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臭牡丹
❶ 臭牡丹的根可不可以泡水喝
臭牡丹的根可以泡水喝。
臭牡丹的根可以行氣健脾、祛風平肝、消腫解毒。治崩漏、白帶、頭暈、虛咳、高血壓、風濕痛、腳氣、蕁麻疹、癰疽、痔瘡。
抗腫瘤作用。 臭牡丹根乙醇提取物B部分腹腔或皮下注射100g/(kg·d),連續6-8d,能延緩小鼠內瘤(S180)和小鼠肝癌(H22)腫瘤的生長,有一寂靜的抗腫瘤作用。並能幹擾3H-TdR摻入S180的荷瘤小鼠肝、脾組織DNA的生成。但對艾氏腹水癌(EAC)和Lewis 肺癌小鼠無明顯影響,臭牡丹提取物C部分對H22腫瘤也有抑製作用。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皮下注射臭牡丹根乙醇提取物10g/kg、100g/kg,連續7d,對小鼠胙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有明顯抑製作,並能抑制綿羊紅細胞(SRBC)所致溶血素抗體的產生。
(1)廣西臭牡丹擴展閱讀:
臭牡丹里的化學成分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臭牡丹注射液尾靜脈注射0.1ml(含黃酮4.6mg),能顯著提高小鼠中性白細胞吞噬指數及吞噬百分率,提示本品能增強血清中調理素的活力。臭牡丹對大鼠免疫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尤其在促進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方面作用更加顯著。
臭牡丹注射液體外試驗表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酵母菌、副傷寒甲型杜菌有較強的抑製作用,對傷寒、副傷寒乙型杜菌、大腸杜菌也有一寂靜的抑製作用。
❷ 臭牡丹的形態特徵
灌木,高1-2米,植株有臭味;花序軸、葉柄密被褐色、黃褐色或紫色脫落性的柔毛;小枝近圓形,皮孔顯著。葉對生,葉片紙質,寬卵形或卵形,長8-20厘米,寬5-15厘米,頂端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截形或心形,邊緣具粗或細鋸齒,側脈4-6對,表面散生短柔毛,背面疏生短柔毛和散生腺點或無毛,基部脈腋有數個盤狀腺體;葉柄長4-17厘米。
房狀聚傘花序頂生,密集;苞片葉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約3厘米,早落或花時不落,早落後在花序梗上殘留凸起的痕跡,小苞片披針形,長約1.8厘米;花萼鍾狀,長2-6毫米,被短柔毛及少數盤狀腺體,萼齒三角形或狹三角形,長1-3毫米;花冠淡紅色、紅色或紫紅色,花冠管長2-3厘米,裂片倒卵形,長5-8毫米;雄蕊及花柱均突出花冠外;花柱短於、等於或稍長於雄蕊;柱頭2裂,子房4室。核果近球形,徑0.6-1.2厘米,成熟時藍黑色。花果期5-11月。 臭牡丹
葉子 花序
國內:產華北、西北、西南,具體省份有:四川、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廣西。
國外:印度北部、越南、馬來西亞也有分布。
原產南美熱帶,現各地多有栽培。
❸ 臭牡丹有多少種吃法
臭牡丹是草葯,正常情況下不作食材用。
根、莖、葉入葯,有祛風解毒、消腫止痛之效,近來還用於治療子宮脫垂。
①《綱目拾遺》:「洗痔瘡,治疔,一切癰疽,脫肛。
②《福建民間草葯》:「活血散瘀,拔毒消癰。
③《民間常用草葯匯編》:「健脾,養血,平肝。治崩帶及小兒疳氣。
④江西《草葯手冊》:「葉:有降壓作用。
⑤《浙江民間常用草葯》:「清熱利濕,消腫解毒,止痛。
6《廣西民間常用草葯》:根:常期將根與肉沫煮,食肉可養胃,治胃病"
以上網路資料
❹ 臭牡丹的主要價值
臭牡丹葉色濃綠,頂生緊密頭狀紅花,花朵優美,花期亦長,適宜栽植回於坡地、林下或樹答從旁,也可作地被植物。
活血散瘀,消腫解毒。治癰疽,疔瘡,乳腺炎,關節炎,濕疹,牙痛,痔瘡,脫肛。
根、莖、葉入葯,有祛風解毒、消腫止痛之效,近來還用於治療子宮脫垂。
①《綱目拾遺》:「洗痔瘡,治疔,一切癰疽,脫肛。」
②《福建民間草葯》:「活血散瘀,拔毒消癰。」
③《民間常用草葯匯編》:「健脾,養血,平肝。治崩帶及小兒疳氣。」
④江西《草葯手冊》:「葉:有降壓作用。」
⑤《浙江民間常用草葯》:「清熱利濕,消腫解毒,止痛。」
6《廣西民間常用草葯》:根:常期將根與肉沫煮,食肉可養胃,治胃病
❺ 這是什麼葯材
這個葯材叫臭牡丹,別名有大紅袍,臭八寶,矮童子,野朱桐,臭腦殼等等。外形酷似牡丹,伴有惡臭味道故俗稱臭牡丹。
臭牡丹的根和葉是一味中葯,其性苦寒,具有祛風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夏季采葉,秋季采根。雲南蛇葯里就有臭牡丹的成分。
