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杭州牡丹廳

杭州牡丹廳

發布時間: 2022-05-16 18:23:37

牡丹亭的介紹

《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描寫了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故事,體現了青年男女對自由愛情生活的追求。此劇一經問世,便有許多傳奇效果。據記載當時有少女讀其劇作後深為感動,以至於「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尋夢」一折時感情激動,卒於台上。由明至今,《牡丹亭》幾乎成為崑曲之代名詞——崑腔巍然曲宗,牡丹艷冠群芳,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㈡ 《牡丹亭》講的是什麼故事

故事梗概

南宋時期南安太守杜寶之獨女杜麗娘,在聽聞家庭教師陳最良的詩經《關關雎鳩》一課之後,居然動了思春之情,於夢中邂逅一書生,醒後因思念夢中情郎,鬱郁寡歡而亡。杜寶赴淮陽升任安撫使前,將杜麗娘葬後花園梅樹下,並修梅花庵,囑一道姑守之。

杜麗娘的靈魂來到地府,判官卻查出她命不該絕,命定有一段姻緣,便放她回返人間。後書生柳夢梅赴京趕考,卻因故寓於梅花庵,並因此與杜麗娘遊魂相遇相知。其後杜麗娘指示柳夢梅掘墳,開其棺木,並利用自己的屍體復活,兩人結為夫妻。隨後柳夢梅趕考並高中狀元。

柳夢梅受杜麗娘之託,往淮陽見杜寶時,杜寶不相信杜麗娘復活,欲將柳夢梅除之而後快,判處就地正法。在緊急關頭,知情者急告杜寶以實情,並指出柳夢梅乃新科狀元,不宜殺之。杜寶卻懷疑柳夢梅是妖怪,上奏皇帝。

此後全案歸朝廷處理,皇帝查明真相,柳夢梅終於與杜麗娘相聚,杜寶也與女婿盡釋前嫌,全劇歡喜而終。

(2)杭州牡丹廳擴展閱讀:

簡介

《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刊行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

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 該劇文辭典雅,語言秀麗。

該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感天動地竇娥冤》、 《長生殿》合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

文學地位

《牡丹亭》與《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並稱為「臨川四夢」。

《牡丹亭》是湯顯祖最著名的劇作,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都達到了其創作的最高水準。劇本推出之時,便一舉超過了另一部古代愛情故事《西廂記》。據記載「《牡丹亭》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

此劇在明末一經上演,就受到民眾的歡迎,特別是感情受壓抑婦女。有記載當時有少女讀其劇作後深為感動,以至於「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尋夢」一出戲時感情激動,卒於台上。

相關景點

牡丹亭的故事背景在江西南安府(今江西大余縣),湯顯祖停留該地時取得故事靈感,牡丹亭亦為當地真實景點,毀壞後又重建,現在根據牡丹亭故事內容擴建成牡丹亭公園。

㈢ 西湖 牡丹亭介紹

西湖勝景「花港觀魚」,近些年經過擴建,由紅魚池、牡丹亭以及松林灣後面的花港等景區組成。園中「亭台到處皆臨水」,花廊水榭疏密相間,充分利用借景手法。將西湖山水與園內景色融成一片。花港觀魚的特色是花與魚,因此紅魚池與牡丹亭是全園的中心,遊人可在曲橋上憑欄投餌,觀看紅魚爭食。牡丹亭畔種植了大量的牡丹、芍葯與杜鵑,亭前疊石,配植了松樹,使牡丹園成了一座天然盆景,意趣盈然。
荊楚網消息 (三峽晚報) 杭州西湖花港觀魚景區內要建一個新的牡丹亭。
花港觀魚前身系南宋內侍官盧允升的私家花園,名叫盧園,以賞花、觀魚稱勝。盧園舊在花家山下,有一條從西山大麥嶺而來的清澈小溪在此處注入西湖,因名「花港」。舊牡丹園建於1954年冬,和紅魚池齊名,是花港觀魚的兩大景點之一。牡丹園最高處是重檐八角攢尖頂的牡丹亭,亭匾由當代文學家茅盾先生題寫。園內栽培了數百株色彩鮮艷、奇香異常的名貴牡丹,如魏紫、姚黃、綠玉、胭脂點玉和嬌容三色等。牡丹亭朱紅畫棟上的楹聯,由著名書法家諸樂三先生題寫,為白居易《牡丹芳》中名句「宿露輕盈泛紫艷,朝陽照耀生紅光」。
由於舊牡丹亭建於上世紀50年代,亭子受白蟻蛀蝕,再加上常年風雨的侵蝕,內部構件已開始損壞,甚至出現了亭子歪斜的狀態,出於對遊客安全的考慮,西湖管理處決定將舊牡丹亭拆除,在原址重建一個新牡丹亭。花港管理處工作人員表示:「新牡丹亭將在明年元旦建成並向遊客開放,它完全按照『重檐八角攢尖頂』的原樣修建。明年四五月份,當各色牡丹怒放時,在牡丹亭賞花,將別有一番味道。」他還透露,新牡丹亭上,茅盾先生題寫的匾額和諸樂三先生題寫的楹聯,將會按原樣原位重現。

