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與香世

牡丹與香世

發布時間: 2022-03-30 00:55:14

Ⅰ 日劇<牡丹玫瑰>大結局,牡丹是怎麼失明的

香世 失明,因為香世失明了,所以牡丹為了和香世在一起,把自己的眼睛也弄瞎了。專

兩姐妹真絕,眼睛屬都失明了,終於可以永遠在一起了

天涯上有個貼子專門討論這個建議你去那看看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92212.shtml

牡丹(大河內奈奈子飾演)帶著香世(小澤真珠飾演)到信州鄉下去療養身體,半年多後,淺間社長提出要香世和由岐夫(西村和彥飾演)一起搬到野島家住,大家互相照應,由岐夫聽了很高興的帶著麗香要去接香世和牡丹回家,才發現牡丹竟然也瞎了…

Ⅱ 唐詩李商隱《牡丹》詩歌鑒賞問題及解析

《牡丹》李商隱唐詩鑒賞

【作品介紹】
《牡丹》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律詠懷詩。此詩借詠牡丹抒發詩人對意中人的愛慕、相思之情,借絕色艷姝來比擬,以花寫人,並暗示意念中的情人如花似玉。全詩構思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擬物,明寫牡丹,暗頌佳人,一實一虛,別具一格。

【原文】
牡丹

錦幃初卷衛夫人①,綉被猶堆越鄂君②。
垂手亂翻雕玉佩③,折腰爭舞鬱金裙④。
石家蠟燭何曾剪⑤,荀令香爐可待熏⑥。
我是夢中傳彩筆⑦,欲書花葉寄朝雲⑧。

【注釋】
①錦幃(wéi):錦帳。衛夫人:春秋時衛靈公的夫人南子,以美艷著稱。《典略》載,孔子回到衛國,受到南子接見。南子在錦帷中,孔子北面稽首,南子在帷中回拜,環佩之聲璆然。
②「綉被」句:原典是鄂君舉綉被擁越人,此句謂「綉被猶堆越鄂君」,清人馬位《秋窗隨筆》及桂馥《札朴》已指出其為誤用(桂謂當為「楚鄂君」)。此將牡丹喻為綉被擁裹的越人。或謂越鄂君系兼取美婦人美男子為比,見錢鍾書《談藝錄補訂》。
③「垂手」句:《樂府解題》:大垂手言舞而垂其手,又有小垂手及獨垂手。《樂府雜錄》謂大垂手、小垂手的舞姿或如驚鴻,或如飛燕。故舞時玉佩亂翻。
④折:一作「招」。折腰爭舞:一作「細腰頻換。」《西京雜記》:戚夫人善為翹袖折腰之舞。鬱金裙:用鬱金草染色的裙。
⑤「石家」句:《世說新語·汰侈》載,石崇豪侈,「用蠟燭作炊」。蠟燭當柴燒,無須剪芯,故說「何曾剪」。此狀牡丹之色如燃燒的大片燭焰。
⑥「荀令」句:荀令即荀彧 ,字文若 ,為侍中,曾守尚書令。曹操所有軍政之事均與他協商,呼之荀令君。此句謂牡丹之香自然生成,不須熏得。
⑦「我是」句:《南史·江淹傳》載,淹嘗宿於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此自詡有才。
⑧葉:一作「片。」朝雲:指巫山神女。

【白話譯文】
織錦的簾帷剛剛捲起,是那美艷的衛夫人。絲綉的褥被還堆擁著,是那俊秀的越鄂君。像在垂手而舞,雕玉佩飾正零亂翻動,像在彎腰而舞,鬱金裙子正爭相迴旋。它光彩四照,像石崇家的蠟燭,哪須常把燭芯剪去?它自然溫馨,像荀令君的體膚,豈用香爐細細染熏?我是詩人江淹,在夢中得到的那支彩筆,想把清麗詞句,題在花片上寄給朝雲。

