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瓣數量
A. 牡丹花最多有多少片花瓣
我見過最多的有十幾片
B. 牡丹花花萼數目
、牡丹的花器構造 牡丹的花是兩性花,在同一朵花內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牡丹的花又是完全花一由花萼、花苞(苞片)、花瓣(冠)、雄蕊、雌蕊組成(圖9—1)。其花萼、花苞多為5片。其花瓣、雄蕊、雌蕊因品種不同數目有異。花瓣由10餘片到上百片。雄蕊從30餘個到數百個。雌蕊從5個到10餘個。有的品種(多為重瓣)雄蕊大部分以至全部演化呈花瓣狀,但有些品種在這類「有性花瓣」上仍不同程度地留有雄蕊的痕跡。有的品種雌蕊演化呈綠色、淡綠色、黃綠色,或紅綠相間的「彩瓣」,完全失去了雌蕊作為生殖器官的功能。 正常的雄蕊位於花的中部,環繞於雌蕊周圍。雄蕊由花葯、花絲兩部分構成。花葯呈囊狀,多縱裂為兩部分,中間有葯隔相連。花葯破裂散出花粉粒,花粉粒發芽後伸出花粉管,花粉管內有精子。正常的雌蕊位於花的中心部位,由柱頭、花柱、子房構成。雌蕊的柱頭往往向外呈耳狀轉曲90度-360度,從而使受粉面積增大。柱頭受粉面約為1毫米左右的狹長帶,表面有明顯的乳突發育,花朵開放後,能分泌一種特殊黏性物質(糖分、有機酸L氨基酸等),以粘在花粉粒並刺激「發芽」。花柱位於柱頭下面,一般很短,其中間為空心,是花粉粒發芽後伸出的花粉管到達子房的通道。子房是雌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內腔著生胚囊,胚囊中有卵細胞,與精子相遇受精後就發育成為種子。 二、牡丹的開花習性 牡丹花期依栽培地區不同而有著較大差異,即使在同一地區由於春季氣溫變化,不同年度間常有提前或滯後階情況。 牡丹單花開花過程可分為初開、盛開、謝花三個時期。花朵初開是指花蕾破綻露色1-2天後,花瓣微微張開的過程。單瓣類初開期1-2天,重瓣類3-4天,此期最明顯的特點是雄蕊成熟,初開第一天,部分品種已開始散粉,第二天絕大多數品種散粉,少數品種延至第三天。花瓣完全張開標志著進入盛開期,此時花徑最大,花型花色充分顯現,散發香味,雄蕊乾枯花粉散盡,柱頭上分泌大量熟液,時間3-8天不等,此時為人工授粉的最佳時期。謝花期是指花瓣凋萎脫落的過程,單瓣類一般從第5天開始,重瓣類從第7-9天開始,此時,雄蕊脫落,柱頭上黏液減少以至硬化,但少數品種此時才開 始分泌黏液。 三、牡丹的授粉生物學 據李嘉珏、何麗霞多年觀察,牡丹開花授粉過程具有以下特點: (1)牡丹花大色艷,氣味濃烈,是典型的蟲煤花。由於花部沒有特殊的構造,因而許多昆蟲都能充當傳粉者。但據觀察,主要傳粉昆蟲以甲蟲類和蜂類為主,蠅類為輔。昆蟲的活動受天氣影響較大,在一天之中隨溫度上升活動加強,中午達到高峰,此後又逐漸減弱,在陰雨天活動很少甚至停止活動。此外,研究發現,不同種類間,傳粉媒介也有所不同。如紫斑牡丹以甲蟲占優勢,而矮牡丹則甲蟲和野蜂出現頻率相近。 (2)牡丹一般為雄蕊先熟。按雌雄蕊成熟期的先後,牡丹品種可分為兩種類型:第一類為雄先型,即花開後雄蕊隨即散粉,而雌蕊成熟滯後,這里又有兩種情況:一是花粉散落後第二天柱頭隨即分泌黏液;二是花粉散落後1-3天,柱頭才分泌黏液。大部分品種屬後者;第二類是雌雄同熟型,即雄蕊散粉的同時,柱頭也開始分泌黏液,不過這類品種較少。因此總的看來,二者隔離並不完全,仍然具備自交的可能性。 (3)以異花授粉為主。據觀察(李嘉珏、何麗霞等,1995),紫斑牡丹栽培品種大多有一定的自交結實率(2%-18%),但都比自然授粉結實率低得多。因此,該品種群是以異花授粉為主,但自交是親和的,不過育性已大為減弱。而中原牡丹品種的白花及同品種內異花授粉完全不育(趙孝知1992;何麗霞1995)。這些試驗是否說明隨著品種園藝化程度提高,其自交親和性降低,還有待更廣泛的觀察。參考資料: http://www.chinapeony.net/Html/xinxi/zaipei/xuanyu/6791018383121.html
C. 一般牡丹的有多少片花瓣(急,各位幫幫忙)
范圍5-1000片,跟栽培環境有關系,一般的二三十片是有的。
D. 牡丹花有幾片萼片,幾片花瓣幾片雄蕊幾片雌蕊
牡丹花:
萼片4枚,花瓣數25~27
雄蕊數目( 4)雌蕊數目(9 )花萼數目( 13)
E. 牡丹花中什麼花瓣最多
.魏紫
牡丹名貴品種「魏紫」,出自五代洛陽魏仁博家。花紫紅色,荷花形或皇冠形。花期長,花量大,花瓣多,花朵豐滿,被推為「花後」。
F. 牡丹花每棵開幾朵花
