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玫瑰圖
① 怎麼畫玫瑰
假如是國畫畫法的畫,分幾步:第一,線描,二、在深顏色部分先上幾版次淡墨汁;三、用紅顏色或黃權顏色等分8-10次渲染。簡單的:
拿一朵玫瑰對著畫或者 上網找些圖片 臨摹 抄繪 都可以。其實很簡單的!希望可以幫到你。
② 怎麼畫玫瑰花(要圖)
玫瑰花多為國畫和工筆畫,網上搜一下「玫瑰工筆畫」,很多的。
③ 板報玫瑰花怎麼畫
1、先畫一條短短的豎線。
④ 國畫顏料調色,頭綠如何調
國畫顏料調色,頭綠如何調?顏料調色:
1、綠色顏料調色:
黃+藍=黃綠(黃多藍少)草綠、綠色(等量混合)中綠、藍綠(藍多黃少)深綠
藍綠色=草綠色+天藍色,粉綠色=純白色+草綠色
黃綠色=檸檬黃+草綠色,墨綠色=草綠色+純黑色
2、其他顏料調色:
紅+黃=紅橙(紅多黃少,俗稱桔紅)、橙色(等量混合,俗稱桔黃)
藍+紅=紅紫(紅多藍少)、紫色(等量混合)、藍紫(藍多紅少)
肉色=少紅+少黃+多白,熟褐色=檸檬黃+純黑色+玫瑰紅
粉玫瑰紅=純白色+玫瑰紅,朱紅色=檸檬黃+玫瑰紅
暗紅色=玫瑰紅+純黑色,紫紅色=純紫色+玫瑰紅
褚石紅=玫瑰紅+檸檬黃+純黑色,粉藍色=純白色+天藍色
灰藍色=天藍色+純黑色,淺灰藍=天藍色+純黑色+純紫色
粉紫色=純白色+純紫色,啡色=玫瑰紅+純黑色
粉檸檬黃=檸檬黃+純白色,藤黃色=檸檬黃+玫瑰紅
桔黃色=檸檬黃+玫瑰紅,土黃色=檸檬黃+純黑色+玫瑰紅
(4)國畫玫瑰圖擴展閱讀
顏料調色做顏料是一種顏料工藝。它包括不同顏色的染料、調色配比方法和工具。
染料顏色:包括黃色、紅色、褐色、綠色、藍色、紫色、中性色;
一般常用顏料:
1、檸檬黃(冷調黃)。
2、淡黃(暖調黃)、中黃(暖調黃)、土黃(暗調黃)。
3、桔黃(或桔紅)、朱紅(暖調紅)、曙紅(冷調紅)。
4、深紅(用來壓暗紅系的重色)、褚石(很常用的哦)、熟褐(臟臟的重色,不敢多用,但很好用)。
5、玫瑰紅(美麗透明的顏色,爆炸力強,干後反色,少用效果極好)、紫羅蘭(美麗的冷調色)、群青(偏暖的藍)。
6、鈷藍(挺正的藍)、湖藍(冷艷的藍)、普藍(除黑之外最重的色,用來加重畫面的重色)。
7、淡綠(偏暖的綠)、中綠(用得較多的綠,比較正)、深綠(或橄欖綠,用來壓暗綠色系)。
8、粉綠(偏冷,畫蘋果的時候挺好用的)、草綠(不用說了,畫草的時候得勁)、黑(很少用到,但需要備著點)
⑤ 中國的國花是什麼花
目前,
世界上
已有100多個國家確立了自己的
國花
,中國是惟一尚未確立國花的大國。
由於沒有國花,在
2001年
的APEC會議上,新聞報道出現了「以中國國花
牡丹
為背景」的笑話;
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
上,國花的空缺,更成為悠悠
古國
的
世紀
遺憾……
國花的評選必須具備四個條件:一是分布要廣泛;二是外觀要漂亮;三是要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四是要具備一定的經濟價值。
國花評選歷經20年,始終未有結果,有人叫好,有人反對,有人質疑。最近,
中國林學會
再次著手組織評選國花,並已呈報給全國人大審議。此番逐鹿,波瀾再起---
不久前,一位名叫楊仕智的先生在《
人民日報
》撰寫《國花、
國樹
和國
鳥非評不可?》一文,對評選提出異議,並認為「倒是有好多比評國花、國樹和國鳥更重要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做」、許多事「比搞什麼評無多大實際意義的國花、國樹、
國鳥
要重要得多」。
「自然界的物種是平等的,
我們人類
沒必要把它們分等級。不管選定的國樹、國鳥、國花是哪種,必定會使一大批的
國民
不悅,特別是知識分子,因為他們心中的偶像落選了,他們那難以改變的思想感情受傷害了。如果為了追求美或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而進行評選國樹、國鳥、國花,那我們在評定國樹、國鳥、國花後,還要評國魚、國蟲、國禽、
國獸
……永遠都沒完沒了。」一位學者在新華網上如此評說。
