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母雞湯
㈠ 燉雞湯用什麼雞最好
燉雞湯用烏雞好,《本草綱目》中李時珍說:烏雞稟受了水木的精氣,故肝腎及血分病宜用,能補虛強身,治一切虛衰疾病,又治消渴及噤口痢,以及胸脅腕腹絞痛,益產婦,也能治產後虛弱、崩中帶下。
4、1小時後加入紅棗、當歸,再煲半小時。
5、加入雪山玫瑰,煮10分鍾。
6、最後加入藏紅花,煮5分鍾,撈去浮油,調入鹽即可。
㈡ 最補氣血烏雞燉湯做法竅門
烏雞湯的16種做法,益氣補血,滋陰清熱
一、天麻烏雞湯
食材
烏雞800克、天麻200克、香菇3朵、鹽適量、姜一塊、草果1個、香蔥適量。
做法
1、烏雞砍成大塊後放入煮沸里焯一下水並洗凈浮沫。
2、把洗好的烏雞放入砂鍋里,加入適量水大火煮沸後撇去浮沫放入准備好香菇、薑片和草果。
3、新鮮天麻去皮洗凈後切成厚片。
4、烏雞煲一小時後放入天麻繼續煲半小時。
5、調入適量鹽攪勻,放入香蔥段即可。
二、烏雞山葯湯
食材
烏雞半隻、山葯200克、枸杞30顆、紅棗6顆、鹽少量、胡椒粉少量、料酒少量、姜6-8片。
做法
1、烏雞斬大塊,放清水焯水。
2、焯好水的烏雞放入砂鍋中,加入料酒和薑片,小火燉半個小時。
3、山葯去皮切滾刀塊,紅棗清洗干凈,枸杞用清水浸泡十分鍾。
4、雞塊燉半個小時後加入山葯,紅棗,枸杞再燉半個小時。
5、燉好的雞湯加入鹽,胡椒粉,攪勻即可盛入碗中。
三、花菇烏雞湯
食材
烏雞半隻、乾花菇適量、細鹽適量、料酒適量、枸杞適量、色拉油適量、蒜頭適量。
做法
1、鍋里加水加細鹽
2、再將花菇一並下鍋煮洗一下。
3、另熱鍋加少許的油,將焯好的烏雞下鍋,煎炒至烏雞出味。
4、加入蒜粒一並加炒至出味。
5、食材出味後,再加入適量開水,煮至湯汁稠濃出味。
6、將開水泡洗好的香菇炒好的烏雞的燉鍋里。燉制二小時左右。
7、最後加入適量細鹽調味。
8、最後再加入枸杞微燜一下即可,這樣子一份花菇烏雞湯就完成了。
四、蟹味菇烏雞湯
食材
烏雞半隻、蟹味菇400克、大蔥一根、鮮姜一塊、鹽適量、黨參一片、料酒40克、蔥花少許。
做法
1、半隻烏雞斬成小塊,清洗干凈。
2、入燉鍋中,放入蔥段、姜塊、一片黨參、料酒,適量清水。
3、九陽電燉鍋自帶程序「快速湯」1.5小時。
4、蟹味菇清洗干凈。
5、待燙煲至40分鍾左右時,倒入蟹味菇同煲。
6、出鍋前調入適量鹽,撒入適量蔥花。
五、花旗參燉烏雞
食材
烏雞1隻、桂圓肉60克、花旗參50克、清水6碗、鹽適量、雞粉少許。
做法
1、烏雞清洗干凈,去除雞腹內部的油脂,清理干凈背部脊骨附近的淤血塊,瀝干水。
2、花旗參,桂圓肉洗凈,放入湯鍋內。
3、烏雞斬大塊,剪去雞腳指甲。
4、一並放入湯鍋內,加上6碗左右清水。
5、遮上鍋蓋,大火煮開後調成中火煲1小時左右。
6、雞湯煮至濃郁,調入鹽、雞粉。
7、攪拌均勻即可舀起食用。
六、蟲草花山葯烏雞湯
食材
烏雞、蟲草花、山葯、鹽。
做法
1、烏雞焯水,洗去浮末。
2、山葯削皮切段。
3、砂鍋煮開水,放入烏雞。煮開後轉中小火煲半小時。
4、加入山葯,繼續煲1小時。
5、蟲草花泡水,放入蟲草花。繼續煲20分鍾。
6、最後調入鹽即可。
七、蟲草花烏雞清補湯
食材
烏雞半隻、冬蟲草15g、沙參15g、玉竹15g、淮山20g、枸杞15g、紅棗15g、鹽適量、姜3片。
