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區域
1. 牡丹江地區怎樣
要是玩的話牡丹江比大慶好
因為有鏡泊湖
但是如果說工作的話 還是大慶好
不過大慶消費也高
大慶可比牡丹江干凈多了
哎 ..
一萬塊錢 和前途能比嗎
去哈醫大吧
牡丹江醫學院跟哈醫大差個檔次呢
就算是分配工作或者找工作也是哈醫大畢業好找啊
不要為了差點學費而耽誤前途
2. 牡丹江地區有多大
牡丹江市位於黑龍江東南,牡丹江市面積40435平方千米.地處中、俄、朝鮮國合圍的「金三角」腹地,以其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而聞名。牡丹江市因牡丹江從市區穿過而得名,該市四面環山,中部平坦,是一天然盆地。地處中緯度,屬於大陸氣候和季風氣候,因距日本海較近,受海洋性氣候的影響,雖地處「北大荒」,卻有「塞外江南」的美譽。世界最大的高山堰塞湖——鏡泊湖便位於牡丹江市的西南面。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使其成為黑龍江省東南部的主要城市。旅遊景點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鏡泊湖;傍市而依的牡丹峰自然保護區;坐落在鏡泊湖西北30公里處的地下森林;已有1200多年歷史的唐代渤海國遺址;還有江中鷺島上的百鳥調瞅,都為這塞外江南增添了瑰麗的畫面。以前,日本侵略者曾將這座城市視為對蘇作戰的橋頭堡;國民黨反動派收編的眾多土匪又曾在此搶掠、燒殺、魚肉人民……八女投江的悲壯史實就發生在這里。現在,牡丹江由一座消費城市發展成為具有一定基礎的綜合性新興工業城市。工業的進步,帶動了牡丹江城市建設的發展。牡丹江物產豐饒,山珍有鹿茸、猴頭、人參、靈芝、木耳、蘑菇等。在飯館可點些特色菜,小雞燉蘑菇、豬肉燉粉條、殺豬菜、酸菜粉、地三鮮,前三個菜20元左右,後兩個菜10元左右.很有特色的.牡丹江氣溫很低,一定要注意帶好防寒衣物,注意保暖.晚上都是睡炕上的,需要入鄉隨俗.牡丹江市景色天成牡丹江市是一個風光秀麗的旅遊城市。目前,已開發利用的主要風景名勝古跡及人文景點有火山口國家森林公園、牡丹峰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自然保護區、牡丹峰滑雪場、八女投江紀念雕像、橫道河子東北虎飼養場、威虎山猛虎觀賞園、蓮花湖等30餘處,其中距牡丹江市區110公里的鏡泊湖,是中國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3. 牡丹江是哪裡的
牡丹江市是中國黑復龍江制省政府直屬的一個地級市,中國大陸最大的邊貿城市之一,亦是北方的一個著名旅遊城市,享有「中國雪城」「魚米之鄉」「塞北江南」等美譽。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與吉林省交界地區,與俄羅斯接壤,境內的綏芬河和東寧等四個口岸是中國與俄羅斯進行貿易的重要口岸。因松花江上最大支流之一的牡丹江橫跨市區因而得名。亦是黑龍江省東部和吉林省東部最大的城市和政治、文化、交通、科技、經濟、旅遊中心。總面積4.06萬平方公里,人口28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92萬人。
中文名稱: 牡丹江
外文名稱: mudanjiang,Муданьцзян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東北
下轄地區: 黑龍江省
政府駐地: 市人民政府駐江南新區
電話區號: 0453
郵政區碼: 157000
地理位置: 黑龍江省東南部
面積: 40435平方千米
人口: 280萬
著名景點: 鏡泊湖,中國雪鄉
機場: 牡丹江海浪機場
車牌代碼: 黑C
4. 牡丹江在那裡
牡丹江市地處黑龍江省東南部,是東北亞大通道上的一座多口岸的區域性經貿旅遊城市。
