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葉介紹
㈠ 月季與玫瑰的葉子的區別
月季與玫瑰的葉子的區別:形狀不同、長寬不同、形態特徵不同
一、形狀不同
1、月季:小葉3-5,稀7,連葉柄長5-11厘米,小葉片寬卵形至卵狀長圓形。
二、長寬不同
1、月季:長2.5-6厘米,寬1-3厘米。
2、玫瑰:長1.5-4.5厘米,寬1-2.5厘米。
三、形態特徵不同
1、月季:先端長漸尖或漸尖,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兩面近無毛,上面暗綠色,常帶光澤,下面顏色較淺,頂生小葉片有柄,側生小葉片近無柄,總葉柄較長,有散生皮刺和腺毛;托葉大部貼生於葉柄,僅頂端分離部分成耳狀,邊緣常有腺毛。
2、玫瑰: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尖銳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葉脈下陷,有褶皺,下麵灰綠色,中脈突起,網脈明顯,密被絨毛和腺毛,有時腺毛不明顯;葉柄和葉軸密被絨毛和腺毛;離生部分卵形,邊緣有帶腺鋸齒,下面被絨毛。
㈡ 玫瑰花的葉子長什麼樣子
傳統玫瑰花枝葉都是淡綠色,枝上布滿短小的刺,有毛,葉片上也有毛。花盛開時香氣撲鼻,能維持一星期左右。現在花市上賣的玫瑰花,其實都是現代月季,葉片和枝表面都光滑,枝上的刺比較大、分布比較稀。一般沒有什麼香氣,只有香水月季有香氣。
(六)耐旱忌澇:幾乎所有的植物都怕澇。尤其是盆栽植物,最容易積水。而盆栽的植物一旦積水嚴重,盆中植物的根就容易被泡爛。植物的根一壞,基本上這株植物就離死不遠了。玫瑰也一樣,下大雨一定不要讓它放在室外淋雨,最好端進來。如果不小心忘記了,那麼之後也一定得記得做好排水工作。
㈢ 玫瑰花的葉子的形狀是什麼
玫瑰花的葉子抄單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5~9片,連葉柄5-13厘米,橢圓形或橢圓形狀倒卵形,長1.5-4.5厘米,寬1-2.5厘米,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尖銳鋸齒,上面無毛,深綠色,葉脈下陷,多皺,下面有柔毛和腺體,葉柄和葉軸有絨毛,疏生小莖刺和刺毛。托葉大部附著於葉柄,邊緣有有腺點,葉柄基部的刺常成對著生。
㈣ 野玫瑰葉的功效
玫瑰、薔薇同屬薔薇科植物。形態頗為相似,往往容易使人分不清,說不準專。我們可找出它們屬的各自特點加以區別。 玫瑰,葉子正面發皺,背面發白,有小刺;落葉灌木,枝叢生,密生絨毛及硬刺,莖干粗壯;花單生或1-3朵頂生,只在夏季開一次花。 薔薇,葉片雖平展但有柔毛,植株較高,有時蔓生。花多,為圓錐傘房花序。 另外,二者花謝後的萼片和果實不同。玫瑰的葉片不脫落,薔薇脫落;薔薇的果實為圓球狀,玫瑰花的果實則呈扁圓狀。
㈤ 玫瑰花的根 莖 葉 花各有什麼特點
玫瑰(讀音méi gui,學名:Rosa rugosa),原產地中國。屬薔薇目,薔薇科落葉灌木,枝桿多針刺,奇數羽狀復葉,小葉5~9片,橢圓形,有邊刺。花瓣倒卵形,重瓣至半重瓣,花有紫紅色、白色,果期8-9月,扁球形。玫瑰作為農作物時,其花朵主要用於食品及提煉香精玫瑰油,玫瑰油應用於化妝品、食品、精細化工等工業。
在歐洲諸語言中,薔薇、玫瑰、月季都是使用同一個詞,如英語是rose,德語是Die Rose。玫瑰是英國的國花。今天在中文日常用語中,「玫瑰」已成為多種薔薇屬植物的通稱。且事實上雜交玫瑰也是由薔薇屬下各物種雜交選育所產生。
形態特徵:
直立灌木,高可達2米;莖粗壯,叢生;小枝密被絨毛,並有針刺和腺毛,有直立或彎曲、淡黃色的皮刺,皮刺外被絨毛。小葉5-9,連葉柄長5-13厘米;小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1.5-4.5厘米,寬1-2.5厘米,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尖銳鋸齒,上面 粉紅色,無毛,葉脈下陷,有褶皺,下麵灰綠色,中脈突起,網脈明顯,密被絨毛和腺毛,有時腺毛不明顯;葉柄和葉軸密被絨毛和腺毛;托葉大部貼生於葉柄,離生部分卵形,邊緣有帶腺鋸齒,下面被絨毛。花單生於葉腋,或數朵簇生,苞片卵形,邊緣有腺毛,外被絨毛;花梗長5 -22 5毫米,密被絨毛和腺毛;花直徑4-5.5厘米;萼片卵狀披針形,先端尾狀漸尖,常有羽狀裂片而擴展成葉狀,上面有稀疏柔毛,下面密被柔毛和腺毛;花瓣倒卵形,重瓣至半重瓣,芳香,紫紅色至白色;花柱離生,被毛,稍伸出萼筒口外,比雄蕊短很多。果扁球形,直徑2-2.5厘米,磚紅色,肉質,平滑,萼片宿存。花期5-6月,果期8-9月。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將薔薇屬一系列花大艷麗的栽培品種(rose)統稱為玫瑰,成為愛情的象徵。今日世界上最常見的雜交玫瑰(Rosa hybrida,亦稱現代薔薇或現代月季)主要是數百年來由許多種薔薇屬物種及育種雜交所誕生的成品。特別是來自月季親緣的長花期,四季開花,枝條主要向上生長與花序突出開放於植株頂部等特性。
