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牡丹圖
『壹』 歷史上,真的有花蕊夫人嗎
歷史上真的有花蕊夫人.
在五代十國時期,有幾位被稱作花蕊夫人的女性,她們不僅容貌美麗,而且能詩善賦,多才多藝。有關她們的事跡,多散見於五代至兩宋的各種史籍之中,因其所處時代相同,且又均被稱為花蕊夫人,她們的身份、事跡至今仍有許多疑謎。
五代十國間,被稱為花蕊夫人者,一共有三人。其一為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約883~926),成都人,宮中號為花蕊夫人,因其姐也為王建妃,故亦稱小徐妃,姐妹皆受寵幸。其姐子王衍(世稱後主)登基後封其為翊聖皇太妃。花蕊夫人與其姐交結幸臣,納賄干政,導引後主荒戲失政,後與王衍皆被後唐庄宗所殺。
其二為後蜀主孟昶的妃子,也姓徐(一說姓費),封為慧妃,青城(今四川灌縣)人,貌美如花蕊故稱為「花蕊夫人」。孟昶降宋後,她可能被虜入宋宮,為宋太祖所寵。
其三是在清代學者趙翼《陔余叢考》中出現的,說這位花蕊夫人是南唐後主李煜的宮人,閩人之女,雅好賦詩。她於南唐亡後,被俘入宋宮,後為晉王所殺。人稱小花蕊。
世傳《花蕊夫人宮詞》100多篇,其中確實可靠者90多首,詩一卷(《全唐詩》下卷第七百九十八)歸屬於孟昶妃,但詞中有「法元寺里中元節,又是管家降誕辰」語,中元節為舊歷七月十五日,正是王衍生日,而孟昶則生於十一月十四日,可知當出自王建淑妃手筆。
『貳』 《黑牡丹白牡丹》是什麼版畫
網上沒有高清的圖,看著像是木刻水印套了 挺工藝的
『叄』 中國畫的由來,及古代中國畫叫什麼名字
國畫一詞起源於漢代,漢朝人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稱為中國,將中國的繪畫稱為「回中國畫答」,簡稱「國畫」。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
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知。
文人墨客是以具體畫種或題材為名稱的,例「山水、花鳥、寫意、工筆等」更有詳細點的加上了作者、作品名稱、作品篇幅等。例如「張擇端工筆長卷清明上河圖」如果要一概而論的話,文人稱之為「丹青」。
(3)木刻牡丹圖擴展閱讀
中國畫的「畫分三科」,人物、花鳥、山水,表面上是以題材分類,其實是用藝術表現一種觀念和思想。所謂「畫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個方面:人物畫所表現的是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系;
山水畫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是表現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三者之合構成了宇宙的整體,相得益彰。這是由藝術升華的哲學思考,是藝術之為藝術的真諦所在。
『肆』 年畫,古稱門神畫,其最早的名稱叫什麼
年畫,古稱「門神畫」,其最早的名稱叫「門畫」。
年畫的由來
每逢春節,人們都喜歡買些鮮艷悅目的年畫,貼在門上或室內,增添新春佳節的祥和氣氛。春節貼年畫,在我國由來已久。年畫,古稱「門神畫」,其最早的名稱叫「門畫」。據《風俗通義》記述,在先秦兩漢年節宗教信仰有祀門之習俗,故神荼、郁壘成為我國最早的司門之神。晉代宗懍《荊楚歲時記》道:「正月一日,給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郁壘,俗謂之門神。」