做法
1、湯料洗凈浸泡一下,紅棗去核;
2、烏雞洗凈後斬塊並飛水;
3、將烏雞塊,所有湯料和薑片放進鍋里,倒入適量的清水;煲1.5-2小時;
4、最後下少量鹽調味,一碗清潤滋補的雞湯就做好了。
八、首烏核桃烏雞湯
食材
烏雞、首烏、核桃、黑芝麻、無花果、薑片、鹽。
做法
1、烏雞用沸水加薑片焯一下水,撈起。
2、所有材料放湯鍋里。
3、加蓋中火煲半小時,改小火煲1.5小時左右。
4、下鹽調味。
5、煲5分鍾左右,關火,裝碗即喝。
九、美顏烏雞湯
食材
烏雞半隻、干玫瑰12粒、紅棗10粒、老薑兩塊、鹽一茶匙、白鬍椒一茶匙。
做法
1、烏雞斬大塊,用一塊姜拍散,一撮花椒煮開水,把烏雞放入焯開,撈出洗凈。
2、另一塊姜切片,和烏雞,紅棗,玫瑰一起放入煲中。
3、煲1小時調入鹽 胡椒粉。
4、繼續煲一小時。
5、撇去浮油,過濾湯汁,趁熱喝湯吃肉即可。
十、椰子燉烏雞湯
食材
椰子、烏雞、清補涼、姜、鹽。
做法
1、椰汁(原只椰子里倒出來的椰水汁)烏雞半隻(烏雞要放在水裡煮一下,出血水),清補涼(沙參,玉竹,蓮子二錢,百合,芡實,淮山,薏米,紅棗,杞子,桂園)清補涼我是在葯店裡買的,薑片四片。
2、將椰子里的椰子汁倒出來備用,買椰子里老闆只幫我將外面的那個殼劃開,但裡面的肉殼是不幫我打開的,買回去後用螺絲刀輕輕一敲就開。
3、電飯煲里放半鍋水,開電源讓水開。
4、將洗干凈的烏雞放入椰子里,不要放太多,一個椰子大概放四五塊雞肉就行。
5、將清補涼用水泡干凈後,放入椰子里,一個椰子放一至二片姜。
6、再倒入一半白開水,蓋上椰子蓋。
7、水開後,將椰子放進電飯煲裡面,蓋上蓋子,燉二個半小時後加小許鹽即可。
十一、花膠烏雞湯
食材
烏雞半隻、花椒20克、花菇7個、姜適量、料酒適量、鹽適量。
做法
1、花椒放在清水裡泡12個小時,倒掉水。鍋里放清水,薑片燒開,把發好的花椒放進去煮20分鍾,撈起來,過冷水,洗干凈。
2、香菇用溫水泡發;烏雞斬塊洗干凈,鍋里放水,放薑片燒開,把烏雞放進水裡,待水再次沸騰的時候倒進料酒,再煮開。把烏雞撈起來,再用冷水洗干凈。
3、把烏雞,香菇,花膠和薑片放進砂鍋里,「強檔」燉3個小時,喝前放鹽調味即可。
十二、滋補的黨參烏雞湯
食材
烏雞一隻、蔥幾根、薑片適量、黨參少量、鹽適量。
做法
1、烏雞洗凈,和調料一起放入湯鍋,倒入適當涼水(漫過烏雞幾厘米)。
2、大火燒開,轉小火慢慢燉。燉好後放鹽。
3、放鹽後再稍煮片刻,期間不要攪動。
十三、黑豆首烏煲烏雞湯
食材
烏雞半隻、何首烏15克、黑豆30克、紅棗6顆、薏米20克、枸杞一把、生薑3片、鹽適量。
做法
1、所有材料洗干凈備用。黑豆泡長一點時間,泡開一點容易煮軟。
2、煮開一鍋清水,放烏雞焯一下去血污。
3、將紅棗、黑豆、薏米、首烏跟薑片,焯過水烏雞一起扔鍋里,加入適量清水。
4、水煮開後轉小火煮一兩小時,起鍋前調入適量食鹽便可食用。
十四、山葯紅棗烏雞湯
食材
烏骨雞1隻、山葯200克、紅棗10顆、姜3片、干香菇6朵、鹽適量。
做法
1、將烏骨雞洗凈,砍成小塊,放入燒開的水中焯掉血水,撈出,用清水洗凈浮沫。放入砂鍋中。
2、將紅栆和干香菇分別用熱水泡發,洗凈,香菇去蒂備用。姜洗凈切片。
3、山葯去皮切成塊。
