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王雪濤牡丹花頭的畫法及步驟

王雪濤牡丹花頭的畫法及步驟

發布時間: 2022-05-21 05:41:14

1. 怎樣畫牡丹花頭

牡丹花頭,因品種不同而有單瓣、重瓣、和起樓之分,色彩也因品種而異,五彩繽紛,十分豐富。初學時,不管是臨摹還是寫生,都不能只盯著一瓣一葉,而要學會把握整體輪廓,做到「整體著眼,局部入手」,而且要在復雜多變的花形中,找出基本的結構特徵,即找出花朵的概形。如正面俯視或背面仰視,花朵的概形近乎圓形,半側或全側,則成隋圓形。單瓣花似碟形,重瓣則像幾個大小不等的碗碟重疊。初學畫花頭,可用鉛筆或木炭條,以輔助線輕輕勾出大概外形,也可安排一下花瓣的大體層數,再用毛筆以色或墨點簇。
花瓣的排列不宜上下左右大整齊,把花瓣點簇成「田」字形,就不好看,而應將上下層之間花瓣,作參差排列較有變化,三個瓣猶如「品」字結構。
三、花瓣的用筆和用色(或墨)
花瓣的基本形狀為下緣狹而呈圓弧形,上緣寬而多皺褶,因此可用較大的羊毫筆,先蘸白粉摻少量牡丹紅(毛筆需先浸水濕透),在盤子上調成淡紅,使筆尖、筆肚、筆根均含適量淡紅,再以筆尖蘸少許較濃的牡丹紅,在盤子上稍加整理(不宜過分調和,過之則平)就可以畫了。若花瓣向上,則將筆尖朝下,筆根朝上,以側鋒橫卧,一筆或兩筆畫成,畫小瓣時,用筆尖筆肚著紙即可。畫大花瓣時,筆要一撳到底,利用筆肚筆根的動作,使筆根上的淡紅體現在瓣端,自然形成花瓣的濃淡效果。畫多瓣時,運用蘸色的深淺,按花的結構層層點出,自然生動。因花朵姿態各異,要作上下左右多方位點簇練習,使運腕靈活,才能得心應手.

2. 我想學國畫牡丹可怎麼畫也畫不好

牡丹是國畫花卉中經常描繪的題材,歷代詩人畫家有著無數贊美牡丹的詩句和畫作,意義不僅在於牡丹美麗的外表還在於寄託詩人、畫家的美好情感。
牡丹又名洛陽花、富貴花,是中國特有的花卉之一,被譽為花中之王。牡丹雍容大度,花開富貴,是吉祥富貴的象徵。牡丹在我國人民心中有特殊的地位,有豐富的文化象徵意義。

畫家溫澤輝牡丹花作品
牡丹之做為國花已是人們心目中既成之事。古人即稱牡丹為 「國色」 、 「國香」 、 「國艷」 、 「國貌」 等。牡丹與其它花卉相比, 不論怎麼形容, 都不為過:花朵 碩大、 端莊大方、 雍容華貴、 富麗堂皇、 絢麗多彩、 姿態優 美、氣宇豪邁…, 確是觀賞花卉中無可比擬的上品, 所謂 「花中之王」 、 「國色天香」 的贊譽絕不是偶然的, 是歷史選擇、 鑒別的結果,歷代畫牡丹者眾多,牡丹花是中國花鳥畫中常用的題材之一 ,尤其在現代民間和廣大普通愛好者中是最受青睞的花種。因圖富貴之意 ,人們把牡丹作為親朋喬遷、 結婚的禮品 ,因此牡丹畫在市場上最好買,明代山水畫四大家之首的沈石田曾有買胭脂畫牡丹的想法 ,看來人們喜歡牡丹是悠來已久的。

牡丹花品種很多,從花形上分 有單瓣型、復瓣型和重瓣型。大多數畫家愛畫復瓣型的品種。這里作以示例:
步驟1:用大狠毫筆蘸欽鋅白少許,再在筆尖蘸淡淡的曙紅。按 照牡丹花立體的最前一組又亮又靠 前的花瓣點寫,這是整朵花的高光 處。不等干用略重一些的曙紅畫花 兩側的花瓣.用筆見干見毛有對 七匕。
步驟2:畫筆直取曙紅在調色 盤中調和一下,使其有過渡灰色。 大筆觸點畫下垂的一組花瓣,用筆 要有方有圓,富於變化。畫筆再蘸 曙紅和胭脂,在調色盤中調到飽和 的程度,大筆觸點寫花頭上部高舉 著的花瓣。筆蘸濃胭脂再取少許濃 墨刻畫花芯的最黑處,這部分是整 個碗的底部,要黑要重,花蕊的

中原牡丹王王寶欽牡丹圖
點 睛之筆就在此處。
步驟3:小狼毫調汁綠筆尖蘸 三綠點寫雌蕊。用濃白粉畫花絲, 然後以濃白粉蘸藤黃點在花絲頭
步驟4:取汁綠蘸曙紅點寫花 托花薯和花梗。要主輔分明,穿插 生動。以大狼毫筆蘸淡綠,筆尖 蘸曙紅,點寫輔葉嫩葉。再取重墨 點寫主葉。注意帥葉打頭,亮眼在 後。最後勾葉筋。用筆要有疏有密, 飛動流暢。最後以汁綠小心地收拾 畫面。要消滅掉多餘的亮眼,留三 五個畫眼在葉叢中即可。
落款鈴印,牡丹花小品即告完成。 畫牡丹花最重要的在色很鮮,且要很雅。不能有絲毫的不和諧,這一點王雪濤先生做得最好。[4]

3. 王雪濤牡丹畫圖片

這張我挺喜歡,你看行嗎?

