《新財富》評為當年第376名富豪,資產總額2.7億。今年,再度上榜的梁希森身價卻已增至20億元。
從討飯娃到億萬富豪,20年梁希森的命運完成了時空轉換般的跨度,在感慨人生無常,不勝唏噓的同時,梁希森發家的過程更像是命運開的一次玩笑。
生死轉折玫瑰園
梁希森的命運是和北京玫瑰園別墅聯系在一起的,在玫瑰園可能毀了梁希森的同時,卻給他了一次人生的轉機,梁希森開始成為地產界的傳奇人物。
1996年,梁希森已是身家過億,希森集團的年產值達近4億元人民幣,並於當年榮登山東省十強民營企業行列。
此時,梁希森面臨著影響日後的一次重大抉擇——企業要向哪個方向發展。最終,梁希森決定介入房地產行業,並決定到最具潛力的北京發展,選擇一家最具影響力的房地產項目,從房地產最基礎的建築裝飾入手,摸清底數後再伺機轉入房地產開發業。
而此時,號稱國內最大的利達玫瑰園因資金短缺,已陷於停工狀態,接手這樣的工程簡直無異於自投羅網,其結果必定是血本無歸。但在梁希森看來,以玫瑰園知名度之高、影響力之大,在北京乃至全國都無有能出其左右,接手這樣的項目,對於自己這樣剛剛涉足房地產業的外地企業來說,機會實在難得,梁希森決定介入。
但認字不多的梁希森卻絕對有做商人的天分,對風險控制相當熟稔。梁希森在與利達玫瑰園簽訂的墊資施工協議中明確規定: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後,以乙方「希森集團」的名義辦理並保存產權證,待甲方在合同規定期限內付清全部工程款後,再將產權移交。
1996年2月起,梁希森先是墊資7000萬元,分包玫瑰園40套別墅的建築裝飾工程和部分基礎設施建設,並於當年7月完工,然而,這時候的玫瑰園已根本無力支付工程款了。玫瑰園面臨著兩種命運:一是有雄厚資金注入,起死回生;二是徹底癱瘓,直到破產。
對於梁希森來說,最不希望發生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雖然猜到了風險,但卻沒想到風險來得是如此之快,又是如此之大。剛過不惑之年的梁希森卻作出了一個也許是他一生中最重大的抉擇:繼續加大對玫瑰園的投資,直至其資不抵債,然後首先申請財產保全,繼而申請玫瑰園破產,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參與競買,直接由建築商轉變為開發商。
至1996年底,梁希森在玫瑰園共投入2.3億元,完成了186棟別墅的建設和內外裝修工程,並按協議取得了186棟別墅的房產證,成為了利達玫瑰園最大的債權人。
1997年8月,梁希森聯同另一債權人向北京一中院提出玫瑰園破產申請,同時申請了財產保全。隨後,法院下達受理破產案通知書,玫瑰園進入破產程序;1998年7月21日,北京一中院下達玫瑰園破產民事裁定書,宣告玫瑰園破產,並進入清查債務階段。1999年7月16日,在玫瑰園的拍賣會上樑希森以3.98億元競買成功,梁希森的險棋走成了活棋。
此時,梁希森的機會來了。就在梁希森拍下了這個北京市最大的爛攤子別墅群不久之後,北京市宣布不再審批別墅,玫瑰園成為北京最後的別墅群,加之2000年後房地產市場的回暖,砸到梁希森手裡的爛尾盤一下子奇貨可居,玫瑰園再次生機盎然,梁希森由此狠狠地賺了一筆。
梁希森一戰成名,名字開始為地產界所熟知。然而,與梁希森現在做的事情相比,當時的瘋狂可能只是出自一個商人的本能,而相對於他正在山東老家實踐的「農村烏托邦」之夢——瘋狂之舉只能是小巫見大巫。
「農村烏托邦」之夢
如同融創集團董事長孫宏斌,口無文采、表達甚至沒有邏輯性的背後卻是獨到的眼光和過人的思維。梁希森也會給見過其面的人留下兩個非常深刻的印象:一是表達能力很弱;二是思維能力很強。
這位富豪掌握的詞彙不多,言談中有大量俚語和省略,邏輯用語很少出現。但在思維方面,他則很擅長抓住事情的重點,思考問題的方式總是很簡潔。
等梁希森在北京玫瑰園大賺一筆之後,梁的腦子里有個更大膽、更瘋狂的想法——投資10億元,把家鄉樂陵市黃夾鎮所有農民改造成工人。
梁希森先從自己所住的村子著手,2001年,梁希森在梁錐村附近辟出100畝地,投資4200萬,蓋起了多幢二層別墅和四層小樓,梁錐村的村民以新村二層小樓的居住面積280平方米減去自己家中房子的面積,剩下的每平方米面積乘以100元,由村民付給希森集團;如果村民家中房子大,則由希森集團按照同樣的方式,付給該村民。費用結清之後,希森集團只收到了不到30萬的資金,不到總投資的1%。
同時,村民也紛紛到希森集團的魯西牛業公司中上班,每月拿到700元左右的薪水,並享受過節福利和養老保險等。
此後,梁希森開始向第二個村子許家村推進。在談起他改造梁錐村乃至黃夾鎮的設想的時候,梁希森說了一句很樸素的話:「我不贏利我不幹。」目前,魯西牛業公司已經開始盈利,每個月的利潤達到200萬。
而按照梁希森的思路,只有這兩個村子是遠遠不夠的,他要把整個黃夾鎮100多個村子全部按照梁錐村的模式進行改造,這是一個鄉村的「烏托邦」夢想。梁希森表示,「憑自己的能力,能改變一個村就改變一個村,能改變一個鄉就改變一個鄉,能改變一個縣就改變一個縣」。
每一個人都有夢想,夢想不一定都會實現。在旁人看來是不可能實現的「烏托邦」夢想,梁希森卻把它付之於行動,雖然不排除商人的本質,但這份勇氣仍值得欽佩。
相關聯接:《億萬富豪梁希森的新農村夢想》
在中原大地星羅棋布的村莊中,山東省樂陵市西北部的梁錐村堪稱鶴立雞群。在這里,村民們家家戶戶住在歐式聯排別墅里,村中心公園里有和城市公園一樣的健身和遊玩設施,幾處大型雕塑活靈活現。在這里,傳統印象里的農村和農民不見了,大多數勞動力在村莊旁邊的企業上班,按月領取工資。
就在若干年以前,梁錐村和周圍的村子沒什麼兩樣,「一窮二破」是它的形象寫照。它神話般的變遷,緣於村裡出了個億萬富豪,他就是北京玫瑰園別墅的老闆梁希森。當年被迫離家討飯、浪跡四方的梁希森,在發跡之後投入巨額資金把家鄉改造了個「底朝天」。梁希森說,這是他從小的夢想。
討飯娃衣錦還鄉只為改變家鄉
梁希森1955年出生在梁錐村,早年家境貧寒,青少年時代經歷坎坷。10歲那年,不堪忍受飢餓折磨的梁希森離家到河北省討飯。13歲開始,梁希森跟著別人幹了4年打鐵的生計。17歲,他在河北滄州的一個鍛造工廠當上了鍛工,後來還被提拔為車間主任。1976年,21歲的梁希森孑然一身闖盪東北。
貧瘠的家鄉和坎坷的經歷,沒有給梁希森留下多少快樂的記憶,但卻給了他一副聰明的頭腦和堅毅的性格。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梁希森迅速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中嶄露頭角,他先是回到家鄉創辦了麵粉廠、毛巾廠、鋼構公司等企業,後來又進入了建築和房地產領域。1996年,他帶著自己的施工隊來到北京,承攬了玫瑰園別墅項目的裝修工程。
誰也沒有想到,玫瑰園別墅這個當時全國知名的爛尾樓項目,在梁希森手裡奇跡般地起死回生。1999年,梁希森出人意料地通過拍賣以3.98億元入主玫瑰園。不久後出現轉機,北京不再審批別墅,玫瑰園就成了北京最後的別墅。加之2000年後房地產市場回暖,玫瑰園別墅一下子炙手可熱,僅三期工程銷售額就有望突破20億元。這個「大翻盤」項目,使梁希森的個人資產飆升到十六七億元人民幣。
2004年,49歲的梁希森入選全球著名的《新財富》雜志年度內地富豪榜,名列第376名。
有了錢的梁希森把目光轉回家鄉。2001年,梁希森投資4200萬元,給梁錐村蓋起了聯排別墅,讓全村136戶村民全部入住進去,原來的村莊被夷為平地。
村支書梁廣祿家住的是上下兩層別墅,共有13個房間,客廳、衛生間、廚房一應俱全。梁廣祿對記者說,村民們住的大都是這種樓,總共有280平方米,老宅那邊多少平方米,新樓就白給多少面積。老宅不夠抵頂的,多出的每平方米交60塊錢,基本上等於白送。
依託本地資源發展循環經濟
梁希森在改造舊村的同時,利用村莊改造後騰出的空地創辦了魯西牛業公司。梁希森說,全國雖然擁有9200萬頭黃牛資源,但與國外先進的養牛業相比,差距太大,牛肉產量少、質量差,高檔牛肉的市場空間巨大。此外,我國目前正大力推廣秸稈養牛,而樂陵正是國家級秸稈養牛示範縣,得天獨厚的條件,為發展養牛業打下了基礎。
梁希森說,改造就需要花錢,沒有賺錢道兒不行。改造之後沒有產業更不行,村民光住進好房子不行,還得有吃的,喝的。
梁希森的賬算得很直白:「老百姓的秸稈比糧食值錢。二畝地的玉米一年最多能收入400元錢,但種的秸稈能養一頭牛,養這一頭牛一年最少純收入四五千塊。如果把全國的秸稈全部變成牛飼料,中國就成了一個畜牧大國,到那時,牛肉多了老百姓可以當饅頭吃,也可以當罐頭吃。那樣,糧食不就省下來了?」
