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牡丹茶
A. 誰知道綠牡丹的資料啊
綠牡丹:一種製作工藝獨特,造型新穎的花型名茶,沖泡後形如一朵盛開的綠牡丹花,既有宜人的飲用價值,又有動人的觀賞價值。產於歙縣大谷運鄉的上黃音坑、岱嶺龍潭、仙人石一帶,海拔千米左右。這里山高林密,峰巒層疊,常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生態環境十分優越。 黃山綠牡丹茶採制技術要求較為嚴格,做到「三定」「六不採」:即定高山名?,定不施化肥、農葯,定滴水香優良品種。病蟲為害和受傷芽葉不採,對夾葉和魚葉不採,露水葉不採,紫色葉不採,瘦弱葉芽不採,不合標準的芽葉不採。採回後,當天製作。黃山綠牡丹茶的質量標准,要求一芽一葉初展、花瓣、花蒂排列均勻整齊,圓而扁平、白毫顯露,峰苗完整,花瓣直徑約5.5公分,花蒂直徑約1.2公分,每朵重量3.2--3.5克。其特徵是色綠、顯毫、香高、湯清、味甜、形美。
牡丹是中國的國花
我想關於牡丹的故事最有名莫過於武則天貶牡丹的傳說了,牡丹仙子在強權面前的剛正不屈不由得人不贊嘆。在聽說這個故事前,我對於牡丹一直有一種偏見,認為她長的太過於艷麗,以色侍人總讓覺得過於輕浮。然而美貌於她並不是一種錯誤,「天生麗質難自棄」關鍵在於自己怎樣對待自己的優點。寵而不驕,我想這才是牡丹之所以為國花的原因吧。只有她才有著能夠擔當一國之花的儀態與風姿。
牡丹文化的起源可以從《詩經》中的詞句「贈之於芍葯。」算起,這里的芍葯指的不單是芍葯,亦指牡丹。因為牡丹初無名,最初統稱「芍葯」。最早的牡丹專著是北宋時代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而詩詞中讓人們廣為流傳的則莫過於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花濃」,「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在民歌中也有不少贊美牡丹的歌詞,我這里就不一一重復了。
牡丹花容端妍,花色絢麗,是中國固有的特產花卉,而牡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與其他類型的文化相比,牡丹文化有其:
(一)較濃重的生物學特點
(二)較濃重的葯物學特點
(三)較濃重的園藝學特點
(四)較濃重的美學特點
(五)較濃重的文學特點
(六)較濃重的鄉土氣息
(七)濃重的富貴之感
(八)濃重的人生回味
(九)濃重的生活恿氣
(十)濃重的旅遊氛圍等特點。
園林中關於牡丹的設計數不勝數,小至各式各樣的牡丹台,大到分門別類的各地專類園,我想現在要想再在牡丹園林的設計中標新立異確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我曾經做過一個關於牡丹園的意向方案,這里我把方案的相關構思貼出來,請大家pp:
主題:
結合對牡丹形態的觀賞,弘揚中國牡丹文化
