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槐丁香
① 求一篇 我的天空我的家 為題的作文 600字即可 謝謝
漫步在春陽小路,擦身而過的老人,閑聊著遲來的春天
腳下泥土松軟,星星點點的小草大口大口的呼吸著春風,使勁的昂著頭夠著陽光,嫩嫩淺淺的綠這一顆那一顆,彷彿一下子連成了一大片,淡淡的草香彌漫著大地泥土的氣息;青楊比其它樹要勤快得多,枝椏上蘇醒了朦朧的睡意,嗅味枝頭澀澀的;灌木丁香那飽滿的花蕾也追趕著豆蔻了初開;叢林里的胡琴,聲聲悠揚著春天在哪裡,那是大地母親的呼喚與守望,那是家的天空。
走著,嗅著,雖然今年的春天來得比較遲,但我仍然深愛;看著,望著,望著遠處家的天空;想著,念著,我的天空。
一眼望去,湛藍的天空好高好高,一輪晴陽滿照的天空下,飄遠的那隻風箏載滿了我很多很多張揚的夢想,似水流年那頭牽著風箏的線是家的天空
一眼望去,家的天空好遠好遠,故鄉的籬笆牆開滿了童年的喇叭花;故鄉的小河裡盪漾著珍珠一樣的笑聲;故鄉的小橋上靜靜地印證著成長的足跡,故鄉的炊煙下安眠了無數次甜美的睡夢。
一眼望去,家的天空好美好美,綿陽似的雲朵影魅著村旁的古槐,那是媽媽等我的老地方,乖乖的小狗熟睡在媽媽腳下,那旁邊盛開著一望無際向陽的葵花。
坐在母親雕塑下,看著深情的母愛巨力舉起人間美麗的天使,看著純潔的天使永遠飛翔在母愛的天空,看著母親從羞紅了臉頰的少女變成默默守望的老婦,我的心淚晶瑩了。又是一年五月五媽媽的生日,記得每個生日都是媽媽第一個早早捎來了祝福和牽掛。這個五月五,不但要給媽媽一個意外的驚喜,還要給媽媽一個滿足和依靠,在我身邊安詳安心晚年。
媽媽,我愛你,我回來了,我的天空我的家。
② 老北京人為什麼愛種白丁香
總有人說起"古槐、紫藤、四合院",在北京的三個代表特色景物中,也可以說是古都北京的"符號",樹木就佔了兩項,而北京四合院里是必植有各種花木的,因花木是有生命的機體,四合院中植有花木,才有了生氣、靈氣,才有了溫馨。
過去,在四合院里種植的樹木主要有槐樹、棗樹、柿樹等,花木主要有牡丹、芍葯、玉蘭、丁香、海棠、紫藤、月季、迎春、榆葉梅以及盆栽的桂花、石榴、夾竹桃等。在四合院里是不種松柏和楊柳樹的。因松柏樹常青長壽多植於皇家祭祀壇廟中。"耆年宿德,但見松柏",故松柏也為平民百姓墳地上的樹。而"白楊蕭蕭"多植鄉間大路上,"垂柳依依",則植於河邊湖畔。
③ 福建特產有哪些
1、福州角梳
福州角梳,福建省福州市特產,是福建省福州市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內。以牛角為材料製成的梳子容,是福州「三寶」之一,造型美觀,經久耐用,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2、安溪鐵觀音
安溪鐵觀音,福建省安溪特產,福建安溪當地茶農發明於1725-1735年間。發源於安溪縣西坪鎮堯陽山麓(王說)。屬於烏龍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烏龍茶類的代表。
3、永春老醋
永春老醋,福建省永春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永春老醋以優質糯米、紅粬、芝麻等原料,用獨特配方、精工發酵、陳釀多年而成。它具有色澤棕黑、酸中帶甘、醇香爽口、久藏不腐等特點。
4、古田銀耳
古田銀耳,福建省古田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古田銀耳淡黃無暇、亮澤通透。2004年6月,原國家質監總局批准對「古田銀耳」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即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5、琯溪蜜柚
琯溪蜜柚,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特產,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清乾隆年間,琯溪蜜柚被列為朝廷貢品。琯溪蜜柚特點:果皮色橙黃鮮艷,芳香濃郁,果大皮薄,瓤肉無籽、色潔白如玉、多汁柔軟、不留殘渣、清甜微酸、味極永雋。
④ 開著長安CS75到草樹之春不久歸,花田公社待新生!
花田公社,由陝西華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創建,位於興平市西城辦南市鎮張西村,緊鄰城北休閑生態公園而建,距興平主城區5公里。花田公社合理利用了自然的台塬地勢、溝壑地形。東鄰子孝村,漢代以來,子孝村就有「古槐為媒」的傳說,現有丁蘭墓、丁公祠、槐陰廟等孝道文化古跡之源圍繞在其周圍!花田公社將「花」與「愛」,「愛」與「孝」有機融合,建立一個集文化展示、文化交流、原生態餐飲、民俗文化體驗、休閑娛樂、生態觀光、環境保護於一體的新概念生態示範園。人長久,車長安,長安汽車與你一路前行!
靜心亭
風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不負春春自負。夢回人遠許多愁,只在梨花風雨處。讓我們聆聽早春的歡歌,祈盼春天的回歸,春滿大地,疫情早日消散吧!
⑤ 文章結尾,作者為什麼說「它是一棵新的老槐樹」 註:出於《窗前的樹》(有刪節)
12. 「滿滿的一樹雪白,裊裊低垂,如瀑布傾瀉四濺。銀珠般的花瓣在清風中微微飄盪,花氣熏人,人也陶醉。」這兩句描寫槐花,請分析其表達特色。(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運用借代(1分)、比喻(1分)的修辭手法,語言表達形象而富有韻味(1分)。從視覺(1分)、嗅覺(1分)等角度描寫槐花裊娜的形態和誘人的芳香(1分)。 典題強化 1.請從修辭手法和表達效果兩方面對文章畫線段落加以賞析。(6分)(06江西) 答:作者運用擬人、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從形、聲、色等角度描寫了秋光里的「黃金樹」在告別儀式上端莊的表情,高雅的姿勢,輝煌燦爛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秋光里的「黃金樹」由衷的贊美,為文意的轉折作鋪墊。 2.「一路上都是鮮紅的收割機,突突突地吼個不停,所過之處,留下一地黃亮亮金燦燦的麥茬,散發著濕潤的麥秸香。」這句話描寫關中麥收情景,請分析它的表達特色。(4 分) (07江蘇) 參考答案:選取了麥天代表性事物,從視覺、聽覺、嗅覺多角度描寫;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語言表達富有韻味。 13.作者為什麼說「槐花開過,才知春是真的來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 答:跟其它樹相比,洋槐綠得遲;(2分)槐花開放令整個世界燦爛而壯麗,充滿春意。(2分) 篩選與歸納:整體意識、文本意識、規范意識 典題強化 3.「海棠花又是我所深愛的」,請簡要概括作者深愛海棠的原因。(4分)(05全國《一日的春光》) 答:作者以為「若是香得不妙,寧可無香」,海裳雖然無香,但她淺紅淡白,綠葉掩映,色彩宜人,穠纖適中,充滿生機。 有效語段 東坡恨海棠無香,我卻以為若是香得不妙,寧可無香。我的院里栽了幾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還有玉簪,秋天還有菊花,栽後都很後悔。因為這些花香,都使我頭痛,不能折來養在屋裡。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愛蘭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無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歡的了。 海棠是淺淺的紅,紅得「樂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傷」,又有滿樹的綠葉掩映著,穠纖適中,像一個天真、健美、歡悅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14.「 它們離開了槐樹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拋去了陳舊,是一個必然,一種整合,一次更新。」分析這句話的含義。(4分) _____________▲ 答:新陳代謝是自然規律,(2分)落葉沉入泥土是休養生息,孕育著新的開始。(2分) 理解句子含義:從關鍵詞入手 典題舉例 4、從文中看,「我還要追趕晨曦哩」這句話有什麼含意?(4分)(《懷表,很老很老了》04湖北) 答:主要從兩個方面回答。