沒有國花,於
國家主權
無礙,於
民族精神
無礙,於國勢前程無礙。
相反,幾乎任何一項評選後面都有巨大的經濟利益的驅動,各地和各行業協會如此興師動眾地爭搶「國」字型大小,也是考慮到「國」字型大小會給
行業
和地方的
經濟
和名氣帶來難以估算的價值和影響。
20世紀80年代的兩次評選,一次是
梅花
奪魁,牡丹居亞,另一次則是牡丹稱王,梅花位次。在
1994年
的評選中,兩者的競爭更達到了白熱化階段,甚至由花與花的競爭演化為了省與省、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河南洛陽成立了市長親自掛帥的「牡丹爭國花領導小組」,再加上北京、陝西省西安市、山東省菏澤
地區
等的加盟,聯合成立了「全國牡丹爭評國花辦公室」,四方「游說」,力捧牡丹為國花。最後專家確定下的兩個候選方案是一國一花(牡丹)和一國四花(牡丹、
荷花
、
菊花
、梅花)。而評選小組組織了31個省、市、自治區進行投票,結果牡丹以18票獲勝。
一場普通的國花評選,卻差點成了一場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八仙競技,其中的問題
在事
隔近10年之後的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反思。
⑥ 玫瑰花繪畫作品圖片
http://www.nipic.com/show/2/27/37c1a891e3f909c8.html我只找到這張油畫,看上去也回不錯答
⑦ 各種花卉,,花朵的色彩,水粉畫法
畫出優秀的水粉畫及花卉要注意一下幾點:
1-調色
寫生時調配色彩,是建立在正確觀察和理解對象的色彩關系的基礎上。調配顏色不能孤立的看一塊,調一塊,畫一塊。而要考慮整個的色調和色彩關系,從整體中去決定每一塊顏色。水粉畫寫生色彩不易銜接,也應該在明確色彩的大關系的基礎上,把幾個大色塊的顏色加以試調,准備好再往上畫。切忌脫離整體,看一塊,調一塊,畫一塊,接著又調一塊改一塊。水粉畫顏色濕時深,干後淺,干濕變化明顯。水粉畫經典《天河白馬》如果調色時使用粉(白色)多,或已經畫了較厚的色層,再著色作畫,又使用的是吸水性強的紙,顏料的干濕變化就更顯著。這使水粉畫調色不容易做出正確的估計。造成色彩銜接、覆蓋和修改上的困難。這是水粉畫的一個明顯特色和難點。初學時要特別注意這個問題。所以入手時要先畫重顏色。一般來說,趁畫面濕時,顏色濕與濕比,一口氣畫完,色彩關系易於掌握。如果在一色已乾的情況下再銜接、覆蓋顏色,就要注意顏色的干濕變化。
2-水的使用
水的使用在水粉畫中雖然不及水彩畫中那樣重要,但也是不可忽視的。水主要是起稀釋、媒介的作用。調水粉畫作品欣賞色、用筆和色層薄變化,都與水的使用,有密切關系。《水粉畫》(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般來說,適當地用水可以使畫面有流暢、滋潤、渾厚的效果。過多的用水則會減少色度,引起水漬、污點和水色淤積。而用水不足又會使顏色乾枯、粘厚,難於用筆。通常用水以能流暢地用筆、蓋住底色,為宜。在畫暗處、虛處和遠處,一般可適當地多用水,以增強其虛遠和透明感。從作畫步驟來說。在鋪大調子時水要用的多些,使色層較薄,便於再往上著色。在作畫過程中,水太臟了要及時換。尤其是畫色彩鮮明的部位,調色用水要潔凈。
3-用筆
由於各種類型的筆都可以用來作水粉畫,因此水粉畫的用筆技巧是異常豐富的。並且是在借鑒油畫。國畫和水彩畫筆法的過程中,不斷加以發展的。水粉畫中常見的筆法。
「平筆法」——筆跡隱蔽。畫面色層平整;
「散除法」——筆跡顯露,但色層厚薄變化不顯著;
「厚除法」——色層錯綜重疊,用色較厚、厚薄相間;
「點彩法」——利用光色的空間、初覺混合原理,用密集的小筆觸(色點)塑造形象。(這種筆法用得較少,較難掌握,初學時不宜過早效仿)
4-銜接
水粉畫由於顏色幹得較快、干濕變化顯著,又加之用水,顏色會在畫面上流動,滲化和容易產生水漬,因此熟練地掌握好銜接技巧,對於畫好水粉畫關系很大。水粉畫的銜接主要可以分為濕接、干接和壓接這三種方法。
