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亭單雯

牡丹亭單雯

發布時間: 2022-03-10 16:07:57

⑴ 單雯的獲獎經歷

2003年獲首屆全國戲曲「紅梅杯」大賽金獎。
2004年4月獲全國「蟻力神」杯戲曲大賽一等獎。
2004年4月獲華東六省一市專業院校「梨園杯」一等獎
2004年,2006年,2007年被江蘇省演藝集團評為「突出貢獻」獎。
2006年3月開始《1699桃花扇》主演李香君,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2006年參加全省「文化代表大會」,成為最年輕的代表。
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參加全省團拜會。
2008年參加全省文化藝術界會議,發言,並演出。
2009年獲第四屆中國昆劇藝術節「優秀青年演員表演獎」。
2009年獲中宣部「五個一批高層次優秀人才」稱號。
2009年獲首屆「江蘇省優秀青年戲曲人才」稱號。
2006年出版個人CD崑曲《牡丹亭》精選唱段「如花美眷」。
2007年9月22日於江蘇省昆劇院蘭苑劇場舉辦第一個個人專場。 演出劇目為:《長生殿·小宴》《牡丹亭·尋夢/離魂》。
2008年1月5日於江蘇省昆劇院舉辦師承張繼青老師的傳承匯報演出。演出劇目為《牡丹亭·游園驚夢/尋夢/寫真/離魂》。
2008年6月7日於鎮江參加中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開幕式,演出《牡丹亭·游園驚夢/尋夢/寫真/離魂》。
2008年8月9日於江蘇省昆劇院蘭苑劇場舉辦第二個個人專場。演出劇目為:《玉簪記·偷詩》《奇雙會·寫狀》《牡丹亭·寫真》。
2009年3月14日於江蘇省昆劇院蘭苑劇場舉辦第三個個人專場。演出劇目為,《雷峰塔·斷橋》《艷雲亭·痴訴》《牡丹亭·游園驚夢》。
2010年3月27日於江蘇省昆劇院蘭苑劇場舉辦第四個個人專場。演出劇目為,《幽閨記·踏傘》《桃花扇·卻奩》《牡丹亭·幽媾》。
2011年6月18日於江蘇省昆劇院蘭苑劇場舉辦第五個個人專場。演出劇目為,《獅吼記·跪池》《玉簪記·琴挑》《鳳凰山·贈劍》。

