絹面牡丹
⑴ 誰知道大話西遊3里瀟湘的故事
【花醉紅塵】
如果,如果不是遇到那個奇怪的雲游畫師,她的一生,或許會是最庸常不過的一生。
如同所有的世間女子,成長婚配,相夫教子,冷暖自知。
而一切,一切都在六歲那年一個偶然的黃昏,發生了改變。如同一條改變了航道的河流,你不知道它會流淌到哪裡,而它,自有它的方向與定數。
那個春天的黃昏,她像所有的同齡女孩一樣,偷偷拿了母親的一把團扇,在家旁的牡丹叢中撲蝴蝶。
在抬頜擦汗的瞬間,她驚訝地發現,有一個「人」正靜靜站立在遠處的牡丹叢後。他相貌古怪,背著一支碩大的毛筆,表情沉鬱安寧,略帶一絲風塵僕僕的滄桑。可他的眸光是如此深邃,似乎要穿越歲月重重的霧靄,努力看清一個人的來世今生。
他輕聲問她:「你是瀟湘嗎?」她很奇怪這個陌生人怎麼會知道自己的名字,但她還是重重地「嗯」了一聲。
她的童年在這一刻結束了。這個叫「畫魂」的雲游畫師被父母挽留下來,成了她的老師。從此她開始跟著他學習詩詞歌賦、水墨丹青。幸運的是,這一切對她來說不是什麼難事。她的心性似乎註定就與詩畫相通。所有的嬌頑與懵懂緩緩褪去,才情和靈氣慢慢釋放出來。她成了方圓幾百里路人皆知的小才女。
深秋時節,畫魂提出告辭。這時,瀟湘突然想起應該向他索取一副畫。見畫如睹人——師恩似海,她對他不是不心存感激的。
畫魂卻單單取了他們初次見面時,她手中握著的那一柄團扇。
只是寥寥數筆,素白的絹面左側,便長出了一株牡丹,幾朵嬌艷的牡丹正在枝頭爭春。奼紫嫣紅,恣意浪漫,是生命中最繁盛的花期。
直覺告訴瀟湘,這不是一副完整的畫。絹面右邊的空白,蘊藏著太多未盡的筆墨。
畫魂似乎讀懂了她的心事。他告訴她,十二年後,他故地重遊時,會為她補全畫中未完的景緻。
末了,他告訴她,這副畫的名字叫「花醉紅塵」。
這一年,她六歲。
【花憶前身】
十二年,不過是宇宙洪荒中小小的一粒砂。
十二年中,瀟湘時常出神地凝視著手中的那柄團扇,猜測畫魂師傅會在扇面的空白塗抹上怎樣的色彩。她不知道畫魂雲游到了何方,但她相信這個用腳步丈量紅塵的畫師會見證一段又一段故事,而她自己的故事又會擁有怎樣的序幕與結尾?她心中已有隱隱的直覺,一隻看不見的翻雲覆雨手,正悄然將謎底細密地縫在扇面上。
而十年後的瀟湘,已不是當初那個青澀早慧的孩童。嫻雅、恬靜,清麗、沉寂,她長成了一株雨後的青竹。十六歲的瀟湘,日益成為鄰里鄉間交口傳誦的傳奇。
穀雨時分,一年一度的牡丹花會如期而至。城中最大的牡丹園里,花意正濃,人群熙攘。
瀟湘也和丫鬟前往。牡丹長勢正好,枝葉在明澈的天空下交錯疊沓,被陽光醺烤出淡淡的暖香。兩人穿花度柳,行至繁花深處,瀟湘突然看見一朵紅牡丹正隨風零落。綠草叢中,一抹殘紅,煞是醒目。
瀟湘拾起那朵牡丹,只見花瓣飽滿圓潤,莖蕊輕巧分明,透過陽光,彷彿可以看見汁液汩汩流動的樣子。本是生命中最美的花期,卻莫名凋落。
突然間,瀟湘心有所動。
所謂如花美眷,其實稍縱即逝。
而正處花期的她,會擁有怎樣的年華?
