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丁香花數學

丁香花數學

發布時間: 2022-03-05 13:18:34

① 數學植樹問題

就是說在一個直線段上栽樹時只在它的一個端點栽樹的數目和圓形上等間距栽樹的數目是相同的,數目的計算就是用總長度除以間距,
希望幫到您哦,不會可以追問,滿意請採納哦

② 有3種丁香花,花瓣分為3瓣,4瓣和5瓣。第一問題:5朵3瓣的花共有多少個花瓣第二問題:1朵3瓣的

【原題】有3種丁香花,花瓣分為3瓣,4瓣和5瓣。第一問題:5朵3瓣的花共有多少個花瓣?第回二問題:1朵3瓣的答和1朵5瓣的花共有多少個花瓣?第三問題:3朵4瓣的和1朵5瓣的花共有多少個花瓣?
【解答】

1)5×3=15(個)
答:5朵3瓣的花共有15個花瓣.
2)1×3+1×5=8(個)
答:1朵3瓣的和1朵5瓣的花共有8個花瓣.
3)3×4+1×5=17(個)
答:3朵4瓣的和1朵5瓣的花共有17個花瓣.

③ 趣味數學的對聯,反映數學特色趣味數學體驗中心門上的

三才天地人
四詩風雅頌

三千里外一條水
十二時中兩度潮 ——杭州碧波亭

萬瓦千磚百日造成十字廟
一舟二櫓三人搖過四通橋

三竺六橋九溪十八澗
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

十八年前未謀面
二三更後便知心

童子看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先生講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北斗七星,水底連天十四點;
南樓孤雁,月中帶影一雙飛。

小村店三杯五盞無有東西
大明國一統萬方不分南北

半醉半醒過半夜
三更三點到三河

孤山獨廟,一將軍橫刀匹馬;
兩岸夾河,二漁叟對釣雙鉤。

持三字帖,見一品官,儒生妄敢稱兄弟;
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布衣亦可傲王侯。

有三分水二分竹添一分明月
從五步樓十步閣望百步大江

尺蛇入谷量量九寸零十分
七鴨浮江數數三雙多一隻

冰冷酒一點兩點三點 先生講命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 童子看橡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南腔北調,中軍官什麼東西;萬瓦千磚,百日造成十字廟。
北斗七星,水底連天十四點;南樓孤雁,月中帶影一雙飛。

取二川,排八陣,六齣七擒,五丈原明燈四十九盞,一心只為酬三願。
平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變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雙鏡懸台,一女梳妝三對面;
孤燈掛壁,兩人作揖四低頭。

有三分水 二分竹 添一分明月
從五步樓 十步閣 望百步大江

一個美女對月 人間天上兩嬋娟
五百羅漢渡江 岸邊波心千佛子

一大喬,二小喬,三寸金蓮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紛,八分九分十信嬌。
十九月,八分圓,七個進士六個還,五更四鼓三聲向,二喬大喬一人占。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九溪蠻洞,經過中間五溪中。

龍飛五十有五年,慶一時五數合天,五數合地,五事修,五福備,五世同堂,五色斑爛輝彩服;
鶴算八旬逢八月,祝萬壽八千為春,八千為秋,八元進,八愷登,八音從律,八風縹緲奏丹墀。

七鴨游湖,數數三雙一隻;
尺蛇出洞,量量九寸十分。

洛水元龜初獻瑞,陰數九,陽數九,九九八十一數,數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誠有感;
岐山丹鳳兩呈祥,雄鳴六,雌鳴六,六六三十六聲,聲聞於天,天生嘉靖皇帝,萬壽無疆。

水冷金寒 火神廟 大興土木一舟二櫓 三人遙過四通橋
南腔北調 中軍官 什麼東西 萬瓦千磚 百日造成十字廟

花甲重開 外加三七歲月 六合插地 七層四面八方
古稀雙慶 內多一個春秋 一掌擎天 五指三長兩短

冰冷酒 一點兩點三點 先生講命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丁香花 百頭千頭萬頭 童子看橡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課演六爻 內卦三爻 外卦三爻七 鴨浮江 數數三雙多一隻
棒長八尺 隨身四尺 離身四尺 尺蛇人谷 量量九寸零十分

