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丁香詞譜

丁香詞譜

發布時間: 2022-04-18 09:45:24

⑴ 求電子琴歌曲{丁香花}的歌譜要帶歌詞的

http://www.sooopu.com/html/34/34492.html這個是簡譜的, 沒有專業電子琴的,你看看吧。這個歌譜很簡單,應該也可以用吧。

⑵ 詞牌名有哪些

詞牌名
1. 暗香 詞牌名。從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紹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訪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個月,石湖拿出詩箋,向作者索要詞章新作,作者填寫了兩首詞。石湖吟賞不已,命兩個歌妓演唱,音調節律和婉,作者就將這首詞名為《暗香》。
2. 八聲甘州 詞牌名。
3. 拜星月慢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4. 卜運算元 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運算元」。
5.. 采蓮令 詞牌名。
6.. 採桑子 原唐教坊大麴中有《採桑》,後截取一「遍」單行,取為詞。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詞中又創慢詞,《採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無此詞牌,始於晏殊。
7. 蒼梧謠 詞牌名。
8. 釵頭鳳 原名《擷芳詞》,相傳取自北宋政和間宮苑擷芳園之名。後因陸游有「可憐孤似釵頭鳳」詞句,故名。
9. 長相思 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又名《長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夕別離」一句,故名。
10. 朝中措 詞牌名。宋以前舊曲,名為《照江梅》、《芙蓉曲》。
11. 丑奴兒 詞牌名。出自唐教坊大麴《採桑》,所以,通稱《採桑子》,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
12. 搗練子 詞牌名。以搗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詞調。
13. 點絳唇 又名《南浦月》《點櫻桃》等。
14. 蝶戀花 本名《鵲踏枝》,唐教坊曲名,後改名《蝶戀花》,另名《鳳棲梧》、《一籮金》、《黃金縷》、《卷珠簾》等。
15. 定風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有「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流」一語。此調取名原來有平定叛亂的意思。又名《定風流》、《定風波令》等。
16. 東風第一枝 詞牌名。又名《瓊林第一枝》,此調最早見於史達祖。
洞仙歌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又稱《羽仙歌》、《洞中仙》。
17. 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詞中有「紅衣脫盡芳心苦」,故名。
18. 風流子 詞牌名。
19. 風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風入松》歌,後取用為詞調。
20. 鳳蕭吟 《詞譜》誤將這首詞的標題「芳草」,當作詞牌。
21. 隔浦蓮 詞牌名。
22. 關河令 詞牌名。
23. 桂枝香 詞牌名。又名《疏簾淡月》。
24. 過秦樓 詞牌名。又名《選官子》、《選冠子》。
25. 漢宮春 詞牌名。
26. 好事近 詞牌名。又名《釣船笛》、《倚鞦韆》。
27. 賀新郎 詞牌名。
28. 花犯 詞牌名。周邦彥自度曲。「犯」:意為「犯調」,是將不同的空調聲律合成一曲,使音樂更為豐富。
29. 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
30. 減字浣溪沙 詞牌名。減字,唐宋曲子詞術語,一般填詞應按譜填,但詞人在聲腔字數上有伸縮自由,以求舊曲出新聲。這首詞實際沒有減字,末字「些」是語氣助詞,是取用楚地方言。
31. 減字木蘭花 詞牌名。
32. 江城子 又名《江神子》、《水晶簾》。
33. 江南春 此詞牌不曾有別人填寫過。可能是作者從南朝梁柳惲的《江南曲》中「日暖江南春」一句,擇取而名。
34. 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過龍門》、《賣花聲》。此詞最早創於唐代劉禹錫和白居易。
35. 浪淘沙令 詞牌名。
36. 酹江月 即念奴嬌,取蘇軾《念奴嬌》中「一樽還酹江月」。
37. 臨江仙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原曲常用於詠水仙。
38. 留春令 詞牌名。
39. 柳梢青 詞牌名。又名《隴頭月》、《早春怨》。
40. 六丑 周邦彥自創。後人覺《六丑》不雅,易名為《個儂》。傳說當年名妓李師師為宋徽宗唱了這支曲子,徽宗覺得這首曲詞圓婉好聽,就問。「是誰寫的?」李師師說:「這曲子叫《六丑》,周邦彥寫的新調。」徽宗召見周邦彥時問:「為何取名《六丑》?」周邦彥答道:「因為它沖犯了六個宮調,那都是最好聽的章調,可是要唱好它並不容易。昔日高陽氏有子六人,富才華而貌�,故以此取為曲調的名字。」
41. 六州歌頭 詞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時入詞牌。六州指伊、涼、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統稱《六州》。歌頭即引歌。
42. 綠羅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記得綠羅裙」一句,取名之。
43. 綠頭鴨 詞牌名。
44. 羅敷歌 詞牌名。又名《採桑子》。
45. 賣花聲 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過龍門》。此曲最早創自唐代劉禹錫。初為小令,形式與七言絕句相同。其內容專詠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調發展為長短句,內容也更廣泛。
46. 滿江紅 詞牌名。
47. 滿庭芳 詞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滿庭芳草積」的詩句而得。
又名《滿庭霜》、《江南好》、《滿庭花》。
48. 眉嫵 詞牌名,又名《百宣嬌》。
49. 梅花引 詞牌名。
50. 木蘭花 又作《玉樓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詞人所填《木蘭花》,句式參差不一。宋人定為七言八句。
51. 木蘭花令 詞牌名。
52. 木蘭花慢 又名《木蘭花》原是唐教坊名,宋時變為詞調,並演化成慢調。
53. 南歌子 原唐教坊曲名。後作詞牌。最初始由唐代溫庭筠所作。
54. 南柯子 詞牌名。
55. 南浦 唐教坊曲中有《南浦子》,宋詞借舊曲名另制新調。
56. 南鄉子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57. 念奴嬌 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絕妙,後人用其名為詞調。
58. 破陣子 原是唐朝開國時創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陣樂》中一曲,後改用為詞牌。
59. 菩薩蠻 原為唐教坊曲。唐代蘇鶚《杜陽雜編》載:「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60. 菩薩蠻令 詞牌名。
61. 菩薩滿 原為唐教坊曲。唐代蘇鶚《杜陽雜編》載:「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62. 戚氏 詞牌名。柳永自創的新調。
綺羅香 詞牌名。始見於史達祖。
63. 千秋歲 又名《千秋節》,出自秦觀的《淮海詞》。
64. 千秋歲引 詞牌名。
65. 青門引 詞牌名。
66. 青門飲 詞牌名,又名《青門引》。
67. 青玉案 詞牌名。取於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銹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詩。
68. 清平樂 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一說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後人偽托。
69. 清平月 詞牌名。
70. 鵲橋仙 詞牌名。因歐陽修有詞「鵲迎橋路接天津」一句,取為詞名。又有一說,此調因詠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而得名。
71. 人月圓 詞牌名。
72. 如夢令 相傳後唐庄宗自製曲,因曲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一句而得名。
73. 阮郎歸 詞牌名。出自東漢劉晨、阮肇天台山采葯遇仙女的典故。
74. 瑞鶴仙 詞牌名。宋周邦彥始創,格體參差。
75. 瑞龍吟 詞牌名。
76. 三姝媚 詞牌名。
77. 山亭柳 唐代無此詞牌,始於晏殊。
78. 少年游 唐無此詞調,宋人晏殊作《珠玉詞》中有「長似少年時」句,取之為名。又名《小闌干》、《玉臘梅枝》。
79. 生查子 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已有此曲。又名《陌上郎》、《愁風雨》、《梅溪渡》等。
80. 聲聲慢 又名《勝勝慢》、《神光燦》、《人在樓上》、《寒松嘆》等。
81. 雙雙燕 詞牌名。
82. 霜天曉角 詞牌名。又名《月當窗》、《踏月》。此詞調首見於《全芳備祖前集》,宋代詞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為詞牌名。
83. 水調歌頭 又名《元會曲》、《凱歌》、《台城游》。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人演為大麴。大麴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是中序的第一章。
84. 水龍吟 又名《龍吟曲》。取李白「笛奏龍吟水」一詩句而名之。
85. 思遠人 詞牌名。
86. 蘇幕遮 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龜茲國,「蘇幕遮」意「西戎胡語」。
87. 蘇武令 詞牌名。又名《過秦樓》、《蘇武慢》。
88. 訴衷情 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
89. 瑣寒窗 詞牌名。又名《鎖窗寒》。
90. 踏莎行 詞牌名。
91. 唐多令 又名《糖多令》、《南樓令》、《空篌曲》。
92. 望海潮 詞牌名。柳永所創。柳永與孫何人布衣之交,後孫何官居杭州,柳永求見不得,創作了新調《望海潮》一詞,請歌女楚楚在孫何面前唱,才得以進見。
93. 望江南 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此調本名為《謝秋娘》,是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所作。後進入教坊。
94. 西河 詞牌名。又名《西河慢》、《西湖》。
95. 西江月 又名《步虛詞》,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
96. 惜分飛 又名《惜雙雙》、《惜芳菲》。《詞譜》中以毛滂為正曲。故此詞牌可能是毛滂自創。
97. 惜奴嬌 《高麗史樂志》載:宋賜大晟樂內有《惜奴嬌曲破》,故此詞牌名應是出自大麴。
98. 謝池春 詞牌名。
99. 行路難 詞牌名。本是古樂府雜曲歌名,內容多寫世途艱難,英雄末路。後用為詞調。又名《梅花引》、《小梅花》。
100. 行香子 詞牌名。又名《燕香子》。
101. 燕山亭 詞牌名。
102. 夜行船 詞牌名。
103. 謁金門 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又名《空相憶》、《花自落》、《出塞》等。
104. 一剪梅 出自宋代詞人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一句。又名《玉簟秋》、《臘梅香》。
105. 憶秦娥 詞牌名。
106. 憶少年 詞牌名。
107. 憶仙姿 詞牌名。原為五代唐庄宗李存勖創制。因原詞中有「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後取名《如夢令》。
108. 永遇樂 詞牌名,亦名《消息》。
109. 漁家傲 唐、五代詞中不見此詞牌,取自北宋詞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漁家傲」一句。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和《遊仙詠》等。
110. 虞美人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據說取名於項羽寵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壺冰》。
111. 雨霖鈴 一作《雨淋鈴》,唐教坊曲名。後用於詞牌。相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逃入蜀地,進斜谷,霖雨連下十數天,在棧道中聞見鈴聲,思念起楊貴妃,便制曲一闕,名為《雨霖鈴》。
112. 玉樓春 又名《木蘭花》、《西湖曲》。
113. 怨三三 詞牌名。
114. 越江吟 原為琴曲名。
115. 澡蘭香 詞牌名。
116. 昭君怨 詞牌名。樂府詩集》載王昭君出塞故事,說此調最早為昭君所創。調見蘇軾的《東坡詞》。又名《一痕沙》、《明妃怨》《道無情》。
117. 鷓鴣天 唐、五代詞中無此詞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詞家晏殊以《鷓鴣天》填詞最多。在北宋詞牌中《鷓鴣天》的別名最多,有《千葉蓮》、《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鷓鴣引》、《驪歌一疊》等等。
118. 祝英台近 詞牌名,又名《寶釵分》等。
119. 子夜歌 詞牌名。又名《憶秦娥》。
120. 醉垂鞭 詞牌名。
121. 醉花陰 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調。
122. 醉落魄 詞牌名。又名《一斛珠》。據曹鄴小說《梅妃傳》載,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賜江妃。江妃不受,寫下「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詩句。玄宗閱後不樂,令樂府以新聲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
123. 醉桃源 詞牌名。又名《阮郎歸》。

⑶ 丁香花的歌詞,五線譜,簡譜

你說抄你最愛丁香花
因為你的名字就是它
多麼憂郁的花
多愁善感的人啊

當花兒枯萎的時候
當畫面定格的時候
多麼嬌嫩的花
卻躲不過風吹雨打

飄啊搖啊的一生
多少美麗編織的夢啊
就這樣匆匆你走啦
留給我一生牽掛

那墳前開滿鮮花是你多麼渴望的美啊
你看那漫山遍野你還覺得孤單嗎
你聽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愛的歌謠啊
塵世間多少繁蕪從此不必再牽掛