睹物傷懷,憂心難遣。瀟湘不禁取出絲帕,將那朵早落的牡丹輕輕包好,小心翼翼地放回袖管。
而就在轉身的一刻,她看見遠遠地,有人在觀望自己。那人白衣華冠,面白如玉,目若朗星,嘴角藏著一絲會心的笑意——顯然,他已目睹了剛才的那一幕。
瀟湘的心弦被奇異地撥動了一下。這十六年中,上門提親者如過江之鯽,可她所見的,不過是些浮花浪蕊、輕薄淺俗之流。想不到在這花影憧憧、暗香浮動中,竟有如此氣韻跳脫之人。
然而,禮儀清規如影隨形,令她無法上前,亦無法言說。她只是牽著丫鬟的手,轉身離去。
瀟湘不知道,那隻覆蓋在扇面上的翻雲覆雨手,已緩緩移開,命運的真相正一點點露出端倪。
瀟湘回到府中,心緒難平。那些綿延的繁花,那朵早落的牡丹,以及那張掩映在花樹中的笑顏——一切,都似乎近在咫尺,又遠隔天涯。
初春是適合感情發芽的季節,或許是因為絲絲春寒使得人們對溫暖和愛格外的敏感和嚮往,瀟湘的心就像沐浴在陽光中的新芽,在春風中怯懦而執著地舒展開來。瀟湘知道今夜後的自己,將不再與往日相同。
當一個人的心中揣著秘密,同時又充滿希冀時,她的時光會變成一條不疾不徐,卻恆定前行的河。一年不相遇,我等你一年;十年不重逢,我等你十年。瀟湘沒有想到,自己單薄的身軀內,竟蘊藏著如此驚人的耐心與從容。她的性情也愈發恬淡,外界的紛擾、父母的勸慰很難在她的內心掀起波瀾,惟有當她看見那朵精心包裹在絲帕里,已日漸褪色的牡丹時,她的心底,才會發出持久的顫栗。
第二年,瀟湘又前往牡丹花會,如同趕赴一場沒有承諾的約定。但是熱鬧人群中,她沒有見到那個魂牽夢繞的白衣少年。
不要緊。瀟湘在心中安慰自己。我還有很多很多的時間可以來尋找那個人。
轉眼間,又是一年穀雨時分。
同去年一樣,瀟湘將包著牡丹的絲帕藏在袖管里,美衣華服,滿懷憧憬地賞游牡丹。可是,可是那個人依然杳無蹤跡。
日暮時分,春雨突降歸途。路人紛紛散開。喧囂人群中,瀟湘與丫鬟走散了。她碎步跑到一株花樹下躲雨。幾滴雨水從茂密的葉間零落,微微浸濕了她的頭發。就在瀟湘想取出絲帕輕沾濕發時,她一下子怔住了——袖管里的絲帕不見了!一定是剛才急匆匆不小心弄掉了。瀟湘不禁心急起來。那張絲帕,那朵沾染了歲月風塵的牡丹,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它們見證了她的成長與心事,她的悲與喜,她的愛與傷。
就在瀟湘心急如焚之時,遠遠地,一位少年朝這棵花樹跑來。當他來到樹下,抖落一身的雨水,抬起頭的剎那,瀟湘猝不及防地遭遇了一雙似曾相識的眸子。
一切都彷彿回到了他們初識的那一天——樹下的俯首拾花,遠處的微笑凝望,游弋四周的馥郁花香。只是,當年的溫煦陽光化作了今日的瀟瀟春雨。
「我記得你。你就是兩年前那個撿拾落花的女子。」他的聲音充滿驚喜。「我找你找了兩年。」
如此率真情切,毫無唐突倉促之感——他,找她找了兩年。
一瞬間,瀟湘的靈魂陡然出竅——原來,他是記得她的;而且,他和她一樣,花了兩年時間,僅僅是為了尋找彼此。
那一刻,瀟湘和他對視而笑。然而很快,瀟湘臉上的笑意便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臉驚訝——她看見他手中攥著一方絲帕。
他領悟過來:「這是我方才在路上撿的。絲帕上刻有『瀟湘』二字。絲帕裡面還包著一朵牡丹。如果我沒猜錯,小姐您,就應該是這位『瀟湘』姑娘吧?」
