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扇屏牡丹
1. 霍元甲和黃飛鴻誰厲害,他們是同一時期的人嗎
都是晚清時期的人
霍元甲(1868年~1910年)清末著名愛國武術家。字俊卿,祖籍河北省東光安樂屯(屬滄州地區),世居天津靜海小南河村(今屬天津市),為精武體育會創始人。他的武藝出眾,又執仗正義,繼承家傳「迷蹤拳」絕技,先後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戶曉的英雄,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卻轟轟烈烈,充滿傳奇色彩。
黃飛鴻原名黃錫祥,字達雲,原籍南海西樵祿舟村,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於佛山。他是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其父黃麒英乃晚清「廣東十虎」之一(黃飛鴻後來也是這十虎之一,父子同科,武林美談),飛鴻五歲從父習武,12歲隨父鬻技街衢,盡得家傳功夫。後遇鐵橋三(廣東十虎之一)之愛徒林福成授其鐵線拳、飛砣絕技,並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武藝日臻精進,稍後,黃飛鴻隨父於廣州樂善山房設館授徒。黃麒英謝世,黃飛鴻子承父業成為一代宗師,是當時南派武林中最年輕的武術教練。一生中,曾先後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為軍中技擊教練。相傳其平生絕技有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和瑤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諸勢,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號。 此外,黃飛鴻亦善於舞獅,有廣州獅王之稱。
2. 國畫牡丹四扇屏圖片怎樣畫扇面
國畫一詞起源於漢代,漢朝人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內稱為容中國,將中國的繪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國畫是漢族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
3. 春暉爭艷凝香芬芳牡丹花四扇屏怎麼掛
春暉爭艷牡丹花4扇屏怎麼掛?那根據自己家裡的位置來布置就可以了。
4. 沙發上掛四福方形畫怎麼掛好看
客廳裝飾畫 刺綉牡丹四扇屏
客廳裝飾畫刺綉牡丹圖:客廳沙發背景牆、電視背景牆都可以選擇刺綉牡丹裝飾畫,客廳可以選擇橫幅牡丹畫,尺寸在200*85cm左右即可。或者可以選擇刺綉牡丹四扇屏裝飾畫,古典條屏款式,更突顯文化品位。牡丹掛在家裡,寓意富貴吉祥、繁榮興旺,不僅裝飾效果好,更是借物抒情,對美好生活的表達。
5. 富貴牡丹圖四扇屏掛客廳的那面牆比較好
富貴牡丹圖四聯畫可以掛在客廳沙發背景牆裝飾,寓意富貴吉祥。
一涵手工刺綉牡丹四聯畫
6. 客廳里掛「梅蘭竹菊」好嗎
客廳掛梅蘭竹菊好嗎 國畫花鳥畫彰顯深厚文化底蘊