(洛陽、菏澤、彭州已經形成我國穩定的牡丹培育基地,有著穩定的牡丹觀賞人群,如果單從觀賞牡丹下手很難吸引人群,所以這里以「中國的牡丹文化」作為切入點,在全園的構思、布局以及園林小品等各個方面體現我國悠遠的牡丹文化)
地形設計:
全園地形狹長:南北長、東西短,結合牡丹的生長習性因而仿中國地形結構挖湖堆山構建全園地形骨架,形成了園中南側高地、東部台地和中部的平原,使得遊人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下觀賞牡丹的姿容。
山體採用土石結合、以土帶石的散置處理方式,並參照我國傳統花卉所描繪牡丹與花木、山石相結合自然錯落的畫面來布置。
道路:
在平面布置上以曲折的道路將原劃分為多個小區,每區的大小不一,使遊人在玩賞時能夠看每株牡丹的花姿。為了勿使園路縱橫交叉、分割過多,而產生支離瑣碎的的感覺,擇取降低路面標高,讓小道隱藏於個小區之間。使在遠眺園景時,仍成為整體,保持藝術構圖的完整性。且結合各個分區的特色,道路採用不同的形式,做到「步移景異」。
植物
由於牡丹的觀賞期較短,園中除了在非主景區選用與牡丹相似的芍葯來搭配以延長觀賞期外,還結合牡丹盆景的展出來吸引遊人。雖然本園的主旨在於傳播中國牡丹文化,但由於受氣候條件的影響想要在整個園區內展出全國不同種類的牡丹顯然是不可能的,因而全園的牡丹品種依然以山東地區的適宜生長的牡丹為主(在牡丹的各個品種群中山東菏澤的牡丹花色品種最為豐富),珍貴品種在展室內展出。
牡丹作為全園的主景,植物配置要求四季有花,品種多樣,豐富多彩。園區已居全國的地域來劃分,因而在每個區域內都會配植與其相對應的特色植物,詳細的會在各個區域的說明中詳細介紹。
(作為培植花木的花期、避免與牡丹同開,以減遜牡丹的姿艷容麗的景色)
分區:
通過對我國牡丹品種及其分布的分析將全園劃分為七個區:
1、 中心區——中原花魁(中原品種群)
這里是全園的中心,也是全園的重點。山東的牡丹隸屬於中原牡丹品種群,有著各種名花異種,且最適合在濟寧生長,因而使全園牡丹展出最為集中的地區。
這個區域有人主要在花海中木棧道上欣賞兩側牡丹,棧道東側有蓮池,西側有泰山石互為對景。
2、塞外天香(西北品種群)
牡丹與黃河石相配,同時路緣栽植水仙花,使得花開時節整條路充滿花香,做到真正的「國色天香」。
3、西南台地(西南品種群)
西南台地是模仿我國西南部梯田的形式來種植牡丹,同時配植茶花為背景,既有西南的特點,又適合牡丹生長。
4、 江南尋芳(江南品種群)
結合側入口種植竹林以形成竹徑探幽的意境,「尋芳」,在4、5月尋的當然是牡丹的國色天香,而在早春時節又可在這里尋到臘梅的芳香。局部以太湖石點景
5、 落紅映楓(最東部的品種)
在這里主要是為了告訴遊人中國牡丹最東可以到達中國的東部地區,因而以槭樹科植物相配,豐富了秋景。
6、 異域國色(最西)
結合葡萄藤架、旱河的形式體現西域的獨特風光
7、 雪域高原(最高)
此區主要觀賞冬景,所以配上雪白的宣石,即使是炎夏也象看到雪景一般。
文化細節
將與牡丹相關的詩詞、資料等刻在與牡丹相配的置石上,花圃中設置小傘、小亭等小品,其中懸掛相關的詩詞條幅。
不定期的開展牡丹文化活動,例如:賞花會、牡丹燈會、品花會(結合山東美食的牡丹花宴)、牡丹種植培育活動等。
B. 黃山綠牡丹的採制