有三分水 二分竹 添一分明月 一個美女對月 人間天上兩嬋娟
從五步樓 十步閣 望百步大江 五百羅漢渡江 岸邊波心千佛子

取二川,排八陣,六齣七擒,五丈原明燈四十九盞,一心只為酬三願。
平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變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一大喬,二小喬,三寸金蓮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紛,八分九分十信嬌。
十九月,八分圓,七個進士六個還,五更四鼓三聲向,二喬大喬一人占。

一夜五更,半夜三更有半。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一掌擎天,五指三長兩短;
六合插地,七層四面八方。

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④ 數學題。。。(要計算)

街心公園有一條長100米的小路,小路一旁的兩端各有一株柿子樹,現在准備在這兩棵樹之間等距離栽19棵新樹苗,每兩棵樹苗之間相隔多少米?
100÷(2+19-1)
=100÷20
=5米
每棵樹苗之間相隔5米。
(2)有一個長方形花壇,繞著它走一圈正好150米,沿著這一圈每隔6米栽一棵丁香花,每兩棵丁香花中間種2株月季,一共種了多少株月季?
150÷6=25棵
25×2=50棵
一共種50棵丁香。
(3)時鍾6點敲6下,10秒鍾敲完,12點敲12下,幾秒鍾敲完?
10÷(6-1)=2秒
2×(12-1)=22秒
22秒敲完
(4)一本兒童讀物由80張紙裝訂而成,從第1頁開始,每隔5頁插入一張卡通畫片(最後不插),請你算一算,這個本子一共插入了多少張圖案?
80×2÷5-1=31張
一共插入31張圖案。

⑤ 數學題 有分加!!!!

畫圓時,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圓的一周的長度)叫圓的周長,(一個圓的面積大小)叫圓的面積
一個人身體中的血管連在一起,長度大約是15萬千米,差不多能繞地球4圈。地球的直徑大約是多少萬千米?(得數保留整數)
15/4/3.14約等於1(萬千米)

在一個直徑是18米的圓形花壇外圍修一條寬1米的人行道。人行道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8/2=9米
9*9*3.14=254.34平方米
9+1=10米
10*10*3.14=314平方米
314-254.34=59.66㎡

圖書館門前有一個邊長為4米的正方形花壇,花壇中建造了一個最大的圓形花池。圓池內種有牡丹花,池外種有丁香花,牡丹花和丁香花各佔地多少平方米?
4/2=2米
牡丹花:2*2*3.14=12.56平方米
4*4=16平方米
丁香花:16-12.56=3.44平方米

一個圓形噴水池的底面周長是18.84米,這個噴水池佔地多少平方米?
18.84/3.14=6米
6/2=3米
3*3*3.14=28.26平方米

在一個半徑是50米的圓形廣場的周圍安裝路燈,每隔3.14米安裝一盞路燈,一共需要安裝多少盞燈?
50*2*3.14=31.4米
31.4/3.14=10盞

一個大鍾的分針長30厘米,這根分針針尖下午2時到6時走過的路程是多少?
30*2*3.14*5
=188.4*5
=942厘米

一個三角形的面積與一個直徑是60厘米的圓的面積相等。已知三角形的底是160厘米,這條底邊上的高是多少厘米?
60/2=30厘米
30*30*3.14
=900*3.14
=2826平方厘米
2826*2/160
=5652/160
=35.325厘米

有一個半徑為8米的圓形水池,在它的外圍修了一條寬1米的小路,這條小路的面積是多少?
8*8*3.14=200.96平方厘米
8+1=9厘米
9*9*3.14=254.34平方厘米
254.34-200.96=53.38平方厘米

一台壓路機的滾筒寬4米,直徑是1米,如果它滾動80周,會前進多少米?所壓路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3.14*80=251.2平方米

一個長方形里有兩個大小一樣圓,一個圓的周長是15.7,求長方形的面積。求兩個圓的面積是多少?
15.7/3.14=5
5*2=10

終於完成了!