㈣ 《牡丹亭》具有什麼意義

我認為戲劇是種娛樂,看戲劇是娛樂,但這個娛樂是一種精神的娛樂,不是感官刺激的皮肉之樂。向來我們人類的娛樂基本上有兩種 : 一種娛樂就是滿足我們感官需要的皮肉之樂。皮肉之樂是不是全否定,我也不完全否定。比如說你肚子餓了,你吃飽了很高興,這是皮肉之樂,這個也不能否定。在其他生活領域,包括你們男女之間也有一些皮肉之樂,我也不完全否定。但是我們的藝術我們的戲劇,如果僅僅停留在皮肉之樂上,那就達不到它的文化要求。戲劇主要還是達到精神的娛樂。這種精神的娛樂,包括你得到了智慧,得到了啟發,或者你的某種追求在這里得到了體現等等,這些都屬於精神娛樂。

譬如《牡丹亭》,《牡丹亭》里邊,它的主人公柳夢梅、杜麗娘,他們兩個人青春之愛,一見鍾情,他們甚至發生了兩性的結合。這個結合怎麼表現呢?我們可以看看在當時湯顯祖的表現手法是比較精神的,這就是後邊的一段,男女主人公相約之後,他們兩個人在夢里相逢以後,下邊就要到後邊去,去干什麼?你們可以想。但是在戲劇舞台上,湯顯祖用了一段叫「花神舞」,這個「花神舞」我覺得非常美,就是通過「花神舞」的表演,你們看了以後就理解了男女主人公的愛情。而不是像後來有些西方電影,包括中國有些不好的戲,它在表現男女之愛的時候就非常直接,就是所謂的床上戲,沒有什麼審美的價值,只有皮肉之樂的現象。這是湯顯祖在四百多年之前他就能夠從這方面來表現,當然後來包括國外的一些戲,像《羅密歐與朱麗葉》,他們在表現男女之愛的時候,也有好多新的手法,跟「花神舞」也不一樣,也是追求一種精神之樂,是精神的愉快,而不是皮肉之樂。這個在西方也有一些非常好的例子。有一年我在美國講學的時候,特別談到這個問題。他們問你們中國的戲如何表現這個?我就講到了《牡丹亭》,我說用「花神舞」。他們說太好了,用「花神舞」表現太好了。所以從這可以看出來,那麼我們講戲劇它是給人娛樂,但是這種娛樂呢,它是一種精神的娛樂,所以從這個方面我們來看它的文化意義。

