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王府
『壹』 去洛陽觀賞牡丹什麼時候、那個景點最好
4月份牡丹節去。當然要看牡丹園啦,清明上河園也不可錯過,龍門石窟非去不可,白馬寺感興趣可以一去,還有關林,景點太多了。
『貳』 明朝青州蘅王府
明朝,在青州城內西南部曾有一座富麗堂皇、古樸典雅的仿北京皇宮的建築群——衡王府。在古典名著《紅樓夢》、《聊齋志異》中都曾出現過他的鼎鼎大名。然而,歲月流逝歷史滄桑。隨著明朝的滅亡,這座規模宏大的建築群早已盪然無存。只有王府前面的威武雄壯的石坊似乎還在訴說著這座王府的興衰歷史。
衡王,名佑楎。明憲宗(朱見深)第七子。母庄懿張德妃。成化二十三年(公元前487年)被冊封為衡王。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衡王就藩青州,大興土木,建造了衡王府第。衡王共傳了六世七王。王府經歷代修葺擴建,規模日益宏大。現存的衡王府石坊,俗稱「午朝門」。是文武百官員叩拜衡王時出入的大門。石坊座北朝南。南北兩坊相忠臣43.5米,建築形式相同,尺寸一樣。坊為石灰石,四柱三門,牌坊式結構。每坊由28件巨石雕刻絡腮鬍子成。東西寬11.5米,南北深2.78米,中高7.25米,側高5.15米。座吳須彌狀,高1.2米,寬1米分三層,底層25厘米,刻獸足狀案底紋和仰蓮紋;中支內收10厘米,高40厘米,刻牡丹、荷花圖案;上層與底層形制相同,刻獅子、麒麟、纏枝牡丹、覆蓮圖案,其中獅子12個,麒麟2個,四角4個鑽獅形象特殊。底座之上有石柱,為方形,立於須彌座中部,中間二柱高6.02,兩側二柱高3.95米。每柱南北各置透雕立式的龍1個,高2.12米。四柱上方嵌橫匾,匾上浮雕二龍戲珠和斗拱圖案。中門嵌兩匾,上匾刻大字,南坊為:「樂善遺風、象賢永譽」;北坊為:「孝友寬仁、大雅不群」。均剔地陽文。「樂善」為朱佑楎號。「遺風」系朱佑楎去世後的用詞。因此,石坊建置年代應在第二王朱厚矯在位的嘉靖年間。
說起牌坊,它的歷史是與華表不能截然分開的。華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傳說中的古老時代。《屍子》說「堯立誹謗之木。」三國時韋昭說,誹謗木是老慮到政治措施或有缺失,讓人們把意見寫在上面的。這當然只是歷史傳說,並不可信。韋昭又說,誹謗木就是當時的「四柱木」。四柱木又稱「交午柱」(一縱一橫叫午),它可以裝在「亭傳」頂上,用以「表識衢路」。《漢書·尹賞傳》注裡面說它就是華表。華表除了裝在「亭傳」屋上以外,也可以直接立在地面上,這一類多用石制,也叫「石柱」或「表柱」。這樣,設置成對的表柱有時可以連成一座大門。宋代流行的「烏頭門」門頰兩側的兩根柱子遠遠高過門頂,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是由兩根表柱連成的大門。這就是牌坊的雛形。不過更具體一點說,它的直接的譜系可以追溯到唐、宋里坊之坊門。在宋石刻《平江圖》上就可以看到這種坊門。而封建統治者為了提倡那一套封建道德倫理之灰,如果某坊居民中出了什麼「嘉德懿行」,有時就加以旌表,榜於門上,叫做「表閭」。如:山東省安丘縣庵上鎮庵上村的庵上石坊,兩面正樓匾就分別鐫刻「節動天褒」,「貞順流芳」楷書大字;上部兩面均刻「聖旨」二字;題跋為「旌表儒童馬若愚妻王氏節孝坊」。這種坊門起初是木構建築,明代出現了用石頭建造的。就叫「牌坊」或「石坊」。
