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錢維城牡丹

錢維城牡丹

發布時間: 2022-03-14 17:21:43

① 徐郙的人物簡介

徐郙(1838-1907),字壽蘅,號頌閣,嘉定人,同治元年(1862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同治六年出任江西學政。九年,任侍讀學士,不久為侍講學士。後授兵部侍郎。。
同治十一年回京後歷任禮部左侍郎、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等職。
光緒元年(1875),江蘇各州縣所征漕糧皆得減免,嘉定寶山二縣除外。徐郙與同鄉廖壽豐等聯名據實上奏,光緒帝諭令戶部重新審議二縣稅額,百姓負擔因得減。
光緒二十一年,康有為等各省公車會試京師者聯名具疏,請都察院代奏。都察院初難之,故遲遲不上。光緒命廷寄問之。都御史史裕德、徐郙始懼,不數日悉上。
光緒二十二年,光緒帝詔命南書房徐郙、李文田等刊刻《欽定元王惲承華事略補圖》。所配圖像仿照漢石室畫像及宋刻顧愷之繪畫風格, 鐫刻線條流暢細致,並具西方石印技術風格,為武英殿圖文並茂之刻本。《承華事略》為元代諫臣王惲所撰,意在勸勉太子效法古人,以成明君。
光緒二十六年拜協辦大學士、禮部尚書,世稱「徐相國」。
光緒三十一年(1906年),因病告退,次年卒。
徐郙工詩,精於書法,擅畫山水,入詞館,被召直南書房,得慈禧賞識。
清劉聲木《萇楚齋三筆》卷四載:「相國久值南齋,孝欽顯皇後(慈禧)晚年專喜篆、隸、繪畫,常諭徐郙字有福氣,命之兼學篆、隸、山水畫。因以貳百金倩吳谷祥繪山水扇面壹百幅,以為臨本。久之,不勝其煩,習篆字亦嫌其太苦,曾面奏慈聖,以年老眼花,不能習繪事與篆字,只好學八分書,慈聖允之。」
黃世祚編《嘉定縣續志》卷十一《徐郙傳》載:「孝欽顯後御筆作繪,悉命郙題志,故終身恩眷不衰。」 清代帝王大都雅愛書畫,科舉考試中亦非常重視書寫,狀元書家由此產生。以書取士之風,自嘉道之後愈演愈烈,殿試幾成書法競技。清代兩萬余名進士,多擅書法。
清代共有一百一十四位狀元,以書法著稱者約四十四人。有些狀元不僅精於書法,且兼習繪畫,書畫雙馨,俗稱「狀元書法」、「狀元書畫」。歷朝狀元如孫承恩、汪繹、王敬銘、周澍、於敏中、錢維城、顧皋、龍啟瑞、翁同龢、張之萬、徐郙、陸潤庠、王仁堪、夏同和、劉春霖等人作品,至今擁躉甚眾。
「狀元書法」以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董其昌等人書體為正宗,功力扎實,行楷為主,館閣體韻。繪畫上,筆法縝密,造型准確,敷色清秀,宮廷畫風濃郁。
徐郙書法自帖學入手,兼學魏碑,受道光咸豐以來金石學影響。所作行書,灑脫流暢,氣韻生動;隸書具漢人規矩,沉穩勁健;楷書結字方正側入正收,雍容典雅。
金台稚川居士《琉璃廠匾額》稱徐頌閣書法「圓潤緊湊,超然絕俗,循其筆跡,系宗多寶塔,而運筆渾脫過之」。徐郙書寶瑞豐融」紙匾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直至民國時期,京滬書坊仍翻印徐郙字帖以牟利。
徐郙也擅山水畫。因具有「金石入畫」之學養,黃賓虹於《致黃居素札》中評論道:「徐頌閣、張野樵一流,為乾嘉畫家所不逮。」
《嘉定縣續志》雲「孝欽顯後御筆作繪,悉命郙題志」。傳世慈禧太後畫作,多見徐郙行楷詩題,另有題志者如狀元陸潤庠、探花李文田、進士陸寶忠等人。
慈禧畫徐郙題例選:
1. 慈禧 《紅梅圖》,徐郙題志
2. 慈禧《牡丹圖》,徐郙與李文田題志
3. 慈禧《仙山圖》,陸寶忠與徐郙題志
4. 慈禧《長春福壽圖》扇面,徐郙題志
5. 慈禧《秋菊圖》,徐郙與李文田等四人題志
6. 慈禧《芙蓉圖》,徐郙題志
7. 慈禧《福壽瑞藹圖》,徐郙題志
8.慈禧《牡丹圖》,徐郙題志 光緒庚子、辛丑之間,拳匪倡亂,兩宮西狩。英、法、俄、德、美、意、奧、日八國聯軍入都,分踞京師,劃為八段。迨至合肥李文忠公(李鴻章)奉旨入京議和,駐節賢良寺,威焰盛極一時。王公貝勒有來見者,先須下門房。時張玖齋、 王仲襄、京卿善荃以同鄉故,恆在門房中,代為接見。
嘉定徐頌閣中堂至賢良寺,文忠呼為老清客。一日為德兵鞭撻,告於文忠,一笑置之。
婺源李理純侍郎昭煒亦住德國界內,時奉旨署禮部尚書,無端德兵入內,以鞭擊之。侍郎訴於文忠,請為復仇。文忠平日呼為頑固大臣,戲謂德兵何故來打。告以正寫謝恩摺子,正寫到「恭謝天恩,恭折仰祈聖鑒事」,德兵入內鞭之。文忠笑曰:「怕寫錯了?」 答曰:「未錯」。又笑曰:「未錯即打乎?」並雲:「德國鞭子真發旺人,徐頌閣以一鞭而署吏部尚書,李理純以一鞭而署禮部尚書。」 (《凌霄一士隨筆》卷六) 徐郙舊藏有高士奇《闌風伏雨圖卷》、惲壽平《山水花卉冊》、查士標《山水手卷》等名畫。
徐郙藏有大量珍貴金石拓片,如宋拓《乙瑛碑》、《廟堂碑》、《紹興米帖》、明拓《張遷碑》、《史晨碑》等,並與翁同龢、王懿榮等共同鑒賞交流。王懿榮作《為徐頌閣尚書題所藏宋拓虞書〈廟堂碑〉長安本》一詩:「蘭亭秘妙覃溪通,千兩黃金說涪翁。城武長安合買本,從來唐拓總朦朧。」(《王懿榮集》)
翁同龢與徐郙因書畫收藏而關系密切。《翁同龢日記》1887年8月25日記: 「頌閣贈余上海米帖,送來齊梅孫托售字畫,皆精品,而價極昂:唐林緯乾《深慰帖》黑燕卷,文嘉周天球跋。五百。惲南田扇面十個一冊,極精,三百。王著《閣帖》殘本二冊,三百。董畫八葉一冊,絹,一百。」
《翁同龢日記》1887年9月6日記:徐郙邀請翁同龢等京城士大夫至家中雅集賞畫,中有王時敏《富春圖》與惲壽平扇冊。
收藏印包括「頌閣所藏」、「嘉定徐郙珍藏之印」、「徐頌閣珍秘」等。
八十回手抄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曾為徐郙所藏。據近人李壽民《還珠樓叢談》記載:「余曾見有脂硯齋舊抄八十回本《紅樓夢》,為徐頌閣氏舊藏。」 1933年,胡適從徐郙之子徐星曙處得見此抄本,並撰長文《跋乾隆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鈔本》。1948年夏,燕京大學從徐家購得,成為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書。