㈤ 湯顯祖的《牡丹亭》簡介

湯顯祖(1550~1616),中國來明代戲曲作自家。代表作《牡丹亭》,又名《還魂記》。
《牡丹亭》的故事梗概:杜麗娘是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她受《詩經·關雎》啟發,私出遊園,夢中和一書生柳夢梅幽會。從此一病不起,懷春而死。柳夢梅進京赴試,借宿園中。他掘墓開棺,使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婦,同往臨安。杜麗娘的教師陳最良前往淮安告發柳夢梅盜墓之罪。柳夢梅在臨安應試後,恰逢金兵入侵,延遲放榜。安撫使杜寶在淮安被圍。柳夢梅受杜麗娘之託,送家信傳報還魂的喜訊,被杜寶囚禁。敵兵退去後,柳夢梅由階下囚一變而為狀元,杜寶也升了官,但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糾紛鬧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圓滿的解決。
《牡丹亭》感人的力量,在於它具有強烈地追求個人幸福、反對封建婚姻制度的浪漫主義思想。這個理想是作為和封建思想對立的力量而出現的,善良與美好的東西都屬於杜麗娘。這是她自己思想和行動的主宰。湯顯祖寫杜麗娘的外貌很成功,而描寫杜麗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表達了當時廣大青年男女要求個性解放,要求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也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

㈥ 牡丹亭是誰的作品

湯顯祖。

《牡丹亭》,原名《還魂記》,又名《杜麗娘慕色還魂記》,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性傳奇 (戲劇)作品,創作於1598年,描寫了大家閨秀杜麗娘和書生柳夢梅的生死之戀。與《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並稱為「玉茗堂四夢」。

故事梗概:

南宋時期南安太守杜寶之獨女杜麗娘,在聽聞家庭教師陳最良的詩經《關雎》一課之後,居然動了懷春之情,於夢中邂逅一書生,醒後因思念夢中情郎,鬱郁寡歡而亡。杜寶赴淮陽升任安撫使前,將杜麗娘葬後花園梅樹下,並修梅花庵,囑一道姑守之。

杜麗娘的靈魂來到地府,判官卻查出她命不該絕,命定有一段姻緣,便放她回返人間。後書生柳夢梅赴京趕考,卻因故寓於梅花庵,並因此與杜麗娘遊魂相遇相知。其後杜麗娘指示柳夢梅掘墳,開其棺木,並利用自己的屍體復活,兩人結為夫妻。隨後柳夢梅趕考並高中狀元。

柳夢梅受杜麗娘之託,往淮陽見杜寶時,杜寶不相信杜麗娘復活,欲將柳夢梅除之而後快,判處就地正法。在緊急關頭,知情者急告杜寶以實情,並指出柳夢梅乃新科狀元,不宜殺之。杜寶卻懷疑柳夢梅是妖怪,上奏皇帝。

此後全案歸朝廷處理,皇帝查明真相,柳夢梅終於與杜麗娘相聚,杜寶也與女婿盡釋前嫌,全劇歡喜而終。

《牡丹亭》,原名《還魂記》,又名《杜麗娘慕色還魂記》,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性傳奇 (戲劇)作品,創作於1598年,描寫了大家閨秀杜麗娘和書生柳夢梅的生死之戀。與《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並稱為「玉茗堂四夢」。

文學地位

《牡丹亭》與《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並稱為「臨川四夢」。

《牡丹亭》是湯顯祖最著名的劇作,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都達到了其創作的最高水準。劇本推出之時,便一舉超過了另一部古代愛情故事《西廂記》。據記載「《牡丹亭》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

此劇在明末一經上演,就受到民眾的歡迎,特別是感情受壓抑婦女。有記載當時有少女讀其劇作後深為感動,以至於「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尋夢」一出戲時感情激動,卒於台上。

㈦ 《牡丹亭》的作者是誰

《牡丹亭》的作者是湯顯祖。

《牡丹亭》,原名《還魂記》,又名《杜麗娘慕色還魂記》,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創作於1598年,描寫了大家閨秀杜麗娘和書生柳夢梅的生死之戀。與《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並稱為「玉茗堂四夢」。

文學地位:

《牡丹亭》是湯顯祖最著名的劇作,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都達到了其創作的最高水準。劇本推出之時,便一舉超過了另一部古代愛情故事《西廂記》。據記載「《牡丹亭》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

此劇在明末一經上演,就受到民眾的歡迎,特別是感情受壓抑婦女。有記載當時有少女讀其劇作後深為感動,以至於「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尋夢」一出戲時感情激動,卒於台上。