①雖已年邁,仍要珍惜餘生,振作精神。(此為「追趕」之意)②永葆青春,像父親那樣積極進取。(引為「晨曦」之意) 有效語段 懷表在我身上焐得挺熱,我時常摸出看看它。我聽到的是時間的足音。我不可能是敲木魚的和尚。應該承認已進入暮年,但還有點晚晴中火紅;我還要追趕時間的晨曦哩。 15.文章最後寫「槐樹與我無聲的對話,便構成一種神秘的默契」,你是怎樣理解「我」與槐樹之間的「默契」的。(6分) _______________▲ 答:作者借槐樹的四季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2分,答出「托物言志」「詠物抒懷」即可給2分):燦爛時盡情釋放但不失沉穩(1分),風雨中巋然不動然而安詳平靜(1分),告別時痛快利索(1分),孤獨時有自信瀟灑(1分)。(默契:雙方的意思沒有明白說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17.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徵。(4分) 18.從文中提供的信息看,你覺得洋槐最可貴的品質是什麼?(3分) 19.作者寫夏日的洋槐,為什麼要著力寫暴風雨中的洋槐?(3分) 20.自選角度品析下列語句。(3分) 「雪後的槐樹一身素裹銀光璀璨,在陽光還未及融化它時,真不知是雪如槐花,還是瑰花如雪。」 21.從洋槐的身上,你獲得了怎樣的生活啟示?樹的家族較大,你最敬佩的是什麼樹?請談談你的理由。(5分) 窗前的樹 17.答案:春天的洋槐既隱綠又不喧嘩,在清風中花香怡人;夏日的洋槐任憑狂風將樹冠颳得東歪西倒,它的樹干卻始終巋然;秋天的洋槐秋風乍起時,金色的葉子如雨飄落;冬天的洋槐,赤裸全身而一無遮攔,展示它挺拔與驕傲。 評分:共4分。每個要點1分。 18.答案:洋槐可貴的品質是沉穩、朴實和堅強。 評分:共3分。每個要點1分。 19.答案:暴風雨中的洋槐更能顯示出堅強不屈的性格,表達了作者對洋槐的贊美之情。 評分:共3分。意思對即可。 20.答案:此句運用了回環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雪後洋槐銀裝素裹的美麗姿態,給讀者展示了一幅美妙的畫卷,使人有如臨其境之感。 評分:共3分。意思對即可。 21.答案示例:做人應像洋槐那樣朴實、堅強,為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懈奮斗。 松樹傲雪挺立,永葆綠色(楊柳柔軟飄逸,用自己生命的綠色裝扮春天)。 評分:共5分。第一問3分,第二問2分。言之成理,符合要求即可。 如果都不是,把問題發上來,我現做
⑥ 保定最具代表特色的菜是什麼呢
河北菜,簡稱冀菜,原以為即便中國有了34個菜系,也不會有人想起河北菜來。夾在京菜和津菜之間,又有魯菜這樣的大菜系罩著,河北菜實在是難出頭。
說起河北菜的名菜首推的就是保定和河間的驢肉火燒。
【滄州火鍋雞】近幾年來滄州火鍋雞突然名聲大震,老雞用豆瓣醬,四川火鍋底料,花椒,蔥,姜,蒜等調料炒一下,放入清水燉八成熟,放到火鍋裡面上桌,一邊吃雞肉,一遍涮菜。配上醋蒜調成的小料。
【賽蟹肉】系河北風味的名菜之一。菜品以魚為主料,配以蛋黃、澱粉、鮮湯等多種原料製成,成菜色澤朱紅,味道鮮美。因其有蟹肉之香,故名。
驢肉火燒,劉氏三兄弟的雞什麼的,你坐計程車的時候問問司機他能給你說出一溜來還能拉著你去。
還有願意的話買點真空包裝的槐茂醬菜帶回家,那個是味道很獨特的小菜(鹹菜)。
想吃貴一點的去美食山之類的大飯店,東西貴得要死但是絕對好吃。
保定缺什麼也不會缺飯館,大大小小的飯店只要稍微出點名的都會有它的特色菜,去了一問就知道了。
⑦ 北京寺院有哪些
北京有約50多個寺廟
下面給你介紹部分寺廟
法源寺
法源寺是北京現存最古的巨剎,在宣武門外教子胡同南端東側,佔地約6700平方米。始建於唐初。原名憫忠寺,明改崇福寺,清雍正十一年(1735)改建後更名為法源寺。
該寺坐北朝南共四進院落。第一進有天王殿,內供奉布袋和尚和銅鑄四大天王造像。第二進有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賢兩菩薩,為明初造像。搶廈樑上懸掛乾隆御筆「法海真源」匾。第三進有觀音閣(又稱憫忠台),陳列歷代石刻,閣後為毗盧殿,供奉明代銅制五 方佛像,其中層為四方佛,佛面各向四方,上層為毗盧佛。再後是大悲壇,陳列唐和五代人的寫經,宋、元、明、清版經文。四進為藏經館,陳列東漢、東吳、北魏、北齊及隋唐石雕造像,其中以唐感享三年造像最為珍貴。法源寺歷經火災、地震及戰亂破壞,多次重修但寺址未變。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曾撥專款二次修繕,並於此設置了中國佛學院和中 國佛教文物圖書館,定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3年亞洲11個國 家和地區的佛教會議在此召開,1980年鑒真和尚塑像由日本回國在此展出。現該寺是北京地區佛教徒活動的重要場所。
廣濟寺
廣濟寺位於阜成門內大街東口,歷代帝王廟以東,是北京著名的寺院之一,是現在中國佛教協會所在地。
廣濟寺始建於金代,距今已有800多年。明天順年間僧人普惠重修。明成化二年(1466)賜名"弘慈廣濟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整修,增建御制碑文匾額和御臨米的"觀音",並增塑了釋迦牟尼等鎏金佛像。寺中舊有古樹一棵,樹旁立石碑上刻乾隆帝御制《鐵樹歌》。後因火災該寺曾進行過多次重建和修繕。
新中國成立後在1952年和1972年曾進行過兩次大的修整,使古剎恢復了往日的風彩,保持了宏偉肅穆的風貌。
潭柘寺
潭柘寺位於北京門頭溝潭柘山山腰,距市區45公里。潭柘寺始建於晉代(265-420)當時叫嘉福寺,唐代叫龍龍泉寺,金代重修之後稱大萬壽寺,元、明、清三代都有修建,清康熙重建賜名岫雲禪寺。寺名歷代更改不一,獨潭柘一名,傳久不衰。潭柘寺是因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而得名。
北京流傳著"先有潭柘,後有幽州"的說法此寺之古,可想而知。 潭柘寺的建築布局分為三格:居中的一路是佛殿-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毗盧閣。在這組建築內有許多古物和美麗的傳說。如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兒妙嚴公主的塑像。
據說妙嚴公主曾削發居此,每天早晚都要禮拜磚都快磨穿了,時間之久,由此可見;還有大雄寶殿東側有棵古老的銀杏樹,俗稱"帝王樹",西側與其對稱的一棵叫"配王樹"。中路松樹特別粗大,高入雲霄,還有婆羅樹,玉蘭樹和其他各種名貴花木。從後殿毗盧閣下望可俯瞰全寺景觀。寺中龍王殿的廊子里還還有潭柘寺的一寶——石魚。它是一條長約1.5米,重達75公斤的石雕大魚。這魚遠看似銅,擊之能發出清脆的樂音。古人說它是南海龍宮的一寶,其實它是一塊含銅量較高的隕石,原來的石魚已被毀掉,現在的石魚是復製品。
東路是行宮,清代皇帝游山到此休息。此路最為著名的就是人們常說的流杯亭了。亭內懸掛著乾隆帝親筆寫的"猗亭"橫匾。南看象龍首,北看似虎頭。引泉水入溝內,經曲折的水槽流出.流杯亭內水槽寬約10厘米,如將酒杯放入水槽,酒杯隨水漂流,遊人坐在不同位置可取杯引酒。這種流杯亭在北京共有四處,其中以潭柘寺和中南海的流水音最為有名。
西路是一些散落的徑院有圓形,方形的佛殿建築物,庄嚴美麗,最高處是觀音殿,殿角系以銅鈴,微風吹拂發出清脆的聲音。
碧雲寺
碧雲寺位於香山東麓,始建於元代至順年間,初名碧雲之庵。明正德十一年(1516)擴建改庵為寺。清乾隆十三年(1748)在原來的基礎上興建了金剛寶座塔、羅漢堂等。新中國成立之時,該寺殿早已破爛不堪;1954年人民政府大力進行整修並重蓋了孫中山紀念堂,使寺內建築煥然一新。
走進碧雲寺雄立高台的山門後面,共左右各有明代塑造的兩尊金剛力士像(俗稱哼、哈二將)每個高4.8米。兩側配建鍾鼓樓,正面就是天王殿,殿內原有四大天王像,高2.5米。傳說他是彌勒的代身,所以後人塑像作為彌勒供奉,這尊銅彌勤佛像為明代製造。由天王殿入內,就是第二進院子,這是全寺的主體。主殿有釋迦牟尼和他的弟子的塑像,還有唐玄奘取經的故事的雕塑等,殿是木結構明代建築,內部的佛像,塑像和藻井都極其精美。
寺的南院主要建築是羅漢堂,堂頂有五個小白塔(四周四座, 中間一座稍大些)。堂內緊緊地排列五百尊木製塗金的羅漢像和七尊佛像及一尊一尺多高的濟公像。關於五百羅漢有兩種說法:一是參加第一次或第四次結集的五百男僧;二是常隨釋迦牟尼聽法傳的五百弟子。碧雲寺羅漢堂 的五百羅漢依照乾隆帝親自擬定的名單和順序排列,每個羅漢前均立有漆金神牌,上面寫著羅漢的名字。乾隆帝把自己也封為羅漢,起名為破邪見尊者。對於濟公在羅漢堂內沒有座位的說法是:他來遲了,五百個座位已佔滿,只好置身樑上。