② 什麼是中國字畫

中國畫也好,國畫也好,那是只近現代人,對國畫的統稱罷了!其實在古代,文專人墨客是以具體屬畫種或題材為名稱的,例「山水、花鳥、寫意、工筆等」更有詳細點的加上了作者、作品名稱、作品篇幅等。例如「張擇端工筆長卷清明上河圖」如果要一概而論的話,文人稱之為「丹青」。
因為古代還沒有油畫,到了近代由西方傳入中國的油畫,也被我們偉大的老祖宗稱為「西洋畫」。在博寶寶珍商城裡見過特別稀有的收藏。

③ 誰能把這首詩翻譯出來啊

花全不似葉微似,何事居然號牡丹,姚魏肯容輕露面,先敎魚信示人看
---臣,錢維城,恭畫

④ 瓷胎畫琺琅的繪畫

琺琅彩瓷的繪畫是其精華所在。琺琅彩瓷的胎、彩和造型終究逃不過同時期其他彩瓷的影子,而繪畫卻有他獨特酌一面。琺琅彩的繪畫大多出自宮廷御用紙絹畫的畫稿。據記載,從康熙到乾隆畫供奉紙畫的名畫家眾多,其中最為著名的有:王原祁、蔣廷錫、郎世寧(義大利西洋畫家)、冷梅、唐岱、高其佩、袁江、董邦達、金廷標、李世倬、沈暉、袁瑛、王敬銘、錢維城等等。這些名畫家的畫稿被畫工精心地描繪於琺琅彩瓷器上,形神兼備,各具不同的風采。
琺琅彩繪的發展有各自的時代特點。康熙時候的琺琅彩繪大都仿照銅胎畫琺琅時的色彩圖案。內容多為纏枝牡丹、纏枝西蕃蓮、纏枝秋葵,也有寫生花卉。構圖上是講究對稱的規矩圖案,花大葉大,內容簡單,缺乏生氣。這時彩色質地的襯托就顯得非常有用,質地有紅、黃、藍、白等各種顏色,但所有色彩和繪畫都在器物外面,內壁潔白。施色勻凈是康熙琺琅彩的最大特點。
雍正初年時琺琅彩繪變化不大,構圖仍是呆板的對稱,但寫生畫開始多了起來,有了些活力,背景地仍是胭脂紅、黃、藍、白等色。到了雍正中期,「院畫」的工筆畫在整個社會流行開來,很得雍正皇帝的賞識。琺琅彩瓷器的畫工們迎合皇帝的好惡,在琺琅彩瓷器上以 「院畫」為底稿,開始「勾、畫、皺、染」,這也是琺琅彩瓷器獨有的。繪畫題材多為寓意深刻的芙蓉鴛鴦、靈芝水仙、錦雞牡丹、梅蘭竹菊、翠竹麻雀、秋樹八哥等,更有各種山水樓閣畫面。因為雍正本人喜歡水墨及設色山水,所以這些畫中就有用赫,墨、藍單色或兩種顏色畫的,極為淡雅清麗。「團蝶圖」則是集所有顏色於一身,據說有36種顏色之多。終究是紙絹畫做底稿,這些畫有直接在潔白如雪的瓷器上畫的,有在設色上畫的,但設計都很精巧。此時的器物身上仍多數是里不畫,有少許里畫的則外面就被敷上彩色。此時也偶見「錦灰堆」畫法。

⑤ 名家牡丹國畫有哪些

名家牡丹國畫有:

1.清馬逸《國色天香圖》《國色天香圖》是一幅富麗堂皇的工筆重彩花卉圖。的牡丹花開嬌艷,明麗動人,色彩豐富飽滿,姿態優雅,設色極其講究,勾線細致圓潤。而花下奇石則用積墨與淡墨暈染相結合繪出。

以石綠、石青略染。蘭花以重粉罩染,胭脂點蕊,素雅動人。地面以淡彩渲染,營造出空間的伸縮感。

2.《國色天香圖》堪稱「中國牡丹第一圖」,是中國古代牡丹繪畫最傑出的作品。清余稺《花鳥圖冊》此冊共十二開。

構圖簡潔、高雅,設色明麗妍美,筆法工整細膩,飛蝶、蚱蜢、小鳥的造型准確,栩栩如生,說明畫家有扎實的寫生功底。此圖冊繪蘭花、牡丹、宣花、百合花、荷花、秋菊、桃花、海棠、玉蘭、梅花、臘梅等。

