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縣玫瑰灣
① 新野玫瑰灣是干什麼的
食在當地,食在當季的生態餐飲,三季水果採摘,青少年戶外拓展游戲,室外游泳,真人CS,戶外燒烤,各種戶外夏令營,親自動手製作玫瑰花酒和玫瑰花餅和玫瑰花茶,純手工無添加的玫瑰醬。你想玩的應有盡有,陪著孩子,或者帶著父母,也可以帶上情侶一起體驗生活的樂趣。
② 送什麼花給女朋友最好送多少
玫瑰:愛情、愛與美、容光煥發
玫瑰(紅):熱情、熱愛著您 我愛你、熱戀, 希望與你泛起激情的愛
玫瑰(藍):敦厚.善良.
玫瑰(粉紅):感動、愛的宣言、銘記於心 、初戀, 喜歡你那燦爛的笑容
玫瑰(白):天真、純潔、尊敬、謙卑
玫瑰(黃):不貞、嫉妒, 歡樂, 高興, 道歉
玫瑰(紫):憂郁.夢幻,愛做夢.
玫瑰(捧花):幸福之愛
玫瑰(橙):羞怯, 獻給你一份神秘的愛
玫瑰 (花苞): 美麗和青春
玫瑰(橘):慾望。
玫瑰 (紅+白): 共有
玫瑰 (紅+黃): 快樂
玫瑰(黑) :你是惡魔,且為我所有
玫 瑰:純潔的愛、美麗的愛情、美好常在
紅玫瑰:熱戀、熱情、熱愛著你
粉玫瑰:初戀、求愛、愛心與特別的關懷 、永遠的愛
黃玫瑰:失戀、褪去的愛
橙玫瑰:富有青春氣息、初戀的心情
白玫瑰:天真、純潔 、純純的愛
綠玫瑰:純真簡朴、青春長駐
紅白玫瑰:戰爭
1朵:你是我的唯一 (一見鍾情)
2朵:世界上只有你和我 (你濃我濃)
3朵:I LOVE YOU
4朵:至死不渝
5朵:由衷欣賞
6朵:互敬,互愛,互諒
7朵:我偷偷的愛著你
8朵:感謝你的關懷扶持及鼓勵
9朵:長久
10朵:十心十意,十全十美,無懈可擊
11朵:一生一世只愛你一個
12朵:對你的愛與日俱增
13朵:友誼長存
14朵:驕傲
15朵:歉意
16朵: 一帆風順,順利,順心
17朵:好聚好散
18朵:永遠年輕、真誠、坦率
19朵:愛到永久
20朵:此情不渝,永遠愛你
21朵:真誠的愛
22朵:雙雙對對
24朵:思念、純潔的愛
25朵:祝你幸福
27朵:吾愛吾妻
28朵:好好愛你
30朵:請接受我的愛
33朵:三生三世的愛戀
36朵:浪漫
40或44朵:誓死不渝的愛情
48朵:摯愛
50朵:無悔的愛
51朵:我心中只有你
52朵:吾愛
57朵:吾愛吾妻
66朵:我的愛永遠不變
77朵:相識自是有緣
88朵:用心彌補
99朵:天長地久
100朵:白頭偕老、百年好合
101朵:唯一的愛
108朵:求婚
111朵:無盡的愛
144朵:愛你生生世世
365朵:天天想你
999朵:無盡的愛
1001朵--直到永遠
1314朵 一生一世
9394朵 永生永世
花語傳情
送花、收花,其實是一件風雅又動人的事。是利用花兒來表達你的心,那不是更能增添你倆情投意合的默契嗎?俗話說:數多便是美,雖然一點都不錯,不過一年難得送她一大束花,倒不如細水長流,隨時送她一束馨香。保證她會打從心底對你獻上體貼與溫順。不信的話,你試試看就知道啦!!!
但是,男生請注意,不是花送得越多就代表感情越深,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經濟實力,不要打腫臉充胖子。
對於女生而言,一朵十幾朵幾十朵幾百朵意義都一樣,關鍵是你的誠意!
③ 歷史上的著名戰役資料
一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統治,點燃起我國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的烈火。一時間,"天下從者如流水"。項梁、項羽起兵於江東,立楚懷王的孫子心為帝,也稱作楚懷王,定都於盱眙。張耳、陳余參加了起義,立趙歇為王,在信都(即邢台市附近)定都,建趙國。秦朝統治者對農民起義進行殘酷鎮壓。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率軍北上擊趙,軍於邯鄲。趙軍不支,退保巨鹿,為秦將王離部所圍困。當時,在河北攻趙的秦軍,不下三十萬之眾。而這時在巨鹿城中的兵力不多,糧草將盡。趙將陳余雖領兵數萬屯巨鹿之北,但不敢出兵,築營壁自保。其它援趙的齊、燕諸軍,也震懾於秦兵的聲勢,皆築壘固守,不敢出戰。
巨鹿被圍之際,趙使求救於楚。楚懷王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率軍北上救趙。但宋義為秦軍的氣焰所嚇倒,在妄陽(今山東曹縣)逗留四十六天而不敢前進。項羽憤而殺宋義,楚懷王便命項羽為上將軍。
項羽先遣英布和蒲將軍率兵二萬渡漳攻秦。繼而親率主力渡河,為了表示與秦決一死戰的決心,他命令士兵把船隻沉沒,把飯鍋砸破,燒掉營舍,只帶三天的干糧。項羽先以雷霆之勢包圍王離,經過往返九次沖殺,切斷秦軍通道,獲得巨大戰果。秦將蘇角被打死,王離作了俘虜,涉聞自焚而死。在交戰中,楚軍"以一當十"、"呼聲震天"。而援趙的其它諸軍則在營壁上觀看,驚恐而不敢出戰。之後,項羽又不斷擊敗秦軍,章邯不得不豎起降旗,項羽聲威從而大振。
巨鹿之戰,全殲了秦軍主力三十萬人。這對最後推翻暴秦統治起了決定性作用。大文學家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中,詳細地描述和記裁了這一巨大戰役,成為名傳千古的不朽之筆。"破釜沉舟"、"作壁上觀",漸漸成為流傳極廣的兩個成語。
二 昆陽之戰
昆陽之戰,爆發於更始元年(23年),它是綠林起義軍推翻王莽政權的一次戰略性 決戰,也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一個典型戰例。在這次決戰中,劉秀等人領導的農民 起義軍,以大無畏的勇敢精神和靈活機動的戰法,一舉全殲王莽軍的主力,撞響了新莽 王朝徹底覆滅的喪鍾。它在歷史上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西漢末年,政治腐朽,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危機四起。 外戚王莽利用這一形勢,玩弄權術,奪取政權,建立新朝。但王莽上台後「托古改 制」的做法,不僅沒有使情況有所起色,反而導致階級矛盾更趨激化。廣大民眾在忍無 可忍的情況下,紛紛揭竿而起,以武力反抗新莽的統治。一時間起義烈火燃遍黃河南北 和江漢地區,新莽王朝完全處於眾叛親離、風雨飄搖的境地。
