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半丁牡丹
A. 為了祝賀世界和平大會召開,有一位畫家畫了和平鴿表達熱愛和平的願望,這位畫家是誰
畫家齊白石。
1955年,91歲的齊白石與陳半丁、何香凝等畫家集體創作《和平頌》,獻給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的世界和平大會。
《和平頌》作品的主體是15隻象徵和平的鴿子,緊扣主題。7隻飛姿各異,展翅翱翔在五彩繽紛的百花叢中與壯美的松石和溪流之間。其餘8隻形態各異地散落在地面的和平鴿,有的在花叢草地之上,有的在溪流巨石之間,錯落有致。這些和平鴿或覓食、或休閑、或嬉戲。這種輕松、優雅的環境氛圍的營造,正體現了愛好和平的人們所嚮往的和諧美好的生活環境。15隻和平鴿以白色為基調,和作品配景中重墨的巨石、黑色的勁松和墨綠色的大片牡丹葉,形成了強烈的黑白對比,更突顯出15隻和平鴿。同時,配景中又利用多種不同的四季花卉、草木的表現,與巨石溪流相呼應,使畫面整體具有了層次感。
作品表現手法採用了中國傳統的工筆雙鉤填色,沒骨點染以及小寫意的手法,既豐富多彩,又統一協調;既發揮了藝術家們的各自專長,又能使整個畫面水乳交融、整合無間。畫面情致朗逸疏鬆又精嚴不苟,滿足了主題性巨幅繪畫作品中應具備的整體氣勢,以及厚重、恢宏、強力的藝術特徵。
B. 田世光的作品收藏
田世光的作品早在40年代就廣為國內、國際人士收藏。50年代與郭沫若先生合作「百花齊放」大型畫冊,由郭沫若寫詩,田世光作畫達72幅,並與齊白石、何香凝、陳半丁等共同創作大幅中國畫《和平頌》,為《世界和平大會》獻禮。田世光是國內外具有相當影響力的中國畫家。許多作品在中國美術館、人民大會堂、天安門、中南海紫光閣及許多省市的博物館、美術館等均有珍藏。他的作品曾多次在日本、英國、美國和法國等許多國家和地區展覽和出版,以及一些國家級的博物館珍藏並獲獎。
作品有《英姿萬古》(藏於中國美術館)、《春暉》、《幽谷紅妝》、《山雀》等 。曾舉辦個人畫展多次 。出版有:《田世光花鳥畫集》、《田世光畫集》。
印鑒:公煒、田、田世光、百花齊放、世光、田世光印、花間鳥語、柳浪西園。
郵票名作
1964年中國郵政採用田世光繪制的17款牡丹圖案發行了志號為特61的牡丹小型張和15枚郵票,該套郵票因繪畫藝術高超、印製水平精細和富貴吉祥的內涵廣受集郵愛好者追捧,田世光也因此被尊稱為「牡丹之父」。在郵票畫面中田世光採用工筆畫手法,用雙勾重彩描繪盛開的牡丹,表現出了牡丹婀娜多姿、雍容華貴的風范,極具藝術價值。郵票採用彩色影寫版,精美的印刷使郵票更加色澤鮮亮,層次豐富。1980年牡丹郵票曾被評為「建國三十年最佳郵票」,15枚套票也高達2000多元。
中國郵政在2009年的世界集郵展覽上將田世光繪制的牡丹郵票與新發行的牡丹郵票(《國色天香圖》小型張)一起開發為《國郵·國花牡丹》大郵票,《國郵·國花牡丹》大郵票首次採用書畫高仿工藝,將牡丹郵票放大為高706毫米、寬400毫米的巨幅郵票,並採用傳統書畫裝裱方式將牡丹大郵票裝裱成畫軸式郵票,牡丹大郵票分為絲絹版和宣紙版兩種,分別採用高級傳統書畫專用絲絹和專用宣紙;為便於保存和長久收藏,郵票採用防水油墨,對宣紙版還進行了最新的防水技術處理,理論上可以保存數千年。《國郵·國花牡丹》大郵票還是中國第一套採用古畫高度模擬工藝製作的國畫郵票,兼具書畫和郵票雙重收藏價值。
《國郵·國花牡丹》大郵票的發行具有特殊意義,受到2009世界郵展國內外集郵專家的高度評價,並作為郵展評審委員會和徵集委員會委員專享國禮。