東漢蔡倫發明了紙,唐以前多為手繪門神。門神的角色亦不是傳說的形象,而出現了真實的人物。人們對門神的普遍說法是:門神中的白臉將軍為齊州歷城籍(今山東濟南市)秦叔寶,黑臉將軍為朔州善陽籍(今山西朔縣)胡敬德。《李世民列傳》記載:唐太宗時,李世民因噩夢致病,每逢深夜就聽見鬼叫,嚇得心中不寧,寢食不安。有位大臣進言:「派大將守門,必能驅鬼。」大將秦叔寶、尉遲敬德自告奮勇全副披掛,一人持劍,一人持鞭,站立宮門兩邊,徹夜守護,太宗的病果然痊癒了。太宗大喜,但想將軍守門不是長久之策,隨命畫工把兩位將軍的威武形象繪在宮門上,後人仿效畫於紙上或木板刻印而盛行於世。由於秦、尉遲二人皆為將軍,故唐時的門神多以威武將軍出現,加之民間畫工在唐史演義的基礎上,對他們二人形象進行藝術加工,所以逐漸演變其為年畫「門神」。
隋代後期,隨著木刻書籍的產生,木版年畫亦應運而生了。從繪畫上講,梁朝劉琰的《少年行樂圖》可稱之為年畫之先聲。到了唐五代,畫目繁多,有韓滉的《豐稔圖》、周昉的《游春仕女圖》、《撲蝶圖》、李嵩的《觀燈圖》、易慶之的《元宵圖》、徐熙的《牡丹圖》、蘇漢臣的《嬰兒對浴圖》等。尤其是《嬰兒對浴圖》,畫上畫的嬰兒赤身系紅兜肚,戲舞花側,著色鮮明,栩栩如生。這證明,唐代的年畫在構圖和用色上,均達到了相當水平。
到宋代,木刻取代了畫像。我國最早的雕版年畫,見於南宋時期印的木版年畫,畫面有趙飛燕、王昭君、班姬、綠珠等美女圖,關張趙馬黃五虎圖。元代年畫中有壽星圖、八仙圖、松鶴延年等,而且有出售交易市場。明代,由於朱元璋的提倡,這種習俗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清代,由於戲曲雜劇、綉像小說及使用插圖等木刻畫的興起,並在繪制技術和雕刻技術上都有很大的發展,使木刻年畫進入了顛峰時期。特別是清雍正、乾隆年間,年畫更為繁盛,產地遍及全國,並涌現出一大批專門從事木刻年畫的專業畫工和雕刻家。
辛亥革命前後,年畫不僅沒得到應有的發展,反而遭受冷遇,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戰亂的影響。此期間以上海的老月份牌為代表的石印年畫走俏大江南北,形成了一道獨特的「老月份牌」風,一大批月份牌名家脫穎而出,如謝之光、周慕橋、金梅生、杭樨英、胡伯翔、徐泳青、鄭曼陀、葉淺予等。
抗戰時期,解放區出了不少年畫佳作,主要以抗日和勞苦大眾為題材,如參軍圖、新年勞軍、兄妹開荒等。新中國成立以後,年畫藝術發展迅速。無論是造型布局,還是寄情寓意,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創作了不少宣傳新道德、新思想、新生活的優秀作品。
一千多年來,民間藝人積年累代,父傳子承,在極為簡陋的條件下,創作了一批又一批富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獨特韻味的木版年畫,並逐步形成了江蘇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淮坊楊家埠、陝西鳳翔、河南開封朱仙鎮、湖南邵陽灘頭、四川綿竹、廣東佛山、福建漳州、山西臨汾、河北武強、雲南大理等等名滿天下的木版年畫。這些地區年畫在清雍正、乾隆年間具有相當規模,其作品大多以簡練的線條、鮮艷的色彩,並融入改革開放新題材,注重情節、情趣和造型的表現,人物生動可愛,富有活力,使作品別有新意,頗具觀賞和收藏價值。
『伍』 北京畫家馬鵬的牡丹畫多少錢一平尺
摘要 4000左右吧!馬蓬,1945年出生,山東省濟寧市人,字遠年,號古漁山人,齋室名「倚山樓」、「松鶴樓」等,現居北京。現為:中華名人協會會員;中華名人書畫院畫家;北京齊白石藝術研究會會員;人民日報神州書畫院特聘畫師;中國書畫學會會員;山東省美協會員;山東畫院特聘畫師;現代民族書畫藝術家協會副主席;東方美術研究院客座教授;世界名人書畫收藏藝術網首席顧問;華和廳畫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其藝術簡歷已編入《中國當代名人錄》、《山東省美術家辭典》、《世界當代書畫篆刻大辭典》等典籍。
『陸』 繪畫的種類
繪畫的種類有很多,下面具體講講:
這邊也給大家推薦下「輕微課」,這個網站上非常多的繪畫教程、繪畫素材,也有專業的繪畫課程,學繪畫的小夥伴可以去上面找到很多有用的繪畫學習資源哦!