在當時的眾多農民起義軍隊伍中,尤以綠林、赤眉兩支聲勢最為浩大。他們在軍事 上不斷打擊新莽勢力,逐漸向王莽統治腹心地區推進。新莽王朝不甘心退出歷史舞台, 拚湊力量進行垂死的掙扎,農民起義於是進入了最後進攻階段。昆陽之戰正是這一歷史 背景下的產物。
新莽地皇四年(23年)初,綠林軍各部乘王莽主力東攻赤眉,中原空虛之際,揮兵 北上,在沘水(今河南泌陽境)擊滅莽王荊州兵甄阜、梁丘賜部。接著又在淯陽(今河 南新野東北)擊敗嚴尤、陳茂所部,勢力迅速發展到十餘萬人。在勝利進軍的形勢下, 農民軍開始萌發了建立政權的要求,於是在二月間,推舉漢室後裔劉玄為帝,恢復漢制, 年號更始。 更始政權的建立,標志著農民起義進入新的階段,王莽在政治、軍事各個方面日益 趨於被動。
更始政權建立後,即以主力北上圍攻戰略要地宛城(今河南南陽),並開進到滍川 一帶。為了阻止王莽軍的南下,保障主力展開行動,更始政權另派王鳳、王常和劉秀等 人統率部分兵力,乘敵嚴尤和陳茂軍滯留於潁川郡一帶之際,迅速攻下昆陽(今河南葉 縣)、定陵(今河南舞陽北)、郾縣(今河南郾城南)等地,與圍攻宛城的主力形成犄 角之勢。這為下一步進擊洛陽,與赤眉軍會師以及經武關西入長安,消滅王莽政權創造 了有利的條件。
王莽政權對更始農民起義軍的戰略動向十分不安,於是就慌忙改變軍事部署,將主 力由對付赤眉轉而對付更始軍。三月間,王莽派遣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尋奔赴洛陽,在 那裡征發各郡精兵42萬,號稱百萬南進攻打更始軍,企圖以優勢的兵力與農民軍進行決 戰,一舉而勝,以確保宛城,安定荊州,保障長安、洛陽的安全。
五月間,王邑、王尋率軍西出洛陽,南下潁川,在那裡與嚴尤、陳茂兩部會合,並 迫使先期進抵陽關(今河南禹縣西北)的更始軍劉秀部撤回昆陽。爾後,繼續推進,迫 近昆陽。
當42萬王莽軍逼近昆陽之時,昆陽城中的更始軍僅有八九千人。如何對付氣勢洶洶 的強敵,更始農民軍意見開始時並不統一。有的將領認為敵我兵力眾寡懸殊,不易取勝, 因而主張避免決戰,化整為零,先回根據地,再圖後舉。但劉秀則反對這種消極做法, 主張集中兵力,堅守昆陽,遲滯、消耗王邑軍的兵力,掩護主力攻取宛城,然後伺機破 敵。這時王邑的先頭部隊已逼近昆陽城北,在這緊急關頭,諸將同意了劉秀的建議。決 定由王鳳、王常等率眾堅守城邑,另派劉秀、李軼等率13騎乘夜出城,趕赴郾縣、定陵 一帶調集援兵。
王邑、王尋等人統率新莽軍蜂湧抵至昆陽城下,將其團團圍困。這時曾與綠林軍交 過手,深知其厲害的嚴尤向王邑建議說:昆陽城易守難攻,而且更始農民軍主力正在宛 城一帶,我軍應當繞過昆陽,迅速趕往宛城,先擊敗更始軍在那裡的主力,屆時昆陽城 即可不戰而下。然而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強大,根本聽不進這一適宜的意見,堅持先攻下 昆陽,再進擊更始農民軍主力。於是動用全部兵力列營百餘座,猛攻昆陽不已。並傲慢 地揚言:「百萬之師,所過當滅,今屠此城,蹀血而進,前歌後舞,顧不快耶!」
40餘萬王邑軍輪番向昆陽城發起進攻,並挖掘地道,製造雲車,企圖強攻取勝。昆 陽守軍別無退路,遂依靠城內人民的支持,合力抵抗,堅守危城,多次擊退王邑軍的進 攻,予敵人以很大的消耗和挫折。
嚴尤眼見昆陽城屢攻不下,己軍日趨被動,遂再次向王邑建議:「圍城必須網開一 面,使城中守軍逃出一部分到宛陽城下,去散布恐怖情緒,以動搖敵軍的軍心,瓦解敵 軍的士氣。」可是剛愎自用的王邑依然未能採納。
劉秀等人抵定陵、郾縣後,說服不願出兵的諸營守將,於六月初一率領步騎萬餘人 馳援昆陽。此時王邑軍久戰疲憊,銳氣早已喪失殆盡,這就為更始軍擊破它提供了機遇。 劉秀親率千餘援軍步騎為前鋒,在距王邑軍二、三公里處列成陣勢,准備接戰。王 邑、王尋等人自恃兵力雄厚,驕妄輕敵,只派出數千人迎戰。劉秀率眾奮勇進攻,反復 猛沖,當場斬殺王邑軍數十人,取得了初戰的勝利,大大振奮了士氣。
這時候,更始起義軍主力已攻佔宛城三日,但捷報還未傳到昆陽。劉秀為了鼓舞全 軍士氣,動搖敵人軍心,便製造了攻克宛城的戰報,用箭射入昆陽城中;又故意將戰報 遺失,讓王邑軍拾去傳播。這一消息一經散布,昆陽城中的守軍士氣更為高漲,守城更 為堅決;而王邑軍則由於頓兵昆陽堅城,久攻不下,且聞宛城失陷,士氣更為沮喪。勝 利的天平開始向起義軍這一邊傾斜了。
劉秀在取得初戰勝利後,又善於捕捉戰機,乘敵人士氣沮喪和主帥妄狂輕敵的弱點, 精選勇士三千人,出敵不意地迂迴到敵軍的側後,偷偷地涉過昆水(今河南葉縣輝河), 向王邑大本營發起極其猛烈的攻擊。在此時王邑等人依舊輕視漢軍,未把劉秀放在眼裡, 同時又擔心州郡兵失去控制,遂下令各營勒卒自持,不準擅自出兵,而由自己和王尋率 領萬人迎戰劉秀的沖殺。然而,王邑這一做法造成嚴重的惡果:在劉秀所率的精兵的猛 烈進攻下,王邑手下的萬餘人馬很快陷入被動挨打的困境、陣勢大亂。可諸將卻又因王 邑有令在先,誰也未敢去救援,致使王邑軍敗潰,王尋也做了刀下之鬼。昆陽城內的守 軍見敵軍主帥已脫離部隊,敵軍陣勢已亂,也乘勢及時出擊,內外夾攻,殺聲震天動地, 打得王邑全軍一敗塗地。王邑軍的將卒們見大勢已去,遂紛紛逃命,互相踐踏,積屍遍 野。這時又恰遇大風飛瓦,暴雨如注,滍水劇漲,王邑軍涉水逃跑而被淹死的不計其數, 使得滍水為之不流,只有王邑、嚴尤等少數人狼狽逃脫,竄入洛陽。至北,昆陽之戰就 在更始起義軍殲滅王莽軍主力,並盡獲其全部裝備和輜重的輝煌勝利中結束了。
昆陽之戰,是綠林、赤眉起義中的決定性一戰。它聚殲了王莽賴以維持統治的軍隊 主力,為起義軍勝利進軍洛陽、長安,最終推翻新莽統治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在昆陽之戰中,王莽軍的兵力有42萬人,而更始起義軍守城和外援的總兵力加在一 起也不過2萬人。然而在兵力對比如此懸殊的情況下,起義軍竟能取得全殲敵人的輝煌 勝利,這決不是偶然的。歸結其要旨,大約有這么幾條:政治上反抗王莽暴政統治,符 合廣大民眾的願望和要求,因而得到民眾的擁護和支持,這是昆陽之戰中起義軍取勝的 深厚政治根源。軍事上,起義軍實施了堅守昆陽,牽制敵人,調集兵力,積極反攻的正 確做法,嚴重遲滯了王邑軍的行動,消耗了它的實力,牢牢地掌握了戰場攻守的主動權。 在作戰指導的具體運用方面,起義軍敢於拼殺,士氣高昂,又善於利用敵軍的弱點,攻 心打擊和軍事進攻雙管齊下,摧毀敵人的戰斗意志,積小勝為大勝;並且能夠把握戰機, 選擇敵軍指揮部為首要進攻目標,將其一舉搗掉,使得敵軍陷於群龍無首的境地,最終 難以逃脫失敗的命運。
