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羅隱
1. 有關於牡丹花的詩詞有哪些
牡丹詩詞
牡丹薛濤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閑共說相思。
牡丹李孝光
富貴風流拔等倫,百花低首拜芳塵。畫欄綉幄圍紅玉,雲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蓋世,國中無色可為鄰。名花也自難培植,合費天工萬斛春。
清平調 李白(唐)
一枝紅艷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官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紅妝。
題御筆牡丹 王國維(清)
摩羅西域竟時妝, 東海櫻花侈國香。 閱盡大千春世界, 牡丹終古是花王。
白牡丹 韋庄(唐)
閨中莫妒新妝婦, 陌上面慚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 入門唯覺一庭香。
惜牡丹 白居易(唐)
惆悵階前紅牡丹, 晚來只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 夜惜衰紅把火看。
栽牡丹 陸游(宋)
攜鋤庭下蒼苔, 墨紫紅手自栽。 老子龍鍾逾八十, 死前猶見幾回開。
牡 丹 唐·皮日休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誇天下無雙艷,獨立人間第一香。
牡丹詩 唐 李正凡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 明月問歸期。
賞牡丹 唐 劉禹錫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惟有牡丹真國色,開花時節動京城。
紅牡丹 唐 王維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賞牡丹 唐 徐凝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穎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紅牡丹 唐 王維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牡丹花 唐 羅隱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葯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
曹州紅
裁下一縷太陽紅,千年花色醉春風。菏山澤水銜曹州,香透乾坤綻芳容。
如花似玉
白中透紅凝心神,神仙竟相墜凡塵。玉骨臨風蝶戀花,芳香散盡再無春。
黃花魁
紅綠黑白竟芳菲,春風無力送流雲。莫嘆萬花迷人眼,獨戀牆角黃花魁。
百花叢笑
花瓣柔柔層層愛,芳蕊茸茸灼灼開。百花叢中映日笑,一片春色盡攬懷。
金狸
紅綠相襯笑日月,層層春光層層裹。獨占天下七分春,可憐仙女無顏色。
黃玉璽
凝風銜春帶露開,墨綠顫珠動心懷。天妒一朵黃玉璽,羞殺百花墜塵埃。
2. 牡丹花 羅隱 配樂朗誦急求!!!!!!!!!!! 大家幫幫忙!!
牡丹花---羅隱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芍葯與君為近待,芙蓉何處避芳塵.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
3. 羅隱的《扇上畫牡丹》的譯文
因為喜愛階前開得滿滿的紅色牡丹花,所以找畫師將它們畫到扇子上來。隨著畫筆的移動,參差不齊的葉子展現在了扇子上,一朵朵花兒也都隨著清風盛開。扇子閑掛著的時候,多次引來蝴蝶在上面停留,頻頻搖動也不怕落了一身的灰塵。畫上的牡丹根系不生長在地上,好似是嫦娥栽在月亮上一樣。
4. 羅隱《牡丹花》「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什麼意思,請每個字都解釋一下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共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
芍葯內與君為近容侍,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
漢成帝時的趙飛燕和班婕妤
班婕妤留給後人就是那首著名的《團扇歌》:
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圓如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5. 《牡丹花》任是無情也動人
《牡丹花》
作者:羅隱(唐代)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葯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
釋義
牡丹隨著東風一起開謝,當是別有原因吧,是不是因為它能贏得東君眷顧?就好比昔日楊貴妃的玄宗的一枝解語花……是啊,牡丹也是一樣,只要有著傾國之美,即使無情,不也一樣動人么?美艷的芍葯也只是牡丹你的近待罷了,芙蓉也為了避開你的芳塵而擠入了池中去。可憐啊,沒有想到,如此美艷的牡丹,也有被韓弘這種人砍掉的時候,當韓令做成了事之後,牡丹的穠華也便被辜負了
6. 羅隱《牡丹花》中「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是什麼意思
東風一來,牡丹花便以絳色絲綢樣顏色的花辮,翻卷著高高的開在枝杈的頂端。它嫵媚的姿容呈現在人們的眼前,真是無比的美麗!