⑵ 單雯的人物爭議

看到了單雯的戲。從《尋夢》到《離魂》。江蘇省昆劇院《牡丹亭》的第二本。
之前有許多人問過我,有沒有看過單雯的戲?我說,沒有。「沒有?」無一例外的,總會迅速迎來這樣驚異的詰問。由此可知,單雯在南京曲友中的分量。
初冬的蘭苑,籠罩在一片薄暮下,顯得有些落寞冷清,劇場里,卻彌漫著一股溫暖的氣息。
一片空曠的舞台,幾聲輕點的鑼鼓,杜麗娘出場了。鵝黃的綉花帔,婀娜的碎步,半側著身子,從重重帷幔的一端迤邐飄來,眸子只是輕輕的一掃,那流轉而生動的眼波立刻就激活了全場的生機。
「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什麼低就高來粉畫垣,元來春心無處不飛懸。」一曲繾綣撩人的《懶畫眉》,從舞台上悠然而起,不著痕跡地傳遞到全場的每一個角落,如盪漾的三月春水,似飄拂的二月新柳,輕輕撩動著你的心尖,你心甘情願聽之任之,忍不住地趨之就之。
這個舞台是屬於單雯一個人的,也是屬於全場每個人的,因為,你早已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沉浸,或嘆息。
單雯的美,在於她與生俱來的溫暖而干凈的氣息。桃之夭夭,二八年華,讓她青春灼人,不需任何粉飾與雕琢,恰如戲文所唱的那樣,「小姐小姐多豐采」。而這種美又是恰如其分的,渾然天成,收斂有度,「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與嫵媚、妖冶毫無關聯。她搖漾生姿,多情善感,但骨子裡是天真無邪的;她大氣沉著,含春不露,但心性里滿是天真爛漫;淺吟低唱中,以一個人的光彩照亮了整個舞台。
或許,這就是杜麗娘吧。
應該感謝單雯,她還原了人們的一個夢想——那個關於杜麗娘的夢想。她在不經意之間喚醒了人們沉睡著的記憶,那份關於不靠譜的青春、沒來由的初戀的記憶。
也正因為如此,在《離魂》一折中,當人們看到一個沉痾不愈的杜麗娘時才會那麼心疼。恰三春好處無人見,卻只待一片香魂傍梅根。尤其當杜麗娘生命的燈火黯然熄滅,撲倒在地,周圍一片悲聲的時候,單雯卻驀然回場,身披大紅對帔,驚艷、抖擻,甚至竟是面帶微笑的。「月落重生燈再紅」了罷,然而,台下的我們卻如此傷心。
傷心的是什麼呢?其實,並不能說得很清楚。令人寬慰的是,從戲里走出來,我們還有單雯,而她,正處在這樣一個青春洋溢的好年華。 「走進秦淮河畔的李香君舊居,那長長的轎廳好像時光隧道。眼前一亮,清幽小庭花木蔥籠,一尊漢白玉雕成的挽髻少女倚著湖山石,靜靜地看著我這個現代訪客。」
《桃花扇》中的李香君,玲瓏秀美,遇侯方域時方二八年華。而被導演田沁鑫形容為「唇紅齒白,長得澄澈」的這位李香君的扮演者單雯,同樣年僅16歲。《1699桃花扇》青春版在北大百年講堂再次拉開帷幕。舞台上《南都繁華會》的背景輕紗透亮,時光流轉,似有夢回南明之感。「這春愁怎替/那新詞且記」,吳儂軟語的唱腔悠悠傳出,風韻脫俗的舉止耳目一新。「走在長廊上,我好像又走進了媚香樓(香君故居),今晚,我是盛裝的李香君。」單雯在她的博客中寫道。
上世紀50年代成立的江蘇省戲曲學校崑曲班,每二十年才招收一批學生。1998年是它第三次招生。「父母都覺得機會難得,我也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考。」考錄時她的各方面條件都不錯,但最終因不滿規定年齡失之交臂。幸運的是,第二年,小單雯得以再次補錄入學,與另外48位同學成為了繼承這一文化遺產的建國後第四代傳人。
「年齡可能是我演李香君的優勢,也可能是舞台經驗不足的缺陷。不過不管那麼多,迎難而上了。」單雯找了大量評點《桃花扇》和秦淮文化的書籍來讀,揣摩香君的種種內心體驗。《李姬傳》中「亦俠而慧」這幾個字漸漸融入她塑造的香君中。
首演前三個月,江蘇省昆劇院還特意請來老師進行文化集訓,教他們學書法,讀歷史,重新認識秦淮文化,為的是培養劇中角色的氣質。單雯從小喜歡書法,學習古箏,夢想成為古典文學中描繪的「精通琴棋書畫」的女子,因此排練得空仍舊「筆耕不輟」。「好多人戲結束了也就把書法丟了,而我到現在都在繼續練,開始戀上這門藝術了。」 她還拜「雅集」(古代文人聚集吟詩作賦之處)中結識的一些畫家朋友為師,開始學習傳統國畫。按她的話說,內外兼修,是個積累的過程。
說起如此年輕可以擔綱主要角色,單雯也頗為感慨,「以前的傳統是論資排輩,像我們這種年齡都是跑龍套的。剛畢業就排大戲是很少見的,能演主角在原先更是難以想像。」
現任江蘇省昆劇院院長的柯軍表達了將小演員推上前台的另一重想法,「這一代人現在面臨的誘惑實在太多了,他們年紀輕,就像關在一個黑暗的屋子裡面,什麼都看不到,我們的責任就是把這個窗戶早點打開,讓他們看到身上穿的都是寶貝,拿的都是寶貝,我想《桃花扇》應該說是一個具體的體現,就是打開第一扇窗戶,讓孩子感覺到干崑曲是有希望的,干崑曲是有前途的,干崑曲是能夠體現自己人生價值的。」
「的確和很多職業相比,我們待遇不高。來北京這種大型演出也不過100元一場。不過我想我會一直唱下去,歌盡桃花扇底風,因為我從內心喜歡崑曲唱腔的優美,表演的細膩。」單雯的語氣平和而堅定。