所謂濕接,是鄰接的色塊趁前一塊色尚未乾時接上第二、三塊顏色。或是兩塊相鄰的顏色碰接上。或是一塊顏色中趁濕點入其它顏色,讓其滲化。再或在筆頭的不同部位分別蘸上幾種不同的顏色,畫到紙上時利用筆肚的水分,讓其自然化接。
所謂干接,就是鄰接的色塊在前一塊顏色已經幹了的時候,再接上第二、三塊顏色。
所謂壓接,就是相鄰的色塊(形體的轉折或不同的物物體),前一塊色畫得稍大於應有的形,第二、三個色塊成一種節奏感。要防止缺乏整體處理意圖的凌亂用筆。接上去時,是壓放在前一塊色上,壓出前一塊色應有的形。進行壓接時,要注意顏色(壓接上去的顏色)的蓋色力和粘著性,一般來說壓上去的這塊色要比已畫的色塊稍厚一些。
5-覆蓋
所謂覆蓋,就是在已畫的色層上再畫上一層或數層顏色。覆蓋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為兩點:一是使畫面色層水粉畫作品欣賞重疊,厚薄有變化,是塑造形象的一種技法;二是一種修改方法。水粉畫顏色的蓋色力是比較強的,但又各有差異,加上作畫時調用清水,覆蓋時掌握不好就容易使底色(被覆蓋的色層)泛起,產生水漬,造成色彩污濁。有時又故意用很薄的顏色覆蓋,讓底層色透露出來。這些具體效果都不容易估計,所以要掌握好覆蓋技巧也並非易事,得慢慢捉摸。
著色
6-固有色
固有色,就是物體本身所呈現的固有的色彩。對固有色的把握,主要是准確的把握物體的色相。
水粉畫由於固有色在一個物體中佔有的面積最大,所以,對它的研究就顯得十分重要。一般來講,物體呈現固有色最明顯的地方是受光面與背光面之間的中間部分,也就是素描調子中的灰部,我們稱之為半調子或中間色彩。因為在這個范圍內,物體受外部條件色彩的影響較少,它的變化主要是明度變化和色相本身的變化,它的飽和度,也往往最高。
(1 )起稿開始象畫素描一樣,先用鉛筆定位置和比例,不必用橡皮,以免損壞紙面,影響著色效果。接著用顏色定稿,根據靜物的色調,用赭褐或群青色定稿皆可。色線可略重一點,並可用定稿
之色薄薄地略示明暗,為下一步的著色作鋪墊。造型能力強一些的,也可直接用色線起稿,不示明暗,直接著色。
(2 )鋪大色調定稿之後,迅速地觀察一下整體色調和大色塊關系,做到胸有成竹,盡快地薄塗。此刻不要考慮形體與筆觸,根據新鮮的色彩印象大膽揮灑,造成畫面的色彩環境。有的人在完成上一遍色後,就急於具體刻劃。應進一步調整大色塊的關系,使色彩之間的關系和總的色調,與實際感覺相吻合。
(3 )具體塑造在大關系比較正確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具體塑造,從畫面主體物著手,逐個完成。集中畫一件物體干濕變化易於掌握,也易於塑造其受光與背光不同面的色彩變化。此時眼睛要隨時環掃周圍,從局部入手但不能陷入局部,顧此失彼。要看該物體與背景和春他物體的關系,掌握分寸,細節可留下一步刻劃。這一遍色用色要適當加厚,底色的正確部分可以保留,增加畫面的色彩層次。
(4 )細節刻劃對瑣碎多餘的細節固然可省略,但對表現物象特徵與質感的重要細節應加強刻劃,畫龍點睛。細節要綜合到整體之中。最後的筆觸最為重要,它將不被覆蓋而顯露給欣賞者。
(5 )調整、完成畫室外一幅靜物寫生,作為基本練習一般以八小時為宜,力求深刻准確。熟練之後三、四個小時也可以表現得比較充分。作畫時間較長,眼睛容易疲勞,色感容易減弱,具體刻劃又容易忘記整體。在寫生接近完成的時候,恢復一下第一印象,檢查一下畫面:在深入刻劃時是否有些地方破壞了整體,局部和細節的色彩有沒有「跳出」畫面,還有沒有其他毛病。檢查後,調整、修改、加工。錯誤之處,如畫得太厚,要洗掉再畫,直至完成。水粉畫中乾和濕的技法應控制到什麼程度?有哪些應用范圍?水粉畫運用的干濕技法,主要指調色時含水和白粉量的多少。
7-著色方法
水粉畫顏色有較強覆蓋能力,但也不能毫無顧及地隨便亂塗,它有自己一定的著色方法和步驟。
8-干濕技法
干畫法
干畫法:就是說水少粉多的意思,這種畫法多採用擠干筆頭所含水分,調色時不加水或少加水,使顏料成一種膏糊狀,先深後淺,從大面到細部,一遍遍地覆蓋和深入,越畫越充分,並隨著由深到淺的進展,不斷調入更多的白粉來提亮畫面。干畫法運筆比較澀滯,而且呈枯乾狀,但比較具體和結實,便於表現肯定而明確的形體與色彩,如物體凹凸分明處,畫中主體物的亮部及精彩的細節刻畫。這種畫法非常注重落筆,力求觀察准確,下筆肯定,每一筆下去都代表一定的形體與色彩關系。干畫法也有它的缺點,畫面過多的採用此法,加上運用技巧不當,會造成畫面乾枯和呆板。但干畫法的色彩干後變化小,對於練習色彩收效較大,也容易掌握。
