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丁香茶鑒別

丁香茶鑒別

發布時間: 2022-04-12 14:06:42

㈠ 喝丁香茶的好處,對胃好處大嗎,如何鑒別丁香茶和購買

丁香味辛、性溫,具有降中、補腎補陽的作用。它還有一個很好的溫胃葯,對由寒邪引起的胃痛、嘔吐、腹痛、腹瀉以及婦女寒性的痛經等,均有良好的療效,它還可緩解腹部的腹脹,增強消化能力,減輕惡心嘔吐,尤其是孕婦害喜的症狀。丁香含有丁香油,對於致病性的真菌或葡萄菌的感染、痢疾等疾病具有很好的療效。

㈡ 誰知道丁香茶與暴馬丁香茶怎麼區分

丁香茶的主要製作原料是桃金娘科植物常綠喬木丁香樹的乾燥花葉,是桃金專娘科植物,花色屬紫紅為最佳,而暴馬丁香是屬於木犀科植物,花為白黃色。再有長白山丁香茶的主要功效是健胃驅風,溫中壯陽,下氣降逆;暴馬丁香的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毒,鎮咳祛痰,消炎利水。所以這就是兩種東西,你如果要買的花建議去中葯店買,現在網上都是打著長白上丁香茶的旗號賣暴馬丁香的,有些商家還有點良心在不注意的地方標一下,有些索性都標注

㈢ 亦舒堂專家:怎麼吃最養胃,如何分辨出真假丁香茶

丁香茶正品的話葉子是沒有鋸齒的,香味自然,目前市面上品質作用較好的就是稀健丁香茶,稀健丁香茶以長白山天然丁香葉製成,是正品!

㈣ 怎麼辨別真假丁香茶

辨別真假丁香復茶方法:

1、看外形:制真丁香無鋸齒。真的丁香葉類似橢圓,葉片是光滑的,邊緣沒有鋸齒,顏色呈深綠色且略帶褐色。假的丁香茶是用刺五加假冒的,刺五加的葉子邊緣呈鋸齒狀,葉子有層細細的白毛,泡開了之後看比較明顯

拓展資料:

丁香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枝粗壯無毛,葉廣卵形,通常寬大於長,寬 5~12 cm,端尖銳,基部長型至截形,全緣。有細皺紋。質脆易折斷,斷面顯油性。丁香可入葯,我國主要產地為長白山地區。

丁香因為濃郁香氣而得名,它健胃消脹、促進排氣的功效可以壓住因胃火上升或牙周炎等疾病引發的呃逆、反胃與口氣不佳,抑制細菌及微生物滋長,還能減輕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增加身體的抗菌能力。丁香茶還具有緩解畏寒、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功效。

㈤ 如何區分是胃寒還是胃熱

1、看胃寒與胃熱的病因

胃寒:大多是與飲食習慣有關,如飲食不節,嗜食生冷等等。經常冷熱食物一起吃,吃飯不按時或者飢飽不均,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胃寒。

胃熱:多由偏食辛辣厚味,胃火素旺,或邪熱犯胃,或氣郁化火所致。表現症狀或口渴喜冷飲,或口臭,牙齦腫痛,衄血,或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滑數。

2、看胃寒與胃熱的症狀

胃寒的症狀

胃寒多由外來寒邪直接侵犯胃腑,或過食生冷,寒邪停聚胃腑而發病。胃寒又分胃寒實證和胃寒虛證。

1、胃寒實證:大多突然起病,腹部受寒或過量進食生果、冷飲導致,表現出胃部突然冷痛,疼痛劇烈,口淡不渴,甚至有頭痛,骨節肌肉酸痛,舌質淡,苔白厚。病情輕的,用熱水袋外敷,或喝熱水、生薑水,或服用加味藿香正氣丸即可。若病情較重,則需要用乾薑、高良姜、胡椒、花椒、桂枝等以溫陽散寒。

2、胃寒虛證:則常常病情較長,口泛清水或酸水,四肢不溫,口淡不渴,小便清,大便爛,腹部稍受涼或飲食稍不注意就會發病,舌淡,苔白。表現為胃痛,輕則綿綿不已,重則劇痛,遇寒加劇,如果用熱水敷,則「得溫痛減」。胃虛寒證應在用健脾胃葯物的基礎上加一些溫陽的葯,如乾薑、花椒、胡椒、桂枝等。

胃熱的症狀

胃熱又分胃實熱證或虛熱證,多因吃了太多辛辣煎炸油膩的食物而成,或因心情抑鬱,郁而化火等導致胃熱。

1、胃實熱證:大多表現為胃部疼痛或有灼熱感,伴有口臭或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大便干結,心煩失眠,舌紅苔黃,脈滑數。這種情況可以用金銀花、石膏、蘆根、虎杖、丹皮、梔子、大黃等瀉火清熱解毒的葯物,也可配合牛黃解毒片、三黃片等中成葯應急治療。煲湯時可加用崩大碗、蛇舌草、蒲公英、火炭母等輔助治療。

2、胃虛火證:表現為胃部不適,口乾口苦,口腔潰瘍,勞累後或熬夜後加重,口臭,大便干,口乾不想喝水,舌淡胖大稍嫩紅,脈細數等。虛火時,要養陰清熱或益氣清熱,用生地、石膏、麥冬、太子參、沙參等葯物,煲湯時可用生地、麥冬、沙參、五爪龍等。

胃寒和胃熱如何進行調理

1、補充「好細菌」護腸胃

生活中常補充益生菌不僅能提升有益菌的戰鬥力,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增進腸道蠕動,還能改善細菌所在的腸道環境,抑制有害菌生長。其實,除了酸奶、乳酪外,其他一些發酵食物中也含有益生菌,如泡菜、納豆、腐乳等。

另外,為了刺激益生菌的增長,還要多吃含豐富低聚糖的食物,比如香蕉、大蒜、蜂蜜、洋蔥及蘆筍等,因為低聚糖是腸道內益生菌的養分。

2、常吃纖維清腸道

研究發現,人每天攝入20~25克膳食纖維,能讓腸道更「環保」。蔬菜、水果中所含「水溶性纖維」較多,能清掃腸道,並調整腸內菌群環境。不僅防癌,而且能緩解便秘,對腸胃健康大有裨益。五穀雜糧中所含「非水溶性纖維」較多,可刺激腸壁蠕動,縮短食物在大腸中滯留的時間,減少有害物質的吸收。

因此,飲食營養要均衡,不要吃一大堆單一食物,而應每種食物都攝入一些。全穀物、菠菜、花椰菜、蘋果、西蘭花、梨、豆類食品等都應該成為餐桌上的常客。

3、放慢吃飯速度

多項研究發現,狼吞虎咽的吃飯方式,容易導致體內積食,增加腸胃負擔,減緩腸道蠕動速度。而且如果你吃得太快,食物中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氨基酸等無法得到充分吸收,會造成營養大量流失。久而久之,腸胃就會失衡。慢慢吃飯,能夠讓食物更好地被消化和吸收,不至於停留在腸道中造成堵塞。

建議每頓飯至少吃25分鍾以上,老年人最好一口飯咀嚼20次以上。因為食物在口腔中咀嚼時,能夠與唾液結合生成唾液澱粉酶,而這種物質恰恰是促進消化的主要動力。最好和家人、朋友一起用餐,放慢速度,這有助於改變吃飯太快的習慣。

㈥ 我經常腹瀉並且伴有胃脹,有什麼好的食療方法

胃脹
1、發病機理與病因

引起胃脹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如精神壓力、消化不良等,主要是胃動力不足。

2、臨床症狀與危害

一般是飯後飽脹,噯氣,坐卧不安,茶飯不思;
胃脹的反復性和長期性可以導致胃炎,消化道潰瘍,甚至可以發展為胃癌。

3、常用葯的危害

醫葯治療主要加強胃動力,但是長期服用會造成人體的依賴性;
由於葯物是化學合成,對人體存在著副作用。

4、日常生活以及飲食的注意事項

避免攝食刺激性和對身體敏感的食物;飲食規律,細嚼慢咽,戒煙少酒;情緒穩定,放鬆精神,適量運動,勞逸結合。

5、營養產品調理建議

■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解毒的功效,減輕精神壓力;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增強胃動力。
■維生素B族:促進消化,加速人體的新陳代謝;穩定情緒,減輕精神壓力,改善睡眠。
■復合維生素片: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促進消化,加速人體的新陳代謝;加速修復受損的組織;穩定情緒,減輕精神壓力。