⑶ 昆劇代表人物

昆劇代表人物梁辰魚、湯顯祖、洪升、孔尚任、李玉、李漁、葉崖。
崑曲唱腔華麗婉轉、念白儒雅、表演細膩、舞蹈飄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說在戲曲表演的各個方面都達到了最高境界。正因如此,許多地方劇種,如晉劇、蒲劇、湘劇、川劇、贛劇、桂劇、越劇、閩劇等,都受到過昆劇藝術多方面哺育和滋養。崑曲中的許多劇本,如《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戲曲文學中的不朽之作。崑曲曲文秉承了唐詩、宋詞、元曲的文學傳統,曲牌則有許多與宋詞元曲相同。這為崑曲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礎,同時也造就了一大批崑曲作家和音樂家,這其中梁辰魚、湯顯祖、洪升、孔尚任、李玉、李漁、葉崖等都是中國戲曲和文學史上的傑出代表。

⑷ 87版紅樓夢第10集末《牡丹亭·游園·皂羅袍》是誰唱的

第三段是杜麗娘游園之後的感嘆,詞牌是《皂羅袍》和《好姐姐》,唱腔是「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荼縻外煙絲醉軟,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閑疑眄,生生燕語明如翦,嚦嚦鶯聲溜的圓。」杜麗娘在婢女春香慫恿下,背父游園,才第一次看到大自然這美不勝收的春天,「原來奼紫嫣紅開遍,」可是如此美景,卻沒有一個優雅的環境相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杜麗娘不由得聯想到了自己的美貌只是面對古板的教書先生和令人窒息的書齋,青春正在悄然逝去,自然的天性受到禁錮,此時是大好春將她內心深藏的活力喚醒,自己身心的美和大自然的美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不由生出惜春的感嘆:「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謝靈運說「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而在這里也表達了杜麗娘的無奈,成為了千古絕句。(混唱腔前奏)後幾句看似寫景:雲霞雨絲,煙波畫船,鶯歌燕語,青山杜鵑,好一幅秀麗清新的江南風光圖。「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又表達自我心聲。「錦屏人」指自己,感到春光太隨意地流逝,毫不憐惜,我這深閨女子也過份辜負了美好的春光啊,「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是句雙關語,借牡丹自比,抒發遲遲不被人知的感慨。)

