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海浪三區
A. 牡丹江的行政區劃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2月,沙俄修築中東鐵路,建牡丹江站。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7月,鐵路全線通車後,沙俄將鐵路沿線兩側,劃為其附屬地。附屬地的行政權、司法權、設警權、駐軍權以及森林、礦產、土地的開發、經營管理權,均被沙俄中東鐵路局(亦稱俄國鐵路公司)攫取。車站周圍設立居民組織自治會,具體掌管工交、財經、民政、文教衛生等事宜。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清政府將東三省將軍制改為行省制,撤銷寧古塔副都統,寧安府劃歸綏芬廳管轄。1910年改綏芬廳為寧安府,歸吉林行省管轄,牡丹江境域屬寧安府管轄。
民國初年沿襲清制,牡丹江地域仍歸吉林省寧安府(後稱縣公署、縣政府)管轄,今市郊乜河,屬寧安縣第五行政區團聚鄉所在地,為當時境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後,牡丹江站兩側歸哈爾濱中東鐵路公司督辦公署轄屬。
1920—1930年,中東鐵路哈爾濱地畝管理局在牡丹江站周圍地段發放過三次街基號,街路地段不斷擴大,人口繼續增加,店鋪作坊日益興起,逐步形成集鎮。寧安縣第五區的政治、經濟活動中心很快從乜河轉移到火車站周圍。
1932年5月日本侵略軍佔領牡丹江站及乜河、鐵嶺河、卡路、海浪、南嶺(今勝利村)等地。1933年7月,將東省特別區改為北滿特別區(1936年1月撤銷);將中東鐵路改為北滿鐵路。1934年10月,將寧安等縣劃為新成立的濱江省管轄。今牡丹江市大部分境域仍屬寧安縣五區。1935年,偽滿洲國當局成立濱江省牡丹江辦事處。1936年12月圖們至佳木斯鐵路全線通車後,牡丹江新站(即今火車站,原稱寧北站),成為貫穿東西南北的交通樞紐。1937年7月1日,成立偽牡丹江省公署,轄寧安、穆棱、東寧、密山、虎林5縣。在偽省公署內設立牡丹江市政籌備處(即市正式建置的前身)。同年12月1日,正式成立偽牡丹江市公署。時牡丹江省共轄5縣1市,省會設在牡丹江市。
1943年10月1 日,日本侵略者為使國境地帶的軍事管轄區域和行政管轄區域一致起來,以加強其「國防要塞」和行政機構,設立東滿總省,轄牡丹江省、東安省和間島省(今吉林省延邊地區),共3市16縣。總省省會設在牡丹江市。
1945年5 月28日,撤銷東滿總省,劃出間島省;將原牡丹江省和原東安省合並,設立東滿省,轄2市11縣,省會仍設在牡丹江市。當年8月14日日本侵略者敗退,偽東滿省公署和牡丹江市公署同時解體。
1945年8月18日,在蘇聯紅軍駐軍幫助下,成立牡丹江市地方治安維持會。同年8月下旬,受東北黨委員會派遣的金光俠、陶雨峰、喬書貴等抗聯幹部,隨同蘇聯紅軍進入牡丹江市,於當月25日成立中共牡丹江市委員會,隸屬中共牡丹江地區委員會領導。10月14日,牡丹江軍區司令員李荊璞接收牡丹江市地方治安維持會,建立在中共領導下的牡丹江市民主政府。
1946年4月8日至10日,綏寧省首屆臨時參議會在本市召開,成立綏寧省政府。牡丹江市劃屬綏寧省領導。
1946年10月7 日,綏寧省撤銷,成立東北政聯直屬牡丹江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後,牡丹江市隸屬牡丹江專員公署領導。
1947年8 月20日,牡丹江專區與東安專區合並,成立牡丹江省,牡丹江市隸屬牡丹江省領導。
1948年7月9日,撤銷牡丹江省建制,並入松江省,牡丹江市為松江省直轄市。
1949年5月27日,牡丹江市政府改稱市人民政府。
1954年6 月19日,松江省建制撤銷,與黑龍江省合並。統稱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劃為黑龍江省直轄市。 1955年3月24日,牡丹江市人民政府改稱牡丹江市人民委員會。
1958年6月18日,牡丹江市劃歸牡丹江專員公署領導,變為地轄市。
1960年4月5日,寧安縣由牡丹江專員公署管轄改為牡丹江市管轄。1962年9 月22日,又將寧安縣劃回牡丹江專員公署。
1966年2月8日,牡丹江市由地轄市又改為黑龍江省直轄市。
1966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開始,牡丹江市人民委員會受沖擊。1967年1月,市人委被「造反派」接管。