五百羅漢堂的北面是普明覺妙殿。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病逝,其靈柩曾停放在此。1929年5月靈柩移往南京的紫金山中山陵安葬。他的衣冠封存在金剛座塔正台基的拱門內。1954年對這座殿進行大整修,辟為孫中山生平展覽室。殿內有一座孫中山半身像,還存有一具當年蘇聯政府贈送的玻璃棺,殿內還有孫中山先生的遺囑等資料。紀念堂兩側有兩個展覽室第一室陳列著孫中山先生早期從事革命活動的資料和照片;第二室陳列著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人民進行民主革命活動情況的資料和照片。
卧佛寺
卧佛寺位於西山北的壽牛山南麓,距市區約20公里。該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壽安寺。以後歷代有廢有建,寺名也隨朝代變易有所更改。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後改名為普覺寺。由於唐代寺內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後來元代又在寺內鑄造了一尊巨大的釋迦牟尼涅磐銅像,因此,一般人都把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據元史記載:當時鑄銅像冶銅50萬斤,用工七千。銅佛身長5米作睡卧式,頭西面南,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頭。卧佛後面圍坐著12圓覺菩薩,他們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構成一幅釋迦牟尼涅磐於婆羅樹下,向12弟子囑咐後事的景象。殿的正面牆上掛一塊"得大自在"的橫匾。此外寺內還種有幾株婆羅樹,每逢春末夏初之際,白花盛開,花朵如同無數座潔白的小玉塔倒懸枝葉之間,別有情致。
大鍾寺
大鍾寺位於西郊北三環路。原名覺生寺,因寺內有500多年前的永樂大鍾而聞名與世,俗你大鍾寺。該寺建於清雍正十一年(1733)。山門上青石匾額四周刻有9條穿雲飛龍,正中為雍正御筆"敕建覺生寺"是建廟時的原物。寺坐北朝南依次為影壁(已毀),山門、鍾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和藏經樓、大鍾樓及東西藏經樓、配殿等。
大鍾在寺的後院鍾樓上。樓高16.7米,上圓下方,四面有窗,銅鍾相傳為明代永樂年間姚廣孝所鑄,是600年前的古物。鍾高6.94米,最大直徑為4米,深0.7米,總重量為46.5噸,被譽為"中國鍾王",鍾聲洪亮數里可聞,鍾體內外鑄有《華嚴經》全部80卷文字共23萬之多,全用楷書書寫,故又名"華嚴鍾"。
現大鍾寺內設中國古鍾博物館,館內陳列古鍾近百口,除永樂大鍾外,其中還有最古老的原始社會末期的陶鍾。在大鍾寺內的幾個大殿內布置有《大鍾寺歷史沿革陳列》、《中國古鍾發展簡史陳列》、《中國鑄造工藝發展簡史陳列》、《永樂大鍾歷史沿革陳列》和《永樂大鍾佛經銘文陳列》,兩側開辟為"鍾廊",陳列歷代古鍾。
雲居寺與石經山
雲居寺位於房山區石經山,距市區75公里,是歷史上的佛教勝地。雲居寺又稱西域寺,始建於隋大正年間。寺門朝東,寺的中路原為六進殿宇,最前面是天王殿,拾級而上是毗盧殿,殿的兩側是鼓樓和鍾樓,再往上是釋迦殿,旗檀殿,葯師蓼和彌勒殿。在這些殿堂的兩側建有僧房、文殊殿和方丈院等附屬建築。雲居寺的最高處是大悲殿,它與說法堂、藏經閣渾然一體,構成全寺規模最大的殿宇。
雲居寺最為著名的是該寺對面的石經山所藏《房山石經》,是中國唯一的石刻大藏經。經文都刻在石板上,分別藏在九個岩洞內。《房山石經》始刻於隋,成於明,歷時千年,堪你世界傑作。解放後,人民政府對雲居寺所藏石經進行了發掘和整理。到現在還完好保存的石經就有一萬四千二百七十八塊。
1961年,國務院將雲居寺遺址,兩座遼塔、八座唐塔、藏經洞和石經,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並為保護這些珍貴的文物,先後對遼代北塔進行了加固維修,為保護石經板蓋了經板庫,並決定在1999年9月9日9時9分9秒將石經重新回歸地下,以使這些上千年的古代珍貴文物代代相傳。
天寧寺
天寧寺位於廣安門外北濱河路,建於遼代。天寧寺在北魏孝文帝時叫光林寺,隋仁壽二年改名弘業寺,唐代叫天王寺,以後歷代都進行改建和修繕,寺的名稱也更換了幾次,到了明永樂二年(1404),才改名為天寧寺。
天寧寺塔是北京現存古典建築中最古老的一個;也是中國現存的密檐式磚塔中比較典型的一座。據文獻記載,這座塔隋代已有。但是,現存的天寧寺塔是遼代所建;個別細部還在明、清時重修過,這個塔經過900多年風霜雨雪的考驗,依舊完整美麗,實為今日北京最珍貴的建築藝術遺物之一。
天寧寺為八角十三層密檐式實心磚塔,通高57.8米,建於一方形磚砌大平台上,兩層八角形基座,基座之上為平座,平座之上用三層仰蓮座承托塔身,塔身平面也是八角形,以上即十三層塔檐,檐下均施仿木結構的磚制雙抄斗拱,各層塔檐自下而上逐層遞減,每層均系綴風鈴,每逢風起,便發出清脆的鈴聲。塔頂則以寶珠形的"塔剎"而結束,"剎"即佛教的象徵(1976年唐山地震時將塔剎震落)。
法海寺
法海寺位於石景山翠微山南麓。該寺始建於明正統四年(1439),正統八年(1443)竣工。這所廟宇規模宏大,以壁畫精美聞名於世,1988年公布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法海寺大雄寶殿內的九鋪壁畫,其中佛龕背壁三鋪是壁畫中的珍品,繪的是觀音、文殊、普賢三位菩薩,中間的水月觀音畫,半身裸露,肩披輕紗,胸佩瓔絡,屈右膝盤左腿而坐,右手臂輕置脖上,神態文靜莊重。大殿兩側壁上是以蓮花托體的如來,飛天等為主,並繪以大牡丹、月季、菩提、芭蕉等花卉為襯托,畫面祥雲繚繞,很象傳說中的"梵天佛地"境界。殿後兩側是由帝後,天龍八部和鬼眾等36個人物組成的"禮佛護法圖",人物最高達1.6米,這些壁畫是明代壁畫的代表作,寺內除壁畫外,還有寺史展覽和其他壁畫的照片150多幅。
紅螺寺
紅螺寺位於懷柔縣城北7公里的紅螺山之陽。寺西500米處曾有一泓泉水,名曰"珍珠泉"。據傳泉中有兩只大螺螄,其色殷紅,每到夕陽西下,螺螄便吐出光焰,紅光熠熠,百里可見。紅螺山,紅螺寺便由此而得名。紅螺死後,葬於寺內,並建兩座寶塔以志紀念。
紅螺寺始建於盛唐,原名大明寺,明正統年間改為"護國資福禪寺"。公元1663年康熙皇帝來此,建山亭,設御座,植果竹,寺廟規模擴大,當時寺廟地產3.65萬畝,僧人300多,廟場佔地方園4平方公里。解放後,這里曾設師范學校直至80年代初,近年來這里大力修整開辟為一處新的旅遊景區,並定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內正門台階兩側各有兩株古槐,據說這四株古槐已有2000多年的樹齡了,然而現在仍然挺拔雄偉,枝繁葉茂,主幹大者直徑達1.6米。此外寺內還有近千年的銀杏樹和平頂松、紫藤。每到暮春時節串串紫瑪璃似的藤蘿花掛滿枝頭,濃郁的花香溢滿全寺,是北京地區絕景之一。紅螺寺歷代是佛教聖地,高僧頻出,傳說佛法超凡。據《念誦儀規》中記載13位西天東士歷代祖師中第12位"紅螺資福醒公大師"即出於此寺。
紅螺寺又是為其他寺院培養方丈,住持的重地,因此,該寺遠近聞名,香火極盛。 紅螺寺環境幽雅,群山環抱,這里野生動物也較多,有狐狸、狍子、野兔、野雞以及多種鳥類,寺南還建有紅螺水庫,可劃船,游泳和垂釣。
大覺寺
大覺寺以清泉,古樹,玉蘭花和環境的清幽而著稱,寺廟坐西朝東,殿宇依山而建,自東向西由天王殿,大雄寶殿,天量壽殿,大悲壇等四進院落組成。此外還有四宜堂,憩雲軒,領要亭,龍王堂等建築,寺內供奉的佛像,造型優美,形象生動,《陽台山清水院創 造藏經記》碑,為建寺之年始立,是寺中珍貴文物。大覺寺環境優雅,群山環抱,寺前平疇沃野,景界開闊;寺後層巒疊嶂,林莽蒼郁,一股清泉從寺後石隙注入,繞石渠淙淙而下,泉水清澈,四時不竭,院內有乾隆年間從四川移來的玉蘭樹,花繁瓣大,色潔香濃,樹齡300年上下,堪為 京城玉蘭之最。還有一株高大而古老的 銀杏樹,俗名「白果王」,需六人方能合圍,濃蔭可蔽半個院落,據說已傲立千年之久。
古寺蘭香,鼠李寄柏,碧韻清池,靈泉泉水
松柏抱塔,老藤寄柏,銀杏樹王,遼代古碑
號稱大覺寺八絕。
雍和宮
雍和宮建於清康熙三十三(1694) ,是雍親王胤真的府邸。乾隆九年 (1744)將其改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寺 廟,成為格魯派在北京地區最大的喇 嘛廟。
雍和宮內供有眾多的佛像,造型優美,主動傳神。 同時還保存有大量的唐卡、字畫、服飾、民族生活用品、法物、法器等。尤其是釋迦牟尼佛像和41幅《釋 迦牟尼源流》唐卡等,均為珍貴文物。紫檀木雕刻的羅漢山;白檀木雕刻的彌勒大佛;金絲楠木雕刻而成 的旃檀佛龕,被譽為雍和宮內的木雕「三絕」.