6、建議服用方法

■急需營養重點補充,按標簽注量的3倍服用,直到有關症狀緩解為止:維生素C,維生素B族
■正常需要基本營養補充,按標簽注量服用:復合維生素片

腹瀉是指排出異常稀薄的大便,或含有未消化食物,甚或膿血,並且排便次數頻密,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周圍不適、失禁等症狀。腹瀉極少是嚴重疾病的症狀,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療。但由於腹瀉會丟失大量的腸液,多次腹瀉後可造成血液中的電解質紊亂,特別是鉀離子丟失過多,造成全身不適。如果腹瀉持續不止或伴有膿血便、劇烈嘔吐或高熱,應到立即醫院就診。
一、腹瀉的自我診斷要點
伴隨的症狀
可能的診斷
急性腹瀉,水樣便,可伴有(或不伴有)發熱,臍周疼痛 胃腸炎,多為食用不潔、變質或使用過敏的食物引起
急性腹瀉伴有發熱等全身症狀,並發現大便中帶膿血 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但也不能排除潰瘍性結腸炎
慢性腹瀉伴發熱 常見於慢性痢疾、血吸蟲病、腸結核和結腸癌等
慢性腹瀉還有間歇性便秘 結腸過敏、直腸或結腸息肉,還須排除結腸癌
糞便呈醬紅色或血水樣,含有膿血小塊,量較多且有惡臭 急性阿米巴痢疾
糞便量多,惡臭異常,呈灰白色油脂狀 一般為脂肪消化及吸收障礙所致的腹瀉
嚴重腹瀉,伴有劇烈嘔吐、發熱、嚴重脫水,糞便呈米泔水樣,病情凶險 可能為霍亂和副霍亂
常見腹瀉的病因及治療
夏季是菌痢的高發季節,此時,沙門氏菌腸炎、由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也到了發病高峰期。由於三者在臨床上均有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易混淆診斷。此外,菌痢與沙門氏菌腸炎在抗生素的使用上不盡相同,而輪狀病毒性腹瀉則不需要用抗生素。因此,對三者加以鑒別,於及時治療有重要意義。
菌痢多由食用不潔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引起發病,1歲以內幼兒少見,首發症狀為先瀉後吐,同時有腹痛,以左下腹痛為主,腹瀉的特點是便次頻繁,每日大便次數超過十次,甚至更多,但大便量少,大便性狀為粘液或膿血便,里急後重明顯,大便鏡檢滿視野白細胞,大使培養可查到志賀氏菌。氟哌酸為目前最佳抗痢葯物。
沙門氏菌腸炎多由食用不潔食物如牛奶、蛋類、家禽、內臟等引起發病,1歲以內幼兒多見。首發症狀為先吐後瀉,常有嘔吐,以臍周腹痛為主,每日便次在3-10次,大便量多,大便性狀為水樣帶粘液,里急後重不明顯,大便鏡檢白細胞總數多正常,大便培養可找到沙門氏菌,治療葯物選用復方新話明、氯黴素、氨苄青黴素或第三代頭孢菌素。
輪狀病容是6歲以下幼童非細菌性腹瀉的主要病原,以6個月~2歲小兒發病率最高。輪狀病毒性腹瀉首發症狀為嘔吐、咳嗽,腹瀉每日3-10次,大便為稀便、水樣或蛋花樣。有酸臭味,無粘液及膿血,大便鏡檢、大便培養均陰性,血象不高,病毒檢測可分離出輪狀病毒。如果沒有繼發細菌感染,可不用抗菌葯物。
抓「肚筋」醫治拉肚子
因受涼而引起的拉肚,可用抓「肚筋「的方法來治療。讓患者俯卧於床上,可在患者兩肩胛骨內側分別抓住一根較粗的筋「即肚筋」。抓住此筋提起來,再猛地松開,這樣左右如是幾次,便有奇效。

什麼是腹瀉?�
腹瀉是消化系統疾病中的一種常見症狀,系指排便次數多於平時,糞便稀薄,含水量增加,有時脂肪增多,帶有不消化物,或含有膿血。正常人一般每天排便1次,個別人每2~3天排便1次,或每天2~3次,且糞便成形,不應稱為腹瀉。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和手術後的病人常常會發生直腸性便秘,此時由於糞便嵌塞於直腸腔內,刺激直腸粘膜,可有排便次數增加,且伴有里急後重感,有時還會有粘液排出,也不應列為腹瀉,其實際上是嚴重的便秘,這種便秘需灌腸或用手挖幫助排便,醫學上稱之為假性腹瀉。

腹瀉怎樣分類?�
腹瀉是一種症狀,其發病機理相當復雜,引起腹瀉的疾病也很多,因此,腹瀉有各種不同的分類方法:
(1)根據病程長短,分為急性腹瀉與慢性腹瀉兩種。
急性腹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並呈不同程度的稀便,往往伴有腸痙攣所致的腹痛,病程在兩個月以內者;臨床上,如腹瀉持續或反復超過兩個月,可稱為慢性腹瀉。當然,這種區分是人為的,腹瀉病程超過兩個月固然可稱為慢性腹瀉,但病史短於兩個月者亦未必全為急性,其中一些病例可能是慢性腹瀉的初期,或臨床表現不明顯的慢性病例的初次發作,在實際診斷時,必須與急性腹瀉互相參照。
(2)根據病理生理的特點可分為:
a 滲出性腹瀉
b 分泌性腹瀉
c 滲透性腹瀉
d 吸收不良性腹瀉
e 胃腸蠕動加速性腹瀉
(3)按解剖部位可分為:
a 胃原性腹瀉
b 腸原性腹瀉
c 胰原性慢性腹瀉
d 內分泌失常性腹瀉
e 功能性腹瀉
其中,腸原性腹瀉根據病因不同可分為:
a 病原感染性腹瀉
b 炎症非感染性腹瀉
c 腫瘤性腹瀉
d 消化不良和吸收障礙性腹瀉
e 食物( 中毒、過敏)性腹瀉
f 葯物作用或化學品中毒性腹瀉
g 功能性腹瀉

腹瀉的發病基礎是什麼?�
腹瀉主要是病毒、細菌、食物毒素或化學性毒物、葯物作用、腸過敏、全身性疾病等原因造成胃腸分泌、消化、吸收和運動等功能紊亂的結果。
我們知道,人體攝入的食物和其他物質,經胃腸道消化和分解後,有用的部分被吸收,無用的殘渣由糞便排出。正常人每天攝入的飲食和從各種消化腺(如唾液腺、胰腺等)及胃腸粘膜上皮細胞分泌到消化道的消化液和水分,總量約9L,並含有大量電解質,一般24小時內,空腸吸收水分3~5L,回腸2~4L,進入結腸者只剩約1~2L,且大部分被結腸吸收,最終隨糞便排出的水分不過100~150ml,還有少量的電解質。由於腸道吸收水分的潛力強大,所以正常人糞便的含水量一般是穩定的,不會因飲水的多少受影響。在小腸上段腸腔內,由於食糜質和量的差異和電解質含量的多少,其滲透壓可呈高張或低張狀態,水分不斷由血漿滲入腸腔,或從腸腔吸收入血漿,使血漿與腸腔之間的滲透保持著動態平衡。
腹瀉的發病基礎是胃腸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運動等功能發生障礙或紊亂,以致分泌量增加,消化不完全,吸收量減少和(或)動力加速等,最終導致糞便稀薄,可含滲液,大便次數增加而形成腹瀉。

如何根據腹瀉一症推測疾病?
腹瀉一症,若結合患者病史、症狀、體征等方面表現,可以有助於進一步推測腹瀉的病因。
(1)從年齡來分析:兒童腹瀉多為輪狀病毒感染、雙糖酯酶缺乏症、先天性氯瀉、腸系膜淋巴結核和胰腺纖維囊性變;青壯年腹瀉多為功能性腹瀉與潰瘍性腸結核;中年或老年腹瀉常為結腸癌。
(2)從性別分析: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引起的功能性腹瀉多見於女性,而結腸憩室與結腸癌多見於男性。
(3)從籍貫和職業分析:居住於長江中下游一帶的農民與漁民,頻繁與疫水接觸,腹瀉時應考慮有血吸蟲感染的可能。
(4)從起病與病程分析:起病急、病程短而腹瀉次數頻繁者,應考慮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瀉,如輪狀病毒感染、沙門氏菌感染、細菌性痢疾、副溶血弧菌感染、葡萄球菌腸毒素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腸變態反應性疾病以及葯物作用和化學中毒等。若病史超過2年者,則結腸癌引起的可能性就較小;若病史達數年至數十年之久,常見於功能性腹瀉、血吸蟲病、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病;若腹瀉呈間歇性發作,常見於功能性腹瀉、吸收不良綜合征及結腸憩室炎等。
(5)從胃腸道症狀分析:從病人所呈現的胃腸症狀,尤其是腹瀉情況,可以推測病變部位在小腸或結腸。如病人便意頻繁,有里急後重感,每次排便量少,有時甚至只排出一些氣體或少量粘液而無糞質,糞便色較深,稀爛,粘凍樣,含或不含肉眼可見的血液,臭氣不重,伴下腹或左下腹持續性疼痛,腹痛於便後可稍緩解,這種腹瀉病變位於直腸和(或)乙狀結腸。
若腹瀉時無里急後重症狀,糞便色淡、量多、水樣、多泡沫或油膩狀、惡臭,無肉眼可見的血和膿,但含有不消化食物殘渣,伴臍周圍或局限於右下腹部間歇性絞痛,腸鳴音亢進,這種腹瀉病變位於小腸。
若24小時排便次數在10次以上,甚至達數十次的急性腹瀉,常見於急性感染引起的分泌性腹瀉,如霍亂和滲出性腹瀉如細菌性痢疾。而每天排便幾次的慢性腹瀉可見於許多疾病,如慢性細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腸病、血吸蟲病、潰瘍性結腸炎、直腸癌與結腸癌以及腸道激惹綜合征等。
若腹瀉與便秘交替發生,可見於潰瘍性腸結核、結腸癌、不完全性腸梗阻、結腸憩室炎、便秘而有服瀉葯的習慣者和腸道激惹綜合征,後者在便秘時,大便如「牛糞」樣,帶粘液而無膿血。
若腹瀉與進餐有關,禁食後可止瀉,這種腹瀉常見於腸內容物滲透壓升高、粘膜通透性異常和腸蠕動加速。
若在清晨或餐後發生腹瀉,常見於腸道激惹綜合征;若夜間腹瀉,使患者從睡夢中驚醒,常提示由器質性疾病引起。
(6)從全身症狀分析:若腹瀉伴有發熱者,應首先考慮引起腸道感染的各種原因,也應除外潰瘍性結腸炎、克隆病及晚期腸道癌腫。若患者顯著消瘦或營養不良,常見於小腸性腹瀉,如胰原性腹瀉、胃腸道有短路形成或其他吸收缺陷病變等,而少見於結腸性腹瀉,但結腸癌可出現惡病質,應屬例外。若腹瀉伴有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且症狀常隨情緒轉移而可用暗示暫時緩解,這種腹瀉常見於腸道激惹綜合征。
(7)從腹部體征分析:慢性腹瀉病人,如腹部可觸及包塊,常提示腫瘤或炎症性疾病。若包塊位於左下腹,應懷疑左半結腸癌、乙狀結腸憩室炎或癌腫造成腸腔狹窄引起的糞塊壅積。若包塊位於右下腹,應懷疑右半結腸癌、阿米巴或血吸蟲病性肉芽腫、腸結核、克隆病與腸放線菌病。結腸炎與結腸周圍炎形成的包塊較癌腫軟,且壓痛明顯。結腸痙攣時可觸及腸段時現時消,並不經常存在,可與器質性病變造成的包塊相鑒別。若腹部壓痛明顯,可見於克隆病、結腸憩室炎及盆腔或闌尾膿腫。若腹部膨隆並伴有腸鳴音亢進,常提示存在腸梗阻。
(8)直腸指診分析:直腸指診簡便易行,可以發現肛周有無病變以及直腸有無狹窄、癌腫或糞石,故直腸指診對於直腸癌引起腹瀉的病人,具有直接診斷的重要價值。當手指觸及堅硬而不能移動的結節狀腫塊,指套染有血跡,常提示為直腸癌。