3.清郎世寧《仙萼長春圖之牡丹》此圖冊分別描繪了牡丹、蘭花、罌粟、萱草、荷花、梅花等艷麗多姿的花卉和體態生動的蝶、鳥。構圖上取法中國傳統花鳥畫的格局,以虛托實,注重對所繪物象的突出。在表現技法上。

則充分發揮了歐洲繪畫注重明暗及透視的特點,以工緻細膩的筆觸,刻畫出花瓣、葉片以及鳥雀的羽毛質感和體積感,呈現出與傳統的中國花鳥畫迥然不同的藝術風貌。這種「中西合璧」的畫風成為清代宮廷繪畫藝術的一大特色。

受到了清皇室的青睞。

4.清惲冰《牡丹圖·國色天香》作者以寫實的手法,成功刻畫了蒲塘秋日的麗景。整幅運用沒骨法,萍藻以色彩直接點就,荷花則以粉紅色點染花尖,旋即以清水迅速暈開,色階層次豐富。

色調深淺過度自然,真實地展現出花瓣清淡雅麗之美。南宋徐崇思《牡丹蝴蝶圖》花鳥畫立軸紅花綠葉占據整個畫面,這種豐滿的構圖如肖像般使我們能直觀地欣賞這嬌嫩柔美的荷花。細膩的筆調把荷花的清純高潔。

5.南宋徐崇思《牡丹蝴蝶圖》花鳥畫立軸紅花綠葉占據整個畫面,這種豐滿的構圖如肖像般使我們能直觀地欣賞這嬌嫩柔美的荷花。細膩的筆調把荷花的清純高潔。

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表現得入木三分。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難得的上乘佳作。近現代陳之佛《牡丹富貴圖》花鳥畫立軸陳之佛的工筆花鳥可謂別具一格。他的創作,殫精竭慮,匯古創今,開拓了前無古人的新意境。

傅抱石給陳之佛的《寒梅小鳥》題過這樣的兩句詩:「雪個已矣甌香死,三百年來或在斯」。意思是說自從八大山人朱耷及惲南田死了以後,這三百年來花鳥工筆畫的創作大概就算得上陳之佛了。陳之佛在花鳥寫畫的創作上強調構圖。

色彩等方面的形式美,並把豐富的圖案技法融匯於繪畫創作中,從而強化了花鳥畫的藝術效果,創造出清新典雅,富有濃郁裝飾特色的繪畫風格。他的淵深的文學修養更使他筆下的花鳥畫有詩一般的神韻,他創作的畫面永遠給人豐厚雋永的美的享受。

陳之佛的工筆花鳥藝術,融匯了中西繪畫之長,既表現出富有強烈的民族傳統色彩,又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既嚴謹工細,一絲不苟,又生動多樣,清新雋逸,他為工筆花鳥畫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北宋佚名《牡丹圖頁》花鳥畫小品圖繪牡丹花後魏紫。

花冠碩大,重瓣層疊,嬌艷華貴,左右以綠葉相襯。花瓣層次豐富,刻畫入微,先用中鋒細筆勾花瓣,然後用胭脂紅層層渲染,以淺黃色點花蕊,以花青汁綠染花葉。此圖頁精工富麗,美不勝收,構圖豐滿。

設色艷而不俗。近現代於非闇《牡丹蜂雀圖》花鳥畫立軸畫花木禽魚,從宋人鉤勒入手,雕青嵌綠,富麗絢爛。白描蘭、竹、水仙,尤為清逸。兼擅治印。解放後任北京中國畫院副院長,中國畫研究院副會長。