妙應寺
妙應寺由寺院和塔院組成,寺院包括山門、鍾鼓樓、天王殿,三世佛殿和七佛寶殿以及西側的配殿、廂房,塔院的紅牆圍成一個單獨的院落,四角各建一座角亭。白塔位於院中央偏北,塔前建有《具六神通殿》。
妙應寺白塔始建於元朝至元八年 (公元1275年) ,由當時入仕元朝的尼泊爾工藝家阿尼錄奉敕主持修建,因塔身通體皆白,俗稱白塔。塔體為磚石結構,通高50.9米,由塔基、塔身和塔剎組成。塔基底面積810 平方米;塔身為復缽體,塔剎的剎座呈須彌座式,座下豎立著下大上小十三重相輪,即所謂的「十三天」,在「十三天」之上置一巨大華蓋,周沿懸掛著36片帶有佛像和佛字的華幔 ,下面各系一個風鈴 ;剎頂為銅質鎏金空心的小型喇嘛塔。
妙應寺白塔是元大都保存至今的重要標志,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也是中尼兩國人民的友誼和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戒台寺
戒台寺又稱戒壇寺,位於北京西郊馬鞍山上.距市區35公里,從潭柘寺去約有5公里山路。寺內有中國寺院里最大的戒台。與杭州昭慶寺、泉州開元寺中的戒台並稱中國三大戒台。戒台是佛教寺院向信徒傳授戒律的地方,只有大的寺廟才設置。北京西郊的戒台寺始建於唐代(622年),舊稱慧聚寺。遼代(916-1125)高僧法鈞來寺開壇講授戒律,在這里營造戒台。當時,准備皈依佛門的人紛紛來寺學習經文和戒律,事後到潭柘寺楞嚴壇進行考核,合格者准許出家,並能成為遊方僧人。從此戒台寺名聲大震。明代正統年間(1436-1449)又進行了修整,曾改名萬壽寺。清康熙、乾隆年間又進行擴建,當時全國許多遊人、僧人都慕名而來聽戒。
戒台寺的正殿是大雄寶殿,前面是天王殿,後面是千佛閣。戒台殿在寺的西北院內。殿內巨匾是乾隆親筆所題"樹精進幢"。現在戒台是明代所建,成正方形,每邊三丈長,一丈多高,共分三級,用漢白玉砌成,四周雕有蓮瓣,浮雲等圖案,刻工十分精細。
殿堂四周分布著許多庭院,各院內有精美的疊山石,蔥郁的古松古柏,加上古塔古碑,山花流泉,顯得格外清幽。寺中著名的樹木有"自在松"、"卧龍松"、"九龍松"和罕見的"活動松",你隨意拉動它的哪個松枝,整棵樹的枝葉都會跟著搖動,好象一陣狂風正在襲來似的,活動松遠在200多年前就已聞名,清乾隆皇帝在此還留下了一座"題活動松詩"的石碑。
十方普覺寺
十方普覺寺又名卧佛寺。位於西山北的壽安山南麓,距市區20公里。唐貞觀年間(627—649)建。原名兜率寺。兜率是梵文的譯音,意譯為「妙足」、「知足」。寺內原有唐代塑造的一尊檀香木卧佛。1320年元代碩德八刺(英宗)繼位,在兜率寺的舊址上擴建。名昭孝寺,後改洪慶寺。1321年在寺內鑄造了一尊巨大的釋迦牟尼涅˜„銅像和12弟子的泥像。殿門橫匾上書有「性月恆明」。意為月亮如佛性,光輝永照。明代重修過5次,英宗、憲宗、武宗、世 宗、神宗都到過卧佛寺,崇禎年間,改稱永安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後,改今名,由於寺內供奉有一尊銅卧佛,故俗稱卧佛寺。有人認為卧佛寺就是《紅樓夢》太虛幻境的地上原型。寺坐北朝南,由3組並列院落組成。寺前有一座木牌坊額題「智光重明」,四柱三樓灰筒瓦頂。牌坊過後是長百餘米的坡道,坡降12米,兩側古柏4行。主要建築有琉璃牌坊、山門殿、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和藏經樓等建築。樓後傍依山崗,由石級登上山頂,建有亭台,可俯覽全寺。兩側圍以廊廡、配殿、客堂和方丈室,把3座院落聯結成一個整體,是中國佛寺早期的一種布局方法,這種平面布局在北京一帶較少。寺內還栽有兩株娑羅樹。近處有櫻桃溝景點。琉璃牌坊山門殿前聳立著一座四柱七樓的琉璃牌坊。琉璃牌坊的正面額「同參密藏」。碑坊的背面額「具足精嚴」,均為清高宗御筆。牌坊後有一半圓水池,水池兩側有鍾、鼓樓,上有石橋通山門殿。山門殿殿內有哼哈二將。
四大天王殿按佛經的說法,四大天王,也叫四大金剛,住須彌山。殿內所塑四天王像。四大天王各有一個從者,還各有91子,輔佐四大天王各守一方。四大天王殿還供有韋馱,為佛教守護神之一。居四大天王32將之首。自唐初以來,即被安置於寺院之中。三佛殿卧佛寺內最主要殿堂,因供奉三世佛得名。三世佛有兩種說法:一謂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之佛,即燃燈、釋迦、彌勒。一謂三個佛世界的佛,指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葯師佛,婆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卧佛寺所供奉的就是後面這三世佛。在約1米高的須彌座上,三尊2.5米高的泥塑貼金佛像端坐在蓮花座上,殿堂的兩傍是彩塑十八羅漢。檀香木雕唐代卧佛像原在三佛殿,明末清初不知去向。三佛殿有東西配殿,東配殿供有「悉多太子」和「波斯匿王」像,西配殿供奉「達摩祖師」和「地藏菩薩」像。卧佛殿面闊3間,綠琉璃筒瓦黃剪邊單據歇山頂,兩側楹聯為慈禧所書,殿中為中國現存最大的銅鑄卧佛。卧佛於元至治元年(1321)鑄。佛身長5.d米,用銅25000公斤(25噸),鑄銅用工7000個。銅佛作睡卧式,頭西面南,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頭。卧佛後面圍坐著12圓覺菩薩,他們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構成一幅釋迦牟尼涅˜„於婆羅樹下,向12弟子囑咐後事的景象。殿的正面牆上掛一塊「得大自在」的橫匾。殿外左、右各有一碑,居右者是1734年所立,居左者是1749年所立,碑上刻有卧佛寺的簡史。 配殿原有數十個大櫥,皆藏著一卷一卷的經文,平時打封上鎖,每年6月24日晾經時,才啟封開鎖。1966年佛經被毀。東路院原為寺憎起居處所,從前向後依次是大齋堂、大禪堂、霽月軒和清涼館,均為四合院形式院落。最後有供奉寺內開山祖師的祖師院。西路院原為皇帝避暑行樂兼理政事的三座行宮院。最前邊是一行宮,迎面是座假山,穿過假山、石橋、垂花門進入行宮正院。行宮也是採用四合院帶迴廊的建築形式。沿廊北行,進入二行宮院,院內疊起纖秀的假山。再北邊是以水作景的三行宮院,院內東西是外封內敞的游廊,正面為一背*山崖的敞廳,廳前是一個四方的魚池。後分別稱作「凌霄閣」、「萬松亭」、「龍王堂」。
靈岳寺
靈岳寺位於門頭溝區齋堂鎮北部5公里的白鐵山上。靈岳寺創建於唐貞觀年間。遼代重建,稱「白貼山院」,金稱「靈岳寺」。寺院處於白鐵山主峰前的平台上,南向,中軸線上有山門、天王殿和釋迦佛殿。寺南部山門兩側為鍾鼓樓遺址。天王殿為懸山式建築。殿內舊供奉四天王、韋陀、接引佛塑像。釋迦佛殿,為單檐廡殿頂調大脊式建築,面積達100餘平方米。檐下雙昂五踩斗拱,拱眼壁為彩繪佛像。殿內舊供奉一佛二菩薩像,系柳木雕刻,高近4米。1954年拆毀。寺內現存至元三十年(1293)《重修靈岳寺記》碑,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靈岳禪林碑記》。
萬佛堂孔水洞
萬佛堂孔水洞位於房山區西北雲蒙山南麓、河北鎮萬佛村西約200米處。萬佛堂建在孔水洞出水口的墩台上。創建於唐玄宗時期(713—756),原名龍龍泉寺,後改大歷禪寺。現存的萬佛堂為3間無梁殿,歇山頂。門循上嵌 有四周浮雕蓮花瓣石匾。殿內正面和兩山牆下端鑲嵌的 「萬菩薩法會圖」,長23.8米,高2.4米,由31塊長方形 漢白玉浮雕而成。是唐代浮雕藝術的代表。孔水洞由人 工砌成高大的券口,是天然溶洞,洞內有泉,可乘舟駛入。 離洞口不遠的石壁上有隋唐時代的造像和刻經。造像高1米,寬2.5米,依岩開鑿,總計6尊,與雲崗、龍門石窟相似。1982年該洞一度乾涸,曾出土動物化石、鐵器和7條唐代金龍。萬佛堂孔水洞的兩翼各有一座塔,左翼是小龕密布的花塔,遼代創建,通高約20米。右翼名叫「齡公和尚舍利塔」,創建於元代,為八角形七級密檐式,通高約18米。萬佛堂孔水洞是房山石經早期刻經地點之一,在 「房山石經學」方面佔有重要位置。為北京市級重點保護文物。
寶應寺
寶應寺在宣武區登萊胡同29號。相傳是唐剎。原有明萬曆中編修顧秉謙重修寶應寺碑及萬曆三十二年銅鍾1口。寺旁有明司禮監王安墓。清末改為山東登萊義園。現四大殿及偏院仍在,為宣武區重點保護文物。
靈嚴寺