你說你最愛丁香花
因為你的名字就是它
多麼憂郁的花
多愁善感的人啊

當花兒枯萎的時候
當畫面定格的時候
多麼嬌嫩的花
卻躲不過風吹雨打

飄啊搖啊的一生
多少美麗編織的夢啊
就這樣匆匆你走啦
留給我一生牽掛

那墳前開滿鮮花是你多麼渴望的美啊
你看那漫山遍野你還覺得孤單嗎

你聽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愛的歌謠啊
塵世間多少繁蕪從此不必再牽掛

那墳前開滿鮮花是你多麼渴望的美啊
你看那漫山遍野你還覺得孤單嗎
你聽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愛的歌謠啊
塵世間多少繁蕪從此不必再牽掛

院子里栽滿丁香花開滿紫色美麗的鮮花

⑷ 這首詞的詞牌是什麼啊

所謂詞牌,就是指唐宋時代經常用以填詞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樂曲的原名。詞牌數目,大約有八百七十多個(包括少數金、元詞調),詞的內容多數已與詞牌的意義無關。事實上,從北宋開始,詞人在詞牌之外,往往另加題名或序言以說明詞意。至於各詞牌的出處,只有少數是可以考證的,絕大部分已無法弄清其來歷了。

但一般而言,詞牌的產生大約有以下幾種情況:
⑴原來的樂府詩題(如"烏夜啼","長相思"等)
⑵唐代教坊樂曲的名稱(如"浪淘沙","西江月"等)
⑶根據詞的內容而定(如"臨江仙"----原寫水仙,"雙雙燕"----原詠燕子等)
⑷取別人詩句中幾字(如"醉春風"----李白"絲管醉春風","看花回"----劉禹錫"無人不道看花回"等)
⑸取某些歷史故事(如"解連環"----出《莊子》"連環可解也","塞翁吟"----出《淮南子》塞翁失馬等)
⑹取本詞幾字(如"憶秦娥","占春芳"等)
⑺詞人自製,如柳永,姜夔等本身就是作曲家,他們作的曲自己填上詞,再根據詞意自定;
⑻用原有詞牌,增字數後改稱(如"甘州令","浪淘沙慢"等)
⑼根據詞的字數定(如"三字令","十六字令"等)
⑽有綜合兩個詞牌定的(如"江城梅花引"等)
⑾用人名(如"西施","虞美人"等)
⑿用地名(如"南浦","伊川令"等)
⒀用樂調(如"角招","四犯令"等)
......
當然,還應該注意到詞牌名的四種情況:
⑴調同名異,也就是一調數名(其中一個是本名,其餘皆為別名)。如"念奴嬌"是本名,"百字令"、"大江東去"、"酹江月"等皆為別名;
⑵調異名同,也就是幾個調同名。如"菩薩蠻"又名"子夜歌",而另外還有"子夜歌"的正調,完全與之不同;
⑶調異句同,即有些詞調字句全同,但譜入音樂時的腔調並不相同,不容混淆也。如"解紅"、"赤棗子"、"搗練子"三調,均為五句,兩句三字,三句七字,排列全同,而且都是平聲韻。但每句的平仄安排卻不盡相同,不能把它們視為同調;
⑷調同句異,也就是一調數體。一個詞牌之下,有數種不同的詞體,當然,其中有正格和別格(異體)之分.如"念奴嬌",辛稼軒的"書東流村壁"為正格,蘇東波"大江東去"則為別格。
以下流行詞譜,足資參考:
⑴《白香詞譜》[清]舒白香收100調
⑵《唐宋詞格律》龍榆生收150調
⑶《漢語詩律學•詞譜舉要》王力收206調
⑷《詞律》[清]萬樹收825調,1670體
⑸《詞譜》[清]王奕清等收826調,2306體

詞是一種配合音樂的詩歌,是唐宋時代的樂府詩。適應文化生活的需要,結合當時在音樂和詩歌上的發展而流行的詞,它的前身是民間小調。例如:《舍麥子》,《挫磓子》等,可能是反映農民生活的;《漁父引》,《拔桌子》等,可能是反映漁民生活的;《破陣子》,《怨胡天》,《怨黃沙》是反映軍人生活的。由此可見,詞牌名的來歷和當時人們的生活是有著密切的關系的。到了後來,慢慢地就沒有什麼密切的關系了。

