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江碉堡

牡丹江碉堡

發布時間: 2022-04-01 19:13:36

『壹』 牡丹江市區到鏡泊湖怎麼走

牡丹江市區到鏡泊湖從江南201省道像寧安方向走,大概距離市區110公里,如果你是開車基本上2個小時以內絕對能到,如果不是自己開車,建議你到火車站那裡,有發往鏡泊湖的線車。

牡丹江周邊1日游沒有什麼特別好的地方,也就是老黑山碉堡、三道關黑寶熊樂園、小九寨漂流、三道關風景區、橫道河子威虎山影視城,渤海國遺址,牡丹峰國家森林公園,
這些都是可以一天就能往返的,離市區都不遠。

『貳』 牡丹江市區到鏡泊湖怎麼走

從牡丹江火車站有去鏡泊湖的中巴車,到景區北門,隨滿隨走的,車程約一個半小時。景區裡面大概就要一天了:瀑布就在北門不遠處,走5分鍾到。然後坐景區中巴(有車就走)到山莊碼頭,坐船游湖2小時。
還有個地下森林不錯,不過沒有車過去,除非你從市區包車過去。

『叄』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寧市馨苑三區附近有靜點的嗎

摘要 東寧要塞群遺址博物館

『肆』 鏡泊湖西湖岫做什麼車去,從牡丹江怎麼去

摘要 您好親親~

『伍』 中國英雄故事

1、永遠的豐碑——楊靖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楊靖宇犧牲後,當殘忍的日軍割頭剖腹,
發現他的胃裡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也無不為之震驚。
1939年在東南滿地區秋冬季反「討伐」作戰中,他與魏拯民等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
自己率警衛旅轉戰於蒙江一帶,最後隻身與敵周旋5晝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蒙
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2、吉鴻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
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裡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而對日本人
卻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不知道中國。陪同的人對吉鴻
昌說:「你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我
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
用英文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3、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
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
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
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
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
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
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
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4、王小二
中國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
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酷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稍微過一點啊,原諒了!

5、捨身堵槍眼的英雄--黃繼光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打響,黃繼光當時是135團二營六連的通信員。他被抽到營部當通信員。六連的戰斗任務是依次收復六號、五號、四號和零號陣地。拿下了前面的三個陣地後,六連的90多人只剩下十來個人了。19日凌晨,連長萬福來把剩餘的戰士編成三個爆破小組,對零號陣地的幾個地堡實施爆破。結果,三個爆破組輪番上陣,全部傷亡殆盡。正在這時,黃繼光、吳三羊和肖登良沖了上去。他們三個人交替掩護爆破,很快炸掉了三個小地堡,只剩下最後一個大地堡了。這時,吳三羊犧牲了,肖登良也重傷後奄奄一息。指導員在敵照明彈的光亮上看見只剩黃繼光一個人帶著傷在運動時,連忙爬過來用機槍掩護黃繼光。黃繼光拖著受傷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後奮力投出一顆手雷。不料這個大地堡很堅固,手雷爆炸後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敵人的機槍依然瘋狂噴吐著火舌。這時,黃繼光的身體向機槍射孔果斷移動,用身體堵住了那條熾烈的火舌„„黃繼光犧牲三四天後,瞅住戰斗中間的間歇機會,我們收容所的三個女衛生員,官義芝、何成君、我和不知道名字的男戰士,一起把黃繼光的遺體弄到我們收容所的坑道旁邊的幾顆小松樹林子里來。當時,他的屍體兩只手仍然高舉著,保持著趴在地堡上的姿態。在整理黃繼光的遺體時,我們發現他的胸膛前被火葯燒黑了,彈洞像蜂窩似的。後背脊骨被子彈打斷,肉被帶出來,形成一個很大的血洞。他身上背著的手電筒和水壺也挨了敵人的不少子彈。衣服上的鮮血早已幹了,緊緊地沾在他的身上,是我用剪刀一個地方一個地方慢慢剪開,然後用熱水慢慢地潤著一塊一塊的撕下來,可在給他穿新衣服的時候,他那高高舉起的雙手把我們難住了,怎麼整也整不下來,怎麼辦呢?我們一合計,決定用幾個汽油桶燒水,用熱水毛巾捂他的手臂。捂到了第三天,黃繼光的雙臂及整個身子都軟了下來,四肢都能夠活動了,我們方才給他穿上了一身嶄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服,然後將其裝進了一口從祖國運來的棺材。

6、英雄邱少雲
四川省銅梁縣人,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第29師第87團第9連戰士。1952年10月12日,在朝鮮平康前線反擊攻佔金化以西391高地的戰斗中,他所在連隊擔任突擊任務。戰前,他和連隊戰友奉命到離敵人陣地僅60米的地方執行潛伏任務,但在潛伏到第二天中午前,他不幸被敵人打來的燃燒彈擊中。在這生死緊要關頭,他為了整體,為了勝利,忍受著烈火燒身的劇痛,一動不動地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時年僅21歲。他的犧牲保證了全連隊潛伏任務的勝利完成。反擊部隊在邱少雲偉大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的鼓舞下,當晚就勝利地攻佔了391高地,全殲敵軍1個加強連。

7、紅槍白馬女政委」趙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中國共產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斗爭。1934年擔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兼鐵道北區委書記,組織抗日自衛隊,與日軍展開游擊戰爭。1935年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委,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面對凶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兇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堅強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1935年12月13日,因趙一曼腿部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趙一曼在住院期間,利用各種機會向看守她的警察董憲勛與女護士韓勇義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兩人深受感動,決定幫助趙一曼逃離日軍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憲勛與韓勇義將趙一曼背出醫院送上了事先雇來的小汽車,經過輾轉後,趙一曼到了阿城縣境內的金家窩棚董憲勛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趙一曼在准備奔往抗日游擊區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軍趕上,再次落入日軍的魔掌。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後,兇殘的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嚴酷的刑訊,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日軍知道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珠河縣處死「示眾」。8月2日,趙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縣(現尚志市)的火車,她知道日軍要將她槍斃了,此時,她想起了遠在四川的兒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紙筆,給兒子寫了一封催人淚下的遺書:「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中國人民會永遠牢記女民族英雄趙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跡。新中國成立後,朱德為趙一曼題寫了「革命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哈爾濱市將她戰斗過的一條主街命名為一曼大街。