於藝術事業,致力甚多。著非闇漫墨、都門釣魚記、藝蘭記、豢鴿記(有英譯本)、中國畫顏料研究、我怎樣畫花鳥畫。卒年七十二。清錢維城《國色天香圖》牡丹花鳥畫立軸錢維城的《牡丹圖》是乾隆皇帝舊藏。

後賜與大臣英和,其意義可與《石渠寶笈》等同。「此圖用筆秀麗,艷麗的色彩渲染卻十分素雅,體現了錢維城的審美趣味。所繪之花朵枝葉刻畫極為精細,枝葉舒展婀娜。雖說錢維城的山水畫很有名,但花卉亦也毫不遜色,而且留世花卉畫作較少,此幅《牡丹圖》更是色澤潤藉,筆法俊逸,—派明麗清新。」據了解。

《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內收錄錢維城書畫作品共一百六十件,數量之多足以說明清宮對其藝術造詣的賞識。此外,《清史稿》卷504更贊揚錢維城的花卉畫作「花卉傳色尤有神采」。清汪承霈《三春韶牡丹圖》花鳥畫橫軸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美的民族。

自古就有種牡丹、賞牡丹之風。牡丹,花大色美、雍容華貴、芳香濃郁,自古就是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象徵,家居字畫裝飾中懸掛一副國畫牡丹圖不但能夠美化居室、陶冶情操。還能給居室帶來吉祥之氣。