腹瀉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腹瀉給人體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腹瀉能引起營養不良:眾所周知,胃腸道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唯一途徑,攝入的食物和其他營養物質在胃腸道消化和分解後,有用的部分被吸收,無用的殘渣由糞便排出。腹瀉時,人體對營養的吸收發生嚴重障礙,能量供給不足,使人感到頭昏眼花、口乾舌燥、四肢疲乏、心慌氣短,甚至出現營養不良表現。
(2)腹瀉可導致維生素缺乏:長期腹瀉可直接影響機體對維生素的吸收,引起維生素的缺乏。有些人腹瀉日久後出現皮膚頭發乾燥,頭發失去正常光澤和滋潤,間有散在性脫落,產生早禿現象,此為缺乏維生素A所致;又如,有些人出現舌炎、口角炎、多發性神經炎,這是缺乏維生素B的結果。
(3)腹瀉可引起貧血:由於消化吸收的障礙,蛋白質及其他造血原料的吸收減少,可引起貧血,出現指甲、手掌、皮膚以及口唇、和瞼結膜等處顏色蒼白,疲倦乏力,頭暈耳鳴,注意力不集中等貧血症狀,甚至可出現營養不良性水腫。
(4)腹瀉可降低身體的抵抗力:腹瀉引起的營養不良、貧血及維生素缺乏等,可使人體對傳染病及各種感染的抗病能力減弱,炎症容易擴散,也可使組織再生及外傷癒合能力減弱,受傷後傷口不易癒合。
(5)腹瀉可引起水、電解質失調和酸鹼平衡紊亂:小腸粘膜病變可直接影響人體對水分的吸收,腸腔內高滲透壓會使血中部分水分向腸腔轉移,最後由大便排出,使機體丟失大量水分。當水分丟失不超過體重的5%時,機體還能代償。一旦超過5%便無法代償,從而出現一系列水、電解質失調和酸鹼平衡紊亂現象。
腹瀉時,機體不但丟失大量水分和營養物質,還會喪失大量對機體功能活動有重要意義的電解質,如鈉、鉀、鈣及鎂等。如果丟失超過一定限度,就會出現相應的機體功能紊亂。如缺鉀時,可出現心律失常、全身軟弱無力、反射減弱或消失,甚至出現呼吸肌麻痹及腸麻痹等一系列缺鉀症狀。
平時,身體內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呼吸排出,其餘的廢物需要經過水的運送,通過腎臟由尿排出體外。脫水時尿量因機體內水分損失而減少,甚至無尿,這就會使體內代謝產生的廢物排出減少,而在體內蓄積,使機體發生中毒症狀,稱為「酸中毒」。其臨床表現除呼吸改變外,還可見疲乏無力及神經系統症狀等。
脫水、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都會對機體產生嚴重損害,如不及時搶救,就會發生生命危險。
腹瀉對老年人損害尤為嚴重。老年人因抵抗力弱,較青壯年容易出現腹瀉,如果認為腹瀉是小病,不及時就醫,就易釀成大病,嚴重危害健康,甚至猝死。這是因為,老年人急性腹瀉易出現低血糖、心臟和腦血管意外等並發症。腹瀉時少食是常規,攝入不足則需要分解體內貯藏的肝糖原,以維持血糖穩定,而老年人沒有足夠的肝糖原貯藏物轉化為糖。正常人空腹血糖濃度為4.4~6.7mmol/L,當血糖低於3mmol/L時,就會出現疲軟、出汗、心悸、面色蒼白及暈厥等一系列低血糖症狀。血糖過低還可引起深度昏迷和猝死。
腹瀉時大量水分喪失,會使人體處於脫水狀態,導致血容量減少,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緩慢,容易形成血栓並堵塞血管。鈉、鉀、鈣、鎂,可維持血液酸鹼平衡、神經傳導功能和心跳節律,腹瀉時這些陽離子缺乏,可引起嚴重的心律紊亂,這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為不利。
所以,老年人一旦出現腹瀉,切莫掉以輕心,應及時就醫。

腹瀉時為什麼不能隨便應用抗生素治療?
有人認為,腹瀉必然是胃腸道細菌感染,因而一旦遇到腹瀉便使用抗生素來治療,如黃連素、慶大黴素、環丙沙星、氟哌酸等。
誠然,霍亂、痢疾和一部分由大腸桿菌感染所引起的腸炎,確實是細菌感染,治療時常常需應用抗菌葯物。然而,腹瀉未必全是細菌感染胃腸道所致,如:腹部受涼引起腸蠕動加快;對乳品、魚、蝦及蟹等食物過敏引起腸的變態反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胰腺癌等;膽汁排出減少、雙糖酶缺乏使腸腔內存在大量未經消化而不能被吸收的溶質,引起高滲性腹瀉;外出旅行或遷居外地生活,有的人因為生活環境的改變使腸道內正常菌群的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從而發生了「菌群失調症」而引起的厭食、嘔吐、腹痛甚至腹瀉不止等症狀;有些嬰兒因飲食不當,輔食增加過快過多,造成的腹瀉等,舉不勝舉。諸如此類腹瀉便沒有細菌感染存在。還有些腹瀉,如嬰幼兒秋冬季腹瀉,成人和大孩子夏季「流行性腹瀉」和黴菌性腸炎等都不屬於通常所說的細菌感染。其中,嬰幼兒秋冬季腹瀉和夏季「流行性腹瀉」系病毒感染所引起,而黴菌性腸炎是由與各種普通細菌特性完全不同的一類黴菌引起的。既然病原不同,治療方法就不應該完全相同,所以應用抗菌葯物應當慎重。
許多抗生素,尤其是口服後,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副作用,如惡心、嘔吐、腹瀉或食慾下降,甚至影響肝臟、腎臟和造血功能,其中以廣譜抗生素引起的胃腸道副作用較為嚴重。其原因,除化學刺激因素外(化學刺激性與劑量有關),廣譜抗生素可引起體內的菌群失調而導致二重感染是另一個重要因素。
二重感染,亦稱菌群失調症。在正常情況下,人們處於一個龐大的微生物生存的環境中,人體的皮膚粘膜和與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腸道等處,都寄生著一定數量的細菌,這些數量繁多的細菌,與人體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對人體不但無害,反而有益。其中腸道的正常菌群,在食物的消化吸收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而且,腸道正常的菌群還對危害人體健康的致病菌有著強大的抑製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它們的生長繁殖,這對人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醫學上稱為生態平衡。
抗生素特別是廣譜抗生素的應用,往往使體內各處的敏感菌受到抑制,而使耐葯菌乘機在體內繁殖生長,導致二重感染。也就是說,本來用抗生素想殺滅致病菌,結果反遭致更厲害的細菌感染,其中,耐葯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革蘭氏陰性桿菌是二重感染的主要病原。由耐葯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所致的二重感染,主要形式為腸炎,可見,廣譜抗生素應用過程中所引起的二重感染往往會加重腹瀉。
另外,廣譜抗生素的應用使腸道內很多細菌受到抑制,這些細菌中有些具有合成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K的能力,因此,菌群失調後就可能導致維生素B復合物缺乏,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