牡丹江市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東與俄羅斯接壤,邊境線長211公里,與海參崴直線距離 248公里,與納霍德卡直線距離331公里,轄區內有牡丹江航空港、綏芬河鐵路和公路、東寧公路4個國家一類口岸,貨運能力接近1000萬噸/年。開通了至上海、廣州、大連、海參崴等10條航線,是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中的一個重要的人員流動、物資集散、信息傳遞和交通中心。
牡丹江市轄區內現有6個縣(市),4個城區,人口271萬,其中朝鮮族人口13萬,市區人口81.5萬,總面積4.06萬平方公里。2002年,牡丹江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42.4億元。進出口總額達到21.1億美元,其中,邊貿出口總額達到19.5億美元。全市已形成橡膠、紡織、機械、電子、造紙、建材、食品、醫葯、電力等門類比較齊全的綜合性工業體系,發展了吉信、華宇、民運等一批實力較強的邊貿公司和韓國大宇、日本岩井、香港粵海、深圳康佳等一大批外來投資企業。有輪胎、卷煙紙、水泥、彩色電視機等一批名牌產品,樺林、石化、水泥集團進入國家500戶重點企業行列。
5.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下屬有幾個縣
截至2019年7月,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下屬有1個縣,是林口縣。
牡丹江是黑龍江省東南部中心城市,轄綏芬河、海林、寧安、穆棱、東寧、林口6個縣(市)和東安、西安、愛民、陽明4個城區。全市總面積4.0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0萬人,有朝鮮族、滿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38個,人口24萬人。
牡丹江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空氣濕潤、植物茂盛,年平均氣溫5.1℃,冬天寒而不冷,夏天熱而不酷,素有「塞外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
(5)牡丹江區域擴展閱讀:
牡丹江市區劃沿革:
1949年5月27日,牡丹江市政府改稱市人民政府。
1954年6 月19日,松江省建制撤銷,與黑龍江省合並。統稱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劃為黑龍江省直轄市。 1955年3月24日,牡丹江市人民政府改稱牡丹江市人民委員會。
1958年6月18日,牡丹江市劃歸牡丹江專員公署領導,變為地轄市。
1960年4月5日,寧安縣由牡丹江專員公署管轄改為牡丹江市管轄。1962年9 月22日,又將寧安縣劃回牡丹江專員公署。
1966年2月8日,牡丹江市由地轄市又改為黑龍江省直轄市。
1966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開始,牡丹江市人民委員會受沖擊。1967年1月,市人委被「造反派」接管。
1967年3 月30日,撤銷牡丹江專員公署,成立牡丹江地區革命委員會(以下簡稱地革委),牡丹江市隸屬牡丹江地革委領導。
1967年4月8日。撤銷牡丹江市人民委員會,成立牡丹江市革命委員會(以下簡稱市革委)。4月19日市革委召開成立大會,並發布《第一號通告》。
1968年2月6日,根據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主任潘復生的指示。市革委和地革委機構合並,統稱牡丹江地革委。撤銷牡丹江市建制,原市轄的先鋒(西安)區、東風(東安)區、愛民區和郊區直接由地革委領導。並在地革委內部設城市工作部門,具體管理協調各區工作。