4. 國畫牡丹大師

我給你推薦一個:
閆霞,筆名,煙霞如雲,號,聚賢庄莊主,1953年11月13生於西安,閆霞鍾愛牡丹更愛畫牡丹,把牡丹的精神滲入畫中,國色天香,濃香欲醉人,思雲夢雪,一簾幽夢,等作品神形兼備,在各種刊物上發表,多年來榮獲獎項不計其數,被國際友人及軍警和國家政府收藏,被稱為書畫風雲人物,最具收藏潛力書畫家,慈善書畫家,國際知名文藝家,愛心大使,等等光榮稱號,07年國家文化部為其頒發評估證書,被大家稱為牡丹仙子
中國西部書畫藝術支教隊的創建人,領隊
中國陝西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名家書畫院一級畫師
中國陝西書畫院院士
中國國家書畫院副院長
中國西部書畫名家網書畫協會副會長
台北故宮書畫院名譽院長
台北台北故宮書畫院客座教授終身任期
中國陝西助殘基金會理事
國際美術家聯合會常務理事

5. 國畫牡丹枝幹畫法具體步驟

牡丹,花大色美,富貴天香,有著「花中之王」、「國色天香」的美譽,是國畫中的經典題材之一。歷代喜愛畫牡丹者眾多,今天簡單說一下粉、胭脂、黃、藍、橙、紫牡丹的畫法!

整套國畫牡丹的實用技法,關注墨尖族百家號後,在主頁留言」牡丹技法「,自助獲取此電子書籍。

粉牡丹的畫法

(一)畫花頭最好使用兼毫斗筆。待筆浸透清水後,筆根部蘸白粉,筆尖蘸曙色或牡丹紅,調勻後再碰一點胭脂,筆鋒朝下,筆腹朝上,點虱(虱,音督,即隨意點染)於紙上,畫出兩三瓣淺花瓣。

(二)繼續如前法點出外花瓣,擠出內花瓣的形狀,用色稍重,連續用挑筆和疊加,向然滲化。

(三)加畫花瓣時,筆觸不可雷同,要注意花瓣的寬窄、長短、參差錯落。

(四)用筆要有節奏,豐富花瓣層次,用破色法去刻畫花瓣外形,使每一瓣都有內心感。


圖一粉牡丹的畫法

胭脂牡丹的畫法

(一)用清水洗去筆含顏色,筆根調入曙紅,再調胭脂,筆尖調一點花青或墨。

(二)用筆要灑脫,不要遲疑,使顏色沖撞出濃淡、干濕,塑造出花開的精神氣質。

(三)花瓣大小、穿插、濃淡、沖撞、托擠,要有變化,不可呆板。

(四)注意外形,畫花心部的幾瓣用色濃一些,以增強其立體感和整體感。


圖二胭脂牡丹的畫法

黃牡丹的畫法

(一)筆根部調入藤黃,然後筆前部調入少量硃砂,筆尖蘸少許胭脂。

(二)畫法如前所述,畫時注意不同品種牡丹花的造型。

(三)用筆時要注意聚散開合的關系。

(四)注重花瓣外形的塑造。花頭完成後,在顏色未乾之時,用重色暈染花心和花瓣的交界處,以使花瓣的交接更為清晰、生動。


圖三黃牡丹的畫法

藍牡丹的畫法

(一)筆洗凈後,筆根調入白粉,筆前部調入酞春蘭或花青,筆尖蘸少許較濃的酞菁藍。

(二)畫花的表現方法與前文所講相同,疏密錯落要講究。

(三)要注意花瓣開合的向心力。

(四)此圖適用於花苞半開時的造型。


圖四藍牡丹的畫法

橙紅牡丹的畫法

(一)洗凈筆,筆根蘸白粉,調硃砂或朱磦,再調入曙紅。

(二)成橙紅色後,筆尖面少許胭脂,稍作調和後即在畫而上點畫。

(三)筆法同前面所講的相同,需要強調的是要注意外形和向心形態。

(四)畫時注意疏密之分,呈現出錯落有致的效果。


圖五橙紅牡丹的畫法

紫牡丹的畫法

(一)紫色,可用花青調胭脂而成,畫花的深淺要把握好調成紫色量和白粉量,白粉多則淺,少則重。

(二)著重體現花形的不同,深、淺、正、側的花形變化。

(三)筆法同前所述,注意外形和向心,以及花瓣交界處的畫法。

(四)畫時同樣須注意疏密之分,以使花朵呈現錯落有致的藝術效果。

6. 如何畫牡丹花

畫牡丹花的方法:

  1. 花苞畫法,花苞時,先用毛筆調白粉,筆肚含水分要飽和。筆頭蘸曙紅調勻,筆尖略加胭脂。然後筆尖向下,筆肚朝上,從左至右落筆,三兩筆即可畫出。再加濃色點出花苞頂部,以顯示花苞的體積感,增加層次。最後用赭石或汁綠,筆尖調墨畫出花萼和花托。

  2. 半開及全開牡丹畫法,調色同花苞一樣。先畫出花瓣亮部,用筆要有微妙變化,果斷畫出,留飛白。畫開放式花瓣應有變化,形成內緊外松,外部花瓣向中心靠攏。中心部位顏色要重一些,表現其立體感。最後要點出花萼和花托。

  3. 紫牡丹畫法:畫紫牡丹先調白粉。水份多少如何掌握?可將毛筆垂直,以不滴出為宜。筆尖蘸紫色在白瓷盤中調和,從濃到淡在毛筆上自然過渡。筆尖向下以側鋒,用不同大小的筆觸點出花瓣的前部。待筆上顏色用盡後,再調色繼續畫。注意外輪廓花瓣要向中心部位緊包。層層疊出,用筆要有變化。在一幅作品中,花頭外形和深淺要用不同的變化來豐富畫面。

  4. 墨牡丹畫法:在生宣紙上用水要充分掌握其性能的變化,使其能滲化自然、順勢而發。用水調淡墨,筆尖略濃。調和後,筆略干,水份不宜太多。看準位置,用側鋒大膽落墨。行筆要快、有節奏,畫上四五筆亮部,留飛白。由前向後逐步畫。注意花頭的透視關系,再蘸墨依次畫完花頭即可。畫外輪廓時筆觸要大、要穩、准、狠,花心要略濃一些。畫前應成竹在胸,花淡葉濃,花濃葉淡,反差要大,對比要強。最後調色畫花托。