在希森集團,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非常完整和周密的循環的產業鏈:公司組織農戶利用當地豐富的玉米秸稈資源養殖魯西黃牛,公司收購農戶的架子牛進行育肥,育肥後屠宰分割,牛肉銷售到市場。牛糞和屠宰的廢水用來生產沼氣,沼氣用來發電,沼氣渣用來養蘑菇,蘑菇的培養基用來養蚯蚓,蚯蚓用來製作中葯和保健品,蚯蚓糞用來製造飼料和活性復合肥,肥料返回到田間又培養出環保的蔬菜和農作物,再用農作物秸稈來養牛。
在梁希森的魯西牛業公司,繁殖、培育乳牛,青貯、精飼料加工以及育肥項目等,容易賺取的利潤都讓給村民了,公司則在加工過程和延長產業鏈上做文章。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賈墨池帶領記者參觀了他們的秸稈青貯場、屠宰場和蚯蚓養殖場。幾個部門的負責人介紹說,魯西牛業屬精細分塊屠宰,每斤牛肉平均售價高達10元錢,僅肉牛屠宰凈肉這一項就已經把收購肉牛的成本給撈了回來,而牛皮、牛下水、牛骨、牛血等都是超值部分。比如一張牛皮價值就達600元,如果是4萬頭的屠宰量,一年的毛利潤就能達到8000萬元。但是最大的增值點並不在屠宰,而在屠宰副產品的生物技術開發。現在企業已投入800萬建起了一個中試實驗基地,研究用牛血提取生物製品,包括凝血酶、血清蛋白、血紅素、SOD等名貴葯物,預計前5年的產值達到20億。
在梁希森的企業里,最獨特的項目是利用氨化的牛糞養殖蚯蚓,現已發展了300畝,計劃將來達到3000畝。養殖的蚯蚓是從日本引進的「大平2號」,主要返銷日本。據測算,一頭牛一年產糞便5噸,1噸牛糞可以養蚯蚓30公斤,每公斤蚯蚓賣10元錢,可獲利1500元;這些蚯蚓還產生糞便3噸,可以賣給高爾夫球場做草坪養料等,每噸300元,可獲利900元。一頭牛的牛糞一年就可以增收2400元。
靠「先富戶」支持的新農村建設能走多遠
在大多數像梁希森一樣成功企業家把目光瞄向高端產業領域的時候,梁希森「插足」農村建設的反常舉動引起了輿論的嘩然。人們對梁希森「達則兼濟天下」的境界給予了很多的褒獎,但也有很多人表示質疑。
但就在人們眾說紛紜的時候,梁希森開始了實現他「夢想」的第二個步驟。梁希森放言,他要把鎮里的109個村全部改造。
2004年春天,梁希森的施工隊開進了鄰近的台張村,准備按照梁錐村的模式進行「翻版」改造,但這一次並不順利。台張村村民對梁希森的目的產生了懷疑,已經開始的改造行動「流產」了。梁希森沒有多說什麼,他隨後把目標定在了靠近台張村的許家村。2005年,舊的許家村像原來的梁錐村那樣消失了,一個「希森許家新村」平地而起。
許家村村支書劉之平介紹說,通過村莊改造,原先佔地450畝的村莊縮小到150畝,騰出了300畝地。騰出的地全部復耕成農田,與原來的綁在一塊兒,村裡成立了股份制農業生產合作社,集中經營,年終分紅。
梁希森改造第一個村莊時,大家都認為依他的實力,即使完全沒有回報也能辦得到。而當他宣布要對全鎮進行改造時,不少人開始懷疑:梁希森有沒有這個能力拿出這么多錢,這種靠大戶投資建設新農村,路子是否可行?
針對梁希森的做法,一些觀察人士開始議論和猜測他是否在謀求更長遠的利益,也有人質疑梁希森的用心。他們的疑慮是,按照梁希森的開發計劃,全鎮109個村完成改造後,將騰出3萬畝土地資源,這些土地從性質上來說,都是農村宅基地,通過入股方式並入梁的企業,這3萬畝農村建設用地將來的價值難以估量。另外,全鄉鎮農民原有耕地也將以村民入股、集體土地入股的形式進入梁希森創辦的企業集團,成為企業的資產。這些,是不是梁希森的真正圖謀?
一些研究新農村建設的專家對這一現象表示了關注。專家認為,當前新農村建設中,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況下,發揮企業家力量,特別是將產業資本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是一條值得探索的道路。
山東大學經濟研究所主任黃少安認為,梁希森搞的養牛項目肯定是有回報的,作為一個商人,謀求更長遠的利益也在情理之中,關鍵是要把握好利益的分配。特別是通過村莊改造進行房地產長遠投資,可能獲得更大回報,這本身對產業資本進行村莊改造、參與新農村建設無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山東省社科院農經所所長秦慶武說,產業資本與村莊建設的結合,值得深入研究。梁希森的滾動開發改造變成一種市場行為,應該更有發展前途,也有更大的推廣性和現實意義。
農業部農業產業化辦公室副主任丁力說,梁希森在農村進行這樣一種探索,如果放大來看是體現了工業對農業的反哺。過去重視產業化經營和龍頭企業,都知道他們在農業發展上、在農民增收上起作用,而現在要看到他們在農村變化上也要起作用,要藉助大企業的力量來解決「三農」問題。
丁力說,企業家是先進生產力的體現,代表了先進的理念、先進的文化甚至先進的消費,所以這個階層是非常重要的。要學習「富人」們身上的先進的東西,也要引導他們與窮人形成互動。此外,政府在制度設計和安排上要做到使富人把財富貢獻出來時,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哪怕只是像梁希森這樣的「理想主義者」,如果他們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就會帶動更多的企業家加入到這個行列。
② 威海市環翠區重慶街到哪上小學
一、威海市環翠區重慶街,位於北山路以東、黃泥溝村以西,到碼頭小學上小學。
二、《環翠區2016年中小學招生工作意見》規定:
小學招生計劃及招生區域:
碼頭小學:計劃招收4個班,招生區域為北山路以東(含北山路)、黃泥溝村以西(含黃泥溝村)。
鯨園小學:計劃招收6個班,招生區域為昆明路以北(含昆明路)、統一路以東(不含統一路,光明路西至74號)、北山路以西(不含北山路)。
長征小學:計劃招收6個班,招生區域為文化東路以北、統一路以西(含統一路)。
實驗小學:計劃招收6個班,招生區域為昆明路以北(含昆明路)、文化東路以南、統一路以西(含統一路)、西北山路以東(含西北山路)。
統一路小學:計劃招收6個班,招生區域為昆明路以南(不含昆明路)、世昌大道以北(含世昌大道89號以東)、古山四巷以東(含古山四巷)、海濱北路45號至55號;世昌大道以南、同德路。
古寨小學:計劃招收6個班,招生區域為世昌大道以北、古山四巷以西(不含古山四巷),世昌大道(90號以西)以南、同德路以西,環翠樓以北、西北山路以西。
南山小學:計劃招收3個班,招生區域為世昌大道以南(不含世昌大道)、塔山東路97號以北、塔山中路69號以北、通海路以北(含通海路)、同德路以東。
塔山小學:計劃招收6個班,招生區域為新威路以西(含尚城國際)、塔山東路98號以南、塔山中路70號以南、戚家夼路以北(含戚家夼路),新威路以東、金線頂路以北(含金線頂路)、通海路以南(不含通海路)。
北竹島小學:計劃招收6個班,招生區域為北竹島、戚家夼村居民及開發的商品房住戶,新威路以西、戚家夼路以南(不含戚家夼路),新威路以東、金線頂路以南(不含金線頂路),統一路以東、四方路以北。
翠竹小學:計劃招收4個班,招生區域為南竹島、陶家夼、戚家莊村居民及開發的商品房住戶。
望島小學:計劃招收4個班,招生區域為望島村居民及開發的商品房住戶。
新苑學校小學部:計劃招收6個班,招生區域為嵩山街道辦事處徐家疃村、西山口村、北七夼村、五家疃村、台下村、西庄村、范家埠村、牛角溝村、閻家莊村、竹園村、南葛拉村、高家莊、谷家窪、岳家莊居民及開發的商品房住戶。
河北小學:計劃招收2個班,招生區域為嵩山辦事處河北村、宅庫村、北葛拉村、夏家疃村、張家疃村(含華夏園)居民及開發的商品房住戶。
溫泉小學:計劃招收11個班,招生區域為溫泉鎮所轄區域。
錦華小學:計劃招收6個班,招生區域為以下本地生源(本地指張村鎮戶口和張村鎮房證的。下同),40路公交車部分沿線村居包括:王家疃、劉家疃、姜家疃、福德庄、姜南庄、嘉祥景苑、慧緣小區、景和家園、桃源茗居、共達花園、張村396號;昌華路以北、沈陽路-長江街-普陀路以西的部分本地生源:包括濱海明珠、皂南台、怡沁園、玫瑰園、大明長樂小區、福滿居、長江街路南網點本地生源;長江街以北,火炬路—黃河街沿線:包括水緣金座、皂河北、琅聲園、皂東塘、四季康城、世紀新城、前鋒西、香江小鎮、全都花園、海天麗景、雲海山莊、龍海山莊、翠海明珠、東潤制衣、長江街北126號的本地生源。
千山路小學:計劃招收6個班,招生區域為:昌華路以南(含昌華路)的所有本地生源、張村鎮域所有符合條件的外地生源,包括:和興家園、黃家皂南山、西海灣花園、隆苑麗舍、華輝東方城(東/西萊海)、一品南山、魏橋家屬區、環翠路92號、昌華家園、環球家屬院、後雙島、和徐疃、西山村、前雙島、化工機械等。
普陀路小學:計劃招收6個班,招生區域為沈陽路—昌華路—長江街之間本地生源,包括:富甲花園、運河街、永興園;普陀路—長江街—淮河街之間本地戶口房證生源,包括:普陀路、皂西台、村松小區、雍輝苑;昌華路以北—沈陽路-長江街-普陀路以東的本地生源,包括華錦小區本地生源,和美家園、濱海園、翠柳園、新柳花園、嘉和麗舍、東夼、蓬萊小區、蓬萊花園、蓬萊路、張村新村北街、富林小區的所有本地生源。