1973年9月1日。牡丹江地、市革委分設,恢復牡丹江市建制,仍歸牡丹江地革委領導。地革委直轄的東風區、先鋒區、愛民區、陽明區(1970年10月新成立)和郊區重新劃回市管轄。
1979年2月8日,牡丹江地革委改稱牡丹江行政公署。牡丹江市革委仍隸屬牡丹江行政公署領導。 1980年12月1日,牡丹江市革委改稱牡丹江市人民政府,仍歸牡丹江行政公署領導。
1983年9月29日,牡丹江地、市合並.撤銷牡丹江行政公署建制。牡丹江市為省轄市,實行市管縣的領導體制。除原行政公署管轄的雞東縣劃歸雞西市外,
牡丹江市管轄原行政公署管轄的海林、寧安、林口、穆棱、東寧、密山、虎林7縣、綏芬河1市(代管)和市內的西安區、東安區、愛民區、陽明區、郊區5個區。同年10月17日,合並完成,正式辦公。
1986年,設立鏡泊湖市,由牡丹江市代轄。
1987年,撤銷鏡泊湖市。
1988年,撤銷密山縣,設立密山市。
1992年,撤銷海林縣,設立海林市。
1992年10月5日,密山市改由雞西市代管。
1993年6月14日,國務院批准將虎林縣劃歸雞西市管轄。
1993年,撤銷寧安縣,設立寧安市。
1995年,撤銷穆棱縣,設立穆棱市。
1997年,撤銷牡丹江市郊區。
2010年5月19日,穆棱市磨刀石鎮、林口縣五林鎮和海林市海南朝鮮族鄉劃歸牡丹江市,磨刀石鎮、五林鎮劃入陽明區,海南朝鮮族鄉劃入西安區。
2011年,省委、省政府決定,綏芬河市不再由牡丹江市管轄,由黑龍江省直接管轄。
2016年,國務院批准東寧撤縣設市。
2017年,省委、省政府決定,綏芬河市不再由黑龍江省直接管轄,重新歸屬牡丹江市管轄。
6. 牡丹江在哪
牡丹江,在唐朝時叫忽汗河,元朝時稱忽爾哈江,明朝改為虎爾哈河,到了清朝,上回遊叫穆丹烏答拉、鏡泊湖以下稱瑚爾哈河,滿語穆丹的意思是水灣,牡丹是穆丹的音轉,意為彎曲,又因牡丹江發源於吉林省長白山脈敦化市的牡丹嶺,牡丹江便因山得名。 牡丹江是松花江第二大支流,向北流入黑龍江省,經寧安、牡丹江市、海林、林口,在依蘭縣城附近匯入松花江,全長726公里,流域面積3.1萬平方公里。上游幹流奔行在張廣才嶺和老爺嶺之間,河谷狹窄。在寧安縣南部幹流被火山熔岩流堵塞,形成鏡泊湖。吊水樓瀑布以下至樺林為中游,河谷較寬,河谷盆地呈串珠狀排列其間。樺林以下為下游,河谷較狹窄,在依蘭縣長江屯以下進入平原區。牡丹江流域屬濕潤氣候區,是黑龍江省重要林區,是省內水電發展的重點地區,山區林副產和礦產資源亦豐。抗日戰爭時期牡丹江流域曾是抗聯戰士活動的重要基地。烏斯渾河的關門嘴子即為八女投江殉國之地。鏡泊湖和火山口地下森林以及牡丹峰自然保護區均為旅遊勝地。
7. 牡丹江市有多少個區縣
東安區、陽明區、愛民區、西安區。截至2019年4月,牡丹江市轄4個區、5個縣級市、1個縣。分別是:綏芬河市、海林市、寧安市、穆棱市、東寧市、林口縣、東安區、西安區、愛民區、陽明區。
1、東安區
位於牡丹江市區東南部,東經129°62′-130°53′,北緯44°58′-45°02′。區境東與陽明區、穆棱市接壤;南與寧安市相連;西以太平路為界與西安區相臨;北以濱綏鐵路與愛民區為界,是全市中心城區。
行政區域面積294.2平方公里,城區面積5.2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東安區轄1個鎮、4個街道、17個行政村、23個社區。
2、西安區
地處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城區西南部,東與東安區毗鄰,西部、南部與寧安、海林市接壤,北與愛民區隔道相望。距省會城市哈爾濱300公里,距東寧口岸230公里、綏芬河口岸165公里。全區總面積445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西安區轄6個街道、1個鎮和1個民族鄉。
3、綏芬河市