一、水墨畫
1.水墨畫中又包含彩墨畫。水墨畫一般僅用水與墨即黑白兩色來創作,彩墨畫則屬於進階的水墨畫。
2.水墨人物。水墨人物與寫意人物類似,但筆法上有較為明顯的不同,水墨人物更多的用大手筆。
3.水墨山水。水墨山水與寫意山水相比,筆法上更加細膩,當然,顏色是最重要的區別之一。
4.彩墨花鳥。彩墨畫與西式水彩畫有點類似,顏料是他們的最大不同,但退暈漸變的手法是比較類似的。
二十二、彩鉛畫
是一種介於素描和色彩之間的繪畫形式。它的獨特性在於色彩豐富且細膩,可以表現出較為輕盈、通透的質感。
『柒』 山石牡丹孔雀木刻放客廳好嗎
山西牡丹孔雀木克放客廳是很好的。
『捌』 木刻畫用什麼顏料好
1.、木刻版畫印製時用油墨。
2、油墨可用膠版印刷油墨。
3、品牌有天獅,東洋,泗聯,牡丹等。
4、類型有普通樹脂型,亮光快乾型等。
5、上述所列,都可以用來印木刻版畫。
6、至於顏色,主要為紅黃藍白黑這五色。用這五色就可調豐富的色相來。
『玖』 在家樓房客廳掛什麼畫好 詳細說明
首先,你要選擇你自己喜歡的作品。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個人比較注重風水,建議你選一幅寓意吉祥的風水畫作品,畢竟客廳掛畫合乎風水,對咱們的家運是有利的。
建議你看看風水畫家的一些寓意吉祥的風水山水畫作品,挺適合掛客廳裡面裝飾用的。
名畫欣賞
『拾』 寫意牡丹你欣賞誰畫的
寫意牡丹是著名美術家黃永玉畫的,以下為著名美術家黃永玉的簡介:
黃永玉,筆名黃杏檳、黃牛、牛夫子。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縣(今常德市鼎城區),祖籍為湖南省的鳳凰縣城。土家族人。
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曾任版畫系主任。1946年,他和張梅溪結婚。 黃永玉、中國畫院院士,受過小學和不完整初級中學教育。因家境貧苦,12歲就外出謀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區小瓷作坊做童工,後來輾轉到上海、台灣和香港。14歲開始發表作品,以後一段時間主攻版畫,其獨具風格的版畫作品飲譽國內外。16歲開始以繪聲繪色畫畫及木刻謀生。曾任瓷場小工、小學教員、中學教員、家眾教育館員、劇團見習美術隊員、報社編輯、電影編劇及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協副主席。黃永玉[1] 、中國畫院院士,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縣(今常德市鼎城區),祖籍為湖南省的鳳凰縣城。土家族人。筆名黃杏檳、黃牛、牛夫子。受過小學和不完整初級中學教育。 黃永玉因家境貧苦,12歲就外出謀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區小瓷作坊做童工,後來輾轉到上海、台灣和香港。14歲開始發表作品,以後一段時間主攻版畫,其獨具風格的版畫作品飲譽國內外。16歲開始以繪聲繪色畫畫及木刻謀生。曾任瓷場小工、小學教員、中學教員、家眾教育館員、劇團見習美術隊員、報社編輯、電影編劇及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協副主席。黃永玉除了繪畫外,還精於篆刻,刀法瀟灑出塵,令人嘆為觀止,但他平生從不為人篆刻,平生只為朋友制過兩枚印章,一枚為50年為其妻張梅溪所制金文藏書印「梅溪藏書」,另一枚則為近幾年來所制,在《平凹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次印刷版)中《畫家逸事》一文中曾提到黃永玉先生托 世南先生為石魯先生帶去一方石印(上海錢瘦鐵所制),似為此石印。黃永玉1952年偕同夫人張梅溪由香港回北京,被安排在中央美術學院工作。先後擔任副教授、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等。1956年就出版過《黃永玉木刻集》,其代表作「春潮」「阿詩瑪」,曾轟動了中國畫壇。「文革」期間,被「四人幫」指控為反動學術權威受到批判。而後,又因為在「北京大飯店」畫了一幅《貓頭鷹》遭到殘酷迫害,被遣送回家鄉鳳凰。「四人幫」倒台後回北京。黃永玉擅長版畫,主攻國畫,其畫構思奇特,造詣精深。1978年,英國《泰晤士報》用了六個版面,作了專題報道了黃永玉的其人其畫。1980年,《黃永玉畫集》由香港美術家出版社出版。國內多家出版社相繼出版了黃永玉的《湘西寫生》《永不回來的風景》《黃永玉》等多本畫冊。黃永玉自學美術,文學,為一代「鬼才」,他設計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裝家喻戶曉。有《永玉六記》《醉八仙》《吳世茫論壇》《老婆呀,不要哭》《這些憂郁的碎屑》《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太陽下的風景》《無愁河的浪盪漢子》等書。畫過《阿詩瑪》、生肖郵票《猴》和毛主席紀念堂山水畫等。在澳大利亞、德國、義大利和中國內地、香港開過畫展,其美術成就曾獲義大利總司令獎。在海內外享譽甚高。黃永玉對家鄉更是一往情深。近些年他滿世界地走了不少地方,卻始終未曾有一刻忘懷自己的故鄉——美麗的鳳凰城。他認為故鄉是一個人感情的搖籃,它的影響將貫穿人的整個一生;故鄉是自己的被窩,或許它的氣味並不好聞,但卻是自己最熟悉而又無可替代的氣息。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我的血是O型,誰拿去,它對誰都合適。我的心,只有我的心,親愛的故鄉,它是你的……」2010年8月31日下午,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芳菲苑,黃永玉被聘為中國國家畫院版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