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牡丹紋
A. 關於牡丹的傳說
1、傳說唐後武則天在一個隆冬大雪紛飛的日子飲酒作詩。她乘酒興醉筆寫下詔書「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百花懾於此命,一夜之間綻開齊放,惟有牡丹抗旨不開。
武則天勃然大怒,遂將牡丹貶至洛陽。剛強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陽就昂首怒放,這更激怒了武後,便又下令燒死牡丹。枝幹雖被燒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開的更盛。
2、靖康年間,金軍攻破北宋京城洛陽也毀於兵火,牡丹從此衰落。但自從洛陽牡丹享譽之後,各地慕名者紛紛前來求購,這就使得洛陽牡丹流傳全國。在此以後出現的幾處牡丹產地,無不與洛陽牡丹有著淵源關系。
如北宋末期,距洛陽較近的陳州(今淮陽)由於引種繁衍洛陽牡丹而名噪一時。在此之後四川天彭(今彭縣)又被人稱為「小洛陽」明末清初,山東曹州(今荷澤成為全國牡丹的主要產地。據記載(〈曹州牡丹〉)記載:「明萬曆年間,趙氏先人嗜花,不辭勞苦,親往洛陽求的十餘種牡丹歸」。
由此可見,曹州牡丹的發展也曾得力於洛陽牡丹。此後歷盡滄桑,牡丹日見凋零。
拓展資料
關於一些品種牡丹的傳說
1、「豆綠「
相傳,菏澤有個青年花農,做夢都想著能把「花魁」的金匾掛在自己的門口。百花仙子告訴他,你如果真有志氣,就要到黃河灘上取土,到東海汲水,花魁才能屬於你。說完,從頭發上撥下碧玉丟在地上,那玉綠光一閃,就不見了。
青年花農跋山涉水,歷經磨難,終於在玉入土的地方培育出一株綠牡丹,奪得了「花魁」金匾。這樣,豆綠也就成了牡丹中的珍品。
B. 牡丹花的含義
牡丹圖案作為裝飾語言,具有濃郁民族氣息。這些牡丹紋樣(圖案),是我國人民所喜愛的傳統圖案之一,她以富麗飽滿的形態和艷麗奪目的色澤,在我國人民心目中享有特殊的地位。作為本民族精神象徵,她融進了人們對生活的美麗憧憬和良好祝願,意寓著中華民族繁榮昌盛,源遠流長,正因為藝術家將此主觀意願生動地溶注在牡丹的形態之中,才使牡丹紋樣的生命力具有長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如洛陽宋代古墓壁畫和磚雕牡丹圖案,大理的木雕牡丹、西藏寺院和住宅中的牡丹圖,景德鎮的牡丹瓷器,四川的牡丹年畫等等,都具有民族特色。
在雲南省大理白族建築木雕上有許多牡丹圖案。如:「牡丹亭格扇門花心」;「牡丹盆花格扇門花心」;「牡丹童子可靠扇門花心」;「山茶牡丹格扇裙板」;「牡丹與卷草紋小花板」;「鳳穿牡丹格扇門花心」;「文豪雅趣格扇門花心(瓶插牡丹);「春花(牡丹)秋果格扇門花心」;「博古瓶花(牡丹)格扇門」。
景德鎮瓷器的牡丹圖案也十分精美:「牡丹孔雀鳳凰圖盤」、「牡丹寶相花紋」、「青花牡丹孔雀圖盤」、「青花牡丹孔雀海馬圖壇」、「青龍牡丹唐草紋盤」、「青龍牡丹紋盤」、「赤彩牡丹孔雀圖盤」、「五彩牡丹鳳凰圖盤」、「青花牡丹鳳凰圖盤」、「剔紅牡丹孔雀大盤」、「青龍鳳凰寶相花唐草紋瓢瓶」、「五彩牡丹唐草紋碗」、「青花牡丹唐草羯磨紋碗」。