4、在砂鍋中再放入泡發好的香菇、紅棗,加適量冷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1小時40分時,再加入山葯煮軟,用鹽調味。
十五、椰子燉烏雞湯
食材
烏雞、椰子、豬骨、鹽、薑片。
做法
1、烏雞斬塊洗凈,豬骨湯也斬塊洗凈。
2、把烏雞和豬骨都放熱水內焯熟。
3、砂鍋坐火上,把之前焯水的烏雞和骨頭撈過來。
4、椰子去皮後在頂端找到一個口,用刀尖一挑就開了。
5、把椰子汁倒入砂鍋內,放幾片薑片入鍋內。
6、椰子外面一層黃皮也削掉,裡面白色部分切塊後也放入砂鍋內。
7、蓋上砂鍋的蓋子,大火燒開後轉小火一小小時,喝的時候放鹽調味即可。
十六、竹蓀烏雞湯
食材
烏雞1隻、竹蓀50g、桂圓肉5粒、黨參2g、黃芪2g、當歸2g、姜2片、鹽適量、料酒適量。
做法
1、把烏雞斬成小塊,洗凈血水,涼水下鍋焯水,撇去血沫後撈出備用。
2、另起鍋,加入足量的水燒開,放入焯過的雞塊,桂圓肉,當歸,黃芪和黨參和薑片,加少許料酒,小火蓋蓋燉一個半小時。
3、竹蓀洗凈後用水泡製半小時,加入鍋中,放鹽調味,再燉至20至30分鍾即可。
㈢ 四物湯燉雞效果
相信懂得養生的人肯定都知道什麼是四物湯吧,四物湯是我們國家非常經典的一道葯膳,四物湯裡面的四物就是四種中葯,包括白芍,熟地黃,當歸以及川芎。四物湯的主要功效就是補血和養血,下文我們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上烏雞,一起來製作出一道美味養生的雞湯。
四物湯是一道漢族葯膳。中醫補血、養血的經典葯方,方用當歸、川芎、酒芍、熟地四味葯組成。四物湯是傳統中醫流傳下來的葯方,最早出現記載於唐朝的藺道人著的《仙授理傷續斷秘方》,通過實踐運用《太平惠民合劑局方》四物湯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四物湯就是使用熟地黃12、白芍12、當歸10及川芎8這四種中葯材。一般來說,它具有補血調經的效果,可減緩女性的經痛。
原料
烏骨雞1隻,當歸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熟地10克,精鹽10克,生薑塊15克,蔥20克,紹酒15毫升,鮮湯1000毫升,味精1克,胡椒粉1克。
做法
1.將雞宰後,去毛、腳,取內臟,洗凈,入沸水中氽一下,再入清水中洗凈。
2.姜、蔥洗凈;當歸、川芎、白芍、熟地洗凈,分別切成薄片,裝入雙層紗布袋中。
3.將沙鍋置旺火上,加鮮湯,入雞葯包,湯沸後,撇去浮沫,再加姜、蔥、紹酒,移至小火上燉至雞肉和骨架軟,加精鹽、胡椒粉、味精調味,除去葯包、姜、蔥即成,酌量佐餐食。
功效
滋陰養肝。適用於慢性乙型肝炎的食療。
在上面的文章裡面我們介紹了什麼是四物湯,我們知道四物湯裡面的四物其實就是四種中葯,上文詳細介紹了四物湯燉雞的做法,相信看了上文的介紹後大家也應該懂得如何自製這道葯膳了吧。
㈣ 買了只雞,燉了吃感覺一點肉香味兒也沒有
為什麼自己燉雞湯沒有飯店香
我們都習慣去市場買活雞,現場宰殺回家就燉湯,恨不能中間不耽擱分秒,實際上這是不對的。
鮮雞買回來後,應先放冰箱冷凍室冰凍3~4個小時再取出解凍燉湯
這跟排酸肉的原理是相同的,動物驟然被殺,體內會自然釋放多種毒素,而且剛宰殺的熱肉細菌繁殖迅速。