牌坊分柱子出頭與不出頭二式。柱子出頭的,起初和「烏頭門」的樣子差不多,後來才發展為多間的大牌坊。這類大牌坊以明代嘉靖時修建的長陵石牌坊為代表。衡王府石坊也屬於這一種。也有的在大額枋的中央冠以火焰寶珠,則叫火焰牌坊。至於木結構而裝斑斑瓦頂的,一般就稱為牌樓。
http://www.e1000e.com/UploadFile/2005826133243793.gif
衡恭王佑楎,憲宗第七子。弘治十二年之藩青州。嘉靖十七年薨。子庄王
厚燆嗣,嘗辭祿五千石以贍宗室,宗人德之。隆慶六年薨。子康王載圭嗣,萬
歷七年薨。無子,弟安王載封嗣,十四年薨。子定王翊鑊嗣,二十年薨。子常
氵庶嗣。新樂王載璽,恭王孫也。博雅善文辭,索諸藩所纂述,得數十種,梓而
行之。又撰《洪武聖政頌》、《皇明政要》諸書,多可傳者。從父高唐王厚煐、
齊東王厚炳皆以博學篤行聞。嘉靖中,賜敕獎諭者再。
《明史 諸王傳》
『叄』 六安皋城王府牡丹苑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02
『肆』 燕門世家 牡丹大師被藏在秦王府哪裡
進門之後左邊的第一個樓的第三間房子里。
『伍』 皋城王府牡丹苑是幾期
摘要 一期
『陸』 有一篇小說,女主是庶女,叫魏牡丹(嬌娘)嫁給了男主做側妃
《貴妃難為》
作者:鳳子君
文案:承恩侯府的娘子們美名遠揚,而九娘子魏牡丹更是艷冠京華。 從待價而沽的侯府庶女,到步步為營的王府側妃,再到久享盛寵的皇貴妃,魏牡丹因這個『庶』字奮鬥了小半輩子,最後醒悟,嫡女、王妃、皇後算什麼,她要做就做笑到最後的皇太後。 本文無重生,無穿越,宅斗、宮斗,女主控
內容標簽:宅斗 宮斗 宮廷侯爵
搜索關鍵字:主角:魏牡丹(嬌娘) ┃ 配角:戚望之 ┃ 其它:
『柒』 從牡丹園怎麼去恭親王府
22路到平安里換乘105路,到北海後門.恭王府在北側的胡同里.那裡據說和紅樓夢有關,是北京保存最好的王府了,其他的王府多被學校、部隊大院給佔了。
『捌』 清朝醇王府的前身和現狀是什麼景象
醇賢親王奕譞為道光帝第七子,俗稱七王,咸豐十年與慈禧的同胞妹妹結婚,同治十一年晉封親王。
醇親王府南府在太平湖畔,因其次於光緒帝生於此,醇親王在光緒繼位後搬出,到後海北河沿的一王府居住,這里即為醇親王新府,也叫北府。
醇親王北府,最早是康熙年間大學士明珠的宅邸,乾隆年間曾被和珅佔有。和珅垮掉後,此府又成為了成親王的府第。醇親王入住後,加以擴建,佔地達80餘畝,極為廣闊。
醇親王北府的修建著重點在花園與住宅,修建以後的醇親府邸可以大致分成正院、住宅、花園及馬圈。另還在果子市建有醇親王祠堂,府東建有曰"龍華寺"的家廟。
進入外院後三門,即為王府的後門。平時出入均由東西阿斯門進出。
二門內就是正殿,即銀安殿,面闊五間,東西各有配殿。
後院有前、後之分,前院以專供奉神、佛和遠祖的神殿為主。後為罩樓,面闊九間,舉行各種慶典即在此。
正院東部有飯房、司房等。住宅部分由三個院落主體,即:"寶翰堂"、"九思堂"、"思謙堂",再加上東跨院的"任真堂"、"樹滋堂"、"信果堂"等配合組成。
寶翰堂又叫大書房,包括五間北房,東西耳房各兩間,東西廂房各五間。
其後的院落,正廳名九思堂,院為正方形,東有牡丹池,西有藤蘿架,為太妃的居所。
再後面為思謙堂,為王妃的居所。
"任真堂"等為兒輩讀書的小書房,位於住宅西部的花園,又稱西花園,有三間正門,但並不開戶,只有一個隨牆門供出入。
一踏進花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座土石假山,經過假山,走過小橋,有一片竹林,中間有一座方亭,曰"恩波亭"。此亭兩面臨水,因聖上有旨引水入源,故名"恩波"。水由西引入,繞園一周,在東端流出園外。