鮮葉采自優良品種的茶樹;時間在清明後、穀雨前;採摘標準是一芽二葉初展。製作分殺青輕揉、初烘理條、選芽裝筒、造型美化、定型烘焙、足干貯藏等六道工序。
殺青輕揉:殺青在八桶鍋內進行。每鍋投葉量在200~300克左右,鮮葉下鍋後,手勢要求撈、帶、凈、揚、抖、散、輕、快。做到不悶黃,無紅梗、紅蒂、無焦邊焦點。殺青葉出鍋時趁熱輕揉幾把,茶汁溢出即可。
初烘理條:在竹製或鐵絲籠上進行,以木炭作燃料,電烘更好。溫度在90~110℃之間。翻烘要求輕、凈、快,每翻一次理條一次,使芽葉平直,略呈蘭花瓣型。至4~5成干時,下烘攤放片刻進行選芽。
選芽裝筒:選大小長短勻齊的數十根芽葉為一朵綠牡丹茶的原料,理順放齊在竹製造型筒上,筒全長7公分,直徑5公分~3.5公分為正中竹節。茶芽放於竹筒兩頭准備造型。
造型美化:先准備好定型板、板芽板、壓花板,然後將竹筒內芽葉,加工成圓形的芽葉花瓣和芽蒂花托,芽葉的直徑不得大於5.5公分和小於5公分,芽蒂的直徑不得大於1.5公分或小於1公分,茶花正反兩面要求圓而平整。
定型烘焙: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將造型美化的綠牡丹排列在壓板上,花與花之間要留一定距離,再用另一塊壓上(壓力一般五十公斤),時間6秒鍾左右,拿下蓋板上烘。第二步,把定型的茶花移上特製的竹烘專用圈內,再加上烘籠蓋定緊上烘。使用的燃料炭要干,炭頭要取凈(以炭頭燃燒時炭煙影響茶香),當溫度升到°90~110℃即上烘。要先烘茶蒂一面,再烘芽葉一面,每隔1~2分鍾翻動一次,受火力要勻。當烘到7~8成干時,下烘攤涼3~4小時。
足干貯藏:足乾的溫度要先高後低,火文慢烘,烘溫要控在70°~80℃,掌每兩分鍾翻動一次,直烘至手捻成粉時,即下烘趁熱裝箱貯藏。
C. 黃山綠牡丹是什麼茶
網路一下,你要的資料都有~~~~~~~~
不是,一種新興的茶,是工藝茶。回
「黃山綠牡丹」是答特種工藝茶。產於歙縣大谷運鄉,海拔1400餘米的南雲尖。上等的綠牡丹茶呈花朵狀,一芽一葉初展,花瓣花瓣排列勻齊,圓而扁平,白毫顯露,峰苗完整。沖泡後,那一股股帶熟板栗香氣的茶香撲鼻而來,杯中花茶或懸或沉,茶尖、茶芽徐徐舒展,猶如一朵盛開的綠色牡丹。細品一口,頓覺清香綿綿,回味甜潤悠長。
專家說道:「黃山綠牡丹,色綠、顯毫、香高、湯清、味甜、形美,開湯後如盛開的牡丹花,既是飲用上茗,又可藝術欣賞,為茶中一創新。
D. 綠牡丹茶屬於綠茶還是白茶
綠牡丹茶屬於綠茶。
E. 江山綠牡丹茶好喝嗎與鐵觀音有什麼不同
壯我大江山,喝了5年綠牡丹了,還是江山的味道好
F. 綠茶指的是哪些茶啊
看來您對「綠茶」的了解不多啊,這里給您說說:
按茶葉的加工工藝將茶分為六大類,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黃茶、白茶、黑茶。
而綠茶是其中唯一的未發酵茶,所以最大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成分,內含物的損失也少,營養價值相對來說是最豐富的。
而且它具有防輻射、抗氧化、延緩衰老、防癌抗癌、提神、增強人體免疫力的保健功效。
綠茶所指的茶葉品種有很多,比如說碧螺春、龍井、野針王等茶葉品種都屬於綠茶類。
希望能給您提供幫助!