1967年3 月30日,撤銷牡丹江專員公署,成立牡丹江地區革命委員會(以下簡稱地革委),牡丹江市隸屬牡丹江地革委領導。
1967年4月8日。撤銷牡丹江市人民委員會,成立牡丹江市革命委員會(以下簡稱市革委)。4月19日市革委召開成立大會,並發布《第一號通告》。
1968年2月6日,根據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主任潘復生的指示。市革委和地革委機構合並,統稱牡丹江地革委。撤銷牡丹江市建制,原市轄的先鋒(西安)區、東風(東安)區、愛民區和郊區直接由地革委領導。並在地革委內部設城市工作部門,具體管理協調各區工作。
1973年9月1日。牡丹江地、市革委分設,恢復牡丹江市建制,仍歸牡丹江地革委領導。地革委直轄的東風區、先鋒區、愛民區、陽明區(1970年10月新成立)和郊區重新劃回市管轄。
1979年2月8日,牡丹江地革委改稱牡丹江行政公署。牡丹江市革委仍隸屬牡丹江行政公署領導。 1980年12月1日,牡丹江市革委改稱牡丹江市人民政府,仍歸牡丹江行政公署領導。
1983年9月29日,牡丹江地、市合並.撤銷牡丹江行政公署建制。牡丹江市為省轄市,實行市管縣的領導體制。除原行政公署管轄的雞東縣劃歸雞西市外,牡丹江市管轄原行政公署管轄的海林、寧安、林口、穆棱、東寧、密山、虎林7縣、綏芬河1市(代管)和市內的西安區、東安區、愛民區、陽明區、郊區5個區。同年10月17日,合並完成,正式辦公。
1986年,設立鏡泊湖市,由牡丹江市代轄。
1987年,撤銷鏡泊湖市。
1988年,撤銷密山縣,設立密山市。
1992年,撤銷海林縣,設立海林市。
1992年10月5日,密山市改由雞西市代管。
1993年6月14日,國務院批准將虎林縣劃歸雞西市管轄。
1993年,撤銷寧安縣,設立寧安市。
1995年,撤銷穆棱縣,設立穆棱市。
1997年,撤銷牡丹江市郊區。
2010年5月19日,穆棱市磨刀石鎮、林口縣五林鎮和海林市海南朝鮮族鄉劃歸牡丹江市,磨刀石鎮、五林鎮劃入陽明區,海南朝鮮族鄉劃入西安區。
2011年,取消管轄綏芬河市,綏芬河市設為省直管轄試點。
2016年,國務院批准東寧撤縣設市。 牡丹江市現轄4個市轄區、5個縣級市、1個縣: 市轄區:東安區、陽明區、愛民區、西安區; 縣級市:綏芬河市、海林市、寧安市、穆棱市、東寧市; 縣:林口縣。 區劃代碼區劃名稱面積(平方公里)政府駐地郵政編碼231000牡丹江市40233東安區157000231002東安區334新安街道157000231003陽明區1338陽明街道157000231004愛民區389向陽街道157000231005西安區434先鋒街道157000231024東寧市7368東寧鎮157200231025林口縣6694林口鎮157600231081綏芬河市427綏芬河鎮157300231083海林市9768海林鎮157100231084寧安市7870寧安鎮157400231085穆棱市5611八面通鎮157500
東安區面積566平方千米,人口19萬人。轄5個街道:新安街道、長安街道、七星街道、五星街道、興隆街道。區政府駐新安街道。
陽明區面積358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轄4個街道、4個鎮:陽明街道、前進街道、新興街道、樺林橡膠廠街道、鐵嶺鎮、樺林鎮、磨刀石鎮、五林鎮。區政府駐陽明街道。
愛民區面積359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轄7個(一說8個)街道、1個鄉:向陽街道、黃花街道、鐵北街道、新華街道、大慶街道、興平街道、北山街道、北安鄉(北安街道)。區政府駐向陽街道。
西安區面積430平方千米,人口24萬人。轄6個街道、1個鎮、1個民族鄉:先鋒街道、火炬街道、立新街道、牡丹街道、江濱街道、沿江街道、溫春鎮、海南朝鮮族鄉(一說有7個街道,另一個是水泥街道)。區政府駐先鋒街道。
林口縣面積7191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轄9個鎮、2個鄉:林口鎮、古城鎮、刁翎鎮、朱家鎮、柳樹鎮、三道通鎮、龍爪鎮、蓮花鎮、青山鎮、奎山鄉、建堂鄉。縣政府駐林口鎮。
東寧市面積7368平方千米,人口21萬人。轄6個鎮:東寧鎮、三岔口鎮、大肚川鎮、老黑山鎮、道河鎮、綏陽鎮。綏陽林業局在境內。市政府駐東寧鎮。