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44°23',東經131°9',東與俄羅斯遠東最發達的濱海邊疆區接壤,邊境線長27.5公里,綏芬河市處於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地帶,是中國通往日本海的陸路貿易口岸之一。轄區面積460平方公里,下轄綏芬河鎮、阜寧鎮。
4、東寧市
位於黑龍江省最東南部,屬牡丹江市所轄的邊境縣級市,南與吉林省相鄰,東與俄羅斯接壤,北與穆棱市和牡丹江市毗鄰,西與寧安市搭界。總面積7139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東寧市轄5個鎮、1個民族鎮:東寧鎮、綏陽鎮、老黑山鎮、大肚川鎮、道河鎮、三岔口朝鮮族鎮。
5、林口縣
林口縣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因地處張廣才嶺、老爺嶺森林峽口處而得名。林口東毗雞西、雞東,西連方正、海林,南交牡丹江、穆棱,北接依蘭、勃利,地域面積6688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4月,轄10鎮1鄉176個行政村,人口40萬,耕地268萬畝,是典型的農業
8. 牡丹江的行政區劃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2月,沙俄修築中東鐵路,建牡丹江站。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7月,鐵路全線通車後,沙俄將鐵路沿線兩側,劃為其附屬地。附屬地的行政權、司法權、設警權、駐軍權以及森林、礦產、土地的開發、經營管理權,均被沙俄中東鐵路局(亦稱俄國鐵路公司)攫取。車站周圍設立居民組織自治會,具體掌管工交、財經、民政、文教衛生等事宜。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清政府將東三省將軍制改為行省制,撤銷寧古塔副都統,寧安府劃歸綏芬廳管轄。1910年改綏芬廳為寧安府,歸吉林行省管轄,牡丹江境域屬寧安府管轄。
民國初年沿襲清制,牡丹江地域仍歸吉林省寧安府(後稱縣公署、縣政府)管轄,今市郊乜河,屬寧安縣第五行政區團聚鄉所在地,為當時境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後,牡丹江站兩側歸哈爾濱中東鐵路公司督辦公署轄屬。
1920—1930年,中東鐵路哈爾濱地畝管理局在牡丹江站周圍地段發放過三次街基號,街路地段不斷擴大,人口繼續增加,店鋪作坊日益興起,逐步形成集鎮。寧安縣第五區的政治、經濟活動中心很快從乜河轉移到火車站周圍。
1932年5月日本侵略軍佔領牡丹江站及乜河、鐵嶺河、卡路、海浪、南嶺(今勝利村)等地。1933年7月,將東省特別區改為北滿特別區(1936年1月撤銷);將中東鐵路改為北滿鐵路。1934年10月,將寧安等縣劃為新成立的濱江省管轄。今牡丹江市大部分境域仍屬寧安縣五區。1935年,偽滿洲國當局成立濱江省牡丹江辦事處。1936年12月圖們至佳木斯鐵路全線通車後,牡丹江新站(即今火車站,原稱寧北站),成為貫穿東西南北的交通樞紐。1937年7月1日,成立偽牡丹江省公署,轄寧安、穆棱、東寧、密山、虎林5縣。在偽省公署內設立牡丹江市政籌備處(即市正式建置的前身)。同年12月1日,正式成立偽牡丹江市公署。時牡丹江省共轄5縣1市,省會設在牡丹江市。
1943年10月1 日,日本侵略者為使國境地帶的軍事管轄區域和行政管轄區域一致起來,以加強其「國防要塞」和行政機構,設立東滿總省,轄牡丹江省、東安省和間島省(今吉林省延邊地區),共3市16縣。總省省會設在牡丹江市。
1945年5 月28日,撤銷東滿總省,劃出間島省;將原牡丹江省和原東安省合並,設立東滿省,轄2市11縣,省會仍設在牡丹江市。當年8月14日日本侵略者敗退,偽東滿省公署和牡丹江市公署同時解體。