C. 有名的牡丹畫家
唐玉潤
唐玉潤 字秋山,1924年生於古都咸陽,後移居鄭州商城,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老年書法家協會理事,河南美學學會理事,並兼任鄭州大學、山東大學、鄭州教育學院教授等職。其書畫作品曾在中國美術館及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地展出,受到好評,是享譽國內外的著名書畫家。
早年曾習工筆,50年代又師承八大山人、任伯年、吳昌碩、陳半丁、齊白石等大家,畫風為之一新。先生的花鳥畫以牡丹著稱,素有「唐牡丹」之譽。
1994年,唐老的畫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眾贊如潮,張愛萍、谷牧、方毅、賀敬之等都親往參觀並給予很高評價,《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北京晚報》和中央電視台都作了熱情洋溢的報道;《人民畫報》、《當代中國》等報刊多有刊載;山東、江蘇、河南及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等都有專題報道其書畫藝術成就;作品收錄於《天安門珍藏書畫集》、《中南海珍藏書畫集》等大型畫冊,著名作家姚雪垠欣然題詞曰「書畫傳世」。近年,唐老的新作《牡丹》又在中國美協、中國書協主辦的「國際中國畫展暨大賽」中展出並收入《二十世紀中華畫苑綴英》。
根據:
http://ke..com/view/1172760.htm?fr=ala0_1
現在好多自稱張牡丹,李牡丹,但並非公認。
D. 齊白石生平事跡
1864年1月1日齊白石生於湖南長沙。名純芝,字渭清,又字蘭亭。27歲改名璜,字頻生,別號白石山人,又號寄園。
1870年,從外祖父周雨若讀書,常用習字本、賬薄紙作畫。
1878年,拜周之美為師學習雕花木工。做木工之餘習花鳥、人物畫。
1888年,拜民間藝人蕭薌陔為師學畫肖像。
1904年,隨王闓運赴江西,游廬山、南昌等地,刊印《白石草衣金石刻畫》,王闓運為其作序。
1925年,大病,卧病榻月余,停止作畫、刻印。梅蘭芳正式拜師學畫。
1928年,印行《白石詩草》《借山吟館詩草》。
1933年,印行《白石詩草》。
1955年6月,與陳半丁、何香凝等14位畫家為世界和平大會合作巨幅《和平頌》。
1957年的5-6月間,作最後一幅作品《牡丹》。
同年9月16日,在北京醫院逝世。
(4)陳半丁牡丹擴展閱讀:
齊白石的事跡和他的個人成就都非常突出,為了紀念他的奉獻,人們將他生前所在的居所保護成為了他的故居,也算是表達對他的尊重和敬佩。
齊白石的故居位於雨兒胡同中部,東鄰南鑼鼓巷。
故居坐西朝東,面積204平方米,是一座三合院帶跨院的住宅。 齊白石自50歲後直至逝世前寓此。
3間北房是當年的 「白石畫屋」,因屋前安有鐵柵欄,又稱鐵柵屋。北房檐下 懸掛有齊白石篆刻的長3.3米、高0.84米的篆體「白石畫屋」橫匾。
故居門向東開,是一座有東、西、北屋的院落,面積約600餘平方米。北面的三間屋子,分別是齊白石生前的畫室、卧室和飯廳。
1937年「七·七」事變後,靠賣畫為生的齊白石,在這里閉門謝客,拒絕日偽大小頭目索畫,也不賣畫,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
據現居住在故居中的齊白石的第四子著名畫家齊良遲介紹,齊白石在故居共作畫2萬多幅。