附:詞 牌 名

兩 字

丁兒 八歸 八塞 入塞 九日 三台 大有 大椿 大酺 個儂 子夜 無悶 無怨

天香 不見 木笡 五拍 六丑 比梅 白萱 白雪 月慢 犯花 古記 東仙 樂正

樂令 樂世 長春 西子 西河 西湖 西施 多麗 導引 尋梅 竹枝 合歡 防露

紅情 出塞 花犯 芳草 步月 別怨 杜宇 陽春 河傳 佳色 尾犯 招潮 鳴梭

側犯 錄調 孤鸞 徵招 南浦 秋水 秋霽 勝常 宣情 眉嫵 垂陽 相月 品令

拜星 胡州 夏州 春遊 春晴 春弄 綠腰 綠意 哨遍 傾杯 索酒 消息 離鸞

留家 調笑 薄倖 黃金 排歌 探春 望梅 減蘭 情詞 漁父 戚氏 梁令 寒姑

湘月 瓊台 凱歌 韻令 催雪 塞姑 琴調 禁煙 解紅 疏影 歌令 賺煞 瑤花

酹月 暗香 鎮西 踏月 橫雲 簇水 鞮紅 露華

三 字

一 畫

一七令 一寸金 一葉葉 一葉樂 一葉落 一半子 一江風 一絲風 一過金 一夢金

一叢花 一枝花 一樣花 一點春 一枝春 一落春 一年春 一痕沙 一落索 一絡索

一捻紅 一萼紅 一斛珠 一斛球 一剪梅 一翦梅

二 畫

二郎神 二色蓮 卜運算元 卜玉郎 人月圓 人南渡 七娘子 七娘仔 八六子 八寶妝

八拍蠻 八音諧 九能歸 九回腸 九張帆 十拍子 十樣花 十愛詞 十二時 十二紅

十二郎 十八香 二十時 丁香結

三 畫

三字令 三台令 三學士 三部樂 三登樂 三奠子 三株媚 上行杯 上升花 上江虹

上馬嬌 上西平 上南平 上平西 上平南 上小樓 上束馬 上西樓 上林春 上陽春

下水船 下手遲 大江西 大江乘 大聖樂 小聖樂 小沖山 小重山 小闌干 小桃紅

小桃花 小庭花 小梅花 小鎮西 小秦王 小梁州 千秋歲 千秋節 千年調 千春詞

萬年秋 萬年枝 萬年春 萬里春 萬年斯 山外雲 山花子 山桃紅 山坡羊 山漸青

山鬼謠 山亭柳 山亭燕 於飛樂 於中好 廣寒枝 廣寒秋 子夜歌 川撥棹 干荷葉 女冠子

四 畫

天仙子 天下樂 天門謠 天香引 天凈沙 月兒高 月下笛 月中行 月中桂 月當聽

月當窗 月邊嬌 月宮春 月城春 月華清 風入松 風中柳 風光好 風歸雲 風馬兒

風流子 風蝶令 風敲竹 雲霧斂 雲松令 雲鬢亂 水仙子 水龍吟 水雲游 水漫聲

水調歌 水晶簾 鳳仙引 鳳池吟 鳳來朝 鳳求凰 鳳棲梧 鳳孤飛 鳳時春 鳳樓春

鳳樓吟 鳳蕭吟 鳳御杯 鳳凰間 雙雙燕 雙飛燕 雙燕兒 雙頭蓮 雙瑞蓮 雙聲子

雙帶子 雙韻子 雙紅豆 雙勸酒 雙荷葉 雙蕖怨 雙鴻鶉 斗百花 鬥百草 斗雞回

斗嬋娟 斗鵪鶉 無夢令 無俗念 無漏子 無錫景 太平時 太平令 太常引 不水船

不是路 不怕醉 六六峰 六么序 六么令 少年心 少年游 五更轉 五供養 豐樂樓

豐年瑞 中央樂 開元樂 昇平樂 王孫信 木蘭花 見龍門 內家嬌 廳前柳 丹鳳吟

丑奴兒 飛來峰 比目魚 文風盛 烏夜啼 勸金船 引駕行 巴渝辭 元和令 元會曲

五 畫

玉人歌 玉山枕 玉山頹 玉京秋 玉京謠 玉京簫 玉竹斬 玉燭新 玉團兒 玉交枝

玉連環 玉蓮花 玉堂春 玉樓春 玉龍瑤 玉壺冰 玉闌干 玉梅令 玉美蓉 玉抱肚

玉漏遲 玉蝴蝶 玉簟秋 玉簟涼 憶江南 憶江月 憶漢月 憶歲月 憶蘿月 憶人人

憶故人 憶王孫 憶君王 憶帝京 憶少年 憶仙姿 憶舊游 憶多嬌 憶餘杭 憶吹簫

憶悶令 憶章台 憶柳曲 憶秦娥 憶真妃 憶瑤姬 歸去來 歸去難 歸去曲 歸巴樂

歸平遙 歸國遙 歸國謠 歸字謠 歸自謠 歸朝歡 歸塞北 四字令 四時好 四邊靜

四園竹 四代好 四和香 四和春 四塊玉 四犯令 四季花 四換頭 甘草子 甘州子

甘州令 甘州遍 甘州曲 甘州歌 長生樂 長安女 長命女 長相思 長壽樂 長橋月

長亭怨 石州行 石州引 石州慢 石湖仙 石榴花 白雪詞 白萱歌 白蘋香 白鴿子

白鶴子 東平引 東坡引 東陽歌 東原樂 東風寒 東湖月 古陽關 古梅曲 古傾杯

古調笑 古竹馬 永遇樂 永原樂 台城路 台城游 占春芳 占春魁 占梅芳 龍山會

龍吟曲 聖樂王 聖無憂 樂中悲 樂遜曲 撲粉蝶 撲蝴蝶 漢宮春 加侍香 叨叨令

且坐令 生查子 市橋柳 蘭陵王 瓜茉莉 北楊柳 擊裙腰 絲羅襖 犯胡兵 付金釵

冉冉雲 對玉環 鳥鳴澗

六 畫

江城子 江神子 江南憶 江南好 江南春 江南柳 江兒水 江月令 江如練 江亭怨

江梅引 西平曲 西平樂 西江月 西湖月 西湖邊 西湖路 西湖春 西子妝 西施錦

西地錦 西意曲 西意令 西夢令 西樓子 西河慢 西笑吟 西溪子 慶千秋 慶長春

慶青春 慶宮春 慶春時 慶春歲 慶春澤 慶春深 慶同天 慶東原 慶清朝 慶宣和

慶春宮 曲入門 曲入冥 曲千秋 曲玉管 曲游春 紅娘子 紅娘仔 紅梅引 紅樓引

紅窗聽 紅窗迥 紅窗睡 紅窗影 好女兒 好時光 好花時 好事近 好姐姐 好離鄉

好觀音 竹枝子 竹香子 竹馬車 竹馬兒 竹枝詞 竹牌兒 百字令 百字謠 百字字

百尺樓 百媚娘 百宜嬌 掃地花 掃地舞 掃地游 掃花游 掃市舞 陽關曲 陽關引

陽春曲 陽台曲 陽台路 陽台夢 過江龍 過龍門 過秦樓 過澗歇 行香子 行杳子

行不得 行路難 早梅香 早梅芳 早春怨 傷春曲 傷春怨 傷情怨 安公子 安陽好

安慶摸 回波樂 回波詞 回婆樂 回心院 華清引 華胥引 華荷媚 如夢令 如意令

如魚水 伊川令 伊州令 後庭花 後庭宴 喬木查 喬牌兒 字字雙 字字錦 羽仙歌

師師令 阮郎歸 吊嚴陵 奪錦標 買陂塘 邁陂塘 有有令 揚州慢 向天盞 向湖邊

似娘兒 紇那曲 齊天樂 關河令 庄椿歲 陣破樂 雪芳草 尋瑤草

七 畫

花心動 花非花 花自落 花相容 花間意 花深深 花前飲 花溪碧 折紅梅 折紅英

折花令 折桂令 折丹桂 折柳枝 折楊柳 壽山曲 壽南山 壽星明 壽桃春 壽樓春

步花間 步虛聲 步虛詞 步步嬌 步蟾宮 應天長 應天良 應長天 應景樂 杏花天

杏花風 杏梁燕 沙頭雨 沙塞子 沙磧子 蘇台新 蘇武慢 蘇幕遮 芙蓉月 芙蓉曲

胡山青 胡音子 隴頭月 隴頭泉 快活三 快活年 閑中好 閑閑令 紗窗恨 紗窗怨

泠青沼 泛蘭舟 伴雲來 伴登臨 赤棗子 赤壁詞 聲塊令 聲聲慢 迎新春 迎春來

還京樂 還冠子 君不悟 君來路 拋綉球 拋球樂 村意遠 杜韋娘 極相思 楊柳枝

秀廂兒 秀碧宵 佛霓裳 何滿子 蒼梧謠 芭蕉雨 芳心苦 孝白歌 飲馬歌 訴衷情

陂搪柳 灼灼花 豆葉黃 禿廝兒 更漏子 忍淚吟 沐皇恩 阿那曲 告春來 懷舊游

別仙子 弄花雨 吹柳紊 兩同心 連枝理 這橫山 雞叫子 沁園春 遠朝歸 陂堂柳 芰荷香

八 畫

金字經 金明池 金明春 金歡帶 金浮圖 金盞子 金錯刀 金蕉葉 金菊香 金鳳鉤

金鳳調 金縷曲 金縷詞 金縷歌 夜飛樂 夜飛鵲 夜半樂 夜合花 夜來花 夜行船

夜如年 夜遊宮 夜遊朝 夜搗衣 青門引 青杏兒 青哥兒 青歌兒 青雲怨 青玉案

青衫濕 採桑子 采蓮子 采蓮令 采彩令 采綠令 采明珠 畫堂春 畫屏春 畫樓空

畫招郎 畫錦堂 畫娥眉 念奴嬌 念良游 念香衾 念離群 定風波 定風流 定西番

雨中花 雨淋鈴 雨霖鈴 國香慢 國門東 試羅香 試周郎 河滿子 河瀆神 明月引

明月斜 羅嗊曲 羅敷媚 武林春 武陵春 轉應曲 轉應詞 陌上花 陌上郎 卷春空

卷珠簾 撥不斷 撥棹子 駐馬聽 駐雲飛 佳人醉 使牛子 征部樂 拍球場 拙魯連

松梢月 杵聲齊 怕春歸 憐薄命 恆春令 乳燕飛 寶釵分 釵頭鳳 釣船笛 孤雁兒

詠搗練 賣花聲 卓牌子 魚兒賺 苗兒秀 話桐鄉 昆明池 沽美酒 貧也樂 於中好

油葫蘆 輪檯子 學士吟 拂霓裳 寶鼎現

九 畫

春光好 春去也 春心盪 春雲怨 春歸怨 春色滿 春聲滿 春聲啐 春初臨 春草碧

春衫淚 春團圓 春宵曲 春曉曲 春麗景 春鶯轉 鞦韆索 秋月夜 秋夜雨 秋波媚

秋思耗 秋思夜 秋宵吟 秋景麗 秋蕊香 柳葉兒 柳長春 柳色黃 柳色新 柳初新

柳含煙 柳枝秋 柳梢青 柳梢春 柳腰輕 怨三三 怨回紇 怨王孫 怨春風 怨春歸

怨春閨 怨春郎 怨啼鵑 南鄉子 南柯子 南歌子 南平引 南樓令 南浦月 賀新郎

賀新涼 賀聖朝 賀熙朝 洞中仙 洞仙詞 洞仙歌 洞瀆神 點絳唇 點牌兒 點櫻桃

思遠人 思越人 思佳客 思帝鄉 相思子 相思令 相見歡 恨春時 恨春宵 恨來遲

垂絲釣 垂楊柳 垂碧柳 迷仙引 迷神引 拜新月 拜星月 選冠子 選官子 誤佳期

誤桃源 拾菜娘 拾翠羽 獨腳令 獨倚樓 劍氣近 劍器近 繞地游 繞佛樂 送征衣

送將歸 絳都春 絳桃春 絳黃龍 洛陽春 洛妃怨 掛金索 掛庭秋 祝英台 昭君怨

美人春 茭荷香 珍珠令 玲瓏王 柘枝引 麻郎兒 映山紅 帶馬行 胡搗練 絡絲娘

臨江仙 重疊金 哪吒令 荊州亭 帝春台 揮春墁 晝錦堂 耍孩兒 茶瓶兒 將進酒

香山會 煉丹砂 看花回 眉峰碧 亭前柳 勝勝慢 城頭月 鍾離春

十 畫

離亭怨 離亭宴 離亭燕 離庭宴 離別難 離香令 離苦海 離翠袖 宴清都 宴桃源

宴西園 宴山亭 宴瓊林 宴瑤池 桂枝香 桂枝秋 桂花明 桂華明 桂殿秋 破陣子

破陣樂 破字令 破齊陣 荷葉杯 荷乾杯 荷花媚 壺山好 壺中天 壺天曉 浣溪行

浣溪沙 浣沙溪 綉帶子 綉帶兒 綉停針 夏初臨 夏孤臨 夏雲峰 桃花水 桃花落