孫家疃小學:計劃招收3個班,招生區域為孫家疃街道辦事處所轄山東村、靖子村、里窯村、沙窩村、外窯村、孫家疃村、遠遙村居民及開發的商品房住戶。
半月灣小學:計劃招收2個班,招生區域為孫家疃街道辦事處所轄王家村、合慶村、陳家疃村居民及開發的商品房住戶。
羊亭學校小學部:計劃招收6個班,招生區域為羊亭鎮所轄區域。
大光華國際學校小學部:計劃自主招收擇校生5個班,每班30人。
③ 廣州白天鵝大酒店的地址在那裡詳細點的。
您好,根據您的要求幫您查詢到:
廣州白天鵝賓館 地址:廣州荔灣區沙面南街1號
從東莞庄總站,坐138路空調,在天河路口站下車
步行至石牌橋站
乘坐地鐵3號線(番禺廣場方向),在體育西路站下車
乘坐地鐵1號線(西朗方向),在黃沙站下車(D口出)
步行至白天鵝賓館
以上信息來源於網路地圖,請您實際為准。
④ 梁希森的主要成就
梁希森強烈地流露出對農村「新文化」的渴望,他試圖用「文明」的生活方式改造農民,而他的改造對象,則表現出一種無所謂的鎮定自若。 對梁希森而言,以下三點是如此的一致,幾乎不可分割:A、帶領農民富起來;B、讓農民奮發圖強;C、實現魯西牛業公司的偉業。其中,B是最讓他頭疼的一點。
在他看來,比方說,台張村的村民們就很有「劣根性」。本來,建完梁錐新村之後,梁希森就准備改造台張村和麻線劉村。這兩個村子人數都比較少,距離梁錐村很近,三個新村可以形成一個漂亮的小板塊。兩村的村民最初都同意了。2004年3月,希森集團派出的建築公司,把建築材料拉到了兩村的新村基地。
兩村的新村建起圍牆之後,台張村的村民發現,他們的圍牆是24厘米厚,而梁錐村的圍牆是38厘米厚,也就是說,少了一排豎砌的磚。他們派出20多位代表與負責施工的工程師談判。在離梁錐村稍遠一點兒的地方,許家村的新村施工正在進行,建築格局與梁錐新村完全一樣,圍牆厚度則是24厘米。梁希森的岳父母、姑姑、姐姐、妹妹都住在這個村。2007年8月,許家新村落成。
梁希森承認,過去的經濟改革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農民的利益,對他們來說並不公平,但他相信,自立自強、拚命去爭取財富的渴望,最終會幫助農民去戰勝一切。一些村民把梁希森當作了某種可崇拜的偶像。在某村幹部家的客廳里掛著3幅大照片,在照片中居於中央位置的不是家裡的長者,而是梁希森。另一些村民則完全相反,雖然真心實意地感激著梁希森,但由於性格內向,反倒與他生分起來。這一切,使得黃夾鎮的最新生活圖景顯得有點蕪雜,遠遠不像梁希森在北京的那個建別墅、賣別墅的玫瑰園那麼簡單。
⑤ 梁希森的人物經歷
史前檔案:包工頭出身,1999年入主北京玫瑰園,自此在地產界一炮走紅。
梁希森幼年曾一度以討飯為生,早年做過鐵匠,並在麵粉廠、裝修隊做過工人。1992年,他組建希森集團。1999年,梁希森以最大債權人的身份,用3.98億元拍得了陷入困境的北京最大別墅工程玫瑰園———拖垮鄧智仁利達行的項目。傳說他目不識丁,卻通過自身的努力,成功積累並運作著好幾億元的資產。
梁希森童年只上過一年小學,從小受夠了最刻苦銘心的磨難:曾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曾經浪跡四鄉,謀求生路;梁希森有一個夢想:造起樓房,讓所有家鄉村民住進去。拆了老房子,節約出宅基地面積,用於養殖業,再把農民變成工人,都在這個養殖工廠上班,從而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著村民的生活 地產界是一個江湖,也是一個英雄不問出處的地方,多少成名人物光耀的背後卻是不堪回首的前塵往事,一日功成,艱辛的往事反而成了讓人稱道的奮斗歷程。起家於草根的地產界大鱷雖然許多也並無顯赫的學歷,但像梁希森這樣的——只上過一年小學,認字不到200個的恐怕也絕無僅有。
與眾多地產大鱷充滿謎一般的發家史不同,梁希森的發家史顯得相對簡單的多,更像是無心插柳卻綠柳成蔭。「2005年梁希森以20億元的身價「胡潤富豪榜」排名第66位。
討飯娃
山東希森集團董事長,身價20億元,「2005年胡潤富豪榜」排名第66位;綽號「菜園子」,做過鐵匠討過飯——這似乎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人,但卻同時以一個人的面目出現,此人就是梁希森。
地產界傳言,梁希森從小家境貧寒,10歲討飯,13歲打鐵,17歲離家謀生,23歲闖關東,有著豐富而艱辛的人生經歷。與梁希森到底有多少資產一樣,梁希森到底認識多少字同樣是一個謎。
關於梁希森認識多少字的問題,地產界風傳有幾個不同的版本。其一,梁希森童年只上過一年小學,為住旅館填一張登記卡,他要求人幫忙;辦完事後需要簽字,他竟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其二,梁希森小學一年級學歷,認識字不到200個,不會讀報紙,只會寫自己的名字。不過可以肯定的是,1955年生於山東省樂陵市黃夾鎮梁錐村的梁希森的確認字不多。在一次接受采訪時,梁希森透露,自己不僅會寫自己的名字,而且還寫得相當不錯。除名字之外,還能認二三百個字。至於讀書看報,梁希森則表示沒有時間,要是遇到一些比較重要的信件或傳真,梁則交由司機和秘書念給他聽。而更為關鍵、秘密的文字則讓老婆看。
「我不能和人比認字的成功,高中生、大學生、博士生是上學,我這也是上學——社會大學我感覺更厲害。但這個厲害和他們不一樣,比如高科技的東西我做不了。」梁希森表示。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英雄,在那個憑膽量起家的時代就造就了一個幾乎是文盲的企業英雄。從1980年代開始,梁希森在家鄉樂陵先後創辦了麵粉廠、毛巾廠、鋼構公司等企業,後來又進入了建築和房地產領域。1995年,梁希森以自己的名字注冊了樂陵市希森集團公司,注冊資本2.7億元。1996年,梁希森帶著自己的施工隊來到北京,參與了玫瑰園的建設,這是梁希森人生的一次轉折,也奠定了今日的富豪身份。
從討飯娃到億萬富豪,20年梁希森的命運完成了時空轉換般的跨度,在感慨人生無常,不勝唏噓的同時,梁希森發家的過程更像是命運開的一次玩笑。
生死轉折
梁希森的命運是和北京玫瑰園別墅聯系在一起的,在玫瑰園可能毀了梁希森的同時,卻給他了一次人生的轉機,梁希森開始成為地產界的傳奇人物。
1996年,梁希森已是身家過億,希森集團的年產值達近4億元人民幣,並於當年榮登山東省十強民營企業行列。
此時,梁希森面臨著影響日後的一次重大抉擇——企業要向哪個方向發展。最終,梁希森決定介入房地產行業,並決定到最具潛力的北京發展,選擇一家最具影響力的房地產項目,從房地產最基礎的建築裝飾入手,摸清底數後再伺機轉入房地產開發業。
而此時,號稱國內最大的利達玫瑰園因資金短缺,已陷於停工狀態,接手這樣的工程簡直無異於自投羅網,其結果必定是血本無歸。但在梁希森看來,以玫瑰園知名度之高、影響力之大,在北京乃至全國都無有能出其左右,接手這樣的項目,對於自己這樣剛剛涉足房地產業的外地企業來說,機會實在難得,梁希森決定介入。
但認字不多的梁希森卻絕對有做商人的天分,對風險控制相當熟稔。梁希森在與利達玫瑰園簽訂的墊資施工協議中明確規定: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後,以乙方「希森集團」的名義辦理並保存產權證,待甲方在合同規定期限內付清全部工程款後,再將產權移交。
1996年2月起,梁希森先是墊資7000萬元,分包玫瑰園40套別墅的建築裝飾工程和部分基礎設施建設,並於當年7月完工,然而,這時候的玫瑰園已根本無力支付工程款了。玫瑰園面臨著兩種命運:一是有雄厚資金注入,起死回生;二是徹底癱瘓,直到破產。
對於梁希森來說,最不希望發生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雖然猜到了風險,但卻沒想到風險來得是如此之快,又是如此之大。剛過不惑之年的梁希森卻作出了一個也許是他一生中最重大的抉擇:繼續加大對玫瑰園的投資,直至其資不抵債,然後首先申請財產保全,繼而申請玫瑰園破產,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參與競買,直接由建築商轉變為開發商。
至1996年底,梁希森在玫瑰園共投入2.3億元,完成了186棟別墅的建設和內外裝修工程,並按協議取得了186棟別墅的房產證,成為了利達玫瑰園最大的債權人。
1997年8月,梁希森聯同另一債權人向北京一中院提出玫瑰園破產申請,同時申請了財產保全。隨後,法院下達受理破產案通知書,玫瑰園進入破產程序;1998年7月21日,北京一中院下達玫瑰園破產民事裁定書,宣告玫瑰園破產,並進入清查債務階段。1999年7月16日,在玫瑰園的拍賣會上樑希森以3.98億元競買成功,梁希森的險棋走成了活棋。