瀟湘微笑著點點頭。他真是一個聞弦歌而知雅意的人。
天色漸漸黯淡下來,他們都沉默著,瀟湘只能聽見雨水寂寥的滴落聲,窸窣的蟲鳴,還有,兩人安靜的鼻息。
而此時,丫鬟焦急呼喚的聲音已經傳來。
「早聞姑娘芳名,他日定將登門拜訪。」 這是他對瀟湘說的最後一句話。
瀟湘轉身,走進丫鬟為她撐起的傘下。轉身前,不過驚鴻一瞥,瀟湘卻發現他的後背都已被雨水濕透——樹下,不過方寸之地;他為了不讓她淋雨,竟不惜將背部置於雨中。 他是如此克己禮讓、錦心綉口,令她心頭頓生暖意。
細雨敲在傘面,如叩心扉。瀟湘在心中緩緩對身後那個離自己越來越遠的人說:給我一個承諾,我可以為你等上一千年。
當夜,多年未見的雲游畫師行經故地。
他淺笑著對瀟湘全家說,他是來踐約的。一個十二年前就定下的約定。
仍是那副團扇。仍是寥寥數筆。令瀟湘耽想多年的扇面右側,一隻翩躚起舞的彩蝶躍然而出。
畫魂告訴她,這副畫現在的名字叫「花憶前身」。
瀟湘早就聽說,一朵花是一隻蝴蝶的前世。每隻蝴蝶翩飛花叢,只是為了尋找屬於自己的前世。
頓時,她心有所動:那位白衣少年會是自己所要尋找的前世嗎?
可畫魂並沒有給予她答案。他只是告訴她,這依然不是一副完整的畫。待他走完生命中新一輪的旅程,他會找到瀟湘,然後把這幅畫完成。
這一年,她十八歲。
【花開一瞬】
日子像老和尚脖子上的念珠,百無聊賴地數過去。轉眼之間,又一個十二年過去了。
此時的瀟湘,是一個眼角有了碎紋的女子。她深居簡出,潛心吟詩,安靜作畫——她不再是眾人口中反復傳誦的傳奇,更像一個難解的謎。這種清寂如空谷幽竹的生活,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得了的,但瀟湘卻甘之若飴,因為她心中的希望從不曾幻滅。
她永遠記得那個華衣少年在樹下給予她的承諾——「早聞姑娘芳名,他日定將登門拜訪。」
他日。可是,竟沒有他日。她枯等了十二年。那個少年一直沒有來。
可這十二年裡,又發生了多少事情?
——外敵入侵,國家命運如系弦上。太子兩立兩廢。一位據說是才華橫溢的華美少年,一夜之間被匆匆推到歷史最前台。新太子無心婚嫁,專治國事。國情漸有起色,但前景依然難測。
這一年,瀟湘十九歲。
——父母雙雙病逝。病榻間念念不忘的是她的婚事。
這一年,瀟湘二十歲。
——家道中落,國勢動盪。被迫遠離都城,順江而下,遷居異鄉。
這一年,瀟湘二十八歲。
但是,瀟湘感謝這次遠遷。正是這次背井離鄉的遠遷,成全了她和他在這十二年中唯一的一次邂逅。
當時,瀟湘已和家人坐在了東去的扁舟上。她獨倚船欄,想看最後一眼這繁華都城。她捨不得離開這座城,更捨不得離開和自己同居一城、共飲一江之水的那位少年。
就在淚水漸漸潤濕雙瞳時,她突然發現河的對岸,一群白衣素服的人,正在為一位劍客送行。她一眼便在人群中發現了他,英挺俊逸的他面色凝重,神情悲戚,在人群中顯得那麼卓爾不群。
盡管這樣的邂逅是她一直在隱隱期待的,然而那一刻她心裡還是紛亂地舞起了煙塵。很顯然,他也發現了她,他錯愕的眼神已經暴露了一切。
他開始朝她揮手,她也不自覺地回應著,可是她無法發出聲音,淚水已經哽住了她的呼吸。夕陽的倒影被江水搖曳得支離破碎,河畔柳樹的柳絮在風中簌簌下落,落在他的肩頭,落在他的頭發上,有的拂過了他的面龐,這使她有了微醺的錯覺,彷彿回到了多年前那個青澀和慌亂的年代。
——「早聞姑娘芳名,他日定將登門拜訪。」這一別生死兩茫茫,何時能再重逢?