濕畫法
水粉畫作品欣賞濕畫法:此法與干畫法相反,用水多,用粉少。它吸收了水彩畫及國畫潑墨的技法,也最能發揮水粉畫運用「水」的好處,用水分稀釋顏料渲染而成。濕畫法也可以利用紙和顏色的透明來求得像水彩那樣的明快與清爽。但它所採用的濕技法比畫水彩要求更高,由於水粉顏料顆粒粗,就要求濕畫時必須看準畫面,濕畫部位一次渲染成功,過多的塗抹或多遍塗抹必然造成畫麵灰而膩。但這種畫法運筆流暢自如,效果滋潤柔和,特別適於畫結構鬆散的物體和虛淡的背景以及物體含糊不清的暗面。如發揮得當,它能表現出一種渾然一體和痛快淋漓的生動韻味。它的色彩藉助水的流動與相互滲透,有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為製造這種濕效果,不但顏料要加水稀釋,畫紙也要根據局部和整體的需要用水打濕,以此保證濕的時間和色彩銜接自然。有關濕畫法的控制及實際操作運用,上述畫法步驟中已講得很多,不再一一細述。
⑧ 【花怎麼畫】如何畫出漂亮的花
相信大家小的時候都畫過花,花的畫法有很多,不同的花兒有不同的畫法。那麼大家知道怎樣才能畫出漂亮的花兒嗎?小時候我們喜歡畫一些簡單的花朵,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開始追求花兒的形狀感和色彩感。花兒的畫法有很多,有些人喜歡簡筆畫的花兒,有些人喜歡油畫的花兒,有些人喜歡水墨畫的花兒。那麼花怎麼畫?我們一起看看如何畫出漂亮的花。
一、准備工作
不管是畫什麼風格的花兒,都需要准備好材料。繪畫使用的材料包括鉛筆、繪畫本、橡皮擦和所需要的上色工具、顏料等。同時也要准備好想要進行繪畫的花兒。今天我們以出具為例,講解一下花怎麼畫。
二、花怎麼畫的方法和步驟
1、我們首先要觀察花朵的形狀,將花兒放在一個自己能看得到的,適合的位置。去觀察花兒的角度和輪廓,找到自己的視覺出發點。同時要在自己的腦海里有一個印象,構思好自己要怎麼下筆。
2、花朵一般可以採用圓形、橢圓形、三角形和長方形進行組合,可以用這些形狀將花朵的基本構圖畫出來,如果是玫瑰花的話可以先畫一個橢圓形,然後將花瓣順著這個橢圓形一片片的畫上去,最後畫上樹乾和葉子。如果是菊花,可以鮮花一個圓形,然後沿著圓形畫一些細長的橢圓形,將花瓣填充完整。如果是百合花,可以畫一個倒三角形,然後將花瓣沿著倒三角形畫四片。以此類推,不同的花兒構圖不同,但是都大同小異。
3、基本構架和細節畫出來這話,可以將一些多餘的線條擦除。喜歡素描的人可以加深花兒的明亮對比,喜歡水粉的人可以進行簡單的上色。在這個過程中,一點點的去細化花朵的細節,花瓣和花蕾都一點點的勾勒出來。讓花朵看起來更加的完善和精細,細節畫好了,花朵也就完成了。
怎樣畫牡丹
一、牡丹的結構名稱
整株牡丹,由花、蕾、莖、葉、干、芽等組成。每年春季花後,芽胚即在乾和嫩莖之間形成,到秋冬季節,芽苞漸大。到第二年初春芽衣張開,葉芽長出,到四月初,花苞從葉芽中抽出,花莖漸高,莖上分枝生葉,花莖高約一尺許,莖頂只生一花。葉柄長而互生,從下往上生出三至五批葉,每批為三叉九葉(因品種不同,多者一莖生十餘批葉),到上端一叉三片,近花部分是單葉。花苞又分小蕾和大蕾。花蒂由上下兩層萼片組成。上有大萼三片,下有小萼(復萼)六片。花頭中心有雄蕊和雌蕊,雌蕊在花心正中,狀如小石榴,雄蕊由蕊頭和蕊絲兩部分組成
二、牡丹花頭的畫法
花朵的概形和花瓣的排列
牡丹花頭,因品種不同而有單瓣、重瓣、和起樓之分,色彩也因品種而異,五彩繽紛,十分豐富。初學時,不管是臨摹還是寫生,都不能只盯著一瓣一葉,而要學會把握整體輪廓,做到「整體著眼,局部入手」,而且要在復雜多變的花形中,找出基本的結構特徵,即找出花朵的概形。如正面俯視或背面仰視,花朵的概形近乎圓形,半側或全側,則成隋圓形。單瓣花似碟形,重瓣則像幾個大小不等的碗碟重疊。初學畫花頭,可用鉛筆或木炭條,以輔助線輕輕勾出大概外形,也可安排一下花瓣的大體層數,再用毛筆以色或墨點簇。