⑥ 數學中的植樹問題

植樹問題 植樹問題公式:直線植樹: 距離/間隔 +1 = 棵數
四周植樹: 距離/間隔 = 棵數
關於《植樹問題》
《植樹問題》這節課現在的案例很多,但因為這是一堂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課,所以怎樣的教學目標定位才是適合學生的發展的,應該說是很難把握的。其次是第一節課要學生學到什麼?是掌握其中一點(棵數=段數+1),還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對這一問題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即既要理解+1的原因,又要理解—1的原因,和不加不減的原因。
宋晶晶老師結合多種版本的案例,給我們演繹了一堂精彩的數學課,我覺得她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使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對植樹問題的原因理解的更透徹了。
這節課的主要過程是通過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通過畫圖等,體驗段數和棵數之間的關系,得出結論,再通過舉例使學生聯系生活,對生活中的例子進行辨析,在辨析中進一步理解+1的原因。最後通過闖關活動,激勵學生去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3個變化題),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思考,從中進一步理解植樹問題的內涵。在交流、反饋中,還引導學生應用一一對應的思想去思考驗證,對中下學生的體驗和理解幫助很大。
我覺得宋老師這堂課是成功的,是適合她的班級的,但換到其他班級,不一定適合,如果學生一點基礎都沒有,練習的難度要降低,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關於《植樹問題》的兩點思考:
不巧的很,仙桃市小學數學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網路教研中心培訓會暨重學新課標演講會與仙桃市2007春季學期備考會重疊了。因此,雖然中途趕來,但還是沒有完整地聽完《植樹問題》這節課,遺憾之餘(事實上,寥寥幾分鍾,執教教師的機智、藝術還是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只能簡短地談談自己對《植樹問題》的幾點思考。
說是對《植樹問題》的幾點思考,不如說對建立模型的幾點思考更准確。
筆者以為,目前在模型的建立上面,有幾點誤區:
一、重形象直觀,輕抽象概括。以《植樹問題》為例,兩端都栽樹,很多老師喜歡以手為例。兩個手指之間有幾個間隔?三個手指呢?四個、五個呢?你能發現什麼規律?這里,執教教師就倉促了一些。其實,這里教師還可進一步引導:6個手指有多少個間隔……100個手指呢?你是怎樣知道的?這就逼著學生跳出「手」這一具體形象,依靠表象進行抽象概括,思維無疑進了一步。
二、重歸納發現,輕演繹推理。兩端植樹,樹的棵數=間隔數+1。正如前面案例所描述的,這是一個典型的歸納發現的過程。那麼,對於本節課的另一教學任務,《植樹問題》的另一類型:兩端都不植樹的情況,是否也依然要用歸納發現的方法呢?這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我認為以下教法很重要。因為,在我看來,「兩端植樹」和「兩端都不植樹」二者實質是一樣的,兩端植樹,樹的棵數=間隔數+1,把兩端的樹去掉,樹的棵數就減少了2,也就是「間隔數+1-2」,加上一個1再減上一個2,間隔數總的來說少了1,用模型表示就是「間隔數-1」。
筆者以為,以上教法不僅是溝通二者之間聯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這是滲透數學思維的需要:即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不僅需要歸納發現的能力,同時也需要演繹推理的能力。
事實上,這正是現在模型教學所匿乏的。
書本上的知識:
植樹問題是在一定的線路上,根據總路程、間隔長和棵數進行植樹的問題。
為使其更直觀,用圖示法來說明。樹用點來表示,植樹的沿線用線來表示,這樣就把植樹問題轉化為一條非封閉或封閉的線上的「點數」與相鄰兩點間的線的段數之間的關系問題。
專題分析:
一、在線段上的植樹問題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情形。
1、如果植樹線路的兩端都要植樹,那麼植樹的棵數應比要分的段數多1,即:棵數=段數+1。
2、如果植樹線路只有一端要植樹,那麼植樹的棵數和要分的段數相等,即:棵數=段數。
3、如果植樹線路的兩端都不植樹,那麼植樹的棵數比要分的段數少1,即:棵數=段數-1。
二、在封閉線路上植樹,棵數與段數相等,即:棵數=段數。
三、在方形線路上植樹,如果每個頂點都要植樹。則棵數=(每邊的棵數-1)×邊數。
例題:
例子1,長方形場地:一個長84米,寬54米的長方形蘋果園中,蘋果樹的株距是2米,行距是3米.這個蘋果園共種蘋果樹多少棵?
解:
解法一:
①一行能種多少棵?84÷2=42(棵).|
②這塊地能種蘋果樹多少行?54÷3=18(行).
③這塊地共種蘋果樹多少棵?42×18=756(棵).
如果株距、行距的方向互換,結果相同:
(84÷3)×(54÷2)=28×27=756(棵).
解法二:
①這塊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84×54=4536(平方米).
②一棵蘋果樹佔地多少平方米?
2×3=6(平方米).
③這塊地能種蘋果樹多少棵?
4536÷6=756(棵).
當長方形土地的長、寬分別能被株距、行距整除時,可用上述兩種方法中的任意一種來解;當長方形土地的長、寬不能被株距、行距整除時,就只能用第二種解法來解.
但有些問題從表面上看,並沒有出現「植樹」二字,但題目實質上是反映封閉線段或不封閉線段長度、分隔點、每段長度三者之間的關系。鋸木頭問題就是典型的不封閉線段上,兩頭不植樹問題。所鋸的段數總比鋸的次數多一。上樓梯問題,就是把每上一層樓梯所需的時間看成一個時間間隔,那麼: 上樓所需總時間 =(終點層—起始層)×每層所需時間。而方陣隊列問題,看似與植樹問題毫不相干,實質上都是植樹問題。
例子2,直線場地:在一條馬路的兩旁植樹,每隔3米植一棵,植到頭還剩3棵;每隔2.5米植一棵,植到頭還缺少37棵,求這條馬路的長度。
解:
設一共有A棵樹
【(A-3)/2-1】X3=【(A+37)/2-1】X2.5
A=205
馬路長:【(205-3)/2-1】X3=300
得:馬路長度為300米
例子3,圓形場地(難題):有一個圓形花壇,繞它走一圈是120米。如果在花壇周圍每隔6米栽一株丁香花,再在每相鄰的兩株丁香花之間等距離地栽2株月季花。可栽丁香花多少株?可栽月季花多少株?每2株緊相鄰的月季花相距多少米
解:
解:根據棵數=全長÷間隔可求出栽丁香花的株數:
120÷6=20(株)
由於是在每相鄰的2株丁香花之間栽2株月季花,丁香花的株數與丁香花之間的間隔數相等,因此,可栽月季花:
2×20=40(株)
由於2株丁香花之間的2株月季花是緊相鄰的,而2株丁香花之間的距離被2株月季花分為3等份,因此緊相鄰2株月季花之間距離為:
6÷3=2(米)
答:可栽丁香花20株,可栽月季花40株,2株緊相鄰月季花之間相距2米。
例5 在圓形水池邊植樹,把樹植在距離岸邊均為3米的圓周上,按弧長計算,每隔2米植一棵樹,共植了314棵。水池的周長是多少米?(適於六年級程度)
解:先求出植樹線路的長。植樹線路是一個圓的周長,這個圓的周長是:
2×314=628(米)
這個圓的直徑是:
628÷3.14=200(米)
由於樹是植在距離岸邊均為3米的圓周上,所以圓形水池的直徑是:
200-3×2=194(米)
圓形水池的周長是:
194×3.14=609.16(米)
綜合算式:
(2×314÷3.14-3×2)×3.14
=(200-6)×3.14
=194×3.14
=609.16(米)