冷凍既殺菌,也讓肉從「僵直期」過渡「腐敗期」到「成熟期」,這時的肉質最好,再來燉湯做菜明顯香嫩。
二、飛水—必需功課
其實,不光是雞,任何肉類燉湯前都應先將主料飛水—就是開水裡煮一下。這不僅可以去掉生腥味,也是一次徹底清潔的過程,還能使成湯清亮不混濁,鮮香無異味,一試就靈。
當然,飛水也是有學問的。若冷水放肉,肉由水的冷到開,經歷了一個煮熟的過程,營養流失嚴重。最宜溫水下鍋,煮約7~8分鍾,不蓋蓋並適時翻動。開水下鍋也行,3~5分鍾即可。
還可以將宰好的雞放在鹽。胡椒和啤酒中浸1小時,再烹制時就沒有這種異味了。
從市場上買來的凍雞,有些從冷庫里帶來的怪味,影響食用。在燒煮前先用薑汁浸3-5分鍾,就能起到返鮮作用,怪味即除。
三、下鍋—水「生」火熱
燉湯則宜冷水下鍋,讓原料由水溫的慢慢升高而充分釋放營養與香味。
與水同溫下鍋的原料更能熬出好味道,所以,一定要記住,飛完水後的原料要立即用冷水沖涼再入鍋燉。
四、火候—猜大猜小
燉雞湯應先大火約10分鍾燒開再轉文火,開的程度應掌握在似開非開,因為砂鍋有很好的保溫功能,若等沸騰時再調小火,它的後繼沸騰過程對湯品的「鮮」是一個損失。而且這10分鍾里千萬不要揭蓋,「跑氣」了的湯就沒了原汁原味。
五、放鹽的學問
對於燉湯來說,這還是個不小的問題。放鹽的時間在某種意義上能主宰湯的口味。不管是有的人說下鍋時就放鹽,還是半熟時放,都不對。
鹽煮長了會與肉類發生化學反應,肉類里的蛋白質被鎖定,湯味淡,肉也燉不爛。那麼鹽該何時放好呢?記住了,鹽和別的調味品一定要在湯已燉好時放。
放鹽後轉大火10分鍾再停火,中途不揭蓋,不光味道全進去了,而且湯味更濃。注意,放鹽進去後不要攪拌,那會留下一股生鹽味。
燉雞湯的細節:
很多人家裡一燉雞湯,就會香飄四溢,老遠就讓人聞到了雞湯的香味,這是燉湯的大忌。
所以這樣的燉湯,是不理想的,因為雞的香味都流失了。那麼如何燉出一鍋味道鮮美,齒頰留香的好雞湯,有幾個細節需要注意。
首先是器皿的選擇。多數時候,在家裡做雞湯,器皿的選擇往往被忽視。很多人以為隨便選一個湯鍋就可以了,其實這裡面大有學問。一般性的湯鍋,或是鋁制的,或是搪瓷的,也有考究一點的,會選用砂鍋。這些器皿多是廣口的,香味很容易飄出去,煲出來的燙就沒有了一口濃香,建議選用窄口高身的瓦罐最好
其次是,很多人在清洗雞的時候,因為怕油膩,所以往往會把雞油摘掉。實際上,雞油對燉湯來說,大有好處。建議煲湯的時候,將雞油放在湯中,這在烹飪中有「以油養湯」的說法。
如果採用了上述的器皿,再用油來封住口,這樣燉出來的湯就不會飄香四溢,而是把雞香都留在了湯中。
自己做的老有腥味
去腥的方法很多: 1、燉前先把雞整個放在開水裡煮一分鍾,煮時加點料酒。再洗凈 2、燉時多放點生薑片,或生薑汁, 3、還可以放點參料,如:紅參須、 4、燉好後可以再放點玫瑰露酒! 這樣就一點腥味都沒有了。我們家燉肉湯一般是加點姜和當歸,味道會更香
㈤ 玫瑰糠瘮老母雞湯能不能吃
不建議吃。可口服大量維C。多飲水排尿,防止病毒侵害內臟。很快會自愈
㈥ 玫瑰花雞湯的做法
摘要 您好,具體做法是這樣的,雞處理干凈加入2勺米酒;再加入一勺鹽,給雞塗抹均勻;把雞放入鍋里煎一下雞皮;把雞放入湯鍋加入清水和紅棗燉一個小時,出鍋時加入玫瑰花和香菜,再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
