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牡丹花王
1. 洛陽牡丹的花王是指哪一種牡丹
花王為姚抄黃,花後為魏紫
-----------------------------------------------------
牡丹有「花中之王」的美稱,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而要說起賞牡丹,當數洛陽。
一入4月,洛陽便迎來了一年中最美麗的時刻,一年一度的「洛陽牡丹花會」即將上演。每年到了這個時候,「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不僅洛陽人為了牡丹之美而如痴如醉,而且「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所有愛美的國人也為了這國色天香的「花中之王」而心潮澎湃。
花會期間,一路上植於街旁綠地中的牡丹花開了,形成一條紅色緞帶源源不絕而去。全園面積25畝,品種有300多個,近3萬株,難怪是賞花勝地。放眼望去,紅一片、紫一群、粉一簇,還有黑色的牡丹最是霸氣十足。
如今,牡丹在洛陽栽培的歷史已經超過了1500年。現在在洛陽種植的牡丹有900多個品種,其中「姚黃」為王、「魏紫」為後。
2. 洛陽一農家院200歲「牡丹花王」開出千餘朵花,這種花該如何養護
近些天,河南洛陽人崔利的農家院里,兩棵年齡達200歲、移植時間達64年的“牡丹花王”開出1100多朵美麗的牡丹花,奼紫嫣紅可謂奇景,周圍很多人都慕名來到她的農家院里觀賞。據崔利表示,這兩棵牡丹花王是母子關系,是她父親1957年從白雲山黑龍潭移植回來的,這兩棵牡丹花多次榮獲花王稱號,崔利對它們愛護備至,到冬天甚至要熬骨頭湯澆牡丹花王。牡丹花是我們的國花,號稱國色天香,那這種花平時該如何養護呢?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
合適的澆水量對牡丹花來說很關鍵。春天氣溫轉暖,把花盆移出室外的時候要澆一次水,澆透之後還需要給花樹松鬆土,此後澆水量保持土壤濕潤即可;澆水時還要根據花盆的大小來確定澆水量,在室外時,較小的花盆澆水次數應該適當增加,因為小花盆水分流失相對快一點,在陰雨天氣時則要減少澆水量或不澆水,花盆中有積水要及時排掉,避免出現樹根腐爛現象。牡丹花樹的修剪時間為冬季和春夏兩季,春季時要把多餘、瘦弱的枝條剪掉,留下那些健康茁壯的枝芽,並且根據需要保持株型美觀;夏天花謝之後需把殘花剪掉,秋冬時也應把枯枝和病枝剪掉,然後保持適當的陽光照射、15到25度的環境溫度,牡丹花就能健康成長。
3. 牡丹為花什麼被譽為花王
1903年,清朝赦定牡丹為國花;1915年版《辭海》載:「我國向以牡丹為國花」;1929年,前國民政府將梅花定為國花。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牡丹的國色天香從古至今,一直被人們頌贊不己。牡丹的栽培歷史早在魏晉南北朝時就已有記載,到了唐宋,牡丹的栽培技術己有很大的發展。在唐朝,牡丹更是艷壓群芳,被譽為「花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這里的長安花,就是牡丹。明朝遷都北京,在極樂寺內遍植牡丹。清朝時有一位親王到極樂寺觀賞牡丹,題匾曰:「國花寺」,可見遠在清朝,牡丹就已戴上國花的桂冠。
牡丹,以其雍容華貴、富麗端莊的獨特魅力,自古以來,便被尊為「國色天香」、「花中之王」,成為中國的「國花」。
牡丹初無名,混稱芍葯。直到秦漢時始從芍葯中分出。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代開始繁榮起來,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歷史。牡丹有「富貴花」「百兩金」之稱。寓意為「吉祥之物」「幸福之花」。牡丹也最具有時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特色,象徵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興旺發達,繁榮昌盛,人民幸福生活的現實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目前我國許多地方都已行程牡丹種植產業,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提高了農民收入。第七屆牡丹觀賞節在巢湖市召開時,巢湖市市長夏望平就指出:「它(牡丹觀賞節)的宗旨在於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科技唱戲。」
牡丹和梅花,彼此還有一種文化意味上的分別。牡丹是大眾化的,是普通大眾欣賞品位的代表。相對於牡丹的群體欣賞口味,觀賞梅花更多是一種個體的審美體驗,因為它歷來被更為敏感的知識分子所把持。無疑,梅花及其象徵的精神,是由歷代知識分子總結賦予的。時乖命蹇的時候,他們以梅花自我期許,並且把梅花人格化,甚至「梅妻鶴子」。普通大眾在勤苦勞作之餘,可憐而有限的感官之娛,必然指向色彩濃烈喜慶的東西比如牡丹,而審美意義上的梅花之「瘦」,卻可能無法激起甚至無暇激起他們內心的共鳴。(選自李方《國花中的牡丹梅花之爭》)
如今,中國尚未決定現代意義的國花,是將分布在黃河流域的牡丹作為國花,抑或將分布在長江流域的梅花作為國花,中國有關方面為此猶豫不決。牡丹象徵著雍容華貴,與目前國家經濟現狀和政府所宣傳的「節儉」不甚相符;梅花象徵著堅忍內斂,與開放性的國家政策稍有出入。國花無法確定的背後似乎是上述理念沖突在起作用。