海棠花 海棠春 凄涼犯 凄涼調 戀情深 戀香衾 留春令 留客住 偶相逢 特地新

鬼三台 倒垂柳 逍遙樂 莫思歸 悟黃梁 淅江靜 倘秀才 凌波曲 涼州令 唐多令

調笑令 粉蝶兒 鴨頭綠 酒泉子 閱金經 家山好 高陽台 澗底松 真珠簾 珠簾卷

搗練子 浪淘沙 喚春愁 啄木兒 剔銀燈 透碧宵 倦尋芳 鴛鴦夢 薄命女 愛孤雲

十一畫

惜分飛 惜紅衣 惜分釵 惜雙雙 惜余歡 惜余春 惜余香 惜春容 惜春令 惜春郎

惜春纖 惜春姿 惜花春 惜黃花 惜瓊花 惜奴嬌 惜芳菲 惜寒梅 望江東 望江怨

望江南 望江梅 望仙人 望湖人 望湘人 望仙門 望仙樓 望遠行 望梅花 望梅潮

望夫歌 望春回 望書歸 望海潮 望秦川 望蓬萊 夢江口 夢江南 夢仙游 夢行雲

夢芙蓉 夢揚州 夢還涼 夢魂香 夢橫塘 探道子 探花慢 探芳訊 探芳新 探芳信

探春令 探春慢 清平樂 清平調 清江行 情江曲 清和風 清商怨 清波引 梅花句

梅花引 梅月圓 梅和柳 梅弄影 梅已謝 剪牡丹 剪征袍 剪湘雲 剪朝霞 黃金縷

黃鍾樂 黃鶯兒 黃鶴引 漁家傲 漁家樂 漁父樂 漁歌子 梧桐兒 梧桐影 梧桐樹

梧葉兒 雪花飛 雪獅兒 雪綠蓑 混江龍 混羅衣 彩雲歸 彩鳳飛 情天久 情久長

脫布巾 脫布衫 擲半浣 擲金錢 瑣窗寒 瑣寒窗 綺羅香 綺秦怨 菊花天 菊花新

深院月 深院靜 綠頭鴨 萍宮春 謁金門 蕭蕭雨 章台柳 梁州令 婆羅門 淮甸春

唉乃曲 得勝令 甜水令 掉角兒 麻郎兒 祭天神 尉遲杯 眼兒媚 寄生草 第一花

維揚好 接賢賓 淡黃柳 控春令 添添春

十二畫

喜春來 喜遷鶯 喜朝天 喜連聲 喜常新 謝池春 謝秋娛 謝秋娘 謝新恩 朝天子

朝中措 朝天樂 朝天懶 鎖窗寒 鎖寒窗 鎖陽台 寒食詞 寒松嘆 寒連新 臘梅花

臘梅香 臘前梅 落梅風 落花時 散天花 散餘霞 越江吟 越溪寒 御街行 御帶花

普天樂 普賢歌 賞先春 賞花時 最高樓 最高春 悲中樂 悲哉行 番搶子 番卜算

森春慢 期夜月 聒龍謠 濺羅裙 景龍燈 渭城曲 渡江雲 雁後歸 遐方怨 黑漆弩

縷金金 集賢賓 喝大令 葛浦曲 敬天花 道成歸 湘妃怨 替人愁 晚雲高 隔簾聽

款殘紅 琵琶仙 崐綉毯 攪琵琶 滯人嬌 淚紅雲 蕊珠間 紫玉簫 晴偏好 紫騮馬

十三畫

滿江紅 滿官花 滿園花 滿路花 滿庭花 滿庭芳 滿庭霜 滿朝歡 滿院春 錦花香

錦上花 錦帳春 錦園春 錦堂春 錦纏道 解火令 解佩令 解佩環 解連環 解語花

解春風 解冤結 瑞雲濃 瑞飛好 瑞龍吟 瑞鶴仙 瑞鷓鴣 愁風月 愁春來 愁倚闌

感皇恩 感恩多 感庭秋 新水令 新水命 新安路 新念別 塞垣春 塞里春 塞翁吟

摸魚兒 摸魚子 照紅梅 照碧桃 鵲橋仙 鵲踏枝 楚天謠 楚雲深 鼓笛令 鼓笛慢

意不盡 意難忘 獻衷心 獻仙音 殿前歡 殿前催 樓上曲 驀山溪 蓬萊閣 虞美人

蜀溪春 鹽角兒 鋸解令 謫仙怨 頻載酒 催花樂 遙天奉 攬掙琶 鮑老催

十四畫

碧雲深 碧美蓉 碧玉簫 碧牡丹 碧桃春 碧夢 瑤池宴 瑤池燕 瑤花慢 瑤階草

翠羽吟 翠華引 翠園枝 翠樓吟 舞春風 舞楊花 舞迎春 舞馬詞 暮雲碧 暮山溪

暮花天 摘得新 摘紅英 賽紅娘 賽天香 瀟湘曲 瀟湘神 瀟瀟雨 滴滴金 酷相思

醉江月 箜篌曲 熙州慢 睿思新 慢卷紬 福馬郎 滾綉球 願成雙 疊蘿花

十五畫

醉中天 醉太平 醉公子 醉鄉春 醉紅妝 醉花間 醉花番 醉花蔭 醉花春 醉思凡

醉思仙 醉妝詞 醉木犀 醉春台 醉春風 醉東風 醉吟商 醉桃源 醉桃園 醉扶歸

醉落拓 醉落魄 醉梅花 醉翁操 醉蓬萊 醉垂鞭 醉瑤瑟 燕歸來 燕歸梁 燕山亭

燕春台 燕台春 燕同宴 燕鶯語 踏枝間 踏歌詞 踏青游 踏春遊 踏莎行 踏陽春 踏雲行

踏馬陣 橫塘路 蝴蝶兒 蝶戀花 蕃女怨 擷芳詞 鶴沖天 鞋兒曲 懶畫眉 醋葫蘆 憐薄命

十六畫以上

撼庭秋 鸚鵡曲 穆護砂 澡蘭香 鏡中人 贊成功 贊浦子 鷓鴣天 鷓鴣詞 霜天曉

霜花膄 霜葉飛 霜菊花 翻香令 翻翠袖 檐前缺 濯香令 鬢雲松 鬢邊華 攀鞍態露華慢

四 字

一江春水 一枝花犯 二十四會 八聲甘州 八節同歡 九重春色 人在樓上 卜運算元慢

十六字令 大江東去 大刀將軍 小重山令 小樓蓮花 小鎮西犯 千秋萬歲 千秋歲引

萬年歡慢 萬斯年曲 上林春令 上林春慢 三台春曲 三調笑令 山鎮西犯 馬家春慢

女冠子慢 天下樂令 雲淡秋空 少年游慢 雲鬢松令 木蘭花令 木蘭花慢 無愁可解

風中柳令 風大松慢 鳳棲梧桐 氏州第一 月上瓜州 月上海棠 月照梨花 六州歌頭

丑奴兒令 丑奴兒慢 丑奴兒近 雙頭蓮令 不如歸去 水調歌頭 長命女令 長亭怨慢

長相思令 撲蝴蝶近 公無渡河 玉水明沙 玉樓春令 玉臘梅枝 漢宮春慢 玉連環影

如此江山 江城子慢 江南春慢 西江月慢 西平樂慢 西子妝慢 西施愁春 傳言玉女

朱奴兒犯 燈月交輝 紅林擒近 紅情綠意 尹州三台 麥秀兩岐 並蒂芙蓉 明月逐來

沉醉東風 迎春樂令 花犯念奴 泛情波偏 花上月令 慶春澤慢 應天長令 應時明近

應天長慢 慶清朝慢 魚游春水 魚水春來 魚水同歡 村裡逐鼓 送大守詞 法駕道引

訴衷情近 採桑子慢 賣花聲煞 畫堂春慢 雨中花令 雨中花慢 空亭日暮 侍香金童

夜鳥飛慢 卓牌子慢 戀芳春慢 青山濕遍 羅敷夜歌 念家山破 祝英台近 皂羅特髻

洞庭春色 洞仙歌慢 玲瓏四犯 浪淘沙令 浪里來煞 宮中三台 宮中調笑 春風裊娜

春早湖山 繞地游慢 思焦客令 粉蝶兒慢 金碧芙蓉 閨怨無夢 相思令兒 賀聖朝影

頌聖朝影 燭影搖紅 壺中天慢 烘春桃李 秋色橫空 秋光滿目 惜黃花慢 惜雙雙令

惜余春慢 夢玉人引 唱調笑令 高山流水 搗練子令 雪月先交 雪月交光 黃河清慢

漁父家風 得春令慢 鹽角兒令 海天闊處 海棠花令 海棠春令 晚香時候 晚雲烘月

拜星月慢 楚宮春慢 綠鸞歸令 錦堂春慢 喜遷鶯令 郭郎兒慢 瑞鶴仙影 銀河浮槎

庭院深深 望雲灘引 望花花令 福壽千春 刷子序犯 婆羅門引 換巢鸞鳳 越女鏡心

踏莎美人 暗香疏影 隔浦蓮近 隔溪棲令 隔溪梅令 疏簾淡月 紫萸香慢 紫花兒序

湘春夜月 鵲橋仙令 愁春未醒 愁倚闌令 貂裘換酒 宴春台慢 虞美人令 虞美人影

感皇恩慢 感恩多令 霜天曉角 謝春池慢 霓裳羽衣 轆轤金井 轆轤仙影 露華春慢

鬢雲松令 瀟湘夜雨 驪歌一疊 惠蘭芬引 荔枝香近

五 字

三犯渡江雲 三犯錦園春 大江西上曲 五福降中天 五綠結同心 月底修簫譜 玉人捧露盤

玉女迎春慢 玉女逢春慢 玉樹後庭花 玉女搖仙佩 玉珥墜金環 東風齊看力 東風吹酒面

東風第一枝 四犯剪梅花 四笑江梅引 江月見重山 江城梅花引 西湖明月引 後庭花破子

紅杏泄春光 飛雪滿群山 快活年近拍 扶醉去春寒 花發沁園春 花雪滿堆山 送入我門來

明月逐人來 明月生南浦 明月棹孤舟 金人捧露盤 金菊對芙蓉 金盞倒垂簾 巫山一片雲

巫山一段雲 採茶煮春碧 泛情波摘遍 轉調二郎神 轉調踏莎行 捉拍丑奴兒 細雨鳴春沼

荷葉鋪水面 春從天上來 春夏兩相期 春雪問早梅 桃源憶故人 桃園憶故人 鈾帶長中空

高平探芳新 缺月掛疏桐 郭郎兒近拍 偷聲木蘭花 減字木蘭花 減字浣溪沙 添字浣溪沙

添字採桑子 清風八詠樓 梁州令疊韻 綠孟舞風輕 弦曲獻仙音 番馬舞西風 晴色入青山

喝馬一枝花 銅人捧露盤 闌干萬里心 扁舟尋舊約 隔浦蓮近拍 愁倚闌干令 梅子黃時雨

新雁過妝樓 桂花鎮南枝 攤破江城子 攤破丑奴兒 攤破採桑子 攤破浣溪沙 鶯聲繞紅樓

滿路花捉拍 琴瑟相思引 琴調相思引 瑤台第一層 瑤台聚八仙 黃鶴繞碧樹 徵招調中腔

醉吟仙小品 驟雨打新荷

六字以上

九重春色萬年 望月樓羅門引 惜花春起早慢 霓裳中序第一 瀟湘逢故人慢 鳳凰台上憶吹簫

十六字令16字 搗練子27字 憶江南27字 憶王孫31字 調笑令32字
如夢令33字 相見歡36字 烏夜啼36字 長相思36字 生查子40字
點絳唇41字 浣溪沙42字 菩薩蠻44字 卜運算元44字 採桑子44字
減字木蘭花44字 謁金門45字 訴衷情45字 憶秦娥46字 清平樂46字
更漏子46字 阮郎歸47字 畫堂春 47字 桃源憶故人48字 攤破浣溪沙48字
賀聖朝49字 太常引49字 西江月50字 南歌子52字 醉花陰52字
浪淘沙54字 鷓鴣天55字 鵲橋仙56字 虞美人56字 南鄉子56字
玉樓春56字 一斛珠57字 踏莎行58字 小重山58字 蝶戀花60字
一剪梅60字 臨江仙60字 漁家傲62字 唐多令60字 河 傳61字
蘇幕遮62字 定風波62字 錦纏道 66字 謝池春66字 青玉案67字
天仙子68字 江城子70字 離亭燕72字 何滿子74字 一叢花78字
御街行78字 驀山溪82字 洞仙歌83字 滿江紅93字 水調歌頭95字
滿庭芳95字 八聲甘州97字 晝夜樂98字 雙雙燕98字 念奴嬌100字
桂枝香101字 翠樓吟101字 石州慢102字 水龍吟102字 雨霖鈴103字
永遇樂104字 望海潮107字 沁園春114字 賀新郎116字 摸魚兒116字
邁陂塘116字 六洲歌頭143字
十六字令》,詞牌名。又被稱作《蒼梧謠》、《歸字謠》,單調,十六字,三平韻。