靈嚴寺位於門頭溝區齊家莊鄉齊家莊村。唐武德年間始建,元至正年間重建,明永樂年間為尼姑寺。寺北所踞山名金柱山。寺院南向,原有山門殿、鍾鼓樓、太子殿、伽藍祖師堂、大雄寶殿以及兩廂配殿十數間,抗戰期間被日軍焚毀,只余大雄寶殿。殿的整體建築體現元代手法和工藝。殿頂及山牆等經過清代改建。殿內舊供奉釋迦佛像,兩側銅菩薩像4尊,佛前小佛像4排,多達50尊。殿 東側塑劉備、關羽、張飛像,置於龕台內,西側有如來佛龕,佛像背光上頂金翅鳥。靈嚴寺內現存成化二十二年(1486)《重修靈嚴寺記》碑。嘉靖六年(1527)《重修靈嚴寺碑記》。
開元寺
開元寺位於順義縣城。又名龍興寺,俗稱東大寺。唐大歷五年(770)以前建,寺內有唐代開元寺碑、金樞密副使王晦之碑。據《金史》列傳記載:貞佑二年(1214),元兵圍順州城,王晦率兵團守,城破被殺。後人乃於其死節之處,刻石立碑。明清,寺廟內曾經是官府舉行重要的禮儀之所。廟宇建置有山門、月台,大殿兩進。後殿仍存。
崇效寺藏經閣
崇效寺藏經閣位於白廣路西祟效胡同內。唐貞觀元年始建,明天順年間重修,嘉靖時於寺中建藏經閣。崇效寺更以育花著稱。清初棗花出名,中葉以丁香後來又育牡丹,以墨牡丹聞名。現僅存一座明代建二層帶樓廊的藏經閣。為宣武區重點保護文物。
鳳翔寺
鳳翔寺位於懷柔縣城東南十里的仙台村內。唐朝始建。原名「仙聖傳院」,金代時改為「鳳翔寺」。最後一次修建是在清嘉慶年間,現存大殿。殿南向,面闊3間12米,進深7米,高約7米,硬山調大脊,5架梁,大殿建築80平方米。左右各有耳房兩間,東西廂房各有3間。院內有古柏兩株,徑近2尺。圭首方座青石的重修鳳翔寺碑,立於大殿前面。東廂房北山牆處存有大鍾一口,萬曆年鑄成,高約1.3米。大門外有遼代經幛兩尊。
萬壽寺
萬壽寺位於長河廣源閘西側,是京西著名古剎。建於唐朝,稱聚瑟寺。明萬曆五年(1577)重修,改名萬壽寺。主要用做藏經卷。後經板、經卷移至番經廠和漢經廠,萬壽寺成為明代帝後游西湖(昆明湖)途中用膳和小憩的行宮。光緒二十年(1894)重修萬壽寺行宮,在西跨院增修千佛閣和梳妝樓,成最後格局。寺分三路,中路為主體,西為行宮,東為方丈院,共佔地31800平方米。中路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萬壽閣、千佛閣及碑亭。兩側有配殿配房。天王殿東西側有鍾鼓樓,曾放永樂大鍾(後移至大鍾寺)。光緒時慈禧來往頤和園,都要在萬壽寺拈香禮佛,在西跨院行宮吃茶點,故有小寧壽宮之稱。1934年前後,萬壽寺的前部曾辟為東北難民子弟學校。1984年中路辟為北京藝術博物館。
西峰寺
西峰寺位於門頭溝區永定鎮岢籮坨村西。建於唐,初名會聚寺,元稱玉永泉寺。寺內有勝泉池。英宗朱祁鎮賜額名「西峰寺」。寺現存山門殿、天王殿以及兩廂迴廊禪房30餘間。寺內有銀杏一株,為元代所植。
⑧ 描寫一些景物或者一些樹木的好詞好句,不是古詩
★每到春天,紅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競相開放。它們有的花蕾滿枝,有的含苞初綻,有的昂首怒放。一陣陣沁人心肺的花香引來了許許多多的小蜜蜂,嗡嗡嗡地邊歌邊舞。
★河邊的柳枝吐了嫩芽,蘆筍也鑽出來放葉透青了,河道里平靜的水,從冬天的素凈中蘇醒過來,被大自然的色彩打扮得青青翠翠。
★山下一片杏花如雲。山谷里溪流旋轉,奔騰跳躍,丁冬作響,銀霧飛濺。到處都是生機,就連背陰處的薄冰下面,也流著水,也游著密密麻麻的小魚。
★林子的泥土夾雜著清新的氣味,草葉慢慢地探頭,在樹根,在灌木叢,在你的腳下,安靜地蔓延著不為人知的淺綠。像淡淡的水粉。
★柳絮飛舞了,榆錢飄落了,蝴蝶和落在地上的油菜花瓣依依惜別,豌豆花變成了肥綠的嫩莢。
★就連那馬路兩旁人行道上的樹木,不久以前,它們還是光禿禿地兀立在寒風中,現在也都綻出了嫩芽,披上了綠裝,興高采烈地迎著行人,傾吐著濃郁的春天氣息。
★、柳樹舒展開了黃綠嫩葉的枝條,在微微的春風中輕柔地拂動,就像一群群身著綠裝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夾在柳樹中間的桃樹也開出了鮮艷的花朵,綠的柳,紅的花,真是美極了!
★燕子斜斜地飛過路人的身旁,輕盈地掠上電線桿,呢喃著春光的明媚.桃樹的葉子還睡著,粉嫩粉嫩的花苞已悄悄綴滿了枝頭.柳樹長長柔柔的枝條,在春風里輕輕起舞,舞著舞著,綠綠的小芽也偷偷探出頭來接受春風的撫摸。小河裡的水解了凍,嘩嘩地唱著歌兒向前歡快地跑著,這快樂的情緒,似乎感染了河邊的小草,小草紛紛綠了起來,像潑上了綠色的顏料,從河邊暈染著,到了田野,到了山上……
★好詞:鳥語花香,林木 挺拔 綠油油 白花花 鬱郁蔥蔥 花紅果香 軟綿綿 青幽幽 一簇簇 落英繽紛 花枝招展 紅彤彤 落英 奇花 花園 花瓣 花苞 花蕊 花香 芳香 淡香 醇香 暗香 花蕾 芬芳 吐蕊 初開 綻開 鮮花 枯花 乾花 落花 落英 喜歡 花蕾 鸚哥綠 凋謝 鮮紅 紅色 紅花綠葉 紫紅 紅撲撲 舒展
★好句:(1)滿塘的荷花荷葉,遠遠望去就像碧波波上盪著點點點五顏六色的帆,煞是好看.
(2)一朵纖塵不染的白蓮,從水中鑽出來,宛如一位白衣少女,羞澀地卧在碧枝翠嚇與波光水影之間.
(3)靜靜的湖面上布滿了碧翠欲滴的荷葉,像是插潢了密密麻麻的傘似的,把湖面蓋的嚴重嚴嚴實實.
(4)婆娑起舞的蓮蓬,像一盤盤不脛而走綠的珍珠.
(5)荷花的花瓣,潔白如玉,花里托著深綠色的蓮蓬,蓮蓬向上的一面有許多小孔,裡面睡著荷花的種子.
(6)一簇簇丁香花,紫色的顯得那麼華貴,白色的是那樣潔白無瑕,它們相互簇擁著,在微風吹動下,像一個花的搖籃.
(7)紫丁香成型的時候,花先呈淡粉色,接著就變成了淡紫色,開關像天上的小星星.
(8)那株紫本利到了暮春,滿樹便開出紫色的小花,那花並不艷麗,像筆尖大小,綻放開來,卻純凈雅潔,猶如一片片紫色的高粱穗.
(9)米蘭花不像月季那樣絢麗,不像荷花那樣高潔,不像菊花那樣多姿,也不像牡丹那樣華貴。它樸素,淡雅既能生活在南國的沃野,也能長在北方的花盆裡它精心地釀制著馨香並且盡量把這馨香送到遠遠的地方.
好段:小仙花的姿態是那樣的小巧秀麗,鮮艷的葉子伸得高高的.那含苞欲放的花骨朵朵兒好像一個個害羞的姑娘,真叫人喜愛;那盛開的花好像在對我微笑,那麼秀麗淡雅.它的花瓣潤如玉,白如娟,輕如紗;花蕊是淡黃色的,花瓣雪白雪白,彷彿塗上了一層銀粉,美麗極了
⑨ 外婆家院子里的老槐樹 閱讀答案
外婆家的院子簡直像一個小花園。院里種著外婆精心培育的各種各樣的花草,有碧綠的君子蘭,有逗人喜愛的老頭兒花,還有那藕荷色的丁香……這些小花都被一隻綠色的大手遮擋著,那就是外婆的父親年輕時栽的一棵老槐樹。它有十來米高,茂密的枝葉向東斜伸出去,像一個長歪了的巨大的蘑菇。它的樹干粗得一個人都抱不過來,渾身的皮很粗糙,像穿上了一件刻有不規則條紋的棕色鎧甲。 小時候,夏日的傍晚,當夕陽染紅了天邊的時候,我就躺在槐樹下的一張涼席上,讓外婆搖著蒲扇,給我講那槐樹與仙女的故事。我常常在美麗的神話中進入夢鄉。六七月份,是槐花開得正盛的時候,滿院都飄散著槐花那濃濃的清香。淡黃淡黃的槐花呀,一串一串掛滿了枝椏。 金色的秋天來到了。老槐樹的樹枝上掛滿了一串串翡翠珠似的槐樹豆。有的剛剛長出來,水靈靈的;有的已經成熟,一股水兒變成了小豆子。槐樹那綠羽毛般的葉子,有的讓秋風吹得金黃金黃,像小蝴蝶一樣飄落到地面上;有的依然碧綠碧綠,在秋風中搖曳。 往年,我們常把槐樹豆打下來,砸爛,做成一個個結實的小球球玩兒。有一次,淘氣的表弟小龍用那些小球球打我,疼得我眼淚都流出來了,就跟他對打,還把一塊玻璃打碎了呢! 沒想到,四年級的時候,那不起眼的槐樹豆可派上了用場:我們採集樹種,支援甘肅建設。我把竹竿的一頭兒綁上了一個鐵鉤子,把那一串串槐樹豆勾了下來。槐樹豆落在龍龍的腦袋瓜上,他一邊咯咯笑著,一邊幫我把勾下來的槐樹豆撿到小籃里。有些槐樹豆長在老高老高的枝椏上,我踮著腳也勾不著,只好站在椅子上勾。好不容易勾住了一串頑固的槐樹豆,我拚命地拉呀,拉呀,一沒留神,從椅子上摔了下來,可憐我的腦袋被摔得生疼,眼淚直在眼眶裡打轉兒。可我一看到掛在鉤上的一大串槐樹豆,又咧開嘴笑了。 可愛的老槐樹不僅美化了外婆家的院子,還讓它的子子孫孫千里迢迢去美化荒涼的大西北;可愛的老槐樹不僅給我,給我們全家帶來了歡樂,還給遙遠的大西北帶去了歡樂。
⑩ 請問北京市石景山區2012年年底有大集嗎
長安寺,靈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龍王堂,香界人士寺,寶珠洞卡果寺。
法源寺法源寺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巨剎,在東部的南端,宣武門子胡同老師,面積約6700多平方米。公司始建於唐代初期。原名憫忠寺,明崇寺,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後更名為法源寺改變改變。