此時,梁希森的機會來了。就在梁希森拍下了這個北京市最大的爛攤子別墅群不久之後,北京市宣布不再審批別墅,玫瑰園成為北京最後的別墅群,加之2000年後房地產市場的回暖,砸到梁希森手裡的爛尾盤一下子奇貨可居,玫瑰園再次生機盎然,梁希森由此狠狠地賺了一筆。梁希森一戰成名,名字開始為地產界所熟知。然而,與梁希森做的事情相比,瘋狂可能只是出自一個商人的本能,而相對於他正在山東老家實踐的「農村烏托邦」之夢——瘋狂之舉只能是小巫見大巫。烏托邦
如同融創集團董事長孫宏斌,口無文采、表達甚至沒有邏輯性的背後卻是獨到的眼光和過人的思維。梁希森也會給見過其面的人留下兩個非常深刻的印象:一是表達能力很弱;二是思維能力很強。
這位富豪掌握的詞彙不多,言談中有大量俚語和省略,邏輯用語很少出現。但在思維方面,他則很擅長抓住事情的重點,思考問題的方式總是很簡潔。
等梁希森在北京玫瑰園大賺一筆之後,梁的腦子里有個更大膽、更瘋狂的想法——投資10億元,把家鄉樂陵市黃夾鎮所有農民改造成工人。
梁希森先從自己所住的村子著手,2001年,梁希森在梁錐村附近辟出100畝地,投資4200萬,蓋起了多幢二層別墅和四層小樓,梁錐村的村民以新村二層小樓的居住面積280平方米減去自己家中房子的面積,剩下的每平方米面積乘以100元,由村民付給希森集團;如果村民家中房子大,則由希森集團按照同樣的方式,付給該村民。費用結清之後,希森集團只收到了不到30萬的資金,不到總投資的1%。
同時,村民也紛紛到希森集團的魯西牛業公司中上班,每月拿到700元左右的薪水,並享受過節福利和養老保險等。
此後,梁希森開始向第二個村子許家村推進。在談起他改造梁錐村乃至黃夾鎮的設想的時候,梁希森說了一句很樸素的話:「我不贏利我不幹。」魯西牛業公司已經開始盈利,每個月的利潤達到200萬。
而按照梁希森的思路,只有這兩個村子是遠遠不夠的,他要把整個黃夾鎮100多個村子全部按照梁錐村的模式進行改造,這是一個鄉村的「烏托邦」夢想。梁希森表示,「憑自己的能力,能改變一個村就改變一個村,能改變一個鄉就改變一個鄉,能改變一個縣就改變一個縣」。
每一個人都有夢想,夢想不一定都會實現。在旁人看來是不可能實現的「烏托邦」夢想,梁希森卻把它付之於行動,雖然不排除商人的本質,但這份勇氣仍值得欽佩。 在中原大地星羅棋布的村莊中,山東省樂陵市西北部的梁錐村堪稱鶴立雞群。在這里,村民們家家戶戶住在歐式聯排別墅里,村中心公園里有和城市公園一樣的健身和遊玩設施,幾處大型雕塑活靈活現。在這里,傳統印象里的農村和農民不見了,大多數勞動力在村莊旁邊的企業上班,按月領取工資。
就在若干年以前,梁錐村和周圍的村子沒什麼兩樣,「一窮二破」是它的形象寫照。它神話般的變遷,緣於村裡出了個億萬富豪,他就是北京玫瑰園別墅的老闆梁希森。當年被迫離家討飯、浪跡四方的梁希森,在發跡之後投入巨額資金把家鄉改造了個「底朝天」。梁希森說,這是他從小的夢想。
衣錦還鄉
梁希森1955年出生在梁錐村,早年家境貧寒,青少年時代經歷坎坷。10歲那年,不堪忍受飢餓折磨的梁希森離家到河北省討飯。13歲開始,梁希森跟著別人幹了4年打鐵的生計。17歲,他在河北滄州的一個鍛造工廠當上了鍛工,後來還被提拔為車間主任。1976年,21歲的梁希森孑然一身闖盪東北。
貧瘠的家鄉和坎坷的經歷,沒有給梁希森留下多少快樂的記憶,但卻給了他一副聰明的頭腦和堅毅的性格。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梁希森迅速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中嶄露頭角,他先是回到家鄉創辦了麵粉廠、毛巾廠、鋼構公司等企業,後來又進入了建築和房地產領域。1996年,他帶著自己的施工隊來到北京,承攬了玫瑰園別墅項目的裝修工程。
誰也沒有想到,玫瑰園別墅這個當時全國知名的爛尾樓項目,在梁希森手裡奇跡般地起死回生。1999年,梁希森出人意料地通過拍賣以3.98億元入主玫瑰園。不久後出現轉機,北京不再審批別墅,玫瑰園就成了北京最後的別墅。加之2000年後房地產市場回暖,玫瑰園別墅一下子炙手可熱,僅三期工程銷售額就有望突破20億元。這個「大翻盤」項目,使梁希森的個人資產飆升到十六七億元人民幣。
2004年,49歲的梁希森入選全球著名的《新財富》雜志年度內地富豪榜,名列第376名。
有了錢的梁希森把目光轉回家鄉。2001年,梁希森投資4200萬元,給梁錐村蓋起了聯排別墅,讓全村136戶村民全部入住進去,原來的村莊被夷為平地。
2002年7月,賺了錢的梁希森拿出4200萬,給全村蓋了136套歐式大別墅免費讓村民住。2005年11月,此梁希森又拿出4000萬給臨村免費蓋了100多套大別墅。這就是他轟動全國的「新農村計劃」。
村支書梁廣祿家住的是上下兩層別墅,共有13個房間,客廳、衛生間、廚房一應俱全。梁廣祿對記者說,村民們住的大都是這種樓,總共有280平方米,老宅那邊多少平方米,新樓就白給多少面積。老宅不夠抵頂的,多出的每平方米交60塊錢,基本上等於白送。
循環經濟
梁希森在改造舊村的同時,利用村莊改造後騰出的空地創辦了魯西牛業公司。梁希森說,全國雖然擁有9200萬頭黃牛資源,但與國外先進的養牛業相比,差距太大,牛肉產量少、質量差,高檔牛肉的市場空間巨大。此外,我國正大力推廣秸稈養牛,而樂陵正是國家級秸稈養牛示範縣,得天獨厚的條件,為發展養牛業打下了基礎。
梁希森說,改造就需要花錢,沒有賺錢道兒不行。改造之後沒有產業更不行,村民光住進好房子不行,還得有吃的,喝的。
梁希森的賬算得很直白:「老百姓的秸稈比糧食值錢。二畝地的玉米一年最多能收入400元錢,但種的秸稈能養一頭牛,養這一頭牛一年最少純收入四五千塊。如果把全國的秸稈全部變成牛飼料,中國就成了一個畜牧大國,到那時,牛肉多了老百姓可以當饅頭吃,也可以當罐頭吃。那樣,糧食不就省下來了?」
在希森集團,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非常完整和周密的循環的產業鏈:公司組織農戶利用當地豐富的玉米秸稈資源養殖魯西黃牛,公司收購農戶的架子牛進行育肥,育肥後屠宰分割,牛肉銷售到市場。牛糞和屠宰的廢水用來生產沼氣,沼氣用來發電,沼氣渣用來養蘑菇,蘑菇的培養基用來養蚯蚓,蚯蚓用來製作中葯和保健品,蚯蚓糞用來製造飼料和活性復合肥,肥料返回到田間又培養出環保的蔬菜和農作物,再用農作物秸稈來養牛。
在梁希森的魯西牛業公司,繁殖、培育乳牛,青貯、精飼料加工以及育肥項目等,容易賺取的利潤都讓給村民了,公司則在加工過程和延長產業鏈上做文章。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賈墨池帶領記者參觀了他們的秸稈青貯場、屠宰場和蚯蚓養殖場。幾個部門的負責人介紹說,魯西牛業屬精細分塊屠宰,每斤牛肉平均售價高達10元錢,僅肉牛屠宰凈肉這一項就已經把收購肉牛的成本給撈了回來,而牛皮、牛下水、牛骨、牛血等都是超值部分。比如一張牛皮價值就達600元,如果是4萬頭的屠宰量,一年的毛利潤就能達到8000萬元。但是最大的增值點並不在屠宰,而在屠宰副產品的生物技術開發。企業已投入800萬建起了一個中試實驗基地,研究用牛血提取生物製品,包括凝血酶、血清蛋白、血紅素、SOD等名貴葯物,預計前5年的產值達到20億。
在梁希森的企業里,最獨特的項目是利用氨化的牛糞養殖蚯蚓,現已發展了300畝,計劃將來達到3000畝。養殖的蚯蚓是從日本引進的「大平2號」,主要返銷日本。據測算,一頭牛一年產糞便5噸,1噸牛糞可以養蚯蚓30公斤,每公斤蚯蚓賣10元錢,可獲利1500元;這些蚯蚓還產生糞便3噸,可以賣給高爾夫球場做草坪養料等,每噸300元,可獲利900元。一頭牛的牛糞一年就可以增收2400元。
農村建設
在大多數像梁希森一樣成功企業家把目光瞄向高端產業領域的時候,梁希森「插足」農村建設的反常舉動引起了輿論的嘩然。人們對梁希森「達則兼濟天下」的境界給予了很多的褒獎,但也有很多人表示質疑。但就在人們眾說紛紜的時候,梁希森開始了實現他「夢想」的第二個步驟。梁希森放言,他要把鎮里的109個村全部改造。2004年春天,梁希森的施工隊開進了鄰近的台張村,准備按照梁錐村的模式進行「翻版」改造,但這一次並不順利。台張村村民對梁希森的目的產生了懷疑,已經開始的改造行動「流產」了。梁希森沒有多說什麼,他隨後把目標定在了靠近台張村的許家村。2005年,舊的許家村像原來的梁錐村那樣消失了,一個「希森許家新村」平地而起。
許家村村支書劉之平介紹說,通過村莊改造,原先佔地450畝的村莊縮小到150畝,騰出了300畝地。騰出的地全部復耕成農田,與原來的綁在一塊兒,村裡成立了股份制農業生產合作社,集中經營,年終分紅。
梁希森改造第一個村莊時,大家都認為依他的實力,即使完全沒有回報也能辦得到。而當他宣布要對全鎮進行改造時,不少人開始懷疑:梁希森有沒有這個能力拿出這么多錢,這種靠大戶投資建設新農村,路子是否可行?