    如何畫牡丹的視頻在線觀看http://my.tv.sohu.com/us/1019818/465369.shtml

7. 王雪濤牡丹的技法

王雪濤牡丹的技法:

(1)花頭的畫法:
用中號以上京提筆(羊毫配狼毫的兼毫筆)飽蘸大紅色,在調色盤上調和,使顏色向筆根滲透,再用筆尖蘸胭脂色,稍作調和後即在畫面上點畫。傳統的點牡丹方法是一筆緊挨一筆,整個花頭是由一筆筆由濃到淡的色點組成。花頭完成後,乘顏色尚未乾時,在花心和花瓣的交接處用胭脂加墨的重色進行調整,使花瓣的交接清晰生動。待顏色七、八成干時,用石青在花蕊處點上顏色,再用藤黃調白粉點花蕊。點花蕊時要按三筆一組的組織結構進行點畫,千萬不能無組織地隨意點畫。

(2)牡丹花朵畫法:
花朵和花頭的畫法相近,不同之處在於花朵有花萼和托葉,畫時一定要從花朵的整體考慮,使花萼和托葉成為花頭的有機整體。

(3)牡丹葉片的畫法:
用中號以上京提筆蘸花青加藤黃的淡綠色,在調色碟上調和,再用筆尖蘸墨,稍稍糅合一下,使墨色和筆上原有的顏色融合,用側鋒干凈利落地在畫面上畫上葉片。畫葉片要成組地進行,以三筆為一組由規律地點畫,這樣畫出的葉片就不會雜亂無章。寫意畫的魅力不僅表現在生動的筆觸,活潑的形象,還體現在滋潤的色彩和淋漓的筆墨上,所以畫葉片時要掌握用水和用色的技巧。起筆時色墨要飽和,下筆要迅疾,用一筆顏色畫一片葉片,這樣從起筆到收筆,自然就形成了干濕濃淡的變化。葉片色墨點畫完成後,待其晾至七、八成干時,用較重的墨(色)勾勒葉脈。勾葉脈是一個重要的步驟,葉片的轉折向背以及組織結構都是由它決定,因此要從畫面的整體結構出發進行調整,不能只從局部考慮。

(4)牡丹枝乾的畫法:
在一般情況下,枝幹在畫面上與花頭和葉片相比,所佔比重較少,但是在描繪時千萬不可低估它的重要性,更不能隨意點畫,要了解它的結構規律和生長特徵,畫時才能表現出主幹和嫩葉的不同質感。

8. 怎樣畫寫意牡丹

牡丹花素有,百花之王的美譽。牡丹花富麗、大方、清香宜人,是歷代畫家經常描繪的重要題材。繪制牡丹花時,運筆澀行,以取厚重。同時以提、按、頓、挫、揉等各種靈活多變的運筆方法,求的筆下花瓣形狀姿態的豐富多變。

牡丹花頭的基本畫法

牡丹整個花頭的形態似大盤上放置的一個球體,內攏外展,開合有致。花瓣以花心為中心,層疊開放,長勢內攏外展,結構似碗碟重疊摞放。在掌握整體的形態和結構後,才能畫出較完美的牡丹。



1、蘸曙紅和大量清水,筆尖蘸曙紅,使顏色自然過渡,圍繞花心點垛花瓣。繪制時一層層加以刻畫。



2、注意畫出花瓣的虛實和疏密變化,花瓣要有正側變化,有對著觀畫者的感覺。



3、調淡墨,畫出葉片;再用濃墨畫出葉筋。畫花梗注意上重下淡,以體現遠近的透視感。

牡丹不同形態的花頭



牡丹葉子的基本畫法

葉子是花朵的陪襯,可以將花冠襯托得更為嬌艷。花葉有老葉、嫩葉之分,三片為一組。



1、蘸花青,加藤黃和少許墨調和,側鋒運筆畫出第一片葉子。



2、緊接著畫出第二、三筆,做到銜接自然,墨色要有濃淡變化。



3、繼續添加葉子,後邊的顏色較淺些,以表現出遠近的空間關系。



4、畫牡丹的葉子時,三片為一組,正面的三組花葉的排列類似倒置的「品」字。



5、中鋒用筆,以堅挺的線條勾勒葉梗。選用長鋒筆,以中鋒勾畫線條細膩的葉脈。

9. 寫意花鳥畫大師王雪濤的繪畫理論和繪畫技法是什麼

基本功的鍛煉要扎實,花鳥畫是以描繪花卉、禽鳥來表現自然界的生命力,體現欣欣向榮的生氣,從而給人以健康的藝術感染。它描繪的對象是大自然,因此培養對自然界的生命力,訓練觀察力的敏銳是主要的。不少前人也是這樣作的。傳說一位畫家,為了體驗草蟲的形態,經常趴在草叢中觀察,以至露水打濕了衣裳,可見觀察之認真。我小時生活在農村,對自然界中的一情一景十分偏好,幼時養成的觀察和寫生習慣,對我一直影響很大。要認真地了解物象的結構、特點、習性和生活規律。畫時才能作到心手相應。特別應當提到的是,有些人對所謂「寫意花鳥畫」有一定的誤解,以為「寫意」者,不必求其形似,只圖練習筆墨,這是把對現實的觀察、提煉、概括與不必研究對象的生活習性和結構特點混為一談,其結果便是把生動、多樣、變化豐富的大自然,不是畫得千篇一律,就是非驢非馬。有些畫出自不注意觀察人的手筆,是一眼可以看出的,這是畫不好畫的。花鳥畫的源泉是生動的大自然,而不是他人的筆墨,提煉與概括也要源於對自然的觀察。因此對自然界的觀察是訓練心眼的基本功。