臭牡丹產自四川,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廣西一帶。
❻ 臭牡丹根有毒嗎
臭牡丹的根不可以泡水喝。因為它與中葯丹皮(牡丹皮)不是一種植物,在葯物屬性不明的情況下不可隨意泡水喝,需遵醫囑使用,防止中毒。臭牡丹,外形酷似牡丹,伴有惡臭味,俗稱丑牡丹。為馬鞭草科,大青屬的植物。牡丹皮(丹皮),中葯名。為毛茛科植物牡丹乾燥根皮。主產於中國安徽、四川、河南、山東等地。苦辛,微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淤、退虛熱功效。葯用牡丹皮和牡丹酚的毒性小,可入葯。
[植物屬性]:臭牡丹,俗稱:丑牡丹。為馬鞭草科大青屬的植物。葉色濃綠,花朵優美,花期長,是一種非常美麗的園林花卉。它適應性非常廣,抗逆性強,對水肥要求不嚴,管理粗放,是城市建設的園林植物花卉。適宜栽於坡地、林下或樹叢旁。由於它萌孽生長密集,還可作優良的水土保持植物,用於護坡、保持水土。花果期5~11月。
[生長習性]:臭牡丹喜溫暖潮濕、半陰環境,宜於疏鬆、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基質生長。生長適溫為18~22℃,越冬溫度8~12℃。
[分布區域]:臭牡丹原產南美熱帶,現中國各地多有栽培。主產於中國華北、西北、西南等地。具體省份有:中國四川、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廣西等。印度北部、越南、馬來西亞也有分布。
——臭牡丹
❼ 臭牡丹根的臭牡丹根·版本二
【出處】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名】Chòu Mǔ Dān Gēn
【英文名】Root of Rose Glorybower
【別名】臭楓根
【來源】葯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葯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erodendron bungei Steud.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挖,洗凈,切片曬干。 【原形態】灌木,高1-2m。植株有臭味。葉柄、花序軸密被黃褐色或紫色脫落性的柔毛。小枝近圓形,皮孔顯著單葉對生;葉柄長4-17cm;葉片紙質,寬卵形或狼形,長8-20cm ,寬5-15cm,先端尖或漸尖,基部心形或寬楔形,邊緣有粗或細鋸齒,背面疏生短柔毛和腺點或無毛,基部脈腋有數個盤狀腺體。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密集,有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對性形的葉狀苞片,長約3mm,早落或花時不落;小苞片披針形,長約1.8cm;花萼鍾狀,宿存,長2-6mm,有短柔毛及少數肋狀腺體,萼齒5深裂,三角形或狹三角形形,長1-3mm;花冠淡紅色、紅色或紫紅色,花冠管長2-3cm,先端5深裂,裂片倒卵形,長5-8mm;雄蕊4,與花柱均伸於花冠管外;子房4室。核果近球形,徑0.6-1.2cm,成熟時藍紫色。花果期5-11月。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500m以下的山坡、林緣、溝谷、路旁及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華北、西北、西南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廣西等地。 【葯理作用】1.抗腫瘤作用 臭牡丹根乙醇提取物B部分腹腔或皮下注射100g/(kg·d),連續6-8d,能延緩小鼠內瘤(S180)和小鼠肝癌(H22)腫瘤的生長,有一寂靜的抗腫瘤作用;並能幹擾3H-TdR摻入S180的荷瘤小鼠肝、脾組織DNA的生成。但對艾氏腹水癌(EAC)和Lewis 肺癌小鼠無明顯影響,臭牡丹提取物C部分對H22腫瘤也有抑製作用。2.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皮下注射臭牡丹根乙醇提取物10g/kg、100g/kg,連續7d,對小鼠胙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有明顯抑製作,並能抑制綿羊紅細胞(SRBC)所致溶血素抗體的產生。
【性味】辛苦;溫
【歸經】肝;脾;腎;肺經