針對梁希森的做法,一些觀察人士開始議論和猜測他是否在謀求更長遠的利益,也有人質疑梁希森的用心。他們的疑慮是,按照梁希森的開發計劃,全鎮109個村完成改造後,將騰出3萬畝土地資源,這些土地從性質上來說,都是農村宅基地,通過入股方式並入梁的企業,這3萬畝農村建設用地將來的價值難以估量。另外,全鄉鎮農民原有耕地也將以村民入股、集體土地入股的形式進入梁希森創辦的企業集團,成為企業的資產。這些,是不是梁希森的真正圖謀?
一些研究新農村建設的專家對這一現象表示了關注。專家認為,當前新農村建設中,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況下,發揮企業家力量,特別是將產業資本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是一條值得探索的道路。
山東大學經濟研究所主任黃少安認為,梁希森搞的養牛項目肯定是有回報的,作為一個商人,謀求更長遠的利益也在情理之中,關鍵是要把握好利益的分配。特別是通過村莊改造進行房地產長遠投資,可能獲得更大回報,這本身對產業資本進行村莊改造、參與新農村建設無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山東省社科院農經所所長秦慶武說,產業資本與村莊建設的結合,值得深入研究。梁希森的滾動開發改造變成一種市場行為,應該更有發展前途,也有更大的推廣性和現實意義。
農業部農業產業化辦公室副主任丁力說,梁希森在農村進行這樣一種探索,如果放大來看是體現了工業對農業的反哺。過去重視產業化經營和龍頭企業,都知道他們在農業發展上、在農民增收上起作用,而要看到他們在農村變化上也要起作用,要藉助大企業的力量來解決「三農」問題。 2005年「胡潤富豪榜」,梁希森名列66位,身價20億,然而這個傳奇式的農民地產大亨卻在地產行業最賺錢的時候瞄上了一個投錢多,見效慢,周期長的農業項目——脫毒馬鈴薯!
地位
馬鈴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糧食作物。馬鈴薯耐貧耐旱甚至在大多數不適合農作物生長的土壤環境下,也可獲得一定產量。從世界范圍來看,今後的二十年,預計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長數字將超過一億,其中增長的95%以上人口,將出現在土地和水已經承受巨大壓力的發展中國家。2008年聯合國糧農組織更是發布了一條驚人消息,據科學家分析,解決人類未來糧食安全的問題,只靠馬鈴薯了,並且頒布2008年為國際馬鈴薯年,予馬鈴薯「被埋沒的寶物」的美稱。
中國馬鈴薯食品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徐開生說:「馬鈴薯是減肥食品,100克馬鈴薯裡面的碳水化合物是16.5克,而100克大米則含有79.9克碳水化合物,100克小麥含有碳水化合物是75.1克,而且馬鈴薯里含有的膳食纖維,吃進去以後能夠吸水,保水。吃了有飽腹感。所以馬鈴薯是最好的減肥食品。馬鈴薯維C的含量是蘋果的3.5倍,馬鈴薯中所含的蛋白質和維生素B1相當於蘋果的10倍。鐵是蘋果的3倍。鋰是蘋果的兩倍。一公斤馬鈴薯,它的營養成分相當於3.5公斤的蘋果。所以把馬鈴薯叫做「地下蘋果」。而且馬鈴薯里含有非常豐富的鉀。100克馬鈴薯有342毫克的鉀,可以防治中風。馬鈴薯中的粗纖維還有日常通便的作用。馬鈴薯里還含有一種類似轉化霉的東西,能夠使血管擴張,血壓下降。所以患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肌炎,心內膜炎的,心血管患者,應該多吃馬鈴薯。印度的醫學家研究,一個人要堅持每周吃上5個—6個馬鈴薯,患中風的危險下降40%。歐洲發達國家人均馬鈴薯消費量是74公斤,我國是35公斤。 2007年出版的我國居民膳食指南里提出,一天要吃谷類,谷薯和大豆250克到400克,也就是半斤到八兩,第二個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所以建議每周應該吃五次的薯類食品,每次吃一兩到二兩。」
中國澱粉工業協會副會長周慶峰則在馬鈴薯的深加工方面給大家上了一節生動的課,他說:「馬鈴薯變性澱粉用途非常的廣泛,衣食住行無所不包。比如說您身上穿的衣物,無論是棉紡、毛紡、混紡,都要用變性澱粉做漿料和精整劑。所有的紙張,越是高檔紙,越要用變性澱粉。石油鑽井、污水處理、日用化工產品,各種精細化工產品,比如說建材,鑄造。而且化妝品里也有。食品,肉類製品,方便食品,膨化食品、醬類,湯類。所有的食品,都要用到各種類似的。就連汽車製造也都有用到變性澱粉。馬鈴薯澱粉,是工業上一種非常高檔的,高質量的變性澱粉的原料。目前我們國家在變形澱粉的研究、生產、使用上起步比較晚,這是由於原來人多糧少的國情制約,80年代以後開始大力發展澱粉加工產業,變性澱粉是從90年代開始,從國內開始研究、發展。那麼到現在雖然時間還比較短,不足20年的時間,但是現在呢,發展速度非常快,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發達國家生產的變性澱粉有2000多種,廣泛應用於各種工業行業。而目前我國只有30多種變性澱粉,很多高級的變性澱粉我國還生產不出來。比如說一些高檔的營養強化食品、高效的吸水保水劑、帶血漿、製造膠片、醫葯的膠囊等等所用的變性澱粉還在研製過程中。」
對於馬鈴薯深加工的前景周會長說:「馬鈴薯產業一定要走工業加工的路子,加工產業發展起來以後,馬鈴薯就有更廣泛的出路,而且有更高的經濟價值,更廣的應用。」
我們國家的馬鈴薯種植面積佔世界的1/5,產量佔世界的1/4,都處於世界第一位,但是單產水平僅排在世界第92位,沒有合格的脫毒種薯,則是我國土豆產業發展落後的主要原因。
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學家孫慧生教授說:感染了病毒的馬鈴薯,薯塊變小,葉片變小,產量變低。馬鈴薯脫毒只能靠莖尖剝離。我國脫毒馬鈴薯的種植面積只佔馬鈴薯種植面積的百分之二十。」
困難處境
馬鈴薯是一個市場巨大,潛力巨大,利國利民的產業,但是想做馬鈴薯卻是難上加難。梁希森遇到的第一個難關就是缺乏人才,一次偶然,老梁知道了馬鈴薯產業是個潛力巨大的產業決心做脫毒馬鈴薯種子產業,可當時沒有經驗的他找了三個同樣沒有經驗的大學生就在一間廢舊的車間里自己動手進行馬鈴薯脫毒實驗,花了兩年時間,投了600多萬,可這脫毒苗是一撥接著一撥的死,越死越少,最後一株都沒成功。老梁開始也想過算了還是搞房地產吧,可是心底那股不服輸的心氣讓他最後決定繼續幹下去,這次他找到了中國農業大學的校長柯柄生,柯校長給他推薦了馬鈴薯育種專家孫慧生教授。為了讓孫教授來自己公司,梁希森買斷了中聯鴻業公司。有了孫教授的幫助,技術上有了保證,這脫毒馬鈴薯苗很快就研製成功了,可就在他准備大規模的建脫毒馬鈴薯育種基地的時候卻遇到了最大的難題。
曾經在房地產上給他貸款的四家銀行,聽說他不幹房地產要干農業,紛紛收回了貸款。讓梁希森措手不及,手上一下子沒了錢,可這脫毒育苗不能脫節,梁希森賣了9輛車,賣了房子、關了四家公司,不得以拖欠工人一年半的工資,玫瑰園的房子賣一套就被他拿去一套的錢投進馬鈴薯基地里建車間,建大棚,買拖拉機,買收割機····那時候過年都是找朋友借錢過的年,一個身價20億的富翁到了跟人借錢的地步,八年的時間,他投到馬鈴薯產業里的錢達到21億8千萬,而八年時間一分的回報都沒有,第一次見了回頭錢。因為馬鈴薯培育新品種是七年的時間,梁希森的馬鈴薯集團至今已經培育出了900多種脫毒馬鈴薯。
看到曙光
2008年6月28日由國家科技部批准在公司建立全國唯一的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也在山東樂陵希森中聯馬鈴薯產業集團掛牌成立。如今在山東樂陵希森馬鈴薯產業集團,有3萬平方米的現代化脫毒苗組培中心,20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微型薯繁育大棚,擁有了全國最先進的莖尖脫毒實驗室、病毒檢測室、全國最大的種質資源庫,年可擴繁脫毒苗9000萬株,繁育微型薯2.5億粒。北京希森三和馬鈴薯有限公司是集團在北京延慶設立的又一原原種基地,總佔地面積400畝,年擴繁脫毒苗5000萬株,微型薯1.5億粒。內蒙古希森馬鈴薯種業有限公司位於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希森集團投入22個億建成100萬畝的種薯生產基地,總經營噴灌圈達300個,每年輪作種植60萬畝種薯,年可提供優質種薯130萬噸,形成了以商都為依託的核心種薯種植區,每年實現產值30億元,帶動了16萬農民脫貧致富。
商都縣七台鎮楊家地村農民崔英以前種的是自己家留的土豆,一畝地只能產1000斤,種了希森集團的脫毒馬鈴薯後一畝地產量翻了一番。他准備擴種到10畝。
商都縣縣委書記王國相說希森集團的種薯基地不僅改變了當地傳統的刀耕火種的種植方式、帶動了當地農民增產增收,而且希森集團在不久的將來,將在種薯生產基地的基礎上上兩條12500噸的種署生產線,這個項目上去以後,每年可以為商都縣增加財政稅收3000萬元。
發展馬鈴薯產業對於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對於節約國家耕地也同樣有著深遠的意義。孫慧生教授說:「馬鈴薯在國外作為第二塊麵包,在西歐國家。我們國家耕地年年在減少,人口也在不斷地增加,我們糧食確實存在著糧食安全的隱患。在南方的耕種,利用水稻的冬閑田種植馬鈴薯。在中原地區,馬鈴薯還可以作為「兼作套種」不影響糧食和棉花的產量,還能多收一點馬鈴薯,這樣就節約了耕地。馬鈴薯,它有抗旱性,越貧瘠的地方越適合種植。像甘肅、青海這些,這些乾旱地區,馬鈴薯正作為主要的作物。所以溫總理說,把這個小土豆要做成大產業。因為我們國家現在馬鈴薯的面積是最大的,總產也是最高的,如何把馬鈴薯做成大產業,這對保證糧食安全,對貧困地區農民的致富,有很大的作用。」
隨著我國脫毒種薯的不斷推廣與普及,一場馬鈴薯式的革命即將到來,希森集團承諾在未來提供給全國冬作區和二作區一半的種薯供應量,這樣在脫毒種薯普及率增加50%的基礎上,每畝就能增產1500公斤,每年馬鈴薯將增產6000多萬噸,農民增收480多億,不僅能從根本上緩解糧食安全壓力,也能為農民帶來豐厚經濟收入,利國利民!