⑸ 2016單雯何時演出牡丹亭

今天下午南京博物院剛演過四折戲

⑹ 誰唱《牡丹亭》唱的最好

老年人的話可以聽張繼青的版本,還有石小梅,孔愛萍等的

⑺ 單雯的個人經歷

如盪漾的
三月春水,
似飄拂的二月新柳,輕輕撩動著你的心尖,你心甘情願聽之任之,忍不住地趨之就之。
或許,這就是杜麗娘吧。
單雯:百戲之祖的第四代傳人 文化看過兩年前田沁鑫執導的崑曲《1699桃花扇》的人,一定會記得戲中李香君的扮演者當年年僅16歲的單雯。作為具有600年歷史的崑曲第四代傳人,單雯在不久前恭王府開園後的首部崑曲大戲《浮生六夢》中,又一次露面,又一次以婉轉的水磨腔情動四座。
1989年出生的單雯邊化裝邊接受我們的采訪 《百花贈劍》中扮百花宮主 2. 《尋夢》中的杜麗娘造型在《浮生六夢》這場由六個選段連接而成的演出當中,單雯分別在《牡丹亭·尋夢》和《紅樓夢·托夢》當中飾演杜麗娘和秦可卿。如果你看完全場, 便不難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會在崑曲中如痴如醉,為什麼很多人會喜歡年僅19歲的女孩,為什麼會有持久的掌聲和此伏彼起的喝彩。梨園出才女 單雯出生在一個梨園世家,到她這里已經是第四代。祖上最早是唱京劇的,到了她父親那一輩才改唱崑曲。
縱然如此,單雯小時候並沒有接受過任何與崑曲有關的訓練,「有時候我爸爸去排戲,我可能會跟著去,在旁邊看看,或者就是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一些戲曲節目」。但耳濡目染讓她對崑曲藝術擁有了非同尋常的敏銳與領悟力,因此10歲那年進入科班專業學習這門藝術的時候,這絲毫沒有阻礙她曲藝天賦的發揮,可以說是進步神速(當時她在全班年齡最小)。兩年之後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她與另外44位同學則成為了繼承這一遺產的建國後崑曲第四代傳人。
又過了兩年,她又在首屆紅梅杯戲劇大賽少兒組的比賽中獲得金獎。 對於當時小有名氣的單雯來說,田沁鑫的《1699·桃花扇》真正的使得她一夜成名。自認為生活當中較為傳統的她在這部戲里出神入化地刻畫了李香君這個青樓女子的角色。「有人覺得演員要是能把一個角色演好,是因為性格和要演的原型很像,但事實上真正的好演員什麼都能演。在崑曲這個行當里,除了要學會把握人物性格之外,還有一個外在條件,就是化裝之後在外形上要和劇中原型有最基本的吻合。我在表演這個角色之前,讀了很多與她和那時期文化相關的書,這對於把握角色性格也有些幫助。」 雖然田沁鑫是國家話劇院的導演,但由於有著學京劇出身的基礎,因此導演這部戲的時候,並不是外行看熱鬧。「京劇本身就是吸收崑曲等地方戲曲元素之後才形成的新劇種,當時田導能把崑曲傳統當中的成分表現得淋漓盡致,在一些崑曲細節處理上也會尊重我們演員的意見」。
這部戲在當時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不僅吸引上了歲數的老觀眾,也讓年輕觀眾在時尚的布景當中領略到崑曲的細膩表演魅力。 曲高不和寡 雖說崑曲比京劇有著更為源遠流長的傳統,但這么多年來,崑曲受重視程度遠低於京劇。直到最近幾年,才突然冒出來,成為了一個有些時尚味道的符號。「我想這和崑曲界一些老先生和領導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再有一點可能要歸功於現在的潮流。好像每個領域都在琢磨著復古,於是在這個潮流的帶動下,也成就了今天崑曲的復興。」 在早些時候,單雯的演出環境並不是很好,台下沒什麼觀眾不說,還有的觀眾會在台下罵罵咧咧,說什麼的都有。「但這些年好多了,不僅是座無虛席,而且非常安靜,給台上的演員創造了良好環境,甚至有誰照相機快門一閃,別人都會向他拋去無數雙白眼兒。」 縱然如此,這些年的崑曲演出還是沒有將這種戲曲形式表現得淋漓盡致。無論是《牡丹亭》還是《桃花扇》,或者今天的《浮生六夢》,你都會發現當中缺乏武戲,全是文縐縐的悲歡離合。「其實崑曲的武戲非常精彩,京劇里的武戲就是從崑曲里搬過來的,可能是因為崑曲剛剛復興,所以導演或劇團都更想突出它的獨特之處,因此在演出中把武戲略過了,但你要有機會去南京可以看看更原汁原味的崑曲,武戲不比京劇里差。」 如果說京劇是現代音樂領域當中的搖滾,那麼崑曲就有點兒像古典音樂。當中的唱念做表更加細膩,相對通俗的京劇,它更為強調戲曲當中的文學性。也許這樣的藝術形式限制了自身發展,但崑曲的高雅終究還不是曲高和寡。當人們真正了解和認識這門傳統藝術的時候,它應該會隨之流行。
《周末畫報》單雯崑曲演員和普通人在生活上有什麼不同?因人而異。我個人比較傳統酒吧、唱歌基本不去。平時就是在家看看電視讀讀書業余愛好多了個國畫,沒事兒的時候就在家練。平時會關心其他戲曲形式嗎?當然會了。要學會取長補短嘛雖然這些東西老師會教給你但更多的是要靠個人去體會。我不排練的時候看 CCTV 11戲曲頻道。豫劇、黃梅戲都看。這些地方戲和崑曲比起來有什麼不同?由於它們都屬於地方戲有地域局限出了這個地方可能就沒法演了,沒人能聽懂。相比之下崑曲就不一樣了,不是地方戲念白什麼的都是上韻的和京劇一樣。而且在表演上是最為細膩的一個劇種……