【創作背景】
這首《牡丹》詩托物詠懷,當為李商隱早期的作品,其具體創作年份難以確指。

【賞析】
首聯是單株牡丹的特寫圖。衛夫人指春秋時衛靈公的夫人南子,以美艷著稱。這里借用《典略》典故,以錦帷乍卷、容顏初露的衛夫人形容牡丹初放時的艷麗奪目含羞嬌艷。據《說苑·善說篇》記載,鄂君子皙泛舟河中,劃槳的越人唱歌表示對鄂君的愛戴,鄂君為歌所動,揚起長袖,舉綉被覆之。詩人將牡丹的綠葉想像成鄂君的綉被,將牡丹花想像成綉被覆蓋的越人,傳神地描繪初開的牡丹花在綠葉的簇擁中鮮艷的風采。「猶堆」二字刻畫花苞初盛時綠葉緊包的形狀,與「初卷」相呼應。
頷聯展示牡丹隨風搖曳時的綽約豐姿。垂手、折腰都是舞名,亦指舞姿。玉佩指舞女身上佩戴的玉制飾物;鬱金裙指鬱金草染色的裙。這兩句以舞者翩翩起舞時垂手摺腰,佩飾翻動,長裙飄揚的輕盈姿態來作比喻,牡丹花葉在迎風起舞時起伏翻卷,搖曳多姿的形象。
前兩聯重在描繪牡丹靜中的形態,頸聯具體地描寫了牡丹的色香。「石家蠟燭何曾剪」形容牡丹的顏色像燃燒著的大片燭火,卻無須修剪燭芯。「何曾剪」西晉石崇豪奢至極,用蠟燭當柴,燭芯自不必剪。「荀令香爐可待熏」是說牡丹的芳香本自天生,豈待香爐熏烘。據說荀彧到人家,坐處三日香。舊時衣香皆由香爐熏成,荀令自然身香,所以說「可待熏」。
詩人陶醉於國色天香。他恍惚夢見了巫山神女,盼望她傳授一支生花彩筆,將思慕之情題寫在這花葉上,寄給巫山神女。夢中傳彩筆,典出《南史·江淹傳》,這里反其意而用之,表明詩人心搖神盪的興奮激動之情。
這首詩構思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擬物,借衛夫人、越人、貴家舞伎、石家燃燭、荀令香爐等故事描寫牡丹花葉的風姿綽約、艷麗色彩和馥郁香味,使牡丹的情態畢現。最後詩人突發奇想,欲寄牡丹花葉於巫山神女。明寫牡丹,暗頌佳人,一實一虛,別具一格,令人回味無窮。

【作者介紹】
李商隱(公元813—858年),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溪)生、樊南生。漢族,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生於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李商隱的詩歌成就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裡排行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都愛西昆好,只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著有《李義山詩集》。

Ⅲ 《牡丹與玫瑰》結局

第二十九集

鏡子(川上麻衣子飾演)終於敵不過病魔去世了,牡丹(大河內奈奈子飾演)回到專家裡屬奔喪,幾天沒見到牡丹的香世(小澤真珠飾演)卻開始思念起牡丹;而富貴子(北原佐和子飾演)卻始終對牡丹還是有芥蒂;即使在豐樹(神保悟志飾演)把牡丹帶回來後,仍要求牡丹不能公開身分,還是要繼續當香世的傭人,讓豐樹很不諒解…

第三十集

香世(小澤真珠飾演)看到牡丹(大河內奈奈子飾演)做襯衫給她弟弟和男友,卻從來沒做衣服給香世因而心生嫉妒,對牡丹的態度180度大轉變,但牡丹還是容忍她,某日雅也要帶牡丹上賓館,被牡丹拒絕,沮喪的雅也到美晴店裡喝酒,剛好碰到香世,香世便慫恿雅也要霸王硬上弓,還給他出了餿主意; 野島家的傭人道嬸告訴富貴子(北原佐和子飾演)錢是香世偷的,讓富貴子對牡丹很愧疚,對牡丹的態度也緩和了許多…