三 官渡大戰
公元200年,袁紹挑選10萬精銳步兵、1萬騎兵,以黎陽為大本營;命令顏良為先鋒,渡河進攻白馬。曹操用荀攸之計,揚言渡河抄襲袁紹後路,袁紹命令顏良分兵一半到延津阻擊曹操渡河;曹操命令於禁固守延津,以張遼、關羽為先鋒,自己親自領主力直撲白馬,與東郡太守劉延夾擊顏良,顏良遂陣亡。
袁紹大怒,命令全軍渡河;又命另一心腹大將文丑與劉備為先鋒,直撲白馬。曹操放棄白馬,向延津撤退,並親自帥精銳殿後,並故意放輜重;文丑、劉備帶6000多騎兵追擊,四散搶輜重;曹操乘機命令攻擊,袁軍大亂,文丑本人也被殺;曹操為誘敵深入,退回官渡。袁紹又不聽田豐的計謀,並將他押送到鄴城。袁紹擺開聯營,步步進逼;曹操作出反應,命令於禁、樂進攻擊兩翼,大勝。袁紹為贏得勝利,在南方向李通、劉辟策反;李通不背叛反而領兵消滅暗通袁紹的地方豪強;曹操又命令曹仁、徐晃帶領騎兵星夜前往鎮壓劉辟、劉備。
袁紹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寫書讓江東孫策北上偷襲許昌;曹操謀士郭嘉認為孫策過於輕佻,必死於刺客之手,果然不久,孫策受到仇人阻擊,傷重而亡(一說乃郭嘉暗中派遣曹操手下猛士殺孫策)。曹操與袁紹相持日久,軍糧不足,意欲退回許昌,荀文若力勸曹操堅守,並最大限度支援前線。公元200年10月,曹操命令曹仁、徐晃等偷襲袁紹大將韓猛,燒毀韓猛押運的幾千車糧草。袁紹謀士許攸建議袁紹派偏師偷襲許昌,搶走漢帝,遭到拒絕後又因為家屬被審配收監,許攸無奈投靠曹操,並建議曹操偷襲袁軍糧草堆放地烏巢;曹操留下曹洪等守大營,自己領夏侯淵、張遼、曹仁等直撲烏巢,同時命令徐晃偷襲袁軍另外一糧草堆放地故市;曹軍假裝袁軍,騙過袁軍的盤查,偷襲烏巢。
消息傳到袁紹耳中,袁紹不聽從大將張合應重兵救烏巢的建議;卻聽從謀士郭圖意見命張合、高覽率重兵強攻曹軍大營,只派出少量騎兵救烏巢。救兵到達烏巢,曹操先集中全力攻下烏巢袁軍營,擒守將淳於瓊,燒毀所有物資;再回頭擊敗來救的袁軍騎兵;同時徐晃也攻下故市,燒毀所有的物資。消息傳到袁軍大營,郭圖為免獲罪,造謠說張合為烏巢之敗而幸災樂禍,同時派人通知張合說袁紹要殺張合,張合無奈投降曹軍。曹操遂大舉反攻,袁軍毫無鬥志,大部分投降曹軍;袁紹等人僅僅與800親兵逃走;後7萬多投降的士兵被曹操下令活埋,天才謀士沮授為曹操誠意所動而投降,後得知家屬在河北安好意欲北逃而被殺;袁紹另一重要謀士田豐被聽信讒言的袁紹所殺。
官渡大戰,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最精彩的戰役,也是戰爭史上著名的範例;它標志著曹操正式稱雄於北方,為北方的統一打下了基礎。
四 赤壁之戰
曹操在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揮師南下,企圖一舉消滅據有荊州的劉表和江東的孫權,統一全國。八月,劉表病逝,次子劉琮屯襄陽,劉備屯樊城。九月,曹操至新野,劉琮不戰而降。因江陵貯有劉表的大量糧草兵器等,劉備從樊城向江陵撤退,並命關羽帶領水軍經漢水到江陵會合。曹操親率輕騎五千,日夜兼程追趕,在當陽長坂(今湖北當陽東北)打敗劉備,佔領江陵。劉備放棄撤往江陵的計劃,折向東南漢水方向撤退,和自漢水東下的關羽水軍會合, 並與劉表長子江夏太守劉琦所部一萬餘人聯軍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漢漢口),圖謀聯合孫權抗擊曹操。
當曹操南下時,孫權派魯肅出使荊州,吊劉表喪,兼說劉備同心御曹。魯肅與劉備相遇於當陽,後劉備用其計退至鄂縣樊口(今湖北鄂州西北)。時曹操據江陵, 將順流東下,形勢緊迫,劉備遣諸葛亮隨肅往東吳。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孫權已接到曹操威脅的書信,說訓練好水師八十萬,要與孫權在吳地決戰。孫權不願以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曹操,又顧慮孫劉聯軍不能與曹操相匹敵,猶豫不決。諸葛亮對他分析敵我雙方的利弊,指出曹操勞師遠征,士卒疲憊。北人不習水戰。孫劉聯合,定可取勝。孫權部下以魯肅為代表的主戰派和張昭為首的主和派也展開了激烈爭辯。諸葛亮指出主和派意見的錯誤,進一步消除了孫權的顧慮。孫權決心聯劉抗曹,從鄱陽(今江西波陽東北)召回周瑜。周瑜支持諸葛亮和魯肅的意見,指出,實際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且已疲憊不堪。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加之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這些都是對曹操的不利因素。孫權增強聯劉抗曹取勝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周瑜率精銳部隊三萬人,沿江而上至夏口,與劉備統軍兩萬多人會合,共同抗曹。
孫劉聯軍溯江西進,與順流而下的曹軍在赤壁(歷來有幾種說法。一般認為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長江南岸)相遇(見彩圖赤壁之戰戰場遺址 湖北蒲圻)曹軍初戰不利,退往長江北岸的烏林(今湖北洪湖東北),雙方隔江對峙。北兵不慣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鐵索將戰船連鎖在一起,以減輕風浪顛簸。周瑜部將黃蓋建議採用火攻戰術以敗曹軍。曹操驕傲輕敵,相信黃蓋的詐降,黃蓋帶十艘蒙沖斗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帷幕偽裝,順風駛向曹船,因風縱火,燔燒曹軍船隻,火勢延及岸上營壘。曹軍人馬燒溺,傷亡慘重。周瑜、劉備軍隊水陸並進,曹操沿華容小道(今湖北監利北),向江陵方向狼狽退卻,加以瘟疫、飢餓,曹軍損失大半。
赤壁戰後,曹操退回北方,再無力南下。劉備通過這次戰爭也乘機占據荊州大部。稍後又奪得劉璋的益州。孫權據有江東,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割據局面。