腹瀉
腹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水分增加便大便稀薄,或帶有膿血、脂肪等異常成分,常伴有腸鳴和腹痛。
急性腹瀉指病程在2個月以內的。腹瀉的主要原因是腸蠕動快,水分在腸道來不及完全吸收,還有的是腸道分泌過多,消化吸收障礙引起。
急性腹瀉大多是由於細菌感染所引起,如腸炎、痢疾,也有的是由於暴飲暴食,冷熱不調,消化不良導致的單純性腹瀉。
(一) 急性腹瀉的鑒別診斷
(1) 腹瀉伴里急後重,多是直腸病變;陣發性肚臍周圍痛,水樣便,腹鳴音強,多為小腸病變。
(2) 腹瀉伴嘔吐,多見胃腸炎、食物中毒。
(3) 伴發熱、腹痛,見於急性菌痢。
(4) 長期用抗生素或激素治療,應考慮菌群失調的單純腹瀉。
(5) 伴有皮疹者,見於過敏性腸炎。
(6) 每日大便量大於1000毫升,即為分泌性腹瀉。
(7) 米湯樣便,見於霍亂、副霍亂;膿血便見於阿米巴痢疾、細菌性痢疾、結腸癌;氣味臭帶有泡沫的為脂肪瀉;洗肉水樣便是急性出血性小腸炎;蛋花湯樣便是偽膜腸炎。
(二) 急性腹瀉的救護措施
(1)首先考慮腹瀉與吃過的食物的關系,留下食物標本,以排除食物中毒的可能性。及時留下大便標本送化驗,查明病因後對症治療。
(2)暫時禁食,注意腹部保暖。為防止脫水鼓勵多飲淡鹽水(加少量白糖)。已發生口渴、尿少、皮膚乾燥起皺、雙眼下陷的脫水症狀時,除口服淡鹽水外,嚴重嘔吐不能飲水或已脫水的病人,要積極進行靜脈補液。
(3) 腹瀉為感染性的,要口服抗菌葯,如黃連素、四環素
(4) 腹痛時可用阿托品、654�2、顛茄片治療,並給予局部熱敷。
(5) 腹瀉較為劇烈的可適當給以收斂止瀉葯、鞣酸蛋白、淡茶水、烤焦的饅頭片等。
(6) 消化不良的腹瀉可服用乳酶生等葯。
(7) 經上述處理不見效,病人盡快去醫院治療。

什麼是腹瀉,它與肛門病有無關系?
一般認為腹瀉是大腸疾病中最多見的症狀。其具體表現為大便次數、性狀的改變,如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溏,形狀、顏色、氣味等均有改變,含有膿血、粘液、未消化食物、脂肪,或變為黃色稀水,綠色稀糊,味酸臭;大便時有腹痛、下墜、里急後重、肛門灼熱等症狀。
腹瀉與肛門病的許多疾病有關:
如慢性或長期腹瀉,可導致肛門直腸周圍膿腫,形成肛瘺。腹瀉刺激可致肛裂疼痛加重,腹瀉可形成肛門部充血,糞便刺激使痔塊粘膜水腫,隨大便脫出肛門外,形成嵌頓痔或致炎性外痔。長期腹瀉還可導致直腸脫垂等一系列病變。
此外,腹瀉日久還可導致肛門疾病的全身症狀,如貧血、消瘦、乏力、倦怠等。

西醫是如何認識腹瀉的?
西醫對腹瀉的看法,總的來說有以下幾點:
①感染:即由於腐爛變質食物,寄生了各種細菌、病毒、真菌、原蟲及蠕動類寄生蟲,這樣的食物,通過口腔進入消化道,或腹部受冷熱刺激過強,使腸道內菌群失調,均可引起腹痛、腹瀉。
②胃腸腫瘤和炎症:晚期胃癌、直腸癌、慢性胃腸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腸克隆氏病等,都可引起急性、慢性的滲出性腹瀉。
可見糞便中附有滲出液、粘液及膿血,排便次數增多,但糞便培養無致病菌生長。
③腸道運動異常,腸蠕動亢進:一些腸系疾病如闌尾炎、憩室炎等可使結腸蠕動亢進而腹瀉;此外,類癌綜合征分泌的血清素,肥大細胞增多病分泌的組織胺,胃泌素瘤分泌的胃泌素,甲狀腺髓樣癌分泌的前列腺素、血清素和低血鈣素等,都可使腸道蠕動增加,引起腹瀉。
工作學習過度緊張、精神受刺激過強,可使胃腸道功能紊亂,發生腹瀉。此外,結腸過敏也可導致腹瀉。
一些抑制交感神經、興奮副交感神經的葯物,也可導致腹瀉。
④腸對脂肪吸收不良:本類腹瀉糞便呈淡黃色或灰色,油膩糊狀,氣味惡臭。
⑤中毒:食物中毒,以及細菌的外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毒蕈中毒,河豚中毒等,引起腹瀉。
砷、汞、酒精、四環素、紅黴素等化學物質中毒,也可引起腹瀉。
牛奶、魚、肉、蝦、蟹過敏者,也可發生腹瀉。

腹瀉的西醫治療有哪些方法?
對症治療是西醫治療腹瀉的主要手段。
①抗生素:對明確診斷為細菌感染者,要及時使用抗生素。
②收斂止瀉葯:選用次碳酸鈉、氫氧化鋁凝膠或復方樟腦酊對症治療。
③解除腸痙攣葯:使用復方苯乙哌啶、阿托品、普魯苯辛或鴉片酊進行治療。
④理療:選用場效應治療儀,對腹部進行治療。但需要明確診斷除外細菌感染。
⑤熱敷:用熱水袋置於腹部,有助於腹瀉的治療。

如何診斷及鑒別診斷各種腹瀉?
診斷及鑒別診斷應按下列項目進行:
①病史及症狀
a.病史:從疾病的發病起因,病變過程,發病的年齡及其性別,飲食情況,經常使用的葯物,以及服用止瀉葯或導瀉葯的使用情況都應了解。同時了解患者伴有哪些疾病和症狀,並判斷其與腹瀉有無關系,有何關系。
b.症狀:應從糞便的性質、形狀、氣味、粘液及其他分泌物、排泄物等情況大致確定腹瀉的性質。
②體檢
望診:現全身狀況,皮疹情況,精神狀況,體態、體重等情況。
觸診:以手檢查腹部,了解疼痛、腹塊等的性質,同時應盡量作肛門指診,除外肛門疾病。
聽診:了解腸蠕動情況。
③實驗室檢查:通過直接鏡檢,以及糞便中的細菌培養來診斷致病菌。
④X線檢查:用X線腹平片檢查腸道情況,或用氣鋇造影攝片,診斷除外消化道功能和器質性病變。

㈦ 為什麼人參可以補充體力不同的人參有什麼區別

人參,俗稱「棒槌」,屬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國重要特產之一,也是馳名中外的珍貴葯材,被人們稱為「百草之王」,屬東北「三寶」之一。

人參肉質根肥大,有細密的皺紋,呈圓柱形或錘形,色淡黃,常斜生,多須根。主根頂端有一根莖,俗稱「蘆」或「蘆頭」。綠色直莖,高約30—70厘米。葉輪生,掌狀復葉,其數目依年齡長短而不同。第一年只生3小葉,稱為「三花」;第二年生5小葉,成為一個完整的葉片,叫「巴掌」;第三年生兩個完整的復葉,叫「二甲子」;第四年生3個復葉,叫「燈檯子」,第五年生四個復葉叫「四枇葉」。以後隨年齡增長,復葉片增多,生幾片葉就叫幾枇葉,但最多隻能生30片葉,以後年齡再增長,葉片也不會超過30片。上部葉大,下部葉小,橢圓形,鋸齒邊,葉面深綠鐸,葉背淡綠色。傘形花序,單生於莖端,開淡黃綠色小花,花冠5瓣,雄蕊5枚,花柱2枚。結漿果,腎形,2室,成熟時為鮮紅色。每年6—7月開花,8—9月結果。

人參性喜低溫,多分布在北緯39—48度、東經117.5—134度之間。在我國,東北長白山和大、小興安嶺為主產地,尤以吉林省長白山區數量最多,質量最好,故「吉林人參」名揚天下。它主要生於茂密的針、闊葉混交林中,多長在陰坡密林下腐殖土層較厚、濕潤、少光、通風良好的地方。

在我國,有關人參的歷史傳說很多,文學作品和民間故事中都有大量描寫。中豬八戒愛吃人參果,《紅樓夢》中王夫人翻箱倒櫃找人參,是人們所熟悉的故事。到了人參的故鄉——東北,有關人參神話般的有趣故事更多,出版部門已將它輯錄出版。在這些故事裡,人參常常作為正義和善良的化身,有時是一個穿紅兜肚、聰明伶俐的小男孩,有時是一個頭簪紅花、身著綠襖的美麗姑娘,有時又是一個童顏鶴發的慈祥老人,有時還是射出一縷豪光的北斗星。這些故事不知流傳了多少年,依然是娓娓動聽,引人入勝。盡管這些傳說不一,都反映了人們對人參的了解、喜愛和珍視。