花瓣的排列不宜上下左右大整齊,把花瓣點簇成「田」字形,就不好看,而應將上下層之間花瓣,作參差排列較有變化,三個瓣猶如「品」字結構
三、花瓣的用筆和用色(或墨)
花瓣的基本形狀為下緣狹而呈圓弧形,上緣寬而多皺褶,因此可用較大的羊毫筆,先蘸白粉摻少量牡丹紅(毛筆需先浸水濕透),在盤子上調成淡紅,使筆尖、筆肚、筆根均含適量淡紅,再以筆尖蘸少許較濃的牡丹紅,在盤子上稍加整理(不宜過分調和,過之則平)就可以畫了。若花瓣向上,則將筆尖朝下,筆根朝上,以側鋒橫卧,一筆或兩筆畫成,畫小瓣時,用筆尖筆肚著紙即可。畫大花瓣時,筆要一撳到底,利用筆肚筆根的動作,使筆根上的淡紅體現在瓣端,自然形成花瓣的濃淡效果。畫多瓣時,運用蘸色的深淺,按花的結構層層點出,自然生動。因花朵姿態各異,要作上下左右多方位點簇練習,使運腕靈活,才能得心應手
四、花蒂的結構與畫法
花蒂是花瓣的外衣。牡丹花蒂由大萼與復萼兩層構成。大萼位於花瓣之外層,緊貼花瓣,形如扣盅,共三片,初開萼片為嫩綠或嫩紅。復萼環生大萼之下,如帶狀,呈綠色。花萼是承上啟下的結構關鍵,不可忽視。如畫墨牡丹,萼片用較深的墨色(比花瓣略深)。畫色牡丹,可用汁綠蘸少許胭脂畫,或在汁綠中略摻三綠也可。畫時運筆要輕鬆快捷,流暢自然,不可反復描摹
五、花蕊的結構與畫法
花蕊在花朵中占重要地位,猶如人的眼睛。在顏色上起對比、提神作用。畫好花瓣、花萼後,再點以花蕊,才能組成完整的花冠。
花蕊分雌蕊與雄蕊。雌蕊位於花心中央,形狀如小石榴,愈長愈裂,開謝時已形成大料瓣形。雄蕊位於雌蕊四周,初開時花蕊豐滿、排列整齊,呈中黃色。盛開時蕊露於外,較初開靈活,色為淡黃。將謝時,蕊漸干而捲曲,蕊色乳黃。雄蕊由蕊頭和蕊絲(須)組成。蕊絲上按蕊頭下接花心。蕊頭形似米粒,畫色彩牡丹時,用飽和的黃色點出,畫時要有聚散,不要拘於一蕊一絲
六、畫牡丹花頭的要點
牡丹花瓣依託花蒂,環花心而發,形成內緊外松、里小外大、內聚外翻的特點。因此,點簇花瓣時,首先要對花冠的朝向和正側,做到心中有數。點簇時要掌握以下要點。
1.花心、花萼、花莖長勢的一致性。即心、萼、莖應在一條直線或弧線上,不可偏心脫離。花瓣從花心長出,要有「歸蒂連心」的效果。
2.注意花瓣的透視關系。從花冠概形中可以看出,花瓣排列分縱向和橫向。從橫向看,位於中間部位的一兩瓣較寬,左右兩側漸狹,這就是透視變化。從縱向看,上下兩層花瓣較長,而中間一層卻較扁,這也是透視緣故。
3.點簇第一組(或第一層)花瓣時,要緊湊些,且成弧形排列。切忌一字排開,鬆散而難以成形
七、點簇牡丹花頭的步驟
牡丹花頭的點簇練習,可分別用墨或色彩。畫粉紅色牡丹,用較大羊毫筆,先在白粉中調入少量曙紅(牡丹紅)或胭脂,用筆蘸飽後,再在筆尖上蘸適量曙紅或胭脂,筆尖向內,先畫里層淡瓣,再畫中心深處,依次層層畫出,濃淡相間方見精神。但要注意塊面的統一集中,不要紅一塊、白一塊,使畫面過分散亂。花頭點好後畫花萼,待稍干再用藤黃點花蕊
八、側面花朵畫法
側面花朵的概形呈扁圓,扁的程度隨半側或正側而異。全側面花一般看不到花蕊。畫時只點瓣和萼片。畫花莖時仍要注意和花頭中心部位的自然連貫趨勢,花莖扭曲或陡折都不美。點簇花瓣
九、背面花朵畫法
畫背面牡丹,花的概形較圓,能見其大萼與復萼的全貌,看不到花蕊,花瓣層數變化也少些。但兩層花萼的濃淡變化要認真對待,不可大意。花莖的添加也要和花頭順勢,否則視覺上會很別扭
十、小蕾的畫法
小蕾的形狀似桃,三片大萼相包很緊,花瓣未露或將露出。小花蕾出現在群花之中,顯得很有生氣,既是盛開花朵的未來,又可在形體和色彩上起到豐富多變的作用,所以不可忽視。畫時,用毛筆先調成汁綠,再在筆尖上蘸少許曙紅或胭脂,筆尖向上,筆肚向下,畫出大萼。繼而畫出下垂的復萼和花莖
十一、大蕾的畫法
大花蕾,已見花瓣或見到花瓣的大部分以至全部,但不見花蕊或初見花蕊。大萼、復萼皆向後背,花瓣內緊外松,形成方形、梯形等不同的形象,非常生動。大花蕾形小色艷,與盛開花頭形成對照與呼應。大花蕾生機勃勃,更加旺盛,是牡丹畫面中不可缺少的。畫時應昂首向上,切忌下垂倒掛。用筆、用色和畫花瓣及小蕾萼片相仿,只是大蕾的花瓣與盛開花頭相比,其花瓣外弧線應更緊湊些,卷褶少些
十二、初開花朵畫法