因此牡丹裝飾畫成為家居裝飾字畫的首選。

⑥ 有關春節的畫是什麼呢

,《三友圖》為立軸墨筆,未設色,畫面上為松、竹、梅、石、泉,並在畫面留白處題寫了6首詩作。執筆繪畫的3人,為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年)進士、翰林院編修董邦達;雍正五年(1727年)進士、禮部侍郎鄒一桂;乾隆十八年(1753年)大學士蔣溥。題詩的除上述3名畫者外,還有當時的宮廷大臣汪由敦、梁詩正、嵇璜。這6名宮廷大臣創作該畫作後,於當年春節前,作為賀歲之作獻給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審閱後,在該《三友圖》上,加蓋了「乾隆御覽之寶」印鑒。中國人喜歡在春節將"吉祥"含義的名畫懸掛起來。大家看到了,都會自然而然地興高彩烈,好像己獲得了畫中的吉兆,在新的一年裡能夠如願以償。
處處見吉兆:大廳的正上方、居一家的首要位置,常常能看見"五瑞圖"、"富貴壽考"、"如意平安"、"華春富貴"、"富貴多子"、"丹鳳朝陽"、"錦圃鳴春"、"三陽開泰",或是以鷹、熊來象徵的"英雄圖"。
文人的書齋中,又有另外一套足以使文人滿意的名畫。如常見的"五清圖"、"新韶如意"、"尋春圖"、"迎春閣"等一類的名畫。
閨房之中的吉祥畫,表現伉儷情篤的,如"春風熱窩"等等。
大名家也不忘記新年裡拿些吉祥畫來給孩童們欣賞,這些畫有描繪快樂兒童的,如"元宵玩燈"和"元宵看燈"等。這"元宵玩燈和看燈",又含有元宵節祝賀人家添丁的吉兆寓意。
以下列舉歷代名家所畫的名畫,來說明有關新年的民情風俗。
五瑞圖:古今畫家筆下的"五瑞圖"有很多,元朝名畫家陸廣氏所繪的五瑞是:椿樹、黃草、芝蘭、磐石和竹。
椿樹象徵長壽。莊子說:"上古有大椿,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唐朝貞元詩人牟融也有"堂上椿萱雪滿頭"的詩句。後來人們把"椿"看做父親,而叫"椿庭",更象徵"長壽"的意思。
萱草又叫忘憂草。據說古代人的寢室,都有前堂後室之分,後室又叫北堂。祭祀的時候,主婦就站在那裡,換言之,北堂是母親的所在地。因為北堂多種植萱草,又稱為"萱堂"。後人便又把萱草當母親,說它能使人忘憂。
芝蘭畫在畫中,是比擬為好子弟。晉代謝安說過"芝蘭玉樹,俗使其生於庭階。"這個意思,是要訓導子弟成為良好的後裔,像芝蘭種在庭階而非野生。
磐石是又扁又厚的大石子,放在地上屹然不動。《詩經)有:"君當為磐石,妾當為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後人就用磐石表示穩固。
竹報平安,是用竹來象徵平安的意思,古人寫信回家,常說"竹報平安"。後人又在信箋上印著竹枝或竹葉,都是"平安"的代語。
新春掛起"五瑞圖",便象徵這家在新的一年中,父親能夠長壽,母親能夠無憂,子孫能夠昌隆,家基能夠穩固,百事皆能平安。
富貴壽考圖:"富貴壽考圖"是清朝大畫家趙之謙的手筆。
畫里有青銅的鼎和盤,盤里盛著百合、柿子和靈芝,鼎里插著天竹子、松枝和臘梅,鼎和盤是四五千年前青銅時代的遺物,表示"壽命綿長"。這鼎和盤多半為顯貴人家收藏,所以又象徵富和貴。百合、柿子和靈芝,拼合起來便成為"百事如意"的吉祥語。百合代表"百","柿"諧音作"事"字,靈芝形如"玉如意"的頭部。天竹是象徵子孫繁昌,松枝表示高雅,臘梅顯示清麗和經得起寒冷。這幅畫的吉兆含義很多,不只是"富貴壽考"。
元朝無名氏繪的"如意平安",和趙之謙的筆調大同小異。