1945年8月18日,在蘇聯紅軍駐軍幫助下,成立牡丹江市地方治安維持會。同年8月下旬,受東北黨委員會派遣的金光俠、陶雨峰、喬書貴等抗聯幹部,隨同蘇聯紅軍進入牡丹江市,於當月25日成立中共牡丹江市委員會,隸屬中共牡丹江地區委員會領導。10月14日,牡丹江軍區司令員李荊璞接收牡丹江市地方治安維持會,建立在中共領導下的牡丹江市民主政府。
1946年4月8日至10日,綏寧省首屆臨時參議會在本市召開,成立綏寧省政府。牡丹江市劃屬綏寧省領導。
1946年10月7 日,綏寧省撤銷,成立東北政聯直屬牡丹江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後,牡丹江市隸屬牡丹江專員公署領導。
1947年8 月20日,牡丹江專區與東安專區合並,成立牡丹江省,牡丹江市隸屬牡丹江省領導。
1948年7月9日,撤銷牡丹江省建制,並入松江省,牡丹江市為松江省直轄市。
1949年5月27日,牡丹江市政府改稱市人民政府。
1954年6 月19日,松江省建制撤銷,與黑龍江省合並。統稱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劃為黑龍江省直轄市。 1955年3月24日,牡丹江市人民政府改稱牡丹江市人民委員會。
1958年6月18日,牡丹江市劃歸牡丹江專員公署領導,變為地轄市。
1960年4月5日,寧安縣由牡丹江專員公署管轄改為牡丹江市管轄。1962年9 月22日,又將寧安縣劃回牡丹江專員公署。
1966年2月8日,牡丹江市由地轄市又改為黑龍江省直轄市。
1966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開始,牡丹江市人民委員會受沖擊。1967年1月,市人委被「造反派」接管。
1967年3 月30日,撤銷牡丹江專員公署,成立牡丹江地區革命委員會(以下簡稱地革委),牡丹江市隸屬牡丹江地革委領導。
1967年4月8日。撤銷牡丹江市人民委員會,成立牡丹江市革命委員會(以下簡稱市革委)。4月19日市革委召開成立大會,並發布《第一號通告》。
1968年2月6日,根據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主任潘復生的指示。市革委和地革委機構合並,統稱牡丹江地革委。撤銷牡丹江市建制,原市轄的先鋒(西安)區、東風(東安)區、愛民區和郊區直接由地革委領導。並在地革委內部設城市工作部門,具體管理協調各區工作。
1973年9月1日。牡丹江地、市革委分設,恢復牡丹江市建制,仍歸牡丹江地革委領導。地革委直轄的東風區、先鋒區、愛民區、陽明區(1970年10月新成立)和郊區重新劃回市管轄。
1979年2月8日,牡丹江地革委改稱牡丹江行政公署。牡丹江市革委仍隸屬牡丹江行政公署領導。 1980年12月1日,牡丹江市革委改稱牡丹江市人民政府,仍歸牡丹江行政公署領導。
1983年9月29日,牡丹江地、市合並.撤銷牡丹江行政公署建制。牡丹江市為省轄市,實行市管縣的領導體制。除原行政公署管轄的雞東縣劃歸雞西市外,牡丹江市管轄原行政公署管轄的海林、寧安、林口、穆棱、東寧、密山、虎林7縣、綏芬河1市(代管)和市內的西安區、東安區、愛民區、陽明區、郊區5個區。同年10月17日,合並完成,正式辦公。
1986年,設立鏡泊湖市,由牡丹江市代轄。
1987年,撤銷鏡泊湖市。
1988年,撤銷密山縣,設立密山市。
1992年,撤銷海林縣,設立海林市。
1992年10月5日,密山市改由雞西市代管。
1993年6月14日,國務院批准將虎林縣劃歸雞西市管轄。
1993年,撤銷寧安縣,設立寧安市。
1995年,撤銷穆棱縣,設立穆棱市。
1997年,撤銷牡丹江市郊區。
2010年5月19日,穆棱市磨刀石鎮、林口縣五林鎮和海林市海南朝鮮族鄉劃歸牡丹江市,磨刀石鎮、五林鎮劃入陽明區,海南朝鮮族鄉劃入西安區。
2011年,取消管轄綏芬河市,綏芬河市設為省直管轄試點。