五 淝水之戰
316年,西晉王朝滅亡。第二年,西晉的皇族司馬睿(rui銳)在江南重新建立了漢族地主階級政權,定都建康(今江蘇南京),歷史上叫做東晉。當時北方出現了十幾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歷史上把這一時期叫做「十六國」時期。到了公元四世紀七十年代,氏族人建立的前秦國主苻(pu蒲)堅,統一了黃河流域,形成和東晉南北對峙的局面。
38十月的一天清晨,天剛蒙蒙亮,長安城中前泰的文武百官,齊集在皇宮太極殿的門前,等候苻堅臨朝,召開御前會議,商討滅普大計。大臣中除了有一個名叫朱肜(r6ng容)的諂媚附和苻堅的主張外,多數人都認為東晉內外同心,君臣和睦,目前攻打東晉,時機還未成熟,沒有必勝的把握。大臣石越說:「晉國不僅上下和睦,而且有長江作為天然屏障,又得到老百姓的支持,看來不可輕視啊!」苻堅聽了,心中很不高興,不禁驕狂地說:「我的人馬這么多,只要一聲令下,大家都把馬鞭子丟到長江里,就能把江水截斷。東晉還有什麼可作屏障呢?」他堅持出兵南下。
公元383年(東晉孝武帝太元八年)八月,苻堅徵集的各州兵馬,共計有步兵六十多萬,騎兵二十七萬,羽林軍三萬,號稱百萬,浩浩盪盪地向東南地區進發。苻堅任命苻融為征南大將軍,和鮮卑貴族慕容垂一起,率領二十五萬步騎兵為前鋒;任命羌族將軍姚萇(chang常)為龍驤將軍,率領四川的部隊沿江東下;命令幽、冀等州兵馬由彭城(今江蘇徐州)南下。苻堅親率主力大軍從長安出發,一路上人喧馬嘶,旗旗遮天;大道上擠滿了前泰的軍隊,連同車輛、馬匹、糧草、輜重,前前後後足有幾百里長。
九月,苻堅率領的主力軍攻下項城(今河南項城),在這里駐紮下來。苻融的先鋒部隊經過一個多月的日夜行軍,已經到了淮河北岸的潁口(今安徽潁上縣正陽鎮),並且向淝水(淮河支流,在今安徽壽縣境內)西岸的重鎮壽陽(今安徽壽縣),展開了進攻。
前秦大軍壓境,東晉宰相謝安和將軍桓沖堅決主張抵抗。晉孝武帝任命謝安為戰時最高統帥——征討大都督。謝安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地進行抗戰部署。他推派謝石代理征討大都督的職務,負責指揮全軍;謝玄擔任前鋒都督,連同青年將領謝琰(yan演)和桓伊等一起,率領八萬名「北府兵」(北府兵,東晉時軍府設在京口(今江蘇鎮江),在京都建康之北,因而稱北府;北府兵主要由流落江南的北方農民組成。)沿淮河西上;另派將軍胡彬率領水軍五千人去增援戰略要地壽陽。
苻堅依仗自己的兵多,他不等各路人馬到齊,就命令苻融向普軍發動猛烈進攻。十月,胡彬的水軍還沒有到達壽陽,苻融就把壽陽攻破了。胡彬在半路上聽到壽陽失守的消息,被迫把部隊退到一邊是河水,一邊是高山的硤石(今安徽鳳台西南),在這個地勢險要的地方紮下營來。專等謝石大軍的到來。苻融佔領了壽陽以後,一面派兵圍攻硤石,一面派梁成率領五萬軍隊控制了洛澗(即洛水注入淮水的地方,在今安徽淮南東)。梁成封鎖了淮水,阻止從東面來援的謝石、謝玄大軍。謝石命令晉軍在離洛澗二十五里的地方,駐紮下來。
謝石的大軍不能前進,被圍困在硤石的胡彬水軍就孤立了,眼看軍糧就要吃光,情況十分危急。為了迷惑敵人,胡彬命令士兵們拿著簸箕,天天在河岸上揚簸沙土,使遠處的秦軍看見,好象是在揚米,表示自己的軍糧還很充足;同時,他又給謝石寫了一封告急信,說:「現在敵軍勢力很大,這里的軍糧已經吃完,情況十分緊急,恐怕再不能和大軍相見了。」他把密信交給了一個親兵,叫他乘夜突圍出去,送給謝石。不幸這個親兵在途中被秦軍捉住,告急的密信也給搜去了。苻融得到胡彬缺糧的情報,立即派人星夜到項城去報告苻堅,說:「現在晉軍人少糧盡,正是打敗他們的好機會,應該馬上發動進攻,不能叫他們跑了。」
狂妄自大的苻堅正在為攻佔項城沾沾自喜,聽到苻融的密報,更是心花怒放。當天晚上,苻堅把大軍留在項城,悄悄地帶領八千名輕騎兵,不分晝夜地奔往壽陽。他到達後,和苻融計議了一下,決定先派朱序到晉軍去勸降。朱序原來是東晉防守襄陽的將領,襄陽失守時被俘。朱序到晉營後,不但沒有勸降,反而向謝石透露了秦軍的真實情況,並且建議謝石:應乘前秦各路兵馬還未集中,立即發起反攻,只要打敗它的前鋒,挫傷它的銳氣,秦軍是不難打敗的。謝石和謝玄等仔細地研究了朱序的密報,決定派劉牢之帶領五千名北府兵,夜襲洛澗。劉牢之是北府兵的有名勇將,他在戰斗中,斬殺案將梁成。秦軍失去主將,無心再戰,晉軍乘勝追擊。謝石率領晉軍主力渡過洛澗,在淝水東面的八公山(今安徽壽縣東北)下,紮下營寨。
洛澗方面失利的消息接二連三地傳到壽陽,苻堅心中忐忑不安,他和苻融一起登上壽陽城樓,瞭望晉軍的動靜。他向東望去,只見晉軍陣容嚴整,旗號鮮明,不由得暗自吃了一驚。他迎風向北遠望,恍惚之間,好象八公山上,漫山遍野都是晉軍。他感到十分意外,轉身對苻融說:「你看,晉軍這么多人馬,明明是強敵,怎麼能說他們是弱軍呢!」他連忙下令,要各軍嚴密防守淝水防線,沒有他的命令,誰也不許渡水出擊。其實,八公山上哪裡有什麼晉軍呢,是北風把山上的草木吹得左右搖擺。苻堅因為內心慌亂,造成錯覺,誤以為是晉軍在那裡練兵習武哩!這段史實,就是後來「草木皆兵」一句成語的來歷。
秦軍雖然在洛澗吃了敗仗,銳氣受到一些挫折,但是人數仍然比晉軍多好幾倍。晉軍只有速決,才有取勝的可能。普將謝玄派人用激將法去對苻融說:「將軍領兵深入我境,卻沿淝水布陣,這是作持久的打算,哪裡是要進行決戰呢?如果你們把陣地稍稍向後移動一下,讓出一塊地方,使晉軍渡過淝水,兩軍決一勝負,不是很好嗎?」苻融把晉使的要求報告給苻堅,苻堅不顧諸將反對,同意將陣地後撤,以便趁晉軍渡河時進行突然襲擊,一舉打敗晉軍。
到了約定的日子,苻堅傳下將令,叫秦軍拔營後退。秦軍本來內部不穩,陣勢混亂,這一撤更加造成陣勢大亂。謝玄等帶領八千騎兵乘勢搶渡淝水,展開猛烈攻擊。朱序在陣後高喊:「秦軍敗了,秦軍敗了!」秦軍後方部隊一聽,一時分辨不清是真是假,爭著選命。苻融趕快跑到陣後去阻止隊伍後退,被亂軍沖倒坐騎,死於晉軍刀朝之下。苻堅看到前線這樣大敗,嚇得喪魂落魄,慌忙跳上戰馬,混在亂軍中狼狽奔逃。晉軍乘勝猛追,秦軍人馬互相踐踏,死傷很多。倖存的秦軍官兵晝夜不停地奔跑,連頭也不敢回一下,甚至聽到隨風吹來的鶴叫聲音也以為是晉軍追兵到了。這就是後來「風聲鶴唳成語的來歷。那時候;正是十一月,天氣嚴寒,這些逃出來的秦兵,在驚慌的同時,更伴隨著凍餓,又死亡了不少。苻堅本人也中箭負傷。他逃回洛陽時,原來的幾十萬大軍,只剩下十幾萬殘兵敗卒了。