他倆僅隔著一江之水,卻如同隔著無法跨越的山河歲月。他只能取出一方絲帕,朝她深情地揮揮手,然後輕闔雙眼,雙臂迎風展開,似要擁抱暌違多年的愛人。這樣的深情相擁,她無法觸摸,可她感受到了他真切的體溫。
船漸行漸遠,瀟湘看著他漸漸消失在自己的視線里。良久,她起伏的心緒才平靜下來。他的揮手,他那隔著江水的擁抱,讓瀟湘在最寒冷的人生時刻,感到了最酩酊的溫暖。哪怕僅僅是為了這個揮手,為了這個擁抱,她也決定繼續等下去。
時光如白駒過隙,兩年又過去了。
此時,敵國已長驅直入,都城危在旦夕。
遠居異鄉的瀟湘,更加緘默,她從容地看著時光流逝,臉上無悲無喜,只剩下淪陷似的釋然,和落寞的美。
一天傍晚。
畫魂突然叩門拜訪。
瀟湘很奇怪他是如何找到她的,在這遙遠而陌生的他鄉。
畫魂問她:「你在等人嗎?」
她很驚訝畫魂師傅怎麼會知道自己心底最溫軟的秘密。她彷彿回到了二十四年前——畫魂問她:「你是瀟湘嗎?」當時她的腦海曾泛起同樣的疑惑。而同二十四年前一樣,她只是重重地「嗯」了一聲。
「那,你不用等他了。他永遠也不會來了。但他托我帶給你一樣東西。」
是那方她再熟悉不過的絲帕。她顫抖著打開,裡麵包著的是一朵鮮活如初的紅牡丹。
有誰知道一朵花凋零時的痛楚?瀟湘咬住下唇,雙手緊緊攥著那朵重新綻放的牡丹,花瓣被無意識地揉碎了,冰涼的紅色汁液沿著手心中的掌紋,一直滲透到她心裡。或許,她和他不過是紅塵荒涯里的兩只蜉蝣,蜉蝣的壽命之短,有如目光交接的瞬間。所以,他們在夜晚的偶遇之後,註定是清晨時分的相隔天涯。
畫魂說:「現在,我可以把那幅畫完成了。」
仍是那副團扇。仍是寥寥數筆。那春意正濃的花樹下,多了一朵早落的牡丹。
一幅畫,歷經二十四年,方才完成。畫魂告訴瀟湘,這幅畫的名字叫「花開一瞬」。
——所謂剎那芳華,不過只開一瞬。
而那隻彩蝶苦苦尋找的前世,竟是那朵早凋的牡丹。
這一年的瀟湘,已然三十歲。
畫魂繼續問道:「如果給你一個生命的輪回,你是否會再用二十四年來等待這個人?」
瀟湘想了想,點頭說:「我會的。如果生命真的會有輪回,我依然會去等他。」
畫魂看著她,緩緩地說:「瀟湘,你想的事情,不要說出來,也不要去做。很多事情,一說就破,一做就錯。即使再有一個輪回,你依然會等來一個失望的結局。」
而此刻的瀟湘早已心靜如水。畫魂的話,她沒有反駁。她只是想,其實他錯了,她真的不介意再等一個二十四年,因為她已經等過了二十四年,她知道這並不是人生中無法丈量的長度;何況那個雨夜的記憶,已經足夠溫暖她新的一生。
她在心裡對自己說,不是所有的相遇都有完美的結局,也不是所有的失約都會讓人覺得寒冷。那個在出梅入夏的蔥蘢歲月里匆匆遇見的人,讓我們就這樣彼此遺忘吧;只是,請你在生命下一場輪回的某個雨夜,來到同一棵花樹下,請你不要刻意將後背置於雨中,請你牽緊我的手,讓我們依偎著彼此的體溫,在牡丹醉人的清香中,遙看華年,飛逝如煙。
⑵ 中國的結婚證上為什麼印牡丹花
結婚證上會印有牡丹花。牡丹是中國的國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代表吉祥的花種,自古有著富貴榮華、和諧美滿的含義,代表著對美滿婚姻生活的祝福。
2004年啟用的結婚證顏色和規格都做了改變,並增加了證書的高科技含量,結婚證書上的花是牡丹花。新式結婚證、離婚證封面均為棗紅色。
(2)絹面牡丹擴展閱讀:
早期結婚證
早年間的婚書的質地有宣紙、硬本、絹面、毛邊紙等,以手書居多,1912年後改用油墨印刷,詞藻華麗優美。
1949年以前,中國民間的婚嫁習俗一般沿習舊制,聯姻的關鍵不是男女當事人同意,而是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那時的婚書上介紹人、主婚人、訂婚人、結婚人以及祖父母甚至曾祖父母的名字,都要寫出來,有的還要寫清楚訂婚或舉行婚禮時的飯庄,各種名稱排了長長一串。
如今,婚姻已由當事人自己做主,婚書也變成體積小巧的結婚證。
⑶ 牡丹的主要品種
牡丹的主要品種有:赤頁紅、飛來紅、袁家紅、醉顏紅、雲紅、天外內紅、一拂黃、 軟條黃、先容春紅、顫鳳嬌、丹州紅、黃芍葯、緋桃、 紅郁李、姚黃、牛家黃、潛溪緋等。真是多了去了。
⑷ 結婚證上的印花是什麼花
牡丹花。
結婚證上會印有牡丹花。牡丹是中國的國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代表吉祥的花種,自古有著富貴榮華、和諧美滿的含義,代表著對美滿婚姻生活的祝福。
我國早年間的婚書的質地有宣紙、硬本、絹面、毛邊紙等,以手書居多,民國元年開始改用油墨印刷,詞藻華麗優美。中國建國後,婚書已變為體積小巧的結婚證。1950年的結婚證只有兩個巴掌大的薄紙片,上面除結婚人的姓名、籍貫、簽名、年齡,以及證婚人的簽名外,沒有任何絢麗的圖案。
改革開放後,結婚證不再是夫妻兩人壓在箱底的婚姻紀念品,而是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法律文書。2004年啟用的結婚證顏色和規格都做了改變,並增加了證書的高科技含量。結婚證書上的花為牡丹花。
(4)絹面牡丹擴展閱讀:
新的《婚姻登記條例》自2003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條例中明確規定「婚姻登記證由國務院民政部門規定式樣並監制」。新式婚姻登記證分為結婚證、離婚證兩種,封面均為棗紅色,結婚證封面燙金,離婚證封面燙銀。
新的婚姻登記證件在證芯設計上擯棄了原來添加的一些感情色彩,舊式結婚證上的大紅喜字被淡化,結婚證和離婚證證芯均採用國花牡丹為主要設計元素,圖案、色彩基本相似,並且新證件在外觀效果、設計思路和防偽性能等方面均比原來有較大提高。為了便於計算機列印,登記證封面將現行豎排版改為橫排版,證件內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監制印章。證件內芯全國統一編號。
據了解,新式婚姻登記證自2004年1月1日起啟用,現有的舊式婚姻登記證可繼續使用至2004年6月30日,全國各婚姻登記機關自2004年7月1日起不得再使用舊式婚姻登記證
⑸ 扇子有什麼作用
扇子一般是用來扇風祛熱的。
扇子的種類包括羽毛扇、蒲扇、雉扇、團扇、摺扇、絹宮扇、泥金扇、黑紙扇、檀香扇等等。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制扇技藝有江蘇蘇州檀香扇、 浙江杭州王星記扇子、重慶榮昌摺扇、四川自貢龔扇、廣東新會葵扇 、湖州羽毛扇。
(5)絹面牡丹擴展閱讀:
扇子與文學藝術有著密切的聯系。早在一千九百年前,班婕妤失寵於漢成帝,托詩紈扇,寫下《怨歌行》,詩雲:「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月明,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留下了「秋扇見捐」的典故。
唐代杜牧的「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詩句,描繪了新秋之夜少女們拿著輕羅小扇追撲流螢的動人情景,讀來清新雋永,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
宋代蘇東坡的「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刻畫了周瑜羽扇襯托、風流倜儻的大將風度和形象,成為膾炙人口的妙句。
施耐庵的《水滸傳》借白勝的口唱出:「赤日炎炎似火燒,田野禾苗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王孫公子把扇搖」,將階級不平的憤懣宣洩無余。
⑹ 古代綉法圖案名稱
用針引線在綉料上穿刺出一定圖案和色彩花紋的裝飾織物。原始社會時人們用紋身、紋面、紋繢服裝等方式美化生活,以後人們用線將花紋刺在衣服上,就成為刺綉。夏、商、周時刺綉得到發展。1974年陝西寶雞茹家莊西周伯墓發現辮子股針法的刺綉殘痕(圖1),是用黃色絲線在染過色的絲綢上綉出花紋線條輪廓,再以毛筆蘸色在花紋部位塗繪大塊顏色製成, 色用紅、黃、褐、棕,其中紅黃兩色系天然硃砂(硫化汞)和石黃 (三硫化二砷和硫化砷 )加粘著劑塗染,色相鮮明。底綢用植物染料施染。 1958年湖南長沙烈士公園33號戰國楚墓發現墓棺內壁四面各裱貼一幅刺綉,裱於東南兩壁者出土時尚完整,東壁的綉龍鳳蔓草紋,龍鳳頭部寫實,身子與蔓草連接為弓形圖案;南壁的綉花草枝蔓、變體鶴與鹿。這種紋樣與1982年湖北江陵馬山磚廠 1號戰國楚墓出土的對鳳對龍紋綉淺黃絹面衾的紋樣相似。江陵馬山磚廠 1號戰國楚墓出土的還有飛鳳紋綉、龍鳳虎紋綉禪衣、鳳鳥花卉紋綉、蟠龍飛鳳紋綉淺黃絹面衾、龍鳳合體相蟠紋綉等代表性文物,都是完全用辮綉法全部施綉,不加畫繢填彩。這標志著刺綉工藝的成熟(圖2)。蘇聯南西伯利亞巴澤雷克第5號古墓,也曾出土中國絲綢的刺綉鞍褥面,紋樣風格和刺綉針法與長沙及江陵出土的戰國刺綉相似,說明戰國時期中國的刺綉品已向國外流傳。
漢代刺綉已有很高的水平。湖南長沙馬王堆 1號西漢墓、北京大葆台西漢墓、河北懷安東漢五鹿充墓、甘肅武威磨嘴子東漢墓、新疆民豐北大沙漠東漢墓、蒙古人民共和國諾音烏拉古代匈奴王族墓群等均有刺綉發現。馬王堆 1 號西漢墓出土的遣策中記有長壽綉、信期綉、乘雲綉等名稱,紋樣題材以變體雲紋為主,也有由龍頭、鳳頭與變體雲紋連成一體的雲中龍、鳳,還有變體植物紋、茱萸紋、幾何方棋紋等。紋樣繁密,色彩鮮艷。河北懷安東漢五鹿充墓出土的刺綉以雲山人物鳥獸為題材。新疆民豐出土的東漢刺綉除雲紋、茱萸紋外,還有獨具地方色彩的變體花鳥紋。蒙古人民共和國諾音烏拉出土的刺綉,題材有龍紋、斗獸紋、魚鳥紋、玉佩紋等。漢代刺綉屬生活用品,針法以辮子股綉為主,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綉品中,還有極少的直針綉法。