初開花朵是大花蕾的繼續和發展,花瓣已全露於外,排列整齊,花蕊初露,色艷欲滴,美麗動人。畫初開花朵要注意外緣瓣的處理,卷褶變化比大花蕾更多,使其不要過圓過板,既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又婀娜多姿
十三、盛開花朵畫法
牡丹花是晝開夜合。第一天合的較緊,第二天合的較松,三天後更松且開合無定,因此,花瓣開合重迭無定,形象非常生動。一幅牡丹花,總是將盛開的花頭作為主體,一朵或兩朵,一組或兩組,再配以大小花蕾或初開花朵,形成主輔、起伏,在綠葉扶持下,便可構成很有節奏感的畫面。盛開花朵瓣形變化靈活、豐富,特別是外層花瓣,面積大而變化多,是畫好盛開花頭的關鍵。花蕊的表現也有別於初開花朵,初開時蕊頭未放開,很少見其蕊絲。盛開時,蕊頭松開能見其蕊絲。勾點蕊頭蕊絲時,要有疏密變化,切忌機械刻板
十四、勾勒牡丹花的畫法步驟
畫牡丹,除點花點葉畫法,還有勾花點葉法。
第一步,先用墨線分濃淡勾出花的形態。勾勒時依花瓣的大小聚散、正反轉側,運用粗細、疏密不同的線條,做到有虛有實。特別是里層和外層花瓣交接部,外緣線不要全部勾死,要有筆斷意聯之感,才顯生動自然。
第二步,用墨或色點葉。勾花一般以表現淺色花為主,如白、黃等。因此,可在花頭旁邊點葉襯托,使淺色花朵更醒目。
第三步,上色。畫白花時,待墨線稍干,用羊毫蘸薄白粉,自花瓣的稍端向基部暈染,越靠近基部白粉越薄,直至用盡。然後用灰綠色自花瓣基部向外烘染,越向外越淡,消失在白粉里。畫黃花,用赭墨勾花,暈染赭黃後,趁濕略點少量淡胭脂,色彩更顯豐富沉著。
第四步,勾葉筋、點花蕊。勾葉用花青蘸墨或純墨。花蕊,可以不拘於黃色,而用赭墨、硃砂、胭脂等色點出,使其提神醒目
十五、花葉的結構
牡丹花葉發自花莖四周,為互生的二回三出羽狀復葉,即在大葉柄上分生三個小葉柄,每個小葉柄又分生三張小葉片。一個生長完全的牡丹葉子稱為「三叉九頂」(或「三叉九葉」),大葉柄長一尺許,呈十字形。春季開花時,牡丹上部葉子生長不完全,花頭以下,每節有一張葉片或三張葉片,再下為五或七張葉片
十六、葉片組合的名稱
葉片因組合的數量不同而分單葉、組葉和批葉。一組生長完全的葉,由三張單葉組成。三組成為一批葉,共九張。每批葉經大葉柄與花莖相聯
十七、葉片的畫法
牡丹單葉可由三筆畫成。用墨或色彩均可以,視需要而定。畫色葉,用較大羊毫筆調汁綠,再以筆尖蘸適量花青,稍加整理,即可作畫。中間一筆較長,兩側稍短小。用筆略側,行筆宜輕松塊捷。葉筋分主脈和側脈。主脈發自葉柄,伸向葉尖。要在葉片墨色未乾時用濃墨(或花青加墨)勾出。側脈由主脈生發,伸向葉尖。勾勒時線條要細於主脈,側脈不宜太密,畫兩、三組就足夠了
十八、葉脈的幾種勾法
葉脈的勾法,因風格和各人習慣而異。可分三種勾法:一是較為嚴謹的勾法,主脈、側脈都伸向葉尖;二是側脈伸向葉緣,較鬆散隨意;三是側脈有聚散,作變形誇張,富有裝飾味。不論何種勾法,均以中鋒運筆
十九、牡丹葉的透視和姿式
花有正側偃仰背之分,葉子同樣有俯仰正側之別。寫意畫牡丹葉子,表現正反卷褶,不必像工筆畫那樣詳盡,只側重態勢、氣氛。由於葉片聯葉柄,葉柄發自花莖,並向前後左右四面分布,葉與葉,葉與莖干之間,自然就會出現互相遮掩的現象,如前葉遮花莖,花莖遮後葉等。且由於遠近的空間位置不同,在形象上還會產生透視變化,形成俯視、仰視、平視等不同姿式。猶如雨傘的不同角度變化
二十、嫩葉的畫法
初生嫩葉、莖和花苞都呈暗紅色。畫嫩葉可用黃綠色蘸少許赭色或曙紅點出(根據畫面色調不同,也可用胭脂蘸少許墨畫)。用胭脂或朱紅勾葉筋。芽軒和花苞近處的嫩葉,多朝上,形體雖小,但很有生氣。同一畫面上,嫩葉勾色筋,老葉勾墨筋,兩者之間要自然過渡,不要截然分開
二十一、花莖的結構與畫法
花莖在畫面上,很少全部顯露,它往往被葉子或花蕾等遮掩,但它起著氣勢貫穿的橋梁作用,因此不可忽視。花莖位於花萼之下,老梗花芽之上,嫩莖長尺許,莖身生有批葉,少者一莖四、五批,多者一莖生十四、十五批不等。花莖顏色為嫩綠、嫩紅。花莖有長短、粗細、壯弱之別,因品種而異。畫花莖要用中鋒,以流暢的線條畫出圓潤的質感和挺撥秀麗的姿態。用色先調嫩綠,再蘸適量胭脂一筆畫出,要粗細得宜。不宜頓挫或陡折
二十二、花莖、葉柄的穿插