寺院天王殿,面向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金源路易斯安那州首先進入內四大天王拜布袋和尚和青銅雕像。二進大殿,致力於為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造像為明代早期。抓住哈梁懸乾隆御筆的法海真源「牌匾。到觀音閣的第三個(也稱為閩中單位),顯示古石刻,法院毗盧寺,專門明代青銅5當事人的雕像,這層四方佛,佛每到四方,上毗盧佛。??後,再次書面的顯示唐,五代時期,宋,元,明,清經文。四個大藏經殿,大悲壇,顯示在東漢東吳時期,北魏,北齊,隋石刻造像,其中最珍貴的唐感享受的三尊佛像。法源寺後,火災,地震和戰爭的破壞,多次重修,但太陽穴部位不變。 BR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已預留二次修復,這為中國佛學院和佛教文物圖書館指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在1963年,11個國家和地區,在亞洲佛教大會舉行這方面,1980年的年鑒真和尚塑像從日本回來,在本次展會上的修道院如今是北京地區佛教活動的重要場所。
廣濟廣濟阜成門內大街東口,寺歷代帝王廟東側,是北京著名的寺廟之一,是中國佛教協會現在所在的位置。
廣濟寺始建於晉代,距今已有800多年。明天順年間,成化二年(1466年)賜名菲利普慈廣濟寺僧人普惠重建。三十八年,清康熙年間(1699年)改造,建立更帝國的題詞牌匾和御臨米的「觀音」,鎏金佛像和增塑。寺老的古樹,樹,站在石碑,刻作者:皇帝蘇鐵歌曲的。寺院火災後已多次重建和修復。
新中國成立於1952年,1972年兩次被修剪寺廟恢復過去的魅力,一個隆重而庄嚴的風格。
潭柘寺
在北京門頭溝潭柘寺潭柘寺山的半山腰,45公里,遠離城市。成立潭柘寺在晉代(265-420)被稱為嘉福寺,唐代叫龍龍泉寺,重建後的晉說,大萬壽寺,元,明,清時期所建的康熙重建賜名岫雲寺,寺名的編年史的變化而變化的獨立性潭柘寺一個通過長期抑制腐爛。潭柘寺,因為寺後有龍潭山柘樹名。
循環「第一潭柘寺,後幽州」的說法,古老的寺廟,是可想而知的。潭柘寺的建築布局分為
說三個小室:中心所有許可的方式 - 這組建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毗盧閣。有很多的古物及美麗的傳說。如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兒苗延公主的塑像。精彩的嚴格公主剃了個光頭回家這一天,遲早周日磚幾乎磨損,時間長了,就可以看出,大雄寶殿東側的樹古銀杏樹,俗稱「皇帝的樹,它的西側對稱的一個叫「王鍾松是特別厚,高入天空,婆羅樹,玉蘭樹和其他各種名貴花卉。你看,俯瞰從後殿毗盧寺景觀。也有一個寶潭柘寺寺龍殿門廊 - 石魚,它是一個1.5米長,重達75公斤的石雕大魚。這種魚是遠看似期銅觸及它可以發出清脆的音。古人說,這是中國南海水下寶藏,它其實是一個銅含量較高的隕石,原來的石魚已被摧毀,石魚的復製品。
路是一座宮殿,清朝皇帝游山休息。這條路是最知名的是常說看起來像一條巨龍的頭,流杯亭,亭內懸掛乾隆皇帝手寫體藝館Hengbian。南,北看似虎頭的泉水入溝內,曲折的水槽流出。流杯亭內片的寬10厘米,如成片的玻璃,酒杯與水漂流,遊人坐的位置可取杯引酒。這是流杯亭在北京一共有四個,最有名的潭柘寺和中南海水音。
西散圓直徑的家園,方允許的建築,庄嚴而美麗的,和最高點是觀音殿,清脆的聲音殿角系鈴鐺,微風吹來。
廟在香山東麓的碧雲寺始建於元代至順年,初名碧雲庵。擴大改革庵,明正德寺11年(1516年),清乾隆10年(1748年)在原建設的鑽石寶座塔羅漢堂。新中國成立時,在寺院廟長一個可怕的; 1954年人民的政府強烈的翻新和嘗試,以覆蓋的太陽孫中山紀念館館,寺建立一個新的面貌。「
門背到碧雲寺掛高台,每次約兩個金剛力士明代形狀像(俗稱的嗡嗡聲,哈薩克II),每個高4.8米,兩側建有鍾樓,前面是原來的四大天王像天王殿,大殿,高2.5米,傳說他是彌勒佛,代表其本身,其後裔的雕像是崇拜彌勒佛,明代製造的青銅器英里秦雕像。由天王殿,進了院子,這是全寺的主體是第二大殿中有一尊釋迦牟尼和他的弟子,以及學習的故事,唐玄奘雕塑,而且房子明代木結構建築,內部的雕像,雕像和沉箱非常細。
寺,羅漢堂,教堂前五個小白塔(約4南區分局的主體建築,中間一個稍大的)。羅漢廳緊密排列500木製塗金及七尊佛像,一尺多高的濟公像。約500羅漢在兩種不同的方法:首先,在第一或第四匯集500名僧人參加;常與釋迦牟尼聽法律通過500的門徒。寺Azure的雲羅漢堂500羅漢根據的列表和皇帝??的順序乾隆親自繪制安排之前,每個羅漢,李品牌的漆金神大賭場,說羅漢的名字。皇帝乾隆自己的標記羅漢命名為打破看法產生尊者。急攻沒有的座位在羅漢堂說:他來晚了,500個座位已經坐滿,有過接觸的光束。
500羅漢堂的北面是普明覺妙寺。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因病在北京,他的棺材停英寸1929年5月,紫金山中山陵棺材搬到南京埋葬。他的穿著封存在金剛座塔是LMH的拱門。這個寺廟在1954年的主要更新,變成了孫中山先生的展覽室孫中山傳記,裡面有孫中山先生的半身像,也有蘇聯政府提出了一個玻璃棺材裡,大廳時,孫中山先生紀念堂的兩間展覽室,第一室可以同時顯示雙方從事的早期革命活動的孫中山先生和照片;第二室展示中國人的信息和照片,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民主革命的活動。
寺,卧佛寺的卧佛廟位於西山北的壽牛山南麓,離市區約20公里。寺院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前身為兜率寺,又名壽寺,後來歷代都建寺廟的名稱變得容易改變,在隋朝的浪費。清雍正年重建,並更名為寺pujue。自唐代寺廟單獨烏木雕刻卧佛,後來,袁在寺廟蒙上了巨大的雕像的釋迦牟尼涅磐王朝,因此,大多數人認為,這個寺廟被稱為「寺的卧佛。
數據元史記錄:鑄造銅冶煉及50萬公斤,工資7000一樣。銅佛像長度5米水平的睡眠,頭西,南,左手自然的地平線上他的大腿上,頭下的右手Qugong。卧佛後面圍坐12圓覺菩薩,他們的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構成釋迦牟尼涅磐於婆羅樹,場景的葬禮的12門徒問。前寺廟的牆上掛著一個「過大舒適」的平板電腦。此外,寺內還種了幾株婆羅樹,白色的花朵盛開在春天和初夏,花朵像無數白色的小玉塔倒懸枝葉之間不會有情致。
大鍾寺
大鍾寺位於北三環西路的西郊。前身為睡眠衛生寺,著名的寺廟有500年前,與世界的永樂大鍾的,庸俗的大鍾寺。楚布寺建於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 9通過雲龍門青石牌匾四個星期的中間刻是雍正御筆「敕建覺生寺」時,原來的建廟。寺坐北朝南,一照壁(已毀),山門,鍾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大鍾樓和東西配殿,藏經樓,等。
在寺廟後院的鍾樓大鍾。天花板高度為16.7米,下面一個圓圈,周圍的窗戶,銅鍾,據傳說,明代永樂年間姚廣孝所鑄,600年前的古物。貝爾6.94米高,在最大直徑4米,深0.7米,一個總重量46.5噸,被稱為「中國的鍾王」,在那裡編鍾數可以被聽到,一個「經鍾在體外和體內鑄造「80卷的文本高達2300萬美元,全寫楷書,也被稱為」華嚴鍾。
現在大鍾寺網站古鍾博物館,古鍾博物館展出近埠,除了永樂大鍾,有最古老的原始社會的陶鍾。安排在幾個大鍾寺館「大鍾寺歷史陳列」,簡要歷史的古鍾上顯示,「鑄造工藝發展簡史陳列」,「永樂大鍾歷史歷史顯示和永樂大鍾佛經銘文顯示「,雙方開辟了為」貝爾廊「,,顯示古古鍾。
雲居寺位於房山區石頭山石頭山
雲居寺,75公里的路程,從城市,是泗門東廟路,原來的六進了屋,前面的天王殿,拾級而上毗盧寺的佛教勝地。雲居寺也被稱為西方寺,始建於隋朝大正年的歷史。 ,雙方的房子,除了它的鼓樓和鍾樓的殿,釋迦寺廟標志譚葯師蓼彌勒殿,僧房,文殊殿和方丈院和附屬建築建立在雙方的寺廟。雲居寺最高它說點是大悲殿,堂,藏經閣渾然一體,構成全寺最大的寺廟。