⑸ 哪位大俠能提供一些 詞譜

兩 字
丁兒 八歸 八塞 入塞 九日 三台 大有 大椿 大酺 個儂 子夜 無悶 無怨
天香 不見 木笡 五拍 六丑 比梅 白萱 白雪 月慢 犯花 古記 東仙 樂正
樂令 樂世 長春 西子 西河 西湖 西施 多麗 導引 尋梅 竹枝 合歡 防露
紅情 出塞 花犯 芳草 步月 別怨 杜宇 陽春 河傳 佳色 尾犯 招潮 鳴梭
側犯 錄調 孤鸞 徵招 南浦 秋水 秋霽 勝常 宣情 眉嫵 垂陽 相月 品令
拜星 胡州 夏州 春遊 春晴 春弄 綠腰 綠意 哨遍 傾杯 索酒 消息 離鸞
留家 調笑 薄倖 黃金 排歌 探春 望梅 減蘭 情詞 漁父 戚氏 梁令 寒姑
湘月 瓊台 凱歌 韻令 催雪 塞姑 琴調 禁煙 解紅 疏影 歌令 賺煞 瑤花
酹月 暗香 鎮西 踏月 橫雲 簇水 鞮紅 露華
三 字
一 畫
一七令 一寸金 一葉葉 一葉樂 一葉落 一半子 一江風 一絲風 一過金 一夢金
一叢花 一枝花 一樣花 一點春 一枝春 一落春 一年春 一痕沙 一落索 一絡索
一捻紅 一萼紅 一斛珠 一斛球 一剪梅 一翦梅
二 畫
二郎神 二色蓮 卜運算元 卜玉郎 人月圓 人南渡 七娘子 七娘仔 八六子 八寶妝
八拍蠻 八音諧 九能歸 九回腸 九張帆 九張機 十拍子 十樣花 十愛詞 十二時
十二紅 十二郎 十八香 二十時 丁香結
三 畫
三字令 三台令 三學士 三部樂 三登樂 三奠子 三株媚 上行杯 上升花 上江虹
上馬嬌 上西平 上南平 上平西 上平南 上小樓 上束馬 上西樓 上林春 上陽春
下水船 下手遲 大江西 大江乘 大聖樂 小聖樂 小沖山 小重山 小闌干 小桃紅
小桃花 小庭花 小梅花 小鎮西 小秦王 小梁州 千秋歲 千秋節 千年調 千春詞
萬年秋 萬年枝 萬年春 萬里春 萬年斯 山外雲 山花子 山桃紅 山坡羊 山漸青
山鬼謠 山亭柳 山亭燕 於飛樂 於中好 廣寒枝 廣寒秋 子夜歌 川撥棹 干荷葉 女冠子
四 畫
天仙子 天下樂 天門謠 天香引 天凈沙 月兒高 月下笛 月中行 月中桂 月當聽
月當窗 月邊嬌 月宮春 月城春 月華清 風入松 風中柳 風光好 風歸雲 風馬兒
風流子 風蝶令 風敲竹 雲霧斂 雲松令 雲鬢亂 水仙子 水龍吟 水雲游 水漫聲
水調歌 水晶簾 鳳仙引 鳳池吟 鳳來朝 鳳求凰 鳳棲梧 鳳孤飛 鳳時春 鳳樓春
鳳樓吟 鳳蕭吟 鳳御杯 鳳凰間 雙雙燕 雙飛燕 雙燕兒 雙頭蓮 雙瑞蓮 雙聲子
雙帶子 雙韻子 雙紅豆 雙勸酒 雙荷葉 雙蕖怨 雙鴻鶉 斗百花 鬥百草 斗雞回
斗嬋娟 斗鵪鶉 無夢令 無俗念 無漏子 無錫景 太平時 太平令 太常引 不水船
不是路 不怕醉 六六峰 六么序 六么令 少年心 少年游 五更轉 五供養 豐樂樓
豐年瑞 中央樂 開元樂 昇平樂 王孫信 木蘭花 見龍門 內家嬌 廳前柳 丹鳳吟
丑奴兒 飛來峰 比目魚 文風盛 烏夜啼 勸金船 引駕行 巴渝辭 元和令 元會曲
五 畫
玉人歌 玉山枕 玉山頹 玉京秋 玉京謠 玉京簫 玉竹斬 玉燭新 玉團兒 玉交枝
玉連環 玉蓮花 玉堂春 玉樓春 玉龍瑤 玉壺冰 玉闌干 玉梅令 玉美蓉 玉抱肚
玉漏遲 玉蝴蝶 玉簟秋 玉簟涼 憶江南 憶江月 憶漢月 憶歲月 憶蘿月 憶人人
憶故人 憶王孫 憶君王 憶帝京 憶少年 憶仙姿 憶舊游 憶多嬌 憶餘杭 憶吹簫
憶悶令 憶章台 憶柳曲 憶秦娥 憶真妃 憶瑤姬 歸去來 歸去難 歸去曲 歸巴樂
歸平遙 歸國遙 歸國謠 歸字謠 歸自謠 歸朝歡 歸塞北 四字令 四時好 四邊靜
四園竹 四代好 四和香 四和春 四塊玉 四犯令 四季花 四換頭 甘草子 甘州子
甘州令 甘州遍 甘州曲 甘州歌 長生樂 長安女 長命女 長相思 長壽樂 長橋月
長亭怨 石州行 石州引 石州慢 石湖仙 石榴花 白雪詞 白萱歌 白蘋香 白鴿子
白鶴子 東平引 東坡引 東陽歌 東原樂 東風寒 東湖月 古陽關 古梅曲 古傾杯
古調笑 古竹馬 永遇樂 永原樂 台城路 台城游 占春芳 占春魁 占梅芳 龍山會
龍吟曲 聖樂王 聖無憂 樂中悲 樂遜曲 撲粉蝶 撲蝴蝶 漢宮春 加侍香 叨叨令
且坐令 生查子 市橋柳 蘭陵王 瓜茉莉 北楊柳 擊裙腰 絲羅襖 犯胡兵 付金釵
冉冉雲 對玉環 鳥鳴澗
六 畫
江城子 江神子 江南憶 江南好 江南春 江南柳 江兒水 江月令 江如練 江亭怨
江梅引 西平曲 西平樂 西江月 西湖月 西湖邊 西湖路 西湖春 西子妝 西施錦
西地錦 西意曲 西意令 西夢令 西樓子 西河慢 西笑吟 西溪子 慶千秋 慶長春
慶青春 慶宮春 慶春時 慶春歲 慶春澤 慶春深 慶同天 慶東原 慶清朝 慶宣和
慶春宮 曲入門 曲入冥 曲千秋 曲玉管 曲游春 紅娘子 紅娘仔 紅梅引 紅樓引
紅窗聽 紅窗迥 紅窗睡 紅窗影 好女兒 好時光 好花時 好事近 好姐姐 好離鄉
好觀音 竹枝子 竹香子 竹馬車 竹馬兒 竹枝詞 竹牌兒 百字令 百字謠 百字字
百尺樓 百媚娘 百宜嬌 掃地花 掃地舞 掃地游 掃花游 掃市舞 陽關曲 陽關引
陽春曲 陽台曲 陽台路 陽台夢 過江龍 過龍門 過秦樓 過澗歇 行香子 行杳子
行不得 行路難 早梅香 早梅芳 早春怨 傷春曲 傷春怨 傷情怨 安公子 安陽好
安慶摸 回波樂 回波詞 回婆樂 回心院 華清引 華胥引 華荷媚 如夢令 如意令
如魚水 伊川令 伊州令 後庭花 後庭宴 喬木查 喬牌兒 字字雙 字字錦 羽仙歌
師師令 阮郎歸 吊嚴陵 奪錦標 買陂塘 邁陂塘 有有令 揚州慢 向天盞 向湖邊
似娘兒 紇那曲 齊天樂 關河令 庄椿歲 陣破樂 雪芳草 尋瑤草
七 畫
花心動 花非花 花自落 花相容 花間意 花深深 花前飲 花溪碧 折紅梅 折紅英
折花令 折桂令 折丹桂 折柳枝 折楊柳 壽山曲 壽南山 壽星明 壽桃春 壽樓春
步花間 步虛聲 步虛詞 步步嬌 步蟾宮 應天長 應天良 應長天 應景樂 杏花天
杏花風 杏梁燕 沙頭雨 沙塞子 沙磧子 蘇台新 蘇武慢 蘇幕遮 芙蓉月 芙蓉曲
胡山青 胡音子 隴頭月 隴頭泉 快活三 快活年 閑中好 閑閑令 紗窗恨 紗窗怨
泠青沼 泛蘭舟 伴雲來 伴登臨 赤棗子 赤壁詞 聲塊令 聲聲慢 迎新春 迎春來
還京樂 還冠子 君不悟 君來路 拋綉球 拋球樂 村意遠 杜韋娘 極相思 楊柳枝
秀廂兒 秀碧宵 佛霓裳 何滿子 蒼梧謠 芭蕉雨 芳心苦 孝白歌 飲馬歌 訴衷情
陂搪柳 灼灼花 豆葉黃 禿廝兒 更漏子 忍淚吟 沐皇恩 阿那曲 告春來 懷舊游
別仙子 弄花雨 吹柳紊 兩同心 連枝理 這橫山 雞叫子 沁園春 遠朝歸 陂堂柳 芰荷香
八 畫
金字經 金明池 金明春 金歡帶 金浮圖 金盞子 金錯刀 金蕉葉 金菊香 金鳳鉤
金鳳調 金縷曲 金縷詞 金縷歌 夜飛樂 夜飛鵲 夜半樂 夜合花 夜來花 夜行船
夜如年 夜遊宮 夜遊朝 夜搗衣 青門引 青杏兒 青哥兒 青歌兒 青雲怨 青玉案
青衫濕 採桑子 采蓮子 采蓮令 采彩令 采綠令 采明珠 畫堂春 畫屏春 畫樓空
畫招郎 畫錦堂 畫娥眉 念奴嬌 念良游 念香衾 念離群 定風波 定風流 定西番
雨中花 雨淋鈴 雨霖鈴 國香慢 國門東 試羅香 試周郎 河滿子 河瀆神 明月引
明月斜 羅嗊曲 羅敷媚 武林春 武陵春 轉應曲 轉應詞 陌上花 陌上郎 卷春空
卷珠簾 撥不斷 撥棹子 駐馬聽 駐雲飛 佳人醉 使牛子 征部樂 拍球場 拙魯連
松梢月 杵聲齊 怕春歸 憐薄命 恆春令 乳燕飛 寶釵分 釵頭鳳 釣船笛 孤雁兒
詠搗練 賣花聲 卓牌子 魚兒賺 苗兒秀 話桐鄉 昆明池 沽美酒 貧也樂 於中好
油葫蘆 輪檯子 學士吟 拂霓裳 寶鼎現
九 畫
春光好 春去也 春心盪 春雲怨 春歸怨 春色滿 春聲滿 春聲啐 春初臨 春草碧
春衫淚 春團圓 春宵曲 春曉曲 春麗景 春鶯轉 鞦韆索 秋月夜 秋夜雨 秋波媚
秋思耗 秋思夜 秋宵吟 秋景麗 秋蕊香 柳葉兒 柳長春 柳色黃 柳色新 柳初新
柳含煙 柳枝秋 柳梢青 柳梢春 柳腰輕 怨三三 怨回紇 怨王孫 怨春風 怨春歸
怨春閨 怨春郎 怨啼鵑 南鄉子 南柯子 南歌子 南平引 南樓令 南浦月 賀新郎
賀新涼 賀聖朝 賀熙朝 洞中仙 洞仙詞 洞仙歌 洞瀆神 點絳唇 點牌兒 點櫻桃
思遠人 思越人 思佳客 思帝鄉 相思子 相思令 相見歡 恨春時 恨春宵 恨來遲
垂絲釣 垂楊柳 垂碧柳 迷仙引 迷神引 拜新月 拜星月 選冠子 選官子 誤佳期
誤桃源 拾菜娘 拾翠羽 獨腳令 獨倚樓 劍氣近 劍器近 繞地游 繞佛樂 送征衣
送將歸 絳都春 絳桃春 絳黃龍 洛陽春 洛妃怨 掛金索 掛庭秋 祝英台 昭君怨
美人春 茭荷香 珍珠令 玲瓏王 柘枝引 麻郎兒 映山紅 帶馬行 胡搗練 絡絲娘
臨江仙 重疊金 哪吒令 荊州亭 帝春台 揮春墁 晝錦堂 耍孩兒 茶瓶兒 將進酒
香山會 煉丹砂 看花回 眉峰碧 亭前柳 勝勝慢 城頭月 相見歡 鍾離春
十 畫
離亭怨 離亭宴 離亭燕 離庭宴 離別難 離香令 離苦海 離翠袖 宴清都 宴桃源
宴西園 宴山亭 宴瓊林 宴瑤池 桂枝香 桂枝秋 桂花明 桂華明 桂殿秋 破陣子
破陣樂 破字令 破齊陣 荷葉杯 荷乾杯 荷花媚 壺山好 壺中天 壺天曉 浣溪行
浣溪沙 浣沙溪 綉帶子 綉帶兒 綉停針 夏初臨 夏孤臨 夏雲峰 桃花水 桃花落
海棠花 海棠春 凄涼犯 凄涼調 戀情深 戀香衾 留春令 留客住 偶相逢 特地新
鬼三台 倒垂柳 逍遙樂 莫思歸 悟黃梁 淅江靜 倘秀才 凌波曲 涼州令 唐多令
調笑令 粉蝶兒 鴨頭綠 酒泉子 閱金經 家山好 高陽台 澗底松 真珠簾 珠簾卷
搗練子 浪淘沙 喚春愁 啄木兒 剔銀燈 透碧宵 倦尋芳 鴛鴦夢 薄命女 愛孤雲
十一畫
惜分飛 惜紅衣 惜分釵 惜雙雙 惜余歡 惜余春 惜余香 惜春容 惜春令 惜春郎
惜春纖 惜春姿 惜花春 惜黃花 惜瓊花 惜奴嬌 惜芳菲 惜寒梅 望江東 望江怨
望江南 望江梅 望仙人 望湖人 望湘人 望仙門 望仙樓 望遠行 望梅花 望梅潮
望夫歌 望春回 望書歸 望海潮 望秦川 望蓬萊 夢江口 夢江南 夢仙游 夢行雲
夢芙蓉 夢揚州 夢還涼 夢魂香 夢橫塘 探道子 探花慢 探芳訊 探芳新 探芳信
探春令 探春慢 清平樂 清平調 清江行 情江曲 清和風 清商怨 清波引 梅花句
梅花引 梅月圓 梅和柳 梅弄影 梅已謝 剪牡丹 剪征袍 剪湘雲 剪朝霞 黃金縷
黃鍾樂 黃鶯兒 黃鶴引 漁家傲 漁家樂 漁父樂 漁歌子 梧桐兒 梧桐影 梧桐樹
梧葉兒 雪花飛 雪獅兒 雪綠蓑 混江龍 混羅衣 彩雲歸 彩鳳飛 情天久 情久長
脫布巾 脫布衫 擲半浣 擲金錢 瑣窗寒 瑣寒窗 綺羅香 綺秦怨 菊花天 菊花新
深院月 深院靜 綠頭鴨 萍宮春 謁金門 蕭蕭雨 章台柳 梁州令 婆羅門 淮甸春
唉乃曲 得勝令 甜水令 掉角兒 麻郎兒 祭天神 尉遲杯 眼兒媚 寄生草 第一花
維揚好 接賢賓 淡黃柳 控春令 添添春
十二畫
喜春來 喜遷鶯 喜朝天 喜連聲 喜常新 謝池春 謝秋娛 謝秋娘 謝新恩 朝天子
朝中措 朝天樂 朝天懶 鎖窗寒 鎖寒窗 鎖陽台 寒食詞 寒松嘆 寒連新 臘梅花
臘梅香 臘前梅 落梅風 落花時 散天花 散餘霞 越江吟 越溪寒 御街行 御帶花
普天樂 普賢歌 賞先春 賞花時 最高樓 最高春 悲中樂 悲哉行 番搶子 番卜算
森春慢 期夜月 聒龍謠 濺羅裙 景龍燈 渭城曲 渡江雲 雁後歸 遐方怨 黑漆弩
縷金金 集賢賓 喝大令 葛浦曲 敬天花 道成歸 湘妃怨 替人愁 晚雲高 隔簾聽
款殘紅 琵琶仙 崐綉毯 攪琵琶 滯人嬌 淚紅雲 蕊珠間 紫玉簫 晴偏好 紫騮馬
十三畫
滿江紅 滿官花 滿園花 滿路花 滿庭花 滿庭芳 滿庭霜 滿朝歡 滿院春 錦花香
錦上花 錦帳春 錦園春 錦堂春 錦纏道 解火令 解佩令 解佩環 解連環 解語花
解春風 解冤結 瑞雲濃 瑞飛好 瑞龍吟 瑞鶴仙 瑞鷓鴣 愁風月 愁春來 愁倚闌
感皇恩 感恩多 感庭秋 新水令 新水命 新安路 新念別 塞垣春 塞里春 塞翁吟
摸魚兒 摸魚子 照紅梅 照碧桃 鵲橋仙 鵲踏枝 楚天謠 楚雲深 鼓笛令 鼓笛慢
意不盡 意難忘 獻衷心 獻仙音 殿前歡 殿前催 樓上曲 驀山溪 蓬萊閣 虞美人
蜀溪春 鹽角兒 鋸解令 謫仙怨 頻載酒 催花樂 遙天奉 攬掙琶 鮑老催
十四畫
碧雲深 碧美蓉 碧玉簫 碧牡丹 碧桃春 碧夢 瑤池宴 瑤池燕 瑤花慢 瑤階草
翠羽吟 翠華引 翠園枝 翠樓吟 舞春風 舞楊花 舞迎春 舞馬詞 暮雲碧 暮山溪
暮花天 摘得新 摘紅英 賽紅娘 賽天香 瀟湘曲 瀟湘神 瀟瀟雨 滴滴金 酷相思
醉江月 箜篌曲 熙州慢 睿思新 慢卷紬 福馬郎 滾綉球 願成雙 疊蘿花
十五畫
醉中天 醉太平 醉公子 醉鄉春 醉紅妝 醉花間 醉花番 醉花蔭 醉花春 醉思凡
醉思仙 醉妝詞 醉木犀 醉春台 醉春風 醉東風 醉吟商 醉桃源 醉桃園 醉扶歸
醉落拓 醉落魄 醉梅花 醉翁操 醉蓬萊 醉垂鞭 醉瑤瑟 燕歸來 燕歸梁 燕山亭
燕春台 燕台春 燕同宴 燕鶯語 踏枝間 踏歌詞 踏青游 踏春遊 踏莎行 踏陽春 踏雲行
踏馬陣 橫塘路 蝴蝶兒 蝶戀花 蕃女怨 擷芳詞 鶴沖天 鞋兒曲 懶畫眉 醋葫蘆 憐薄命
十六畫以上
撼庭秋 鸚鵡曲 穆護砂 澡蘭香 鏡中人 贊成功 贊浦子 鷓鴣天 鷓鴣詞 霜天曉
霜花膄 霜葉飛 霜菊花 翻香令 翻翠袖 檐前缺 濯香令 鬢雲松 鬢邊華 攀鞍態露華慢
四 字
一江春水 一枝花犯 二十四會 八聲甘州 八節同歡 九重春色 人在樓上 卜運算元慢
十六字令 大江東去 大刀將軍 小重山令 小樓蓮花 小鎮西犯 千秋萬歲 千秋歲引
萬年歡慢 萬斯年曲 上林春令 上林春慢 三台春曲 三調笑令 山鎮西犯 馬家春慢
女冠子慢 天下樂令 雲淡秋空 少年游慢 雲鬢松令 木蘭花令 木蘭花慢 無愁可解
風中柳令 風大松慢 鳳棲梧桐 氏州第一 月上瓜州 月上海棠 月照梨花 六州歌頭
丑奴兒令 丑奴兒慢 丑奴兒近 雙頭蓮令 不如歸去 水調歌頭 長命女令 長亭怨慢
長相思令 撲蝴蝶近 公無渡河 玉水明沙 玉樓春令 玉臘梅枝 漢宮春慢 玉連環影
如此江山 江城子慢 江南春慢 西江月慢 西平樂慢 西子妝慢 西施愁春 傳言玉女
朱奴兒犯 燈月交輝 紅林擒近 紅情綠意 尹州三台 麥秀兩岐 並蒂芙蓉 明月逐來
沉醉東風 迎春樂令 花犯念奴 泛情波偏 花上月令 慶春澤慢 應天長令 應時明近
應天長慢 慶清朝慢 魚游春水 魚水春來 魚水同歡 村裡逐鼓 送大守詞 法駕道引
訴衷情近 採桑子慢 賣花聲煞 畫堂春慢 雨中花令 雨中花慢 空亭日暮 侍香金童
夜鳥飛慢 卓牌子慢 戀芳春慢 青山濕遍 羅敷夜歌 念家山破 祝英台近 皂羅特髻
洞庭春色 洞仙歌慢 玲瓏四犯 浪淘沙令 浪里來煞 宮中三台 宮中調笑 春風裊娜
春早湖山 繞地游慢 思焦客令 粉蝶兒慢 金碧芙蓉 閨怨無夢 相思令兒 賀聖朝影
頌聖朝影 燭影搖紅 壺中天慢 烘春桃李 秋色橫空 秋光滿目 惜黃花慢 惜雙雙令
惜余春慢 夢玉人引 唱調笑令 高山流水 搗練子令 雪月先交 雪月交光 黃河清慢
漁父家風 得春令慢 鹽角兒令 海天闊處 海棠花令 海棠春令 晚香時候 晚雲烘月
拜星月慢 楚宮春慢 綠鸞歸令 錦堂春慢 喜遷鶯令 郭郎兒慢 瑞鶴仙影 銀河浮槎
庭院深深 望雲灘引 望花花令 福壽千春 刷子序犯 婆羅門引 換巢鸞鳳 越女鏡心
踏莎美人 暗香疏影 隔浦蓮近 隔溪棲令 隔溪梅令 疏簾淡月 紫萸香慢 紫花兒序
湘春夜月 鵲橋仙令 愁春未醒 愁倚闌令 貂裘換酒 宴春台慢 虞美人令 虞美人影
感皇恩慢 感恩多令 霜天曉角 謝春池慢 霓裳羽衣 轆轤金井 轆轤仙影 露華春慢
鬢雲松令 瀟湘夜雨 驪歌一疊 惠蘭芬引 荔枝香近
五 字
三犯渡江雲 三犯錦園春 大江西上曲 五福降中天 五綠結同心 月底修簫譜 玉人捧露盤
玉女迎春慢 玉女逢春慢 玉樹後庭花 玉女搖仙佩 玉珥墜金環 東風齊看力 東風吹酒面
東風第一枝 四犯剪梅花 四笑江梅引 江月見重山 江城梅花引 西湖明月引 後庭花破子
紅杏泄春光 飛雪滿群山 快活年近拍 扶醉去春寒 花發沁園春 花雪滿堆山 送入我門來
明月逐人來 明月生南浦 明月棹孤舟 金人捧露盤 金菊對芙蓉 金盞倒垂簾 巫山一片雲
巫山一段雲 採茶煮春碧 泛情波摘遍 轉調二郎神 轉調踏莎行 捉拍丑奴兒 細雨鳴春沼
荷葉鋪水面 春從天上來 春夏兩相期 春雪問早梅 桃源憶故人 桃園憶故人 鈾帶長中空
高平探芳新 缺月掛疏桐 郭郎兒近拍 偷聲木蘭花 減字木蘭花 減字浣溪沙 添字浣溪沙
添字採桑子 清風八詠樓 梁州令疊韻 綠孟舞風輕 弦曲獻仙音 番馬舞西風 晴色入青山
喝馬一枝花 銅人捧露盤 闌干萬里心 扁舟尋舊約 隔浦蓮近拍 愁倚闌干令 梅子黃時雨
新雁過妝樓 桂花鎮南枝 攤破江城子 攤破丑奴兒 攤破採桑子 攤破浣溪沙 鶯聲繞紅樓
滿路花捉拍 琴瑟相思引 琴調相思引 瑤台第一層 瑤台聚八仙 黃鶴繞碧樹 徵招調中腔
醉吟仙小品 驟雨打新荷
六字以上
九重春色萬年 望月樓羅門引 惜花春起早慢 霓裳中序第一 瀟湘逢故人慢 鳳凰台上憶吹簫