人參在古代有許多別名和雅號。如:神草、王精、地精、土精、黃精、血參、人銜、人微,等等。「百草之王「的稱號是從滿語中翻譯而來的。滿族人把人參稱作「奧爾厚達」,「奧爾厚」是草類總稱,「達」是首領、頭人的意思,譯成漢語即「百草之王」。人們稱人參為「百草之王」,主要是以其本身價值來論的。在清代一株質量最佳的老山參(野生參謂之山參),可以大大超過同等重量的黃金價格。清帝乾隆在《詠人參》中稱贊它是「一穗垂如天竺丹」。

在中國的醫葯史上,使用人參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戰國時代,良醫扁鵲對人叄的葯性和療效已有所了解。秦漢時代的《神農本草經》,把人參列為葯中上品。漢代名醫張仲景的《傷寒論》,全書113方,用人參的就有21方。在《本草綱目》中也有大量記載。相傳在400多年前,李時珍的父親李言聞曾專著《月池人參傳》。

在元代以前,人參基本上是自由採挖、自由買賣。遼代曾在寧江州(今吉林省扶余縣石頭城子)設立過很大的人參集市,供人們進行人參交易。明代以後,由於人參聲價日益提高,採挖和買賣都由當時的統治階級政權控制起來,由政府確定每年挖參的人數,經過批准後發給紅票和腰牌方能進山採挖。但所挖人參必須首先供政府選用。當時的渤海國人一直把人參作為對中國中原政權進貢的珍品。採挖人參也是一種十分辛苦和異常艱險的事情。挖參人叫「刨夫」或「把頭」,他們須結伴而行,攜帶干糧深入野獸出沒的深山老林,風餐露宿,辛苦備至,存亡難卜。每當發現一苗人參,須細心挖出,不能損傷一點根須。

據理化分析,人參中含有人參皂甙、人參寧、揮發油、人參酸(包括硬質酸、軟質酸、亞油酸)、甾醇(植物固醇),此外還有許多有機物和無機物,如磷酸、磷、鉀、鈣、鎂、錳、酵素、醣類、樹脂、澱粉、苦味脂,以及維生素A、B1、B2、C等。人參有野生和人工培植兩種,雖然功能大小有不同,但都是中葯中的珍品,有其他葯品所不能比擬的特殊療效。古人說,人參可以使人延年益壽、返老還童,甚至長生不老、起死回生。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但它確有強壯、大補、興奮之功能。經過中醫多年的臨床實驗,人參能夠補血養氣、固津生液、調節神經、開心明目、益智安神、降低血糖、健胃、利尿等;對於治療久病衰弱的患者,非常有效。主治神經衰弱症、各種神經病、植物性神經病失調、性神經衰弱、智力減退、貧血、糖尿病、胃病、肝病,以及心血管系統的疾病等。此外,適量久服,還可以使人增加對各種致病因子的抵抗力,對人體並不產生任何副作用和損害。

人參不僅入葯有其特殊的療效,而且經濟價值極高。經過加工後的成品山參,比同等重量的黃金價格還要高,一公斤以上的大山參,雖不能象古人所說的「價值連城」,在當今世界上也是無價之寶。人工栽培的人參(園參)價格雖不如山參,但也相當高貴,出口1噸成品參能換回外匯幾十萬美元。農民若種1畝人參,每年收入可達數千元,約為種糧食收入數倍至十數倍。

化學成份:

人參根、莖、葉、花及果實富含多種人參皂甙,此外人參根含揮發油0.12%,莖葉含揮發油0.13%,花含揮發油0.29%。人參根的非極性部分含人參炔醇、α—人參萜、β—人參萜以及甾醇化合物。人參還含有賴氨酸、組氨酸、精氨酸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多種有機酸、黃酮類化合物以及糖。

人參屬植物均供葯用,按地下部分的外部形態和皂甙成分,可將人參屬植物分為兩個類群,一個類群植物的根狀莖直立,肉質根發達,以含達馬烷型四環三萜皂甙為主,另一類群植物的根狀莖發達、橫卧、呈竹鞭狀或念珠狀,肉質根較不發達,以含齊墩果酸型五環三萜皂甙為主。

葯理作用:

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人參對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也有抑製作用,尤以興奮作用更為明顯。人參皂甙Rg類有興奮作用,Rb類有抑製作用。人參有益智作用,Rg1與學習過程有關,而Rb1與記憶和安定作用有關。人參皂甙能明顯降低小鼠由戊四氮引起的驚厥率及士的寧引起的死亡率。

2、對免疫系統的作用。人參可全面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其活性成分主要是皂甙和多糖。

3、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1)、強心作用。人參治療劑量可加強多種動物心臟的收縮力,減慢心率,在心功能不全時,強心作用更為明顯。

(2)、抗心肌缺血。口服人參總皂甙對異丙腎上腺素造成的大鼠心肌缺血的心電圖及血清酶學均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其作用與心得安相類似。

(3)、對血管、血壓的影響人參對整體動物的冠狀動脈、腦血管、椎動脈、肺動脈均有擴張作用,改善這些器官的血循環。

4、對血液和造血系統的影響。人參皂甙能防止血液凝固、促進纖維蛋白溶解;降低紅細胞的聚集性,增加血液的流動性,改善組織灌注。人參提取物能促進骨髓造血功能,使血中WBC、RBC、Hb及骨髓中有核細胞數顯著增加。

5、對內分系統的作用。

(1)、對下垂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作用。適量的人參對下垂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表現興奮,使其功能增強。

(2)、對下垂腦-垂體-性腺軸的作用。人參皂甙Rg1與Rb1可使垂體前葉的促性腺激素釋放增加。此外,人參可增加家兔的甲狀腺功能。

6、對物質代謝的作用。

(1)、對糖代謝的作用。人參對注射腎上腺素和高滲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有降糖作用。另外,人參也可升高注射胰島素而降低的血糖,表明其對糖代謝有雙向調節作用。

(2)、對蛋白質及核酸代謝的作用。人參中的蛋白質合成促進因子及總皂甙均能促進蛋白質、DNA、RNA的生物合成,RNA集合酶活性及白蛋白、γ-球蛋白含量。

(3)、對脂質代謝的作用。人參對高膽固醇飲食大鼠和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清LDL-C的增加和脂肪肝有改善作用,並能促進膽固醇的排泄,防止高膽固醇血症和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7、增強機體的抗應激能力。人參能加強機體的適應性,增強機體對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等各種有害刺激與損傷的非特異性抵抗力,使紊亂的機能恢復正常,即具有「適應原樣作用」。

8、抗休克作用。人參皂甙可明顯延長過敏性休克和燙傷性休克動物的生存時間。使失血性急性循環衰竭動物心臟收縮力頻率明顯增加。

9、延緩衰老作用。人參皂甙可明顯延長動物壽命和細胞壽命;抑制老年動物腦干中MAO-B活性,使大腦皮層NA水平接近青年動物水平;清除體內致衰老的自由基,保護生物膜。

10、抗腫瘤作用。人參提取物、人參皂甙和人參多糖均有抗實驗性腫瘤的作用。

11、其他作用。增強肝臟解毒功能,抑制四氯化碳及硫代乙醯胺中毒小鼠ALT的升高和肝中P-450、RNA及糖含量的降低。抗胃潰瘍。

鑒定:

[性狀鑒別]

生曬參主根呈圓柱形或紡錘形,長3-15cm,直徑1-2cm。表麵灰黃色,上部或全體有疏淺斷續的粗橫紋及明顯的縱皺紋,下部有支根2-3條,著生多數細長須根(全須生曬參),須根上偶有不明顯的細小疣狀突起。頂端根莖(習稱蘆頭)長1-4cm,直徑0.3-1.5cm,多拘攣而彎曲,具不定根(習稱艼)和稀疏的凹窩狀莖痕(習稱蘆碗)。質較硬,斷面淡黃白色,顯粉性,形成層環處棕黃色,皮部有黃棕色點狀樹脂道散布及放射狀裂隙。氣微香而特異,味微苦、甘。

紅參全長6一17cm。主根長3一10cm;表面紅棕色,半透明,偶有不透明的暗褐色斑塊,具縱溝、皺紋及細根痕,上部可見環紋,下部有的具2-3條支根。根莖上有莖痕。質硬而脆,折斷面平坦,角質樣。

白參主根長3-15cm,直徑0.7一3cm,表面淡黃白色,上端有較多斷續的環紋,下部有2-3條支根,全體可見加工時的點狀針刺痕,味較甜。

生曬山參主根粗短,多具2個支根而呈人字形或圓柱形,長2一10cm,直徑1-2cm。表麵灰黃色,具縱紋,上端有細密而深陷的環狀橫紋,須根稀疏而細長,有明顯的疣狀突起(習稱珍珠點)。根莖細長,常與主根等長或更長,上部具密集的莖痕,附蘆生有1-3個不定根,較粗短,兩頭尖,靠近主根的一段根莖較光滑而無莖痕(習稱圓蘆)。

生曬參、紅參、生曬山參均以條粗、質硬、完整者為佳。白參以條粗、完整、皮較細、淡黃白色者為佳。

[顯微鑒別]