Ⅳ 牡丹花有香氣嗎

牡丹花有香氣,紅、白清香,紫色濃香,粉色幽香;

牡丹色、姿、香、韻俱佳,花大版色艷,花姿綽約,韻壓群權芳。栽培牡丹有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黃牡丹系等品系,通常分為墨紫色、白色、黃色、粉色、紅色、紫色、雪青色、綠色等八大色系;

按照花期又分為早花、中花、晚花類,依花的結構分為單花、台閣兩類,又有單瓣、重瓣、千葉之異。

牡丹栽培和研究愈來愈興旺,品種也越來越豐富,中國產有五百餘種,著名品種有姚黃、魏紫、趙粉、二喬、梨花雪、金輪黃、冰凌罩紅石、瑤池春、掌花案、首案紅、葛巾紫、藍田玉、烏龍卧墨池、豆綠等等。

(4)牡丹與香世擴展閱讀:

分布

中國牡丹資源特別豐富,根據中國牡丹爭評國花辦公室專組人員調查,中國滇、黔、川、藏、新、青、甘、寧、陝、桂、湘、京、津、黑、遼、吉、海、南、港、台等地均有牡丹種植。大體分野生種、半野生種及園藝栽培種幾種類型。

牡丹栽培面積最大最集中的有菏澤、洛陽、北京、臨夏、彭州、銅陵縣等。通過中原花農冬季赴粵、閩、浙、深圳、海南進行牡丹催花,促使了牡丹在以上幾個地區安家落戶,使牡丹的栽植遍布了中國各省市自治區。

Ⅳ 什麼牡丹國色香

四月復牡丹國色香。
牡丹又稱國色天制香,別名:鹿韭、木芍葯、花王、洛陽王、富貴花牡丹是中國傳統名花,它端麗嫵媚,雍容華貴,兼有色、香、韻之美,讓人傾倒,為不少詩人畫家贊美。如唐詩贊它:「佳名喚作百花王」。
出自詩人劉禹錫《賞牡丹》: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Ⅵ 牡丹花的寓意和象徵風水