4. 洛陽花王牡丹開發有限公司介紹
簡介:洛來陽花王牡丹開發有自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08月26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花卉、苗木、瓜果、蔬菜的種植及銷售等。
法定代表人:高宇飛
注冊資本:3000萬人民幣
聯系方式:18637993336
地址:洛陽市洛龍區李樓鎮景華市場東
5. 花王是指什麼花
牡丹稱為花王,芍葯稱為花相,月季稱為花中皇後,蘭花稱為花中君子。
傳說唐明皇李隆基與楊貴妃在沉香亭賞牡丹,因聽膩了梨園舊曲,命翰林學士李白進清平調詞三首,其中寫道:「名花傾國兩相歡,長伴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詩中以「名花」指牡丹,以「傾國」指楊貴妃。
唐太和開成年間,中書舍人李正封陪同唐文宗和妃子賞牡丹時,詠道:「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文宗頗以為然,與妃子妝台對飲以應之,從此,牡丹便被冠以了「國色天香」的雅號。
民間長期以來一直流傳著武則天發配牡丹於洛陽的故事,後有清代詩人丘逢甲詩贊:「何事天香欲吐難?百花方奉武皇歡。洛陽一貶名尤重,不媚金輪獨牡丹」,對牡丹尤為推崇。
牡丹,是中國固有的特產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其花大、形美、色艷、香濃,為歷代人們所稱頌,具有很高的觀賞和葯用價值,自秦漢時以葯植物載入《神農本草經》始,散於歷代各種古籍者,不乏其文。
形成了色括植物學、園藝學、葯物學、地理學、文學、藝術、民俗學等多學科在內的牡丹文化學,是中華民族文化和民俗學的一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完整機體的一個細胞。
(5)洛陽牡丹花王擴展閱讀:
牡丹文化兼容多門科學,其構成非常廣泛,它包括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教育、風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領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與其他類型的文化相比,
牡丹文化有其:(一)較濃重的生物學特點(二)較濃重的葯物學特點(三)較濃重的園藝學特點(四)較濃重的美學特點(五)較濃重的文學特點(六)較濃重的鄉土氣息(七)濃重的富貴之感(八)濃重的人生回味(九)濃重的生活氛圍(十)濃重的旅遊氛圍等特點。
參考資料:牡丹-網路
6. 洛陽一農家院「牡丹花王」開出千餘朵花,你對牡丹花了解多少
洛陽一農家院“牡丹花王”開出千餘朵花,牡丹花是百花之王,花朵香而大,顏色多品種多,有十幾種顏色,它象徵富貴,喜歡乾燥溫暖有陽光的地方,不喜歡高溫高濕的地方。
很多喜歡牡丹花的人都會在家養殖牡丹花。牡丹花喜歡溫暖有陽光的環境,喜歡乾燥,北方乾燥天氣比較適合,但也不能夠被烈日直射,不喜歡太潮濕的南方環境,特別是高溫高濕的地方,澆水要適量。他們喜歡在疏鬆的中性土壤中生存。養殖牡丹花需要保持溫度在15~25℃,它耐低溫,在北方寒冷地區,冬季只要注意保暖,就能夠安全越冬。不得不說,其他的花在牡丹面前確實黯然失色。
7. 牡丹為什麼被稱為「花王」
牡丹由於其來雍榮華貴、艷壓源群芳被尊為我國的國花。牡丹花在很多地方都種植,尤以河南洛陽、山東荷澤最為著名。
牡丹是著名的觀賞植物,宜寒畏熱,喜燥惡濕,原產我國西北部。後久經栽培,其產地已遍及我國大部分地區,其中洛陽牡丹倍受人們推崇,自古被譽為「天下第一」。
據舊小說《鏡花緣》描述,洛陽牡丹是從長安被貶而來。武則天賞雪酒醉,強令百花一夜之間全部開放:「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次日,萬紫千紅開遍,惟獨牡丹不買賬。女皇大怒,貶牡丹於洛陽。後來她移駕東都,見北邙牡丹盛開,一時大怒,下令燒山,致使花卉俱焚。但牡丹的根是燒不死的,到來年,花照樣開放。
由此可見,牡丹被尊為「花王」,不僅僅是因為她的國色天香、濃姿貴彩、艷冠群芳,更重要的是,人們賦予她那種不肯阿諛權貴逢迎邀寵的品格,為百花所不能及,實在難能可貴。
8. 作為國花,洛陽牡丹是如何融匯傳說與歷史成為盛世花王
每年清明節後的四五月份,人們都能在洛陽的景區欣賞到盛放的“洛陽牡丹”。 從花卉植物學概念上看,牡丹在我國的種植歷史大約有一千五百年;不過若要追溯它背後的歷史與傳說,那就要從“中州”時代的周王朝時期說起了!傳說周文王拿尺子丈量大地,測量得知“寒暑風雨乖與順”均位於洛陽之地,所有的草木精華在這地方都能盡得天地間的“中和之氣”,洛陽與牡丹的“姻緣”自那時候就已經開始。
春日間當我們流連在鮮花綠野之時,可千萬別被“亂花漸欲迷人眼”所迷惑了!須知道,“花王”只有牡丹,國花也是牡丹。
9. 洛陽牡丹花什麼時候開得最好,哪裡可以看
現在正是觀看牡丹的好時間,4月中旬到5月初,
如果想一邊玩一邊欣賞,建議你到版王城公園 不過門票可能會漲價比權平時
如果只想欣賞大面積的牡丹建議你到國花園,洛陽飛機場的方向
還有一些溫室的牡丹是專門供一些人4-5月份沒有時間也想看牡丹的,
可以到一些溫室去觀看,牡丹漂亮人人愛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