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插畫
A. 版畫插圖的例子有什麼
如唐寅《西廂記》插圖,陳洪綬有《西廂記》插圖。「鴛鴦綠插圖」「離騷九歌插圖」繪刻俱精,還有「水滸葉子」「博古葉子」等。弘治間,北京派《西廂記》插圖(北京大學圖書館藏),京師書坊金台岳家刊本。為上圖下文,單元長卷式。萬曆間,建安派《水滸傳評林插圖》建安余式雙峰堂刊本。上圖下文連環畫式。金陵派《綈袍記插圖》(北京圖書館藏),金陵宮春堂刊本。圖佔一頁全幅大版,模眉標題。徽派《人鏡陽秋插圖》,汪廷納環翠堂刊本。黃應祖鐫,雙頁通幅大版。蘇州派《顧仲芳詠物圖譜》(北京圖書館藏),華亭顧正誼散曲插圖。武林派《歷代明公畫譜》(上海圖書館藏),武林雙桂堂刊本。旌德劉光信刻,前圖後文。泰昌間,吳興派《牡丹亭插圖》,(北京圖書館藏),吳興氏刊本,汪文佐、劉升白刻,雙面橫貫通版,不同流派各有版式。
B. 紅樓夢背景是哪個朝代
在《紅樓夢》小說中曾寫道「無朝代可考」,也就是說這是一個虛構的年代,沒有歷史背景、也沒有時間的約束。
不過,關於《紅樓夢》朝代的推測,目前有兩種說法:明朝和清朝。
關於清朝的說法,目前已經被推翻了,在清朝時期,漢人都是要留長辮的,但是小說中的人物卻並非如此,顯然和史實不符。而關於明朝的說法,可以從劇情中考證。小說中有很多帶有時代色彩的物件,比如自鳴鍾、玻璃、汪洽煙,都是在明朝時期才出現在中國的,和歷史有一定的重合。
C. 紅樓夢背景是哪個朝代
紅樓夢是虛構的,沒有朝代。
《紅樓夢》,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 ,又名《石頭記》《金玉緣》。此書分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兩種版本系統。新版通行本前80回據脂本匯校,後40回據程本匯校,署名「曹雪芹著,無名氏續,程偉元、高鶚整理」。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說以「大旨談情,實錄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體情理,按跡循蹤,擺脫舊套,新鮮別致,取得了非凡的藝術成就。
「真事隱去,假語村言」的特殊筆法更是令後世讀者腦洞大開,揣測之說久而遂多。後世圍繞《紅樓夢》的品讀研究形成了一門顯學——紅學。
(3)牡丹亭插畫擴展閱讀:
成書過程《紅樓夢》書影
《紅樓夢》誕生於18世紀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當時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舉國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這時期從表面看來,好像太平無事,但骨子裡各種社會矛盾正在加劇發展,整個王朝已到了盛極而衰的轉折點。[
在康熙、雍正兩朝,曹家祖孫三代四個人總共做了58年的江寧織造。曹家極盛時,曾辦過四次接駕的闊差。曹雪芹生長在南京,少年時代經歷了一段富貴繁華的貴族生活。但後來家漸衰敗,雍正六年(1728年)因虧空得罪被抄沒,曹雪芹一家遷回北京。
回京後,他曾在一所皇族學堂「右翼宗學」里當過掌管文墨的雜差,境遇潦倒,生活艱難。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窮苦,「滿徑蓬蒿」,「舉家食粥酒常賒」。《紅樓夢》一書是曹雪芹破產傾家之後,在貧困之中創作的。創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D. 百家講壇劉心武八十回後真故事的插圖是哪位高人繪制的