8、趙尚志趙尚志
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是倭寇發出的無奈而又欽佩的感慨。被日偽稱為最頑固的「反滿抗日」分子!當年東北流傳一種說法,叫「南楊北趙」。「南楊」指的是楊靖宇,「北趙」就是趙尚志,他十七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就讀黃埔軍校第五期,歷經艱難困苦,抗日決心毫不動搖,即使最後負傷被俘,依然寧死不屈。一位專家說,東北很多著名抗日英烈因為地下工作需要,用的都不是原名,惟有趙尚志一直用原來的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趙尚志也曾用過另外一個名字。據尚志市烈士紀念館館長劉莉介紹,趙尚志曾擔任1940年創刊的《東北紅星壁報》主筆。「向之」的主筆筆名,後來發現的手稿原跡證實,是在「尚志」兩字基礎上修改而來的。據劉莉館長介紹,趙尚志除了寫過報紙上這些文章詩歌之外,還曾為《白山黑水》這首抗日歌曲寫過歌詞,並寫下兩篇關於抗日戰爭的論文。印象中,趙尚志應和抗日英雄楊靖宇一樣身材高大,氣宇軒昂,目前發現的惟一一張趙尚志將軍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趙尚志擔任巴彥抗日游擊隊政委時與游擊隊指揮部成員的合影,趙尚志手拿馬鞭坐在中間前排,二十四歲的他明顯比兩邊的人矮半頭。巴彥游擊隊失敗以後,趙尚志加入抗日義勇軍孫朝楊部,後率六人赴珠河創建抗日游擊隊。到1934年,這支抗日武裝不斷壯大,達到數千人。後來趙尚志將軍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趙尚志嗓門很大,常常在大會上向戰士們講述抗日救國的道理,描繪鬼子打跑以後國家未來的模樣。1942年2月,年僅三十四歲的趙尚志在戰斗中,遭到混入部隊的日滿特務暗算,重傷被俘後血盡而死。隨後日寇將其遺體肢解成兩部分,身體沉入松花江,頭顱送偽滿「首都」新京(今長春)請功,而後下落不明;歷經六十餘載,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之際,東北抗日烈士趙尚志將軍的頭顱在長春找到了。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將要畫上一個句號,但對他的事跡的尋訪和傳頌卻不會停止„„

9、八女投江寧死不屈抗日戰爭時期,以冷雲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在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戰斗中投江殉國,表現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她們是第2路軍第5軍婦女團的指導員冷雲,班長胡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冷雲,原名鄭志民,1915年生,黑龍江省樺川縣人。1931年入樺川縣立女子師范學校讀書。「九一八」事變後,她積極參加抗日救國活動。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佳木斯從事秘密抗日活動。1936年,與具有愛國思想的吉乃臣(後改名周維仁)加入東北抗聯第5軍,後經組織批准兩人結為革命伴侶,志同道合,共同進行抗日斗爭。冷雲先在軍部秘書處做文化教育工作,後調到5軍婦女團擔任小隊長和指導員。1938年夏,冷雲強忍丈夫英勇犧牲的巨大悲痛,告別剛剛出生兩個月的嬰兒,隨5軍1師部隊西征,任婦女團政治指導員。在西征隊伍中,婦女團的戰士們和男戰士一樣跋山涉水,英勇作戰。7月12日參加了攻打樓山鎮戰斗。10月上旬,該部在牡丹江地區烏斯渾河渡口與日偽軍千餘人遭遇。已行至河邊准備渡河的婦女團的上述8名成員,為掩護大部隊突圍,毅然放棄渡河,在冷雲率領下,分成3個戰斗小組,與日偽軍展開激戰。她們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使部隊主力得以迅速擺脫敵人的攻擊,但是她們卻被敵圍困於河邊。在背水作戰至彈盡的情況下,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冷雲堅定地對大家說:「同志們,我們是共產黨員、抗聯戰士,寧死也不做俘虜!為祖國的解放而戰死,是我們最大的光榮!」她們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高唱著《國際歌》:「„„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集體沉江,壯烈殉國。犧牲時,她們年齡最大的冷雲23歲,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為弘揚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舉行「八女投江紀念碑」奠基典禮。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婦聯主席的康克清為工程奠基題詞:「八女英靈,永垂不朽!」在紀念碑上有著用金字刻的她們八人的名字,後面注著她們的民族以及所屬的隊伍。

10、狼牙山五壯士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偽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1團第7連第6班班長、共產黨員馬寶玉,副班長、共產黨員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1941年8月,侵華日本軍隊華北方面軍調集7萬餘人的兵力,對晉察冀邊區所屬的北嶽、平西(今北京西部)根據地進行毀滅性大掃盪。9月25日,日偽軍約3 500餘人圍攻易縣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區,企圖殲滅該地區的八路軍和地方黨政機關。第7連奉命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完成任務撤離時,留下第6班馬寶玉等5名戰士擔負後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第6班5名戰士堅定沉著,利用有利地形,奮勇還擊,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斃傷90餘人。次日,為了不讓日偽軍發現連隊轉移方向,他們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日偽軍誤認咬住了八路軍主力,遂發起猛攻。5位戰士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一直堅持戰斗到日落。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陸』 牡丹江哪裡有侵華日軍碉堡