不注意對物寫生,把握不住對象形體的特徵,就失去了藝術再現的能力。寫生不是畫蟲鳥標本,不但要能准確刻劃形象,而且特別要強調概括能力和捕捉對象瞬間的動態,我對自己的速寫總是以這樣來要求。手眼的敏捷是速寫要解決的問題,畫面的生動,離不開速寫的鍛煉。

默寫比速寫更重要,我講的默寫,實際是默記。憑眼睛看,用腦子記。速寫再快,也常局限於一時一物,而認真觀察後印在腦子里的形象,則更為完整、生動,待到運用時自然發於筆端。我的老師王夢白是近代畫家中十分注意寫生的,其主要方法是默寫。他喜歡看描寫動物的影片,有一次一起看電影,見到猴子結成一串下來喝水,他很激動,不斷捏我的手,讓我注意觀察。他的猴子畫得很好,抓得住神氣,有生活氣氛。今天的美術發展,已遠非過去的任何時代所能比擬,不少青年繪畫者得到過造型能力以及色彩、速寫等方面的鍛煉;如果把速寫的技巧與默寫、默記結合起來,對於對象的特徵和生活環境的掌握就會更深入一步。默寫的能力提高了,也有助於速寫時捕捉對象的瞬間動態。默寫的好處很大,也更難。

臨摹是重要的,早在六朝的謝赫就列為「六法」之一而得到重視。但寫意畫的臨摹卻為不少青年朋友所忽視。他們學畫,也並非全然不臨,但重視的多為畫法問題,卻未認真研究作品的精神氣質。臨摹主要是要理解畫理,既可忠實於原作,也可改動它的缺點。林良的《雙雁》,用筆洗練,章法飽滿而完整,對之令人感到增一分減一筆都是不適宜的。我在臨摹時,自然而然的要求以努力忠於原作的畫法去體會畫家的用心。相反的例子,如王一清的《雙鷹》,也畫得很好,只是兩個鷹的頭分向兩側而分散了畫面,當我臨畫時,筆筆對臨,但卻把一個鷹的頭部扭轉過來,這樣改動看來可使畫面更為集中。臨摹要解決的問題必須明確,收獲也就更多。

筆墨技巧要因其自然,筆墨是為表現對象服務的,要自然形成。明朝人講筆墨,講用中鋒的多,但其效果,正如黃賓虹所說,比較孤禿,行筆短促,顯得太干澀。畫畫時,什麼筆鋒都可通用,只要較好的表現對象即可,日久天長,自己的筆墨風格也就會自然形成;切記在畫畫的初始階段就一味追求筆墨。而放鬆對自然對象的生動表現。筆墨掌握的難易順序是筆、墨、水。其實,水分淋漓的畫法是較易表現的,而乾枯見筆處才真正需要功力。筆墨表現,對繪畫意境有很大影響。徐渭的畫有好的一面,但也並不十分高超。他善於以膠調墨作畫,如《河蟹圖》,任伯年也用這種方法。用膠的方法比掌握水容易,效果比較潤澤,缺點是墨色單調。以王夢白的《石榴》和徐渭的《石榴》相比,則前者是形神兼備,一點雕琢氣沒有,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可見筆墨表現的重要。

探究中國畫色彩運用的特點 不大了解的人常以為中國畫筆墨可取,而色彩則不講究,其實不盡然。中國畫的色彩是有傳統、有特點的。數千年前的彩陶藝術,至今能給人以美的感受,不僅因為圖案和器形的完美結合,也因為繪制流暢線條的黑紅色與陶器燒制後的表面色彩相協調,形成了色彩、圖案與器形的統一。其後,從戰國、秦漢的漆器,漢代的壁畫可以看出,美術創作中色彩的民族特點已經形成。謝赫總結的「隨類賦彩」說明千餘年前色彩問題已經提高到理論問題而加以重視了。

不強調特定時間和環境下的視覺感受,採用高度概括的藝術加工方法來表現,是中國繪畫色彩運用的特點。表現的方法,一是墨與色相結合,或以墨代色;一是表現對象固有色為主。墨畫是色彩表現上的精練概括,所謂墨分五色,運用得好,很多時候可以起到使用色彩也達不到的藝術效果。不少黑白照片的表現力很強,可以使顏色准確的色彩照片相形見絀。也沒有人認為卓別林的影片因為無聲而成為缺憾。在這里,黑白與無聲成為藝術感染力的手段。以墨來概括自然界的色彩就是中國畫色彩表現一大特點。同樣,墨與色結合使用,時常也可以得到豐富的表現力和更好地表現特定的情感。以色助墨、以墨顯色,一向為人所重視。

齊白石以濃墨畫白菜,旁邊並列二個帶有黑蒂的深紅小辣椒,色彩感覺十分鮮明。他畫的黑白蠟台,插上紅色蠟燭有著同樣的效果。紅黑二色產生的藝術感染力,古代人就很熟悉,如中國的漆器、希臘的瓶畫。它有鮮明的對比,而又莊重飽滿。我自己也有一些感受。牡丹是人所喜愛的一個花卉品種,唐代人賞牡丹成了長安、洛陽的一大風尚。歷來文人、畫工以此為題寫詩作畫的很多。然而封建文人是把它作為富貴象徵來描繪的,今日人民對它的愛好、感受全然不同。我曾試以墨色描畫枝葉,襯托紅色花頭,突破了紅花一定要綠葉來扶的格式,除卻了柔媚富貴之氣。用色雖然減少,但整體效果突出而莊重;運用得好,色彩感覺未必是單調的,同時也更能在枝葉上發揮筆墨效果。