牡丹花的寓意是富貴吉祥

牡丹視為幸福、繁榮的象徵

牡丹又名洛陽花、富貴花,

特有的花卉被譽為花中之王。

Ⅶ 牡丹與玫瑰的劇情簡介

上世紀70年代的日本,剛剛經歷了東京奧運會和大阪世博會,日本經濟進入高速增長的時期。人們對於金錢、名譽、權力、地位的追求達到白熱化,一邊是瘋狂的物質增長,一邊卻是自私浮躁、人情冷漠的精神頹廢。
女護士鏡子一直努力工作資助男友豐樹上學。可是出人頭地後的豐樹卻拋棄了鏡子,迎娶了富家千金富貴子為妻。鏡子為了復仇,偷走了豐樹和富貴子剛剛生下的女兒真世,取名為牡丹。傷心的富貴子第二年又生下一名女兒,取名香世。就這樣,姐妹倆在完全不同的生活環境里慢慢長大。姐姐真世、即牡丹在貧苦的家庭中成長,養父嗜酒如命,這樣的環境使得牡丹自小就不得不開始工作,美麗善良的她懂得隱忍才是幸福。而妹妹香世在優裕的環境中長大,任性、勢利、自私與她美麗的外表毫不相稱。
然而,命運就是這樣喜歡捉弄人,牡丹在養母死後被迫去陪酒,一次意外的機會牡丹巧遇生父豐樹,在豐樹的關照下,牡丹來到香世家中做女傭。妹妹是千金大小姐,姐姐卻只是可憐的女傭。然而,所有的秘密總會有大白於天下的一天,姐妹倆的身世終於被揭開,姐姐選擇了忘記傷害,無私地愛著妹妹,而自私的妹妹卻選擇了怨恨,誣陷牡丹偷竊,蓄意拆散牡丹與她的男友……香世在對姐姐牡丹的瘋狂報復中感受著快感,同時也萌生出一種對牡丹的特殊依戀。
這時,命運的玩笑再度降臨,姐妹倆居然同時愛上了同一個男人——由歧雄。當然,這次命運並沒有眷顧妹妹而忽略姐姐,由歧雄真心愛上了姐姐牡丹。為了破壞姐姐的幸福,永遠把姐姐留在自己身邊,妹妹香世居然找人強暴了牡丹,面對妹妹的瘋狂報復,姐姐再次選擇了隱忍,她不但不追究,還請求由歧雄帶給妹妹幸福。無私的牡丹為了妹妹的幸福再次犧牲了自己。
然而,父親豐樹生意失敗,使得家道中落。牡丹為了不讓妹妹過苦日子,答應委身自己並不喜歡的大老闆淺間香造為情婦,而此時牡丹其實已經懷上了妹夫由歧雄的孩子。
轉眼間幾年過去了,牡丹與由歧雄因為女兒麗香的關系,舊情復燃,而妒嫉心極強的香世懷疑牡丹和丈夫有染,更懷疑姐姐的女兒麗香是丈夫的親骨肉。當香世的懷疑得到證實後,她無情的帶走麗香,並對麗香囚禁、虐待。為了救回自己的孩子,牡丹和由歧雄與香世據理理論,然而在香世與由歧雄的爭斗中,由歧雄意外推倒香世,傷到了她的眼睛,牡丹也突然暈倒。
醫院的檢驗報告得知牡丹已患上晚期腎癌,需要立刻做腎臟移植手術,香世的眼睛也需要立刻手術,否則就有失明的危險。良心發現的香世答應為牡丹捐獻腎臟,但卻因此延誤了治療眼睛的最佳時機而意外失明。痊癒後得知一切的牡丹悄悄地帶著妹妹香世來到海邊的一所小房子居住,牡丹拒絕了所有人的資助和探望,決心一生一世與香世相伴,好好照顧妹妹。內疚的由歧雄取得了淺間的諒解,帶著女兒麗香興奮地找到牡丹所住的海邊小屋時,令由歧雄驚詫不已的是,牡丹也失明了。

Ⅷ 誰知道中央八台前幾天放的日劇牡丹與玫瑰的結局啊

香世把自己的一個腎給了丹,為了這個手術,錯過了治療眼睛的時機,到最後牡丹與香世(玫瑰)到鄉下生活,半年後,當由歧雄想把她們接回來,但看到牡丹之後非常驚訝,也許是因為過度傷心,也許是因為兩者已經合兩為一,牡丹的眼睛也瞎了,最後一個片段是晚霞,雖然她們看不到,但是卻依然能感覺到晚霞的美麗!牡丹和香世相互攙扶著在夕陽的余暉中慢慢前行。

Ⅸ 唐代寫牡丹的詩

1、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出裝唐代:劉禹錫《賞牡丹》

釋義:

庭院中的芍葯花艷麗雖艷麗,但格調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凈倒是明凈,卻缺少熱情。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國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京城。

2、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出自:唐代 徐凝《牡丹》

釋義:

有哪個人不喜歡牡丹花呢,盛開時獨佔了城中的美景。

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裡翩舞吧,千嬌萬態如同燦爛的朝霞飛騰。

3、錦幃初卷衛夫人,綉被猶堆越鄂君。

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鬱金裙。

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出自:唐代李商隱《牡丹》

釋義:

織錦的簾帷剛剛捲起,是美艷的衛夫人;絲綉的褥被還堆擁著,是俊秀的越鄂君。

既像在垂手而舞,雕玉佩飾正零亂翻動;又像在彎腰而舞,鬱金裙子正爭相迴旋。

它像石崇家的蠟燭,哪須常把燭芯剪去?它像荀令君的體膚,豈用香爐細細染熏?