戴敦邦(1938年-),中國現代著名國畫家,自號民間藝人,江蘇鎮江丹徒石馬鄉人,1956年畢業於上海第一師范學校,任《中國少年報》、《兒童時代》美術編輯,1976年入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美術研究室副主任,後擔任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直至退休。
因長期創作連環畫,一度被推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連環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又擔任過上海道教協會副會長和上海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多數作品為依附於中國古典文名著和古典詩詞的插圖,如《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聊齋志異》、《西廂記》等,是蜚聲海內外的中國畫大家,也是深受讀書人喜愛的插圖藝術名家,連環畫家,上海交通大學藝術系副教授、人文學院教授。他早年曾任文藝出版社裝幀設計師,插圖藝術自然當行。後調任大學教授繪畫,出版界仍對他緊追不舍。擅人物,工寫兼長,多以古典題材及古裝人物入畫,所作氣魄宏大,筆墨雄健豪放,形象生動傳神,畫風雅俗共賞。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戴敦邦古典文學名著畫集》,薈萃其1970至1997年間如題代表作一百六十餘幀。 他的主要作品有《戴敦邦水滸葉子》、《水滸人物一百零八圖》、《戴敦邦水滸人物譜》、《紅樓夢人物百圖》、《戴敦邦新繪「紅樓夢」、《紅樓夢故事連環畫》、《戴敦邦繪畫粉本精選》、《戴敦邦古典文學名著畫集》、《戴敦邦圖說詩情詞意》等。連環畫代表作品有:《一支駁殼槍》、《水上交通站》、《大澤烈火》、《蔡文姬》、《黛玉焚稿》等.彩色連環畫《陳勝吳廣》、《逼上樑山》、《戴敦邦新繪長恨歌》等在國內外獲獎。他為英文版《紅樓夢》、《封神演義》以及人民文學版的《水滸》、《曹雪芹》等繪制插圖。1984還精心繪制了《牡丹亭》郵票。
戴敦邦先生的畫在美術界被圈內人所津津樂道,如《戴敦邦新繪全本紅樓夢》、《戴敦邦道教人物畫集》、《戴敦邦新繪全本水滸傳》、《長恨歌》、《聊齋》、《石壕吏》等,這些畫作早就得了我的景仰。讀他的畫冊,讓我在視野上、精神上受到他的大氣畫風的洗禮,也帶來精神上的升華。
然戴先生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與濡養,他的畫有著獨特的風格,有著中國民族藝術的精神,正如蔡若虹先生在《戴敦邦連環畫集》中序言所說的「戴敦邦畫了很多畫,連續性的插圖以及四扇屏等等。他的作品可貴之處,是始終不脫離群眾,始終說中國話(雖然有兩三種不同的聲音),始終不跟著外國畫家的屁股後面跑。他沒有強調百花齊放而不提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他是一個真正的愛國畫家。」蔡若虹先生對他的畫品給予極高的評價,當不為過。戴敦邦不僅畫品好,人品也是有口碑的。如:中央電視台拍攝電視連續劇《水滸傳》,專門請他為該劇中的人物造型,並說:「繪制所給他的費用不是很高。」戴敦邦聽後回說:「不給錢也畫。」從他的身上可以看出,人品高於畫品的藝術價值觀。
對於外來動漫與中國連環畫,戴敦邦卻抱著一股愛國熱情,以他的學識,非常中肯地說;「外來的動漫實在是種文化垃圾。這將會被人逐漸認識清楚的,在藝術上似乎它根本不屬此范疇的無藝可言,和任何可比性,藝術貴在塑造生動而有個性的性象。現在流動的動漫都成為千篇一律不分中外古今一個統一的共同符號,而且滲透到文化、社會、歷史諸多領域。並鋪天蓋地使年輕一代錯誤而被迫為唯一的認同感,消蝕了自己的民族感情,這是十分危險的,這以經不是動漫取代不取代連環畫的事情,可以說是民族文化的災難。」
作為蜚聲海內外的大畫家戴敦邦,我早就知道他的大名。在相冊中找到了我與戴敦邦夫婦以及作家、畫家等人在一起的合影,使我記起,我與戴敦邦先生第一次見面卻是在乍暖還寒的季節,2003年2月上海仰光大酒店的餐桌上。那天,他身著中式對襟棉襖,慈眉善目,帶著一副眼鏡,正襟危坐,不善言辭,也不高談闊論,頗見出一種君子自知的尊嚴和朴質風度,讓我心生敬意,從內心產生了敬仰之情。