牡丹花大色艷,品種繁多。有的品種花器齊全,萼片、雄蕊、雌蕊發育正常,如「似荷蓮」、「鳳丹白」等;但有的品種雄、雌蕊瓣化或退化,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繽紛的花朵。根據花瓣層次的多少,傳統上將花分為:單瓣(層)類、重瓣(層)類、千瓣(層)類。在這三大類中,又視花朵的形態特徵分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綉球型(傳統上把皇冠型和綉球型稱為起樓)六種花型。這種分類方法比較直觀地反映了花朵的各種變化形態。有關牡丹專家學者與產區的科研人員一起,結合傳統的分類方法,經多年實地觀察研究及對牡丹花的解剖觀察,摸清了花型及花朵構成的演化規律後,提出了新的花型分類,即把牡丹花型分為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千層台閣型、托桂型、金環型、皇冠型、綉球型、樓子台閣型。[6] 單瓣型:花瓣2-3輪,10-15片,寬大平展,雄蕊200-300個,雌蕊4-6枚,雄、雌蕊發育正常,結實能力強。此類花型以「鴉片紫」、「石榴紅」、「鳳丹白」等品種為代表。荷花型:花瓣4-5輪,20-25片,花瓣寬大,形狀大小近似,排列清晰,雌蕊發育正常,結實能力強,但個別品種偶有雄蕊或雌蕊柱頭瓣化現象。此類花型以「似荷蓮」、「錦雲紅」、「玉板白」等品種為代表。皇冠型:外花瓣2-5輪,寬大平展,雄蕊大部分或全部瓣化成細碎曲皺花瓣,瓣群周密高聳,形似皇冠。內花瓣排列不規則,瓣間常雜有正常雄蕊或退化中的雄蕊,瓣間也常殘留有花葯;雌蕊退化或瓣化,偶有結實。此類花型以「藍田玉」、「胡紅」、「姚黃」、「首案紅」、等品種為代表。綉球型:雄蕊充分瓣化,內外瓣形狀大小近似,擁擠隆起,呈球形;雌蕊基本或全部退化或瓣化,無結實能力。此類花型以「豆綠」、「綠香球」、「雪映朝霞」等品種為代表。菊花型:花瓣6輪以上,花瓣形狀相似,排列整齊,層次分明,自外向內逐漸變小,並偶有瓣化,雌蕊5-11枚,正常生長或退化變小。有些品種柱頭有瓣化現象,結實力較差,此類花型以「玫瑰紅」、「叢中笑」、「銀紅巧對」、「錦袍紅」等品種為代表。薔薇型:花瓣多輪,花瓣由外向內逐漸變小,雄蕊部分瓣化成正常花瓣,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結實力差。此類花型以「紫二喬」、「烏金耀輝」、「紅霞爭輝」等品種為代表. 金環型:外花瓣2-3輪,寬大平展,花朵中心有部分雄蕊瓣化成狹長直立大花瓣,中心花瓣與外輪花瓣之間有一圈正常雄蕊成金環狀,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具有結實力差。此類花型以極少,以「白天娥」、「俊艷紅」、「粉面桃花」、「玉美人」品種為代表。托桂型:外花瓣2-5輪,寬大整齊,部分雄蕊瓣化成細長花瓣,瓣端常殘留有花葯或花葯痕跡,瓣間雜有正常雄蕊,排列不規則而稀疏,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具有結實力。此類花型以「淑女裝」、「嬌紅」、「仙娥」、「三變賽玉」等品種為代表。樓子台閣型:下方花雄蕊瓣化較充分,與正常花瓣形狀相似,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上方花花瓣略大,數量較少,雄蕊基本全部瓣化或退化;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有的品種退化消失。此類花型以「赤龍煥彩」、「盛丹爐」、「玉樓點翠」、「紫重樓」等品種為代表。千層台閣型:下方花瓣4輪以上,花瓣排列整齊,形狀近似,瓣間不雜有雄蕊和退化的雄蕊。雄蕊正常而量少,或偶有瓣化,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上方花瓣量少,平展或直立,雄蕊量少而變小,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此類花型以「菱花湛露」、「脂紅」、「壽星紅」等品種為代表
G. 牡丹花有多少瓣
花瓣5,或為重瓣,玫瑰色、紅紫色、粉紅色至白色,通常變異很大,倒卵形,長5-8厘米,寬4.2-6厘米,頂端呈不規則的波狀。
牡丹(拉丁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Andr.)是毛茛科、芍葯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
