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花愁雨
『壹』 古人詩雲:「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雙引號是什麼意思
因為這兩句詩並非出自同一首詩,並非前後相連,所以同時引用時分別加引號。
」芭蕉不展丁香結。「意思: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結未解。
出處:《代贈》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七言絕句組詩作品。
原文: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譯文:黃昏獨上高樓慾望還休,樓梯橫斷情郎不來,一彎新月如鉤。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結未解,它們同時向著春風各自憂愁。
「丁香空結雨中愁。」意思: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
出處:《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
原文: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譯文:捲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里的落花那麼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
(1)丁香花愁雨擴展閱讀
《代贈》以一女子的口吻,寫她不能與情人相會的愁緒。詩中所寫的時間是春日的黃昏。詩人用以景托情的手法,從詩的主人公所見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襯托出她的內心感情。詩的開頭四字,就點明了時間、地點:「樓上黃昏」。
接下「慾望休」三字則維妙逼肖地描摹出女子的行動:她舉步走到樓頭,想去望望遠處,卻又凄然而止。這里,不僅使讀者看到了女子的姿態,而且也透露出她那無奈作罷的神情。她想去望她的情人,但又慾望還休。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這是一首傷春詞、春恨詞。此詞借抒寫男女之間的悵恨來表達作者的愁恨與感慨。
上片寫重樓春恨,落花無主;下片進一層寫愁腸百結,固不可解。有人認為這首詞非一般的對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後周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李璟借小詞寄託其彷徨無措的心情。全詞語言雅潔,感慨深沉。
『貳』 丁香空結雨中愁的全詩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朝代:五代 作者: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依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翻譯:
捲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里的落花那麼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
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詞、春恨詞。詞人賦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慣用暗筆,像這首在詞中點明「春恨」還是罕見的。詞的上片從落花無主著筆,寫春恨所以產生的觸媒;下片從思念難解立意,將春恨產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作者用了詞家慣用的對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卻用得很不一般。
詞的開頭頭先來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鉤」,即非景語,也非情語,而是客觀平直的敘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喚景。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簾」,但正如古人所雲:「言『真珠』,千古之善讀者都知其為簾,若說『珠簾』,寧知其為真珠耶!是舉真珠可包珠簾,舉珠簾不足以包真珠也。後人妄改,非所謂知音。」「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二句委婉、細膩,卷簾本欲觀省景物,借抒懷抱,而既卷之後,依舊春愁浩盪。可見,「鎖」是一種無所不在的心靈桎梏,使人慾銷愁而不可得。而「春恨」並不是抽象的,「風里落花誰是主」,風不僅吹落花朵,更將凋零的殘紅吹得四處飛揚,無處歸宿。在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飄零,孤獨無依。
上片結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緒蕭索,悠然神往。
下片從人事著筆,是對春恨的進一步申說,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結果。「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則點出了「春恨」綿綿的緣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與漢武帝典故。據說三足的青鳥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漢武帝忽見青鳥飛集殿前,遂後西王母即至。然而所思主人遠在雲外,青鳥也不為之傳信,思念難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丁香結」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結難解之意,詩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結不散,如李商隱《代贈》詩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璟的獨創就在於將丁香結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徵愁心的喻體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動人,更加令人憐憫,「青鳥」、「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聯工穩的對仗,一人事,一時景,這律詩般的俊語將思念難解之情寫得既空靈透脫而又真摯實在。至此,詞的感情已經十分濃郁、飽滿。當手卷真珠上玉鉤的時刻,已經春恨綿綿;風里落花無主,青鳥不傳信,丁香空結,則徒然的嚮往已經成為無望,這已是無可逃避的結局。
『叄』 「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芭蕉不展丁香結釋義:芭蕉的蕉心尚未展開,丁香的花蕾叢生如結。出自古詩《代贈》。
丁香空結雨中愁釋義:雨中的丁香花讓人想起凝結的憂愁。出自《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一、唐·李商隱《代贈》
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譯文:黃昏時分登上高樓,想憑欄遠眺,最終卻凄然作罷。玉梯橫斷,天上一彎新月灑下淡淡的清輝。芭蕉的蕉心尚未展開,丁香的花蕾叢生如結;同是春風吹拂,而二人異地同心,都在為不得與對方相會而愁苦。
二、南唐中主·李璟《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譯文:捲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里的落花那麼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
(3)丁香花愁雨擴展閱讀
這兩首詩都寫離愁,寫得風華流美,情致婉轉。《代贈》不但寫女主人公無心憑欄遠眺,而且連眼前的芭蕉和丁香都含愁不解,愈添感傷。尤其是詩歌的後兩句,景與情、物與人融為一體,意境優美,含蘊無窮,又毫不造作,歷來為人稱道。
對後來一些詩詞名作的構思、意境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錢珝的「芳心猶卷怯春寒」,李璟的「丁香空結雨中愁」,乃至現代詩人戴望舒的《雨巷》,都從中汲取過靈感。
《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從整首詞來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詞中的一腔愁懷置於一個與其身世密切相關的歷史地理環境中,與心靈的起伏波動也是密切相合的。詞中的春恨是南唐受周威脅時的危苦感慨,而「青鳥」句就是憂國之思的深沉寄託了。
『肆』 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意思
芭蕉不展丁香結的意思是: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結未解。出自唐代李商隱的《代贈二首·其一》。