綏芬河市面積427平方千米,人口7萬人。轄2個鎮:綏芬河鎮、阜寧鎮。市政府駐綏芬河鎮長江路1號。
海林市面積9772平方千米,人口41萬人。轄8個鎮:海林鎮、長汀鎮、橫道鎮、山市鎮、柴河鎮、二道鎮、新安朝鮮族鎮、三道鎮。市政府駐海林鎮。
寧安市總面積7870平方千米,人口44萬人。轄7個鎮、5個鄉(其中3個民族鄉):寧安鎮、東京城鎮、渤海鎮、石岩鎮、沙蘭鎮、海浪鎮、蘭崗鎮、江南朝鮮族滿族鄉、卧龍朝鮮族鄉、馬河鄉、鏡泊鄉、三陵鄉。市政府駐寧安鎮。
穆棱市面積6094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轄6個鎮、2個鄉:八面通鎮、穆棱鎮、下城子鎮、馬橋河鎮、興源鎮、河西鎮、福錄鄉、共和鄉。市政府駐八面通鎮。
B. 牡丹江海浪機場在哪裡
牡丹江(海浪)機場
牡丹江機場位於市中心區東南7公里處,為軍、民兩用國際機場。
C. 請問牡丹江海浪機場在哪個區東安區還是西安區
西安區,海浪機場在溫春鎮附近
D. 牡丹江海浪機場的介紹
牡丹江海浪機場(ICAO:ZYMD;IATA:MDG)櫃台位於市中心區東南7公里處,為軍、民兩用國際機場。牡丹江市是黑龍江省東南部的交通樞紐,牡丹江機場達國家二類機場標准,開通至北京、 廣州、上海、青島、大連、天津、沈陽等國內航線。機場達到國家4C級機場標准,設計吞吐量為50萬人次,能滿足B-757以下中型客機。機場經營以來,旅客吞吐量最高為60萬人次,周航班密度最高為28班。
E.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浪三區屬於哪個街道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浪三區是屬於牡丹江市西安區江濱街道的。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浪三區是屬於牡丹江市西安區江濱街道的。
F. 海浪機場是牡丹江嗎
牡丹江抄海浪機場建設於滿洲國時期,日本軍隊在海浪河附近設置陸軍航空兵,並建設機場。1945年二戰結束,中國共產黨佔領牡丹江市,並接收機場,至此到1985年的四十年中,牡丹江海浪機場一直屬於沈陽軍區空軍下轄的軍用機場。1960年代中蘇交惡期間,牡丹江海浪機場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的前線軍用起降機場,先後進行過兩次擴建,並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重要的空軍基地之一。
G. 牡丹江多大
牡丹江市是中國黑龍江省政府直屬的一個地級市,中國大陸最大的邊貿城市之一,亦是北方的一個著名旅遊城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與吉林省交界地區,與俄羅斯接壤,境內的綏芬河和東寧等四個口岸是中國與俄羅斯進行貿易的重要口岸。因松花江上最大支流之一的牡丹江橫跨市區因而得名。牡丹江海浪機場擁有六條國際航線和數條國內航線,是中國東北地區的七大航空港之一。牡丹江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黑龍江省第三大城市,亦是黑龍江省東部和吉林省東部最大的城市和政治、文化、交通、科技、經濟、旅遊中心。總面積4.06萬平方公里,人口28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92萬人。市人民政府駐江南新區。
所獲稱號
中國雪城
魚米之鄉
塞北小江南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林海雪原》故事的發生地
中國國際木業之都
中國食用菌之城
2008年中國對外貿易實力城市13強
2009年度中國旅遊競爭力百強城市
2009年8月榮獲中國國際木業之都
中國十大宜居城市之一
東北地區重點開發城市之一
市樹——雲杉
市花——牡丹花
編輯本段面積
牡丹江市現轄4個市轄區,4個市,2個縣:
市轄區:愛民區、東安區、陽明區、西安區、江南新區(規劃中);
縣級市:綏芬河市、寧安市、海林市、穆棱市;
縣:林口縣、東寧縣。
牡丹江市行政區劃簡表 面積 人口
愛民區 389km² 27萬
東安區 334km² 18.5萬
陽明區 1338km² 25萬
西安區 325km² 21萬
綏芬河市 427km² 6萬
寧安市 7870km² 44萬