E. 齊白石生平簡介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碭山,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
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為木工,後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後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朴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
齊白石書工篆隸,取法於秦漢碑版,行書饒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寫詩文。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代表作有《蛙聲十里出山泉》《墨蝦》等。著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生平簡介詳細
1864年1月1日(農歷癸亥年一八六三年冬月二十二日),齊白石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白石鋪杏子塢星斗塘。名純芝,字渭清,又字蘭亭。27歲改名璜,字頻生,別號白石山人,又號寄園。
1870年,從外祖父周雨若讀書,常用習字本、賬薄紙作畫。
1878年,拜周之美為師學習雕花木工。做木工之餘,以殘本《芥子園》為師,習花鳥、人物畫。
1888年,拜民間藝人蕭薌陔為師學畫肖像。
1889年,拜胡沁園、陳少蕃為師學詩文,得胡沁園幫助,脫離木工生活,專習繪畫,為人作肖像養家。
1894年,與王仲言等七人結「龍山詩社」,被推選為社長。後與黎松庵等結「羅山詩社」,一起吟詩、作畫、摹刻金石。
1899年,拜湘潭名士王闓運為師學習詩文。同年刊第一套印譜《寄園印存》,印學丁敬、黃易,規矩精密,可以亂真。
1900年,居住於蓮花峰下梅公祠,自稱「百梅書屋」,並在院內蓋一小屋,名「借山吟館」。致力於繪畫、作詩。
1902年,應夏午詒邀請,赴西安教畫。在西安結識樊樊山,盡觀樊所藏八大山人、金農等名家書畫。是年,其花鳥畫風一變,走上寫意畫路徑。
1903年,從西安到北京,結識曾熙、李瑞荃等,期間夏午詒擬向慈禧太後推薦齊白石做內廷供奉,堅辭之。夏天,從北京過上海,回湖南,此為「五齣五歸」的第一次遠游。
1904年,隨王闓運赴江西,游廬山、南昌等地,刊印《白石草衣金石刻畫》,王闓運為其作序。
1905年,赴廣西,游桂林。與蔡鍔、黃興相識。
1906年,春節後,過梧州經廣州到欽州,郭葆生留其教畫。飽覽郭所藏徐渭、八大、金農諸名家真跡。用功作畫,其間常為郭代筆。秋,回湘潭,以教畫薪金購置舊屋並數十畝水田。
1907年,春夏之交,再赴欽州,游肇慶、端溪。冬,回湘潭。
1908年,春天即赴廣州。是年,僅回湘潭小住幾天,其餘時間皆在廣州度過。
1909年,在廣州過春節,後去欽州。初夏赴上海,以賣畫為生。夏秋之間,游蘇州。往南京拜訪李梅庵,為其治印三方。10月返回湘潭,至此結束「五齣五歸」的遠游生活。其後在家鄉葺「寄萍堂」,開始8年的山居生活,潛心吟詩作畫。對八大山人、石濤的花鳥畫多所取法,畫筆更見簡練,但草蟲寫生,多工緻,間或以寫意出之。書法學金農,得其神髓。