走過一片草地,穿過一片灌木叢,記者在陸軍第78集團軍特戰某旅的營區里,看到一個碩大堅固的碉堡。這是當年日寇盤踞牡丹江時,為控制中東鐵路牡丹江大橋修築的。

這座碉堡很特別。不僅體量巨大,射孔密布,最特別之處在於它的頂端,排列著一圈幾乎垂直的、可以向碉堡底部射擊的射孔。這意味著,當攻擊者突破火力封鎖,攜帶炸葯貼近碉堡試圖爆破時,頂部的士兵可以通過這些射孔,輕而易舉地將攻擊者擊斃,使之功虧一簣。記者還發現,這些垂直的射孔口徑很大,不僅可以用輕武器向下射擊,而且可以從這些射孔中向外投擲手榴彈,可謂防護嚴密,算無遺策。
這居然是一座沒有射擊死角的碉堡。日軍設計者的煞費苦心,可見一斑。日軍為何如此看重這座碉堡?記者從碉堡頂部俯瞰,答案豁然揭曉。原來,不遠處就是原中東鐵路牡丹江大橋的遺址。二戰後期,蘇聯紅軍攻克牡丹江後,拆毀了這座大橋,如今只剩下幾座橋墩,矗立在滔滔江水之中。

當年蘇軍在這座碉堡下,曾經付出怎樣的代價?答案已經不得而知。順著帶領我們參觀的旅領導手指方向望去,江對岸還有一座一模一樣的巨型碉堡,與這座碉堡隔江相望,互為犄角。旅領導介紹說,連接兩座碉堡的,不僅僅有江面上的鐵路,當年還有一條隧道,從江底穿過。這意味著,即便進攻者完全控制了江面,日軍依然能夠通過江底的隧道運送軍械物資,為碉堡守軍提供支援。

殘存的原中東鐵路牡丹江大橋橋墩,對岸右側另一座同樣的碉堡依稀可見。武天敏 攝

兩座沒有射擊死角的碉堡,作為日本侵華罪證,至今仍在提醒著駐守在這里的中國軍人:當年日軍不惜成本,絞盡腦汁如此苦心經營,絕不是單純為了把富饒的東北當做掠奪戰略物資的基地,而是要永久地佔據中國東北,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同時,也讓我們看到,日軍進行作戰准備的精密和精細,達到了讓我們難以想像的程度。

站在碉堡頂上,江風送來長鳴不息的歷史警鍾。我們這一代中國軍人,絕不能再給任何侵略者在中國的領土上提供構築工事的機會。

山河永志,吾輩謹記!

『柒』 牡丹江歷史文化遺物有哪些

唐代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


截止2016年,牡丹江市公布了首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共內計容56處,包括古遺址7處,古墓葬3處,古建築3處,石窟寺及石刻1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42處。在首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年代最久遠的可追溯到唐朝渤海國時期。

7處古遺址分別是夾芯子山城(唐渤海),位於東安區;四平山山城(唐渤海)、杏樹山城(唐渤海),位於陽明區;薩爾虎城址(金),位於西安區;頭道亮子遺址(清)、二道亮子遺址(清)、三道亮子遺址(清),位於寧安市。3處古墓葬分別是三道關墓群(唐渤海),位於愛民區;沿家溝墓地(唐渤海),位於陽明區;大安墓群(金),位於陽明區。3處古建築分別是城隍廟舊址(清)、義發源店鋪舊址(清)、渤海清真寺(清),位於寧安市。1處石窟寺及石刻是卜付氏貞節碑(1790年),位於海林市。

42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分布在東安區、愛民區、西安區、陽明區、海林市、穆棱市、東寧縣。其中有侵華日軍東滿總省司令部地下指揮所舊址、海南鄉侵華日軍100細菌部隊114支隊、萬鹿溝侵華日軍地下軍火庫群、老黑山北山侵華日軍碉堡群、缸窯溝侵華日軍陣地遺址等建築。

『捌』 電視劇《遠東特遣隊》所有集的名稱是什麼

片名:遠東特遣隊
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國語
集數:10集
類型:電視電影
編劇:鄭振環、聞隆
導演:楊軍
主攝像:楊凱、孫斌昌、李武橋
美術:高強、劉金勇、張義

主要演員
張甲田--飾張飛虎

杜振清--飾安哲民

王卓--飾杜剛

禇栓忠--飾周金鎖

胡占利--飾木日圖

姬晨牧--飾王天曉

第一部 初試鋒芒
蘇聯遠東方面軍總部抽調自身懷絕技的中國籍戰士組成特遣隊,深入日本關東軍佔領的中國東北敵後戰略偵察。特遣隊在隊長張飛虎和副隊長安哲民的帶領下,經過千難萬險,穿過重重封鎖潛入日軍佔領區內偵察日軍在孫吳要塞的設防部署及日軍秘密部隊5861部隊的情況。然而,一連串出乎意料的事接連發生:到了目的地無法和聯絡員接頭,卻與日本鬼子發生了遭遇戰……電台里出現了奇怪的測向信號……特遣隊員將計就計、喬裝潛入,引出並截獲偵測車,副隊長安哲民設計結識敵首,混入要塞,由此揭開日軍遠東細菌戰史上的驚天秘密……