當今滬上畫壇,集國畫、連環畫、插圖於一身的戴敦邦先生,已近古稀之年的老畫家了。他從上海第一師范學校畢業後,1957年進入上海《兒童時代》雜志社從事插圖工作。由於,他在連環畫上作出了很高的成就,1979年經著名漫畫家丁聰、方成倆先生的推薦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1981年調入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繪畫,任藝術系主任。由於鍾情於繪畫,不久又辭掉了系主任職務。正如他自己在創作手記中所言:「吾以畫為主,畫以吾為友。」自成年以來,夢醒誘惑,幾乎盡在一個「畫」字。
戴先生是著名的人物畫大師,他除了繪畫以外,對戲曲、音樂、舞蹈,中國古典文學都有著廣泛的興趣。他長於南方的雅曲,並能哼唱崑曲,更喜歡的是北方古老的秦腔,崇尚秦腔的陽剛豪放的氣息,並認為秦腔高亢悲壯,有著一派陽剛之氣。他酷愛中國古典文學,半個世紀以來,畫過《水滸傳》、《三國》、《西遊記》、《紅樓夢》……,然戴先生所選取較多的還是古典題材的繪畫形式的創作。譬如:他畫白居易的《長恨歌》,用非常細膩的筆法,把楊貴妃的美麗和豐腴的身材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而反映了在唐代的當時審美情趣,正是符合了古人的審美觀。他不僅是人物畫大家,而且還是中國唐代文學會會員,中國紅樓夢研究會會員。更多的而是畫《紅樓夢》。畫冊中的人物不論是賈寶玉,或是林黛玉,這些人物的站立或坐姿,眼神舉態,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他畫過一幅清瘦的《曹雪芹著書圖》贈送給海外紅學大家周策縱先生。周策縱又在其畫上題詞而自己珍惜地收藏著,則就有了一段文苑逸事。戴敦邦又是《外文版紅樓夢》的插圖作者。畫冊中的人物形象,生動的腳本於清朝歷史有著雙重的闡釋作用,尤其奪人眼球。
他畫《米芾拜石圖》的扇面與著名國畫大師程十發繪的《歲寒三友圖》扇面,在台灣「國父紀念館」展出,頗得兩岸文化界人士的青睞。
近來,戴先生又接受了作家出版社的邀請將與劉心武合作創作一本《金瓶梅》的人物評傳。這本評傳,劉心武以文字來評論,戴敦邦則以畫來評說。他的修養頗深,能接受民間畫的影響。在繪畫的表現方法里都有著新的開拓。以人物畫為見長,長於人物的神態,善於點染,線條強烈,描寫盡致,使其畫自成一格,標志著人物畫的重大變化。從他的繪畫作品中可以看出,文化的傳承在作品中表現的尤為突出,這不僅是他的藝術上的造詣深,更是他豐厚文化內涵的外延!
戴敦邦現任中國連藝會副主任,上海連藝會主任。自稱「民間藝人」。一生鍾情中國畫,連環畫。他仍像傳統士大夫那樣,在書畫中尋覓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2002年他帶著滬上范生福、孫愚幾位畫家以及史力群先生創辦了一個以連環畫為專業性的刊物,取名《連博》,用魯迅先生手跡。戴敦邦親自但任總監。辦刊的宗旨是正本清源,求索發展。旨在這個藝術世界裡宣傳和拯救獨具民族特色的連環畫。追求連環畫根源,報道連壇動態,展示當代連壇畫家的時代風采和創作成果。我手中擁有《連博》的創刊號,扉頁上有戴敦邦、范生福、孫愚的簽名,那是值的收藏的。
上海老作家沈寂先生的長篇歷史歷史小說《大亨》,被《新民晚報》連載,遠在北京的華君武先生看後就立即寫信給沈寂說:「應請一畫家插圖,我想非戴敦邦莫屬。」然而,戴敦邦以飽滿的熱情,用國畫的技法,採用傳統的白描手法,線條流暢,黑白分明,歷時7個月的時間創作完成了連環畫《大亨》。此畫冊長達290幅,文圖相得益彰。真是藝貴創新,先生得之。《大亨》的出版,轟動了上海的畫壇,並赴比利時「首屆中國連環畫展」參展,《大亨》被稱為當今的連環畫經典之作,更體現了他嚴謹,新的創作態度和深厚的藝術造詣。
