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來歷
❶ 你們知道哪些關於牡丹花的傳說
應該就是武則天寫詩,然後令百花齊開的那個傳說,只有牡丹不遵從他的命令,武則天就把牡丹移出了長安城,牡丹在洛陽依然開花開得很好,武則天又下令把他們全都燒掉,但是他們在烈火之中還是依然開著花,所以他們獲得了焦骨牡丹的稱號。
❷ 河南洛陽牡丹的起源有什麼樣的故事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先後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洛陽東傍嵩山,西依秦嶺,南含伊闕,北靠邙山。自古就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河山拱載,形勢甲天下」之譽。洛陽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為牡丹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故有「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之稱。牡丹為我這園藝花較早的觀賞花卉之一。在牡丹栽培演化過程伊始就與洛陽結下了不解之緣。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而「甲天下」於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洛陽牡丹不僅以其雍容華貴,國色天香而美譽邇;以也其造化鍾情,天下君臨而總領群芳。洛陽也成為人們心目中牡丹之聖地。洛陽牡丹栽培始於隋朝,隋煬帝(605-618年)「周二百里為西苑……易州進二十箱牡丹」,並記述了牡丹品種名稱。宋高承也稱「隋煬帝世始傳牡丹」。可見洛陽為中國最早的牡丹栽培地之一。 到了唐朝,作為陪都的洛陽,牡丹的種植更加廣泛,洛陽牡丹品種更加豐富,並出現了從事牡丹專業人員。「洛人宋單父,善種牡丹,凡牡丹變異千種,紅白斗色,人不能知其術。」當時牡丹至少有5種顏色:殷紅、深紫、桃紅、通白、黃色,同時出現了重瓣品種。後唐庄宗(923-926)曾「在洛陽建臨芳殿,殿前植牡丹千餘本」,其規模不亞於長安唐宮。 北宋時,洛陽牡丹規模為全國之冠。牡丹出「洛陽者,為天下第一也」。洛陽人對牡丹不呼其名,「直曰花。其宰謂天下真花獨牡丹」。「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花開時,士庶況為遨遊。」可見,牡丹人養牡丹、賞牡丹已成為民風民俗。其時,牡丹的栽培技藝普遍提高,在播種繁殖的同時,用嫁接的方法固定變異,牡丹「不接則不佳」,使得新品種不斷出現。當時,姚黃出自洛陽司馬坡的姚氏家,魏花出自晉宰相魏仁溥家。洛陽地方留守錢惟演賞之曰:「人謂牡丹花王,『姚黃』真可謂王,而『魏花』乃後也」。
❸ 牡丹花的由來
牡丹花的由來與武則天有關。
在一個隆冬大雪飄舞的日子,武則天在長安游後苑時,曾命百花同時開放,以助她的酒興。誰都知道,各種花不僅開花的季節不同,就是開花的時刻也不一致。
所以,要使百花服從人的意志,在同一時刻一齊開放,是難以辦到的。但是百花懾於武後的權勢,都違時開放了,唯牡丹仍干枝枯葉,傲然挺立。
武後大怒,便把牡丹貶至洛陽。牡丹一到了洛陽,立即昂首怒放,花繁色艷,錦綉成堆。這更氣壞了武後,下令用火燒死牡丹,不料,牡丹經火一燒,反而開的更是紅若煙雲、亭亭玉立,十分壯觀。表現了牡丹不畏權勢、英勇不屈的性格。最後,武則天賜其名牡丹花。
(3)牡丹來歷擴展閱讀:
牡丹文化
唐代,牡丹詩大量涌現,宋代開始,除牡丹詩詞大量問世外,又出現了牡丹專著,諸如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陸游的《天彭牡丹譜》、丘浚的《牡丹榮辱志》、張邦基的《陳州牡丹記》等,宋代有十幾部。元姚遂有《序牡丹》,余鵬的有《曹州牡丹譜》。
由於牡丹花花型優美,顏色絢麗、清雅,因此是當代畫家們經常表現的題材,如余致貞、吳玉陽等。散見於歷代種種雜著、文集中的牡丹詩詞文賦,遍布民間花鄉的牡丹傳說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繪畫、音樂、戲劇、服飾、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現象,數見不鮮。