第二部 重點爆破
特遣隊奉命偵察設立在敵占區——孫家鎮的日軍秘密飛機場。
特遣隊剛剛到達不但沒有在接頭地點和聯絡員接上頭反被敵人包圍,幸被及時趕來的奇怪女子游擊隊所救。不久,又一支女子游擊隊趕到,一時間,真假難辨…… 激戰中,電台被打壞,特遣隊無法和上級取得聯系……
大野芳子率領的日本女子特工隊化裝女子游擊隊在鎮上濫殺百姓,離間民心,一時間女子游擊隊在百姓中人心大失。特遣隊決定住下,一方面幫助女子游擊隊挽回形象,另一方面伺機偵察敵軍秘密機場情況。中日兩支女子小分隊——真假李逵鬥智斗勇,頻施諜手,將計就計。對手陰險狡詐,機場秘密森嚴,中蘇兩支由性別不同戰士組成的小分隊員們在戰火和浪漫中奏響著一曲勝利的凱歌……

第三部 狹路相逢
特遣再次潛入敵占區,奉命鏟除以烏力普為首由當年殘存的鬍子頭、土匪、兵痞和當地的地主惡棍組成的日軍鐵桿漢奸特務分隊——謀略隊。此謀略隊仇恨抗聯,擅長深山密林作戰,熟悉地形,心毒手狠,要錢不要命,烏力普出身於土匪世家,通曉日、俄、朝語,陰險狡猾,詭計多端,蘇若干特遣隊曾多次遭其毒手,對我偵察工作威脅極大,後患無窮。
特遣隊初達目的地林口鎮,頻入謀略隊圈套,屢屢受挫遭伏,隊員受傷被俘,情況危在旦夕。在神秘 「火狐狸」的一步步指示下,利用偽軍與謀略隊的既往不和,用內線巧設離間計,使雙方矛盾激化,令其火拚,救出傷員,最後,走入陷阱中的謀略隊以烏力普與張飛虎上演的一場驚心動魄的一對一的絕地死戰為終曲而告覆沒……

第四部 鬼城計劃
據可靠消息,關東軍司令部正在偽滿洲國邊境內的富錦築壘區域內實施絕密的「鬼城計劃」,對此極感興趣的美軍情報部門,也特請蘇軍情報部幫助偵察了解。特遣隊奉命出發,卻出師不利,陷入迷茫:聯絡員表現失常,特遣隊員被捕;來自日本特務機關內部的神秘女人屢屢暗施援手;我偵察員化裝打入日軍總部竊取情報被日特務機關長小松良榮認出卻佯裝不知,任其當面脫身;在遠隔重洋的中國東北、蘇軍特遣隊的左右居然突然出現兩支美軍小分隊;我諜報人員從敵人內部冒著生命危險送出的情報膠卷竟然是假的;一時間疑團重重,撲朔迷離……
神秘的「鬼城計劃」到底是什麼?關東軍煞費苦心其險惡目的何在?偵察員們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第五部 飛龍行動
蘇聯遠東軍區發生了一起非常嚴重的事件!情報部遠東情報科主管副科長伊萬諾夫少校叛逃至偽滿洲國的日本關東軍情報部,隨身盜走蘇軍絕密情報一份。
據悉,此叛徒已被日本特務機關嚴密地保護起來並轉移至哈爾濱。蘇軍情報部決定派特遣隊長途潛入哈爾濱,執行代號為「飛龍行動」的回國鋤奸和奪回情報的任務。特遣隊領命出發,卻在途中受挫,幸遇俄美女解圍,但仍有隊員被捕,損兵折將。
哈爾濱關東軍情報部秋草俊少將決定為叛徒伊萬諾夫少校舉行盛大的歡迎晚宴,以擴大一下政治影響,然後銷聲匿跡。
在哈爾濱的東正教教堂里,特遣隊接受了是蘇聯的諜報人員——神父安德列的安排,他告訴特遣隊員這次的暗殺行動只是做樣子,並不能真的殺死伊萬諾夫,隊員盡管不解卻不能違背。 根據蘇情報人員古謝夫的情報,特遣隊對叛徒駐地進行偷襲卻告失敗。
日本關東軍急於得到伊萬諾夫手裡的情報,逼他加快趕寫材料,可伊萬諾夫卻一拖再拖……與此同時,被捕的杜剛和王天曉也用計涉險逃脫。
為了安全起見,秋草將軍把伊萬諾夫安排到了白毛將軍府。此時,安德列神父和特遣隊員利用情報販子古謝夫,使日本特務機關的特務與白俄支隊的官兵發生了沖突。日軍與白俄士兵的關系激化,終於使得白俄支隊被解散。特遣隊又一次漂亮地完成了這一復雜而艱巨的任務。

第六部 密令截擊
1945年夏季,蘇軍截獲日本關東軍的情報:日軍大本營組織了由六十八位將佐級軍官組成的戰地考察團赴偽滿洲國進行戰地考察。如果能夠襲擊並消滅這些關東軍中的「帝國精英」,可使敵人失去一大批精良的指揮官,不亞於消滅日軍的幾個軍團。特遣隊奉命出發。
蘇軍情報部經過仔細分析,確認雙鴨山是考察團的必經中轉之地。特遣隊員奉命裝扮成新京大學的師生以外出實習為由,秘密潛入並與當地情報員書店老闆麻五取得了聯系。
日本關東軍情報部為了保障考察團的絕對安全,提前調派了諜報員「黑貂」 小村十之助前往指揮,他是日本諜報人員中的頂尖高手,也是關東軍情報部的一張秘密王牌。
特遣隊員杜剛與調度室的情報員魯成鋼秘密接頭,取得了考察團到達車站的准確時間,特遣隊根據情報迅速潛入車站並襲擊了考察團的專列。正當襲擊任務即將完成的時候,特遣隊發覺此次專列是日軍施展的一次「誘虎出山」的掉包陰謀。
原來,狡詐的「黑貂」到任後,通過火車站的調度室向外發布錯誤信息,擾亂特遣隊的視線。他同時通過此次行動,對車站調度室的人員進行反偵察,並封鎖了車站與外界的聯絡。周金鎖在與魯成剛聯絡中,被日軍俘虜。
此時,日軍在城中加緊了對特遣隊的搜捕,書店也被敵人盯上。「黑貂」親自出馬,在街頭與特遣隊副隊長安哲民相遇,危急之時,安哲民與小村十之助搏鬥,並將小村打昏。
麻五懷疑書店對面的米店老闆後藤樹就是日軍設置的暗哨,為擺脫敵人的威脅並完成任務,特遣隊決定撤出城裡,再尋機會,從頭開始。
為使日軍考察團安全抵達,「黑貂」並沒有放棄對調度室成員的偵察。一天,魯成鋼在車站調度室內接到一個不明身份者投來的小紙團,魯成鋼連忙交給「黑貂」,以證實自己忠實於日本人,並嫁禍到米店老闆後藤樹身上。
周金鎖在妓院對米店老闆後藤樹的相好櫻子進行攻心戰,要求她幫助打探視察團到達的准確時間,最終他得到了考察團專列一小時內到達車站的准確時間。
時間緊迫,情況危急,特遣隊員雖然知道了准確時間,但敵人的防護措施做得非常嚴密,根本無法接近車站,也就無法得志考察團何時進入車站,最後,土匪頭子震三炮自告奮勇進入車站做內線,當考察團下車的一瞬間,點燃火把,給特遣隊信號,王天曉利用彈弓原理將炸彈彈入車站……
這場驚心動魄、鬥智斗勇的情報戰,以特遣隊的最終勝利而告終。