沿著長廊一直走可到達南樓,南樓前臨水有七株古樹,其中兩株已有200多年了。
南樓後的土山上東端有一扇面形亭,西端有三間屋子。南樓對面有南、北房各七間,戲台一座。
1949年,攝政王載灃把王府售與國立高級工業學校,現在正院為衛生院使用,是北京文物保護單位。西花園即為宋慶齡故居,她1963年入住,一直住了19年。果子市的祠堂後也改為關岳廟,現為西藏自治區政府駐京辦事處。龍華寺已不存在了。馬圈今為北京第二聾啞學校校舍。
醇王北府花園,現以"宋慶齡故居"對遊人開放。
『玖』 為什麼很多人不建議去恭王府
為什麼很多人不建議去恭王府
因為有很多名人居住在恭王府比如和珅,恭王府基本可以說見證了清朝的榮辱與衰敗,裡面承載了歷史的痕跡,所以很多人打卡。
恭王府為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後作為和珅、永璘的宅邸,一八五一年恭親王奕欣成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恭王府歷經了清王朝由鼎盛至衰亡的歷史進程,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資訊,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
和珅的官位品級遠比恭王大的多,即使按清王朝冊封王位等級,恭王也在親王之後。顯然,取名恭王府與和珅的地位不符。原來,和珅在此居住時叫和宅,貪婪的和珅被嘉慶皇帝扳倒查辦後,這座豪宅就成了皇帝手中的賜物在家族中幾經轉手,到咸豐皇帝時,就賜給了同父異母的弟弟奕。奕世襲王位恭親王,宅邸最終落名恭王府。
王府的府門一般不臨街。在府邸大門前,用圍牆圈出一片寬敞的場地為前庭院,類似於現在的市政廣場。正對府門的南牆沒有門,進出的門都設在東西兩側。由於前庭府門兩側有一對石獅相對,故也把前庭稱為獅子院。
清宮歷史的一半是恭王府,是對恭王府深厚歷史內涵的最詳盡的總結。它見證了清朝從興盛到衰亡的整個過程以及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前的朝代是繁榮衰落的縮影,the鎖是清政府喪失權力並最大程度地羞辱國家的標志。和平與和諧的再利用直接促進了腐敗的增長,並已成為清朝從繁榮到衰落的分界線。 「魔鬼六號」提供了出售該國榮耀的機會。
65歲以上老人半價票,如果有效證件的離休人員可以免票。
北京恭王府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恭王府大修發現神秘薩滿殿
曾見證《北京條約》簽訂過程的多福軒因被音樂學院改成錄音棚而保存下完整的金磚、彩繪
「在大修中,我們發現,恭王府嘉樂堂與故宮坤寧宮薩滿教神堂的建制一模一樣,這充分印證了王府中有座神殿的傳說。另外,在多福軒內,由於偶然原因,還保存下了完整的金磚、彩繪,與宮中的規格相同,可謂是恭王府修復中的意外之喜。」昨日,恭王府管理中心古建修繕部李中國主任告訴記者。據悉,為在2008年前將恭王府建成國家級王府博物館,文物修復工作正在進行中。
兩口舊灶台
牽出祭祀神殿
恭王府是清代最大的一座王府,分為中、東、西三路。位於中路的後殿嘉樂堂是其中的重要建築,面闊七間,頗具宮廷風格。在成為恭王府前,這里曾是乾隆寵臣和王申的府邸。詩詞造詣頗深的和王申的詩就收在《嘉樂堂詩集》中,嘉樂堂的重要性也由此可見一斑。