另外。各地保存的瓷器上也有牡丹圖案:「青花纏枝牡丹紋帶蓋梅瓶」、「影青刻龍鳳牡丹紋瓷罐」(青海)、「剔花牡丹紋瓷罐」(青海)、「剔紅雙龍牡丹山石紋盆」(北京)、「剔紅牡丹瓷蓋碗」(北京)、「唐三彩鳳嘴牡丹尊」(洛陽)、「唐三彩牡丹枕」(洛陽)。
歷代絲綢布錦上的牡丹圖案有:唐代「牡丹紋煙色暗花綢」、宋代「串枝牡丹紋羅」、「雲錦」(牡丹)圖案。現藏於日本正倉院的「唐錦」:獅子與唐草(牡丹)奏樂紋棉、紫地、織出獅子紋、左右配飾牡丹唐草並有琵琶、笛、鼓等奏樂者。另外唐花山羊紋錦:茶地以相對二山羊為圖案,間飾牡丹花,花型優美、動人。
在我國各寺院壁畫,或出土的古墓壁畫中都有許多牡丹圖案。
如:北京法海寺壁畫,繪有牡丹、蓮花、月季、芭蕉等;西藏的布達拉宮中的壁畫也繪有牡丹等吉祥之物。河南洛陽古墓博物館1、2、3、4號宋墓壁畫和磚雕上均有牡丹圖案;內蒙古昭烏達盟料峰三眼井村之墓壁畫上方各畫一束對稱牡丹花、券頂四角各畫一鳳凰作展翅飛翔狀,周圍點綴牡丹花紋。
在古代許多畫法上也冠以「牡丹」之名,如「牡丹塗」:用麻布做成球狀、粘取紋漆、在完成中塗漆面,全部紋轉一朵朵的花紋……花朵紋樣便自然形成。
「牡丹纏枝法」:用棉包在白土瓦灰填充料制備的漆面上壓旋,起出團體色螺紋,入蔭於後稍加打磨平整,現場刷緣漆、朱漆各一道,最後,磨顯出亮,效果似國色天香、錦族花團。
可見、牡丹文化深入我國民間,在歷代文人墨客平民百姓中廣為流傳。其中牡丹圖案又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主要形式。但是,究竟它的象徵意義或象徵性是什麼呢?
纏枝紋牡丹:傳統吉祥紋樣,又名「萬壽藤」,寓意吉慶。因結構連綿不斷,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
牡丹與石頭或梅花組成的圖案寓意「長命富貴」。
鷺鷥與牡丹象徵「一路富貴」。
白頭翁(鳥)與牡丹象徵著「長壽富貴」或「富貴姻緣」。
牡丹玉蘭繪在一起,象徵「玉堂富貴」即「富貴之家」之意。
牡丹海棠繪在一起寓意「滿堂富貴」即老少同貴。
牡丹與魚繪於一圖案中,即「富貴有餘」。
牡丹圖案周圍飾月季、長春草等,象徵「富貴長春」。
瓶(平)插牡丹(富貴)其意表示:「富貴平安」。
C. 忍冬紋、牡丹紋、蔓草紋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因忍冬這種植物越冬而不死,所以被大量運用在佛教上,比作人的靈魂不滅回、輪回永生。以後又廣泛答用於繪畫和雕刻等藝術品的裝飾上。
牡丹紋是一種典型的漢族裝飾紋樣,以牡丹花為主題。自唐代以來,牡丹頗受世人喜愛,被視為繁榮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徵。
蔓草紋:蔓生的花草構成活潑飽滿的紋飾,帶有一種歡樂的色彩,由於它連綿不斷的造型特點,人們賦予它連綿不絕的吉祥內涵,蔓為帶狀諧音"萬代"。
D. 中國古代有哪些出名的銅鏡,現在價值較高的又有哪些。
戰國的銅鏡有:
春秋四乳光芒鏡、戰國龍紋鏡、戰國蛟龍紋鏡、戰國蛟龍紋鏡、戰國四山紋鏡、戰國五山紋鏡、戰國折疊式菱紋鏡、戰國變形三龍紋鏡
漢代的銅鏡有:西漢星雲紋鏡、西漢清白連弧鏡、西漢四乳羽人騎龍鏡、西漢銅華連弧紋鏡、西漢見日之光草葉紋鏡、西漢日有憙草葉紋鏡、西漢投博至明草葉紋鏡、西漢見日之光草葉紋鏡、西漢日有意草葉紋鏡、西漢單圈銘文鏡、西漢家常貴富銘文鏡、西漢四乳神獸鏡、西漢內而光四神博局鏡、東漢禽獸搏局鏡、新莽王氏四靈博局鏡、新莽魏氏博局紋鏡、東漢十二字博局紋鏡、東漢長宜子孫連弧紋鏡、東漢人物車馬雕像鏡、東漢神人車馬紋雕像鏡、東漢青蓋龍虎銘文鏡、東漢建安十年神人神獸雕像鏡、東漢半圓方枚神獸鏡
東漢重列式神獸鏡、東漢吾作神人神獸鏡、東漢尚方博局紋鏡、東漢神人神獸鏡、東漢龍虎鏡
隋唐、唐朝的銅鏡有:
隋唐十二生肖鏡
隋唐練形神冶仙禽瑞獸鏡
隋唐靈山團紋鏡
隋唐靈山六獸銘文鏡
隋唐昭仁曬德四神鏡
唐代瑞獸菱花鏡
唐代雙獸雙鸞菱花鏡
唐代禽獸菱花鏡
唐代山嶽花鳥菱花鏡
唐代孔雀牡丹紋葵花鏡
唐代八卦方鏡
唐代鳳紋葵花鏡
唐代雙鸞銜綬鏡
唐代雙鸞銜綬葵花鏡
唐代蟠龍紋葵花鏡
唐代寶相花葵花鏡
唐代真子飛霜鏡
唐代真子飛霜葵花鏡
庸代菱形方格鏡
唐代孔雀瑞獸葡萄鏡
唐代六瑞獸葡萄鏡
唐代五瑞獸葡萄鏡
唐代六瑞獸葡萄鏡
唐代四神十二生肖鏡
唐代蟠龍紋鏡
唐代四獸紐陰鑒鏡
唐代十二生肖八卦鏡
唐代花鳥帶柄鏡
宋、遼、金、元的銅鏡有:
北宋銀背龍風舞蹈鏡
宋代盾形銘文鏡
宋代四雁折角方鏡
宋代天師降龍葵花鏡
宋代鼎爐形雙龍鏡
宋代長命貴富銘文鏡
金代吳牛喘月故事鏡
金代吳牛喘月故事鏡
金代許由巢父故事鏡
金代雙鯉紋鏡
金代柳毅傳書鏡
金代人物故事鏡
元代牡丹鳳凰紋鏡
元代雙龍紋菱花鏡
元代梵文鏡
元代漢梵兩體咒文佛字鏡
明、清的銅鏡有:
明代五行大布銘文鏡
明代刷銀吉祥文字鏡
明代雲龍紋鏡
明代准提咒文佛像鏡
清代富貴雙全銘文鏡
清代五子登科帶柄鏡
清代雙喜五蝠紋鏡
現在的價格比較高的是:
1495萬成交的海獸葡萄古銅鏡,908.5萬成交的四乳神獸古銅鏡,897萬成交的「明逾滿月」跑獸古銅鏡,605萬成交的戰國的喜鵲猴子古銅鏡
古銅鏡的價格首先取決於其製作的年代,戰國時期和唐代的銅鏡價格最高,其次是漢代銅鏡,宋、元時代的銅鏡價格相對較低,明、清時代的銅鏡價格更低。目前市面上的漢唐銅鏡仿品很多,這類銅鏡從宋代就開始有仿造的了,現在新仿品幾乎可以以假亂真。其實真品漢鏡花紋精美清晰,黑漆或水銀沁入器體,不易拭去,而宋代後仿製和當今新仿的漢鏡,採用真品翻模鑄造而成,花紋不甚清晰,顯得模糊,銅質呈黃紅色,黑漆或水銀顏色死,本身光潔度差。 藏友可以通過此處來判別真偽。
E. 中國傳統紋樣牡丹紋的歷史
初現於魏晉南北朝,自唐帶以來,牡丹頗受世人喜歡,被視為昌盛昌盛、美妙幸福的意味。宋時被稱為「福裕之花」。宋、元全盛,元、明、清三帶牡丹紋久盛不衰。
牡丹紋飾始於唐帶,興盛於北宋。明清傢具皆有牡丹紋飾。
牡丹紋
一種典型的瓷器裝飾紋樣,以牡丹花為主題。自唐代以來,牡丹頗受世人喜愛,被視為繁榮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徵。宋時被稱為「富貴之花」。故成為瓷器上的流行裝飾。