花莖頂端是蕾和花頭,一般呈上發態勢。牡丹花葉柄較長(一尺許,呈十字形)向左右前後伸展,因此和花莖縱橫交錯。畫時,要注意穿插聚散。畫面上往往大部分花莖和葉柄為花和葉片所遮擋,但仍需理解相互關系,以便在畫好花頭、葉片之後添加好花莖和葉柄做到既符合生長結構,又達到疏密有致的藝術效果
二十三、老乾的結構與畫法
牡丹枝幹為灌木,無主枝常作分叉狀。百年老乾仍粗不過腕,高不過人。干赭褐色,多是清瘦、蒼老、斑駁,往往干下部已脫皮層,而近光滑。因此畫老乾宜用枯筆,用筆要偏鋒中鋒結合,要實中有虛,線條不要太光,運筆宜稍慢而有轉動,也可用逆鋒挫出。可用赭墨也可用純墨畫。嫩芽可用黃綠蘸上曙紅或胭脂點在枝幹頂端
二十四、老乾的穿插與姿式
老乾經多年生長代謝,形成了曲折多變的姿式,其蒼老、斑駁的表皮和圓潤光滑的嫩莖形成了明顯的對比。老乾又是支撐整株牡丹的基礎部分。因此,盡管老乾是作畫程序中的後一步,其態勢必須和花、莖、葉等協調統一且要有變化。當兩株以上老乾組合時,更要注意聚散和穿插。在構圖上,老乾只宜在畫面底邊和兩側邊線出枝。即只宜上發和橫倚的姿式,而沒有下垂式的老乾
二十五、畫整株牡丹步驟
第一步:用鉛筆或木炭條輕輕地畫出花、葉等概形,再用色或墨點簇花頭、花蕾。待以後技法熟練時,可用「腹移」經營位置(即「胸有成竹」,而不用鉛筆打稿子)
第二步:根據花頭的透視角度,點出相應的葉子。點時既要考慮生態結構,更要安排好葉片的聚散,要留好畫面空白(虛處)和候款處
第三步:畫花萼、花莖、葉柄、老乾和嫩芽。使花、莖、葉、乾等成為有態勢的有機整體
第四步:趁葉子未乾時,用中鋒勾出葉筋,勾筋是決定葉子正側反轉的關鍵一環,不可忽視。花朵色彩將干未乾時勾點花蕊
第五步:到此,牡丹已基本畫好,以懸起來審視一下,不足之處作些加整理。再題款鈐印,作品完成
二十六、大紅牡丹畫法
用筆蘸飽大紅,再以筆尖端適量曙紅或胭脂,在色碟上稍加整理,即可點簇花頭。(所謂「稍加整理」是以深淺色彩既有自然過渡,又不至渾為一團為度)。也可用朱摻少量曙紅(牡丹紅)調和後蘸飽,再蘸少量胭脂點成花頭。用滕黃點花蕊。畫葉可用色,也可用墨
二十七、深紅牡丹畫法
先用筆飽蘸胭脂,再用筆尖蘸少許花青,梢加整理點簇而成。用滕黃點花蕊。畫深紅牡丹,花頭周圍不宜用葉襯托,因兩者明度接近而效果不好
二十八、黃牡丹畫法
先用白粉摻少量滕黃,調成淡黃,蘸飽後用筆尖蘸滕黃點簇而成。也可調成較濃的淡黃,然後蘸少許赭石或汁綠點花頭。花蕊可用深黃、赭石或胭脂點出。使花蕊和花瓣色彩有明度對比。黃牡丹花頭旁邊可用深葉襯托
二十九、綠牡丹畫法
可用石綠加白粉調和,蘸飽後再蘸汁綠,稍加整理後點簇而成。用滕黃點花蕊。葉子可用汁綠花青略蘸墨畫。也可純墨作濃淡葉
三十、紫牡丹畫法
用石青加少許曙紅(或牡丹紅)調和蘸飽,再蘸少許花青點簇而成。滕黃點蕊。
三十一、白牡丹畫法
先用白粉點出花瓣,待稍干後,用汁綠或紫灰色在花朵背面襯染。用胭脂點蕊。畫白牡丹可在花頭周邊畫些葉子襯托,使花形醒目。
三十二、牡丹的畫面布局
把現實中艷麗動人的牡丹,反映到大小不同的畫幅中,產生優美而有節奏感的形式,要靠畫家的巧妙安排,這就是布局。在中國畫論《六法》中稱謂「經營位置」,也就是構圖。一幅上乖之作,必須是高超的筆墨技巧和優美布局的統一體,兩者缺一不可。
畫牡丹,布局時應注意的要點如下:
一、主體突出:畫牡丹,一般以花冠為主體,布局時應將花冠安排在畫面的主要部位,輔以綠葉扶持,在色彩上產生冷暖、明暗對比,就能產生畫面集中,花頭醒目的效果。
二、賓主呼應:畫面只有主體花頭,顯得孤立單調,必須有體形較小的花苞或初放花頭相襯托。布局上要顧盼呼應,才能體現牡丹的勃勃生機。
三、疏密虛實:畫面上花、葉稀疏而均勻,則感鬆散無中心。布局過密,滿紙花葉,不留空白,又顯窒息逼人。所以只有疏密相間,做到「疏可走馬、密不通風」才能恰到好處。畫面的虛實處理同樣重要,筆墨形色處為實,畫面空白處為虛。近者墨色濃重處為實,遠者墨色清淡處為虛。這樣既可使畫面有空靈感,虛處又能留給觀賞者以無限的遐想。
四、氣勢貫穿:牡丹和梅花不同之處在於,前者以表現花、葉為主。梅花以表現枝幹為主,氣勢的貫穿較容易。所以畫牡丹,不論畫面的大小和構圖的簡繁,都要理順花、葉、莖、乾的來籠去脈,注意整個畫面氣勢的貫穿。