我是詩人江淹,在夢中得到了那支彩筆,想把清麗的詞句,題在花葉上寄給朝雲。

(9)牡丹與香世擴展閱讀

《牡丹》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律。此詩借詠牡丹抒發詩人對意中人的愛慕、相思之情,借絕色艷姝來比擬,以花寫人,並暗示意念中的情人如花似玉。

首聯結合典故描繪了一幅單株牡丹的特寫圖,頷聯展示牡丹隨風搖曳時的綽約豐姿,頸聯具體地描寫了牡丹的色香,尾聯反用夢中傳彩筆之典表明詩人心搖神盪的興奮激動之情。全詩構思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擬物,明寫牡丹,暗頌佳人,一實一虛,別具一格。

Ⅹ 為什麼牡丹是獨立人間第一香

「競誇天下雙無絕,獨立人間第一香」。牡丹花是我國特有的花,其花大、形美、色艷、香濃,為歷代人們所稱頌,具有很高的觀賞和葯用價值,自秦漢時以葯植物載入《神農本草經》始,散於歷代各種古籍者,不乏其文。在中國十大名花中佔有顯赫地位,享有「花中之王」、「國色天香」之美譽,長期以來被人們當做富貴吉祥、繁榮興旺的像征。

中華民族是一個愛美的民族、愛花的民族,尤其鍾愛牡丹。我們的祖先愛牡丹、種牡丹的歷史幾乎和他們生息繁衍、發展壯大的歷史一樣深厚悠久。

牡丹作為觀賞植物始自南北朝時期,文獻多有記載。劉賽客《嘉記錄》說:「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牡丹既已入畫,其作為觀賞的對像已確切無疑。謝康樂更具體指出種植的具體情況:「永嘉水際竹間多牡丹。」(《太平御覽》)近代生物學先驅達爾文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寫的《動植物在家養情況下的變異》一書中說,牡丹在中國已經栽培了一千四百年。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推到一千四百年前,那是公元五世紀,即南北朝初年,和中國牡丹的栽植歷史大體相屬。

隋代,隋煬帝(公元605~618)時「闢地周二百里為西苑……,昭天下境內所有鳥獸草木驛至京師(今河南洛陽)……。易州(今河北易縣)進二十箱牡丹」。《隋志素問篇》中說道:「清明次五時牡丹華。」這又足以說明牡丹作觀賞植物則規模更大。

唐代(公元618~907)牡丹栽培開始繁盛起來。開元中盛於長安。傳說當時洛陽有個叫宋單父的善於種花,應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驪山種了一萬多本,顏色不相同(《龍城錄》)。李白「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調」就是歌詠幾種不同顏色牡丹的。「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蓉靜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步束素。……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自居易:「買花」)從以上這些詩篇可以看出當時帝都長安栽培牡丹的盛況。這時,牡丹不但顏色種類多了,而且還出現了一些新奇變異和重瓣現像。「興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著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暈、倒暈、淺紅、淺紫、紫白、白檀等,獨無深紅,又有花葉中無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七、八寸。」(《酉陽雜俎》)「穆宗皇帝殿前種千葉牡丹,花始開香氣襲人,一朵千葉,大而且紅。」(《杜陽雜俎》)。這也說明了,我國早在公元九世紀,便已經有了重瓣牡丹。

宋代(公元960~1279年),中國牡丹栽培中心,由唐之長安而轉移到了洛陽,牡丹的品種更多,栽培技術更加系統、完善。並出現了一批理論專著,對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一時期的著作有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的《鄞江周氏洛陽牡丹記》、《洛陽花木記》;張峋的《洛陽花譜》等等。記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總結出一整套較為完整的成熟經驗。歐陽修說: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樹,蓋其不接則不佳。