❹ 牡丹節的來歷
洛陽牡丹的歷史:「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中國是牡丹的故鄉,洛陽又是中國牡丹的發祥地之一。洛陽牡丹以花大色艷、富麗端莊名揚天下。牡丹具有觀賞和葯用等多種用途。我國第一部醫學巨著《神農本草經》(公元前221--206年)就有牡丹根皮葯用的記載。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牡丹作為觀賞植物較葯用晚。其實正相反,我國的第一部詩集《詩經》(公元前841)221年)《鄭國風》中就有,青年男女踏青春遊,互贈芍葯表達愛情的詩句。所以說我國把牡丹視為花卉,完全可以上溯到距今已達三千年的春秋戰國時期。
而牡丹作為觀賞植物人工栽培,至少始於南北朝。據唐代韋絢《劉賓客嘉話錄》記載「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又據《太平御覽》謝康樂說:「南朝宋時,永嘉(今溫州一帶)水際竹間多牡丹」。自從「牡丹」這一名稱的發現,標志著牡丹栽培史的開始。到了隋朝(公元六世紀)就已開辟專園進行觀賞栽培了。如《海記》中雲:「煬帝闢地二百里為西苑,詔天下進花卉。易州進二十箱牡丹,有紅、 紅、飛來紅、袁家紅、醉顏紅、雲紅、天外紅、一拂黃、延安黃、先春紅、顫鳳嬌等。
至唐朝(618--907年)牡丹栽培尤以長安為盛,在詩人白居易的《買花》詩中雲:「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看出盛世長安買花賞花的盛況。由於栽培技術、繁育方法的提高,其花型從原始的單瓣品種選育出了重瓣、半重瓣的品種。如《杜陽雜編》中載有,穆宗皇帝殿前種千葉牡丹,花始開,香氣襲人。一朵千葉,大而且紅。
宋朝(960--1279)牡丹栽培中心已從長安移至洛陽,歐陽修說:「洛陽家家有花,而少大樹,蓋其不接,則不佳」。栽培技術也有相當提高。並且利用芽變進行選株,再用嫁接法繁殖傳遞,選育出一批優秀的園藝品種。在周師厚的《洛陽牡丹記》中記載了55個品種。
南宋時(1127--1279)除運用分株、嫁接等方法繁殖之外已發現應用實生苗選擇優良品種的方法。如詩人陸游在《天彭牡丹譜》中不光記載了牡丹品種65種,更重要的記述了播種繁殖實生苗中的變異:「紹興春」者,祥雲子花者,色淡紅而花尤富,大者徑尺,紹興中始傳。大抵花戶多種花子,以觀其變,不獨祥雲耳。
至明朝(1368--1644)在《群芳譜》中已記述了131個品種。在薜鳳翔的《毫州牡丹表》中把牡丹分為六等,花色、花型也進而增多。書中還記述了牡丹生者二年為幼,四年為弱,六年為壯,八年為強以及嫁接、分株的時間、方法等。此時牡丹的栽培中心由洛陽移至安徽毫州。到了清代,山東曹州(荷澤)已成為全國牡丹栽培中心。栽培面積達500多畝。每年輸出十萬余株。運往廣州、天津、北京、漢口、西安、濟南等地。
我國牡丹對世界牡丹育種史有著巨大的貢獻。世界上牡丹園藝品種的主要品系親本最初均來自我國。中國牡丹約於公元724--749年間傳往日本,據說是由空海和尚帶去的。後來荷蘭的東印度公司也於1655年把中國牡丹引入荷蘭。1789年引入英國。從而使中國牡丹在英法等國傳播開來。在1880年前後,中國原產的黃牡丹傳入了法國,法國把黃牡丹作為親本,並於1900年左右選育出一批黃色系品種。包括今天日本所具有的金閣、金帝等黃色系品種。
目前中國仍是世界牡丹栽培中心,無論是數量或品種,都居世界第一。
目前洛陽共有牡丹品種3000多個。其主要品種有:洛陽紅、洛陽春、洛陽錦、新嫁娘、童子面、白雪塔、夜光白、大桃紅、石榴紅、葛巾紫、貴妃插翠、九都紅、宮祥妖、盤中取果、洛神、合歡嬌、粉娥嬌、大紅袍、姚黃、魏紫等。菏澤牡丹有趙粉、銀粉金鱗、脂紅、茄藍丹紗、煙籠紫、赤龍換彩、墨魁、紫重樓、硃砂壘、丹爐焰、文公紅、崑山夜光、何園紅、雨過天睛、盛丹爐、大胡紅、古班同春、咸池爭春等主要品種。洛陽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視牡丹的恢復與發展工作,先後建立了各種牡丹生產管理機構以及牡丹栽培基地,並組織園林科技人員收集失散品種,擴大繁殖,改良栽培技術,開展新品種培育、高接換頭及嫁接繁育、扦插繁殖、盆栽及盆景製作、促成栽培和抑制(延後)栽培技術研究工作,獲得了百餘項國際、國家、省部級、科技、展出成果獎。1982年洛陽市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正式命名牡丹為洛陽「市花」,並決定每年4月15日至25日舉辦洛陽牡丹花會。2011年升格為中國牡丹文化節「以花為媒,廣交朋友、發展經濟、振興洛陽」的方針得到了更好的貫徹落實。洛陽牡丹也更加聞名於世。洛陽牡丹伴隨著時代的腳步遠涉重洋,進入了20個多國家和地區,成為連接名國人民友誼的紐帶和橋梁。