1917年,為避土匪之擾赴北京。正趕上「張勛復辟」,匆匆去天津避難。局勢稍定,復歸北京,在琉璃廠南紙鋪掛潤格賣畫。期間和老朋友樊樊山、夏午詒、郭葆生等往來甚密。並結識陳師曾、姚茫父、陳半丁等。其中與陳師曾訂交,對晚年齊白石有極大影響。是年冬,離京返湘,鄉居一年。
1919年,與胡寶珠結婚,從此定居北京。
1923年,陳師曾在南京病逝,數次題詩痛悼好友。1925年,春,大病,人事不知七晝夜。卧病榻月余,停止作畫、刻印。梅蘭芳正式拜師學畫。
1926年,母親、父親相繼去世。兩度停止作畫、刻印。
1927年,應林風眠邀請,任教於北京藝術專科學校。
1928年,印行《白石詩草》《借山吟館詩草》(手寫本影印)
1933年,印行《白石詩草》(八卷鉛印本)
1936年,游四川。在川結識黃賓虹。
1937年,聽信長沙舒貽上算命說,用瞞天過海法,自署77歲。是年7月,北平淪陷,心情悲憤,輕易不見客。
1940年,農歷正月,妻陳君春去世,撰《祭陳夫人》文。為反抗日寇及漢奸的騷擾索畫,貼出「畫不賣與官家」的告白,謝絕見客。
1944年1月,繼室胡寶珠病故。6月,拒絕北平藝專配給用煤。
1946年,抗戰結束,復又在琉璃廠掛潤格,恢復賣畫刻印。10月,去南京、上海辦畫展,200多張畫全部賣出,帶回一捆捆「法幣」,如同廢紙,竟買不到10袋麵粉。
1949年1月,北平解放。參加周恩來總理招待宴會。為毛澤東刻石印兩方。擔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
1950年,被聘為中央文史館館員。4月間,曾和毛澤東共進晚餐,朱德作陪。10月,把82歲時所作的《鷹》和篆書對聯「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贈送毛澤東。參加北京市「抗美援朝書畫義賣展覽會」。冬,為《人民日報》畫《和平鴿》1951年2月,畫作10餘幅參加沈陽市「抗美援朝書畫義賣展覽會」。
1952年,用三天時間,為北京亞太地區和平大會創作丈二巨幅《白花與和平鴿》。同年,多次創作題為《和平勝利》《和平萬歲》的作品。
1953年1月7日,北京文化藝術界200餘人參加「齊白石90歲生日慶祝會」,文化部授予齊白石傑出的人民藝術家稱號。周恩來出席了晚間的慶祝宴會。擔任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10月,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一任理事會主席。
1954年4月28日,中國美術家協會在故宮博物院舉辦「齊白石繪畫展覽會」8月,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9月15日,出席首屆全國人代會。
1955年6月,與陳半丁、何香凝等14位畫家為世界和平大會合作巨幅《和平頌》。
1956年4月27日,世界和平理事會宣布授予齊白石國際和平獎金,9月1日,在北京隆重舉行授獎儀式。周恩來總理親自到場祝賀。
1957年5月15日,擔任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5--6月間,作最後一幅作品《牡丹》。9月16日,在北京醫院逝世。9月22日上午在嘉興寺舉行公祭,周恩來總理等中央領導參加了公祭。
拓展資料