第七部 狼穴探密
1945年6月,蘇軍已經開始了遠東戰役的軍事部署,為搞清日軍的防禦情況,遠東情報部派特遣隊再次深入石頭廟要塞,搞清要塞的秘密地下軍火庫——傳說中的「狼穴」。
特遣隊迅速秘密潛入石頭廟要塞的附近,並與當地的情報員何尚取得了聯系。何尚以崗峰煤礦礦長身份作為掩護,與當地憲兵隊分隊長田上大藏關系打得火熱,深得信任。同時,何尚又傳遞了一個特別的消息:憲兵隊與當地的駐軍136混成旅團關系緊張,經常發生小摩擦。
特遣隊迅速作出偵察計劃,雙管齊下,一邊尋找「狼穴」圖紙,一邊接近要塞進行偵察,尋找敵人的防衛漏洞。
第二天,特遣隊隊員木日圖、杜剛隨何尚來到貨場,裝扮成司機以運送貨物為名,接近要塞。無奈,要塞四周戒備森嚴,只能在外圍查看,根本接近不了真正的地下軍火庫。第一次化裝偵察就這樣失敗了。
二龍山採石場是一座靠近要塞的廢棄採石場,日軍卻仍施以重兵把守,這早已引起何尚的懷疑。何尚剎費苦心,利用採石場能挖掘出黃金為由,說通利慾熏心的分隊長田上大藏對採石場進行開采,同時利用憲兵隊與136旅團之間的矛盾,接近採石場,對要塞進行偵察。
安哲民率領特遣隊員再次化裝成日軍,他們巧妙地利用公路上運送日軍物資的卡車,終於進入了要塞的地下工事。然而經過偵察,這里的巨大山洞只是儲存生活用品倉庫,真正儲存軍火的「狼穴」還是沒有找到。
於是特遣隊決定從了解狼穴的施工人員中入手,結果在調查過程中中了日軍的圈套,張飛虎、安哲民和杜剛被捕。
張飛虎、安哲民、杜剛在牢房裡面巧遇了外號「萬能鑰匙」的神偷黃風。和尚利用對地形十分了解這一優勢,叫周金鎖等人從煤窯挖地道,直通牢房,把張飛虎等人救出。
機槍連連長祁國峰提供線索,說狼穴的圖紙很可能藏在土谷將軍家中的保險庫里。於是特遣隊員說服「萬能鑰匙」盜取了狼穴的圖紙。一方面根據圖紙,特遣隊員進入地下工事,探得狼穴原來是秘密軍火庫,並且掌握的布防情況,另一方面,機槍連連長祁國峰率領全連官兵起義,給了136旅團一個沉重的打擊。
特遣隊的這次行動的勝利,為蘇軍展開遠東戰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八部 鐵血奇兵
1945年7月,特遣隊被秘密空投到虎頭山北坡,此次行動的任務是要近距離偵察虎頭要塞並摧毀要塞內號稱「亞洲第一炮」的一口巨型大炮。
特遣隊員們迅速來到青樹嶺,等待與山下伐木場的情報員劉工頭聯系。不料,情報員劉工頭早已被特務機關抓捕,前來接頭的卻是特務機關長殿邑寬,機警的隊長張飛虎識破了敵人的陰謀,迅速率特遣隊員們突出重圍,轉移到安全地帶。
正在特遣隊失去與當地地下組織聯系,一籌莫展之時,神秘的「火狐狸」派來了一個自稱是胡半仙的乾瘦老頭,他帶領特遣隊來到關帝廟,終於見到了虎林地下組織的負責人司徒燕及即將起義的森林警察大隊長程平山。
經過司徒燕的指點,安哲民喬裝打扮,以日軍少佐的身份混進了日軍軍官俱樂部。他佯裝對兵器有著特殊的興趣,很快就取得了日軍兵器專家河邊中佐的信任與賞識,並通過他順利混進了虎頭要塞。在要塞里,安哲民取得了西脅武的女兒西脅貞子的信任,並且在她的帶領下,目睹了號稱「亞洲第一炮」的巨大威力,同時也偵察到要塞周邊的地形情況。
雜貨店老闆石盛富是日本特務機關的暗藏漢奸,司徒燕與學生姚一珍在為特遣隊采購食品中被他覺察,並報告給特務機關。很快,司徒燕被日軍特務機關逮捕。姚一珍在隊長張飛虎的指點下,施巧計誘導漢奸石盛富帶領來的特務們進入了森警大隊長程平山預先設下的埋伏圈,並結果了他的性命。但特務機關還是軟禁了司徒燕,程平山按照張飛虎的指示,將司徒燕營救出火坑。
森警隊員無意中挾持了虎頭要塞指揮官西脅武的女兒,安哲民、王天曉、杜剛、木日圖等人化裝成日軍士兵,將貞子營救出來,並借送她回去的理由進入了要塞。進入要塞後,日木圖等人在巨炮周圍安裝了炸葯,一切准備妥當之後,點燃了導火鎖,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和強烈的閃光,「亞洲第一炮」變成了廢墟。
「亞洲第一炮」的消失,解除了對蘇軍的巨大威脅。當特遣隊員們又一次順利地完成任務之時,中蘇邊界上,滿載全副武裝蘇軍士兵的卡車,一輛接一輛地駛向前線,打響了蘇軍出兵東北向日寇宣戰的遠東戰役。