自古以來,中華兒女就有在家中掛字畫的習慣,客廳掛一幅不錯的字畫,不僅能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也有利於調整心情,愉悅身心,患有財運亨通的預兆。那麼客廳掛梅蘭竹菊好嗎?其實客廳懸掛梅蘭竹菊非常好,千百年來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質一直為世人所鍾愛,成為一種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徵,但亦與歷代的文人墨客、隱逸君子的風度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很適合家中客廳懸掛,這正是根源於對這種審美境界的神往。
「四君子」是國畫創作中慣用的素材,以梅、蘭、竹、菊寓意高貴品質和崇高品德,古往今來凡文人雅士都喜用「四君子」表現自己卓爾不凡的情趣或者作為品德的鑒戒。表現正直、虛心、純潔而有氣節的思想感情。各種形式的四君子圖案紋樣,更是一直流傳到現在。各種詩詞歌賦中關於梅、蘭、竹、菊的描寫也是廣為傳頌。當代國畫創作中「四君子」被年輕的藝術家們賦予了全新的藝術氣息。
7. 史上到底有沒有黃飛鴻這號人物
黃飛鴻1847年農歷七月初九 出生於廣東佛山鎮。 1853年 從其父黃麒英習武。 1859年 隨父在佛山、廣州、順德一帶賣武,其間以四象標龍棍勝武師鄭大雄左手釣魚棍法,得「少年英雄」之名。 1860年 在佛山豆豉巷賣武時遇鐵橋三高徒林福成,在佛山隨林福成學藝近兩年,學成 「鐵線拳」和 「飛鉈」等絕技。 1863年 移居廣州,銅、鐵行工人集資為其設武館於第七甫水腳,飛鴻結束賣武生涯。 1865年 廣州三欄行(果欄、菜欄、魚欄)中人聘為行中武術教練。 1866年 在西樵官山墟一當鋪夜宿時遇賊人打劫,飛鴻一人擊退數十人,在當地一時傳為佳話,隨後應邀到在石龍鄉授徒。 1867年 一洋人攜如牛犢大的狼狗在香港設擂向華人邀斗,黃飛鴻不甘華人受辱,赴港以「猴形拐腳」擊斃惡犬,自此揚名香江。 1868年 香港水坑口大笪地小販彭玉攤擋被一惡棍強占打傷,黃飛鴻路見不平相助,被對方同夥數十人持械圍攻,被黃飛鴻擊敗。 約1868年 另設館於廣州西關廻瀾橋附近教徒授藝兼醫刀傷跌打,三欄教席由梁寬代替。 1869年 在佛山平政橋斗蟀場為盧九叔任「護草」(現場保鏢)時,黃飛鴻嚴懲歹徒,在佛山名噪一時。 1871年 娶妻羅氏,婚後三月羅氏病卒。 1873年 受聘廣州水師武術教練,並考取廣州將軍衙門「靖汛大旗手」一職。 1882年 記名提督吳全美聘飛鴻為軍中技擊教練,停辦廻瀾橋所設武館。 1886年 其父麒英染疾卒。月余後,吳全美去世,飛鴻辭去軍中技擊教練職務,在廣州仁安街設跌打醫館「寶芝林」。 1888年 黑旗軍首領劉永福賞識黃飛鴻武藝高強、醫術精通,聘為軍醫官和福字軍技擊總教練,向其贈「醫藝精通」木匾。 1894年 劉永福率領軍隊赴台灣抗擊日本侵略軍,飛鴻隨劉率九營福字軍抵台,駐守台南。 1895年6月 劉永福護台失利,飛鴻離台返粵,自此僅行醫不授武,「寶芝林」前榜:「武藝功夫,難以傳授;千金不傳,求師莫問。」 約1896年 續娶馬氏為妻,生二女、二子(漢林、漢森),不久馬氏病卒 約1902年 續納岑氏為妻,生二子(漢樞、漢熙),不久岑氏病卒。 1911年8月 應劉永福邀聘,任廣東民團總教練 1912年 魚欄伙記馬如燦(賣魚燦)遭歹徒勒索被毆,飛鴻見義勇為嚴懲歹徒,「義救賣魚燦」一事在羊城廣為傳頌。 1915年 續莫桂蘭為妾。 1918年 在廣州十八甫福安街梁氏蟀獵場任守 1919年 精通武術的次子黃漢森遭妒,往廣西梧州渡任「護勇」時被「鬼眼梁」暗算慘死。受此打擊,飛鴻不再向其他兒子傳授武技。 1919年4月9日 在廣州海珠戲院廣東省精武會成立大會上表演飛鉈。 1924年10月 廣州國民鎮壓商團暴亂,西關一帶房屋被毀,仁安街「寶芝林」受累被焚,資財付於一炬,其長子漢林又告失業,因而憂郁成疾。 