主根橫切面:①木栓層為數列細胞,內側有數列栓內層細胞。②韌皮部中有樹脂道散布,內含黃色分泌物,近形成層處有較多樹脂道環列。初生韌皮部常有裂隙。韌皮射線寬3-5列細胞。③形成層成環。④木質部導管多成單列,徑向稀疏排列。木射線寬廣,中央可見初生木質部導管。⑤薄壁細胞含有多數細小澱粉粒(紅參已糊化)。栓內層、木薄壁細胞及木射線中含有草酸鈣簇晶。

粉末:淡黃色(生曬參)或紅棕色(紅參)。①樹脂道碎片呈管狀,內含黃色滴狀或塊狀分泌物。②草酸鈣簇晶,直徑20-68μm,稜角銳尖。③澱粉粒眾多,單粒類球形,直徑2-20μm,臍點點狀、裂縫狀或星狀;復粒由2-6個分粒組成。④導管多網紋或梯紋,稀有螺紋,直徑17-50μm。根莖中導管旁偶有木纖維。⑤木栓細胞類方形或多角形,壁薄,微帶棕色。

[理化鑒別]①取粉末約0.5g,加乙醇5ml,振搖5分鍾,過濾。取濾液少量,置蒸發皿中蒸干,滴加三氯化銻飽和的氯仿溶液,呈紫色。

②取人參粉末(40目)2g,加甲醇25ml,放置過夜,加熱迴流6小時,過濾,取濾液12.5ml,蒸干,溶於水15ml中,用乙醚提取2-3次,棄去醚液,水層再用水飽和的正丁醇提取4次,合並正丁醇液,用水洗2-3次,最後將正丁醇液減壓濃縮至干,即得總皂甙,溶於甲醇2ml中,吸取10μl點樣。吸附劑用G。展開劑為正丁醇-乙酸乙酯-水(4:1:5)。展距11cm。顯色劑為硫酸-水(1:1)噴霧。顯色後在105℃烤10分鍾,與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可見7-8個斑點,根據文獻所載圖譜對照,由下往上依次為人參皂甙Ro、Ra、Rb、Rc、Rd、Re、Rf、Rg1。

炮製:

1.生曬參取原葯材,除去蘆頭,潤透,切薄片,乾燥,或搗碎。

2.紅參取原葯材,經蒸制處理為紅參。用時除去蘆頭,蒸軟或稍浸後烤軟,切薄片,乾燥。或直接搗碎、碾粉。

加工:

紅參的加工技術

一般每年9月中旬進行人參收獲,同時開始加工,季節性很強,質量要求比較嚴格,所以事先准備工作要相當充分,妥當才行。

紅參是當前最主要的加工品類,其主要工藝流程是選參、下須、洗參、刷參、蒸參、曬參、烘乾(烤參)、打潮、下尾須、再烘乾、選支分級、包裝等。

(一)選參加工紅參要求的原料鮮參條件是漿氣足(挺實、飽滿、硬度好);體長、形美、無病疤、無腐爛、無損傷和無缺蘆斷腿者均可加工紅參。

(二)下須又稱下白須,系指把主根和支根上的毛毛須全部掐掉,留有0.2cm左右長的楂,嚴防生拉硬拽撕破參皮或造成傷口,以免蒸參時破肚子或打拌子(崩裂),也要防止漿液外溢流失,大艼須不下,小艼須下掉後與毛毛須分放,以便加工直須和彎須,下須時既要動腦又動手,考慮參形美觀又照顧支頭大小,按商品規格要下好參須。

(三)洗參將鮮參裝在小圓筐里,浸入水中輕輕左右搖擺,使參根在振動中互相沖撞摩擦,把泥土洗凈,俗稱謂「撞水子」。近年來有滾筒式或高壓水噴射式的洗參機進入大人參加工廠,不僅節約人力而且提高工作效率。

(四)刷參經過人工洗或洗參機洗過的鮮參,基本上把表面泥土已洗凈,但在根莖的蘆碗處,病疤和支根交叉處還有殘留泥土,需進行進一步人工刷洗,用竹刀刮除病疤。刷參時不要碰斷支根,也不要刷破皮,不要把周皮刷掉變薄,防止蒸參時參根崩裂。主要去凈泥土達到潔白為度。把洗好的鮮參按大、中、小、老、嫩分別放置,待裝屜蒸參。

(五)捋白須將清洗好的白須,根據根須和艼須種類,按直徑粗細和長短分別攢成直徑4-5cm的小捆,然後用馬藺或撕取玉米棒的包葉將小捆紮綁起來,以便蒸參。白混須、彎須要一團團地捆綁起來,亦准備蒸參。

(六)蒸參目前有鍋灶蒸參和蒸參罐蒸參兩種,無論哪種方法都要掌握蒸參時間、溫度這兩個參數。時間長、溫度高,則成品紅參色澤不亮變黑,質地輕;若時間短,溫度低,蒸不透出白心(又稱生心),色淺。

1.鍋灶蒸參法

(1)裝屜按參根大小分別裝屜。先鋪好屜布,然後將鮮人參一把把地蘆頭朝下,參須朝上,順序挨著擺滿參根為止,用屜布包蓋好。

(2)蒸參把大鐵鍋裝足水,水面距屜底約25cm,將水燒開,再把屜抬到鍋口上,蓋嚴。開始用武火(火力猛)約30min便上圓汽,維持圓汽2h30min或3h;停火30min到1h即可出屜。

①蒸參時間從上圓汽開始計算,參須和8-10年生的鮮人參大貨需蒸3h左右,6-7年生的頭路貨需2h50min,二路貨需2h40min,三路貨需2h30min。

②蒸參溫度上屜時溫度達80℃左右,上圓汽時達到95-99℃,從圓汽到停火保持溫度99℃左右,停火至下屜,令溫度逐漸下降。

③火力的控制上圓汽前可用急火(大火),從圓汽至停火都是用文火(緩火,小火),用以保持溫度。燒火時不準隨便加火或撤火(扒火),避免火力忽大忽小。火力過大溫度急劇上升容易造成參根崩裂(破肚子),跑漿(漿液流失);若火力不足,鮮參蒸不透容易出生心和白皮,影響成品紅參質量。

(3)下屜將屜從大鍋上抬下來,放在事先准備好的屜板上,防止冷空氣從屜底竄入,也不要急忙拿開屜布使屜溫急劇下降,以免參根破裂。停20一30分鍾,待溫度緩緩下降後再揭開屜布取參,取參時要輕拿輕放,一支支擺在曬參盤上,進行日曬後再烘烤。

2.蒸參罐蒸參是目前國內採用的一種較為先進的蒸參方法。蒸參罐分為兩種,一種是水泥蒸參罐,另一種是金屬蒸參罐,兩者性能相近,效果相同。

(1)裝盤(擺簾)按鮮參等級分別裝盤。首先在盤子一端橫卧放一行,然後把鮮參蘆頭朝下,參須朝上挨著擺,擺的角度近似45度,一直擺滿為止。邊裝邊將參須理順好,嚴防橫躺豎卧,松緊適當,太松影響每罐蒸參數量,易折蘆斷腿;過緊透氣性差,蒸不均勻易出白皮。裝盤之後,碼入蒸參車架上,每盤子上要苫一塊白布,以便收取蒸參油。每罐可裝13一15盤大約每罐蒸制鮮人參750-1000kg左右。

(2)蒸參把蒸參車架推入蒸參罐內,關好罐門,封閉,打開供汽閥,使高壓蒸氣通入罐內,開始控制緩慢升溫,30min左右使罐溫達到90℃然後給大汽,使罐內溫度達到80-100℃,然後改給小汽維持溫度98-100℃100-120min,然後停止供氣,再維持30min,共需150-180min。當溫度緩緩下降,減少內外溫差後再開罐門排氣,稍停10-20min拉出蒸參車,擺盤晾曬。

另一種是低溫長時間的蒸參方法,溫度由30℃→60℃→90℃→98℃→60℃出屜,蒸5-6h。

按鮮人參等級把蒸參時間、溫度,按順序要求編成軟體程序,輸入計算機,在蒸參時用電子計算機進行自動控制,這樣出來的紅參外觀色澤和質量能夠一致,不致於參差不齊。

(3)揀參與晾曬把蒸參車拉出後,稍微冷卻一下,將參盤子抬到室外放在晾參架上,開始揀參,也稱「倒盤子」。要按蒸參前裝參時的方向,先裝的後揀,後裝的先揀,按順序一層層地輕輕地拿下,不準拉蘆扯腿,要拿主根的上半部往後拉取,保護好參須,大支頭人參要用手托起拿出,拿下來的人參要一行行擺在另一個盤子里,擺時要須子壓根,不可根壓須,擺好後把盤子抬到晾曬架上,晴天晾曬6-8h,使表皮水分蒸發。

(4)人參露的收集人參露是蒸參過程的副產物,蒸參露中含有揮發油,由倍半萜和芳香醇、醛酮類化合物組成,具有特異香氣,香味物質還有吡嗪類化合物和麥芽酚等,它們是高級滋補飲料的優良的填加劑。收取參露的時間一般在給氣蒸參30-40min時,此時溫度達70-80℃,收集參露約15min左右,這樣的參露質量最好。但是很多試驗證明收集參露,可使紅參減產5-7%,若是蒸參罐圓汽時收集7-8min,每罐400kg水參,大支頭人參可收13-14kg的參露,參須可收15kg參露,這樣不但使紅參減產影響不大,而且參露質量也高。收取的參露要裝入清潔經過消毒的容器內,置冷涼處存放,注意防止發酵變質。如果無限延長收入參露時間,不僅造成紅參減產,參露質量也明顯下降。