濃厚的鄉土氣息,純朴的農民意識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餘味的詩意,是齊白石藝術的內在生命,而那熱烈明快的色彩,墨與色的強烈對比,渾朴稚拙的造型和筆法,工與寫的極端合成,平正見奇的構成,作為齊白石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視覺形狀,相對而言則是齊白石藝術的外在生命。
現實的情感要求與之相適應的形式,而這形式又強化了情感的表現,兩者相互需求、相互生發、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了齊白石的藝術生命,即齊白石藝術的總體風格。
社會評價
畢加索:齊白石真是中國了不起的一位畫家!中國畫師多神奇呀!齊白石用水墨畫的魚兒沒有上色,卻使人看到長河與游魚。
朗紹君:在吳昌碩之後,齊白石將中國傳統書畫推進一步,輸入新的生命血液。齊白石是全才,齊白石賦予作品以質朴清新的農民情感,賦予文人畫形式以新的生命力和現代性。齊白石作為一個孜孜不倦的追求者,在長達一個世紀的奮斗中所顯示的創造精神,具有楷模性。
余秋雨:大地賦予了齊白石至高的藝術成就,而齊白石的性格與「天趣」密切,農民般的朴實,孩童般的天真。齊白石是湖湘文化和京都文化的結合,自我造化而成大器的。齊白石與湖湘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
王仲:齊白石在藝術上的成功,告訴我們:真理是樸素的,藝術的真諦是平凡而簡朴的,後現代主義者們把問題復雜化,不是別有用心就是另有難言之隱。只要根植於人民、根植於健康人性基礎上執著的審美理想和信念,有不斷遵循藝術規律實踐的堅強意志,這是齊白石用自身作為榜樣,留給我們21世紀中國藝術家最珍貴的啟示。
繪畫理論:
1.本質論
齊白石在北京定居後,內心卻是「故里山花此時開也」的思想軌跡。齊白石不可能將家鄉草木趕過黃河帶到北京,但家鄉草木卻作為一種自然信息隨齊白石來到北京,並化作藝術信息傳達出來,以實現齊白石心理的平衡。齊白石刻了許多寄託著懷鄉之情的閑文印,如「吾家衡岳山下」、「客中月光亦照家山」,是齊白石自抒胸臆的第一主題。
齊白石寫了許多的懷鄉詩,如:「登高時近倍思鄉,飲酒簪花更斷腸,寄語南飛天上雁,心隨君侶到星塘。」又如「飽譜塵世味,夜夜夢星塘」、「此時正是梅開際,老屋檐前花有無」,這些詩句是齊白石「夜不安眠」、「枕上愁余」時所些的肺腑之語。變法和著變意,變意和著變法,鄉心伴著童心,童心也總念鄉心。
2.造型論:
每個造型藝術家都有自己造型上的美學尺度。當齊白石畫牽牛花,時葉皆作正面觀,花皆作側面觀,花苞皆直如紅燭,這是局部的一致和整體氣勢的統一,是造型的特色。
而牡丹花的豐艷,棕樹沖天的意趣,不倒翁的泥玩具樣式,背向的牛那渾圓的形,側向的蝦那狹長的形,貓頭鷹的類如軸承結構般的眼,這些純造型上的表現,既與物形有關,也與畫家的感受方式有關。
齊白石描繪工細草蟲的本領帶有民間手藝人炫耀技能的因素,那些粗筆枝葉與工細草蟲在同一畫幅中的出現,體現出了對比的美,這種美是齊白石農民兼文人的雙重人格的復雜性所決定的。
3.構成論
強化色彩表現力,把黑作為一種色彩和其他色彩的對照,海派藝術家已經有所突破。齊白石海派的基礎上大膽地引進了民間藝術的審美特色,使色調更加純化。齊白石保留了以墨為主的中國畫特色,並以此樹立形象的骨幹,而對花朵、果實、鳥蟲往往施以明亮的飽和的色彩,是將文人的寫意花鳥畫和民間泥玩具的彩繪構成了一個新的藝術綜合體。
齊白石作品《荷塘翠鳥》中的墨葉、紅花、翠羽,《荷花鴛鴦》中的焦墨葉、深紅花,黑色、黃色、綠色合成的彩羽,《好樣》中的墨葉子、黃葫蘆、紅瓢蟲,這些都是典型的齊白石色彩構成。它屬於形式,也屬於內容,因為那是對鄉間風物本身色彩的提煉,是一種熱烈的鄉思情感的流露。