丁香空結雨中愁的意思是: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出自五代李璟的《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代贈二首·其一》原文: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譯文:黃昏時分登上高樓,想憑欄遠眺,最終卻凄然作罷。玉梯橫斷,天上一彎新月灑下淡淡的清輝。芭蕉的蕉心尚未展開,丁香的花蕾叢生如結;同是春風吹拂,而二人異地同心,都在為不得與對方相會而愁苦。
這首詩所寫是黃昏時女主人公遠望的百無聊賴,並寫俯視樓下庭院所見景物,更增離愁。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原文: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譯文:捲起珍珠編織的簾,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隨風飄盪的落花誰才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憂思不盡。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
這是一首傷春詞、春恨詞。此詞借抒寫男女之間的悵恨來表達作者的愁恨與感慨。
『伍』 芭蕉不展丁香結和丁香空結雨中愁是什麼意思❓❓❓❓❓
「芭蕉不展丁香結」的意思是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結未解;「丁香空結雨中愁」的意思是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
首句出處:唐·李商隱《代贈二首·其一》
原詩:
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譯文:
黃昏獨上高樓慾望還休,樓梯橫斷情郎不來,一彎新月如鉤。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結未解,它們同時向著春風各自憂愁。
次句出處:後唐·李璟《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原詩: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譯文:
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
(5)丁香花愁雨擴展閱讀:
丁香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意象,是美麗、高潔、憂郁的象徵。自唐代開始,以丁香為題材的作品增多,它作為一種意象也進入詩人的創作視閾,其審美意蘊和情感、思想內涵也得到進一步的拓展。
自從李商隱《代贈》根據丁香的自然形態而聯想發揮,寫出了「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之句後,帶有「憂愁」含義的丁香或者丁香結便成為詩歌中一個重要的「原型意象」。經過後代文人的反復渲染,「丁香結」便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較固定的象徵,成為「憂愁」、「幽怨」的代名詞。
『陸』 "丁香空結雨中愁",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擬人手法,借花喻人。表達了作者在歷盡滄桑後平淡下看到的細小丁香花後的憂愁而又淡然的思想感情,是很飄渺的一句詩,我很喜歡。
——虞山仙人 贈
『柒』 請問為什麼丁香花是愁苦的象徵是哪個詩人先用這個意象的
丁香花象徵美麗、高潔,而丁香花多是紫色,又開在多雨的春季,雨中的丁香花就如含淚的少女,所以多稱為是幽怨之花。 南唐李璟更是先把丁香結和雨中愁悵朕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在誰是主?思悠悠閑!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戴望舒在《雨巷》里也用到: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
她默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捌』 「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大致意思是什麼
「芭蕉不展丁香結」意思是蕉心緊裹未展,丁香也郁結未解;「丁香空結雨中愁」意思是雨中的丁香花讓人想起凝結的憂愁。
「芭蕉不展丁香結」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代贈二首》其一,原文為:
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白話譯文:黃昏獨上高樓慾望還休,樓梯橫斷情郎不來,一彎新月如鉤。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結未解,它們同時向著春風各自憂愁。
「丁香空結雨中愁」出自五代十國時期南唐中主李璟的《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原文為: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白話譯文:捲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里的落花那麼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
(8)丁香花愁雨擴展閱讀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創造背景
《南唐書》卷二十五載:李璟即位,歌舞玩樂不輟,歌師王感化嘗為之連唱「南朝天子愛風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璟遂悟,作《浣溪沙》二闋並手書以賜感化,其中就包括這一首。詞中的春恨不只是李璟對景抒情的一般閑愁,還有南唐受周威脅時的危苦感慨,而「青鳥」句就是憂國之思的深沉寄託。
『玖』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這是什麼意思
這句詩的意思是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青鳥:傳說曾為西王母傳遞消息給漢武帝,這里指帶信的人。雲外:指遙遠的地方。丁香結:丁香的花蕾,在詩中詩人用以象徵愁心。
該詩句出自五代十國時期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全詞原文如下: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白話文釋義:捲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里的落花那麼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
(9)丁香花愁雨擴展閱讀
此詞借抒寫男女之間的悵恨來表達作者的愁恨與感慨。上片寫重樓春恨,落花無主;下片進一層寫愁腸百結,固不可解。有人認為這首詞非一般的對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後周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李璟借小詞寄託其彷徨無措的心情。全詞語言雅潔,感慨深沉。
詞的開頭「手卷真珠上玉鉤」二句,即非景語,也非情語,而是客觀平直的敘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喚景。二句委婉、細膩,卷簾本欲觀省景物,借抒懷抱,而既卷之後,依舊春愁浩盪「鎖」是一種無所不在的心靈桎梏,使人慾銷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並不是抽象的,「風里落花誰是主」,風不僅吹落花朵,更將凋零的殘紅吹得四處飛揚,無處歸宿。在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飄零,孤獨無依。上片結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緒蕭索,悠然神往。
下片從人事著筆,是對春恨的進一步申說,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結果。「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則點出了「春恨」綿綿的緣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與漢武帝典故。然而所思主人遠在雲外,青鳥也不為之傳信,思念難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
「丁香結」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結難解之意,詩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結不散,最後以景語作結:「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長江接天,這樣的背景暗示著愁思的深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