北宋末年,戰亂不斷,洛陽牡丹開始衰退,陳州牡丹取而代之,張邦基撰《陳州牡丹記》雲:「洛陽牡丹之品見於花譜,然未若陳州牡丹之盛且多也。圓戶花如種黍粟,動以頃計。」

南宋時,牡丹栽培中心南移,由北方洛陽移向南方的天彭(今四川省彭州市)、成都、杭州等地。天彭栽培的牡丹,為蜀中第一,號稱「小兩京」。詩人陸游在蜀中做官,親往游賞,並撰《天彭牡丹譜》(1178年)。宋室南渡後,洛陽花事衰微,杭州卻得到發展,出現一些新奇品種,如「重台九新淡紫牡丹」、「白花青緣牡丹」等。

元代,是中國牡丹發展的低潮時期,長安、洛陽等地能見到的好品種已屈指可數,品種退化,重瓣品種難得一見,因有「千葉獨難遇,亦猶千人為英,萬人為傑,尤世紀不恆有者」(姚燧《序牡丹》)之嘆!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牡丹的栽培的中心,轉移到了安徽亳州。夏之臣《評毫州牡丹》雲:「吾毫州牡丹,年來浸盛,嬌容三變,尤在季盂之間。等此而上,有天香一品,石榴紅,勝嬌容,宮紅袍,琉璃貫珠,新紅種種不一,雜紅最後出,品種難得。又有大黃一種,輕膩可愛,不減三變。佛頂青為白色第一。大抵紅花以花子紅,銀紅、桃紅為上。」又雲:「草堂數武之步,種蒔殆偏,率以兩色並作一叢,紅白異狀,錯綜其間,又以平頭紫,慶天香,先春紅三色插入其花叢,間集而成文章,他時盛開燦然若錦」。此時開中國插花技術之先河。

美麗的傳說

很久以前,洛陽書生常大用特別喜歡牡丹花,哪裡牡丹開得好,他都要去看看。當他聽說山東曹州(今曹縣)的牡丹特別有名後,就來到曹州,住在一個牡丹園里。可是正當牡丹花含苞欲放時,常大用的盤纏卻用完了。不得不靠典當衣物求生,終於等到牡丹花開,常大用欣喜欲狂,流連在牡丹花叢中,細細欣賞。忽然見到美麗的女郎葛巾也在賞花,常大用和葛巾一見鍾情,並相偕回到洛陽。女郎從不肯說自己身世,只說姓魏,母親是曹國夫人。後來女郎又將自己的妹妹玉版許配給常大用的弟弟大器。一年後兄弟倆人各得一子,更是錦上添花。後來有壞人嫉妒這兄弟倆的幸福生活,造謠說葛巾、玉版是妖怪變的,兄弟倆人將信將疑,心裡害怕,葛巾很快就看出來了,於是對大用說:「因知你對牡丹痴愛之情,心中感動,我本是牡丹園中一株牡丹,感於你的痴情,所以變作女子相伴,現在你既然懷疑、害怕,聽信壞人讒言,我也就該走了。於是葛巾、玉版將兩個兒子放在地上,就飄然而去了。奇怪的是兩個兒子放在地上就不見了,幾天後在這里長出兩株牡丹,當年開花,一株紫一株白,花朵碩大花瓣繁茂,這就是「葛巾紫」和「玉版白」的來歷。

熱點內容
七夕選男友 發布:2025-08-26 03:01:05 瀏覽:417
艾灸煙霧對綠植有傷害嗎 發布:2025-08-26 03:00:30 瀏覽:895
四級季茶花 發布:2025-08-26 02:58:59 瀏覽:789
茶花的書名 發布:2025-08-26 02:49:01 瀏覽:780
中型荷花品種 發布:2025-08-26 02:44:49 瀏覽:466
情人節的花束圖片 發布:2025-08-26 02:44:09 瀏覽:188
黛爾沫的玫瑰 發布:2025-08-26 02:33:25 瀏覽:197
七夕節劇場 發布:2025-08-26 02:21:31 瀏覽:909
山東青州盆景 發布:2025-08-26 02:19:17 瀏覽:811
天堂鳥插花圖片 發布:2025-08-26 02:18:43 瀏覽: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