(七)烘乾也叫烤貨,目前國營參場都採用硬氣乾燥法,部分集體經營的小參場仍然應用土法乾燥進行乾燥。

1.土法乾燥主要利用火牆、火爐、炭火等加溫乾燥法,該法缺點衛生條件差,勞動強度大。

(1)溫度第一次乾燥,前8h溫度在65-72℃,以後保持50-60℃約4h。第二次乾燥,前8h溫度在50-60℃,以後4h保持49-50℃。

(2)排潮在乾燥過程中,每經2h排潮一次即可。

2.硬氣乾燥法採用鍋爐供氣,通過管道通入排管,放出熱量進行乾燥。有既安全,衛生又易於控制溫度的優點。

(1)第一次乾燥也叫濕貨乾燥。被蒸制後的人參經一天的晾曬,即可抬入烘乾室,為了防止人參發酵變酸,因此第一次乾燥溫度要高些,烘乾室內溫度保持70一72℃,烘烤時間8-10h,在烘烤的過程中每隔30min排潮一次,每隔2h左右,把參盤子上下調換一次位置,以使人參乾燥均勻,嚴防烤焦。如果烘烤過度色發污不光澤、顏色變黑,同時易出空心,既減產又降低質量。

當主根達到半干,支根和須根全部干時,時逢第二天早晨,就應將參盤抬出乾燥室,放到晾曬場上放露,以增加人參的光澤。

(2)打潮主要目的是使乾燥了的支根和參須濕潤軟化,防止折斷支根,弄碎了須根,便於下須整形。打潮通常有以下三種方法。

①把盤子里的人參揀成小把,用雙手輕輕掐住主根上部,然後把參浸入溫水片刻,然後放入木箱中,當木箱裝滿後用潮濕的麻袋蓋在上面,悶潤10-12h,使支根、須根達到軟化。

②另一方法就是把參根蘆頭朝下斜擺在木箱底部,再在人參的上面輕輕擺上一層參,然後用濕麻袋蓋好,放在室內經過16-24h可悶潤達到軟化程度,這樣打潮紅參色澤好。

③再一個方法,就是用噴霧器直接向參盤子上的人參噴灑溫水,噴完水之後把參盤子一層層垛起來,待1-2h,當參須不易折斷時,再將盤子中的人參盛入木箱中蓋上潮濕麻袋,進行悶潤。此法簡單,易於操作,損失也較小。

(3)下剪子又稱下紅須或下中尾。按規格要求,把軟化後的紅參毛毛須全部剪掉。剪支根時,較粗的支根可留長一些,細的支根留短一些,要考慮參形勻稱美觀,靈活掌握。下掉的須根按大小分別存放,須根長度夠3cm以上者,要整齊堆放捆成直徑4cm左右的小把,做紅直須,剩下不能做的破須、毛須做紅混須或紅彎須。

(4)第二次乾燥下紅須完畢的紅參,按支頭大小分別擺在不同的盤子里,把捆好的紅直須也擺好,拿到晾曬場上晾曬,然後抬入乾燥室溫度控制在40-50℃,直至干透為止,大約需48-72小時。

把乾燥好的紅參,可放在通風良好的庫房中,紅直須可直接裝箱入庫。

(八)挑選分等按紅參規格等級標准進行挑選。

1.普通紅參分為20支、32支、48支、64支、80支,每個規格支頭均以重量500g計,此外還有小貨,共分為六種規格,每一規格又分為1、2、3三個等級。

2.邊條紅參等為16支,25支、35支、45支、55支、80支,各支頭均以重量500g計,還有邊條小貨等七種規格,每一規格又分為1、2、3三個等級。

(九)包裝按選好的規格等級分別包裝。一般分為大包裝,每箱20-25kg。紅參小包裝,每盒為一司碼斤(相當1.21市斤)。

綜合利用:

人參除葯用外,尚可為滋補品和制備多種化妝品,如人參與大棗、當歸、甘草、枸杞等配置的人參棗汁是高級滋補品。加工紅參時,收集揮發性的人參油,具有特異香氣,可製成人參露、人參雪花膏及人參牙膏等,加工糖參所剩餘的糖汁,可製成人參糖等。

人參葉含有大量人參根中類似的活性物質,可做茶飲料。人參茶色墨綠、芳香,味微苦,有健胃、提神、清涼祛暑、滋補強身之功效。如與暴馬丁香的葉、花配合製成「人參丁香茶」,更增加其健胃、祛痰潤肺的作用。

人參花也含有較高的人參皂甙類成分,用它可製成茶、參花精等高級補品。人參果紅色,將種子搓洗供繁殖用後,含有多種化學成分的果肉汁液可制人參果汁、釀造人參果露酒等。

資源分布:

人參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根部。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有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等功效。

人參屬全世界8種,我國有6種,5變種。《中國葯典》記載僅人參1種。本品經培育和選擇,形成多個農家品系:馬芽品系、長脖品系等。

從種的分布來看,人參產於我國東北、朝鮮及前蘇聯遠東地區。野生人參的分布局限在東北地區的長白山及小興安嶺地區。在遼寧的綏中、河北的青龍、興隆及內蒙古的喀喇沁旗山區也有零星分布。

人參生長於山地林下,為陰生或半陰生植物。人參生長主要在針闊葉混交林及雜木林中。前者主要組成樹種有紅松、油松、色木槭、紫椴、糠椴、黃檗、青榆等。後者組成主要樹種有蒙古櫟、栗樹、色木槭、紫椴、青榆、春榆、楓樺等。灌木叢主要有忍冬、山梅花、東北山梅花、刺五加、龍芽楤木。伴生草本植物有假茴芹、山尖子、美漢草、堇菜、銀線草、透骨草等。

臨床應用:

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咳喘,津傷口渴,內熱消咳,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1、心律失常。人參片劑口服對流行性出血熱之心律失常有一定療效;含服人參飲片,對房顫、病竇綜合征、室內亦有一定治療作用。

2、心絞痛。口服人參蘆皂甙糖衣片,對控制心絞痛發作有一定作用。

3、白細胞減少症。人參注射液對腫瘤患者放療、化療後白細胞減少症,有一定的升白作用。

4、肝炎。齊墩果酸片對急性肝炎患者有較好的退黃、降低谷丙轉氨酶作用,人參多糖對慢性肝炎患者有一定的降低循環免疫復合物,恢復T淋巴細胞功能的作用。

5.腫瘤。人參提取物Prostisol用於胃癌、胰腺癌、結腸癌、甲狀腺癌、肉瘤等,能改善臨床症狀,延長腫瘤患者生存率。

6.糖尿病。人參浸膏對糖尿病有一定的控制症:與胰島素合用,可減少胰島素劑量,延長降血糖作用時間。

7、延緩衰老。口服人參蘆皂甙糖衣片,對改善老年病人智力減退、記憶力消失、思維遲鈍等有一定作用。

㈧ 胃不好可以喝紅茶嗎

可以。

茶葉中的茶多酚具有收斂性,對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尤其在空腹的情況下刺激性更強。綠茶中的茶多酚含量較高,對胃的刺激會明顯一些,而紅茶是經過發酵烘製而成, 其中的茶多酚在發酵過程中發生了氧化反應,含量明顯減少,相對於綠茶來說對胃的刺激性也就更小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紅茶有養胃的功能,所以「紅茶養胃」的說法並不嚴謹。另外,胃不好適合喝紅茶的觀點也是錯誤的,因為對於胃酸過多的人,紅茶中的咖啡因不利於控制胃酸,反而可能會造成身體不適。

國家一級品茶師建議,鑒別自己是否適合某種茶葉最好的方法就是親自品嘗,如果身體感到舒服即為適合自己的,感到不適的話就不要勉強。

(8)丁香茶鑒別擴展閱讀

養胃方法:

1、胃痛可以喝牛奶

其實喝牛奶還能緩解胃痛。牛奶中的蛋白質能中和胃酸而使胃痛緩解。但如果喝牛奶容易腹脹或腹瀉,就不要用這法子。

2、有胃病可以吃稀飯

因人而異。稀飯熬煮的時間比較久,會將米粒分解成雙糖或單糖,碳水化合物最容易刺激胃酸分泌,有的人還會嘔酸水。還有的人認為吃稀飯容易餓,不知不覺就吃得多,刺激胃酸分泌得更多,所以會不舒服。其實,如果想要好消化,吃干飯時多咀嚼幾下,效果是一樣的。