中國畫的色彩表現與西洋畫全然不同,雖說誰都了解中國畫以表現對象固有色為主,問題就在於如何巧妙利用自然對象的固有色來豐富畫面。西洋畫中總結的色彩規律對了解這一點是有幫助的。白色的玉簪上落上一個瓢蟲,活躍了過於淡雅的色調,對比之下也更增添了花的晶瑩。生就有著兩種顏色的螳螂,在一幅畫上為赭黃色可能更諧調;另一幅中,畫成石綠色,則在對比之下可能更突出。色彩的巧妙運用可以為畫面增添音樂感和韻律。我畫過一幅「鳶尾」,其上補什麼飛蟲頗費不少腦筋,主要從色彩上考慮,添加了飛蛾才覺比較滿意。整幅畫是所謂偏冷一些的溫色調,比較明快、淡雅,同時又不過分的使用了對比,造成統一而悅目的效果。整體色調是由畫在泥金底上的草綠和青紫的花形成的,而花頭與飛蟲的紅翅造成對比。同時青紫、灰紅、黃綠三種色調又能協調為一體,色彩感覺就豐富些。藉助外國的色彩經驗,用來豐富以表現固有色為主的傳統技法,我看很值得鑽研。

引人生情的意境創造,從總的方面講,中國繪畫傳統是注重寫意的,如同京劇藝術一樣。不拘於機械的再現對象,更要把握對象的精神氣質,著意於創造意境以感染觀者。清末廣東居窠,居廉的草蟲有寫生功夫,但缺少內在的精神,形同標本,也就失卻了感人的意境。

中國畫講畫理、畫情、畫趣。一幅畫的內容是好的,但總要有情趣才能打動人心。要畫得引人生情,善於體現自然界中不大為人注意,或者是可能會發生的一種機趣,從而給人一種意想不到的感受和回味想像的餘地。雛雞爭食是生物的自然現象,而在齊白石筆下的「他日相呼」則傾注著人類的情感,和使人聯想無窮的意境。一支咬破了草籠爬於其外的紡織娘,有時不是比藏在瓜藤中的更多一番情趣嗎?

誇張的手法在花鳥畫中使用最多。鳥類由於眼睛的視角廣闊和體態的靈活,一般眼球的轉動是很少的。但八大山人的鳥,眼睛是會說話的,這在他生活的時代,或可說是代他自己在說話吧。我畫過的許多鳥,眼眶往往大於真實,眼球也隨視線而轉動,在與前者不同的意境中,則體現了生機,在情感上具有了一種擬人的味道。有些人很重視誇張,但卻作得過分,看上去不舒服,這在於沒有了解到,誇張是要根據意境創作出發,仍是藉助於形態而傳神的,誇張與漫畫不可等同。

刻意表現自然界的生機勃勃,抓取生活中的瞬間來表現動勢,是意境創作的重要因素。飛鳥固然有著千姿百態,但欲飛將落的瞬間,可能會使人想到一種聞聲索侶或覓食才歸的意趣。寓動於靜則是含蓄表現動勢的另一種方式。踞伏草中的雛雞動態很小,但在空靈數筆的脖頸上和轉折有力富有彈性的背部曲線上,蘊藏著力量,不難使人想像,在它靈活的軀體上可能預示著的動勢。總之,感人的意境是要作者傾注感情去探索的。

章法布局歸於立意 布局結構決定整幅作品的基本形式。古人強調意在筆先,立意就是總綱,其基本思想就是用什麼去打動人心。立意飽滿方可氣脈一貫,即使面對小幅紙,也要站著畫才能縱觀全局。由於中國畫工具紙張和創作上的特點,不能要求有百般推敲而成的草圖。在經營構圖時,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我初次見到有人剪貼的辦法設計構圖時,真使我驚訝不已,談何意境呢?花鳥畫要求畫前有腹稿,但它只能確定大致面貌,重要的在於落筆後能隨機應變。石濤講「一畫」,在畫法上,這初始的「一畫」決定風貌,筆筆相隨,才能貫通一氣,這或可稱之為「始於一」。這樣的畫氣脈流暢、結構完整。不可不顧落筆後的實際情況而堅持原有的構圖設想,以致使畫面零亂,這是不同於西畫的重要特點之一。

中國繪畫注重線條,構圖中以線型的安排為主,大致可有主、輔、破線三種類型。主線是確定型式的主導,輔線加強主線的氣勢,而破線一方面打破單調的布局,同時又以對比的方式再次突出主線。草蟲雖小,在花鳥畫中卻並非是點綴,體態短小的一隻蟬,有時可以視為一塊必要的墨色;而生性敏捷的螳螂,在構圖中往往是作為有折曲的線型來對待的,連那長長的觸須,是低是揚,也要安排得當,細心的人仔細琢磨是不難領會的,至於疏密、聚散、動靜、虛實等等,只起豐富主體的效果。金農的梅花有功力。但過於散漫一片,章法上是失敗的。規律要注意總結,但不可為法使。只需刻意於畫的中心,古人稱之為氣的結點,筆筆都要考慮這個中心,章法自然奇拔。