⑹ 宋詞牌名各是什麼!~~各有什麼特點!~~各有什麼經典!~

玉樓春:試想站在一幢華美典雅的小樓之上,極目遠眺滿城春色,春風風人,春雨雨人。溫暖而又奢華的情調。這詞牌,是暖的,溫和的,華麗的,間或有淡淡的輕愁,然而那愁是玉樓上的蜻蜓,倏來倏去,捉摸不定的。

菩薩蠻:菩薩自然並不單指觀音大士,但加了「蠻」字,除了觀音的仙資妙容,誰還擔當得起呢?眼前便有一位美如觀音、有著楊柳小蠻腰的女子了——可是她是人間的觀音,會哭,會笑,會舞蹈,會嬌嗔,於無人處也會飛了媚眼給人的。這詞牌,是鮮活得如豆蔻年華的少女,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的。

破陣子:這三字,也就足夠演繹「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了。沙場秋點兵,軍旗獵獵飛舞,夕陽如血,馬革裹住的,又是誰的春閨夢里人?這詞牌,是壯闊豪氣而又帶著悲涼的,是亂石穿空,驚濤怕岸,捲起千堆雪的古戰場般蒼涼寥廓的。

相見歡:這詞牌是看了就叫人嘴角微微翹起,要笑要流淚的。兩處相思的情侶,遠別數年的摯友,分離許久的家人,跋涉了千山萬水,於一個特定或意外的日子相見了!執手相看,無語凝噎,臉上是笑呢還是淚呢?雖然是「歡」,卻也掩不住傷感的吧?所以它另有一個名字叫「烏夜啼」,在深深的夜裡,烏鴉遠遠地啼叫了,是凄涼還是歡喜,也許只有它自己才知道吧?——這讓人微笑又微泣的詞牌,是一場微型的、俗世的悲喜劇呢。

踏莎行:莎是一種野草,葉子細柔而碧滑,長滿了時就像美好的玉似的。行人踏著莎草——人是怎樣的人:遊子?少婦?孩童?行是怎樣的行:步履蹣跚?裊裊婷婷?蹦蹦跳跳?又是為什麼這樣踏莎而行呢:離家?送飯?遊玩?……居然是一個千年猜不透的謎了,像人類亘古問自己的問題:從何處來,到何處去?有無限的可能,無限的答案,自行在那裡發生、發展、繁盛、衰落。

漁家傲:這竟不是宋詞,而是一首唐詩和元曲了。放舟煙波之上,嘯傲江湖之間,是文人畫士憧憬了多少年的夢想。「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釣的應該不是魚,也不是江雪,而是孤傲吧。

浣溪沙:誰不記得西施呢?清淺溪水畔,浣洗著繽紛輕霞般細紗的她,還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的,絕世容顏上並沒有成年後的憂慮、情怨與心機。憧憬著愛情的她,也許會發呆,不經意間讓一條紗順水漂走吧?然而憂患與磨難馬上就要來了,再偏遠的地方也躲不過,她終於不能再浣紗……

蝶戀花:讀宋詞,誰能躲得開蝶戀花呢?那是一種天生的愛戀:蝴蝶生來就是要戀上花的顏色花的香的,而花生來就是要認識那飛翔著的花的。炎櫻說:「每一隻蝴蝶都是一朵花的精魂,回來尋找前生的自己。」何況還有生死相隨的「梁祝」,雙雙對對飛繞在花叢里。如果愛到極致,是不是就這樣沉重得要付出生命,又輕盈得飄飄欲仙呢?愛情,我不懂;但「蝶戀花」,我是讀得懂的,為此,也該笑一下吧,^_^

雨霖鈴:脈脈雨,瀟瀟風,敲打著檐下鐵馬的丁當。此時此刻,宜讀書,宜著棋,宜品茗,宜撫琴,更宜舉杯對影思離人。只是柳永卻要登舟遠行了——千般風情,盡付與楊柳岸曉風殘月。