3、吃飯可以配湯

只要多嚼,就沒關系。平常吃飯時喝點湯無妨,就怕是將飯和湯稀里呼嚕吞下去。這樣飯進胃裡時還是一粒粒的,就容易消化不良。

4、胃痛可吃蘇打餅干有效

別餓過頭最重要。蘇打餅干可以中和一點胃酸,不過效果和其他食物差不多,好處是在於方便攜帶。重點還是不要餓過頭,讓胃酸過多而引發胃痛。

㈨ 胃病的一些知識

得了胃病飲食上要注意以下11條原則: <BR><BR>1.少吃油炸食物:因為這類食物不容易消化,會加重消化道負擔,多吃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會使血脂增高,對健康不利. <BR><BR>2.少吃腌制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鹽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BR><BR>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對消化道黏膜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瀉或消化道炎症. <BR><BR>4.規律飲食:研究表明,有規律地進餐,定時定量,可形成條件反射,有助於消化腺的分泌,更利於消化. <BR><BR>5.定時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適度,每日3餐定時,到了規定時間,不管肚子餓不餓,都應主動進食,避免過飢或過飽. <BR><BR>6.溫度適宜: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度. <BR><BR>7.細嚼慢咽:以減輕胃腸負擔.對食物充分咀嚼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ぷ饔? <BR><BR>8.飲水擇時: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晨起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1小時,餐後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用湯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 <BR><BR>9.注意防寒:胃部受涼後會使胃的功能受損,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BR><BR>10.避免刺激:不吸煙,因為吸煙使胃部血管收縮,影響胃壁細胞的血液供應,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誘發胃病.應少飲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BR><BR>11.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對胃有?ぷ饔?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維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發揮胃的功能,?の覆亢馱鑾課傅目共∧芰?因此,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得胃病 想忘記自己或家人有胃病嗎?想不花錢治胃嗎?想讓醫生歇會兒嗎?病治療新方法,有特效,不花一分錢胃病自愈方法,祝天下胃病患者早日恢復健康!!(以下全為個人長期患病研究的見解和親身體驗)本人多年胃病,各大醫院都跑遍,啥中葯、西葯,吊瓶、按醫生說的搞個遍,還穿線療法3次胃病一直未愈、花錢無數毫無結果,到最後醫生葯無葯可開。建議我回家自己調養。%>_<% 只能靠自己了,到處翻書集、查資料悉心向百餘位名醫求教總結摸索一套不吃葯治胃病方法,胃病至今未犯。 現在獻出來幫助深受胃病折磨的患者解除病痛。1、每天喝水3000ml至5000ml。(病癒後稍微減量)喝水方法,餓時、睡覺前、半夜、早起,喝。原理;胃病主要就是胃酸過多刺激胃粘膜造成的。喝水可以大大淡化胃酸濃度。2,改變睡覺姿勢,同樣重要,切忌不能往右側卧姿勢。往左側卧姿勢最佳。往左睡,會使膽汁直接流向腸道,(膽汁應該是往十二指腸流的)不至於反流到胃、食道內。原理;胃病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膽汁反流到胃裡,腐蝕胃壁、食道。3、忌口;胃病發病期,少吃。吃面片為宜,7成飽就可以。忌、(從主→到次)1、酸→酒→過硬→辛辣→腌制食品→油膩→過甜→冷飲→涼食→油炸→方便食品。按我的方法,不到兩個月就好了。病癒之後還要 繼續、堅持,忌口、再忌前五項即可、根據自身情況而定可能有的只需忌前兩項,你可以病癒後你可以試嘗一下禁忌之中的食物有啥反應,一般反應要等一天或幾天後才會顯現。胃病多為先天生理缺陷、有遺傳性,不能與其他人相比。千萬不要以為光忌口就可不得胃病。膽汁反流,胃酸過才是得胃病的主要原因,忌口只是胃病輔助治療之一而已。 目前治胃病最好的葯物並不比我的方法管用。特別是膽汁反流、胃酸過多引起的。一個類型的葯物治療初期效果較明顯,時間越長越無效果甚至無效,還產生葯物依賴。長期下去對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造成損害,往往胃病沒好其它臟器病又來了。與本人方法恰恰相反,我的方法堅持時間越長越顯效,且不反彈,長期堅持可以去根。 胃病急性發作期很疼,想吃點葯緩解一下也可以。症狀緩解後就停葯、防止產生葯物依賴性、和傷及人體最重要器官肝、腎。胃酸過多,症狀胃燒灼樣疼痛,輕度的吃點胃U、每次1-2片每日3次。嚴重的吃點奧美拉唑、每次1-2粒、每日1-2次、或健朗晨(價格比較高)每日早起服用1-2粒。吃飯不消化,可以吃點 西沙比利片,每次1—2片、每日2-3次。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患者,吃點阿莫西林膠囊(青黴素過敏者禁用),第二周開始周停用兩天,或慶大黴素加一個雞蛋清攪拌每次一隻,每日3次(心臟病患者禁用)。 了解一下;治胃病與肝、膽、脾。肝臟、分泌多種物質來消化食物,比如;膽汁是來分解肉食必不可缺少的物質。肝病就會表現為消化不好,特別是油類肉類食物、甚至不消化。肝臟急性發作初期火旺,還表現大便干結、後期肝功能喪失嚴重出現大便不成形。 肝臟代償能力較強,只要它的功能還有幾分之一你就沒有啥感覺,有了感覺就表明病情很嚴重了。並且肝細胞不容易恢復,肝功能不良會使營養轉換率和和分泌消化所需物質大大減少,肝細胞恢復全指望營養物質,現在治療肝病的多數葯物都是營養葯),還會使修復胃粘膜的因子缺乏,胃病恢復更困難(喉頭菌顆粒就是營養胃的),如此惡性循環.....。 脾、作用之一協調胃腸運,脾有病會使胃腸蠕動減慢,使食物在胃腸道排空時間延長。 去醫院做個檢查,是為了對症治療。肝功能看有沒有肝炎,(光膽紅素高很可能是膽結石)、肝炎、或膽結石,如果吃肉、雞蛋、油膩食物會加大大重嚴重病情。還有一個方法看手相鑒別肝病,凡手大拇指甲蓋內側有暗色豎條的就可以斷定有肝病或膽有疾病了。B超看有沒有肝膽結石和肝、脾 狀況、肝病本身就會造成脾病(脾也會單一發病)出現厚會,引起(血常規檢查白血球、血小板減少)。肝,脾有問題不光表現在胃,還會引起腸道反應,如;拉稀,便秘。 有膽紅素高,B超又沒發現問題,建議做個CT,確診肝膽管有沒有結石。血常規 主要看白血球是否減少或質量不合格,(白血球減少症狀;易感冒,炎症不易自愈、外傷口易發炎、血小板減少岀血不易止住。肝和膽臟有問題,會引起脾大和表現胃消化不良,加重胃病病情。脾有時是單獨發病,有時是肝膽病臟引起。 檢查結果要自己看與正常值對比為准,(沒有對照表的問醫生標准值范圍)。比較輕他又治不了的病症醫生不說的。影響他的形象、地位和經濟利益。像我,到好多醫院檢查都說沒病,可我疼的不得了也,醫生說我是神經病。 %>_<%。 做個胃鏡、看是哪種胃病,確診病情對症治療,以免耽誤其它疾病治療。本方法對膽汁反流(口苦),胃酸過多(燒心、反酸嘔吐、經過喉嚨後感覺狠辣)有特效。 胃病發作期不光有以上表現,還有不消化、腹脹。長期肝病、脾虛脾功能亢進、胃病,會使胃分泌胃酸、消化酶、殺菌、抗胃酸、胃腸蠕動功能,大大降低。吃啥吐啥。經不起一點「風吹草動」。對於多種疾病基於一身的患者要採取中和治療。 白細胞減少患者,3合 地榆升白片(25一盒) ,就可以治標。肝臟因結石黃疸高的,肝功能不良的、中葯,茵陳30-50g、板藍根-15g、甘草5g、大棗9個/一日量,煎服兩個月到半年以上當中可以間歇。如果有視力模糊再加菊花10g、決明子15g,首次一般要兩個月,症狀消失一個月後停葯。 對於長期吃不下飯的建議結合營養補給。 胃病葯物本人一般不建議使用。原因之一是目前根本沒有可以治癒胃病的葯。如果我有權利一定要把醫療研究和人才培養費用放到一切之首!!讓一切疾病遠離人間,讓明我們的天變得跟美好...朋友該說了,你治胃病說那多干嗎?「我要的是胡樓不是葉子」。病癒後別忘相互轉告,讓天下每個胃病患者都徹底擺脫胃病折磨(我的願望

㈩ 正宗的長白山丁香茶從哪能買上

我去超市、茶葉店都沒有買到,後來在網上買到了。口感清新,喝了2個星期腸胃就舒服了許多,我想應該是真的

熱點內容
錢塘江櫻花跑道 發布:2025-08-18 08:04:21 瀏覽:579
盆景盆圖 發布:2025-08-18 07:50:35 瀏覽:435
冷拼插花 發布:2025-08-18 07:39:44 瀏覽:956
情人節家常 發布:2025-08-18 07:38:26 瀏覽:656
和安梅花城最新動態 發布:2025-08-18 07:36:53 瀏覽:599
芍葯與牡丹的故事 發布:2025-08-18 07:31:23 瀏覽:613
舊罐竹子盆景 發布:2025-08-18 07:24:05 瀏覽:471
玫瑰植物蠟 發布:2025-08-18 07:12:52 瀏覽:482
什麼木花卉 發布:2025-08-18 06:38:34 瀏覽:485
用海綿紙做玫瑰花圖解 發布:2025-08-18 06:38:31 瀏覽: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