第九部 奪橋喋血
1945年8月,蘇聯紅軍遠東軍已完成了遠東戰役的軍事部署,一百五十萬大軍全部進入預定進攻區域,特遣隊員們期待已久的向日寇發起全面進攻的時刻終於臨近了。
特遣隊在孤軍深入敵占區,對敵作戰的同時,充分依靠當地群眾,密切聯合抗日武裝,力爭給日軍造成最大的破壞。此時的特遣隊已擴充為四個特遣小隊,軍事實力得到了加強。
特遣隊這次的任務是配合蘇聯紅軍作戰,提前空降到林口,保住牡丹江上的柴河大橋。決不能讓敵人炸毀這座蘇軍通過牡丹江,進軍哈爾濱的必經通道。
來到林口的特遣隊迅速與地下聯絡員吳高成接上了頭,吳高成向特遣隊提供了柴河大橋的基本防禦情況。經過商討,他們決定先炸毀有可能是敵人囤積毀橋炸葯的軍火庫。夜間,特遣隊員們化裝成奉命取軍火的日本兵,混進了軍火庫,但卻發現軍火庫是空的,難道敵人已經將炸葯安裝在了大橋上?特遣隊感到了任務的緊迫性。那麼如何找出敵人安裝炸葯的位置,就成了首要任務。根據吳高成提供的情況,守橋部隊的長官阿野龍雄是一個溫和反戰的軍官,與其他日本軍官不同。於是隊員們決定兵分兩路,安哲民和周金鎖化裝成日本軍官,混到橋上牽制阿野龍雄,吳高成躲在木筏下借機靠近搭橋,偵察炸葯安放地點。
偵察結果不是令人十分滿意,雖然已接近到橋下,但並沒有發現任何有安裝炸葯的痕跡,而安哲民也被阿野龍雄留在了橋上,炸橋行動陷入僵局。蘇聯紅軍決定在18時渡過牡丹江,為協助特遣隊完成護橋任務,蘇軍指揮部給特遣隊派去了一名橋梁專家——德國戰俘魯道夫。
通過魯道夫的分析,特遣隊基本上可以肯定出敵人埋藏炸葯的地點,於是一場炸橋與護橋的激烈戰爭就此展開。在槍林彈雨中,魯道夫幫助張飛虎等人確定了埋藏地點,但在切斷引線的過程中,魯道夫不幸中彈身亡。
另一方面,在橋頭與阿野龍雄周旋的安哲民身份暴露,被阿野打傷。而當阿野看到蘇軍大部隊馬上要通過大橋時,他准備用手動遙控引爆安裝在橋上的炸葯。正在此時,身負重傷的安哲民突然撲上來,在與阿野扭打在一起時,安哲民引爆了身上的手榴彈,與阿野同歸於盡,
柴河大橋終於保住了,蘇聯百萬大軍以雷霆之勢渡過了牡丹江,加速了中國東北解放的進程。

第十部 最後一戰
1945年8月,日本天皇通過廣播講話向全世界宣布戰敗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
盤據在東寧要塞的132旅團,也就是日本關東軍的精銳部隊——第一國境守備隊。自開戰以後就與日軍總部失去了聯絡,投降停戰的命令無法收到,仍在東寧要塞與蘇軍進行著垂死地頑抗。由於他們手中關押著被俘蘇軍高級指揮員通訊兵少將克雷金,使得蘇軍的進攻受到了很大的牽制。
特遣隊奉蘇軍東寧指揮部的命令,參加這個黎明到來前的最後決戰。同時,將不惜一切代價營救出被關押在神佛洞中的克雷金將軍。
在神佛洞下,特遣隊兵分三路,王天曉和杜剛在山下掩護,周金鎖和木日圖從正面進攻敵人駐守的山洞,張飛虎獨自一人從關押克雷金將軍的山上下到山洞裡實施營救行動。經過三方面協同合作,終於將克雷金將軍成功營救出來。
蘇軍考慮到在戰爭結束前,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對東寧要塞暫緩了進攻,並反復播放日本關東軍司令部下達的停戰命令。為使日軍加快投降的步伐,蘇軍指派遠東軍區情報部娜達莎中尉前往要塞,協助特遣隊的工作。
然而,頑固拒降的日軍指揮官鬼武五一,根本不聽蘇軍的勸告,將停戰廣播視為造謠,反而變本加厲,以炮火轟擊蘇軍陣地廣播室的高音喇叭。
為教訓鬼武五一,隨著蘇軍指揮官的一聲令下,蘇軍二十幾門榴彈炮開始怒吼,霎時間炮聲隆隆,天空中火蛇飛舞。大團大團的火球在山腰上綻開,日軍的碉堡工事隨著烈火濃煙紛紛炸到了天空。
為迫使鬼武五一相信蘇軍廣播停戰命令的事實,娜達莎中尉決定前往要塞內部,親自宣讀停戰命令。為保障她的安全,張飛虎跟隨她一同前往。日軍地堡前,娜達莎中尉在張飛虎的保護下,親自向鬼武雄一宣布蘇日兩軍簽定的停戰令,而頑固的敵人根本不信,而且鬼武雄一向張飛虎提出條件,除非張飛虎能在這個指揮部里用搶指著他的頭,否則他決不投降。
被蘇軍困在地下工事里的日軍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他們決定做一次垂死掙扎:派出一個小隊從後山的密道出去,設法沖出蘇軍的包圍。在這場突襲中,王天曉身負重傷,與敵人同歸於盡。
憤怒的特遣隊員在被俘的突擊隊員帶領下來到了密道的入口,並且在蘇軍主力炮火的配合下打入了地下工事。經過一番激戰,終於在指揮部內生擒了日軍第一國境守備隊指揮官鬼武雄一。
與此同時,蘇軍大口徑火炮以及附近炮兵陣地的榴彈炮群的密集炮火同時砸向日軍陣地。要塞陣地上,炮聲隆隆、火舌飛舞、火光沖天,大塊的碎石四處飛舞。
至此,遠東特遣隊終於勝利地完成了為收復祖國東北對日決戰所承擔的全部偵察任務,也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戰,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玖』 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涌現了許多英雄請你寫出至少三個人的名字及事跡列王二小