海林市 9877km² 44萬
穆棱市 5611km² 30萬
林口縣 6694km² 45萬
東寧縣 7368km² 21萬
合計 40233km² 280萬
★著名歌手韓庚和小品演員潘長江都是牡丹江市人。
編輯本段地理
牡丹江是中國黑龍江省轄市。牡丹江市位於東經 128 °02 ′ ~ 131°18′ 、北緯 43°24 ′ ~ 45°59。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西與哈爾濱市接壤,東與俄羅斯遠東接壤,南與吉林省延吉自治州接壤。地處長白山北部,西部為張廣才嶺,東部為老爺嶺。牡丹江自南向北縱貫全境。中部是牡丹江河谷盆地,整個地區凸現山勢並且連綿起伏,亦縱橫河流,被稱為「九分山水一分田」。地形則是以山地,丘陵為主,呈現出中山、低山、丘陵、河谷盆地四種地質形態。全市平均海拔高度230米,牡丹江地區的海拔最高處位於張廣才嶺的白突山,其海拔高度為1686.9米;而海拔最低地區則是位於綏汾河市與俄羅斯的邊境地區,為86.5米。
牡丹江市及其所轄的綏芬河、海林、寧安、穆棱、林口、東寧等市縣,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北鄰哈爾濱市的依蘭縣和七台河市的勃利縣,西鄰哈爾濱市的五常市、尚志市、方正縣,南鄰吉林省的汪清縣、敦化市,東鄰雞西市、雞東縣,並與俄羅斯接壤。全市總面積4.06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351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64.4平方公里。截至2006年末,全市總人口275萬,市區人口80.3萬。牡丹江市地處山區,地貌復雜,地形多樣,森林茂密,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氣候適宜。沿江河平原區地勢平坦,耕地集中連片,水源條件好,是全市水稻主產區,其中寧安市渤海鎮響水大米是全國聞名的優質大米。山區森林茂盛,全市共有林地面積244.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2.3%。樹種有25科百餘種,主要優質木材有紅松、落葉松、樟子松、雲杉、冷杉、水曲柳等。林區土特產資源十分豐富,生有各種可開發利用的野生經濟植物2200餘種,其中葯用植物500餘種,年貯量20餘萬噸,主要品種有山參、細辛、刺五加、黃芪、杜鵑、五味子、桔梗、防風等。可食用的山野菜有80餘種,其中蘑菇、木耳、松茸、蕨菜、薇菜、刺老芽等被視為「山珍」、「天然無污染綠色食品」,暢銷海內外,年蘊藏量40萬噸。可開發利用的山野果有紅松籽、榛子、山核桃、山葡萄、刺玫果等l5種,年貯量l5萬噸。此外,在林區還棲有東北虎、梅花鹿、狍子、黑熊、野豬、狐狸等18科53種珍稀野生動物。鳥類資源有48科256種。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礦產種類比較齊全,非金屬礦產占絕對優勢。已發現的礦產有煤、黃金、大理石等78種。旅遊資源豐富,全市境內擁有可開發的景點450餘處,其中,自然景觀約有270處,人文景觀約有l80處,已開發並具備接待能力的自然、人文景觀230處。
編輯本段氣候
牡丹江市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6.1℃,年降水量579.7毫米,年日照時數2339.8,年平均相對濕度64%,牡丹江地處盆地,三面環山,空氣濕潤,四季分明,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稱。
全市山地、丘陵占總面積78%,森林資源豐富,有10個林業局、14個營林局。中部為牡丹江河谷盆地,東部有穆興平原,土地肥沃,盛產水稻、小麥、大豆、烤煙和西瓜。所產響水大米、寧安大蒜久負盛名。轄區內有牡丹江、烏蘇里江、穆棱河、綏芬河、海浪河等300多條河流,水利資源豐富,有著名的鏡泊湖地下發電廠。地下煤、鐵、黃金等資源儲量亦豐。以產人參、木耳和蜂蜜等著稱。境內旅遊勝地有著名的高山堰塞湖——鏡泊湖、吊水樓瀑布、地下森林等,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等。鐵路有濱綏線、牡佳線、牡圖線、林密線、密東線、城雞線、火龍溝線經過市境。航空線可通哈爾濱。人口︰市3,251,000(1991);城區736,212(1994)。