黃飛鴻 (1847年7月9日—1924年12月),原名 黃錫祥 ,字 達雲 ,原籍南海西樵祿舟村,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於佛山,他是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其父黃麒英乃晚清「廣東十虎」之一(黃飛鴻並非廣東十虎之一, 廣東十虎分別是:王隱林、黃澄可、蘇黑虎、黃麒英、周泰、譚濟筠、黎仁超、陳鐵志、蘇燦、梁坤),飛鴻6歲從父習武,13歲隨父鬻技街衢,盡得家傳功夫。後遇鐵橋三( 廣東十虎 之一)之愛徒林福成授其鐵線拳、 飛砣絕技 ,並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武藝日臻精進,稍後,黃飛鴻隨父於廣州樂善山房設館授徒。黃麒英謝世,黃飛鴻子承父業成為一代宗師,是當時南派武林中最年輕的武術教練。一生中,曾先後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為 軍中技擊教練 。相傳其平生絕技有 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 、工字伏虎拳、 羅漢金錢鏢 、 四象標龍棍 和 瑤家大耙 等。因其尤精虎形諸勢,故在武林中享有「 虎痴 」之雅號。 此外,黃飛鴻亦善於舞獅,有廣州獅王之稱。 1924年8月,廣州商團總長 陳廉 伯在英帝國主義支持下,乘孫中山北伐,在廣州發動武裝暴亂,縱火劫掠。黃飛鴻與其繼室莫桂蘭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寶芝林連同 劉永福 寫給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毀於戰火。黃飛鴻經不起沉重打擊,因而憂郁成疾,是年12月不治去世,終年78歲。黃飛鴻身後蕭條,貧無以殮,幸弟子鄧秀瓊為他料理後事,葬於白雲山麓。莫桂蘭在林世榮、鄧秀瓊的幫助下,偕黃飛鴻的兩名兒子移居香港設館授徒,傳授黃飛鴻遺技。1983年在香港去世。 黃飛鴻一生以弘揚國粹,振興嶺南武術為已任,經其門人林世榮等整理的 鐵線拳 、 工字伏虎拳 、 虎鶴雙形拳 結構新穎,動作輕快,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滯狹隘、動作重復之弊病。虎鶴雙形,虎形練氣與力,動作沉雄,聲威叱吒,有推山倒海,龍騰虎躍之勢;鶴形練精與神,身手敏捷,動作迅速,有靜若處子,動如脫兔,氣靜神閑之妙。剛柔並用,長短兼施,偏正配合進退中規,成為飛鴻一脈之代表拳法,為武術界獨樹一幟。一時風行全省,並遠傳至港澳、東南亞甚至北美等地,迄今歷久不衰。在新中國成立後,被列為我國高等體育院校教材內容之一。 黃飛鴻不僅武功超群,醫術亦相當精湛,其駁骨療傷之技,時稱一絕。光緒年中,在廣州仁安里設「寶芝林」醫葯館,懸壺濟世,治病救人,上至將軍,下至百姓,功效顯著。福軍首領 劉永福 親為寶芝林題寫「 技藝皆精 」的匾額,並聘飛鴻為 福軍技擊總教練 ,後隨劉到台灣英勇殺倭。 黃飛鴻縱橫江湖數十年,憑著過人的勇敢、智慧和絕技,身經百戰,顯赫輝煌。成為中外聞名的武術大師。他武藝高強且崇尚武德,推尚「 習武德為先 」,從不恃強凌弱,堅持以德服人。他歷主摒除門派之閡,能者為師,更是力排重男輕女之見,最先收授女弟子和組織女子獅隊的武師之一。其眾多弟子中,以男弟子 梁寬 和 林世榮 ,女徒弟 莫桂蘭 、 鄧秀瓊 等最負盛名。其餘的門人,亦頗有聲譽,遍布粵港澳台、東南亞各地。