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牡丹白描底稿
① 工筆,白描,線描.有區別嗎具體有什麼區別啊
工筆-就是細致的寫實
白描-中國畫技法名。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畫法。有時略敷淡墨作為渲染。源於古代的「白畫」。
線描-是素描的一種,用單色線對物體進行勾畫
工筆亦稱「細筆」。與」寫意」對稱。中國畫技法名。屬於工整細致一類密體的畫法。用細致的筆法製作,工筆畫著重線條美,一絲不苟,是工筆畫的特色。如宋代的院體畫,明代仇英的人物畫,清代沈銓的花鳥走獸畫等。北宋韓拙《山水純全集》有「用筆有簡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細者」之說,工筆的要求乃屬於後者。著名的工筆畫家有張萱、王維、趙佶等等。
工筆畫的技法有,描,分,染,罩,
所謂描指的是白描,畫者分別用濃磨,淡磨瞄出底稿,分是指用磨色上色,用清水分蘊開來,表現出畫面的層次,染和分是一個意思,只不過用的不再是磨色,而用彩色來分蘊畫面,罩色指的是整體上色,比如整片葉子上的綠色。
傳統認為顏色應薄上,但是要表現出厚重的感覺,往往一遍遍用較薄的顏色反復上色,最終形成一種多層疊加的厚重效果。薄上色法可以說最好是把握在用絹畫時,手放於絹面之上撫摸畫面不覺有色的粗糙感,而還能清晰地感覺到絹絲的經緯。我們今天看到的許多古畫上,都有著細膩而厚重的色彩,顏色的質地很細。其實這里還要說明一點,重彩中的重,是厚重的意思,而不是厚厚的顏色。所以不是畫的顏色越多,越是符合重彩的需要。今天隨著岩彩畫的興起,有些畫家追求色彩的厚畫法,向油畫一樣的做肌理,這又是另一種手法,但是這僅限於岩彩畫使用較多。在今天大部分繪畫中,還應該是厚薄結合比較好,在我的畫中就是盡力在嘗試厚塗與薄畫結合使用。
關於用白的問題:
在國畫中,特別是工筆畫中,白色使用的概率還是比較高的。但是它並不是為了增加厚重感。白色可以用於畫領口、袖口;衣服上的圖案;土裙(就是仕女最下面穿的裙子);以及和其它顏色混合出的膚色等等……
厚重感在前面已經提到,它是多層疊加出的效果,而不是簡單的通過加白達到的,國畫中的白要小心使用,鋅鈦白(錫管裝的)中的膠性很大,一旦畫上就不好去掉,所以要十分慎重。特別是蛤粉(粉末狀),這種顏色在使用中十分不穩定。在加膠時,只要蛤粉一濕立刻變得十分透明,但是在顏色完全乾透以後又顯得特別的白,在染時要全憑經驗十分不易。因為白色是覆蓋性色彩,所以在使用時多使用勾填法,留出墨線貼著線的邊緣完成塗色,要做到色不壓線、色不離線。在畫一些工筆的白花時,有時需要用薄塗法淡淡的罩幾遍白色,然後在用曙紅或豆綠分染,就形成了白花潔白、明亮的效果。用化學合成的顏色會有許多雜渣,大家可以先用少量水把色調開,過幾分後倒上面的顏色用,這樣顏料中的渣就沒有了。畫工筆時最好少調色,幾種色調在一起,顏色也會灰,盡量用原色。用花青色時最好加點墨,可以去火氣。畫白色時,可以加入少量珍珠粉〔最好過期的,要不費用太高〕,這樣的白色很白,有光澤。
傳統國畫顏色介紹:
石色(不透明色):石色即是礦物質顏色,石色除了使用在繪畫中,還應用於壁畫、建築彩繪等地方。在我國古代,畫家們有一套十分系統而完整的使用石色的方法,但隨著明、清畫家對工筆繪畫的認識逐漸淡薄,所以,傳統製造石色的方法幾近失傳。今天有許多學者到日本學來了當年日本人從我國學去的制顏色方法,才有現在較為豐富的品種供畫家使用。