淝水之戰是東晉和十六國時期最大的一次戰爭。前秦從大舉進攻到淝水決戰,前後只有四個月的光景,就全線崩潰了。經過這一戰,東晉相對穩定的局面得到了鞏固,江南的經濟、文化進一步發展。與此相反的是,由於苻堅的失敗,前秦政權隨之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割據混亂的局面。
回答者: lili244 - 經理 五級
影響世界的100次戰爭 34 ■奧土戰爭 68 ■美西戰爭
1 ■古代埃及與赫梯戰爭 35 ■北方戰爭 69 ■英布戰爭
2 ■亞述戰爭 36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70 ■日俄戰爭
3 ■美塞尼亞戰爭 37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71 ■意土戰爭
4 ■希波戰爭 38 ■七年戰爭 72 ■巴爾干戰爭
5 ■伯羅奔尼撒戰爭 39 ■俄國農民戰爭 73 ■第一次世界大戰
6 ■亞歷山大東征 40 ■美國獨立戰爭 74 ■凡爾登之戰
7 ■布匿戰爭 41 ■俄土戰爭 75 ■日德蘭海戰
8 ■斯巴達克起義 42 ■法國革命戰爭 76 ■蘇俄內戰和外國武裝干涉
9 ■高盧戰爭 43 ■拉丁美洲獨立戰爭 77 ■俄波戰爭
10 ■羅馬內戰 44 ■拿破崙戰爭 78 ■衣索比亞抗意戰爭
11 ■猶太戰爭 45 ■奧斯特利茨三皇會戰 79 ■西班牙內戰
12 ■羅馬波斯戰爭 46 ■博羅季諾會戰 80 ■日本侵華戰爭
13 ■阿拉伯半島統一戰爭 47 ■第二次美英戰爭 81 ■第二次世界大戰
14 ■阿拉伯對外擴張戰爭 48 ■希臘獨立戰爭 82 ■德國閃擊西歐
15 ■諾曼征服戰爭 49 ■英緬戰爭 83 ■日本奇襲珍珠港
16 ■十字軍東侵 50 ■爪哇人民起義 84 ■斯大林格勒大會戰
17 ■英法百年戰爭 51 ■英國阿富汗戰爭 85 ■諾曼底登陸戰
18 ■扎克雷起義 52 ■祖魯戰爭 86 ■萊特灣大海戰
19 ■沃特·泰勒起義 53 ■美墨戰爭 87 ■印支人民抗法戰爭
20 ■胡斯戰爭 54 ■義大利獨立戰爭 88 ■中東戰爭
21 ■玫瑰戰爭 55 ■匈牙利民族解放戰爭 89 ■朝鮮戰爭
22 ■土耳其的擴張 56 ■克里米亞戰爭 90 ■古巴革命戰爭
23 ■義大利戰爭 57 ■印度民族大起義 91 ■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戰爭
24 ■德意志農民戰爭 58 ■法越戰爭 92 ■越老柬人民抗美戰爭
25 ■伊土戰爭 59 ■美國內戰 93 ■印巴戰爭
26 ■胡格諾戰爭 60 ■普奧戰爭 94 ■越南統一戰爭
27 ■荷蘭獨立戰爭 61 ■奧意戰爭 95 ■越南侵略柬埔寨戰爭
28 ■英西加萊海戰 62 ■古巴30年解放戰爭 96 ■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
29 ■朝鮮壬辰衛國戰爭 63 ■普法戰爭 97 ■兩伊戰爭
30 ■30年戰爭 64 ■巴黎公社起義 98 ■英阿馬島戰爭
31 ■英國內戰 65 ■英埃戰爭 99 ■海灣戰爭
32 ■英荷戰爭 66 ■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 100 前南斯拉夫內戰
33 ■俄波戰爭 67 ■菲律賓獨立戰爭
④ 新野縣哪裡有賣折紙的,我想折千紙鶴 玫瑰花
額,是個精品店都會有的,老三高那精品店很多的,去那看看
⑤ 半畝花田玫瑰純露怎麼樣
半畝花田玫瑰純露是非常好用的。半畝花田玫瑰純露,通過低溫萃取玫瑰精油,確保完整保留玫瑰護膚功效。水感質地,輕輕拍打立即滲透肌底,自然溫和調亮肌膚底色,均衡膚色不均,調理水油失衡。復合多重維生素及礦物成分,多方面提升肌膚自我修護能力,使用之後,肌膚如花瓣般柔軟細膩。
半畝花田,專注花草植物護膚,尊重肌膚生長的自然規律,將花草植物天然的特性與現代生物科技相結合,打造天然的護膚產品,致力於把蘊含無窮美膚能量的花草植萃賦予每一個愛美之人,帶給客戶純凈、自然、快樂的護膚體驗。是保護大自然,倡導環保、綠色生活理念的精研植物護膚品牌。
⑥ 吳姓家譜字輩 正乾坤
因為吳姓的遠古初祖居住在姬水流域(今陝西西北部),故以姬為姓。吳姓的遠古初祖是黃帝。黃帝娶有四位賢淑的妻子,生有25個兒子,其中得姓者14個,後就形成14個部族。黃帝正妻嫘祖生兩個兒子玄囂和昌意,他倆都繼承了黃帝的本姓——姬。吳姓就是玄囂這一支系傳承下來的。吳姓的開氏始祖是吳太伯。他是《史記》記載的天下第一世家——吳太伯世家。吳太伯是吳姓的第一人,但無嗣,所以叫開氏始祖。仲雍是太伯的弟弟,繼承了他的位子傳承下來。於是仲雍就是吳姓的血緣始祖。
目 錄
1「吳」字由來
2吳姓來源
3吳姓郡望
4吳姓圖騰
5祠堂堂名
6吳姓人口
7吳姓由來
8吳與虞
9歷史名人
10吳氏字輩
1「吳」字由來
吳字是象形字,據《說文解字》:吳者,嘩也。古時先人在狩豬時,發現大獸後,一邊奔跑,一邊回頭呼喊。這種大呼大叫的動作形象一個「吳」字。這種人,當時就叫吳人。吳人早在炎帝、黃帝時就已存在。炎帝有個大臣叫吳權,黃帝的母親叫吳樞。上古時吳人及其源流已無可考。今天的吳姓及其源流是清楚的,與上古的吳人不是同一回事。
2吳姓來源
1、出自姬姓,以國為氏。周太王古公建周國,晚年欲傳位於三兒子季歷,長子太伯和次子仲雍自動讓賢,遠到江南,以農為業。後由太伯建立勾吳國。周朝建立後,武王封太伯第三世孫周章為侯,改國號為吳。後被越國所滅,其王族子孫便以吳為姓。
2、相傳遠古時有部落,名有虞氏,虞舜乃其領袖,他的後代因虞吳音近而姓吳。
3、相傳為上古顓頊帝(高陽氏)時吳權的後代。
4、夏代國王少康時有吳賀,其後為吳氏。
3吳姓郡望
宋代《百家姓》明確記載吳姓的郡望是延陵。延陵是今江蘇常州市附近地區。周朝的封國——吳國,有個季札公按父親的意願和當時國民的要求,他應繼承王位。但他為了不當國王躲到延陵鄉下耕種。後他的哥哥諸樊當上了國王,將延陵封給季札。後世為了紀念他將吳姓郡望定為延陵,其後裔將姓氏前冠以「延陵吳氏」,將祠堂冠以《延陵堂》。慈利吳氏是札公的第五子吳木熹(化名永貴)的後裔,是嫡裔延陵吳氏。
4吳姓圖騰
吳姓的圖騰是句芒玄鳥圖騰,像是掛起來的一支鳥,表示吉祥、富貴。
吳氏圖騰
5祠堂堂名
延陵堂、渤海堂、仆陽堂、讓德堂、至德堂、三讓堂、宗讓堂、渭東堂.....