雲居寺最有名的房間岩石西藏的寺廟對面的石頭山「,是唯一的石頭大藏經」 。經文刻在石頭上,隱藏在九個洞穴。室岩石通過「刻於隋開始,在持續了數千年的,並值得您的世界傑作。解放後,人民政府的雲居寺的藏石的挖掘和整理。是否還保存完好的石頭以十四萬二百七十八個有
1961年,國務院將雲居寺遺址遼寧塔,八唐塔,藏經洞和石經,作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和保護上市這些珍貴的文物,有遼北塔加固維修保護蓋的石頭由董事會,由董事會庫,重新返回地面,並決定在9時09分○九秒9月9日,1999年的石,使成千上萬年古代珍貴文物代表代表的傳說。
天寧區
天寧寺位於廣安門外北濱河路,始建於遼代。天寧寺稱為「光明神殿北魏孝文帝,隋仁壽更名為弘業寺,唐代的名字叫天王寺,改建和翻修後世,多次更換寺,明永樂年間(1404年),改名為天寧寺。 />天寧寺塔是北京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古典建築,現有的典型的密檐式磚塔。據史料記載,隋朝現有的塔。然而,現有的天寧寺塔是遼代建的個人細節仍然在明,清重修,塔在900年的風霜雨雪天氣的考驗,仍然充滿美麗的,其實,今天在北京一個最珍貴的文物建築藝術。
天寧寺是13密檐八角形的施固體的磚塔,通過57.8米高,建於一個方形的磚砌平台,兩個八角形的底座,底座上面的平座平座仰蓮座三層以上的支撐塔,塔平面為八角形,增加一倍以上復制括弧即13的塔檐篷,檐採用磚木結構,各層塔檐的底部,降層,每一層都裝飾有風鈴,每當風吹,他們發出振鈴鈴聲。期末前地方寶珠形的「塔剎」,「剎車」,是佛教的象徵(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塔剎對跌倒的恐懼)。
法海寺位於石景山區翠微山南麓。該寺始建於明正統四年(1439年),正統八年(1443年)完成。該廟規模,著名的壁畫精美,出版於1988年,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
法海寺大雄寶殿九鋪壁畫,其中包括佛龕後牆店珍品壁畫,彩繪觀音,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中間的水月觀音畫,半身裸露的肩膀披著面紗,胸佩瑪雅人的網路,右膝彎曲左邊的磁碟在Lotus道具如來的腿,坐在右手臂燈組的脖子,安靜,舉止端莊。雙方的大廳牆上,飛行的主要畫牡丹,玫瑰,菩提,香蕉花襯托,畫面白雲繚繞很像傳說中的「梵天佛的境界。由36個單獨的對象的慈禧,龍和鬼眾禮佛護法圖「殿後米至1.6米的身影雙方,這些壁畫是明代壁畫,寺廟壁畫傑作外寺150件的歷史展覽和其他壁畫的照片。
紅螺寺
紅螺寺位於懷柔縣城以北七公里的紅螺山楊寺向西500米,有一個游泳池泉水,名曰「珍珠泉」。傳言彈簧兩個大蝸牛,顏色是鮮艷的紅色,每一次日落,蝸牛吐火紅色的波光粼粼的巴里可見。紅螺山紅螺寺而得名。紅螺死了,被埋葬在寺廟,興建兩座寶塔,以志紀念。
紅螺寺始建於唐代,原名大明寺,明正統年間為保護國家和修道院擁有的祝福。康熙年間公元1663年,構建山亭,讓王位,種植水果竹,寺廟的規模,寺廟房地產3650000英畝,超過300多名僧侶,寺域佔4平方公里的當地公園。解放後,師范學校,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近年來這里大力修整開辟了一條新的旅遊景點,並在北京作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
寺廟的的正門樓梯兩側,每兩個古槐說,四古槐已經2000歲,但依舊挺拔雄偉,枝繁葉茂的樹干直徑1.6米。此外,廟里有近千年的銀杏樹平頂松,紫藤。每一個遲來的春天一串紫色的馬玻璃般的藤蔓,花朵掛滿枝頭,花香四溢,整座寺廟是北京地區的絕景之一。紅螺寺古老的佛教寺院,僧侶頻繁的傳說達摩非凡。據背誦儀式記錄12的13西天東士古祖師紅螺資福醒男主人「,也就是從殿里出來的。
紅螺寺和其他寺院的文化方丈,住持的重地,該寺著名的香鼎盛時期。紅螺寺,環境優雅,三面環山,這里更多的野生動物,狐狸,狍子,野兔,野雞和多種鳥類,寺南還建的紅螺菌水庫,劃船,游泳和釣魚。
大覺寺大覺寺泉,古樹,玉蘭,環境安靜著稱,坐西朝東的廟宇,寺廟建在山上,從東到西,由天王殿,大雄寶殿,天量壽堂,大悲壇組成的霍爾四進院落,也有四要教會遊憩雲軒領要亭,龍王堂的建築,寺廟拜菩薩,造型優美,形象生動,陽台山清水院創造藏經記「碑,寺年開始立法珍貴文物的寺廟。典雅的大覺寺的環境,周圍環繞著山,寺,平疇沃野,王邊界開放;寺後的幾座山峰,繁茂的叢林,注入新鮮空氣寺後石隙,周圍石渠潺潺下來,清澈的泉水,四季不竭轉變,從四川玉蘭醫院在乾隆年間的樹,花,花瓣的顏色是干凈的,香的,300年的年齡,向上和向下,而實際上大多數的資本玉蘭。有高大的銀杏樹,俗名「白果王」的合圍之勢,濃陰之前,需要六人,大庇半碼,已傲然屹立了幾千年。
寺廟留蘭香,鼠李發送柏,碧韻清池靈泉的泉水
松柏抱塔,,老藤發送柏樹,銀杏樹王,遼代古碑
已知的大覺寺8。
雍和宮
雍和宮建於康熙33(1694年),雍親王賢真正的豪宅。乾隆年間(1744年)改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成為格魯派在北京地區最大的喇嘛寺。
雍和宮許多的雕像,造型優美,活躍和生動的。還保存唐卡,繪畫,服飾,民族用品日常使用中,法物,法器等。釋迦牟尼佛和41唐卡「釋迦牟尼起源」,是珍貴的文物。羅漢山,紫檀木雕刻的白檀木雕刻的彌勒佛,金絲楠木雕刻的旃檀佛龕,被譽為雍和宮木雕「三絕」。 妙應寺
妙應寺,寺院,包括門,鍾鼓樓,天王殿三佛殿和七佛,宮殿,在宮殿的大廳西側,翼,塔院紅牆包圍寺院和塔院四角的角亭的建設,以一個獨立的庭院。白塔位於中間建有六神通寺廟院子里的北塔。
妙應寺白塔始建於元朝(公元1275年),2008年,元,主持施工過程中的官方立場的時候,元代尼泊爾安仁錄鋒芝,由於塔通體白色,俗稱白塔。塔體為磚石結構,高50.9米從塔基,塔身和塔剎。 ?810平方米的塔基底部區域;塔復雜碗,塔剎制動座須彌座座建大上小十三重相輪,即所謂的「十三天」,「十三天以上設置了巨大的樹冠,掛36的佛像和佛中國地幔的話大致如下學院風編鍾,小剎車最大的銅鎏金空心喇嘛塔。寺白塔,
妙應,大渡河保存的重要標志,我們現存最早的規模最大的一次藏寶塔中尼友好符合兩國人民和文化的交流,一個歷史的見證。
戒台寺
戒台寺也被稱為壇寺,坐落在北京西郊,馬鞍山,35公里的路程,從潭柘寺去了。寺約5公里的山路的城市,擁有中國最大的寺廟環套。杭州肇慶寺,泉州開元寺戒台,說三個環套環套佛教寺院教戒律的信徒,只之前的設定。北京西部的大寺廟,戒台寺始建於唐代(622年),原名為智慧寺高僧法群來寺,遼代(916-1125)開放式論壇教的戒律建立環套。當時,准備轉換為佛教來寺學習經文和戒律評估後到潭柘寺楞嚴壇,預選賽允許和尚,就可以成為一個雲游僧,此後戒台寺名聲大震。東正教多年的明代(1436-1449),並修剪已更名為萬壽寺。康熙,乾隆年間,擴展,當許多遊客,僧侶們來到這里,聽取退出。
戒台寺大殿主在前面的天王殿,殿,其次:錢佛胳。退出西北的寺廟和宮殿廟醫院。巨大的禮堂牌匾是乾隆親筆題詞「樹復雜的建築。退出台灣明朝建立成一個正方形,每邊30英尺長,10英尺高,並分為三,用白色大理石結構,周圍環繞著花瓣,祥雲等圖案雕刻雕刻非常精細。的
宮殿,四周有許多院落,每個醫院都有一個美麗的疊岩,古塔古碑,的鬱郁蔥蔥的Gusonggubo與山花流泉顯得格外寧靜。著名的寺廟的樹木舒適寬松「,」卧龍松「,」鬆散的九龍松和罕見的活動「,你是自由的,拉,松樹枝將按照顫抖,彷彿一陣風樣活性被擊中松動被稱為超過200年前,清朝乾隆皇帝留下了一個主題活動鬆散的詩歌「紀念碑。
十方普覺寺