牡丹紋瓷器(24張)
表現技法有刻花、印花、繪畫等;形式有獨枝、交枝、折枝、串枝、纏枝等。
五代越窯、宋代定窯、耀州窯有刻劃牡丹紋製品,磁州窯則為白地黑花品種。定窯器上常出現一枝獨秀的單朵牡丹,耀州窯瓷器上多見花朵兩兩相對,磁州窯枕面上還可見隨雲頭形曲線繪畫3朵牡丹。構圖方式有適合式、對稱式、均衡式等。耀州窯青釉碗內壁刻劃一枝牡丹,花朵盛開,枝葉繁茂,布滿全器,作適合式構圖。又有刻劃兩枝牡丹,花枝相交,花朵相對的對稱式構圖;耀州窯青釉瓶上的刻劃牡丹枝莖纏繞,花葉紛披,作均衡式構圖。宋代亦見將牡丹紋用作輔助紋飾的,如定窯、耀州窯的刻花、印花鳳銜牡丹紋。
元、明、清三代牡丹紋久盛不衰,多用作主紋,裝飾在瓶、碗、盤、罐等器皿的主要部位。明清時期,景德鎮窯瓷器上的牡丹紋更豐富多彩,有折枝牡丹、纏枝牡丹等。明宣德青花盤上的折枝牡丹紋、青花玉壺春瓶的纏枝牡丹紋,圖案精緻,裝飾效果強烈。明嘉靖醬釉描金孔雀牡丹紋執壺,在器腹部桃形開光中貼金描畫孔雀牡丹紋,尤顯富貴華麗。清雍正粉彩牡丹紋盤口瓶、珊瑚紅地粉彩牡丹紋貫耳瓶,都是工筆重彩,一絲不苟,將牡丹花的國色天香、雍容華貴表現得淋漓盡致
F. 隋唐時期的唐寶相花紋有什麼歷史意義
寶相花紋是一種漢族傳統的陶瓷器裝飾紋樣。將自然界花卉(主要是蓮花)的花頭作藝術處理,使之圖案化、程式化。
寶相花紋不是自然界中單一的某一種自然植物的花舟紋樣,而是蓮花、石權、牡丹、等多種自然形態的花朵揉合在一起並且以四向對稱放射或多向對稱放射的形式經過藝術處理,使之趨於理想化、圖案化、具有獨特裝飾性而形成的一種紋樣,就像鳥中之鳳或神異的龍紋一樣集眾美於一身。也是一種獨具我國民族特色、應用范圍廣泛的吉祥植物紋樣,多用於銅鏡、金銀器、織錦、壁畫、陶瓷裝飾之中就是寶相花紋在不同載體上的應用。寶相花可稱得上是中國與西方意匠的經典之作,是唐代花齊紋樣的代表之一,花丼紋樣中的佼佼者之一。
它在雍容廣闊的唐朝氣派的背景下產生,擁有漢朝銅鏡中適合造型的嚴謹,而且還擁有中國古老的神蒂紋樣中花形的某些特徵,還擁有來自羅馬繁復的風格特徵。
總體來說唐代的寶相花遵循著「十」字基準圓形福射這一結構規律,但此花在唐朝一代千變萬化,絢麗多彩還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徵。花中多留有空地,紋樣較為簡潔大方、衡稱、形象秀麗活撥。布局結構嚴謹細膩,布局與空間保持規整、等量的狀態,穩定中又可
見流動。構圖均衡而穩定,所以顯得細密精緻、井然有序。
唐代寶相花紋經歷了一個由簡趨繁、化繁為簡的變化過程,具有由忍冬紋和石榴紋演化成的"側卷瓣"、如意雲紋演化成的"對勾瓣"、牡丹紋演化成的"雲曲瓣"3種花瓣的表象特徵。各種構成形式的寶相花紋在屬性和外形特徵上都具有相似性,它反映了封建社會鼎盛時期的唐代農業、手工業的迅速發展,以及文化藝術的繁榮,其多樣的藝術形式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得到了不斷地演化和應用。
以上為相關論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