五、以少勝多:畫面雖小,但筆墨精練,觀後意猶未盡。這便是成功的作品了。達到此種境界,除畫家的筆墨素養外,主要靠布局的巧妙。如畫一花一蕾的同時,可在主體花的後側畫些枝葉等伸向畫外,或在色彩處理上,把後側枝乾等畫得淡些,形成第二層次,以至消失為空白,產生筆墨形色雖盡,而畫外仍有花的效果。
六、變化統一:畫面是筆墨形色組成的視覺「交響樂」。花有大小開合,莖有長短多少,葉有正側聚散,墨色有濃淡冷暖,線條有粗細剛柔。一切繪畫要素都處在矛盾對立之中。從而產生無窮的變化和蓬勃的生機。但萬物都有極限,過之則反。畫面布局也一樣,只求變化,不講統一,則雜亂無章,不可能產生美的韻律。因此變化中求統一,才顯得調和。統一中有變化,才會給人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感受。
七、穩定均衡: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是一件好作品的重要因素。牡丹以花碩色艷、雍容華貴、富麗端莊為其特徵。因此在布局講究變化的同時,還要給人以穩定均衡之感。一般不作下垂式布局,橫倚時不宜頭重腳輕,也要避免左右對稱。在布局時,除了注意干枝和花葉的均衡外,還可利用墨色的濃淡或配以石塊造型,達到均衡畫面重心的目的。
八、花葉互襯:紅花雖好,還需綠葉扶持。作畫時利用這一道理很重要。因此布局時,不僅要考慮形態,也要考慮色彩關系。如果淺色花頭(白、黃、粉綠等)不以深色葉子襯托,則花形輪廓不清楚。反之,深色花頭周圍襯葉過多,因色彩明度接近,同樣效果不好。所以布局時必須注意花和葉的色彩關系。
根據上述要領,具體入手時,以「一長一短,一大一小,一多一少,一縱一橫」這十六個字的矛盾統一法則進行構圖。如畫兩株花莖,應一高一矮,一壯一弱,不要平行等長,才有參差變化。兩朵花的構圖,花頭不要一般大,應一大一小,以盛開花頭為主體,另以花苞或初開花朵為陪襯。兩花也不要平列或對稱,要注意主賓和呼應(圖38)。三朵花的構圖,不要平均分散,要有聚有散(即一多一少),也不要平均、對稱或形成一直線。以兩朵緊靠,一朵散開,形成斜三角形布局為宜。在布局有聚散的同時,仍要注意花形的大小主次(圖39)。多品種花的構圖,即一幅畫面有深淺不同或色相不同的花冠。可運用縱橫交錯布局,分兩至三個層次,深淺花頭互相襯托。
花怎麼畫,大家學會了嗎?花的繪畫手法有很多,不同的花有不同的畫法,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去繪畫。花的畫法其實是很簡單的,要注意觀察花朵的形狀,不同形狀的花朵需要採取不用的形狀去進行勾勒輪廓。繪畫花朵的最基本步驟就是要將大致的輪廓繪畫出來,所有的繪畫也是一樣,從整體到細節,一點點的進行勾勒,才能完成一幅好的作品。
⑨ 中國的國花是什麼花
中國的國花是牡丹。
2019年7月15日,中國花卉協會內在中國林業網、中國花卉協會網站和「中國花卉協會」容微信公眾號發出《投票:我心中的國花》,向公眾徵求對中國國花的意向。廣大公眾對國花高度關注,積極踴躍參與,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時,投票總數362264票,投票結果牡丹勝出,得票高達79.71%。
(9)國畫玫瑰圖擴展閱讀:
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國花代表一個國家的氣質,人民的品格,反映了人們對祖國的熱愛和濃郁的民族感情,是國民人格美德的精華,象徵著民族的團結精神,可增強民族凝聚力。
一個國家的國花應該與一個國家的文化、歷史和遺產相聯系。通過一個國家的國花也能看出該國的文化底蘊及歷史。國花對提升國家在世界上的形象,以及維護國家的品質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⑩ 簡單好看的國畫有哪些
有山水畫、飛鳥圖、花卉圖,以簡單的花卉圖為例,畫法步驟如下:
1、線稿,畫畫自己處理線稿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處理線稿時需要對色彩的深淺有個大概的構思,不能單純認為是對著線稿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