嘉樂堂被騰退完畢後,只剩下一處空房子。由於歷史變遷,屋內原有的東西已經盪然無存,只有兩口挪不走的灶台孤零零地留在這里。在每口直徑近1米的灶台上方,還有一處木質的半隔斷結構。
這兩口灶台引起了專家的注意,經過與故宮中的坤寧宮西廂房對比後發現,嘉樂堂的建築結構與坤寧宮中的薩滿教神堂結構完全一致,可以認定這是一座清代薩滿教的祭祀場所。
在過去,恭王府的嘉樂堂一直被府里的人稱為神殿,此次的發現印證了這個傳說。
被毀銀安殿
將在原址修復
「有一件事情特別遺憾,就是被燒毀的恭王府的正殿。」恭王府管理中心古建修繕部李中國主任告訴記者。
恭王府正殿是銀安殿,也叫銀鑾殿,位於中路,是王府舉行重大儀式的場所。1921年2月的元宵節,因為點燈失火,銀安殿及東西配殿被全部燒毀,成為一片廢墟。
目前,銀安殿與東西兩側配殿遺址基本上還處於自然保存狀態。李中國表示,經過對遺址的發掘、考察,結合歷史文獻記錄,在專家對其進行論證後,有關部門將在原址對銀安殿進行復建。
見證《北京條約》多福軒意外保存完好
被音樂學院改成了錄音棚隔音材料竟成了「保護設備」
多福軒位於恭王府東路,院落寬闊,採用小五架梁式建築,屬明代建築風格,曾是恭親王奕??的會客廳。奕??經常在此處會見官員、外賓。當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後,咸豐皇帝逃往熱河行宮,恭親王奕??留守北京,被推上了與英法侵略者談判的第一線,全權負責與英法聯軍的議和事宜,談判地點就在多福軒內。
多福軒見證了清政府與英法兩國簽訂《北京條約》的全過程,是重要的歷史見證人。
早在上世紀50年代,恭王府多福軒就被中央音樂學院改成了錄音棚,天花板與地面上都鋪裝了隔音材料。
2003年,中央音樂學院將多福軒騰退。此次大修中,在拆除軒里的隔音材料時,專家們意外地發現,天花板上的蘇州彩畫——牡丹蘭花圖保存完好,地面上還留下了與故宮中一樣的金磚。
由於多福軒內的金磚與故宮內鋪設的金磚是同一種,因此非常珍貴。在恭王府的其他建築中,由於沒有這種偶然的「保護」措施,就沒有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彩繪、金磚了。
先是「門改窗」 後又「窗改門」 老資料中查出建築「真容」
恭王府將恢復同治年間舊貌
正在修復中的恭王府府邸修繕規模約為1萬平方米,其中復建規模約4000平方米,新建規模約6000平方米,投資1.83億元。按照計劃,在2006年年底前,這里將恢復清代第一王府的威嚴與華麗。
目前,正在修復中的建築是多福軒。在現場,記者看到廊柱剛剛被油漆過,屋內的灰土還沒有清走。
施工前,專家們找到了1940年刊登於輔仁大學年刊上的多福軒照片,發現多福軒殿堂正中為屏門,屏門上方和兩側均有匾額、對聯,牆上掛著十多塊書有「福」、「壽」二字的大匾。
在清理多福軒內部裝飾時,施工人員發現,中間開間大門旁的兩個窗戶所用木材與別處不一樣,質地、做工都要差很多。在查找資料時,專家們在清華大學找到了梁思成先生於1937年所做的恭王府實測圖,對照後發現,這里原來是門,不是窗戶。將此圖與同治年間王府建築樣式圖對照後,專家們決定,按原有規制將多福軒改回原有的三扇門結構。
「本著修舊如故的原則,恭王府修復將恢復其原貌,我們只對糟朽和損壞嚴重的建築材料進行了更換,原有的建築材料佔了一半以上。」李中國說。文並攝/記者 饒沛
相關鏈接
恭王府
據考證,恭王府始建於明代,規模宏大,佔地約6萬平方米,分為府邸和花園兩部分,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曾為清乾隆帝寵臣、大學士和珅的宅第。嘉慶四年(1799年)和珅獲罪,宅第入官後被贈給了慶王。咸豐年間,咸豐帝將其賜予其六弟恭親王奕??,稱為恭王府。