石色主要包括:硃砂、朱磦、石青、石綠、雄黃、雌黃、石黃、黑石脂、雲母粉、蛤粉、赭石、土黃、珊瑚粉和其他寶石類顏料粉以及新研製出的高溫結晶顏料等。
需要說明的是:石青與石綠一般分類較細:分成頭青、二青、三青、四青等頭青色最重,四青色最淺,石綠同理。
水色(透明色):水色主要是由一些天然植物為主材料,配以少量動物質材料、礦物質細粉顏料組成。石色與水色一般是相互結合著使用於國畫中,已達到濃淡相間、虛實相生的豐富效果。
水色主要包括:朱磦、胭脂、西洋紅、藤黃、赭石、花青、水彩色與丙烯色等。
需要說明的是:
1、朱磦是硃砂最細的形態,所以有些畫家在使用時以薄塗法來形成水色透明的顏色效果。
2、西洋紅:在國畫色中的名目較多,又叫做曙紅、牡丹紅等。
金屬顏料:畫家使用金屬顏料由來已久,最早是在唐朝。金屬顏料主要是金箔、金粉;銀箔銀粉。金箔一方面使用在背景上,另一方面主要是使用在局部貼金。
金箔有四個品種:
紫赤金(略帶紅色):主要貼寺廟中的佛像。
庫金(足金金箔):繪畫中常用,往往是98%的純金和2%的純銀合成。
大赤金(略帶黃色的金):又稱冷金,70%的純金,相當於18K金。
田赤金(呈淡黃色):相當於14K的金。
銀色相比之下不是太常用,故不細說。
1、畫黑的顏色有幾種辦法,一種是用淡墨一遍一遍的上,直到達到黑的效果為止。畫時注意,要是想達到黑色偏暖的話就用油煙墨;想要發冷的黑的話用松煙墨。另一種是厚塗法,用國畫色(上海馬利牌顏料)中的黑色,塗幾遍就能達到很黑的效果。在絹上尤其明顯。(這可是秘密噢)
2、現在許多畫家抱怨赭石色不好用,與墨或花青調好後會形成沉澱,幾乎每一種赭石都會有或多或少的這樣的現象。其實不是顏色的問題,而是對顏料性能不了解,赭石基本上其中的礦物質還是較多的,這和植物色的花青是無法調和的,兩者不容;同理,赭石與墨也就不可能調和了,這不是顏料的問題。正確的使用方法是:把顏色分開使用就會自然調和,即先上赭石,再等幹了往上疊加其他的顏色,這樣就不會出現「出渣子」的現象了。
3、從我的經驗上看,水彩顏色是可以使用的,但是要注意要用性能較穩定的水彩顏色,比如日本的、英國的,如果怕在裝裱時「跑」可以在水彩色中稍加一些膠就可以了。另外還可以用丙烯顏色,性能也很好,但是要注意丙烯色中的膠性較大,如果顏色畫錯了,顏色干後就無法洗掉了。
天雅礦物色、新岩、水乾的使用方法
礦物色、新岩、水乾的使用方法其實很簡單,只要兌上膠液即可作畫。
(一)膠的溶化:膠的溶化是「岩彩」畫中的第一步,也是主要的一步。它的濃和淡直接影響畫面著色的效果。濃了易開裂,淡了易剝落,只有恰到好處。你的畫也就成功了一半。
(1)明膠的溶化方法:將所需用量的明膠倒入小碗,先加入4倍涼水泡5分鍾後再加入五倍的70OC熱水,用筷子充分攪拌開膠粉。如果有疙瘩,說明未完全溶化膠粉,需繼續攪拌直至疙瘩全部溶化。
※因明膠是由動物生皮熬制而成,未去掉其骨膠原以外的蛋白質橢
② 工筆畫白描好後需不需要上墨
看你畫什麼了,要看以後的色彩是什麼調子,比如畫紅牡丹,可以用淡墨分染;如果是白牡丹,就不能用墨分染,可以用花青分染。
③ 工筆畫國畫要准備哪些材料求解
要准備宣紙(熟宣、生宣)、絹、礬、毛筆、墨汁、中國畫顏料、筆洗、調色盤、等。
上礬主要是為了防止畫上的墨及顏料漏到紙的背面。最好多上幾次。
工筆畫准備的材料有:拷貝紙:脫稿
描稿
創作底稿用。經濟實用
熟宣紙:分礬宣
雲母宣
蟬衣宣為作品用紙。標准不漏礬。
熟絹有白色和仿古絹等。
毛筆:勾線筆,勾花瓣和葉子的線條等。
上色筆,填充花瓣和葉子的顏色等。
水筆:筆鋒要比上色筆鋒要長,分染花瓣和葉子的過度色。
提款筆:畫面的提款用。如瘦金體等。
狼毫筆:畫枝乾和山石用等.