齊白石畫蝦時,既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筆痕表現蝦的結構和質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筆法描繪蝦須和長臂鉗,使純墨色的結構里也有著豐富的意味,有著高妙的技巧。
4.思維論:
欣賞齊白石的畫蝦、山川、草木、雞鴨魚蟲,會當作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人來畫的。作品《齊白石日相呼》中的兩只小雞就是兩個今日吵架明日和好的孩子。作品《自稱》中的鼠兒就是生活中喜歡稱體重的小孩!把青蛙的一隻腿用草拴住,看它怎樣地呼叫掙扎,本身就是齊白石早年的惡作劇。
齊白石作畫思維方式和做詩的思維是一致的,和齊白石在詩歌中把春雨梨花視作垂淚送別人,和「梨花若是多情種,應憶相隨種樹?」的詩句,是一樣的構思方法。它不僅是擬人的,而且是傾注著情感的擬人化方式,也是齊白石的精神寄託。
特別是在那些小雞、青蛙、蝌蚪、麻雀、老鼠之類的小動物身上,最見齊白石的一片童心,最見齊白石對兒童生活的懷戀,最見齊白石的天真、可愛。在這類作品裡,可看齊白石從根子里所保持的民間藝術風味不僅是擬人化,而且充滿了藝術幽默。齊白石悟出了此中奧妙。
F. 洛陽牡丹畫誰畫的最好
唐玉潤,早就被美術界譽為「唐牡丹」。見網路----
字秋山,1924年生於古都咸陽回,後答移居鄭州商城,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老年書法家協會理事,河南美學學會理事,並兼任鄭州大學、山東大學、鄭州教育學院教授等職。其書畫作品曾在中國美術館及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地展出,受到好評,是享譽國內外的著名書畫家。
早年曾習工筆,50年代又師承八大山人、任伯年、吳昌碩、陳半丁、齊白石等大家,畫風為之一新。先生的花鳥畫以牡丹著稱,素有「唐牡丹」之譽。
1994年,唐老的畫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眾贊如潮,張愛萍、谷牧、方毅、賀敬之等都親往參觀並給予很高評價,《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北京晚報》和中央電視台都作了熱情洋溢的報道;《人民畫報》、《當代中國》等報刊多有刊載;山東、江蘇、河南及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等都有專題報道其書畫藝術成就;作品收錄於《天安門珍藏書畫集》、《中南海珍藏書畫集》等大型畫冊,著名作家姚雪垠欣然題詞曰「書畫傳世」。近年,唐老的新作《牡丹》又在中國美協、中國書協主辦的「國際中國畫展暨大賽」中展出並收入《二十世紀中華畫苑綴英》。
G. 中國近代書畫家誰畫的牡丹比較好看
近代以來著名的牡丹畫家有:齊白石《群芳爭艷圖》 、《綬帶牡丹》張大千《白牡丹》,黃山壽《牡丹》,陳半丁《牡丹》王雪濤《牡丹蝴蝶》中青年畫家中楊雪岩
參考來源:http://www.jconline.cn/Contents/Channel_1484/2007/0928/11315/content_11315.htm
希望有助於你的問題研究