⑻ 沈豐英和單雯哪個漂亮

都漂亮。都是女神級別的。沈豐英符合現代美女。單雯圓臉,在古裝戲或傳統藝術里更合適吧。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⑼ 87版紅樓夢里的牡丹亭是誰唱的

87版紅樓夢第10集末《牡丹亭·游園·皂羅袍》是單雯唱的。
歌名:牡丹亭·游園回·皂羅袍答、
所屬專輯:如花美眷
時長:6:03
歌手:單雯
歌詞:
原來是奼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
雲霞翠軒
雨絲風片
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遍青山
啼紅了杜鵑
那酴醾外煙絲醉軟
那牡丹雖好它春歸怎占的先
閑凝眄
生生燕語明如剪
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⑽ 牡丹亭·游園---皂羅袍 歌詞

牡丹來亭之游園

【皂羅袍】

原來自奼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雲霞翠軒。

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遍青山啼紅了杜鵑,

那荼蘼外煙絲醉軟,

那牡丹雖好,

他春歸怎占的先?

閑凝眄兀生生燕語明如剪,

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拓展資料:

皂羅袍是崑曲曲牌名。《牡丹亭》最出名的一段唱段《游園驚夢》就是用該曲牌演唱的。

【皂羅袍】是本折的高潮,刻畫了杜麗娘千回百轉的心態變化。鬱郁寡歡的杜麗娘到了繁花似錦的花園中,花園中的勃勃生機激發了杜麗娘心中被壓抑的人生慾望。杜麗娘看到花園里百花盛開、鶯歌燕舞,禁不住由衷地感嘆「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這贊嘆中夾雜著深深的傷感,自己的人生春天也同樣多姿多彩,然而卻無一人走進來。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既是贊嘆花園春天的美好,也是反詰不肯走進自己生命欣賞自己美麗的人,具有著雙重的意味。杜麗娘抒發了古代待嫁女子普遍的幽怨,在古代詩詞中這種主題非常多,「勸君惜取少年時,莫待無花空折枝」的感嘆形成了女子「傷春」的傳統。

熱點內容
4月17是什麼情人節 發布:2025-08-29 13:39:14 瀏覽:876
玫瑰花枯萎後用途圖片 發布:2025-08-29 13:35:25 瀏覽:268
哪裡挖盆景 發布:2025-08-29 13:14:26 瀏覽:952
玫瑰糠疹康復 發布:2025-08-29 13:11:22 瀏覽:315
梅花的圖像 發布:2025-08-29 13:08:39 瀏覽:404
玫瑰花凍膜 發布:2025-08-29 12:33:46 瀏覽:995
改編日本櫻花 發布:2025-08-29 12:33:45 瀏覽:541
梅花型鋼筋 發布:2025-08-29 12:26:50 瀏覽:423
塑料花情人節 發布:2025-08-29 12:18:31 瀏覽:682
怎樣寫梅花鹿 發布:2025-08-29 12:01:26 瀏覽: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