南北朝時期由於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出現了刺綉佛像。1965年敦煌文物研究所在莫高窟125與126窟前崖壁裂縫中發現一件北魏廣陽王元嘉獻於太和十一年 (487)的刺綉佛像殘片。其正中綉一坐佛,佛右側為一菩薩,下方正中是發願文,其左右綉供養人。現僅存四男一女,均穿胡服,身旁各綉名款。邊飾忍冬龜背紋花邊,用二暈配色法配色。除花邊外,均滿地施綉,是現存最早的一件滿地施綉的裝飾性綉畫。
唐代所綉佛像很多,武則天(623~705)晚年曾命綉工綉制凈土變相圖 400幅。日本關衛教授認為,日本持統帝六年 (692)陳於葯師寺講堂中高6米、長6.5餘米的阿彌陀凈土變大綉帳,可能是當時仿照中國的凈土變相圖綉成的。此帳上面綉有阿彌陀佛、脅侍菩薩等像百餘尊。敦煌莫高窟石室曾發現有一幅 3米多長的唐代辮綉佛像,氣派庄嚴。另有一件高44厘米,寬22厘米,滿綉穿枝牡丹及鴛鴦的囊袋,牡丹花葉已用平綉法綉成。還有綉帳靈鷲山釋迦說法圖,釋迦牟尼立於蓮座上,旁侍二佛二僧,頭頂飛天二人,下坐供養人像,也全是平綉法所綉。唐代刺綉針法,已運用戧針、擻和針、扎針、蹙金、平金、盤金、釘金箔等針法,能使綉品綉出暈染的效果,為宋代綉畫藝術創造了條件。(圖3) 宋代繼承了綉制佛畫的技藝傳統,轉而綉制名人書畫,以追摹宋代院體工筆畫的筆墨線條、暈色濃淡及畫中風采氣韻為能事。宋徽宗於崇寧年間(202~206)在皇家畫院設綉畫專科,一時間著名綉工如思白、墨林、啟美等輩出,融書畫於綉畫。他們的綉品精緻細膩,有「閨閣綉」之稱。如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宋綉素底白鷹軸,羽毛用刻鱗針,在羽片外緣先墊一根輪廓線,然後根據羽毛生長規律施綉,使羽毛呈現高下厚薄的真實感,系鷹的藍索打結處,用粗股絲線盤結,然後釘線固定,流蘇也以粗線排列釘固,使之顯現不同的紋理質感,使刺綉技法推進到藝術的高峰。
元代刺綉稍衰,明清復振,蘇綉、魯綉、湘綉、粵綉、蜀綉最著名。蘇綉始於上海露香園顧氏,色彩文雅,針法活潑多變。魯綉為衣線綉,作風雄勁,設色濃艷,湘綉渾厚,粵綉明快,蜀綉色彩鮮艷,富有立體感,各具特色。
⑺ 牡丹的主要品種有哪些
牡丹的主要品種有:赤頁紅、飛來紅、袁家紅、醉顏紅、雲紅、天外紅、一拂黃、 軟條黃、先春紅、顫鳳嬌、丹州紅、黃芍葯、緋桃、 紅郁李、姚黃、牛家黃、潛溪緋等。真是多了去了。
⑻ 一把把扇子還能組一什麼扇子
一把把扇子是最好,另外一面面扇子勉強也可以吧。
扇子的用途
扇子一般是用來扇風祛熱的,但仔細想來,扇子似乎不只是用來扇風祛熱的,它還應有其他方面的一些用途。
諸葛亮喜歡手執鵝毛扇。羽扇綸巾,很儒雅。扇子輕輕一搖,就有了計謀。自打諸葛亮喜歡用扇子以來,許多謀士、幕僚也就喜歡用扇子了,扇子一時成為儒雅智慧的象徵。
一些小說、演義里頭,扇子還可以用來做兵器。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中就常常有它們的身影。鐵扇公主的芭蕉扇能製造龍卷風,孫悟空都奈何它不得。還能滅火。有人考證,鐵扇公主的扇子是世界上最早的滅火器。濟公也有一把扇子,蒲扇,破的。在濟公手裡,這把蒲扇跟鐵扇公主的芭蕉扇一樣,不是用來消夏的,是一件法器,可以御敵於千里之外,有非凡的神力。