6吳姓人口
吳姓在當代100家大姓中,按人口計算占第10位。前十位按順序名次是: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
吳姓在全國總人口中佔2.05%,約2600萬人左右。
7吳姓由來
因為吳姓的遠古初祖居住在姬水流域(今陝西西北部),故以姬為姓。
吳姓的遠古初祖是黃帝。黃帝娶有四位賢淑的妻子,生有25個兒子,其中得姓者14個,後就形成14個部族。黃帝正妻嫘祖生兩個兒子玄囂和昌意,他倆都繼承了黃帝的本姓——姬。吳姓就是玄囂這一支系傳承下來的。
吳姓的開氏始祖是吳太伯。他是《史記》記載的天下第一世家——吳太伯世家。吳太伯是吳姓的第一人,但無嗣,所以叫開氏始祖。仲雍是太伯的弟弟,繼承了他的位子傳承下來。所以,仲雍就是吳姓的血緣始祖。
8吳與虞
仲雍傳到第四代周章時,周武王已滅商,建立了周王朝。周武王為了尋找太伯、仲雍的後裔,找到了周章和他的弟弟虞仲,封周章為吳國國王,封虞仲在虞地(今山西省平陸縣境內)建立虞國(又稱北吳),其後人以虞為姓。所以吳虞是一家。
9歷史名人
吳崇禮:(1552-1626) ,字彬卿,又字體嚴,別號節庵。明代寧陽縣城西街吳家巷人。官至兵部尚書、刑部尚書。著有《三邊總圖》、《撫薊奏略》等。
吳 起:戰國時著名軍事家,山東曹縣人。初為魯將,繼為魏將,後奔楚國,任令尹,主持變法,後被殺。
吳 廣:秦末農民起義領袖,河南太康人。公元前209年與陳勝發動戍卒九百人起義,建立張楚政權。
吳 芮:西漢初諸侯王,秦時任番陽(今江西省波陽東)縣令,秦末率兵起義,因助漢高祖稱帝有功,被封長 沙王。
吳 漢:南陽宛縣(今河南省南陽)人,東漢大司馬,為南陽吳氏代表人物,因助漢光武帝平叛有功,被封為廣平侯,使其家族成為東漢初吳姓中最為顯赫的家族。
吳 均:吳興故鄣(今浙江省安吉)人,南朝梁時文學家,官奉朝請。通史學,其文工於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長,文辭清拔,時稱「吳均體」。
吳 兢:汴州浚儀(今河南省開封)人,唐代史學家,官至衛尉少卿兼修文館學士,著有《武後實錄》、《貞觀政要》等書。
吳道子:唐代著名畫家,河南禹縣,被後人奉為"畫聖"。其畫線條遒勁雄放,變化豐富,一變古來沿襲的高古游絲描的細筆,發展了線描的藝術方法,故表現出來的物象富有運動感、節奏感,被人們稱為"吳帶當風"。
吳 炳:毗陵武陽(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南宋光宗紹熙年間(1190-1194)畫院待詔。光宗皇後李氏愛其畫,恩賚甚厚,賜金帶。工畫花鳥,元代夏文彥《圖繪寶鑒》謂其畫「寫生折枝,可奪造化,彩繪精緻富麗」。所作謹守院體畫風格。畫跡有《春池睡鴨圖》《山茶鵓鴿圖》《鴛鴦瑞蓮圖》《寶珠玉蝶圖》《折枝絳桃圖》《折枝芍葯圖》《雞冠花圖》《玫瑰圖》《長春圖》《水仙圖》等43件,著錄於《南宋院畫錄》,均「簡易有生趣」,「精彩如生」。傳世作品有《出水芙蓉圖》及《嘉禾草蟲圖》,現藏故宮博物院;《竹雀圖》冊頁,絹本,設色,縱25厘米,橫25厘米,畫下側署款「吳炳畫」3字,是吳炳之代表作,藏上海博物館。
吳 鎮:嘉興(今屬浙江省)人,元代傑出畫家,以山水、墨竹而著稱,為「元四家」之一。
吳昌齡:元代著名戲曲作家,山西大同人。
吳承恩:明朝著名小說家,江蘇淮安縣人。以著有《西遊記》而流芳於世。
吳敬梓:清代著名小說家,安徽全椒人。以小說《儒林外史》而著稱。
吳沃堯:清代著名小說家,廣東南海(今廣州)人。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吳昌碩:清代著名的篆刻家、書畫家,浙江安吉人。工詩,善書法,尤精篆刻,雄渾蒼老,獨當一派 。
吳剛:據傳吳剛是漢朝人,修道學仙,因有過被貶謫到月亮上砍伐桂花樹(引自同治譜)。
吳錫齡(?~1776),字純甫,清休寧大斐人。乾隆四十年(1775)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
吳國化:世界藝術家協會主席。
弟中狀元哥養家
據現存上海圖書館的《休寧大斐吳氏族譜》和道光版《休寧縣志》記載,吳錫齡的遠祖是元末一個名叫吳富的山林隱士,非常有學問卻不願意做官。吳錫齡的父親吳思英是康熙年間的休寧縣學生員(也就是秀才),病逝的時候,吳錫齡才3歲。吳錫齡是靠同父異母的哥哥吳長齡撫養成人的。哥哥長齡是增貢生,本來很有前途,但為了侍奉繼母陳氏,撫育幼弟錫齡,他毅然放棄了自己的學業,替人當帳房先生掙錢養家,並延請名師為錫齡授課。錫齡見哥哥如此任勞任怨,對自己如此關心愛護,既感動又愧疚,無以為報,只有更加發憤讀書,絲毫不敢懈怠,學業由此突飛猛進。乾隆三十七年(1772),江南鄉試,他高中舉人,授內閣中書,很快又進入軍機處任職。3年之後,又大魁天下,奪得狀元桂冠。喜事連連,哥哥與族親們笑逐顏開,在村中吳氏「尊德堂」高高掛上「文魁武威」的金匾,不時炫耀著大斐吳氏的光榮。吳錫齡更是喜極而泣,他深知如果沒有哥哥的無私奉獻,他不可能有在萬眾矚目之下,胸戴紅花騎馬遊街的無上榮耀。他的狀元桂冠,最起碼有一半是哥哥的。他寫信給哥哥,要哥哥保重身體,贍養全家老小的重擔今後該輪到他來挑了。可誰知,紙墨未乾,他這個做官不久的新科狀元竟然口吐鮮血,不治而亡。噩耗傳來,大斐山村沉浸在無限的悲痛中,鬢發染霜的哥哥長齡痛哭失聲,卻沒有被無情的現實擊倒。他又挑起撫養孤侄吳若曾的重任,直到70高齡還到山外四處奔波,終於將弟弟留下的獨苗培育成人,由拔貢入選吏部文選司,成為七品小京官。侄孫吳自孚後來也能自食其力,接續狀元郎的香火。
「可惜徽州吳狀元!」