任何一個藝術大師,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從事的藝術始終有著鍥而不舍的迷戀,並且在追求過程中不信地打破、反叛、變更和創新。戴敦邦也是如此。他以自己的天賦與不懈的努力,開創了連環畫的新風,《大亨》就是明證。由於他不斷汲取古人繪畫的精華,逐步形成了質朴、凝煉、深沉厚重的創作風格,使他成為連環畫壇上的一位高手。他的畫在連環畫界有很大的影響,甚至在邊遠地區都深知其大名。2005年戴敦邦赴東北沈陽參加「王弘力從藝五十周年學術研討會」期間,便與幾位畫壇同道到「魯迅美術學院」拜會95歲高齡的「湖社」畫會元老晏少翔。在校區的一隅,被魯迅美院的學生晁嵩相認後,即後退三步,單腿跪地,右手直伸觸地,向戴敦邦行旗人禮節,大聲言道:「小的連環畫孫子晁嵩,給連環畫爺爺請安!」此事已在連環畫圈內已傳為美談。戴敦邦在「魯美」遇到的「跪拜禮」,則充分體現了青年學子們對戴敦邦的畫是非常地敬佩,也是對畫家的景仰。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平朴是一種深刻而深厚的美,真誠則是這種深刻之美和深厚之美的本質。畫家戴敦邦的繪畫藝術就充滿著平朴的性格和真誠的德行。他創作的國畫、連環畫更顯示出」平朴「、」真誠「的魅力。戴敦邦在國際上享有人物畫大家的聲譽。1988年名列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並受聘於國際名人傳記中心理事。他的畫受到了華裔愛國僑胞們的歡迎。畫本無言,畫家所說的或許都在畫中。他的畫有口皆碑,影響深遠,也是公認的畫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獨樹一幟的卓然大家。
E. 紅樓夢的歷史背景在哪個朝代
一 「假借漢唐」不符事實
在紅樓夢第一回中有一段空空道人與石頭的對話。在對話中,空空道人提出《石頭記》「無朝代可考」的疑惑。石頭對此的回答是——
若雲無朝代紀年可考,今我師竟假借漢唐等年紀添綴,又有何難?
其實通觀整部《紅樓夢》,「假借漢唐」是根本行不通的:書中多處出現古人名,其中很多人物如宋徽宗(第3回)、唐伯虎(第4回)、蘇軾(第41回)、朱熹(第56回)等都是在唐朝以後的——至於漢朝以後的人物就更不必說了;再者,還有一系列文藝作品如歐陽修醉翁亭記(第17回)、西遊記(第22回)西廂記(第27回)、等皆誕生於漢唐以後;另外,例如算盤(第22回)、眼鏡(第53回)、爆竹(第54回)等生活用品也都是漢唐時所沒有的。
此外,《紅樓夢》第一回還有這樣的敘述:
當時地陷東南,這東南一隅有處曰「姑蘇」,有城曰閶門者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
漢朝時南方政治經濟都遠不及中原,蘇州也不可能成為「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而唐朝時「揚(州)一益(州)二」,還有首都兼當時國際大都市長安,蘇州自然也與「一二等」無緣。蘇州「大顯身手」,那是明朝以後的事。
二 似明似清 非明非清
既然漢唐不是《紅樓夢》的歷史背景,那又該是什麼呢?其實在很多讀者眼中,《紅樓夢》里的人不是生活在明朝就是生活在清朝。誠然,書中一些地方體現了這種觀點,略舉一二如下:
明日寫一封書信會票我們帶去,先支三萬,剩下二萬存著,等置辦花燭彩燈並各色簾櫳帳幔的使費。(第16回)
尤氏道:「你是狀元榜眼探花,古今第一個才子。我們是糊塗人不如你明白,如何?(第74回)
所謂「會票」是明清時對匯票的稱呼,其他朝代並非如此,比如唐代就稱之為「飛錢」;而「狀元」、「榜眼」、「探花」分別是對明朝科舉考試廷試一甲的第一、二、三名的稱呼,亦非他朝所有。
除此之外「守備」(掌管分守城堡或負責糧餉等事的官員,見第15回)、「堂官」(衙屬長官,見第13回)、「八股文」(第81回)以及《西遊記》(第22回)、《牡丹亭》(第23回)等著作都是明清所特有的,那是否就可以說紅樓夢的歷史背景就是明清時期了呢?