卜運算元:真是喜歡曾讀過的一個字謎:「下樓來,金錢卜落;問蒼天,人在何方;恨王孫,一直去了……」想著那寂寞的深閨里,他已經離開好多天了,在家的人怎麼也放心不下了。沒有消息的等待像暗戀一樣絕望。那麼就拿起一把金錢或者摘下一朵花,在燈下細細地卜卦……秋宵細細長呢,蠟燭也「替人垂淚到天明」,難言的心事,伶仃等待著的人……

ps:
臨江仙 言水仙
女冠子 言道情
河瀆神 言祠廟
醉公子 寫公子醉狀
蝶戀花 取梁元帝「翻階蛺蝶戀花情」
滿庭芳 取吳融「滿庭芳草易黃昏」
點絳唇 取江淹「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
鷓鴣天 取鄭山禺「春遊雞鹿塞,家在鷓鴣天」
惜余春 取太白賦語
浣溪沙 取少陵詩意
青玉案 取四愁詩語
踏莎行 取韓「踏莎行草過青溪」
西江月 取衛萬「只今惟有西江月」
菩薩蠻 西域婦髻
蘇幕遮 西域婦帽
尉遲杯 因尉遲敬德飲酒必用大杯
蘭陵王 每入陣,必先歌其勇
生查子 取張騫乘槎事
玉樓春 取白樂天「玉樓宴罷醉和春」
丁香結 取古詩「丁香結新恨」
霜葉飛 取杜詩「清霜洞庭葉,故欲別時飛」
清都宴 取沈隱侯「朝上閶闔宮,夜宴清都闕」
風流子 取《文選注》「風流言其風美之聲,流於天下,子者,男子之通稱」
荔枝香 取《唐書》「貴妃生日,命小部奏新曲,未有名,適進荔枝至,因名荔枝香」
解語花 出《天寶遺事》明皇語貴妃「爭如我解語花」
解連環 出《莊子》「連環可解也」
華胥引 出《列子》「黃帝晝寢,夢游華胥之國」
塞垣春 「塞垣」二字出自《後漢書鮮卑傳》
玉燭新 「玉燭」二字出自爾雅
念奴嬌 取唐明皇宮人念奴也