杭州圖書館
H. 皮卡堂國畫牡丹多少
白蕉
C 陳衡恪 陳獨秀 蔡元培 陳子奮 陳大羽 程十發 陳毅 陳半丁 程硯秋 楚圖南
D 董作賓 鄧散木 董必武 鄧爾疋
F 豐子愷 方地山 費新我 溥儒 傅斯年 傅增湘 馮友蘭
G 高二適 郭沫若 葛介屏
H 黃賓虹 胡小石 胡適 何香凝 華世奎 韓登安 黃葆戉 黃節 胡問遂
J 蔣中正 蔣經國 簡經倫 蔣夢麟
K 康生
L 李瑞清 李叔同(弘一法師) 魯迅 林散之 李大釗 陸維釗 劉孟伉 來楚生 李苦禪 劉海粟 羅家倫 林語堂 林長民 劉伯承 梁實秋 老舍 梁漱溟 林徽音 陸儼少 羅敦曧 羅敦爰 羅叔重 呂鳳子 李鶴年 劉文玠 李可染 李百忍
M 毛澤東 馬公愚 茅盾 馬一浮 馬敘倫 馬相伯 梅蘭芳
N
P 潘天壽 龐白虹 潘齡皋 潘伯鷹
Q 齊白石 錢穆 錢君陶 秋瑾 瞿秋白
R 容庚
S 孫中山 沈尹默 沙孟海 舒同 宋美齡 沈從文 沈延毅 司徒越
T 譚延闓 譚澤闓 陶博吾 唐雲 田漢 台靜農 談月色 陶行知
W 王國維 王世鏜 王震 王福庵 王蘧常 王力 吳湖帆 吳玉如 衛俊秀
X 蕭嫻 徐悲鴻 徐生翁 蕭蛻 謝無量 徐特立 夏丏尊 謝稚柳 徐無聞 謝瑞階 徐世昌
Y 於右任 楊度 葉恭綽 應均 於非暗 郁達夫 易孺 葉聖陶 葉公超 姚茫父
Z 章炳麟 張大千 周恩來 趙時棡 曾熙 鄭誦先 鄭孝胥 章士釗 朱德
周作人 朱光潛 朱復戡 鄒夢禪 張元濟 趙元任 張宗祥 趙昌燮 張伯英
當代書畫家:
白砥 白爽 白謙慎 白煦
C 曹寶麟 曹壽槐 陳振濂 陳永正 陳奮武 陳金言 崔志強 程良曜 蔡夢霞 陳忠康 儲雲 陳大中 程十發 叢文俊 崔學路 陳景舒 陳巨鎖 陳初生
D 段成桂 丁振來 戴家妙 丁駿 鄧代昆 戴小京
F 范曾 樊運琪
G 古泥 顧工 郭列平 郭子緒 管峻 郭仲選 顧翔
H 韓天衡 何應輝 黃敦 華人德 何道寬 侯林保 洪厚甜 胡朝霞 何連海 黃胄 黃學江 何來勝 胡聖明 洪亮 侯開嘉
J 蔣維崧 金伯興 蔣瑾琦 紀光明 金意庵
K 康殷 康莊 孔維克
L 李剛田 林岫 劉炳森 劉江 劉正成 劉一聞 劉雲泉 劉小晴 劉月忠 倫傑賢 李鐸 李強 劉新德 林邦德 樂泉 劉彥湖 劉燦銘 洛齊 劉有林 凌卓平 蘆荻 劉開強 劉顏濤 呂如雄 柳倩 賴少其 林劍丹 李駱公 連登 李小如 梁鼎光 盧有光 盧樂群 駱恆光 劉洪彪 連家生 林鵬
M 馬學智 梅墨生 馬士達 馬世曉 毛峰 閔祥德
N 聶成文
O 歐陽中石 歐廣勇
Q 啟功 邱振中 權希軍 邱世鴻
S 沈鵬 石開 孫伯翔 孫曉雲 申萬勝 宋久軍 蘇金海 邵岩 孫其峰 沈定庵 蘇華 申西嵐
T 譚以文 田樹萇 田紹登
W 王學仲 王澄 王鏞 王冬齡 王治國 王朝瑞 王祥之 王寶貴 尉天池 沃興華 王朝暉 文永生 王友誼 汪永江 魏哲 王南溟 吳振立 吳勇 王剛 王學雷 王楚材 王岳川 吳丈蜀 王乃勇 文永生 吳東民 吳善璋 翁闓運 武中奇 吳行
X 旭宇 薛龍春 薛夫彬 薛明輝 徐海 許雄志 徐本一 徐思寒 謝冰岩 徐正濂 徐世平 肖弟 熊伯齊 謝雲 徐利明
Y 於小山 余正 於明詮 袁紹明 尹海龍 郁民華 楊仁愷 言恭達 顏家龍 姚奠中 惲建新
Z 張飆 張海 張旭光 朱關田 鍾明善 周慧珺 張繼 張虎 曾翔 張羽翔 曾來德 祝遂之 庄天明 張強 趙雁君 周俊傑 朱敏 祝嘉 周志高 張華飈 鍾國康 張六弢 朱壽友 周樹堅 張桂光 趙冷月 趙緒成 周祥林 周德聰 趙永金 張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