編輯本段名字由來
牡丹江是由滿語「穆丹烏拉」轉變為漢語的,「穆丹」在滿語中是「彎曲」的意思,「烏拉」是江的意思。牡丹江的名字實際上是「彎彎曲曲的江」。
牡丹江市資源富集在牡丹江市那連綿起伏的山脈里,在縱橫交錯的江河中,在鬱郁蔥蔥的森林間,珍藏著大自然的多少康慨贈予:莽莽上百萬公頃的茂密森林、洋洋數千種野生經濟植物和50多種珍奇動物、78種礦產及尚待開發的110萬千瓦水能資源┅據統計,目前,牡丹江市現有林業用地290萬公頃,佔全市總面積的71.6%;林間2000餘種野生經濟植物中,可供開發利用的達1100餘種,素有黑龍江「天然植物基因庫」之稱,其中葯用植物900餘種,主要有山參、平貝、東北細辛、北五味子、刺五加、東北黃芪、三棵針等約50餘種;礦產中,原煤、黃金、大理石、泥碳、花崗岩、珍珠岩儲量巨大。
牡丹江市景色天成牡丹江市是一個風光秀麗的旅遊城市。目前,已開發利用的主要風景名勝古跡及人文景點有火山口國家森林公園、牡丹峰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自然保護區、牡丹峰滑雪場、八女投江紀念雕像、橫道河子東北虎飼養場、威虎山猛虎觀賞園、蓮花湖等30餘處,其中距牡丹江市區110公里的鏡泊湖,是中國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牡丹江是國際遠東木業博覽會的舉行地,現已舉辦4屆。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035元,比上年增長9.6%;人均消費支出6327元,比上年增長4.0%。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長14.7%達到4686元。
編輯本段江
水系 黑龍江
流經省份 黑龍江
流域面積 流域面積37444平方公里
形態描述 牡丹江長度725公里, 流域面積37444平方公里。
生態特徵 牡丹江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組成(毫克/升):浮植物總計1.95, 硅藻61.0%, 綠藻8.7%, 藍藻2.6%, 甲藻14.4%, 金藻黃藻7.7%, 裸藻5.6%。
浮游動物生物量(毫克/升): 原生生物量0.03, 輪蟲生物量0.22, 枝角生物量0.01, 橈足生物量0.01, 總生物量0.27。
河流名稱,牡丹江在唐代稱忽汗河(一作忽汗水);金代稱呼里改江(一作骨烏里改江);元代稱忽爾哈河;明代稱胡里改江(又稱呼拉哈河、虎爾哈河、胡爾哈河、呼爾哈河、火兒哈河);清民稱虎爾哈或牡丹江。上述出現的名稱,大都為音似字異,均為滿語「灣曲」的意思(另一種解釋為「響水」)。牡丹江河流蜿蜒曲折,流淌於老爺嶺的群山之中,故名為牡丹江,含有灣曲的江水之意。最早為站名,後建置市制時取其為地名。牡丹江發源於長白山脈白頭山之北的牡丹嶺,流經吉林省東北部和黑龍江省寧安、牡丹江、海林、林口、依蘭等縣(市),在依蘭縣城西注入松花江。河源至鏡泊湖為上游,主要在吉林省境內,多為斷崖峽谷,兩岸多森林;鏡泊湖至五林河口為中游,流經玄武岩台地,河面狹窄,兩岸懸崖陡壁,東京城鎮以下河谷漸寬,兩岸地形低緩;五林河口以下為下游,兩岸高山峻嶺相連,長江屯以下進入較為寬闊的河谷平原。全長726公里,黑龍江省境內長382公里。河寬100—300米,水深1.0—5.0米。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為結冰期。主要支流有海浪河、五林河、烏斯渾河、三道河等。流域總面積37023平方公里,黑龍江省境內流域面積28543平方公里。由於全新世火山爆發,火山熔岩堰塞牡丹江河床,在寧安縣境內形成我國最大的高山堰塞湖——鏡泊湖。鏡泊湖北端,湖水從熔岩堤壩上跌落,形成著名的吊水樓瀑布。水能資源豐富,上中游建有多座中小型水電站,下游的蓮花大型水電站正在建設中。以鏡泊湖紅尾魚(蒙古紅鮊)、響水大米為著名特產。名勝古跡有國家級鏡泊湖風景名勝區和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等。
H. 牡丹江海浪路附近都有什麼小區
自東往西依次為-西苑小區,龍門小區,海浪一區,海浪二區,果蔬城家屬樓,海浪三區,其他的應該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