㈦ 燉雞放什麼最好
燉雞湯用烏雞好,《本草綱目》中李時珍說:烏雞稟受了水木的精氣,故肝腎及血分病宜用,能補虛強身,治一切虛衰疾病,又治消渴及噤口痢,以及胸脅腕腹絞痛,益產婦,也能治產後虛弱、崩中帶下。
4、1小時後加入紅棗、當歸,再煲半小時。
5、加入雪山玫瑰,煮10分鍾。
6、最後加入藏紅花,煮5分鍾,撈去浮油,調入鹽即可。
㈧ 氣血不足該喝什麼湯
氣血不足(insufficiency of qi and blood)即中醫學中的氣虛和血虛。氣血不足的結果會導致臟腑功能的減退,引起早衰。氣虛即臟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表現為畏寒肢冷、自汗、頭暈耳鳴、精神萎靡、疲倦無力、心悸氣短、發育遲緩。血虛可見面色無華萎黃、皮膚乾燥、毛發枯萎、指甲乾裂、視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夢、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氣血不足屬氣血同病。氣血虧虛則會形體失養,以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面色淡白或萎黃、頭暈目眩、唇甲色淡、心悸失眠、舌淡脈弱等為常見證候。
外文名
insufficiency of qi and blood
就診科室
中醫科
常見病因
氣虛則血少、久病傷氣耗血,而致氣血雙虧
常見症狀
畏寒肢冷、自汗、頭暈耳鳴、疲倦無力、心悸等
專家解讀
郎娜丨副主任醫師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皮膚科審核
疾病概況科普文章 (2)
目錄
1病因病機
2臨床表現
3診斷
4辨證施治
5其他療法
6運動與養生
外文名
insufficiency of qi and blood
就診科室
中醫科
常見病因
氣虛則血少、久病傷氣耗血,而致氣血雙虧
常見症狀
畏寒肢冷、自汗、頭暈耳鳴、疲倦無力、心悸等
基本信息
病因病機
語音
氣血為維護機體正常功能之物質基礎,氣可以推動血液運行,血可以運載氣,氣血相互滋生,氣虛則血少、血少則氣虛。久病傷氣耗血,而致氣血雙虧。
臨床表現
語音
氣血不足,體質虛弱,氣虛則畏寒肢冷、自汗、頭暈耳鳴、疲倦無力、心悸氣短、發育遲緩。血虛可見面色無華萎黃、皮膚乾燥、毛發枯萎、指甲乾裂、視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夢、健忘心悸、精神恍惚。氣血不足則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面色淡白或萎黃、頭暈目眩、唇甲色淡、心悸失眠、女性月經量少、延期或閉經,舌淡脈弱。
診斷
語音
氣血雙虧之主證:面色萎黃少華,少氣懶言,倦怠乏力,頭暈目眩,心悸少寐,食少納呆,舌質淡白,脈濡細。
1.眼睛
看眼睛的色澤和清澈度,眼白的顏色變得渾濁、發黃,有血絲,表明氣血不足。
2.皮膚