公元1775年陽春三月的一天清晨,紫禁城太和殿丹墀下,身穿各色官服的朝廷大臣和新科進士穆然肅立,乾隆皇帝緩緩登上寶座。一陣鍾鼓齊鳴之後,舒緩悠揚的《慶平樂章》湊響,殿試金榜揭曉的隆重典禮「傳臚大典」便正式開始。諸位大臣和眾多新科進士不由自主地將目光聚焦在掌管朝儀的鴻臚寺官身上,隨著他宏亮的宣唱聲響起,原本立在丹墀下的吳錫齡聽到自己的名字頭一個在空中回盪,驚喜萬分,連忙出列朝著高高在上的皇帝跪拜謝恩。幾天後,吳錫齡率領新進士剛剛享受了一頓豐盛的「恩榮宴」,緊接著又在午門前受到乾隆皇帝的召見。乾隆見錫齡眉清目秀,心中已有幾分喜愛,有意要進一步試一下新科狀元的才學,突然發問:「那日大典,歷經諸多宮殿,其中名聯佳句可還記得?」錫齡沒想到皇上要問這樣的問題,先是一愣,隨即腦中就象放電影一樣,閃現出那一日隨禮部官員出太和門、經午門中門出宮到長安門放「金榜」的一幕幕,前宮後院的佳聯名句也隨即一一脫口而出,直聽得乾隆皇帝連連點頭,禁不住高聲贊嘆:「過目不忘,真乃奇才也!」不知是因為過於勞累,還是因為過於緊張,皇帝的話音剛落,錫齡止不住猛咳一聲,竟然吐出滿口鮮血。乾隆大吃一驚,關切地問錫齡是老毛病還是新創傷。錫齡知道自己的身體一直不太好,不敢隱瞞,便照實說是舊病復發,但還不至於礙事。乾隆略作沉吟,隨即授錫齡翰林院修撰,賜六品衣冠和金質簪花,並特賜參湯一碗、御酒三杯,以示厚愛。誰知,錫齡已是癆病晚期,御酒、參湯加御醫,都已無力回天,翰林沒做滿一年就不治身亡。乾隆皇帝聞知,嘆道:「可惜徽州吳狀元!」因「吳」與「無」諧音,當時在場的徽籍大臣聽罷,無不潸然淚下。
忠房三十世孫 秋盛
二○○五年元月於慈城
10吳氏字輩
世界:
·新編吳氏統一輩譜,從太伯第101世開始,用完一百代後,可又從第一世字排起:「泰讓文傳宗 雍敦維景崇 開基百世繼 務本千家從 章嗣國斯永 壽承名始雄 季賢其見博 友善觀光中 至德啟公同 海東表大風 高祖樹典範 遠孫錦程通 棠棣真毓秀 蘭桂勝勁松 俊傑英豪漢 安邦智謀勇 好學期上進 覽月步九重 歷代人才濟 富貴久興隆」
·(19世季札、24世吳稿又名吳申、25世吳[艹丙]又名吳沐、26世吳淺又名吳霍、32世吳永又名吳千秋、34世吳封又名吳全、35世吳芸又名吳復興、41世吳璞又名吳勝、42世吳鑊又名先承、54世吳諤又名吳戢、58世吳堂又名洵文、59世吳明徹又名吳鬲、60世吳逵又名吳盾、64世吳[禾困]又名世偉、70世吳篪又名吳常,吳篪有子10人:吳彥輝、吳彥正、吳彥文、吳彥山、吳彥旦、吳炳、吳炎、吳皙、吳煒、吳煥。吳皙子吳爍太伯第72世。)
貴州:
·貴州省天柱縣遠口鎮:泰伯-季子-吳漢-吳篪-吳皙-吳盛-世祿:寧毓俊美、傳禮家聲、經華遠用、澤贊中和-->吳家猛供
·貴州省天柱縣遠口鎮:泰伯-季子-吳漢-吳篪-吳皙-吳盛-世德:集修順受、明宗德宜、麟兆玉書、百瑞連坤-->吳宜友供
·貴州省天柱縣遠口鎮:泰伯-季子-吳漢-吳篪-吳皙-吳盛-世銘:振元定本、作述常遵、建阜維丕、茂協青松-->吳常濱供
·貴州省天柱縣遠口鎮:泰伯-季子-吳漢-吳篪-吳皙-吳盛-世雄:增開運會、恆展才謀、隆章錫慶、相佐咸欽-->吳謀學供
·貴州省天柱縣遠口鎮:泰伯-季子-吳漢-吳篪-吳皙-吳盛-千佑:有益成就、親賢安國、位育高厚、遇萃亨通-->吳國智供
·貴州省天柱縣遠口鎮:泰伯-季子-吳漢-吳篪-吳皙-吳盛-萬總:由斯懷德、治化榮昌、優極科品、善繼超群-->吳榮仙供
·貴州省平塘縣克度鎮:泰伯-季札-?:起、國、茂、懷、永,開、學、定、洪、邦,宗、培、銘、毓、秀,正、治、裕、禎、祥-->吳洪軍供
·貴州省余慶縣:泰伯-季札-吳先春:新勝光奮起,金國朝大先,萬有洪作正,四代永興隆-->吳洪鈞供
湖南 :
·湖南省會同縣地靈鄉:泰伯-季子-吳漢-吳篪-吳皙-吳盛-世德:集修順受、明宗德宜、麟兆玉書、百瑞連坤-->吳宜友供
·湖南省邵陽市長陽鋪鎮:泰伯-季子-吳漢-吳篪-吳皙-吳盛-世德:光\廷\應\一\承\亨\士\文\宗\登\主\靜\立\人\極\心\正\福\自\永-->吳興龍供
湖北 :
·湖北省當陽縣:泰伯-季子-?:字 家 遵 道 毅 傳 世 尚 文 章-->吳道華供
·湖北新縣、紅安、大悟、黃陂吳萬七世系字輩:(吳榮一)玉培錫澤木、熙德紹基隆、茂績光高代、宏名萬世同。(吳榮二)士之大本、立行惟先、世守家法、福澤永綿。「四榮」後裔繼:爰思宗子、秉正從中、永聯孝友、相慶時雍;1997年繼:弘揚祖志、長發其祥、寬厚仁義、商尚為方。
·湖北黃梅大河吳炳武支系:炳福錦德鈞、元仲道世中、用天國應士、兆之本致知、明理希賢哲、修身慕善良、詩書攀桂蕊、忠孝永流芳。
·湖北黃梅吳七一支系:熙堂銘淑楷、炳塾鑄洪材、丞育鈞源本、輝增錫汝梅。然圭鍾浚桂、燦聖錦沂桓、烈域鋒淳柘、焯坦銳濟槐。
·湖北黃梅山南:宏萬利遙、協和攸思、元應呈祥、上達位列,文運開華國、忠義世名揚、光前啟裕後、懿德永遠長。
·湖北黃梅吳河:德思伯志孟、時天國道中、正心光宗應、懋學仕宜崇、周邦新景遠、富壽兆長隆、昭代偉人起、恆茲建立洪、昌明高尚法、永守善良功、浩慶開先業、修和韶煜同、倫常展瑞象、敦厚作英雄、孝友禎福集、熙康治理通、書香延世澤、華耀振興豐、信義符欽敬、親愛樂咸雍、吉裕禧模範、紀綱訓芳朋。
·湖北黃梅大洋廟口上:耀志榮大名、楚邦衍賢聲、盛德光先業、良謀裕後昆、詩書貽世澤、禮義啟宗庭、永遠篤和順、家園慶隆興。
·湖北武穴市:世仁讓開業、顧心定有天、家和長迪吉、毓慶懋承前、由斯方遂意、惟勤必遇緣、忠正培本厚、效作應常綿、善學增榮耀、謙恭繼祖賢、譜光明漢獻、良范啟宗聯。
·湖北蘄春桐梓:本從至德、延及大升、箕求濟美、枝幹齊榮、詩禮裕後、忠恕存心、習善成性、克紹先型、獻身祖國、奮斗雲程、金台顯雋、藝苑揚聲、書香永振、進澤長新。
·湖北蘄春大同南沖:三百千萬兆、廣德永泰興、廷幫宏紹應、達登明聖君、儒昌祿位盛、善大福基生。
·湖北蘄春兩河口蟹子地:著作高風遠、永興世澤長、詩書承祖訓、禮讓紹家光、唐宋文章盛、元明繼述昌,孝思惟錫類、蘭桂慶騰芳。