㈧ 牡丹亭,有了解的嗎

《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刊行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

㈨ 牡丹亭的故事簡介

《牡丹亭》故事梗概:

女主人公杜麗娘天生麗質而又多愁善感,豆蔻年華的她,正是情竇初開的懷春時節,卻為家中的封建禮教所禁錮,不能得到自由和愛情。一日,杜麗娘當太守的父親杜寶聘請一位老儒陳最良來給她教學授課,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講解《詩經》的「關關雎鳩」,就觸動了杜麗娘心中的情絲。

數日後,杜麗娘到後花園踏春歸來,因睏乏倒頭睡在了床上,不一會見一書生拿著柳枝來請她作詩,接著又將她抱至牡丹亭成就雲雨之歡。待她一覺醒來,方知是南柯一夢。她為尋夢追尋到牡丹亭,卻未見那書生,心中好不郁悶。漸漸地這思戀成了心頭病,最後葯石無醫竟然這樣死去了。

杜麗娘的父親這時升任淮揚安撫使,臨行前就將女兒葬在後花園梅樹下,並修成「梅花庵觀」一座,囑一老道姑看守。而杜麗娘死後,遊魂來到地府,判官問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狀元柳夢梅結親之事,便准許放她回返人間。

此時書生柳夢梅赴京應試,途中感風寒,卧病住進梅花庵中。病癒後他在庵里與杜麗娘的遊魂相遇,二人恩恩愛愛,如漆似膠地過起了夫妻生活。不久,此事為老道姑察覺,柳夢梅與她道破私情,和她秘議請人掘了杜麗娘墳墓,杜麗娘得以重見天日,並且復生如初。倆人隨即做了真夫妻,一起來到京都,柳夢梅參加了進士考試。

考完後柳夢梅來到淮揚,找到杜府時被杜巡撫盤問審訊,柳夢梅自稱是杜家女婿,杜巡撫怒不可遏,認為這儒生簡直在說夢話,因他女兒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現在能復生,且又聽說女兒杜麗娘的墓被這儒生發掘,因而判了他斬刑。

正在審訊拷打之際,朝廷派人伴著柳夢梅的家屬找到杜府上,報知柳夢梅中了狀元,柳夢梅這才得以脫身。但杜巡撫還是不信女兒會復活,並且懷疑這狀元郎也是妖精,於是寫了奏本請皇上公斷。皇帝傳杜麗娘來到公堂,在「照妖鏡」前驗明果然是真人身,於是下旨讓父子夫妻都相認,並著歸第成親。一段生而復死,死而復生的姻緣故事就這樣以大團圓作了結局。

(9)杭州牡丹廳擴展閱讀:

《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刊行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

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該劇文辭典雅,語言秀麗。

該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感天動地竇娥冤》、 《長生殿》合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

《牡丹亭還魂記》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作者熱情奔放地賦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力量。杜麗娘經歷了現實、夢幻與幽冥三個境界,這顯然是作者幻想的產物。作者借用三種境界的藝術對比來表達理想和思想,用夢幻和幽冥反襯出了現實的殘酷。

杜麗娘的夢境是那麼溫柔纏綿、五彩繽紛。醒過來面對的是母親的嘮叨和凄涼枯燥。幽冥中判官雖然面目猙獰,畢竟替她查了婚姻簿,放她出了枉死城,體現了一種人情味。還魂後面對的父親反而只有冷酷和僵硬。這些都很好地體現了作者對理學的批判力量。

同時作品呈現著光怪陸離的色彩,花神、土地、地府判官、鬼卒,與現實中的人物結構成了現實和精神兩重世界,深刻描繪出了封建社會的本質。最後讓現實中不可能的愛情理想得到了實現,體現了作者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

㈩ 牡丹亭的故事

《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與《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並稱為「臨川四夢」。此劇原名《還魂記》,創作於1598年。