恭王府規模宏大,布局講究,氣派非凡。其花園又名錦翠園,模仿故宮中的寧壽宮,園內布局、設計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由於恭王府設計富麗堂皇,齋室軒院曲折變幻,風景幽深秀麗,昔日有碧水瀠洄並流經園內,一向被傳為《紅樓夢》中的榮國府和大觀園。
薩滿教
是在原始信仰基礎上逐漸豐富、發展起來的一種民間信仰,起源於原始漁獵時代,直到各種外來宗教傳入前,幾乎獨佔了北方各民族的古老祭壇。
薩滿教不是統一的宗教,信仰薩滿教的民族、部落也沒有共同的經典,很少有共同供奉的神靈,只是一種自發的民間信仰活動。薩滿教信仰是一種原始多神信仰,處於不同歷史階段的各民族,其薩滿教信仰幾乎囊括了原始信仰中最古老的內容和形式。諸如天地、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動植物等自然界的事物與現象,幾乎都被納入了薩滿教崇拜與信仰的軌道。
滿族及蒙古語和突厥語民族從大自然崇拜中突出了對天的崇拜,名為「騰格里」的天神被提高到至高無尚的地位。在薩滿教的動、植物世界裡,鳥禽往往成為靈魂的象徵,其中鷹、天鵝作為薩滿巫師特殊靈魂的顯形尤其具有突出意義。
恭王府有那些人住過?
住過的名氣最大的就是和珅,後來和珅獲罪後,嘉慶皇帝將和珅宅第賜其弟(乾隆第十七子)慶郡王永璘,是為慶王府.
咸豐元年(1850年),咸豐皇帝將慶王府賜給其六弟恭親王奕欣。咸豐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恭親王奕欣遷居此府,始稱恭王府。光緒二十年(1894年)恭親王卒,由其孫溥偉襲爵恭親王。
和坤大局來說好人,如今恭王府年收入多少,現實百性苦房奴反應著到處高樓,你看看多牌匾就是功勛,欠多少
換個立場,受到和坤好處的人更覺得他是好人了,哈哈
電視劇中的和珅,都是經過編劇重新編纂過,為了符合當下觀眾的口味,電視劇中的人物刻畫,有的時候是考慮到故事情節和舞台效果的~
歷史中的和珅,沒有太多的渲染,更加真實。據說,和珅年少時孤苦,很小時就失了雙親,後來京城讀書,因成績優異被老師賞識,還為他保媒說了一樁親事,使得和珅有幸攀上了當時直隸總督馮英廉的關系,並因此走上了仕途!剛入仕途的和珅並沒有後來那麼貪婪,而是十分能幹,勤勉,並依靠自己的那股「聰明勁」和良好的人脈關系,漸漸走進了乾隆帝的視野,並因此取得乾隆的賞識和栽培。
由此可見,他聰明,能力才幹統統都有,人情世故也相當通透(這點真令人佩服啊),可惜當了貪官,但放在今天估計還是很好用的那種。
說貪吧,其實也就存著還給了皇帝家了,何苦~~樹大招風啊~~~~錢多也用不了~~還不如把藏寶樓的地契啥的寫個保管100年後歸還皇家,反正你好不好,貪不貪,當時都是皇帝說了算。
北京恭王府60歲以上老人能享受優惠,買半價門票嗎?
北京恭王府門票:40元
普通門票: 40元/人
優惠辦法:1、1.2米以下兒童免票。
2、持本人有效證件的離休人員免票。
3、對持本人有效證件的大中小學生、現役軍人、老年人、殘疾人實行半價門票。
系列游:70元/人
內容包括:門票;專業講解員;參觀開放的景點及展廳;觀看王府大戲樓,並在戲樓內欣賞北京傳統節目演出、品嘗王府蓋碗茶和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