花蕊筆:點畫蕊用等。
底紋筆:打底色用等。
國畫顏料:有上海馬利、廣州美邦、姜思序堂都可以。
墨汁:一得閣、紅星墨液,曹素功等或用墨錠更好。
硯台:用經濟實用的羅紋硯更好。可以研墨用。
筆洗:准備兩個,一個清水,一個臟水用。
水滴:掌握水量很方便。
明膠:專業店裡都有賣。必需涼水泡開。
明礬:專業店裡都有賣。膠用新膠、礬用陳礬、三礬九染。
調色盤:有六層的調色盤更好。節省地方,干凈
整潔
好用等。
畫氈:稱為
文房第五寶,必備之工具。
書:工筆白描,技法,畫集等。
印章:三方,一方朱文印,一方白文印,一方壓角印。
印泥:正規的書畫印泥。不要用會計印泥,它是會跑油的。西冷印泥更好。
④ 工筆畫的要點有幾種
一、起畫稿方面
1、直接勾描法(前提是你有底稿的書,或畫稿,只需直接描在宣紙上即可)
2、放大拷貝法(如只有圖片,你可以投影儀、放大尺等工具將圖片放大到所需尺寸,描出底稿)
3、直接起形法(對照圖片,進行放大起稿,不過高水平的人,才能直接起稿,初學者不易掌握)
二、畫法或技法方面
1、白描勾線。就是勾輪廓線,一般用小衣紋或勾線筆,是工筆畫的第一步,成品即白描。勾線的方法類似於寫毛筆字,講究起筆、行筆、收筆等;
2、沒骨。沒骨法是一種不用勾出輪廓而直接著色落筆的方法,要求畫前必須做到胸有成竹,如初練可先在宣紙下襯一事先畫好的白描稿
3、「皴」和「擦」是一種肌理的表現方法,其區別在於工筆畫中後者較前者多以側鋒行筆且用力較輕,後者在筆中含水分少,比較干;
4、著染、重彩、「染」是著色的主要方法,包括分染、統染、罩染、接染、點染、烘托、積水、托色、立粉等。 其中分染是用一手拿兩支筆交替進行,一支蘸色(不要過於飽滿或過干),一支蘸清水(不要過多)把顏色均勻地烘淡,形成一邊色濃逐漸向一邊色淡的過渡效果。 統染就是從整體出發,大片地分染出前後的層次關系。 罩染是在分染好的底色上罩一層透明色彩(水多色少,調勻,較稀)的方法。分染前應用此法就叫平塗,平塗色彩時也可使筆中色彩飽和。罩染和平塗時注意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均勻平塗,又不能使水分過多,汪在紙上互相沖激,也不要一次塗夠顏色,調淡色彩一遍一遍地塗,塗夠為止。 接染就是反染,用兩支筆各蘸上不同顏色著染,使兩色趁濕相互滲接在一起的染法。初學可用第三支白水筆幫助接染。 點染是不勾輪廓線,用一支筆蘸上一種顏色,然後在筆尖上再蘸另一種顏色,一筆按點下去,使兩種顏色自然滲和在一起,一筆成形。此法多用於沒骨形式。 烘托是大片地烘染底色,以襯托出淺色主體部分的方法。可用平塗和分染兩種方法進行,為使其均勻,可先用清水把底了鋪濕,趁其半干時烘染。重彩是用石青、石綠、石黃、硃砂、蛤粉等不透明石色為主進行著染的畫法。鮮麗凝重。
⑤ 工筆畫白描底稿是鉛筆畫嗎
作為底稿的話,是可以用鉛筆的。
而正稿則未必,高手可直接在復蓋的熟宣或生宣紙上用毛筆,反之,再在鉛筆的基礎上用毛筆也是可以的。