G. 牡丹花茶的製作工藝是什麼
因牡丹茶是屬於綠茶茶品,其在製作過程中採用的也是綠茶的制茶工藝,主要包括殺青、揉捻、乾燥這幾個主要步驟。
殺青:對於江山綠牡丹茶品的品質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高溫殺青,使得江山綠牡丹茶葉中酶的活性受到破壞,阻止茶葉中的氧化,同時讓茶葉中的含水量降低,為揉捻做准備。
揉捻:通過揉捻這個步驟,是為了讓江山綠牡丹茶茶葉成型。通過揉捻,讓茶葉的葉緣受到破壞,茶葉中的含量可以附在茶葉的便面上,對於提高茶葉的濃度有益。
乾燥:經過揉捻後,茶葉差不多成型了,然後將其進行乾燥,去除多餘的水分,使江山綠牡丹成品茶成型。乾燥可以有烘乾、曬干或者炒干這三種方式。
H. 江山綠牡丹茶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江山綠牡丹茶業有限公司創建於1993年,八年來,以茶葉「品種多、回質量好、包裝新、服務答佳、環境美、商譽優」的經營特色在江山茶葉市場上獨樹一幟。
法定代表人:姜日才
成立時間:2000-09-26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88100003829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江山市區中山路66號
I. 有種茶,泡開來像一朵花,叫什麼
你說的是一種工藝茶-綠牡丹
一種製作工藝獨特,造型新穎的花型名茶,沖泡版後形如一朵盛開的綠權牡丹花,既有宜人的飲用價值,又有動人的觀賞價值。產於歙縣大谷運鄉的上黃音坑、岱嶺龍潭、仙人石一帶,海拔千米左右。這里山高林密,峰巒層疊,常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生態環境十分優越。 黃山綠牡丹茶採制技術要求較為嚴格,做到「三定」「六不採」:即定高山名?,定不施化肥、農葯,定滴水香優良品種。病蟲為害和受傷芽葉不採,對夾葉和魚葉不採,露水葉不採,紫色葉不採,瘦弱葉芽不採,不合標準的芽葉不採。採回後,當天製作。黃山綠牡丹茶的質量標准,要求一芽一葉初展、花瓣、花蒂排列均勻整齊,圓而扁平、白毫顯露,峰苗完整,花瓣直徑約5.5公分,花蒂直徑約1.2公分,每朵重量3.2--3.5克。其特徵是色綠、顯毫、香高、湯清、味甜、形美
J. 綠茶有哪些品種和功效
龍井和碧螺春等都是綠茶.各類綠茶名:西湖龍井;惠明茶;洞庭碧螺春;顧渚紫茶;午子仙毫;黃山毛峰;信陽毛尖;平水珠茶;寶洪茶;上饒白眉;徑山茶;峨眉竹葉青;南安石亭綠;仰天雪綠;蒙頂茶;涌溪火青;仙人掌茶;天山綠茶;永川秀芽;休寧松蘿;恩施玉露;都勻毛尖;鳩坑毛尖;桂平西山茶;老竹大方;泉崗輝白;眉茶;安吉白片;南京雨花茶;敬亭綠雪;天尊貢芽;灘茶;雙龍銀針;太平猴魁;源茗茶;峽州碧峰;秦巴霧毫;開化龍須;廬山雲霧;安化松針;日鑄雪芽;紫陽毛尖;江山綠牡丹;六安瓜片;高橋銀峰;雲峰與蟠毫;漢水銀梭;雲南白毫;遵義毛峰;九華毛峰;五蓋山米茶;井崗翠綠;韶峰;古勞茶;舒城蘭花;州碧雲;小布岩茶;華頂雲霧;南山白毛芽;天柱劍毫;黃竹白毫;麻姑茶;車雲山毛尖;桂林毛尖;建德苞茶;瑞州黃檗茶;雙橋毛尖;覃塘毛尖;東湖銀毫;江華毛尖;龍舞茶;龜山岩綠;無錫毫茶;桂東玲瓏茶;天目青頂;新江羽絨茶;金水翠峰;金壇雀舌;古丈毛尖;雙井綠;周打鐵茶;文君嫩綠;前峰雪蓮;獅口銀芽;雁盪毛峰;九龍茶;峨眉毛峰;南山壽眉;湘波綠;曬青;山岩翠綠;蒙頂甘露;瑞草魁;河西圓茶;普陀佛茶;雪峰毛尖;青城雪芽;寶頂綠茶;隆中茶;松陽銀猴;龍岩斜背茶;梅龍茶;蘭溪毛峰;官莊毛尖;雲海白毫;蓮心茶;金山翠芽;峨蕊;牛抵茶;化佛茶;貴定雲霧茶;天池茗毫;通天岩茶;凌雲白茶;蒸青煎茶;雲林茶;盤安雲峰;綠春瑪玉茶;東白春芽;太白頂芽;千島玉葉;清溪玉芽;攢林茶;仙居碧綠;七境堂綠茶;南嶽雲霧茶;大關翠華茶;湄江翠片;翠螺;窩坑茶;餘姚瀑布茶;蒼山雪綠;象棋雲霧;花果山雲霧茶;水仙茸勾茶;遂昌銀猴;墨江雲針。 