10. 牡丹花怎樣畫步驟

、牡丹的結構名稱整株牡丹,由花、蕾、莖、葉、干、芽等組成。每年春季花後,芽胚即在乾和嫩莖之間形成,到秋冬季節,芽苞漸大。到第二年初春芽衣張開,葉芽長出,到四月初,花苞從葉芽中抽出,花莖漸高,莖上分枝生葉,花莖高約一尺許,莖頂只生一花。葉柄長而互生,從下往上生出三至五批葉,每批為三叉九葉(因品種不同,多者一莖生十餘批葉),到上端一叉三片,近花部分是單葉。花苞又分小蕾和大蕾。花蒂由上下兩層萼片組成。上有大萼三片,下有小萼(復萼)六片。花頭中心有雄蕊和雌蕊,雌蕊在花心正中,狀如小石榴,雄蕊由蕊頭和蕊絲兩部分組成二、牡丹花頭的畫法花朵的概形和花瓣的排列 牡丹花頭,因品種不同而有單瓣、重瓣、和起樓之分,色彩也因品種而異,五彩繽紛,十分豐富。初學時,不管是臨摹還是寫生,都不能只盯著一瓣一葉,而要學會把握整體輪廓,做到「整體著眼,局部入手」,而且要在復雜多變的花形中,找出基本的結構特徵,即找出花朵的概形。如正面俯視或背面仰視,花朵的概形近乎圓形,半側或全側,則成隋圓形。單瓣花似碟形,重瓣則像幾個大小不等的碗碟重疊。初學畫花頭,可用鉛筆或木炭條,以輔助線輕輕勾出大概外形,也可安排一下花瓣的大體層數,再用毛筆以色或墨點簇。花瓣的排列不宜上下左右大整齊,把花瓣點簇成「田」字形,就不好看,而應將上下層之間花瓣,作參差排列較有變化,三個瓣猶如「品」字結構(圖2)。三、花瓣的用筆和用色(或墨)花瓣的基本形狀為下緣狹而呈圓弧形,上緣寬而多皺褶,因此可用較大的羊毫筆,先蘸白粉摻少量牡丹紅(毛筆需先浸水濕透),在盤子上調成淡紅,使筆尖、筆肚、筆根均含適量淡紅,再以筆尖蘸少許較濃的牡丹紅,在盤子上稍加整理(不宜過分調和,過之則平)就可以畫了。若花瓣向上,則將筆尖朝下,筆根朝上,以側鋒橫卧,一筆或兩筆畫成,畫小瓣時,用筆尖筆肚著紙即可。畫大花瓣時,筆要一撳到底,利用筆肚筆根的動作,使筆根上的淡紅體現在瓣端,自然形成花瓣的濃淡效果。畫多瓣時,運用蘸色的深淺,按花的結構層層點出,自然生動。因花朵姿態各異,要作上下左右多方位點簇練習,使運腕靈活,才能得心應手(圖3)。 四、花蒂的結構與畫法花蒂是花瓣的外衣。牡丹花蒂由大萼與復萼兩層構成。大萼位於花瓣之外層,緊貼花瓣,形如扣盅,共三片,初開萼片為嫩綠或嫩紅。復萼環生大萼之下,如帶狀,呈綠色。花萼是承上啟下的結構關鍵,不可忽視。如畫墨牡丹,萼片用較深的墨色(比花瓣略深)。畫色牡丹,可用汁綠蘸少許胭脂畫,或在汁綠中略摻三綠也可。畫時運筆要輕鬆快捷,流暢自然,不可反復描摹(圖4)。 五、花蕊的結構與畫法花蕊在花朵中占重要地位,猶如人的眼睛。在顏色上起對比、提神作用。畫好花瓣、花萼後,再點以花蕊,才能組成完整的花冠。花蕊分雌蕊與雄蕊。雌蕊位於花心中央,形狀如小石榴,愈長愈裂,開謝時已形成大料瓣形。雄蕊位於雌蕊四周,初開時花蕊豐滿、排列整齊,呈中黃色。盛開時蕊露於外,較初開靈活,色為淡黃。將謝時,蕊漸干而捲曲,蕊色乳黃。雄蕊由蕊頭和蕊絲(須)組成。蕊絲上按蕊頭下接花心。蕊頭形似米粒,畫色彩牡丹時,用飽和的黃色點出,畫時要有聚散,不要拘於一蕊一絲(圖5) 六、畫牡丹花頭的要點牡丹花瓣依託花蒂,環花心而發,形成內緊外松、里小外大、內聚外翻的特點。因此,點簇花瓣時,首先要對花冠的朝向和正側,做到心中有數。點簇時要掌握以下要點。1.花心、花萼、花莖長勢的一致性。即心、萼、莖應在一條直線或弧線上,不可偏心脫離。花瓣從花心長出,要有「歸蒂連心」的效果。2.注意花瓣的透視關系。從花冠概形中可以看出,花瓣排列分縱向和橫向。從橫向看,位於中間部位的一兩瓣較寬,左右兩側漸狹,這就是透視變化。從縱向看,上下兩層花瓣較長,而中間一層卻較扁,這也是透視緣故。3.點簇第一組(或第一層)花瓣時,要緊湊些,且成弧形排列。切忌一字排開,鬆散而難以成形(圖6)。 七、點簇牡丹花頭的步驟牡丹花頭的點簇練習,可分別用墨或色彩。畫粉紅色牡丹,用較大羊毫筆,先在白粉中調入少量曙紅(牡丹紅)或胭脂,用筆蘸飽後,再在筆尖上蘸適量曙紅或胭脂,筆尖向內,先畫里層淡瓣,再畫中心深處,依次層層畫出,濃淡相間方見精神。但要注意塊面的統一集中,不要紅一塊、白一塊,使畫面過分散亂。花頭點好後畫花萼,待稍干再用藤黃點花蕊(圖7)。 八、側面花朵畫法側面花朵的概形呈扁圓,扁的程度隨半側或正側而異。全側面花一般看不到花蕊。畫時只點瓣和萼片。畫花莖時仍要注意和花頭中心部位的自然連貫趨勢,花莖扭曲或陡折都不美。點簇花瓣,用墨用色和用筆方法與圖7相仿(圖8)。 九、背面花朵畫法畫背面牡丹,花的概形較圓,能見其大萼與復萼的全貌,看不到花蕊,花瓣層數變化也少些。但兩層花萼的濃淡變化要認真對待,不可大意。花莖的添加也要和花頭順勢,否則視覺上會很別扭(圖9)。 十、小蕾的畫法小蕾的形狀似桃,三片大萼相包很緊,花瓣未露或將露出。