一個地產大亨,偶然發現小土豆是個大產業,一不小心鑽到了土豆堆里,承擔起一份原本不應該由他個人承擔的一份大的責任,八年抗戰,終見「薯」光。
⑥ 澠池檯球桌
你好,澠池應該不會有賣檯球桌的地方,一般省會城市賣檯球桌的比較多,所以你要開檯球廳的話,可以到鄭州看看,鄭州有個賣紳士檯球桌的地方,名氣好,知名度高!河南很多檯球廳用的就是他們的,全稱是「鄭州紳士檯球桌」,你上網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澠池(miǎn chí)是仰韶文化發祥地,秦時置縣,[1]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地處豫西丘陵山區,總面積1368平方公里,轄5鎮7鄉235個行政村,總人口36.57萬,其中農業人口25.91萬。東西寬43.5千米,南北長52.8千米,地理坐標在東經111°33′至112°01′,北緯34°36′至35°05′之間。隴海鐵路、鄭西高鐵、連霍高速、310國道、314旅遊專線、247省道均通過澠池,交通便利。是河南省經濟管理擴權縣、對外開放重點縣和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位於"鄭洛工業走廊"的西端,已成為全省重要的能源、冶金、建材、耐材基地。
2011年澠池縣生產總值完成182億元,同比增長13.1%,綜合經濟實力現居全省第11位,在全國中部崛起百強縣中,名列第23位。
全縣轄城關、英豪、張村、洪陽、天池、仰韶、仁村、果園、陳村、坡頭、段村、南村12個鄉鎮,共有227個行政村和8個城鎮居民委員會。縣內有漢族、回族、維吾爾族、滿族、苗族、藏族、布依族、壯族、土族、侗族、佤族、高山族、達斡爾族、蒙古族、土家族、彝族、朝鮮族等17個民族。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會盟大道中段,車牌代碼:豫M。
3歷史沿革
【主條目:澠池歷史】
澠池之名來源於古水池名,本名黽池,以池內注水生黽(一種水蟲)而得名。黽池,上古屬豫州,西周時為雒都(今洛陽)邊邑,春秋時屬虢、屬鄭。戰國時韓滅鄭,澠池屬韓。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秦趙會盟於西河外黽池,今縣城西有古秦趙會盟台遺址。 秦時置黽池縣,屬三川郡。此外,秦王還在此地會見過趙王,由此發生了趙王與藺相如在澠池機智地與秦王會見的故事。西漢黽池亦名彭池,屬弘農郡。三國魏始改縣名為澠池,屬恆農郡。晉代屬弘農郡。北魏置澠池郡,轄俱利、北澠池和西新安3縣。置恆農郡,轄崤縣,領有今縣西部一部分。後置宜陽郡,以西新安縣歸屬之,也領有今縣東部。東魏置金門郡(後
澠池縣風光1
澠池縣風光1[1]
改宜陽郡),轄南澠池縣,領有今縣南一部分。西魏恆農郡下,復置澠池縣。北周時,澠池縣先後屬同軌郡、河南郡,改南澠池縣為昌洛縣(後改洛水縣),沿革為今宜陽縣。隋初澠池縣屬熊州,大業二年(600年)改屬河南郡。義寧元年(617年),又改屬宜陽郡。唐初在澠池境內置谷州,轄澠池等3縣。貞觀三年(629年)更縣名為「天池」,移治雙橋鎮(即今縣治)。顯慶二年(657年)廢谷州,天池改屬洛州(後為河南府)。五代時復澠池之名,屬京西河南府。宋屬京西北路河南府。金初屬河南府(後改中京金昌府),興定元年(1217年),澠池改置韶州,轄永寧、宜陽、沔池、利津4縣,其中後2縣均在今縣境內。元代廢韶州,復為澠池縣,屬河南府,後改屬陝州。明、清屬河南府。明代縣名亦稱「沔池」。民國時期澠池先後隸屬河洛道、豫西第三行署、河南省第11行政公署。1944年春,日軍侵佔豫西後,八路軍太岳軍區部隊南渡黃河,在澠池建立抗日根據地。1945年2月,成立澠池縣抗日民主政府,屬晉冀魯豫邊區豫西二專區。1947年8月,成立澠池縣人民民主政府,屬太岳區第五專區。1948年3月,澠池獲得徹底解放,改屬豫西一專區,又改屬七專區、三專區。1949年3月,屬河南省陝州行政公署。1952年歸洛陽行政專員公署。1986年4月歸三門峽市管轄。
澠池縣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據縣境內仰韶文化實物遺存證明,遠在5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已有古人類活動足跡,舉世聞名的仰韶文化就是由瑞典學者安特生首次發現於澠池仰韶村。秦時置縣,至今已2000多年,留下了不少名勝古跡。1925年,澠池縣始有中共黨組織的活動,澠池曾建過八路軍兵站、辦過豫西公學,發生過上官子平叛亂(「豫西事變」主體)和馬跑泉事變,縣城先後經歷3次解放,許多革命烈士長眠於此,境內留下很多革命遺址和紀念地。至2000年底,全縣有文物保護單位110餘處。其中,屬國家級的1處:仰韶村文化遺址;省級6處:寺溝遺址、鹿寺遺址、不召寨遺址、馮異城遺址、陳村橋序碑、八路軍兵站;市級5處:秦趙會盟台、劉氏族系碑、黃河水位碑、鄭窯遺址、丈八石佛寺;其餘為縣級。澠池縣有開發價值的旅遊景點還有:仰韶大峽谷、韶山、雲門寺、大寨溝、瓦廟溝、中關漢柏、白浪索道橋;提水工程、周桓王陵、岱嵋周柏、利津風情園等等。革命遺址除八路軍澠池兵站外,還有劉少奇舊居、中共豫西特委擴大幹部會議舊址、抗日陣亡將士公墓、抗日烈士紀念碑、豫西公學遺址、「小孤山戰斗」紀念地、「馬跑泉事變」紀念地等,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基地。黃河小浪底水庫蓄水後,澠池縣南村出現了「高峽出平湖」的壯麗奇景,為開辟南村黃河游創造了良好條件,成為河南省大黃河游的重要組成部分。澠池縣委、縣政府還十分重視旅遊資源的開發,2000年底已完成南村碼頭建設和仰韶文化遺址花園式改造工程。
古老的澠池,吸引了古今中外的眾多文人墨客,古代的王通、杜甫、駱賓王、王安石、司馬光、韋應物、歐陽修、蘇軾、蘇轍等,近代名人章士釗、吳伯簫、姚雪垠等,都曾在澠池留下膾炙人口的詩文佳篇。老一輩革命家劉少奇、鄧小平、彭德懷、胡耀邦等,都曾親臨這片熱土。1938年,劉少奇在澠池八路軍兵站居住近兩個月,在澠池主持召開中共豫西特委擴大幹部會議,並在此起草和第一次宣講《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澠池籍歷史上也不乏出類拔萃者:宋代有抗金民族英雄張玘;明朝大理學家曹端、張信民等;當代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張汝光將軍等。[2]
【次條目:澠池會盟】
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欲與趙惠文王在澠池會盟言和,趙王害怕,不願前往。廉頗和藺相如勸趙王前往,以顯示趙國的堅強和趙王的果敢。趙王與藺相如同往,廉頗相送,與趙王分別時說:「大王這次行期不過三十天,若三十天不還,請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要挾趙國的希望。」廉頗的大將風度與周密安排,壯了趙王的行色,同時由於相如澠池會上不卑不亢的與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擊了秦王施展的種種手段,不僅為趙國挽回了聲譽,而且對秦王和群臣產生震懾。最終使得趙王平安歸來。秦昭襄王曾與趙惠文王在澠池會盟,並築會盟高台。[3-4]
4地理環境
澠池縣基本屬丘陵山地,北部是以東崤山為主的山區,南部是以西崤山(又稱南大嶺)為主體的丘陵地區,中部是澗河盆地。境內最高處為韶山,海拔1 463.2米;最低處為黃河谷地,海拔只有198米。主要山脈有韶山、岱嵋山、熊耳山。境內主要河流有澗河、洪陽河、澗口河等,統屬黃河流域。黃河自境內西北的槐扒村入境,至東北的關家村東1.5千米處出境入新安,境內流程58.5千米。
澠池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6℃ ,年均降水量662.4毫米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冬季最少。年平均日照時數2 362.2小時,有效積溫為4 046.4℃,無霜期216天。2000年,澠池最高氣溫39.3℃,最低-11.6℃,總降水量502.5毫米,降水天數為97天。澠池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於多種農作物和果類的生長。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發生頻率83.7%)、冰雹(發生頻率為32.6%)、乾熱風(年平均1.8次)、大風(年平均21.6天)。
5資源
澠池縣毀綠造田
澠池縣毀綠造田[5]
澠池縣地上、地下資源豐富。縣內耕地既宜於糧、草、牧、林,又是烤煙生產最適宜類型區,隸屬豫西崤山優質烤煙區。1993年澠池縣被評為「河南省優質煙葉生產二級達標縣」。糧食以小麥、玉米、穀子、豆類為主。經濟作物以煙葉、瓜菜、花生、油菜為主。果類以仰韶黃杏、大牛心柿、蘋果為主,此外還有紅果、桃、李子、核桃等。有野生植物156科1 218種。其中,葯用植物有702種、牧草428種。動物除家畜家禽外,尚有野生動物120種。已探明礦藏有:原煤、鋁礬土、硫鐵礦、水泥灰岩、石英砂岩、重晶石、磁石、硅石、大理石、鑄型砂、耐火黏土等30餘種,總儲量達30多億噸,品位高、易開采。其中,坡頭鄉賈家窪鋁礦石品位居全國之首,石英砂岩、硅石、鑄型砂儲量和品位居全省第1。煤炭資源豐富,已探明儲量達6億噸,縣內的地上(黃河及其支流)和地下水資源,為工業、農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仰韶黃杏、仰韶柿餅、煙葉、仰韶酒、中成葯、坻塢小米等為澠池特產,名揚國內外。