首先,明朝是顯然不行的。因為和漢唐一樣,全書中也有明朝不曾有過的新事物,如《魯智深醉鬧五台山》(第22回)、《滿床芴》(第29回)等大量戲曲和《莊子因》等著作都是清初產生的。
其次,《紅樓夢》里的人物也不生活在清代。清代男性是要剃發的,而紅樓夢中的男性——比如賈寶玉,則是「頭發周圍一轉的短發,都結成小辮,紅絲結束,共瓚至頂中胎發,總編一根大辮,黑亮如漆」。從歷來有關紅樓夢的插畫以及戲曲中的人物來看,他們也根本不是清朝人;另外第四回中說皇帝開恩典,「仕宦名家之女,皆親名達部,以備為公主郡主入學陪侍,充為才人贊善之職」,其中的「才人」是宮中女官名,為魏晉時設置,但清朝的宮中並沒有才人一職。這進一步說明了清朝和明朝一樣,也不是寶黛等人的生活時期。
三 混亂的官制
《紅樓夢》里設置了各種各樣的官銜和官署,可謂混亂不堪:
王子騰升了都檢點,賈雨村補授了大司馬,協理軍機參贊朝政,不題。(第2回)
如今代善早已去世……遂額外賜了這政老爹 一個主事之銜,令其入部習學,如今現已升了員外郎了。(第2回)
雨村斷了此案,急忙作書信兩封,與賈政並京營節度使王子騰,不過說「令甥之事已完,不必過慮」等語。(第4回)
如今鬧破了,被錦衣衛拿住送入刑部監,要問死罪的了,前幾天被人告發的。(第81回)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到唐、五代、宋、明、清等朝代所特有的官制在紅樓夢里被安排在了同一個時期,進行了一場「同台上演」:節度使是唐宋時的官制;(宋朝有虛名無實權)「都檢點」是五代時禁軍的最高統帥,宋朝初年並被廢除了;「錦衣衛」更是只有清朝才有的特務機構;清代六部之下設司,「員外郎」是司主管郎中的副手,而「主事」則是員外郎的下級。
以上官制雖十分混亂,畢竟還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紅樓夢》里更有大量虛構的官制:
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蘭台寺大夫,本貫蘇州人氏……(第2回)
那時已將入都時,卻又聞得母舅王子騰升了九省統制,奉旨出都查邊。(第4回)
賈珍便命賈瓊……一面吩咐去請欽天監陰陽司來擇日,擇准停靈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後開喪送訃聞。(第13回)
上述的蘭台寺大夫九省統制陰陽司皆為作者虛擬的官名或官署名。另外還有龍禁尉(第13回)、體仁院總裁(第13回)、都太監(第16回)等等,都屬於這種范疇。
由此可見,《紅樓夢》正如作者所說的那樣「無朝代可考」,沒有歷史背景、打破時間上的約束,這也正是《紅樓夢》成為一大奇書的一大奇處。
參考資料:http://210.28.33.29/sjweb/discussion/user_view.asp?action=view&id=241432
F. 七下人教版歷史書128頁黛玉葬花的插圖選自什麼版的紅樓夢
你能說得清楚一些嗎?最好你用相機拍個照,然後發到網上來,這樣會有很多人幫助你的。我見過一張黛玉葬花的圖片,那個算不上是哪個版本的紅樓夢,是戴敦邦畫的。我還收藏了一份呢,是類似於火柴畫的那種。
G. 關於春天的詩詞,對聯,成語,美文,插圖
描寫春天的古詩(四首)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萬樹江邊杏,
新開一夜風。
滿園深淺色,
照在綠波中
唐 王涯《春遊曲》
新年都未有芳華,
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樹作飛花
唐 韓愈《春雪》
肅肅花絮晚,
菲菲紅素輕。
日長雄鳥雀,
春遠獨柴荊
描寫春天的詩句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遲遲:緩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樣子。倉庚:鶯。喈喈:鳥鳴聲眾而和。蘩:白蒿。祁祁:眾多。
《詩經·小雅·出車》
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陽和:春天的暖氣
《史記·秦始皇本紀》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陽春白日風在香
晉 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晉 樂府古辭《盂珠》
春晚綠野秀,岩高白雲屯
秀:秀麗。屯:駐,聚集。
南朝宋 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變鳴禽:鳴叫的鳥換了種類。兩句寫冬去春來,鳥兒已經替換了。
南朝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覆春洲:落滿了春天的沙洲。雜英;各種各樣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梁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洛城:洛陽城。風日:春光風物。道:說。
唐 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過江來,江南一片春色。淑氣:春天的和暖氣息。轉綠蘋浪:使水中蘋草轉綠。四句意謂:彩霞伴著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綠柳把春意帶過了江面,黃鳥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陽光催綠了蘋草。
唐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 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
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唐 李白《古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唐 劉昚虛《闕題》