喝綠茶究竟有什麼好處?首先就要了解綠茶的成分,經現代科學研究證實,綠茶含有機化合物450多種、無機礦物質15種以上,這些成分大部分都具有保健、防病的功效。 1、降脂減肥,防止心腦血管疾病。飲茶與減肥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神農本草》一書早在二千多年前已提及茶的減肥作用:「久服安心益氣……輕身不老」。現代科學研究及臨床實驗證實,飲茶能夠降低血液中的血脂及膽固醇,令身體變得輕盈,這是因為茶里的酚類衍生物、芳香類物質、氨基酸類物質、維生素類物質綜合協調的結果,特別是茶多酚與茶素和維生素C的綜合作用,能夠促進脂肪氧化,幫助消化、降脂減肥。此外,茶多酚能溶解脂肪、而維生素C則可促進膽固醇排出體外。綠茶本身含茶甘寧,茶甘寧是提高血管韌性的,使血管不容易破裂。美國心臟學會《循環》雜志2002年5月刊登一份研究結果顯示,經常喝茶有助於降低因心臟病而死亡的危險。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共對1900名心臟病患者進行跟蹤調查,這些患者主要是60歲以上的老人,調查結果發現,那些平均每周喝茶超過14杯以上的患者,其在心臟病發作後約三年半時間內死亡的風險,比不喝茶的患者要低44%。研究還表明,即使患者平均每周喝茶少於14杯,也有可能使心臟病死亡率降低28%。 2、防癌。綠茶所含的成分———茶多酚及咖啡鹼,兩者所產生的綜合作用,除了起到提神、養神之效,更具備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和抗癌的功效。近年,美國化學協會總會發現,茶葉不僅對消化系統癌症有抑制的功效,而且對皮膚及肺、肝臟癌也有抑製作用。經過科學研究確認,茶葉中的有機抗癌物質主要有茶多酚、茶鹼、維生素C和維生素E;茶葉中的無機抗癌元素主要有硒、鉬、錳、鍺等。中、日科學家認為,茶多酚中的兒茶素抗癌效果最佳。 3、抗毒滅菌。把茶用作排毒的良葯可以追溯到遠古的神農時代(約公元前2737年前),「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說,這在《史記·三皇本記》、《淮南子·修武訓》、《本草衍義》等書中均有記載。茶聖陸羽在他的《茶經》這部1200多年前(公元780年)世界上第一部權威性茶葉著作中關於「茶的效用」中指出:「因茶性至寒,最宜用作飲料……如感到體熱、口渴、凝悶、腦疼、眼倦、四肢疲勞、關節不舒服的時候,喝上四、五口茶就顯效」。陸羽所列舉的上述症狀與典型肺炎或疑似病例就很接近。唐代醫學家陳藏器在《本草拾遺》中寫道:「止渴除疫。貴哉茶也」。著名宦官劉貞亮在《茶十德》中也把「以茶除癘氣」列為茶德之一。自唐以後,歷代茶療學也有新的類似以茶解毒滅菌敘說,但由於當時科學不發達,將具有強烈傳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統稱為「瘟疫」或「癘氣」,雖未點明是何種細菌、病毒,但喝茶有助抗毒滅菌的事是已被證實了的。近代醫葯界對茶的保健作用研究不斷深入,美國科學家在2003年於《美國科學院學報》上報道:「茶葉中名為『茶氨酸』的化學物質可以使人體抵禦感染的能力增強五倍」。 4、長壽。綠茶對人體的抗衰老作用主要體現在若干有效的化學成分和多種維生素的協調作用上、尤其是茶多酚、咖啡鹼、維生素C、芳香物、脂多糖等,能增強人體心肌活動和血管的彈性,抑制動脈硬化,減少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病率,增強免疫力,從而抗衰老,使人獲得長壽。根據醫學研究證明,茶多酚除了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含量,還能增強微血管的韌性和彈性、降低血脂,這對防治高血壓及心血管等中老年人常見病症極為有用。