6行政區劃
澠池縣轄5個鎮、7個鄉:城關鎮、英豪鎮、張村鎮、洪陽鎮、天池鎮、仰韶鄉、仁村鄉、果園鄉、陳村鄉、坡頭鄉、段村鄉、南村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城關鎮
34平方千米, 67066 人,轄6個居委會、13個村:一里河居委會、東關居委會、南街居委會、北街居委會、西關居委會、黃花居委會、北街村、東關村、西關村、南街村、一里河村、孟嶺村、塔泥村、蘇灣村、峪溝村、李家窪村、十里鋪村、西河南村、班村 。
英豪鎮
89平方千米, 35689 人,轄2個居委會、32個村委會:英豪煤礦居委會、英豪鎮居委會、英西村、英東村、東馬村、谷水村、西曲村、槐樹窪村、葦園窪村、姜王莊村、後營村、周家山村、王溝村、翟延村、水源村、寺庄村、寺庄坪村、西英豪村、東七里村、東城南村、王都村、西城南村、王家坪村、富村、吳窯頭村、南馬村、牛王嶺村、上渠村、孟窯頭村、西庵頭村、英新村、仁靈村、槐英村、新嶺村 。
張村鎮
52平方千米 ,21634 人,轄1個居委會(張村居委會)、13個村委會,124個村民小組。2006年,轄2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張村居委會、曹窯居委會、張村、杜家村、河南庄村、庵北村、漏泉村、蘇秦村、荊村、桑樹坪村、三化溝村、曹窯村、高橋村、利津村、楊家新村 。
洪陽鎮
67平方千米 ,21772 人,轄15個村委會:東洪陽村、上庄村、石盆村、德厚村、北溝村、柳庄村、雷溝村、上洪陽村、劉村、趙窯村、義昌村、崤店村、堡後村、胡坑村、吳庄村 。
天池鎮
137平方千米, 40405 人,轄29個村委會:篤忠村、張大池村、竹峪村、杜村溝村、龍潭溝村、山韭溝村、陳溝村、張呂村、南昌村、藕池村、鹿寺村、南澗村、西園村、賈溝村、桐樹溝村、石泉村、朝陽村、西天池村、東天池村、東坡頭村、陶村、下馬筵村、東楊村、芮溝村、宋溝村、馬溝村、堡南村、楊大池村、水泉窪村 。
仰韶鄉
96 平方千米,34611 人,轄25個村委會:西陽村、高村、崇村、張溝村、天橋村、崔門村、中澗村、甘澗村、後澗村、西天壇村、天壇村、東陽村、賀滹沱村、韶陽村、馬嶺村、莊子村、劉郭村、陽光村、禮庄寨村、裴窯村、樂村、喬嶺村、蘇門村、仰韶村、韶華村 。
仁村鄉
131 平方千米,17408 人,轄13個村委會:仁村、東張村、蟠桃村、楊河村、紅花窩村、雪白村、大水溝村、東段村、南坻塢村、北坻塢村、上西村、高堂村、台口村 。
果園鄉
124 平方千米,35314 人,轄35個村委會:果園村、康窪村、北平泉村、南平泉村、南庄村、趙庄村、峪峒村、蘇庄村、南段村、東安頭村、楊村、耿村、八里寨村、東村、孟村、牛峪溝村、澗北村、澗新村、西村、展庄村、劉窯村、石堆村、孟家溝村、石溝村、下庄溝村、西坡村、毛溝村、李家村、窯屋村、劉頭村、杜寺村、太平庄村、杜家門村、路村、東嶺村 。
陳村鄉
115 平方千米,31564 人,轄1個居委會(陳村居委會)、23個村委會,192個村民小組。2006年,轄23個村委會:後河村、貫溝村、陳村、石板溝村、范窪村、小口裡村、五愛村、一心村、白浪村、槐扒村、黃花村、魚池村、苜蓿村、滹沱村、萬壽村、上南庄村、池底村、西段村、雍家院村、朱城村、下馬頭村、柳雍村、韶興村。
坡頭鄉
212 平方千米,15496 人,轄16個村委會:坡頭村、嶺南村、西川村、汪墳村、觀吊村、城頭村、泰山村、韶峰村、不召寨村、茹窯村、韓家坑村、土嶺村、楊樹窪村、白羊山村、浪地村、窯地村 。
段村鄉
204 平方千米,9295 人,轄11個村委會:段村、柏隆村、中朝村、宋村、上澗村、中關村、東庄溝村、四龍廟村、趙溝村 。
南村鄉
107平方千米, 6478人, 轄10個村委會:北仁村、南村、青山村、柏樹圪塔村、西山底村、關底村、後川村、南窪村、金燈河村、林場村 。[6]
7經濟
初步核算,2012年全年澠池縣生產總值達193.7億元,比上年增長13.7%。其中:
第一產業增加值17.1億元,比上年增長5.0%,對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14.3%,拉動生產總值增長1.9個百分點;
第二產業增加值138.0億元,增長15.4%,對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43.5%,拉動生產總值增長6.0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加值132.1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對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35.6%,工業的較快增長拉動澠池縣生產總值增長4.9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增加值38.6億元,增長11.0%,對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42.2%,拉動生產總值增長5.8個百分點。
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8.4:73.1:18.5變化為:8.8:71.3:19.9。第一產業比重與2011年相比上升0.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下降1.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1.4個百分點。
澠池縣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累計上漲2.6%,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2.4%。商品零售價格比上年上漲1.2%。
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32.1億元,比上年增長 15.3%,佔地區生產總值的68.2%。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15.9億元,比上年增長17.6%。產品銷售收入473.3億元,比上年增長15.2%,產銷率達99.7%。澠池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66.9億元,利潤47.4億元,分別增長19.0%和16.7%。
澠池縣建築業完成增加值59565萬元,比上年增長16.8%;房屋施工面積405490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49199平方米。
固定資產投資
201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2.9億元,比上年增長23.2%。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80.8億元,增長23.4%;農戶投資2.1億元,增長9.0%。全年共組織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的各類投資項目140個,其中投資超億元項目55個,計劃總投資347.7億元,年度完成投資143.5億元。
國內外貿易
2012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3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其中:城鎮零售額達21.1億元,增長21.3%,鄉村零售額12.2億元,增長7.1%;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9.7億元,增長17.4%,住宿餐飲業零售額4.2億元,增長20.0%。 2012年,澠池縣實際直接利用外資1576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0.6%;對外貿易出口總額4079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6.8%。
農業
澠池縣千畝玫瑰園
澠池縣千畝玫瑰園
澠池縣農業發展歷史源遠流長。早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已有了原始的農業。
澠池地處中原腹地,又通東西官道,從先秦至民國,戰禍連年,災害頻發。當地人民在治平年代,僅能果腹。一遇戰爭和自然災害,人民就背井離鄉,顛沛流離,十不存一。從當地眾多家譜反映其始祖多為洪洞縣移民。澠池地處豫西丘陵山區,土地多貧瘠,生產力發展緩慢,農業水平低下。