這是一幅象徵性的名畫,畫的是竹枝和荷花插在花瓶之中,佛手和幡枕放在果盤上,還有靈芝種在陶盆里。它的含意是靈芝代表如意,竹代表平安,荷花表示清高,佛手和幡桃兩樣都是長壽的記號。
比元代畫家早些,有宋代無名畫家的作品"華春富貴"。那富貴兩字,是以牡丹花來代表的,因為中國古今人們把牡丹花定為花中之王,又特別叫它"富貴花"。"春華富貴"這幅畫,除了畫牡丹以外,還有精巧美觀的花瓶和架子,它們代表"華貴"。瓶里插著一枝桃花,那是表示春回大地,於是"華春富貴"四個字全部包含了。
"富貴多子"這幅畫,是清代名家吳昌碩所繪,也以牡丹表示富貴;還附有兩個石榴,這就代表那一家也將象它一樣多的子孫。
鳳凰和孔雀;象徵吉兆的吉祥畫有,"丹鳳朝陽"、"錦圃鳴春"、"三陽開泰"和"英雄圖"等。
中國人認為鳳凰是瑞鳥、珍禽。在遠古時代就見於傳記,舜時載於書,周成王時詠於詩,漢孝昭時稱它是珍禽;以後人們就認定它是瑞鳥,而且以為看見了它,天下就可以安寧。
繪飛禽的吉兆圖有明代大名家陸治,他曾留下一幅"錦圃鳴春"。畫面上孔雀正在開屏和歡叫,四周襯托著盛開的牡丹和草本的芝蘭、木本的玉蘭,還有磐石和四隻白頭翁鳥。
這幅畫的含義是孔雀開屏和它悅耳的叫聲,象徵吉祥,看到或聽到的人就會獲得好運道。盛開的牡丹象徵大富和大貴,芝蘭、玉蘭是子孫多的表現,磐石和白頭翁是"長壽"的祝福。
羊、熊和鷹:"三陽開泰",是句吉樣話。三陽就是三隻羊,一隻母羊和兩頭小羊。一頭小的在吃新生的青草,另一頭小的正跪在母羊腹下吮乳。
"羊"和"陽"是同音字,"三羊"代表"三陽",象徵在春回大地時,萬物滋生,也就是"開泰"的意義。
以鷹和熊這兩種健碩的鳥獸來代表英雄。新年來到時,把這幅"英雄圖"掛在廳堂,無疑是希望吉祥,希望今年添丁時生出一位曠世的英豪;或盼望家中的男孩將來能成為國家民族的英雄。
五清圖和新韶如意圖:文人愛好清高,所以在書齋中,常常喜歡懸掛"五清圖"。
五清是指代表清高的五樣東西:就是明月、綠竹、松樹、橘樹和山泉。清代的大名家惲壽平曾繪此圖。
明月皎潔地照耀天空;綠竹虛心又清俊;松梅不怕嚴寒;在冬天吐著清香;山泉清澈地長流,而且發出清爽之音。它們都合乎清高的文人個性,所以"五清圖"的懸掛,也是文人清高自賞的象徵。
與"五清圖"近似的,是清朝畫家錢維城的"新韶如意",畫中繪有百合、柿子和靈芝。這三者代表"百事如意"的意義。
伉儷鴛鴦:畫家們用鴛鴦、雙燕來象徵青年夫妻。明代畫家呂紀繪?quot;春風燕喜",畫的是河邊長著一株垂曳的楊柳,有一對燕子飛在柳樹叢中,又在那春水之上,飛來穿去。還有一對鴛鴦漫步水濱,形影相隨。
人們認為雙燕和鴛鴦的特性,是永不分離的,故常用"新婚燕爾"、"福祿鴛鴦"來祝賀新婚男女,把這一類的吉祥畫懸掛在新婚洞房裡,這是祝賀夫妻倆能夠百年好合。
給孩子們描繪的新年畫幅也不少。其中宋元畫家的作品,是後世望塵莫及的。例如宋朝李嵩繪的"元宵看燈",蘇漢臣畫的"元宵玩燈",都是很精湛的名作。李氏所繪巨幅可能是宋以前的"慶燈"情景,那華貴之家的庭院里,搭起了用樹枝紮成的彩架,上面掛著三盞非常精緻的彩燈,燈上飄動著又長又美的絲綢帶子,正中掛著一個球形的彩燈,發射出光亮的燭光。畫里有三位雍容華貴的婦人,女僕們在兩旁小心侍候。還有二、三個孩童牽來扯去地玩著地上放的花燈。
在蘇氏的"元宵玩燈"這幅圖畫中,有二十二個孩童在花園里玩元宵的彩燈。池塘中點綴著大堆的鮮花,更把孩子們玩樂的情緒提高了。他們有的牽著小紅燈,有的採花朵,有的拔青草、有的玩玩具,有的吃水果和糕餅,每個孩子各有他自己的天地,使成人看了便會油然地萌生添燈(添丁的希冀)。財由丁而生,丁財兩旺,是中國人所希望得到的。