唐代劉禹錫有詩曰:「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當作中國的國花。1985年5月牡丹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在中國栽培甚廣,並早已引種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有關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
H. 牡丹花一般有多少瓣花瓣
牡丹1990年被定為中國的國花。牡丹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生長緩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間;根肉質,粗而長,中心木質化,長度一般在0.5~0.8米,極少數根長度可達2米;根皮和根肉的色澤因品種而異;枝幹直立而脆,圓形,為從根莖處叢生數枝而成灌木狀,當年生枝光滑、草木,黃褐色,常開裂而剝落;葉互生,葉片通常為三回三出復葉,枝上部常為單葉,小葉片有披針、卵圓、橢圓等形狀,頂生小葉常為2~3裂,葉上面深綠色或黃綠色,下為灰綠色,光滑或有毛;總葉柄長8~20厘米,表面有凹槽;花單生於當年枝頂,兩性,花大色艷,形美多姿,花程式為:♂*K5C∞G2~5:1:2~5,花徑10~30厘米;花的顏色有白、黃、粉、紅、紫紅、紫、墨紫(黑)、雪青(粉藍)、綠、復色十大色;雄雌蕊常有瓣化現象,花瓣自然增多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與品種、栽培環境條件、生長年限等有關;正常花的雄蕊多數,結籽力強,種籽成熟度也高,雌蕊瓣化嚴重的花,結籽少而不實或不結籽,完全花雄蕊離生,心皮一般5枚,少有8枚,各有瓶狀子房一室,邊緣胎座,多數胚珠,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結籽7~13粒,種籽類圓形,成熟時為共黃色,老時變成黑褐色,成熟種子直徑0.6~0.9厘米,千粒重約400克。
牡丹花大色艷,品種繁多。有的品種花器齊全,萼片,雄蕊、雌蕊發育正常,如「似荷蓮」、「鳳丹白」等;但有的品種雄、雌蕊瓣化或退化,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繽紛的花朵。
根據花瓣層次的多少,傳統上將花分為:單瓣(層)類、重瓣(層)類、千瓣(層)類。在這三大類中,又視花朵的形態特徵分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綉球型(傳統上把皇冠型和綉球型稱為起樓)六種花型。這種分類方法比較直觀地反映了花朵的各種變化形態。
近幾年來,有關牡丹專家學者與產區的科研人員一起,結合傳統的分類方法,經多年實地觀察研究及對牡丹花的解剖觀察,摸清了花型及花朵構成的演化規律後,提出了新的花型分類,即把牡丹花型分為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千層台閣型、托桂型、金環型、皇冠型、綉球型、樓子台閣型。
I. 在牡丹畫中,牡丹花數量的多少有沒有講究
有抄
牡丹畫需要根據畫的牡丹花開襲的時間來確定牡丹的花瓣數。整株牡丹,由花、蕾、莖、葉、干、芽等組成。每年春季花後,芽胚即在乾和嫩莖之間形成,到秋冬季節,芽苞漸大。到第二年初春芽衣張開,葉芽長出,到四月初,花苞從葉芽中抽出,花莖漸高,莖上分枝生葉,花莖高約一尺許,莖頂只生一花。葉柄長而互生,從下往上生出三至五批葉,每批為三叉九葉(因品種不同,多者一莖生十餘批葉),到上端一叉三片,近花部分是單葉。花苞又分小蕾和大蕾。花蒂由上下兩層萼片組成。上有大萼三片,下有小萼(復萼)六片。花頭中心有雄蕊和雌蕊,雌蕊在花心正中,狀如小石榴,雄蕊由蕊頭和蕊絲兩部分組成
如果是牡丹花數,正常情況下都2-3朵,花朵大小不一
J. 牡丹花的花瓣顏色,花瓣形狀,花的氣味,花朵大小,雄蕊數目,雌蕊數目,花萼數目
牡丹的花器構造
牡丹的花是兩性花,在同一朵花內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牡丹的花又是完全花一由花萼、花苞(苞片)、花瓣(冠)、雄蕊、雌蕊組成(圖9—1)。其花萼、花苞多為5片。其花瓣、雄蕊、雌蕊因品種不同數目有異。花瓣由10餘片到上百片。雄蕊從30餘個到數百個。雌蕊從5個到10餘個。有的品種(多為重瓣)雄蕊大部分以至全部演化呈花瓣狀,但有些品種在這類「有性花瓣」上仍不同程度地留有雄蕊的痕跡。有的品種雌蕊演化呈綠色、淡綠色、黃綠色,或紅綠相間的「彩瓣」,完全失去了雌蕊作為生殖器官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