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閑
唐 劉昚虛《積雪為小山》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意為:道路被白雲遮斷,春景與青青的流水一樣綿延不斷。
唐 劉昚虛《闕題》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唐 李華《春行即興》
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後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
唐 杜甫《春運》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種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對雨》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萱草:一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此句說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臘日》
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春城而色動微寒
唐 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 錢起《春郊》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倫《蘇溪亭》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半;多數。未勻:參差不齊。
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唐 張籍《春別曲》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時節的景色描寫。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兩句寫白雪等不及春天到來,已穿樹飛花裝點早春之景。
唐 韓愈《春雪》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天街:京城裡的街道。草色遙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點細芽,遠看一片新綠,近看卻似不見。絕勝;遠遠勝過。
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韓愈《晚春》
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韓愈《感春五首》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唐 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H. 紅樓夢的歷史背景
《紅樓夢》誕生於18世紀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當時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舉國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這時期從表面看來,好像太平無事,但骨子裡各種社會矛盾正在加劇發展,整個王朝已到了盛極而衰的轉折點。
在康熙、雍正兩朝,曹家祖孫三代四個人總共做了58年的江寧織造。曹家極盛時,曾辦過四次接駕的闊差。曹雪芹生長在南京,少年時代經歷了一段富貴繁華的貴族生活。但後來家漸衰敗,雍正六年(1728年)因虧空得罪被抄沒,曹雪芹一家遷回北京。
《紅樓夢》開卷第一回第一段「作者自雲」即是曹雪芹自序。在這篇自序中,曹雪芹以真實身份出現,對讀者講述寫作緣起。據他自述,他是依託自己早年在南京親歷的繁華舊夢而寫作此書。因流落北京西郊,碌碌無為,一事無成,猛然回憶起年少時家裡所有的女孩兒,覺得她們的見識才氣遠遠超過自己,不禁深自愧悔。
(8)牡丹亭插畫擴展閱讀:
《紅樓夢》主要出場人物:
賈寶玉
榮國府銜玉而誕的公子,前世真身為赤霞宮神瑛侍者,現世賈政與王夫人之次子。他作為榮國府的嫡派子孫,出身不凡,聰明靈秀,闔府捧為掌上明珠,對他寄予厚望,他卻走上了叛逆之路,痛恨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學,給那些讀書做官的人起名「國賊祿蠹」。
林黛玉
金陵十二釵之冠。林如海與賈敏之女,寶玉的姑表妹,寄居榮國府。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她與寶玉真心相愛,是寶玉反抗封建禮教的同盟,是自由戀愛的堅定追求者。她是書中一位富有詩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劇形象。
薛寶釵
金陵十二釵之冠(與黛玉並列),來自四大家族之薛家,薛姨媽之女,寶玉的姨表姐。她是一個復雜的矛盾糾葛體。
王熙鳳
來自四大家族之王家,王夫人的內侄女,賈璉之妻,即寶玉表姐及堂嫂。她年輕美麗中透出尊貴,苗條的身段,風騷的體格,不露的威風,貌似可喜,實則可畏。她精明強干,深得賈母和王夫人的信任,在榮國府中處於要位,是實際的管家奶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紅樓夢
I. 求課本插圖,那位吹簫的女子 山東人民教育出版社 選修課程 {唐詩宋詞選讀} {春江花月夜}
冷月葬花魂。 這好像是紅樓夢裡面的不過我記不太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