1、楊靖遠(1902年——1938年)滿族, 原名趙榮山,又名趙先周,遼寧省沈陽市東陵街人。八路軍冀魯邊軍區津南軍分區司令員。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參加了東北抗日自治聯軍。一日,與其他同志乘敵不意,在沈陽打死數名日本兵,即偕夫人陳華英乘車入關。到北平後,與黨組織接上關系,任華北各界救國會執行委員,常與朱瑞等人在香山召開秘密會議,在平、津地區進行革命活動。

1938年4月5日,受黨組織派遣,到冀魯邊區領導抗日斗爭,任國民革命軍別動總隊第三十一游擊支隊副司令員。他堅決遵照黨的指示,深入動員群眾,發展地方武裝,正確執行黨的統一戰線政策,收編地方傾向抗日的雜牌武裝,狠狠打擊那些頑固派。

同年秋,任冀南第六專署專員,積極組織建立抗日民主地方政權。他經常率領部隊在慶雲一帶活動。

1938年,三劉(劉延臣、劉佩臣、劉景良)圍攻慶雲城,劉景良的部隊到板營、大劉等村,他率部隊迅速包圍,猛烈攻擊,打得敵人懵頭轉向,並在趙家橋設伏,使逃敵遭到了沉重打擊。清明節之夜,他親自組織40餘名精乾的手槍隊員夜襲紀王橋,直搗劉景良的司令部,活捉了劉景良的參謀長,消滅敵人200多名。

他身先士卒,深受戰士們愛戴,在一次戰斗中因高血壓暈倒,蘇醒後再戰,實在支持不住了,才由同志們用擔架抬著,仍指揮戰斗。為了擴大抗日武裝,不避艱險,或打或談,想方設法收編地主、土匪和國民黨武裝。

他深入虎穴,到鹽山縣四區大趙村與反動地主武裝頭子孫仲文談判,勸其率部反正,共同抗日。孫仲文死心塌地與人民為敵,在第三次談判中,企圖搞暗殺。他識破了敵人的陰謀,安然脫險。

1938年秋任冀南區第六專署專員,兼任冀南軍區第六軍分區司令員 。1938年10月下旬,他指揮部隊攻打孫仲文的老巢大趙村,在戰斗中,負傷被俘。在敵人的鍘刀面前,大義凜然,堅貞不屈,1938年12月14日壯烈犧牲。

2、李學福(1901—1938)朝鮮族,1901年舊歷12月11日出生於吉林省延吉縣山菜溝老虎山屯。 東北抗日聯軍第7軍軍長。

李學福參加饒河反日游擊隊後,擔任軍需長,負責部隊的給養和其他軍用物資籌備工作。他想盡一切辦法,保證部隊物資供應。他還說服救國軍第一旅同意接受與游擊隊聯合抗日的協定。不久,游擊隊改編為救國軍獨立營。

1934年2月,饒河地區的救國軍全部潰散,獨立營再次改稱饒河反日游擊大隊,李學福擔任游擊大隊的領導職務。同年7月,李學福接任犧牲的張文偕大隊長職務。8月,他率隊攻打霧林洞偽軍的一個據點,打死10餘名偽軍,繳獲了13條步槍。冬季,他率隊與敵人進行了兩個多月的游擊戰,使日偽軍受到了很大打擊。

1936年4月,第4團擴編為第4軍第2師,李學福同志任副師長。同年11月間,4軍2師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7軍,李學福同志任7軍第2師師長。

1937年春,1師和2師合並組成新編第1師,李學福任1師師長。他率1師將偽軍「討伐」隊長張大鬍子、土豪左殿生槍斃,為民除了兩大害。接著繳了警察隊24支步槍,打開了同江、富錦游擊活動的局面,爭取了二龍山第三牌一連偽軍的嘩變,壯大了7軍1師的隊伍。

李學福靈活運用戰略戰術,指揮部隊到處打擊敵人。同時,他非常注意軍民關系,關心群眾,部隊紀律嚴明,深受人民群眾的稱贊。他關心戰士,與戰士們同吃同住,沒有官架子,從不特殊,得到了戰士們的擁護和愛戴。

1938年1月,中共下江特委決定整編東北抗聯第7軍部隊,李學福同志當選為第7軍軍長和7軍黨委執行委員會常委。不久,李學福同志因長期艱苦鬥爭,積勞成疾,患了嚴重的半身不遂症,於同年8月8日病逝,時年37歲。