小花蕾出現在群花之中,顯得很有生氣,既是盛開花朵的未來,又可在形體和色彩上起到豐富多變的作用,所以不可忽視。畫時,用毛筆先調成汁綠,再在筆尖上蘸少許曙紅或胭脂,筆尖向上,筆肚向下,畫出大萼。繼而畫出下垂的復萼和花莖(圖10)。 十一、大蕾的畫法大花蕾,已見花瓣或見到花瓣的大部分以至全部,但不見花蕊或初見花蕊。大萼、復萼皆向後背,花瓣內緊外松,形成方形、梯形等不同的形象,非常生動。大花蕾形小色艷,與盛開花頭形成對照與呼應。大花蕾生機勃勃,更加旺盛,是牡丹畫面中不可缺少的。畫時應昂首向上,切忌下垂倒掛。用筆、用色和畫花瓣及小蕾萼片相仿,只是大蕾的花瓣與盛開花頭相比,其花瓣外弧線應更緊湊些,卷褶少些(圖11)。 十二、初開花朵畫法初開花朵是大花蕾的繼續和發展,花瓣已全露於外,排列整齊,花蕊初露,色艷欲滴,美麗動人。畫初開花朵要注意外緣瓣的處理,卷褶變化比大花蕾更多,使其不要過圓過板,既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又婀娜多姿(圖12)。 十三、盛開花朵畫法牡丹花是晝開夜合。第一天合的較緊,第二天合的較松,三天後更松且開合無定,因此,花瓣開合重迭無定,形象非常生動。一幅牡丹花,總是將盛開的花頭作為主體,一朵或兩朵,一組或兩組,再配以大小花蕾或初開花朵,形成主輔、起伏,在綠葉扶持下,便可構成很有節奏感的畫面。盛開花朵瓣形變化靈活、豐富,特別是外層花瓣,面積大而變化多,是畫好盛開花頭的關鍵。花蕊的表現也有別於初開花朵,初開時蕊頭未放開,很少見其蕊絲。盛開時,蕊頭松開能見其蕊絲。勾點蕊頭蕊絲時,要有疏密變化,切忌機械刻板(圖13)。 十四、勾勒牡丹花的畫法步驟畫牡丹,除點花點葉畫法,還有勾花點葉法。第一步,先用墨線分濃淡勾出花的形態。勾勒時依花瓣的大小聚散、正反轉側,運用粗細、疏密不同的線條,做到有虛有實。特別是里層和外層花瓣交接部,外緣線不要全部勾死,要有筆斷意聯之感,才顯生動自然。第二步,用墨或色點葉。勾花一般以表現淺色花為主,如白、黃等。因此,可在花頭旁邊點葉襯托,使淺色花朵更醒目。第三步,上色。畫白花時,待墨線稍干,用羊毫蘸薄白粉,自花瓣的稍端向基部暈染,越靠近基部白粉越薄,直至用盡。然後用灰綠色自花瓣基部向外烘染,越向外越淡,消失在白粉里。畫黃花,用赭墨勾花,暈染赭黃後,趁濕略點少量淡胭脂,色彩更顯豐富沉著。第四步,勾葉筋、點花蕊。勾葉用花青蘸墨或純墨。花蕊,可以不拘於黃色,而用赭墨、硃砂、胭脂等色點出,使其提神醒目(圖14)。 十五、花葉的結構牡丹花葉發自花莖四周,為互生的二回三出羽狀復葉,即在大葉柄上分生三個小葉柄,每個小葉柄又分生三張小葉片。一個生長完全的牡丹葉子稱為「三叉九頂」(或「三叉九葉」),大葉柄長一尺許,呈十字形。春季開花時,牡丹上部葉子生長不完全,花頭以下,每節有一張葉片或三張葉片,再下為五或七張葉片(圖15)。 十六、葉片組合的名稱葉片因組合的數量不同而分單葉、組葉和批葉。一組生長完全的葉,由三張單葉組成。三組成為一批葉,共九張。每批葉經大葉柄與花莖相聯(圖16)。 十七、葉片的畫法牡丹單葉可由三筆畫成。用墨或色彩均可以,視需要而定。畫色葉,用較大羊毫筆調汁綠,再以筆尖蘸適量花青,稍加整理,即可作畫。中間一筆較長,兩側稍短小。用筆略側,行筆宜輕松塊捷。葉筋分主脈和側脈。主脈發自葉柄,伸向葉尖。要在葉片墨色未乾時用濃墨(或花青加墨)勾出。側脈由主脈生發,伸向葉尖。勾勒時線條要細於主脈,側脈不宜太密,畫兩、三組就足夠了(圖17)。 十八、葉脈的幾種勾法葉脈的勾法,因風格和各人習慣而異。可分三種勾法:一是較為嚴謹的勾法,主脈、側脈都伸向葉尖;二是側脈伸向葉緣,較鬆散隨意;三是側脈有聚散,作變形誇張,富有裝飾味。不論何種勾法,均以中鋒運筆(圖18)。 十九、牡丹葉的透視和姿式花有正側偃仰背之分,葉子同樣有俯仰正側之別。寫意畫牡丹葉子,表現正反卷褶,不必像工筆畫那樣詳盡,只側重態勢、氣氛。由於葉片聯葉柄,葉柄發自花莖,並向前後左右四面分布,葉與葉,葉與莖干之間,自然就會出現互相遮掩的現象,如前葉遮花莖,花莖遮後葉等。且由於遠近的空間位置不同,在形象上還會產生透視變化,形成俯視、仰視、平視等不同姿式。猶如雨傘的不同角度變化(圖19、20、21)。 二十、嫩葉的畫法初生嫩葉、莖和花苞都呈暗紅色。畫嫩葉可用黃綠色蘸少許赭色或曙紅點出(根據畫面色調不同,也可用胭脂蘸少許墨畫)。用胭脂或朱紅勾葉筋。芽軒和花苞近處的嫩葉,多朝上,形體雖小,但很有生氣。同一畫面上,嫩葉勾色筋,老葉勾墨筋,兩者之間要自然過渡,不要截然分開(圖22)。 二十一、花莖的結構與畫法花莖在畫面上,很少全部顯露,它往往被葉子或花蕾等遮掩,但它起著氣勢貫穿的橋梁作用,因此不可忽視。