⑦ 錢維城的《萬有同春圖卷》,裡面畫的花都是什麼花,叫什麼名字

裡面有三十幾中花,牡丹,荷花,菊花,海棠芍葯花,梅花,桃花,等等

⑧ 牡丹國畫有哪些

1、清 馬逸《國色天香圖》

是一幅富麗堂皇的工筆重彩花卉圖。圖中的牡丹花開嬌艷,明麗動人,色彩豐富飽滿,姿態優雅,設色極其講究,勾線細致圓潤。而花下奇石則用積墨與淡墨暈染相結合繪出,以石綠、石青略染。蘭花以重粉罩染,胭脂點蕊,素雅動人。地面以淡彩渲染,營造出空間的伸縮感。

⑨ 清乾隆御制琺琅彩有幾種鑒定方法

1、瓷胎:瓷胎細薄,修胎規則,完整無缺,大多為小件,超過一尺大的都少見。

2、造形:多為碗、瓶、煙壺之類的日用小件瓷,和動物擺設品。

3、底釉:為純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黃,釉面光滑潔凈無疵。

4、琺琅彩色。色極鮮艷且柔和,很少為純色而為粉彩型偶合色。色種多,同一物上可出現七、八種顏色,多達十多種。

5、色料特點。每一圖案均由多種色料調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質反光感,有時還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觀。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顯的立體感,閉眼用手摸可明顯感覺到,若用十倍放大鏡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葉上看到極小的開片紋。