皮膚白里透著粉紅,有光澤、彈性、無皺紋、無斑,代表肺的氣血充足。皮膚粗糙,沒光澤,發暗、發黃、發白、發青、發紅、長斑,表明身體狀況不佳、氣血不足。
3.頭發
頭發的生長速度跟肝血相關,如果肝血不足,頭發長得慢、頭發乾枯掉發,頭發發黃、發白、開叉,表明氣血不足,肝血腎氣衰落。
4.牙齦
牙齦與胃腸相關,牙齦萎縮代表氣血不足。
5.指甲
手指上沒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指甲上出現縱紋,說明體內寒氣重、氣血兩虧,出現透支,是肌體衰老的象徵。
6.手指
手指指腹飽滿,肉多有彈性,說明氣血充足;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細細的,則代表氣血不足。
7.睡眠
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勻,一覺睡到自然醒,說明氣血足;入睡困難,易驚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嚕,表明氣血虧虛。
8.運動
運動時出現胸悶、氣短、疲勞難以恢復的狀態,則表明氣血不足。
9.手的溫度
氣血充足手是溫暖的;如果手心偏熱或者出汗或者手冷,都是氣血不足的表現。
辨證施治
語音
證型:氣血雙虧。證候:面色蒼白或萎黃少華,少氣懶言,倦怠乏力,頭暈目眩,心悸怔忡少寐,食少納呆,舌質淡白,脈濡細或虛大無力。。治則:補氣養血。主方:八珍湯加減。方葯:熟地、當歸、白芍、川芎、黨參、白術、茯苓、甘草。
氣虛重者加黃芪;血虛重者加熟地、首烏;心悸不寐者加遠志、炒棗仁;大便稀薄者加扁豆、肉豆蔻;若有水腫者加桂枝、補骨脂。
其他療法
語音
1.經絡療法
經常做頭部、面部、腳部保健按摩疏通經絡、活動血脈,並堅持艾灸關元、氣海、足三里、三陰交等重要穴位,對調理氣血不足、延緩衰老有積極的作用。
2.食療
(1)氣虛①補益食品:牛肉、羊肉、枸杞、雞肉、豬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棗、鯽魚、鯉魚、鵪鶉、黃鱔、蝦、蘑菇等。②補益膳食:山葯百合蓮子湯;參葯煨乳鴿;五 香牛肉;花生大棗燒豬蹄。③忌食少食:蕎麥、柚子、柑、金橘、金橘餅、橙子、荸薺、生蘿卜、地骷髏、芥菜、薤白、君達菜、砂仁、菊花、茶葉、山楂、佛手、柑、檳榔、大蒜、苤藍、蘿卜纓、芫荽(香菜)、蕪菁(大頭菜)、胡椒、蓽撥、紫蘇葉、薄荷、荷葉。忌煙酒。
(2)血虛①補益食品:烏骨雞、黑芝麻、胡桃肉、龍眼肉、雞肉、豬血、豬肝、紅糖、赤豆等。②補益膳食:當歸熟地烏骨雞;山葯牛腩煲;懷菊帶魚;玫瑰懷菊露。③忌食少食:海藻、草豆蔻、荷葉、白酒、薄荷、菊花、檳榔、生蘿卜、荸薺、大蒜等。
㈨ 你好!玫瑰花燉烏雞湯對月經血塊有幫助沒
綱目拾遺中提到玫瑰花可用治肝鬱吐血,月汛不調:玫瑰花蕊三百朵,初開者,去心蒂;新汲水砂銚內煎取濃汁,濾去渣,再煎,白冰糖一斤收膏,早晚開水沖服。瓷瓶密收,切勿泄氣。如專調經,可用紅糖收膏。(引用360網路)
烏雞則;適合一切身體者,尤其對體虛血虧、肝腎不足、脾胃不健的人效果更佳。
按以上介紹的療效,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