有中國國家牡丹園,國際牡丹園,王城公園,牡丹公園,國花園等10餘個牡丹園,近1000萬株牡丹。現在是牡丹最佳觀賞期,每天遊客如織。
歡迎到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游覽
❺ 牡丹的來歷和傳說
傳說唐後武則天在一個隆冬大雪紛飛的日子,飲酒作詩。她稱酒興醉筆寫下詔書,「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百花懾於此命,一夜之間綻開齊放,唯有牡丹抗旨不開。武則天勃然大怒,誰將牡丹貶至洛陽,剛強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陽就昂首怒放。這更激怒了武後。便又下令燒死牡丹之干,雖被燒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開的更盛。靖康年間,金兵攻破北宋,京城洛陽也毀於兵火。牡丹從此衰落,但自從洛陽牡丹享譽之後,各地慕名者紛紛前來求購,這就使得洛陽牡丹流傳全國。在此以後,出現了幾處牡丹產地,無不與洛陽牡丹有著淵源關系。
❻ 誰知道菏澤牡丹花的來歷!!
菏澤抄牡丹是從唐朝開始的。我聽老年人說,我們這里的李集和黃河邊上的李庄集是一李家。從我們這里往西四五十里地的黃河邊上有個李庄集,從前不叫李庄集,那裡是徐懋功的老家,徐懋功是唐朝的大功臣,為唐朝打天下出過大力,後來,皇帝李世民很感激他,就賜他國姓「李」,於是他改名叫李懋功。後來,徐懋功老了,告老還鄉,回到了徐庄集,所以,他的村也改名李庄集了。李懋功回來時,把他喜歡的牡丹花也從長安帶回家來,栽在老家的田地里。可是,那牡丹長的很賴,一點都不好,因為他那邊的水土不適合牡丹生長。後來,有人把牡丹移栽到我們這邊的土地里栽種,唉!牡丹就長的很好、很旺,開的花也很好看,這說明我們這里的土質好,適宜牡丹生長,就這樣,慢慢地越栽越多。從此以後,我們這一帶就開始種植牡丹了,並且發展成了大田地里種牡丹。 !!!你可以去菏澤牡丹網裡面收索一下關於菏澤牡丹的訊息。。
❼ 牡丹花的來歷50字
據《神農本草經》記載:「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在甘版肅省武威縣發掘的東漢早期權墓葬中,發現醫學簡數十枚,其中有牡丹治療血瘀病的記載。牡丹原產於中國的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諸省山間或丘嶺中,人們發現了它的葯用價值和觀賞價值,而變野生為家養。從南北朝「永嘉水際竹間多牡丹「至今,栽培歷史也有1500年了。在長期的栽培過程中,牡丹發生了變異,出現了許多花大色艷的品種,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其栽培范圍由長江、黃河流域諸省向全國擴大。如今已擴展到中國東北、東南,以及內蒙、新疆、西藏、台灣等地。
❽ 牡丹的由來是怎樣的
牡丹由於其雍容華貴、艷壓群芳被尊為我國的國花。牡丹花在很多地方都種植,尤以河南洛陽回、山東菏澤最答為著名。
牡丹是著名的觀賞植物,宜寒畏熱,喜燥惡濕,原產我國西北部。後久經栽培,其產地已遍及我國大部分地區,其中洛陽牡丹備受人們推崇,自古被譽為「天下第一」。
據舊小說《鏡花緣》描述,洛陽牡丹是從長安被貶而來。武則天賞雪酒醉,強令百花一夜之間全部開放:「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次日,萬紫千紅開遍,唯獨牡丹不買賬。女皇大怒,貶牡丹於洛陽。後來她移駕東都,見北邙牡丹盛開,一時大怒,下令燒山,致使花卉俱焚。但牡丹的根是燒不死的,到來年,花照樣開放。
由此可見,牡丹被尊為「花王」,不僅僅是因為她的國色天香、濃姿貴彩、艷冠群芳,更重要的是,人們賦予她那種不肯阿諛權貴逢迎邀寵的品格,為百花所不能及,實在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