花莖位於花萼之下,老梗花芽之上,嫩莖長尺許,莖身生有批葉,少者一莖四、五批,多者一莖生十四、十五批不等。花莖顏色為嫩綠、嫩紅。花莖有長短、粗細、壯弱之別,因品種而異。畫花莖要用中鋒,以流暢的線條畫出圓潤的質感和挺撥秀麗的姿態。用色先調嫩綠,再蘸適量胭脂一筆畫出,要粗細得宜。不宜頓挫或陡折(圖23)。 二十二、花莖、葉柄的穿插花莖頂端是蕾和花頭,一般呈上發態勢。牡丹花葉柄較長(一尺許,呈十字形)向左右前後伸展,因此和花莖縱橫交錯。畫時,要注意穿插聚散。畫面上往往大部分花莖和葉柄為花和葉片所遮擋,但仍需理解相互關系,以便在畫好花頭、葉片之後添加好花莖和葉柄做到既符合生長結構,又達到疏密有致的藝術效果(圖24)。 二十三、老乾的結構與畫法牡丹枝幹為灌木,無主枝常作分叉狀。百年老乾仍粗不過腕,高不過人。干赭褐色,多是清瘦、蒼老、斑駁,往往干下部已脫皮層,而近光滑。因此畫老乾宜用枯筆,用筆要偏鋒中鋒結合,要實中有虛,線條不要太光,運筆宜稍慢而有轉動,也可用逆鋒挫出。可用赭墨也可用純墨畫。嫩芽可用黃綠蘸上曙紅或胭脂點在枝幹頂端(圖25)。 二十四、老乾的穿插與姿式老乾經多年生長代謝,形成了曲折多變的姿式,其蒼老、斑駁的表皮和圓潤光滑的嫩莖形成了明顯的對比。老乾又是支撐整株牡丹的基礎部分。因此,盡管老乾是作畫程序中的後一步,其態勢必須和花、莖、葉等協調統一且要有變化。當兩株以上老乾組合時,更要注意聚散和穿插。在構圖上,老乾只宜在畫面底邊和兩側邊線出枝。即只宜上發和橫倚的姿式,而沒有下垂式的老乾(圖26)。 二十五、畫整株牡丹步驟第一步:用鉛筆或木炭條輕輕地畫出花、葉等概形,再用色或墨點簇花頭、花蕾。待以後技法熟練時,可用「腹移」經營位置(即「胸有成竹」,而不用鉛筆打稿子)(圖27)。 第二步:根據花頭的透視角度,點出相應的葉子。點 時既要考慮生態結構,更要安排好葉片的聚散,要留好畫面空白(虛處)和候款處(圖28)。 第三步:畫花萼、花莖、葉柄、老乾和嫩芽。使花、莖、葉、乾等成為有態勢的有機整體(圖29)。 第四步:趁葉子未乾時,用中鋒勾出葉筋,勾筋是決定葉子正側反轉的關鍵一環,不可忽視。花朵色彩將干未乾時勾點花蕊(圖30)。 第五步:到此,牡丹已基本畫好,以懸起來審視一下,不足之處作些加整理。再題款鈐印,作品完成(圖31)。 二十六、大紅牡丹畫法用筆蘸飽大紅,再以筆尖端適量曙紅或胭脂,在色碟上稍加整理,即可點簇花頭。(所謂「稍加整理」是以深淺色彩既有自然過渡,又不至渾為一團為度)。也可用朱 摻少量曙紅(牡丹紅)調和後蘸飽,再蘸少量胭脂點成花頭。用滕黃點花蕊。畫葉可用色,也可用墨(圖32)。 二十七、深紅牡丹畫法先用筆飽蘸胭脂,再用筆尖蘸少許花青,梢加整理點簇而成。用滕黃點花蕊。畫深紅牡丹,花頭周圍不宜用葉襯托,因兩者明度接近而效果不好(圖33)。 二十八、黃牡丹畫法先用白粉摻少量滕黃,調成淡黃,蘸飽後用筆尖蘸滕黃點簇而成。也可調成較濃的淡黃,然後蘸少許赭石或汁綠點花頭。花蕊可用深黃、赭石或胭脂點出。使花蕊和花瓣色彩有明度對比。黃牡丹花頭旁邊可用深葉襯托(圖34)。 二十九、綠牡丹畫法可用石綠加白粉調和,蘸飽後再蘸汁綠,稍加整理後點簇而成。用滕黃點花蕊。葉子可用汁綠花青略蘸墨畫。也可純墨作濃淡葉(圖35)。 三十、紫牡丹畫法用石青加少許曙紅(或牡丹紅)調和蘸飽,再蘸少許花青點簇而成。滕黃點蕊(圖36)。 三十一、白牡丹畫法先用白粉點出花瓣,待稍干後,用汁綠或紫灰色在花朵背面襯染。用胭脂點蕊。畫白牡丹可在花頭周邊畫些葉子襯托,使花形醒目(圖37)。 三十二、牡丹的畫面布局把現實中艷麗動人的牡丹,反映到大小不同的畫幅中,產生優美而有節奏感的形式,要靠畫家的巧妙安排,這就是布局。在中國畫論《六法》中稱謂「經營位置」,也就是構圖。一幅上乖之作,必須是高超的筆墨技巧和優美布局的統一體,兩者缺一不可。

熱點內容
朝影花花語 發布:2025-10-07 11:05:24 瀏覽:334
陳德容梅花烙 發布:2025-10-07 10:44:11 瀏覽:166
作文梅花500字作文 發布:2025-10-07 10:28:53 瀏覽:990
梅花鹿飲水 發布:2025-10-07 10:26:28 瀏覽:20
十一月海棠 發布:2025-10-07 10:06:58 瀏覽:76
描寫三月櫻花的詩句 發布:2025-10-07 10:06:22 瀏覽:776
典型短日照花卉 發布:2025-10-07 10:03:30 瀏覽:486
絨苞藤花語 發布:2025-10-07 09:58:16 瀏覽:835
家庭常用插花 發布:2025-10-07 09:50:35 瀏覽:299
瓶里插花圖片 發布:2025-10-07 09:49:04 瀏覽: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