白描是中國畫技法名,指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畫法;白描也是文學表現手法之一,主要用樸素簡練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詞藻修飾與渲染烘托。
⑥ 想自學工筆畫,怎麼入門
入門不容易,最好有老師帶著畫幾次,要掌握基本要領。但我認為天天學也沒必要,因為工筆畫需要日積月累扎實的功底,比如老師一般都用牡丹起手教,你先學幾種顏色的牡丹,在家練半年,感覺都沒問題了再去學下一步,我就是學得太快、知識太多後來消化不了,只好找老師停課先自己在家慢慢練,這個急不得的。
⑦ 工筆畫步奏
簡單的說,先做底稿,然後用勾線筆在熟宣上鉤白描稿,第二天再裱到畫板上,然後根據畫面需要,可以先刷底色,然後分染該分染的地方,之後罩染,然後畫背景統一畫面色調,完工,這是一般的步驟。
⑧ 工筆國畫的繪畫步驟和方法
1、工筆畫的方法:白描、皴擦、點、撞水撞粉、褪色法、分染、罩染、統染、碰染、接染、平塗、烘染、皴染、擦、反襯、水注色法、點蕊
2、工筆國畫的繪畫步驟如下:
(一)起稿和勾線
工筆重彩落墨之後很難改動,所以起稿時一定嚴肅認真,要求精細准確,筆筆肯定。墨線的深淺根據對象本身的色調來決定。譬如:白色或淡色淺色畫墨線要淺,重色畫與質地堅硬的物象墨色要深。如枝葉還應視遠近層次及光暗變化使用墨色(焦 濃 淡 重 清)
勾線除墨色深淺外,重要在用筆。用筆有強 輕 重 疾 徐等變化。線條有粗細,長短,曲直之粉要根據物質質感用筆。一張好的白描也是一張好畫。
最後,題款 蓋章,一幅畫才算完成。
(8)工筆牡丹白描底稿擴展閱讀
白描:以線為表現手段的畫法,依靠線本身的剛柔,粗細、巧拙,方圓,疏密等變化來表現各種物象。同時線條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抽象審美效果。白描就整個中國畫來講也是一門獨立的藝術,作為工筆白描,一般線形變化不大,細而均勻,為敷色留有餘地。
皴擦:繪畫里常遇到土、石、樹樁等物類,用筆中常以皴增強質地和厚重感,亦是線的補充,較講究用筆。一般要求自然而順勢,不故作姿態。擦,更加隱筆。一般只是豐富皴的技法,有時亦起修改皴的敗筆的作用。
染法:有許多種,一般有平塗、分染、罩染等,平塗多在做色底及畫面局部平塗顏色時用,不宜見筆痕,分染是分出物體結構的染法,有高染與低染兩種,染在物中間凸起部位並造成一點立體意味的是高染,罩染是在已分染過色墨的部分罩上某種顏色,這樣能產生厚重而沉著的色彩變化,烘托一般是在物之外烘染出一部分色墨,以便加強主物的塑造,實際上有染擴大的意味,月雲雪邊多用。
點:在繪畫中點的用途極廣,視所打處可為花草野卉、可為苔點、也可不計何物僅為畫面的裝飾用。點是小點,是擴大了的點,斯法在畫作中常用。用點時一般求用筆的一致統一。