茶葉中含有硒元素,而且是有機硒,比糧油中的硒更易被人吸收,美國理查德·派習瓦特博士認為:食物中加入硒與維生素C、維生素E配合成三合劑,可以延長人的壽命,而茶葉中正富含這些有益生命的奇異元素。 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規律,所謂「長生不老」是假,「益壽延年」是真。飲茶長壽,古今中外的案例不可枚舉。根據宋�6�1錢易《南部新書》記載,唐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東都(今河南省洛陽)有一位130多歲的老和尚,皇帝問他養生之道,他說「臣少也*,素不知葯,性本好茶,到處唯茶是求,或出亦日遇茶百餘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乾隆是中國封建帝王中最長壽者,在位60年,活到89歲,飲茶是他的養生妙方之一。上海市最年長的老壽星、晚清最後一名秀才蘇局仙的生活中堅持飲茶為一大習慣,他超過了象徵「茶」字構成108歲的茶壽(按:漢字的「茶」,偏旁部首可拆開為「艹」與「八十八」,合為108)活到110歲,臨終前20天為《當代詩人詠茶》專集題寫了詠茶絕句。上海市1994年獲得「壽星夫婦」桂冠的雙雙已104歲的袁敦梓、王惠琴夫婦,其長壽之道也是「每日品茶」,一般每日上午10點和下午3點飲茶。生於1896年的百歲老人廣東高州人張順,她的飲食習慣是「四不」:不抽煙、不飲酒、不暴食、不挑食;「四喜」喜粗糧、喜番薯、喜吃醋、喜飲茶。1898年8月20日生於廣東豐順縣,歷盡滄桑不改勤勞的壽星婆張蘭花,她不抽煙、不喝酒、嗜飲茶。被尊稱為「當代茶聖」的中國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吳覺農教授歡慶90大壽時,談到他和夫人長壽的奧秘時,道出了平時多喝茶、多吃水果的答案。(按:吳老活到91歲,他夫人陳宣昭活到98歲。)著名數學家、上海市茶葉學會顧問、復旦大學蘇步青教授,活到101歲,每天早飯後必飲茶是他的健康長壽之道。韓國陸羽茶經研究會會長崔圭用先生,日常生活中嗜飲茶,活到100歲(2002年4月5日逝世)。印度西北部城市加普洱,有一個名叫哈比布·米亞安的老人,被當地政府正式認定的年齡為125歲,米亞安老人講他的長壽秘訣時談及他的飲食習慣,「我從來不抽煙,喝茶是我唯一上癮的東西」。埃及有一位農夫壽星,名叫扎那帝·米夏爾,他每天要喝茶6杯以上,他竟有幸活到了130歲!三起三落的壽星政治家鄧小平的養生之道之一也是愛喝綠茶。鄧小平妹妹鄧先群曾回憶鄧小平在文革中的生活時說:「我大哥喜歡喝茶。他喜歡喝四川、安徽產的綠茶,有時也喝西湖龍井茶。茶葉還是比較貴的,他杯子里的茶葉放得很多,待全泡開,要佔杯子的三分之二。我大嫂是每天上午都給我大哥泡濃濃的一杯茶。我大哥喝完了以後,剩下的茶根我大嫂接著喝,下午再給他泡一杯。」古人稱茶為萬病之葯,茶能養生,延年益壽,但貴在堅持,持之以恆,必見功效,飲茶有百益而無一害。 喝綠茶雖好,但令人遺憾的地方還很多:1、綠茶易氧化,不易保管。綠茶中的茶多酚是強抗氧化劑,因而其自身極易養化,雖然尚不可定論茶多酚就是喝茶能使人長壽的原因,但被氧化了的陳茶泡出來的茶水是咖啡紅的,也沒有茶香味,其口味就大大地變差了。2、一般人喝茶都很淡,喝不慣濃茶,因此,對於養生來說,其喝茶量就顯得不夠。3、防備「尿素茶」。什麼是「尿素茶」呢?前幾年茶葉俏銷,茶葉供不應求,一些地方的茶農就有了「技術革新」,每天上午采完茶葉,下午就往茶樹上噴尿素溶液,次日一早茶葉就又長得很長了,如此循環,茶葉產量急劇增加。所以,喝茶要認品牌看品質,切不可貪便宜。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