唐詩宋詞中的每一首都是經典!~~
好好珍惜!~
這些是國粹!~
只有我們有!要好好發揚好好弘揚!讓中華文明歷久彌新淵遠流長!~
我們要珍惜的還有很多!~~

⑺ 想寫詞,不知怎樣確定詞牌名

這個真心不好找,幾千種詞,很難找到對應的韻,正常來說應該根據詞牌名寫,這樣平仄、感情都會有相應的規定. 只能告訴你一些詞的規定了,希望下次看到你好的作品詞牌,是詞的格式的名稱. 詞不同於詩.詩分五言七言,分絕句和律詩.組合在一起,共四種此外還有古風,形式多變一些. 但是總體來說,詩的格式是比較簡單的但是詞的格式有上千種,各不相同.於是為這些格式取名字,即「詞牌」 一個詞牌,基本上對應一種格式(有的格式會有別格,另述).偶也有同名不同調,或同調不同名的情況.但基本上,看到一個詞牌,就可以知道,這首詞共有多少句,每句多少個字.押多少個韻,平韻還是仄韻.甚至每個字是平聲還是仄聲.這就是「詞牌常識」. 詞牌有詞譜,詞譜是記錄每種格式的字數、韻腳、平仄的一種形式. 所謂平仄,就是古代的四聲.古代的四聲和今天的不同,不是分一聲二聲三聲四聲,而是分平上去入.平,又分陰平、陽平.陰平,即對應今天的一聲.陽平,即對應今天的二聲.發音多悠揚,綿長.上聲,對應今天的三聲.發音多轉折.去聲,對應今天的四聲.發音多勁遠.入聲在現代漢語里已經消失了,轉化為了一二三聲.但在有些方言里,還依稀可以尋找到入聲的影子.主要發音特點是急促. 詩詞中,把陰平陽平統稱為平聲,把上去入三聲,統稱為仄聲.仄,就是「不平」之意.習慣上,寫作的時候會把平仄聲交替著使用,以達到音律富於變化的效果.同時,因為四聲的發音特點不同,於是也就是適合表達不同類型的情感. 補充一點:填詞不僅字數、平仄、韻腳要合乎要求,斷句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同為五言句,有詞牌要做一四斷,有詞牌須作二三斷.同為九言句,有詞牌須作二七斷,有的則作四五斷,等等. 斷句的方式在詞譜中不會顯示,但其規則卻確實存在著. 這里在錄入後主詞時,一並把斷句方式給出來. 斷錯句子,雖然表面上看來,還是那個詞牌,沒有什麼影響但實際上,讀來已經破壞了詞牌應有的氣勢和氛圍. 因此雖然不算出律,亂韻,也依舊是不允許的.很多詞,一個字的斷法,會影響到整句的理解.一句話的斷法,會影響到整首詞的語感. 這里,把後主的詞與詞譜結合在一起.用熟悉的句子來學習詞譜,便於理解記憶,順便也能普及一下平仄常識. 詞譜常用符號: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押平韻; ▲:押仄韻以下是正文一,烏夜啼 ●●○○●, 昨夜/風兼雨 ◎○●●○△. 簾幃/颯颯/秋聲 ◎○◎●○○●, 燭殘/漏斷/頻欹枕 ◎●●○△. 起坐/不能平 ◎●◎○◎●, 世事/漫隨/流水 ◎○◎●○平△. 算來/一夢/浮生 ◎○◎●○●, 醉鄕/路穏/宜頻到 ◎●●○平△. 此外/不堪行烏夜啼,別作《錦堂春》、《聖無憂》.雙調,47字,上闕兩平韻,下闕兩平韻.中途不換韻. 下片兩個六字句,可對仗,亦可不對.另有別格上片首句為六字句,余同. 烏夜啼為小令,平韻.多為六言、七言句,句式較舒緩平穩.適合抒發悠遠綿長的情緒,不適合偏慷慨激昂或急促悲壯的情緒.因過片短小,可供過度的空間不大,亦不適合承載復雜或多變的內容. 二、一斛珠 ◎○◎▲ 晚妝/初過 ◎○◎●○○▲ 沉檀/輕注/些兒個. ◎○◎●○○▲ 向人/微露/丁香顆, ◎●○○,◎●◎○▲ 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 ◎●●○○●▲ 羅袖/裛殘/殷色可, ◎○◎●○○▲ 杯深/旋被/香醪涴. ◎○◎●○○▲ 綉床/斜憑/嬌無那, ◎●○○,◎●◎○▲ 爛嚼/紅絨,笑向/檀郎唾. 一斛珠,又名《醉落魄》、《怨春風》、《章台月》.雙調,五十七字,上下闕各四仄韻,中途不換韻. 傳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賜江妃,妃不受,以詩謝,有"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之句.玄宗覽詩不樂,令樂府以新聲度之,名《一斛珠》.故此詞牌的本意為詠珍珠. 本詞中顆、那二字古音皆為仄聲字,與過、個屬同一韻部.嚼字古音亦為仄,故本詞未有出律者. 一斛珠為仄韻小令.故不適合承載較復雜的內容,且不宜抒發溫柔含蓄的情感. 三,子夜歌 ◎○◎●○○▲ 人生/愁恨/何能免? ◎○◎●○○▲ 銷魂/獨我/情何限. ◎●●○△ 故國/夢重帰, ◎○◎●△ 覚來/雙淚垂. ◎○○●▲ 高樓/誰輿上, ◎●◎○▲ 長記/秋情望. ◎●●○△ 往事/已成空, ◎○◎●△ 還如/一夢中. 子夜歌,又名《菩薩蠻》、《重疊金》、《巫山一片雲》.雙調四十四字,前後段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平仄韻交替. 傳宣宗「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瓔珞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往往依聲填詞」,此為《菩薩蠻》詞牌名之由來. 菩薩蠻,兩句一韻,平仄韻遞轉.平韻句溫柔,仄韻句著力,適合抒發較為低回、婉轉、反復的情感.謀篇不宜平坦開闊、一覽無余,以層層轉折,逐漸遞進,一波三折,欲說還休為佳. 四、更漏子 ◎◎○,◎◎▲, 金雀釵,紅粉面, ◎●◎○○▲. 花裏/暫時/相見. ◎◎仄,●○△, 知我意,感君憐, ◎○◎●△. 此情/須問天. ○◎▲,◎◎▲, 香作穗,蠟成淚, ◎●◎○◎●▲. 還似/兩人/心意. ◎◎●,●○△, 珊枕膩,錦衾寒, ◎○◎●△. 夜來/更漏殘. 更漏子,又名《獨倚樓》、《翻翠袖》等,雙調四十六字,上片兩仄韻、兩平韻.下片三仄韻、兩平韻.亦有別格,下片兩仄韻,兩平韻,換頭句(即下片第三字)不押韻.平仄韻遞轉. 更漏,是古代在夜間表示時間的工具,引申意為夜晚.故早期詞人多依其本意,描寫夜間的情景. 更漏子,兩句一平韻,兩句一仄韻,平仄韻交替,與《菩薩蠻》同樣,適合層層轉折的筆法,語氣多婉轉,宜抒發含蓄低回的情感,不適合承載慷慨悲歌,情緒上需要一氣呵成貫穿始終的內容. 五,臨江仙 ◎○◎●◎◎● 櫻桃/落盡/春歸去 ◎○◎●○△ 蝶翻/輕粉/雙飛 ◎○◎●●○△ 子規/啼月/小樓西 ◎○◎●,◎●●○△ 畫簾/珠箔,惆悵/卷金泥 ◎●◎○○●● 門巷/寂寥/人散後 ◎○◎●○△ 望殘/煙草/低迷 ◎○◎●●○△ 爐香/閑裊/鳳凰兒 ◎○◎● ◎●●○△ 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臨江仙,又名《瑞鶴仙令》、《謝新恩》、《雁後歸》、《鴛鴦夢》,雙調, 五十八字,平韻,中途不換韻. 臨江仙的別格有很多,這只是其中一種.另有上下闕首二句皆為六言句者,亦有上下闕末兩句皆為五言者.字數相同的格式下,亦有平仄、韻腳不同者.因是常識普及貼,不說這么復雜,這里先只列出這一種格式做作一下分析. 另外,《謝新恩》是個比較特殊的詞牌名.很多詞譜中不列這個詞牌的譜子,有一小部分詞譜說,謝新恩是臨江仙的別名. 此例臨江仙為平韻中調,多為六言、七言句,且中途不換韻,形式上較舒緩平穩.宜抒發含蓄綿長的情感,布局上以順接、流暢為宜.不適合過於轉折反復的筆法,亦不適合抒發較高亢激烈的情緒. 六,望江南 ○◎●, 多少恨 ◎●●○△. 昨夜/夢魂中 ◎●◎○○●●, 還似/舊時/游上苑 ◎○◎●●○△. 車如/流水/馬如龍 ◎●●○△. 花月/正春風憶江南,又名《望江南》、《夢江南》、《謝秋娘》.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中途不換韻.中間兩個七言句一般作對仗處理,亦可不對仗. 此詞乃唐李德裕為亡妓謝秋娘而作,本名《謝秋娘》.後因白居易有《憶江南》三首,其有一首末句雲:「能不憶江南」,故得名《憶江南》.自此後世多用《憶江南》詞牌名之本意,描寫江南景色. 憶江南為平韻小令,句子比較整齊.基本沒有可用來過度的地方,因此內容不宜復雜,亦不適合轉折的筆法,布局以平穩順暢為佳.下筆宜柔,不宜抒發較為激烈的情緒.中間兩個七言句宜作對仗處理,便於內容緊湊,主旨簡明,可避免布局鬆散、內容空洞等問題. 七,清平樂 ◎○◎▲, 別來/春半 ◎●○○▲. 觸目/愁腸斷 ◎●◎○○●▲, 砌下/落梅/如雪亂 ◎●◎○◎▲. 拂了/一身/還滿 ◎○◎●○△, 雁來/音信/無憑 ◎○◎●○△. 路遙/歸夢/難成 ◎●◎○◎●, 離恨/恰如/春草 ◎○◎●○△. 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又名《憶蘿月》、《醉東風》.雙調,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韻,後片三平韻.平仄韻不通押. 《清平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因此,樂字在這里音yue,不音le,取「樂曲」之意. 清平樂為雙調小令,上仄韻下平韻.由於韻腳的平仄變化,上下片的語調亦應隨之而變化,布局應富於層次感.過片處宜遞進,不宜平鋪直敘.情緒上適合起伏輾轉,時放時收,不宜平順. 八,破陣子 ◎●◎○◎● 四十/年余/家國 ◎○◎●○○ 三千/里地/山河 ◎●◎○○●● 鳳閣/龍樓/連霄漢 ◎●○○◎●○ 玉樹/瓊枝/作煙蘿 ◎○◎●○ 幾曾/識干戈 ◎●◎○◎● 一旦/歸為/臣虜 ◎○◎●○○ 沉腰/潘鬢/消磨. ◎●◎○○●● 最是/倉皇/辭廟日 ◎●○○◎●○ 教坊/猶奏/別離歌 ◎○◎●○ 垂淚/對宮娥. 破陣子,一名《十拍子》.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皆三平韻.中途不換韻.上下闕的兩個六言句,兩個七言句,習慣上作對仗處理,亦可不對仗. 《破陣子》為唐教坊曲.秦王李世民制《秦王破陣樂》,史載其「舞用二千人,皆畫衣甲,執旗旆.外藩鎮春衣犒軍設樂,亦舞此曲,兼馬軍引入場,尤壯觀也」,為唐開國時之大型武舞曲,震驚一世.此雙調《破陣子》,是截取舞曲中之一段而為之.詞牌名有金戈鐵馬之勢,後人填詞亦多用其本意. 破陣子為平韻中調.由於是從犒軍之《秦王破陣樂》截取而來,故以恢弘開闊為宜,氣勢上應一氣呵成,不適合抒發較含蓄低回的情緒. 九,採桑子 ◎○◎●○○●. 亭前/春逐/紅英盡, ◎●○△, ◎●○△, 舞態/徘徊,細雨/霏微, ◎●○○◎●△. 不放/雙眉/時暫開. ◎○◎●○○●. 綠窗/冷靜/芳音斷, ◎●○△,◎●○△, 香印/成灰,可奈/情懷, ◎●○○◎●△. 欲睡/朦朧/入夢來. 採桑子,又名《丑奴兒》、《丑奴兒令》、《羅敷媚》等.四十四字,前後片各三平韻.中途不換韻.上下闕兩個四言句可作疊韻處理. 唐教坊曲有《楊下採桑》,《採桑子》為從中截取而成.其本意為詠羅敷採桑之事. 採桑子為雙調平韻小令,不換韻,句式也較整齊.適合平穩順暢的布局,緊扣主題,不宜用過於轉折的筆法.情緒上宜舒緩,綿長,不宜激烈、勁促. 十,喜遷鶯 ◎●●,●○△, 曉月墜,宿雲微, ○●●○△. 無語/枕頻欹. ◎○◎●●○△, 夢回/芳草/思依依, ○●●○△. 天遠/雁聲稀 ○◎▲,○◎▲, 啼鶯散,余花亂, ◎●◎○○▲. 寂寞/畫堂/深院. ◎○○●●○△, 片紅/休掃/盡樅伊, ○●●○△ 留待/舞人歸. 喜遷鶯,又名《喜遷鶯令》、《鶴沖天》、《萬年枝》、《燕歸來》.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三仄韻,依前兩平韻.上下闕兩個三言句,習慣上作對仗處理.目前各家作品中未見有不對仗者. 喜遷鶯的格式較繁雜,譜子各異.因並非詩詞專業貼吧,故今僅取後主一體加以簡要說明. 喜遷鶯為平仄轉換小令,句式較散,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均有.這種句式散亂平仄轉換的小令,布局不宜平穩,以起伏交錯為佳.也不宜承載氣勢上需要一氣呵成的內容.情緒上宜收放相間. 十一,蝶戀花 ◎●◎○○●▲. 遙夜/庭皐/閑信步. ◎●○○,◎●○○▲. 乍過/清明,早覚傷春暮. ◎●◎○○●▲, 數點/雨聲/風約住 ◎○◎●○○▲. 朦朧/淡月/雲來去. ◎●◎○○●▲ 桃李/依依/春暗度. ◎●○○,◎●○○▲. 誰在/鞦韆,笑裏/低低語. ◎●◎○○●▲, 一片/芳心/千萬緒 ◎○◎●○○▲. 人間/沒個/安排處. 蝶戀花,又名《鳳棲梧》、《鵲踏枝》、《魚水同歡》等.雙調,六十字,前後片各四仄韻.中途不換韻. 蝶戀花原為唐教坊曲,本名《鵲踏枝》.宋晏殊詞改名《蝶戀花》,後世遂從此名. 蝶戀花為仄韻中調,且句式較整齊.中調布局不宜過平,宜在過片處過度、轉折,提升主題.如用順接的格局,容易顯得呆滯,拖沓.情緒上以低沉勁遠為主,不宜抒發較為歡快或激昂的情緒. 十二,相見歡 ◎○◎●○△,仄○△. 林花/謝了/春紅,太怱怱 ◎●◎○○●●○△.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 胭脂涙,留人醉,幾時重 ◎●◎○○●●○△.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相見歡,別名《烏夜啼》、《憶真妃》.雙調,三十六字,平仄韻錯葉.上片三平韻,下片起二句葉仄韻,第三、四句仍葉前平韻.兩九字句以上二下七為宜.亦可在四字處、六字處斷句,視句子情況而定. 本詞牌,因李煜有「獨上西樓」、「月如鉤」等句,故又名《上西樓》、《秋夜月》,宋人名之為《烏夜啼》.而《錦堂春》亦名《烏夜啼》,如後主所作之《烏夜啼 簾外風兼雨》.此二者為同名不同調. 《相見歡》為平仄錯押的小令,斷句三言,長句九言,跨度較大.常規而言,小令不適合承載太過復雜的內容,又因缺少過度空間而不適合情緒和內容上的轉折,布局宜平穩順暢.而平仄韻錯葉的詞牌,又不適合太平穩的布局,情緒上不宜貫穿,以轉折反復為佳.短句情緒宜收而長句情緒宜放.這個詞牌,短短三十幾個字,中途卻要換兩次韻;句式以三言和九言為主,字數跨度非常大,而中間卻缺乏長短適中的句式來過度;句式、長短、韻腳對布局、內容、情緒的要求之間,甚至可以說是互相矛盾的.因此這是比較難填的一個牌子,對作者的布局能力和情緒把握的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另外也要求對詞牌非常熟悉,才能做到游刃有餘,順勢而成詞.因此十分不建議新手用來作練習使用.不能一看到是小令,就認為是簡單易寫的牌子. 十三,搗練子 ○●●,●○△. 深院靜,小庭空 ◎●○○◎●△. 斷續/寒砧/斷續風. ◎●◎○○●● 無奈/夜長/人不寐 ◎○◎●●○△. 數聲/和月/到簾櫳. 搗練子,別名《搗練子令》、《深院月》、《夜搗衣》、《杵聲齊》、《翦征袍》等等.雙調,二十七字,三平韻.中途不換韻.兩個三言句習慣上作對仗處理,現存前人作品中未見有不對仗者. 《搗練子》的各個名稱多與搗衣有關.練的本意為白絹,這里的引申義為做衣服的布料.搗衣是把布料用木棒(也就是杵)敲打,去除表面的漿的一種勞作,其目的是使布料柔軟,熨貼,便於裁剪衣服,也使得做出來的衣服柔軟舒適.古代婦女有為徵人搗衣的習俗,故搗衣常常與遠行、離別,思念等意向相關聯.《搗練子》詞牌的本意即為詠搗練之事,多用於描寫婦女懷念徵人. 搗練子為平韻小令,以七言句為主,且不換韻.首句兩個三言句式,可看作是七言句式的一種變形.是句式簡潔,韻腳單一,格局短小的牌子.這種詞牌,幾乎沒有可以用來過度的空間,句式和韻腳的無變化,也使整首詞的形勢順暢平緩.因此主題宜簡要,布局宜緊湊,情緒宜平穩,銜接宜順暢.不宜承載過於繁雜的內容,也不宜抒發較為激昂的情緒(因為缺乏一氣呵成的氣勢),或較為輾轉低回的情緒(因缺乏轉折的空間)十四,浣溪沙 ◎●◎○○●▲ 紅日/已高/三丈透 ◎○◎●○○▲ 金爐/次第/添香獸 ◎●◎○○●▲ 紅錦/地衣/隨步皺 ◎○◎●○○▲ 佳人/舞點/金釵溜 ◎●◎○○●▲ 酒惡/時拈/花蕊嗅 ◎●◎○○●▲ 別殿/遙聞/簘鼓奏《浣溪沙》,又名《浣溪紗》、《浣沙溪》、《浣紗溪》、《負心期》、《醉中真》、《錦纏頭》等等.雙調,四十二字,上片三平韻,下片兩平韻,中途不換韻.過片兩句習慣上作對仗處理,亦可不對. 浣溪沙歷來詞作皆為平韻,仄韻體僅見後主一例.故這里將通用的平韻格詞譜也一並列出來供參考: ◎●◎○◎●△,◎○◎●●○△.◎○◎●●○△. ◎●◎○○●●,◎○◎●●○△.◎○◎●●○△. 《浣溪沙》通篇皆為七言句,且不換韻.句式單一,韻腳單一,且為小令.這種方正規矩的詞牌比較適合中正的布局,情緒上宜平穩,有水到渠成之感.不宜作過多轉折.亦不適合抒發較為悲慨或濃烈的情感. 而這首是很正統的格式,平韻,且過片對仗,是個很好的詞牌範本 ◎●◎○◎●△, 轉燭/飄蓬/一夢歸, ◎○◎●●○△. 欲尋/陳跡/悵人非, ◎○◎●●○△. 天教/心願/與身違. ◎●◎○○●●, 待月/池台/空逝水, ◎○◎●●○△. 蔭花/樓閣/謾斜暉, ◎○◎●●○△. 登臨/不惜/更沾衣. 因為之前對這首詞作過逐句的解釋,也提到過句與句之間的順接和結尾的收筆手法.所以這里就偷懶一下不重復了.因為解釋的角度是接近的. 需要提一下的是,過片的對仗很工穩,是個不錯的工對,想學對聯的同學們可以著重看一下. 十五,阮郎歸 ◎○◎●●○△, 東風/吹水/日銜山 ◎○◎●△. 春來/長是閑 ◎○◎●●○△, 落花/狼籍/酒闌珊 ◎○◎●△. 笙歌/醉夢間 ◎◎●,●○△, 春睡覺,晚妝殘 ◎○◎●△. 憑誰/整翠鬟 ◎○◎●●○△, 留連/光景/惜朱顏 ◎○◎●△. 黃昏/獨倚闌阮郎歸,又名《醉桃源》、《醉桃園》、《宴桃源》、《碧桃春》等.雙調,四十七字,前後片各四平韻,中途不換韻.兩個三言句習慣上作對仗處理,歷代詞作中尚未見有不對仗者. 調名用劉晨、阮肇入桃源遇仙轉瞬百年的故事,故調名多與「桃」有關,詞牌本意為遠行不歸,諸家詞作多用其本意,抒寫遠行、離別、相思等內容. 阮郎歸為雙調平韻小令,且以短句居多.適合抒發細膩、輕柔的情感,謀篇上以主題簡要,布局順暢為宜.情緒宜舒緩,流暢,有行雲流水之感,不宜過為轉折反復,也不宜抒發較為激烈的情感.

⑻ 跪求丁香花二胡版曲譜!

既然是學二胡的,級別高了,還用得著譜子?會唱就會拉。試一試自己編譜子,作為同僚,我相信你。實在不行,你看一下鋼琴譜,拉中音就行了。

熱點內容
形容插花的詞語 發布:2025-10-13 03:38:30 瀏覽:339
福特櫻花粉 發布:2025-10-13 03:21:04 瀏覽:580
荷花圖照片 發布:2025-10-13 03:16:25 瀏覽:845
工筆畫牡丹花 發布:2025-10-13 03:13:29 瀏覽:19
花語原鄉房價 發布:2025-10-13 03:06:07 瀏覽:645
王者榮耀牡丹亭特效 發布:2025-10-13 02:43:00 瀏覽:927
櫻花臉膜 發布:2025-10-13 02:40:05 瀏覽:670
櫻花做香包 發布:2025-10-13 02:34:38 瀏覽:400
玫瑰茄哺乳期可以喝嗎 發布:2025-10-13 02:34:30 瀏覽:115
梅花贊原文 發布:2025-10-13 02:27:14 瀏覽: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