這一現象用肉眼看不出,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特徵。而粉彩則感覺不到有凸出的情況。

6、繪畫與紋飾,琺琅彩器畫功特別講究,多為功筆畫;各個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琺琅彩大多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紅、黃、蘭、綠、紫、胭脂色等。

7、款識:康熙時期的款識有一度是被禁止寫款的。

(9)錢維城牡丹擴展閱讀

繪畫

琺琅彩瓷的繪畫是其精華所在。琺琅彩瓷的胎、彩和造型終究逃不過同時期其他彩瓷的影子,而繪畫卻有他獨特酌一面。

琺琅彩的繪畫大多出自宮廷御用紙絹畫的畫稿。據記載,從康熙到乾隆畫供奉紙畫的名畫家眾多,其中最為著名的有:王原祁、蔣廷錫、郎世寧(義大利西洋畫家)、冷梅、唐岱、高其佩、袁江、董邦達、金廷標、李世倬、沈暉、袁瑛、王敬銘、錢維城等等。

這些名畫家的畫稿被畫工精心地描繪於琺琅彩瓷器上,形神兼備,各具不同的風采。

琺琅彩繪的發展有各自的時代特點。康熙時候的琺琅彩繪大都仿照銅胎畫琺琅時的色彩圖案。內容多為纏枝牡丹、纏枝西蕃蓮、纏枝秋葵,也有寫生花卉。構圖上是講究對稱的規矩圖案,花大葉大,內容簡單,缺乏生氣。

這時彩色質地的襯托就顯得非常有用,質地有紅、黃、藍、白等各種顏色,但所有色彩和繪畫都在器物外面,內壁潔白。施色勻凈是康熙琺琅彩的最大特點。

雍正初年時琺琅彩繪變化不大,構圖仍是呆板的對稱,但寫生畫開始多了起來,有了些活力,背景地仍是胭脂紅、黃、藍、白等色。到了雍正中期,「院畫」的工筆畫在整個社會流行開來,很得雍正皇帝的賞識。

琺琅彩瓷器的畫工們迎合皇帝的好惡,在琺琅彩瓷器上以 「院畫」為底稿,開始「勾、畫、皺、染」,這也是琺琅彩瓷器獨有的。繪畫題材多為寓意深刻的芙蓉鴛鴦、靈芝水仙、錦雞牡丹、梅蘭竹菊、翠竹麻雀、秋樹八哥等,更有各種山水樓閣畫面。

因為雍正本人喜歡水墨及設色山水,所以這些畫中就有用赫,墨、藍單色或兩種顏色畫的,極為淡雅清麗。「團蝶圖」則是集所有顏色於一身,據說有36種顏色之多。終究是紙絹畫做底稿,這些畫有直接在潔白如雪的瓷器上畫的,有在設色上畫的,但設計都很精巧。

此時的器物身上仍多數是里不畫,有少許里畫的則外面就被敷上彩色。此時也偶見「錦灰堆」畫法。

熱點內容
角宿花語 發布:2025-08-28 01:55:06 瀏覽:363
一朵寶貝有約嬰兒泳館 發布:2025-08-28 01:47:19 瀏覽:449
夢見給盆栽植物澆水 發布:2025-08-28 01:25:59 瀏覽:654
綠植有哪些花 發布:2025-08-28 01:17:54 瀏覽:698
水竹葉插花圖片大全 發布:2025-08-28 01:17:39 瀏覽:295
81花語 發布:2025-08-28 01:14:49 瀏覽:13
幽夜花花語 發布:2025-08-28 01:12:21 瀏覽:152
丁香花古詞 發布:2025-08-28 01:10:26 瀏覽:981
蠟汁做梅花 發布:2025-08-28 01:09:38 瀏覽:307
蘭花的題目 發布:2025-08-28 00:56:08 瀏覽: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