3、葉成煥(1914.10.19-1938.4.18),河南新縣人。他是深受劉伯承器重和戰士擁戴八路軍優秀指揮員。

1914年,葉成煥出生在河南光山縣。1929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加鄂豫皖紅軍,先後任指導員、營政委、團政委、師長、師政委等職。抗日戰爭爆發後,葉成煥任八路軍第129師386旅772團團長,為129師在抗戰初期的「三戰三捷」做出了重大貢獻。

抗日戰爭爆發後,葉成煥任第129師第386旅第772團團長。他率部隊先後參加了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等著名戰斗,為129師在抗戰初期的「三戰三捷」作出了重大貢獻。

1937年,在長生口戰役中,葉成煥率領部隊殲滅日軍45人,取得了與日軍作戰的第一次勝利。隨後的半年內,葉成煥率部隊在黃崖底、七亘村等戰役中,都獲得了勝利,初步創建了晉冀豫抗日根據地。

1938年長樂之戰,葉成煥率領部隊在武鄉以東的長樂村將東撤的日軍大部截住,迅即發起攻擊,將日軍截為數段,壓縮到狹窄的河谷里基本殲滅日本,這場戰役粉碎了日軍的「九路圍攻」,開創了八路軍雄踞太行的局面。

1938年4月18日,為國捐軀,終年24歲。

4、王光宇(1911-1938),原名王興。滿族,吉林德惠人。東北抗日聯軍第4軍副軍長。1938年5月,率第四軍主力西征,轉成於葦河縣境內,同年秋進入珠河一面坡地活動。同年12月,部隊陷入日偽軍包圍受到嚴重挫折,不久他在五常縣九十五頂山同偽軍激戰時英勇犧牲。

王光宇早年就讀於縣立中學,後轉入哈爾濱省立第一中學,參加進步學生運動。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投筆從戎,加入當地反日義勇軍,參加抗日武裝斗爭。不久被派赴哈爾濱,入共青團滿洲省委訓練班受訓三個月。此後被派到寧安抗日工農義勇隊做政治工作。同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5年2月任東北反日聯合軍第五軍第一師一團政治委員,同年底改任該軍第二師政治部主任。1936年2月部隊改稱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任第二師師長,率部轉戰於牡丹江東側,在依蘭、勃利、林口地區,進行抗日游擊戰爭。

1937年3月中共吉東省委員會成立,被選為委員、常務委員,負責宣傳工作,並任中共第五軍黨委委員。隨後參與組織攻打依蘭縣城,任第二縱隊總指揮,擊潰敵增援部隊。

同年9月調任東北抗日聯軍第四軍副軍長以加強該軍領導,他參與領導整頓縮編四軍部隊,加強政治思想工作,鞏固增強了部隊戰鬥力。同年12月指揮四軍與五軍八軍各一部攻克偽樺川聚寶山警察署,繳槍150餘支。他斗爭堅定,有勇有謀,是東北抗聯的優秀指揮員。

5、趙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稱李姐。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於黃埔軍校六期。

趙一曼1935年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在與日寇的斗爭中於1936年8月被捕就義。趙一曼留有詩篇《濱江述懷》,其故里宜賓有「趙一曼紀念館」,相關電影有《趙一曼》《我的母親趙一曼》等。2010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1935年11月,在與日軍作戰中,趙一曼為掩護部隊腿部負傷後在昏迷中被俘。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審訊。

在獄中,日本人動用酷刑,她沒有吐露任何信息。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

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中國人保衛民族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貞不屈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

1935年12月13日,因趙一曼腿部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趙一曼在住院期間,利用各種機會向看守她的警察董憲勛與女護士韓勇義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受到教育的兩人決定幫助趙一曼逃離日軍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憲勛與韓勇義將趙一曼背出醫院送上了事先雇來的小汽車,經過輾轉後,趙一曼到了阿城縣境內的金家窩棚董憲勛的叔叔家中。1936年6月30日,趙一曼在奔往抗日游擊區的途中不幸被日軍追上,再次落入日軍的手裡。

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後,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電刑等酷刑。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沒有吐露任何實情。日軍知道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珠河縣處死「示眾」。

1936年8月1日,日軍將她押往珠河。8月2日,日軍將其綁在大車上,在珠河縣城「遊街示眾」。此時,趙一曼犧牲之前,面對敵人的屠刀,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當趙一曼昂首走到小北門外的草坪中央時,幾個軍警的槍口對准她。

一個日軍軍官走到趙一曼跟前問:「你還有什麼話要講嗎?」趙一曼怒視著,把手中的紙卷遞過去說:「把這些話傳給我家鄉的兒子!」 日軍官看過字條,向軍警們猛一揮手,罪惡的子彈射進趙一曼的軀體,犧牲於珠河縣(今黑龍江省尚志縣)小北門外,年僅31歲。

熱點內容
兒童插花的意義 發布:2025-08-24 14:43:49 瀏覽:930
如果你是一朵白雲 發布:2025-08-24 14:43:38 瀏覽:548
插花效果圖 發布:2025-08-24 14:43:37 瀏覽:49
牡丹江熊寶樂園門票 發布:2025-08-24 14:37:55 瀏覽:962
插花長壽花 發布:2025-08-24 14:28:34 瀏覽:34
花藝紋身 發布:2025-08-24 14:27:33 瀏覽:464
九件荷花壺 發布:2025-08-24 14:12:57 瀏覽:344
最好花盆栽 發布:2025-08-24 14:10:33 瀏覽:647
一朵雲吶 發布:2025-08-24 13:57:07 瀏覽:16
梅花樁的尺寸 發布:2025-08-24 13:57:00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