2012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45037公頃,比上年增加264公頃;油料種植面積9379公頃,比上年增加258公頃;煙葉種植面積3669公頃,比上年增加9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18.4萬噸,比上年增產4.3%。
其中夏糧總產量90402噸,比上年增產3.1%;秋糧總產量93135噸,比上年增產5.5%。
全年油料產量22463噸,比上年增產16.4%;煙葉產量7094噸,增產7.0%;水果產量21.0萬噸,增產8.9%;蔬菜產量18.2萬噸,增產5.8%。
年末生豬存欄27.2萬頭,比上年增長6.3%,肉類總產量3.7萬噸,比上年增長5.6%,禽蛋產量2.3萬噸,比上年增長2.7%。
財貿金融
2012年全年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22.9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4億元,比上年增長18.5%。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0.6億元,增長12.8%。
年末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85.1億元,比年初增加11.7億元,增長 15.9%。
其中:個人儲蓄存款余額58.9億元,比年初增加7.4億元,增長14.4%。
各項貸款余額36.6億元,比年初增加5.8億元,增長18.8%。
全年保費收入11560萬元,比上年增長9.9%,其中:財險公司保費收入2207萬元,比上年增長9.0%,財產險賠款金額1291萬元;人險公司保費收入9353萬元,比上年增長10.16%,人身險賠付金額2671萬元。
⑦ 門頭溝西山楓景小區是屬於哪個鎮
門頭溝區轄4個街道,一個區域,8個鎮:大禹街,城子街,東辛房街,大型單位的街道,平安,潭柘寺鎮,永定鎮,龍泉鎮,軍鎮,雁翅鎮,寺院,鎮,清水鎮,妙峰山鎮。大禹街道轄40個社區(德露苑社區,玫瑰園東里社區,社區玫瑰花園,玫瑰花園社區,新街橋社區,雙峪社區,雙峪社區,向陽社區,東至社區,陽光明媚的東社區,龍泉花園社區,門頭溝區的
劇場東街社區,洪水西街社區,增加了路社區,龍門洪水社區,西街社區黑山,空心磚社區,由字房社區西南跨社區,建設社區,坡頭,東大街社區,新自建社區,西街社區坡頭,坡頭區南大街社區,南路社區,南路社區,南路社區,穀穀公園南園社區,在社區,榮新社區,桃園社區豐產路東社區,南橫島社區,黑山東街社區,新橋社區,橋西街社區,新大樓社區,大禹街承澤苑社區,社區,門花園社區)。城子街道豁免16鄰里委員會(市場街附近,東向住宅附近,城子街道附近,火車站附近,人們的民生居委會,復興街附近,城子西街居委會東街道居委會七棵樹,站街附近,商場附近廣場住宅區,陽光明媚的住宅區,和平路居委會,興民街居委會,七棵樹西街居委會,礦大橋街居委會)。東辛房街道轄22個居委會(橫坑居委會,居委會的循環中,北澗溝附近,西辛房居委會,東辛房居委會,河南街居委會,礦後街居委會,礦山建設西街附近,東信房東街居委會,葡萄園附近,新東山附近,龍街居委會,附近安頓下來,和平街道居委會,居委會的安置,建設街居委會,礦山建設街居委會,石巷居委會,滑石道居委會,西山附近,東鄰里店,圈門附近)。達泰街道轄11個居委會(降坡嶺附近,菜站附近,桃園附近雙紅委員會,達泰附近黃土居委會,東,灰色和人居中心局,西,灰色和居委會,玉皇廟附近,木城澗附近,橫掃千軍站居委會)。王平轄7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色樹墳居委會,河北居委會,南澗居委會,南澗兩個居委會,王平,華西村,一個居委會,西王平村居委會,居委會洪水,解決村佳坡村,王平村,南澗村,河北村,色樹墳村,西石古岩村,東石古岩村,西馬村,東馬村,東,西王平村,上水,南港村,韭園村,橋耳澗村,西落坡村,東落坡村)。潭柘寺12個村委會(陸家灘北村,東山村,村,南辛村,桑村,平原村,王坡村,賈村,草甸村,趙台村,陽光村)鎮。
門頭溝區永定鎮,轄7個社區,24個村委會(社區南,北社區,永興社區,永安社區,社區的葡萄牙東信園社區,馮村花園社區岸村,橋戶營村,曹村馮村,艾窪村,萬佛堂村,村石府村,堅持羅坨村,王村,石門營村,小園村,上水,李袁村,卧龍崗村西辛稱村,東辛,說村,白庄村,四新橋壩房子村,侯莊子村,石村,衛星隊村,秋坡村,石佛村),石龍工業區。龍泉鎮轄16個居委會,18個村委會(南東街居委會,北大街附近,西前街居委會,後街居委會,新河路居委會,老西店附近,西寧路附近,新的居民區,東西行附近,新老宿舍居委會,玻璃渠附近,龍泉居委會霧,梨園附近,谷坡住區委員會,的山谷居委會,東居委會食品,村,城子村,龍泉霧村,琉璃渠村,三家店村門寺村,門頭口村,橋梁浮村,小店村,龍門村西,東龍門村,西辛村,東興村,石巷村,滑石道村,忠誠坡村,拉拉村,趙挖村)。鎮附近的軍事管轄權,8個村(楊坨附近,北居委會,軍隊村,灰村,西楊坨村,東楊坨村,孟吳村,村,東村,宏村)。鎮雁翅轄2個居委會,23個村委會(雁翅附近珠巢委員會,河南台村,雁翅村,秦村,下馬嶺,飲馬鞍村,太子墓村,全村的工資回家站,青白口村,珠窩村,碣石村,黃土村,泗家水,淤白村,高調村,松村,田莊村,村裡的蘆葦水村,室大村市良村,楊家村,馬集村,躍進村,山神廟村)。齋堂鎮下轄3個居委會,29個村委會(西鄰里齋堂,東齋堂附近,炮塔附近,西齋堂村,東齋堂村,馬蘭村鋪村火村,青龍流村,黃嶺西村,雙石頭村,爨底下村,公園村,牛站村,白虎頭村,新興村,向陽口村,沿河城村,王龍口村,沿河口村,長口村,村林總之,西胡林村,東胡林村,軍隊響起村,桑村,水村的精神,法城村,楊家村,張村,盧村,楊家村)。清水鎮轄32個村委會(燕賈村,李家莊村,梁家村,階段水村,下村,水村,田寺村,西達摩村,洪水村,佛法村,達摩村,椴木村梁家鋪村,塔河村,黃村,龍王村,黃坨村,黃塔村,八畝堰村,簡艾村,張村,雙澗村,杜村張家鋪村,張家莊村門頭溝
齊家村,村的雙塘流,天河水村,勝利村,小龍門村,洪水口村,河村河)。妙峰山鎮管轄個居委會和17個村委會(村隴駕庄,丁檀,水玉咀村斜江河和溪流,陳家莊村,擔禮村,下葦甸村,桃園村,村裡村南,村的櫻桃谷澗村,上葦甸村,炭廠村,大坪村,禪房村,黃庄村,嶺角村,妙峰山東方住宅區)。
⑧ 廣州市白雲區有沒有完美產品專賣店要具體地址。
專賣店號專賣店名稱電話地址902871廣州市白雲區黃石怡帆日用品店020-26273423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黃邊北路向榮街292號101鋪(時代玫瑰園)902430廣州市白雲區同和麗贏商店020-37355599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同和街廣州大道北2196號同勝街103號902262廣州市白雲區石井美吉蘆薈日用品經營部020-36391019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石井張村橋東直街22號首層左邊鋪位看看我團隊公告提示,有更多好處的
⑨ 我在南橋汽車站,我想去南匯區惠南鎮,我要怎麼坐車
在南橋汽車站坐:南閔線,就可以了。坐到東門汽車站,就是步行街了,惠南鎮鎮中心。全程大概要1個小時左右。
南閔線路線:1閔行汽車站2滬閔路江川路3滬閔路鶴慶路4東川路滬閔路5交大東校區6滄源路劍川路7劍川路滄源路8大橋公寓9文怡花園(招呼站)10西閘路滬杭公路11果園小區12郭家村(招呼站)13滬杭公路奉金公路(肖塘加油站)14滬杭公路大葉公路(招呼站)15肖塘16滬杭公路環城北路(招呼站)17水星家紡(招呼站)18程河浜19八字橋(張翁廟)20滬杭公路團南公路21消防隊(招呼站)22團南公路環城東路23環城東路九華路(南橋易買得)24環城東路運河路25環城東路解放路26曙光苑27南橋28南方國際(招呼站)29廟涇村(招呼站)30奉賢中學
31金匯港橋(招呼站)32光明33航南公路浦星公路34灣張村(招呼站)35招呼站36施威(招呼站)37方墩38青村交管站(招呼站)39青港大道(招呼站)40南明路(招呼站)41青村42青村農貿市場(招呼站)43南奉公路舟樂路44南奉公路航塘路45玫瑰園(招呼站)46高橋47川南奉公路燈民路(招呼站)48奉城醫院49奉城50奉城高級中學51奉城東門(招呼站)52奉城車站53向陽橋(招呼站)54川協路(招呼站)55洪朱路(招呼站)56洪廟57招呼站58上海電子信息學院59盤灶(招呼站)60三團(招呼站)
61四團村(招呼站)62四團63四團加油站(招呼站)64招呼站65神仙酒廠(招呼站)66南蘆公路永春南路67南團公路南蘆公路68南團公路大泥公路69愛家新城70南團公路東大公路71南團公路三宣公路72東四灶港橋73大治河橋74南團公路宣黃公路75南團公路迎薰路76南團公路城南路77南匯東門78人民東路川南奉公路79人民東路靖海路80南匯大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