7. 牡丹花的詩句有哪些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唐.李正封《詠牡丹》
牡丹坪上眺丹霞----明.楊升庵
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宋.沈括
嬌含嫩臉春妝薄,紅蘸香綃艷色輕。早晚有人天上去,寄他將贈董雙成」。 ----唐·徐夤
天下真花獨牡丹----宋.歐陽修
邀勒東風不早開,眾芳飄後上樓台。數苞仙艷火中出,一片異香天上來----唐.李山甫
長安豪貴惜春殘,爭玩街西紫牡丹---唐·盧綸
牡丹嬌艷亂人心,一國如狂不惜金----唐·王轂
牡丹 薛濤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閑共說相思。
牡丹 李孝光
富貴風流拔等倫,百花低首拜芳塵。畫欄綉幄圍紅玉,雲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蓋世,國中無色可為鄰。名花也自難培植,合費天工萬斛春。
清平調 李白
一枝紅艷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官誰得似,可憐飛燕倚紅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干。
題御筆牡丹 王國維
摩羅西域竟時妝, 東海櫻花侈國香。 閱盡大千春世界, 牡丹終古是花王。
白牡丹 韋庄
閨中莫妒新妝婦, 陌上面慚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 入門唯覺一庭香。
惜牡丹 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 晚來只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 夜惜衰紅把火看。
栽牡丹 陸游
攜鋤庭下蒼苔, 墨紫紅手自栽。 老子龍鍾逾八十, 死前猶見幾回開。
牡 丹 皮日休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誇天下無雙艷,獨立人間第一香。
牡丹詩 李正凡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 明月問歸期。
賞牡丹 劉禹錫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惟有牡丹真國色,開花時節動京城。
紅牡丹 王維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賞牡丹 徐凝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穎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牡丹花 羅隱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葯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
買 花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
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上張幄幕庇,旁織笆籬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http://hi..com/1477828673/album/item/7a220e2c518f887cd62af16e.html 這個網站有牡丹花的圖片
8. 羅隱《牡丹》的賞析
牡丹花---羅隱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葯與君為近待,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
讀此詩的時候讓我想到了<紅樓夢>第六十三回有那麼一段話:
寶釵便笑道:」我先抓,不知道抓出個什麼來.」說著,將筒搖了一搖,伸手拿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見簽上畫著一枝牡丹,題著」艷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楔的小字一句唐詩,道是:」任是無情也動人.」
任是無情也動人,向上追溯,在宋詞人秦觀的詞中,有」盡道肯些堪恨處,無情.任是無情也動人」的句子.但這還不是」任是無情也動人」的最初源頭,或要再向上追溯,在唐代詩人羅隱的<牡丹花>中,我終於找到了這句話.
為什麼著迷這句話,可能與喜歡寶釵的冷美人氣質有關,盡管我並不是很喜歡寶釵其人.只是當初有些驚訝,為什麼好好一個雍容華貴,艷冠群芳的牡丹,卻是無情.
羅隱的詩常常帶有沒落的冷冷諷刺意味,諷刺著世間的不公.他把關注的目光更多放在了審視考場與人際之上,對許多憑借諂媚,奉承而飛黃騰達的人,羅隱常會投去凌厲的目光,即使在賞著牡丹的時候,也不忘諷刺一下那些趨炎附勢之人.
牡丹隨著東風一起開謝,當是別有原因吧,是不是因為它能贏得東君眷顧?就好比昔日楊貴妃的玄宗的一枝解語花......是啊,牡丹也是一樣,只要有著傾國之美,即使無情,不也一樣動人么?美艷的芍葯也只是牡丹你的近待罷了,芙蓉也為了避開你的芳塵而擠入了池中去,可憐啊,沒有想到,如此美艷的牡丹,也有被韓弘這種人砍掉的時候,當韓令做成了事之後,牡丹的穠華也便被辜負了.
詩無達詁,何況羅隱此詩喻意極深,這首<牡丹花>竟無法全然明了,只知道,羅隱是在抒發著自己的感慨了.
嚴格來說,羅隱這首從反面稱贊牡丹的詩,幾乎沒有怎麼寫牡丹,不寫花之美,花之開,花之謝,而是以花喻人,這樣的詩歌往往無法站在同煤在詩歌的前列中.但羅隱的<牡丹>花例外,正是他獨特的光芒,使之格外引人注目.
」任是無情亦動人」,自己也曾羨煞這種冷艷,奈何」無情」並非每個人都能做到,何況,無情即使動人,又怎如有情來得更回可愛,可親呢?
9. 牡丹花,七言律詩的翻譯
1、原文
《牡丹花》 羅隱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葯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
2、翻譯
牡丹隨著東風一起開謝,當是別有原因吧,是不是因為它能贏得東君眷 顧?就好比昔日楊貴妃的玄宗的一枝解語花……是啊,牡丹也是一樣,只要有 著傾國之美,即使無情,不也一樣動人么?美艷的芍葯也只是你的近待罷 了,芙蓉也為了避開你的芳塵而擠入了池中去,可憐啊,沒有想到,如此美艷的 牡丹,也有被韓弘這種人砍掉的時候。當韓令功成名就定居長安「命斫去」 牡丹 之後,牡丹的穠華也便被辜負了。
10. 羅隱牡丹詩,最後兩句,"韓令"到底是指韓愈還是韓弘韓弘下令砍過牡丹嗎
指 唐 韓愈。愈 曾因上疏極論宮市之弊,貶為 陽山(今 廣東 陽山)令,故稱。唐 羅隱《牡丹花》專詩:屬「可憐 韓 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一身。」按,相傳 愈 之侄 湘 曾以染色牡丹點化 愈,未果。羅隱 詩即用其事。參見「韓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