普覺寺也被稱為寺的卧佛10。壽鞍山南路位於北西山,20公里,遠離城市。唐貞觀年間(627-649)建。原名兜率寺。兜率梵文的音譯,意譯為「美妙的腳」,「知足」。原寺唐代形狀的檀香木卧佛。元碩德8刺(英宗),於1320年繼承王位,在兜率寺在網站上的擴張。名稱變更後的趙孝寺,洪慶寺。鑄造的寺廟在1321年,一個巨大的釋迦牟尼涅磐銅像和泥像的的房子Hengbian信「性月恆明指月亮,如佛性,光榮永照門的12個門徒。明代重修5次,英宗,憲宗,武宗,世宗,神宗寺的卧佛崇禎年間,改名永安寺,清雍正元年(1734年)改造後,現在的名字,銅卧佛寺內供奉寺的卧佛。俗稱是卧佛寺地面原型的「紅樓夢」太虛幻境。寺坐北朝南,由三組捆綁庭院組成。,寺前的木製拱量的問題智光重明,四四柱三樓灰筒瓦頂,拱後,長100米的斜坡坡度12米庫珀4線兩側。主體建築琉璃牌坊,山門殿,天王殿,佛殿三,卧佛殿,藏經樓及其他建築樓後,附近的山坡,到達山頂的石階,建涼亭,俯瞰寺。雙方的圍廊廡配殿,接待室,方丈室,三進院落鏈接作為一個整體,是一個早期中國佛教寺院的布局方法,這種布局在北京地區少寺內還種了兩匹馬的板栗樹。,櫻桃溝附近景點。的玻璃拱形的門殿前站的四柱七樓琉璃牌坊。琉璃量後面的前拱量「的與人參秘密隱藏。」紀念碑廣場「出人意料」高宗御筆。拱後一個半環形的游泳池,游泳池邊的一座石橋通門鍾鼓樓,精細嚴格的房子的門的房子大廳哼哈二將。
四大天王殿,佛經說,四大天王,也被稱為生活的四大天王的須彌大廳外塑形象。四大天王四大金剛,每一個從那些也各有91分,他的助手,四大天王靠邊。天王廳還提供韋馱人居署32將是第一的四大天王之一,是佛教的守護神,應放置在寺院自唐初,因為三者之間允許的名字命名的崇拜佛,佛的寺廟卧佛寺內的大殿,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燃燈,佛,彌勒佛所謂的三個世界的佛菩薩,凈琉璃世界的東方葯師佛,釋迦牟尼佛,婆婆的世界,西方極樂世界的佛,卧佛。後者III佛供奉高約1米須彌座高2.5米的粘土坐在蓮花寶座大廳,Liangbang中是允許東西配殿東配殿有彩塑十八檀香木雕唐代卧佛像原來的三個允許貼金佛像,明,清消失了。 「據悉王子」和西配殿產品達摩「和」地藏菩薩「之類的的」Bosiniwang「之類。卧佛殿面闊三間,歇山頂,綠色琉璃筒瓦黃剪邊的文件,兩側的楹聯書皇後,寺廟現存最大的青銅卧佛卧佛轉換為統治的第一年(1321年)。佛的身體5.D米長,2.5公斤的銅(25噸),青銅勞動力7000。對睡眠的水平,向西南方左手自然地平線上他的大腿上,右手曲貢頭下的青銅佛像。卧佛寺圍坐後12圓覺菩薩重,他們的面部表情悲傷,構成了釋迦牟尼涅?「在婆羅洲在樹下的12個門徒,問葬禮現場。前寺廟的牆上掛著一個」太寬大舒適的「平板電腦。殿外左,右有一碑,居右1734年,李在1749年離開,碑,上面刻卧佛寺(Wat Pho)的簡史。配殿原有的幾十個衣櫃,都藏著一卷一卷的經文,通常打密封鎖定,懸掛在每年的6月24日,只有啟封開鎖。,佛經被摧毀,在1966年。東道元寺討厭的居住場所,由前向後訂購大食堂,大禪堂,季,月軒和清涼館的庭院是四合院形式。最後祖師醫院專門到寺廟開山祖師。西路,元宮的皇帝夏天一扔公共事務的首席合理的行為,三口之家。在前面的宮殿,頭部座通過假山,假山,石橋,垂花門進入宮廷的家園。王宮的庭院迴廊的建築形式。走廊沿線的北行,進入的兩個宮殿庭院,院內的假山堆疊潛修。再往北的三宮庭院的水景,醫院的事情外密封寬敞的陽台,面臨著回*大房間的懸崖前的大廳是一個正方形的魚塘。後分別簡稱為「塔」,「萬松亭「,」龍王堂「。
菱悅寺
靈越寺位於門頭溝區齋堂鎮以北5公里的白鐵山菱悅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重建遼,說白貼山醫院「Kim說,」靈岳寺「。修道院是白鐵山的平台上,南高峰期的中心軸的門,天王殿,釋迦牟尼佛殿。寺的南大門兩側的鍾樓和鼓樓的網站。天王殿的懸浮山的建築風格。大廳的老崇拜四大天王,韋陀,接引佛像。釋迦牟尼佛殿,作為一個單檐廡殿頂調大脊建築,面積100萬平方米。屋檐雙昂五踩斗拱,拱眼壁繪佛像。老霍爾拜一佛二菩薩,柳雕刻,高近4米。 1954年報廢。寺內現存元三十年(1293)「重修:菱悅寺紀念碑,清康熙年間(1683年)」重修靈岳寺碑記22年。水隧道
萬元的寺廟孔水洞
,萬洞廟位於北京市房山區,雲蒙山山,西北辦事處河北鎮捅村以西約200米。萬神廟建在洞口碼頭,水隧洞出口的。變更後的公司成立於唐玄宗唐代(713-756),原名龍龍泉寺,大理寺。現有的WAN三無梁殿,山頂的寺廟。嵌入式在門上的浮雕蓮花瓣圍繞Danbian。大廳正面和下端的兩個山牆鑲嵌的「菩薩法會,長的23.8米,高2.4米,由31個長方形的白色大理石浮雕。唐代浮雕藝術的代表。洞引水隧洞砌塊高大的券口,天然溶洞,洞內彈簧交通艇。遠離孔在岩石牆壁,雕像和雕刻的隋唐造像高,寬2.5米,根據岩石鑽孔,總六個類似的雲岡,龍門石窟,1982年,孔乾燥後,已出土的動物化石,鐵和唐金龍百神廟孔水隧道的兩個翅膀,每個塔,左翼是小龕雲花塔遼創建高約20米。右翼稱為「年齡男性和尚舍利塔,始建於元代,八角7密檐式,通高約18米。萬佛堂孔水隧道房間里,堆積著刻由早期的網站之一,在房間里的岩石經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市級重點保護文物。
寶應寺:
寶應寺在宣武區登萊胡同29號。據傳說,唐制動。原來,明萬曆編輯顧Bingqian重建的寶應寺碑和青銅鍾萬里32年。司禮監王陵墓旁的寺廟。晚清改變山東登萊公義公園。現在四館和部分醫院仍然是重點保護文物,宣武區。
希望寺
靈寺位於門頭溝區齊家鎮齊家村。武德年建的積極重建,明永樂年間尼姑寺。寺山名金柱山北下蹲。寺南,原山門殿,鍾鼓樓,王子殿,伽藍祖師殿,大雄寶殿和兩廂配殿打,在戰爭期間,日本人燒了,只有大雄寶殿。元代,實踐和流程的全面建設廳。殿頂和山牆重建的清代以後。霍爾老崇拜釋迦牟尼佛,兩側的銅菩薩4行,前小佛像,多達50個。喜歡放置在壁龕台灣中塑料劉備,關羽,張飛,寺東側,西側是一樣的嘉魯達上的佛龕和佛像背光。靈嚴寺現有成化22年(1486年)「重修靈隱寺記」碑。嘉靖六年(1527年)「重修靈嚴寺的」。
開元寺
開元寺位於順義縣城。又名隆興寺,俗稱東大寺。唐大歷二年(770)建寺唐代開元寺碑,金參議員暗副使王碑。記錄,根據「歷史傳記:貞佑年(1214年),邴巍順州城,王暗率部隊守,破城被殺。的後代是其墓碑石明,清兩代的死節,寺廟舉行重要儀式的統治者。寺山門,平台,大廳之中的構建。後殿仍然
創效率寺藏經閣
崇效率寺藏經閣位於白廣路西崇效率胡同。清初的第一年,唐代始建,明天順年重建,嘉靖時在寺廟建藏經閣,崇效率寺育花。棗花眾所周知的,中旬到丁香後不育墨牡丹與牡丹著名。一座明代建樓展區的二樓,是唯一的藏經閣,宣武區重點文物保護。「
鳳翔寺
鳳翔寺,仙台村位於懷柔縣城東南十里。唐代成立。原名「仙聖傳院」,晉鳳翔寺。最後的內置嘉慶年間,現存大殿。寺南,面闊三間12米水深7米,約7米高,硬山調脊五道梁大廳建設80萬平方米。兩個邊,復式,有三個東西廂房各醫院在古柏鎮雙,直徑近2英尺。圭第一方座青石紀念碑重修鳳翔在東廂房北山牆有一個大鍾,投寺,在正殿前面的立場。萬曆年,高約1.3米,大門外的遼立軸2。
萬壽寺
萬壽寺位於長河廣源閘西側,是京西著名的寺院,始建於唐代,到聚瑟寺。明萬曆五年(1577年)重建,改名萬壽寺,主要工廠的廠房和漢族使用的經文。移動到風扇後板,體積萬壽寺明代皇後的宮殿游覽西湖(昆明湖)用餐和休息的方式。光緒二十年( 1894年)重修萬壽寺宮殿,在西方校園范圍內的升級錢佛割和梳妝樓,進入最終的模式。寺,西分三路,中路為主要是宮殿,東方丈院,總面積? 31800平方米。中路,有一個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萬壽閣,錢佛哥和碑亭。雙方所分配的單位有配殿。王滇東的鍾樓西側,把永樂大鍾(後移動大鍾寺)。光緒慈禧和頤和園,鞠躬必須萬壽寺拈香,小乾隆年間被稱為西校區范圍內的宮殿茶。1934年,前,萬壽寺的前部變成了東北難民兒童,學校。 1984年中路,變成了北京藝術博物館。
西峰寺位於西峰寺,堅持籃子坨村,永定鎮,門頭溝區西部,建於唐代,初收斂寺,袁說,於湧泉寺,寺內有勝泉池。量英宗朱啟禎「西峰寺。寺現有山門寺廟,天王殿兩廂走廊寺超過30間客房。寺銀杏種植了元代。
上述廟宇的廢墟之上
位於海淀區聶鎮鳳凰嶺山腳下的寺廟廢墟。以東約5公里,從村裡的崛起。各站點均分布在山的峽谷,面積約5000平方米。是遼,金時期的古剎,一旦繆鳳的名字。寺坐西朝東,由山勢而建,原廟3重建立了一個覆缽花崗岩石塔一個大殿。 2寺後懸崖,石井,水以及相對齊,蔓菁,本地春1。遺址尚存明代石碑,文字難以辨認,明刻圓覺經石棕色是清朝廟碑一。在前面的山谷中一座明代石塔的廢墟,一個覆缽僧塔,塔坐西向東,由高的懸崖前,鳥瞰深澗,所有花崗岩砌築。塔有一個高度為6.1米,塔基平面呈亞字形。遺址北側元代佛塔,俗稱玲瓏塔,金元初當地禪靈塔,一些建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