看某些電視劇,若留心觀察,你也許會發現,漢奸、地主老財家的帳房先生也喜歡用扇子,插在後脖頸上。這些人愛執摺扇,竹骨油紙做的。但他們似乎很少用它來扇風,倒很像他們的一條人造的尾巴。只是這尾巴不是長在屁股上,而是長在後頸窩里,滑稽之至。
古代小姐、貴婦,也喜歡扇子,她們喜歡用絹宮扇、紈扇、羅扇(統稱團扇)。形狀多為圓月形。最好有樟木或者檀木的體味兒。京劇《貴妃醉酒》中的楊貴妃就愛用扇子,卻是摺扇,絹面竹骨,上面有大團的牡丹。貴妃喜歡拿大摺扇,想是體型龐大又太膏腴了,需要拿大扇子來招風祛熱的緣故吧。為什麼不用蒲扇?蒲扇太老土,不符合她的身份,那種絹宮扇,則過於精巧,風力又太小,不能解她的風之「渴」。
古代,最喜歡用扇子的人其實是書生,特別是像唐伯虎、鄭板橋一類的有點書法、繪畫、文字功底的秀才。他們喜歡舞文弄墨,顯露風雅。還喜歡拿有題字的扇子跟香閨里的小姐們交換絹帕、汗襟兒,當作定情信物。所以扇子在古代的書生小姐手裡,更像一種調情物。
現如今,最喜歡拿扇子的有四種人,一說書人二說相聲的。像田連元郭德剛,一上台賣弄嘴皮子,就會手拿一把摺扇。不是扇風,是作為一種道具。相當於過去藝人登台時用的醒木。三是下棋的。我常在電視上看見聶衛平馬曉春柳大華下棋的時候手拿摺扇。偶爾展開扇扇。大冬天也如此。他們似乎是在學諸葛亮,以為扇子有助思考。四是文人、書畫家,他們自然是在仿古,效唐寅、朱耷之流。但他們有幾個能跟「吳門四才子」、「揚州八怪」等相提並論呢?這里頭更多的只是在濫竽充數,附會風雅罷了。
如今電扇、空調越來越多,手搖的扇子用得越來越少了。我們只能更多的在舞台、房間,看見扇子成為一種觀賞、裝飾的道具。
那種大蒲扇,棕樹葉子做的,在許多人的童年裡都有記憶。它跟隨著慈愛、故事,在夏天裡流淌。「手持蒲扇撲流螢」,童年因此變得明亮,溫暖。這樣的扇子,才是我此時此刻最懷念、最想贊美的。
⑼ 結婚照上面印的是什麼花
結婚照上面印的是牡丹花。結婚證上會印有牡丹花。牡丹是中國的國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回代表吉祥的花種答,自古有著富貴榮華、和諧美滿的含義,代表著對美滿婚姻生活的祝福。
我國早年間的婚書的質地有宣紙、硬本、絹面、毛邊紙等,以手書居多,民國元年開始改用油墨印刷,詞藻華麗優美。
(9)絹面牡丹擴展閱讀
結婚照上面印花的創作背景
「中國式攝影」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底蘊,從藝術理念到創作手法,從服飾道具、化妝造型到場景布置,從服務模式到照片等產品設計,均以中國五千年文化為依託,萃取中國文化元素精華,完全有別於日前市場以西洋文化為背景的攝影。
這種文化性加藝術性的「中國式攝影」,比較符合及未來的華人市場,將與風靡一時的「西洋攝影」兩分天下,並且將隨著中國文化的偉大復興而引領中國攝影服務市場,並在全球攝影流派和攝影服務市場占據重要地位。
⑽ 在絹上畫牡丹要注意什麼呢
應該注意:墨線的層次要畫出來,膠礬水的應用要適度,絹要放的很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