·湖北蘄春黃廠梅畈:道大宗國世德新、賢才尚承先祖恩、作述家修教一本、延陵萬代有餘馨。
·湖北宣恩:再正通光昌勝秀、再正世咸德、光宗必榮昌、文明學仕貴、宏景應開芳;再正通光昌勝秀、承繼先賢德、廷翰世澤長、嗣西中心振、萬代照明芳;再正通光昌勝秀、紹祖本源茂、敦倫景象昌、國朝隆上選、英秀定聯芳。
·湖北鍾祥市楚鳳貢起顯、可廷開作尚、金;本修學先廣、德明家定昌、繼宗傳承憲、崇道兆安邦;福澤奠業基、祖績震環宇、忠厚源遠長、世代葆康寧。
·湖北黃陂祁家灣星火村:坦錫濟純良天人景運昌齊遵先世志家國慶禎祥。-->本站供
·湖北漢陽:賢 良 方 正 克 振 家 邦-->吳學愚供
·湖北江夏::-----世,繼起定榮昌,祖德爭光大,--名--顯揚-->吳榮祥供
·湖北武漢:世家繼承泰...-->吳永祥供
重慶:
·重慶市巫山縣廟宇鎮:泰伯-季子-大庄:春元大學士 人文國家興、揚名光祖德 世澤萬年青-->吳健華供
山東:
·山東省淄川市棗強鎮:泰伯-季子-吳禹:永世宗興鳳廷化魁立志守本克承乃長、天寶晟輝千秋萬昌-->吳建琴供
·山東省淄沂市:泰伯-季子-吳獻:獻化鳳良廷????明?一世殿治岐開昌運-->吳志博供
四川:
·四川省簡陽市河東鎮:泰伯-季子-吳宣-吳綸-吳宥-吳坤二-吳泰甫-吳四六郎-吳源-吳友全-吳伯善-吳永富-吳長發-吳文寶-吳萬興-吳永暄-吳顏-吳玉鏗-吳普宙-吳海-吳文煒-吳世珍-吳愈-吳斯先-吳德舟:文武全敬孝、功成名顯馳、修性能賓士、世代輝門楣、親恩群重報、後裔步金梯
·四川省簡陽市:泰伯-季子-吳宣-吳念一郎-吳念十二-吳十四-吳十六-吳祖受-吳三哥-吳原得-吳永全-吳細滿-吳應崇-吳文顯-吳秉德-吳希賢-吳興忠-吳嘉銓:應文秉希興嘉、永繼世德、大發其祥<--傳家忠孝、輔國賢良、人文起、金玉滿堂、天賜純嘏、祚胤錦長-->陛虹萬吉\功鼎宸碧\旭光源[明空]\晟煜璽澤\昊[羽中]武強\春欽熠昂\遠瑾舉昆\華貴輝章\常龍承邦\尚奉棟梁\嗣鼐安寶\皋振建康\有翥君皋\攀逵俊浩\[斌貝]偉立志\正義明朝\繁榮順道
福建:
·福建省安溪縣劍斗鎮:泰伯-季子-?:時學延茂佐、志思世伊衡、伯仲及叔季、貽謀子孫承、文武允吉甫、萬邦為憲郷、光大列祖德、永昌厥後徵-->吳自力供
·福建省石獅市蚶江水頭鄉:泰伯-季子-吳仁甫-吳均德:繼.維.文.章.家.幫.吉.昌.永.錫.祚.允.祖.德.綿.長.垂.萬.世.以.重.光-->吳少雄供
·福建省晉江縣磁灶:泰伯-季子-?-吳先舉13世吳福:公侯伯子卿賓士慶家聲孝友孫謀遠詩書世澤宏22世吳鷹霄敦宗懷禮讓紹德尚廉貞大道涵仁厚心清鑒理明-->吳少雄供
廣東:
·廣東省韶關市:泰伯-季子-?:崇德伯子彥有風、日萬以沁侍元隆、孟祖榮華文英顯、仲孫慎秀發興重-->吳孫慶供
浙江:
·浙江省平陽市鶴溪鎮:泰伯-?-吳倫清:倫、元、文、廣、玉、天、茂、欽、存、宣、懷、振、秉、朝、永、有、起、大、正、可、成、家、昌、立、秀、華、美、體、尚、尊、仁、孝、昭、治、則、崇、守、安、敦-->本站供
·浙江省仙居鶴:泰伯-吳翥-吳全智13世起:元宗仲茂 賢智永昌 承嘉衍慶 繼世彌彰敦詩說禮 桂秀蘭芳 至德廣運 拱立朝堂 文經武緯 數陳紀綱 思高遠播 侯甸要荒 蠻夷率服 萬國來王 持盈保泰 堅冰履霜-->本站供
江蘇:
·江蘇鹽城吳家河字輩:
東門:文振登春榜 安幫武備修 承平黎庶福 遠志秉千秋
南門:文振金懷玉 其祥瑞國家 道宗巾永守 全義吉長華
西門:文振英才育 儒林作棟梁 朝廷忠孝著 翰墨令名香
·江蘇鹽城新興場字輩:
三里半支:洪懷兆臣 殿毓奇廷
吳家堰支:天景佳振彥 松元安漢樹
·江蘇鹽城青墩字輩
一家廈:春保廷開文 金玉大德茂
北吳家墩:開魁佩士 漢宗明遠 乃守德昌 祖承家訓
·江蘇射陽盤萬字輩:
長開文增景 士必益琪功 懷德善仁義 季賢千家從 龍元繼春竹
林青宇承峰 群傑華聖茂 天松守維榕 銘哲先祖志 恆禮觀光中
·江蘇虞溪字輩:
昶顯洗遠夢 之昌克道廷 華大晉希尚 惟以國從忠 本立開文德 賢良兆永興
勤孝傳家久 世澤承禮讓 啟仁保信義 富學耀先宗 清和延祖緒 聖教致善宏
河南:
·河南省南陽,新野、唐河、鎮平、西峽、南召:從19世--109世 從始祖太伯到19世季子至65世吳漢先祖到吳志堯,吳志輔到吳道泰、吳廣祥、吳聰盼、吳永州、吳守卿到吳軍賞 吳忠言、吳道欽 道廣新祥,永守忠道
·河南省南陽鎮平、西峽、南召從始祖太伯到19世季子至65世吳漢先祖到吳幫翰:邦元白永春,文玉其中應。 天(日)世相成美,志(乾鴻)大廣朝廷,家祥長發富,時達顯才能。-->吳廷錄供
·河南省新縣沙窩集東吳家灣:泰伯-季子-吳少微-吳達甫:金佃傳明德、玉庭立俊英、文章治國寶、孝友理家珍、良善榮華久、仁義富貴興、祖賢宗恩遠、光前裕後昆-->吳自力供
·河南省新縣:泰伯-季子-?-吳國寶:春永維家式、 榮華耀澤芳、瑞明從德載、 培延定克長、正達安邦志、 金玉立朝章、天賜必萬有、 敦本應千祥-->吳華勝供
⑦ 歌詞翻譯:誰會翻譯蔡依林的《玫瑰少年》歌詞里的英文
具體如下:
One day I will be you baby boy , and you gon ' be me。
總有一天我會成為你的寶貝,而你會成為我。
I wish I could hug you , till you' re really really be ing free。
我希望我能擁抱你,直到你真正自由。
該歌曲名稱的典故源自因舉止女性化而遭受校園霸凌致死的台灣男生葉永志,蔡依林曾把這個悲劇故事搬上演唱會舞台,警示公眾善待身邊不一樣的人。
蔡依林表示當她想用"玫瑰少年"作為主題時發現詞彙不太夠,於是請到自己的好友阿信幫忙填入更多形容詞。在她寫了歌詞初稿後,就邀請五月天阿信共同填詞,希望藉由這首歌曲能帶給這些為自己該有的權利奮斗的群眾一點希望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