他生前弘揚國粹、匡扶正義、見義勇為、扶弱助貧、濟世為懷的風范,在武術界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軼事,被世人廣為傳誦。 黃飛鴻一生結過四次婚,除原配羅氏外皆為續娶,每次都是在妻子去世後重娶。四個妻子中前三個均有名份,分別是羅氏、馬氏、岑氏,但因陸續死去,因而當時人們迷信黃飛鴻有克妻命,以至於最後在娶莫桂蘭時不得不以納妾為名成了婚,最後一名妻子莫桂蘭於1983年於香港逝世。黃飛鴻有四子,當中 黃漢森 最得真傳,惜年少時被暗算慘死,之後黃飛鴻不傳兒子武術。 林世榮的徒子徒孫中,不少人日後成為電影業中人,其中較為人熟悉的有武術指導劉家良,其父 劉湛 便是林世榮之弟子。五、六十年代香港便已拍攝了接近八十套以黃飛鴻為題材的電影。當中黃飛鴻一角,除了兩套為白玉堂演出外,俱由關德興擔當;而奸角幾乎全部由石堅演出。故港人常稱關德興為「黃師傅」;形容大奸大惡亦有「奸過石堅」一詞。之後成龍、劉家輝亦有演過少年時期的黃飛鴻。近年徐克拍攝黃飛鴻電影更非常成功,黃飛鴻一角多由李連傑擔任。趙文卓也曾演過黃飛鴻。 以黃飛鴻為主題拍攝的電影已經超過百部,形成黃飛鴻系列影視,黃飛鴻廣為人知主要來源這些影視劇。 黃飛鴻祖籍南海,生於佛山,是武林中一位傳奇性的歷史人物,生平鋤強扶弱,嫉惡如仇,醫術精湛。他擅長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五郎八卦棍、獅子采高青等多種武藝,他的「無影腳」,「工字伏虎拳」和「寶芝林」葯店名滿天下。遠在港、澳和新加坡,後人設立了數十家黃飛鴻武館。在南海西樵,鄉人修繕了黃氏大宗祠,建立了黃飛鴻獅藝館。在佛山祖廟內亦有紀念黃飛鴻的祠堂。 黃飛鴻紀念館的建築藝術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尤其是嶺南古建築的傳統和氣派,保存了傳統民居的合院式建築規范,從梁架、柱礎、磚雕,檐板、屏風,門窗到欄板等建築構件,均用徵集舊料,以保留歷史風韻。 黃飛鴻紀念館建築採用二進三開間加連廊的布局,是採取黃飛鴻在世時(即清代中葉至民間時期)佛山民居、祠堂的建築樣式。頭門是二層的門樓,一明兩暗的布局,二進演武大廳是紀念館的主體建築,需要步上三步石級,取步步登高之意。演武廳是二層一正兩偏結構,硬山頂,鑊耳式封火山牆,正脊採用博古脊式,體量比門樓大。門廳的第二層也作一正兩偏結構,硬山頂,鑊耳式封火山牆,正脊採用博古脊式。二樓正間為大型木雕"仁者飛鴻"。 建築構件和裝飾工藝,木雕、磚雕、石雕和灰塑堪稱黃飛鴻紀念館的"四絕"。木雕,頭門一套門夾石和趟櫳是完整從珠江三角洲一帶徵集得到的百年古物,高曠寬大,氣宇軒昂。門廳用四扇屏風作為中門,這套鑲嵌彩色玻璃的透雕屏風,即使在高檔次的佛山民居也難得一見。兩個次間和連廊一體用屏風門隔斷,可開合,具有靈活性,通體雕花鎦空,是當代仿清代木雕的傑作。 演武廳的木雕大掛落是近年徵集的清代文物,題材是象徵富貴吉祥的《牡丹鳳凰》。室內窗採用木雕"滿洲窗",為"滿周窗",以木雕花藤纏繞裝有色玻璃製成,可翻動,是清代至民國時期高檔嶺南建築不可或缺之建築裝飾。磚雕,正門山牆上嵌兩幅磚雕都是精品,是數年前修梁園時徵集得來的清代嘉慶時物,以花鳥為題材,百花盛開,鵲啼雀躍,一派昇平氣象。門前一對石獅子,是清代嘉慶二十三年(1888年)的佛山石雕作品,從祖廟"藏珍閣"移放黃飛鴻紀念館作門前獅。
8. 富貴牡丹圖四扇屏掛客廳的那面牆好
客廳是家裡的主場,是整個房子的門面,所以客廳的裝飾也是家裡最重要內的,裝飾掛畫也應選容擇掛在最顯眼的地方,即客廳的沙發背景牆上,要注意的是掛畫的尺寸和位置要根據牆面的大小以及沙發的長度和位置來決定,不宜掛太高,也不宜掛太低,與視線呈45°角向上即可。
9. 春節貼年畫的意義~!~速度!