故事梗概

此劇描寫了官宦之女杜麗娘一日在花園中睡著,與一名年輕書生在夢中相愛,醒後終日尋夢不得,抑鬱而終。杜麗娘臨終前將自己的畫像封存並埋入亭旁。三年之後,嶺南書生柳夢梅赴京趕考,適逢金國在邊境作亂,杜麗娘之父杜寶奉皇帝之命赴前線鎮守。其後柳夢梅發現杜麗娘的畫像,杜麗娘化為鬼魂尋到柳夢梅並叫他掘墳開棺,杜麗娘復活。隨後柳夢梅趕考並高中狀元,但由於戰亂發榜延時,仍為書生的柳夢梅受杜麗娘之託尋找到丈人杜寶。杜寶認定此人胡言亂語,隨即將其打入大獄。得知柳夢梅為新科狀元之後,杜寶才將其放出,但始終不認其為女婿。最終鬧到金鑾殿之上才得以解決,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人終成眷屬。

唱詞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恁般景緻,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

朝飛暮倦,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第十齣 驚夢

影響

《牡丹亭》是湯顯祖最著名的劇作,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都達到了其創作的最高水準。劇本推出之時,便一舉超過了另一部古代愛情故事《西廂記》。據記載「《牡丹亭》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此劇在封建禮教制度森嚴的古代中國一經上演,就受到民眾的歡迎,特別是感情受壓抑婦女。有記載當時有少女讀其劇作後深為感動,以至於「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尋夢」一出戲時感情激動,卒於台上。

戲劇

《牡丹亭》是昆劇中的經典劇目。石凌鶴改編的贛劇弋陽腔《還魂記》,被拍攝成彩色電影,亦曾被台灣導演陳國富引申發展出電影『我的美麗與哀愁』。

又名《還魂記》,湯顯祖的代表作之一。《牡丹亭》共55出,描寫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劇情梗概是: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說同他有姻緣之分,從此經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名麗娘,才貌端妍,從師陳最良讀書。她由《詩經·關雎》章而傷春尋春,從花園回來後在昏昏睡夢中見一書生持半枝垂柳前來求愛,兩人在牡丹亭畔幽會。杜麗娘從此愁悶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陽安撫使,委託陳最良葬女並修建「梅花庵觀」。3年後,柳夢梅赴京應試,借宿梅花庵觀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畫像,發現杜麗娘就是他夢中見到的佳人。杜麗娘魂游後園,和柳夢梅再度幽會。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妻,前往臨安。杜麗娘的老師陳最良看到杜麗娘的墳墓被發掘,就告發柳夢梅盜墓之罪。柳夢梅在臨安應試後,受杜麗娘之託,送家信傳報還魂喜訊,結果被杜寶囚禁。發榜後,柳夢梅由階下囚一變而為狀元,但杜寶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強迫她離異,糾紛鬧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圓滿解決。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故事體現了青年男女對自由的愛情生活的追求,顯示了要求個性解放的思想傾向。《牡丹亭》問世後,盛行一時,使許多人為之傾倒,甚至有讀者為之斷腸而死。 據比湯顯祖稍晚的沈德符記載,《牡丹亭》一出,「家傳戶頌,幾令《西廂》減價」,這充分體現了《牡丹亭》的藝術魅力。《牡丹亭》中個性解放的思想傾向影響更為深遠,從清代《紅樓夢》中也可看出這種影響。

熱點內容
側爆荷花 發布:2025-10-08 01:34:53 瀏覽:836
宅蘭花 發布:2025-10-08 01:28:54 瀏覽:495
哈爾濱花卉種植 發布:2025-10-08 01:22:09 瀏覽:226
梅花頭接頭 發布:2025-10-08 01:17:12 瀏覽:115
陽光櫻花雪山 發布:2025-10-08 00:56:19 瀏覽:469
茶花字 發布:2025-10-08 00:52:34 瀏覽:688
猴相蘭花 發布:2025-10-08 00:46:53 瀏覽:661
百合之丘 發布:2025-10-08 00:36:26 瀏覽:590
荷花色舌苔 發布:2025-10-08 00:17:58 瀏覽:785
青島天氣台風海棠 發布:2025-10-08 00:12:35 瀏覽: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