2016年,國務院批准東寧撤縣設市。 牡丹江市現轄4個市轄區、5個縣級市、1個縣: 市轄區:東安區、陽明區、愛民區、西安區; 縣級市:綏芬河市、海林市、寧安市、穆棱市、東寧市; 縣:林口縣。 區劃代碼區劃名稱面積(平方公里)政府駐地郵政編碼231000牡丹江市40233東安區157000231002東安區334新安街道157000231003陽明區1338陽明街道157000231004愛民區389向陽街道157000231005西安區434先鋒街道157000231024東寧市7368東寧鎮157200231025林口縣6694林口鎮157600231081綏芬河市427綏芬河鎮157300231083海林市9768海林鎮157100231084寧安市7870寧安鎮157400231085穆棱市5611八面通鎮157500
東安區面積566平方千米,人口19萬人。轄5個街道:新安街道、長安街道、七星街道、五星街道、興隆街道。區政府駐新安街道。
陽明區面積358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轄4個街道、4個鎮:陽明街道、前進街道、新興街道、樺林橡膠廠街道、鐵嶺鎮、樺林鎮、磨刀石鎮、五林鎮。區政府駐陽明街道。
愛民區面積359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轄7個(一說8個)街道、1個鄉:向陽街道、黃花街道、鐵北街道、新華街道、大慶街道、興平街道、北山街道、北安鄉(北安街道)。區政府駐向陽街道。
西安區面積430平方千米,人口24萬人。轄6個街道、1個鎮、1個民族鄉:先鋒街道、火炬街道、立新街道、牡丹街道、江濱街道、沿江街道、溫春鎮、海南朝鮮族鄉(一說有7個街道,另一個是水泥街道)。區政府駐先鋒街道。
林口縣面積7191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轄9個鎮、2個鄉:林口鎮、古城鎮、刁翎鎮、朱家鎮、柳樹鎮、三道通鎮、龍爪鎮、蓮花鎮、青山鎮、奎山鄉、建堂鄉。縣政府駐林口鎮。
東寧市面積7368平方千米,人口21萬人。轄6個鎮:東寧鎮、三岔口鎮、大肚川鎮、老黑山鎮、道河鎮、綏陽鎮。綏陽林業局在境內。市政府駐東寧鎮。
綏芬河市面積427平方千米,人口7萬人。轄2個鎮:綏芬河鎮、阜寧鎮。市政府駐綏芬河鎮長江路1號。
海林市面積9772平方千米,人口41萬人。轄8個鎮:海林鎮、長汀鎮、橫道鎮、山市鎮、柴河鎮、二道鎮、新安朝鮮族鎮、三道鎮。市政府駐海林鎮。
寧安市總面積7870平方千米,人口44萬人。轄7個鎮、5個鄉(其中3個民族鄉):寧安鎮、東京城鎮、渤海鎮、石岩鎮、沙蘭鎮、海浪鎮、蘭崗鎮、江南朝鮮族滿族鄉、卧龍朝鮮族鄉、馬河鄉、鏡泊鄉、三陵鄉。市政府駐寧安鎮。
穆棱市面積6094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轄6個鎮、2個鄉:八面通鎮、穆棱鎮、下城子鎮、馬橋河鎮、興源鎮、河西鎮、福錄鄉、共和鄉。市政府駐八面通鎮。
9. 牡丹江市區 包括 哪些區
抄牡丹江市區包括東安、西安、愛民、陽明4城區。
東安區面積566平方千米,人口19萬人。轄5個街道:新安街道、長安街道、七星街道、五星街道、興隆街道。區政府駐新安街道。
陽明區面積358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轄4個街道、4個鎮:陽明街道、前進街道、新興街道、樺林橡膠廠街道、鐵嶺鎮、樺林鎮、磨刀石鎮、五林鎮。區政府駐陽明街道。
愛民區面積359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轄7個(一說8個)街道、1個鄉:向陽街道、黃花街道、鐵北街道、新華街道、大慶街道、興平街道、北山街道、北安鄉(北安街道)。區政府駐向陽街道。
西安區面積430平方千米,人口24萬人。轄6個街道、1個鎮、1個民族鄉:先鋒街道、火炬街道、立新街道、牡丹街道、江濱街道、沿江街道、溫春鎮、海南朝鮮族鄉(一說有7個街道,另一個是水泥街道)。區政府駐先鋒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