歡慶年節時裝飾環境的繪畫。年畫是中國特有的民間美術形式,是適應人們慶賀年節的風俗活動而產生發展的。年畫最早大約萌始於秦漢之際,當時逢除夕便在門戶上畫神荼、郁壘及虎以驅鬼魅不祥之物。至宋代,汴京(今河南開封)、臨安(今浙江杭州)的歲末市場上有門神、鍾馗等神像出售,供年節貼掛。隨著城鄉慶賀新年活動的豐富,此時年畫擴展到表現美女、娃娃、風俗、戲曲等題材,並開始鏤版雕印,加速了它的發展與普及。明中葉以後,商業手工業進一步發展,雕版印刷中的彩色套印技術也趨向成熟,大大促進了木版年畫的繪刻與銷行,全國各地陸續出現了很多年畫產地。其中,天津楊柳青年畫、蘇州桃花塢年畫成為南北兩大中心,其他如河南朱仙鎮、河北武強、山東濰縣、山西臨汾、陝西漢中和鳳翔、四川綿竹和梁平、湖南邵陽、廣東佛山、福建漳州和泉州、台灣台南等地所印製年畫亦著稱於世,藝術上形成不同的風格,題材內容也更為豐富多樣,成為木版年畫的盛期。迄至清末,由於帝國主義入侵及國內反動統治造成農村凋敝貧困,影響了木版年畫的銷路而漸呈衰微之勢,但在上海、天津等城市中興起了用石印及膠版印刷的年畫,其中尤以月份牌年畫最為流行。抗日戰爭時期,戰斗在延安和太行山等地的革命美術工作者吸收民間年畫形式創作了表現新內容的新年畫,為年畫開拓了嶄新道路。1949年以後,新年畫繼續得到發展,成為擁有廣泛群眾的畫種之一。
年畫主要作為年節裝飾,喜慶歡樂的內容、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及與之相適應的紅火活潑的形式,構成它的基本藝術特色。年畫題材廣泛,舉凡帶有吉慶內容的風俗生活、新聞軼事、傳統戲曲小說的人物故事、仕女、嬰兒、山水花鳥及吉祥圖案等都有大量表現,一些新鮮事物也總是較為迅速的在年畫中得到反映,20世紀還出現過批判揭露醜惡行為的諷刺性題材和描繪政治事件的新聞年畫。年畫較其他繪畫形式更強調裝飾性與娛樂性,木版年畫適應各地區不同環境的裝飾需要,創造了門畫、歷畫、中堂、四扇屏、窗頂、窗旁、炕圍子、福字燈等多種樣式。年畫經常在描繪美好形象中運用為群眾熟知的諧音寓意手法表現吉祥內容,如松、鶴、桃、靈芝象徵長壽,蓮花和魚諧音連年有餘,瓶中插牡丹寓意平安富貴等,在表現歷史故事及戲曲題材的年畫中,又有單幅畫、組畫、連環畫(或稱屏畫)等樣式。年畫還強調人物形象俊秀、標題吉利、色彩明快,務求賞心悅目,表現年節的歡樂情緒。年畫作者大都熟悉群眾的生活和愛好,創作上密切適應群眾需要,因而為人民喜聞樂見。由於年畫張貼於千家萬戶,對群眾的思想情操和審美趣味起著巨大的潛移默化作用。
年畫在發展中由於繪制印刷的生產方式不同而有著多種形式。早期年畫多為人工繪制,至今山東高密縣猶保留了撲灰年畫,即將畫稿以木炭在紙上撲描復制,加速起稿速度,然後奮筆描繪,同一畫稿可很快繪制多幅年畫,更帶有原作性質。木版印刷年畫最遲始於宋,早期以木版雕印墨線,人工設色,明代以後流行水印套色,單純強烈而艷麗,但有的地區(如天津楊柳青)年畫在套色後還在人物頭臉衣飾等部位以人工印染描繪,形成精緻細膩的半印半畫形式。石印、膠版年畫是隨現代印刷術的發展而產生的,可以將色彩復雜而豐富的繪畫製版印刷,其中月份牌年畫由於吸收民間年畫喜慶紅火特色,採用炭粉擦筆及水彩渲染,形成細膩逼真的效果而流行一時。1949年以後,年畫吸收了中國畫、油畫、水粉畫、彩色攝影等形式,展示了更為豐富多採的面貌。
隨著人們思想觀念和生活習俗的變化,年畫在內容及形式上也在發生變化。驅邪祈福的迷信成分基本上已消失,富貴吉祥的內涵也在改變,優秀的傳統題材仍受歡迎,反映新人物新風貌的作品不斷涌現,每年以眾多的品種和數量廣泛發行,為豐富人民年節精神生活作出貢獻.
10. 牡丹畫掛客廳好還是餐廳好
牡丹畫不僅表現形態富貴典雅,而且其品格堅韌剛毅,從中至今,許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詠牡丹贊牡丹的不朽詩篇,為其增添了神韻.民間更是流傳著牡丹的種種傳說,又為牡丹增添了幾分神秘.百花之中,牡丹獨占花魁一品香,更被譽為國花,受到了各屆層人士的喜愛.牡丹畫作為牡丹的最佳表現形式也受到了各屆人士的喜愛,書房,宴會廳,客廳,會議室等各類環境多有懸掛,雅俗共賞,如墜入花海,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