【功能主治】行氣健脾;祛風除濕;解毒消腫;降血壓。主食滯腹脹;頭昏;噓咳;外痢脫肛;腸痔下血;淋濁帶下;風濕痛;腳氣;癰疽腫毒;漆瘡;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內服:15-30g;或浸灑。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附方】①治頭昏痛:臭牡丹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打入雞蛋二個(整煮),去渣,食蛋及湯。②治大便下血:臭牡丹根五錢至一兩,豬大腸不拘量。同燉湯服。③治風濕關節痛:臭牡丹根一兩至一兩五錢。酒水各半煎,兩次分服。或同豬蹄筋二兩燉湯服。④治瘰癧,跌打損傷:臭牡丹根四兩,燒酒一斤,同封浸(十六天司'服)。每日欽酒一至二兩。(①方以下出《江西民間草葯》) ⑤治痢疾,漆瘡:臭牡丹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葯》)⑥治蕁麻疹:鮮臭牡丹根二兩。煎汁加雞蛋三隻,煮食,連服數劑。(《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各家論述】1.《植物名實圖考》:煎洗腳腫。煮烏雞同食去頭昏。亦治毒瘡,消腫止痛。
2.《草木便方》:清熱,補氣,健脾。治虛密骨蒸,氣腫,黃疸,腳弱。
3.《分類草葯性》:健脾補氣。治白濁,咳嗽。燉烏骨雞服,大補中氣。
4.《天寶本草》:補肺腎兩虛。治頭暈。
5.《貴州民間方葯集》:為強壯劑。治虛弱,浮腫,消服脹,治腹痛。又可通經,治婦女血崩。
6.《四川中葯志》:治腳氣,虛咳。
7.《陝西中草葯》:行氣活血,祛風平肝,消腫解毒。治崩漏,白帶,月經不調,頭暈目眩,高血壓,風濕疼痛,疝氣,脫肛,痔瘡,痢疾,癰疽瘡毒,毒蛇咬傷。
【摘錄】《中華本草》 。
❽ 請問大佬這是什麼植物
野朱桐
學名:Clerodendrumbungei,別稱:大紅袍、臭八寶、矮童子、臭杜丹、臭楓草、臭珠桐,為馬鞭草科大青屬的植物。葉色濃綠,花朵優美,花期長,是一種非常美麗的園林花卉。而且適應性非常廣,抗逆性強,對水肥要求不嚴,管理粗放,非常符合當前城市建設應用節約型園林植物的要求。適宜栽於坡地、林下或樹叢旁。由於它萌孽生長密集,還可作為優良的水土保持植物,用於護坡、保持水土。分布於華北、西北、西南各省。中葯中的臭牡丹一味即來自臭牡丹的根、莖、葉,具有祛風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夏季采葉、秋季采根,鮮用或曬干備用。著名的雲南蛇葯中即含有「臭牡丹」。
主要價值
臭牡丹葉色濃綠,頂生緊密頭狀紅花,花朵優美,花期亦長,適宜栽植於坡地、林下或樹從旁,也可作地被植物。
活血散瘀,消腫解毒。治癰疽,疔瘡,乳腺炎,關節炎,濕疹,牙痛,痔瘡,脫肛。[1]
根、莖、葉入葯,有祛風解毒、消腫止痛之效,近來還用於治療子宮脫垂。[2]
①《綱目拾遺》:「洗痔瘡,治疔,一切癰疽,脫肛。」
②《福建民間草葯》:「活血散瘀,拔毒消癰。」
③《民間常用草葯匯編》:「健脾,養血,平肝。治崩帶及小兒疳氣。」
④江西《草葯手冊》:「葉:有降壓作用。」
⑤《浙江民間常用草葯》:「清熱利濕,消腫解毒,止痛。」
6《廣西民間常用草葯》:根:常期將根與肉沫煮,食肉可養胃,治胃病"
葯理作用
1.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臭牡丹注射液尾靜脈注射0.1ml(含黃酮4.6mg),能顯著提高小鼠中性白細胞吞噬指數及吞噬百分率,提示本品能增強血清中調理素的活力。臭牡丹對大鼠免疫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尤其在促進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方面作用更加顯著2.對子宮圓韌帶肌電的影響 分別以臭牡丹水煎醇提取物15g/kg、總生物鹼45g/kg,及乳酸鎂27mg/kg靜脈注射,可引起家免子宮圓韌帶肌電發放,呈囝發性增強。給葯後10-15min開始出現,持續30min。此作用可被預先靜脈注射酚妥拉明所陰斷,普萘洛爾則無影響,表明臭牡丹增強子宮圓韌帶肌電的發放假與興奮子宮α腎上腺素受體有關。臭牡丹治療子宮脫垂可能是由於產強子宮圓韌帶張力所致。3.其他作用 臭牡丹注射液體外試驗表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酵母菌、副傷寒甲型杜菌有較強的抑製作用,對傷寒、副傷寒乙型杜菌、大腸杜菌也有一寂靜的抑製作用。
❾ 臭牡丹是否也叫大風頭
臭牡丹(拉丁學名: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
別名有大紅袍,臭八寶,矮童子,野朱桐,臭楓草,臭珠捅,臭腦殼。
外形酷似牡丹,伴有惡臭味故俗稱臭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