生長習性:
介紹玫瑰花的樣子(根、莖、葉、花、重點)玫瑰喜陽光充足,耐寒、耐旱,喜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壤土或輕壤土,在粘壤土中生長不良,開花不佳。宜栽植在通風良好、離牆壁較遠的地方,以防日光反射,灼傷花苞,影響開花。
玫瑰的生長習性在歷代本草及現代中葯專著中均有記載。玫瑰為陽性植物,日照充分則花色濃,香味亦濃。生長季節日照少於8小時則徒長而不開花。
對空氣濕度要求不甚嚴格,氣溫低、濕度大時發生銹病和白粉病;開花季節要求空氣有一定的濕度;高溫乾燥時產油率則會降低。玫瑰對土壤的酸鹼度要求不嚴格,微酸性土壤至微鹼性土壤均能正常生長。冬季有雪覆蓋的地區能忍耐一38℃-一40℃的低溫,無雪覆蓋的地區也能耐一25℃-一30℃的低溫,但不耐早春的旱風。土壤尚未解凍而地面風大的地區,枝條往往被風吹乾;若土壤已解凍,根部不斷向莖輸送水分和養分,風不能造成嚴重危害。乾燥度大於4的地區需要有灌溉條件才能正常發育。
㈥ 月季和玫瑰花葉的區別的圖片
玫瑰屬薔薇科,為落葉灌木,每年4--5月開花,花瓣單生或簇生於枝頂。花有紅色、回紫色、白色、綠答色等,又有單瓣與重瓣之分。玫瑰與月季是姊妹花,長得活像雙胞胎.
花形花色都很接近,不同點是玫瑰葉皺有刺,月季無刺而葉平,月季常開,玫瑰僅開兩三度。而且玫瑰的葉子有5至9片,無光亮,月季的葉子少,只有3至5片,泛光亮;玫瑰花較小,花型是高型翹角狀,只有白色和紫色兩種顏色,月季花較大,顏色較多,花瓣比較短,特別容易就能看見花心。
月季與玫瑰的主要區別:
1)月季葉少,3-5片,而玫瑰5-9片。
2)月季刺少,玫瑰刺多。
3)月季葉泛亮光,玫瑰葉無亮光。
4)月季花較大,顏色多樣;玫瑰花較小,一般為粉紅色。第二種玫瑰花稍大,但呈扁平盤形,容易與月季區分開來。
㈦ 玫瑰葉子和月季的區別
喜歡花卉的來花友或許都知道,源月季和玫瑰(詳情介紹)有很多人會搞混。的確月季和玫瑰從大致的外觀上非常像,但其實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發現有很多能分辨的細節。
月季花(詳情介紹)
有的人說玫瑰和月季最易區分的方法就是看葉子。玫瑰的葉子,奇數羽狀復葉,小葉5~9片,且葉皺有刺。也就是說,一支玫瑰花小葉柄上面的葉子至少有5片;但是月季的,奇數羽狀復葉,小葉3~5片,葉子光滑、平而無刺。
月季的花朵也較玫瑰要大一些。月季花莖上的刺少,刺比較大,每節大致有三四個,花莖光滑。
玫瑰刺多,有剛毛,且花莖上的硬刺密密麻麻。
月季葉泛亮光,玫瑰葉無亮光。月季花較大,顏色多樣;玫瑰花較小,一般為粉紅色。
月季一般為單花頂生,也有數朵簇生的,一般為1-3朵,花徑約5厘米以上,花柄長且月月季季開花不敗,故稱月月紅、月季花、長春花(詳情介紹)。
玫瑰花單生或1-3朵簇生,花柄短,花莖與薔薇花大致相同,也只在夏季開一次花,但玫瑰花的香氣要比月季、薔薇濃郁很多。月季與薔薇的果實為圓球體,玫瑰是扁圓形的果實。
㈧ 玫瑰花的葉子外形特徵是什麼
落葉直立叢生灌木,莖枝灰褐色,密生剛毛與倒刺,羽狀復葉,小葉5-9,橢圓形至橢圓狀倒卵形,鈍鋸齒,質厚,有皺紋,上面亮綠色,下麵灰綠色,被柔毛或刺毛,葉柄及葉軸疏生小皮刺及腺毛。托葉大部與葉柄連合,具細鋸齒。
(8)玫瑰葉介紹擴展閱讀
1、玫瑰,在日常生活中是薔薇屬一系列花大艷麗的栽培品種的統稱,這些栽培品種亦可稱做月季或薔薇。玫瑰從野生到人工栽培,經歷了一系列復雜的雜交變種,依目前正式登記的品種,約有三萬左右。今天在日常用語中,「玫瑰」已成為多種薔薇屬植物的通稱。
2、玫瑰原產亞洲東部地區;現在主要在我國華北、西北和西南日本、朝鮮等地均有分布,在其他許多國家也被廣泛種植。
3、玫瑰原產是中國。在古時的漢語,「玫瑰」一詞原意是指紅色美玉。後來,一種野生薔薇屬植物Rosa rugosa,因果實又大又紅艷,因而以「玫瑰」作為稱呼。在日本Rosa rugosa稱為浜茄子,朝鮮稱為海棠花。
4、在歐洲諸語言中,薔薇、玫瑰、月季都是一個詞,如英語是rose,德語是die Rose,因為薔薇科植物從中國傳到歐洲後他們並不能看出它們的不同之處,但實際上這是不同的花種。今日世界上最常見所的雜交玫瑰(Rosa hybrida,亦稱現代薔薇或現代月季)是數百年來由許多種薔薇花及月季花育種雜交所誕生的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