撞水撞粉:些畫法靈活多變,有色粉相撞法,亦有色粉水撞法,也有互用者。一般是以含水量大的筆畫出對象的形結構再以色墨粉相撞生趣,因水化不溶而發生變化,活潑生動。
褪色法:以層層積色方式,一層層上色時退出一部分,設色越多層次越多,畫花鳥及草類雜物中常用。
分染:除單獨使用,還常用於為罩染打底色,為平塗開醒。方法是用兩支筆,一支蘸色,一支蘸清水,先用色筆從最深部位開始染起,接著用水筆輕刷使顏色逐步向外暈開,使其越越淡,不留痕跡。
罩染:罩染時,不能急於求成,要薄薄地罩,一遍不足,可以再罩,筆上含色要飽,用筆直要輕,不可來回塗抹,以免把底色攪起。
統染:筆上含色要飽,用筆要輕,防止把分染的效果破壞掉。
碰染:有兩種不同顏色,從葉子或是花瓣的兩端同時染色,然後在葉或花瓣中間碰到一起,使其自然銜接,形成統一整體的方法。
接染:用一種顏色趁濕接著染另一種顏色,使顏色相互滲接在一起的方法。這種方法合適在同一體面中包括幾種不同顏色的情況,其特點是既省力,效果也活,有一種流動感。
平塗:塗時顏色要薄、水分要適度,要一筆接一筆順塗,不要來回塗抹。平塗的方法,除單獨使用外,還用於打底色,襯托、罩染等方面。
烘染:為了突出某些主題或表現一些特定的環境,氣氛而在物象周圍進行大面積的渲染的方法。
皴染、擦染:就是見筆的一種染法。多用來染石頭、樹干。
反襯:在渲染過程中用顏色從紙或絹的背後襯上顏色,使正面的顏色更加深厚明艷。
水注色法:多用於石頭和樹干。先用墨染出石頭或樹乾的輪廓(墨色要有濃淡變化),可以把水分用得足足的,要水墨汪汪,趁墨跡未乾時,注入清水或重墨,把平板的顏色沖開,產生豐富的變化。
點蕊:點花蕊在畫花中是很重要的。點蕊時用尖筆蘸上飽滿的顏色,在尖上一滴滴點下去,點成一個圓珠,干後,要圓、凸、大小均勻,中間陷下一個小坑為最好。
⑨ 如何畫工筆國畫
工具准備:
熟宣,毛筆(大、中、小白雲、勾線筆),國畫顏料,墨汁,調色盤,筆洗,鎮紙,毛氈。
工筆畫的技法有:描,分,染,罩。一般工筆畫需要以下幾個步驟來完成:
一、草稿:使用鉛筆打草稿,紙張不要求。 彭連熙工筆《紅葉題詩》
二、過稿:將草稿放置在拷貝台上,上面覆一層熟宣,使用勾線筆(花枝俏、小葉筋等均可)將畫稿勾在宣紙上,這樣的做品稱為白描。
三、渲:在畫好的草稿上用墨來表現畫面的明暗,方法是:使用兩支較大的筆(一般為大白雲)一支蘸墨,一支蘸水,先點墨,在墨沒干之前用水渲開,造成一個自然的過渡。
四、染:方法和渲的步驟差不多,不過使用的是國畫顏料,這一步較為麻煩。為了讓色彩更加均勻厚實,一般要進行多次,有「三礬九染」之說。
五、勾線:在渲和染的過程中可能會造成原來的線條被色彩覆蓋,要重新勾一次線。 工筆畫的過程和技法非常復雜多樣,這只是基本的過程。
⑩ 白描是工筆畫嗎上色的白描才叫工筆畫哪個說法對
我是學工筆畫的學生,白描是底稿,用來練習勾線以及一些自己要畫的畫,按著白描搞勾出線上色,叫工筆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