⑦ 丁香結這一篇課文有多少個四字成語

部編本六年級上冊《丁香結》課文原文
小學語文教學資源網 教學文摘 備課資料 2019-08-31 手機版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開得格外茂盛,城裡城外,都是一樣。城裡街旁,忽然呈出兩片雪白,頓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細看,才知是兩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牆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

城外校園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圖書館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兒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瀟灑,紫的朦朧。還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蘭,在夜色中也能讓人分辨出,這是丁香。

在我斷斷續續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來,伏案時抬頭便看見檐前積雪。雪色映進窗來,香氣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輕靈得多,不那麼渾濁笨拙了。從外面回來時,最先映人眼簾的,也是那一-片瑩白,白下面透出參差的綠,然後才見那兩扇紅窗。我經歷過的春光,幾乎都是和這幾樹丁香聯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遮掩著我的窗,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

古人詞雲「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在細雨迷濛中,著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花牆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前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只是賞過這么多年的丁香,卻一直不解,何以古人發明了丁香結的說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著斜伸過來的丁香枝條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結。

丁香結,這三個字給人許多想像。再聯想到那些詩句,真覺得它們負擔著解不開的愁怨了。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么?
資料提供者:
相關鏈接:備課資料 六年級上學期備課資料

初一名師講堂
初二名師講堂
中考全科強化
高一名師講堂
高二名師講堂
高考全科強化

·語文課件下載
·數學課件下載
·小學語文視頻
·中學語文視頻
·語文試題下載
·數學試題下載

部編本六年級上冊《丁
全站搜索
『點此察看與本文相關的其它文章』『相關課件』『相關教學視頻』『音像素材』

⑧ 關於丁香的古詩

1、點絳唇·素香丁香

宋代:王十朋

落木蕭蕭,琉璃葉下瓊葩吐。素香柔樹。雅稱幽人趣。

無意爭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結愁千緒。似憶江南主。

譯文:

樹葉還是稀稀落落的,丁香樹葉下丁香花就開放了,吐露出的素淡的香氣環繞著樹,雅士稱贊這是幽居之士的樂趣。

丁香花沒有想爭奪春光,梅花不要嫉妒。她在春雨中愁緒滿懷,好像在懷念江南故土。

《點絳唇·素香丁香》是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王十朋的一首詞。此詞上闋從兩個方面落筆:一個方面是寫丁香之形態,另一個方面是寫丁香之意趣。

下闋由形而傳神,寫丁香之精神所在,也從兩個方面落筆,一個方面是寫其無意與群芳,另一個方面是寫丁香散露出的那種愁緒。

全詞的精彩之處全在其「豹尾」:作者大膽懸想,丁香之所以「結愁千緒」,也許是它在思憶江南的主人吧。讓本無情之花卉植物化為了有情意之作者心志的寄託。全詞多處用典,內涵深遠。

2、攤破浣溪沙·揉破黃金萬點輕

宋代:李清照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大鮮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譯文:

桂花它那金光燦爛的色彩和碧玉一般如刀裁似的層層綠葉,其「風度精神」就像晉代名士王衍和樂廣一樣風流飄逸,名重於時。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疊疊的花瓣兒。

就像一個只會矯妝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氣。丁香花簇簇擁結在一起顯的太小氣,一點也不舒展。桂花的濃香把我從懷念故人和過去的夢中熏醒,不讓我懷念過去這是不是太無情了?

《攤破浣溪沙·揉破黃金萬點輕》是李清照的一首詠物詞,現存最早的版本收錄在《花草粹編》中。李清照在此詞中高度贊揚了桂花。

首先她從桂花的顏色和形態甚至是「精神」和「風度」程面給予了肯定。然後用桂花與梅花、丁香作對比,在她的眼中梅花和丁香是遠遠不如桂花的。當詞人從桂花香中驚醒過來,詞人又反過來嗔怪桂花的無情。

3、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譯文:

捲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里的落花那麼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此詞借抒寫男女之間的悵恨來表達作者的愁恨與感慨。上片寫重樓春恨,落花無主;下片進一層寫愁腸百結,固不可解。

有人認為這首詞非一般的對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後周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李璟借小詞寄託其彷徨無措的心情。全詞語言雅潔,感慨深沉。

4、眼兒媚·楊柳絲絲弄輕柔

宋代:王雱

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譯文:

楊柳絲絲風中擺弄輕柔,煙縷迷漾織進萬千春愁。海棠尚未經細雨濕潤,梨花卻已盛開似雪,真可惜春天已過去一半。

而今往事實在難以重憶,夢魂歸繞你住過的閨樓。刻骨的相思如今只在,那芬芳的丁香枝上,那美麗的豆蔻梢頭。

《眼兒媚·楊柳絲絲弄輕柔》為宋代詞人王雱所著。觸眼前之景,懷舊日之情,此詞為王雱懷念妻子所作,表現了傷離的痛苦和不盡的深思。

「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原來有一段值得留戀、值得追懷的往事。但是年光不能倒流,歷史無法重演,舊地又不能再到,則只有憑借回歸的魂夢,圍繞於女子所居的值得懷念的地方了。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詞人的相思之情,只有借丁香和豆蔻才能充分表達。這分明就是在感嘆自己心底的深情正像丁香一般憂郁而未吐。

但又是非常希望能和自己心愛的人像豆蔻一般共結連理。整個下片的意思是說,盡管一切的夢幻都已失落,然而自己內心纏綿不斷的情意依然專注在那個可人身上,真是到了「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境界。

5、代贈二首其一

唐代:李商隱

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譯文:

黃昏獨上高樓慾望還休,樓梯橫斷情郎不來,一彎新月如鉤。蕉心未展丁香花也郁結未解,它們同時向著春風各自憂愁。

以一女子的口吻,寫她不能與情人相會的愁緒。詩中所寫的時間是春日的黃昏。詩人用以景托情的手法,從詩的主人公所見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襯托出她的內心感情。

詩的開頭四字,就點明了時間、地點:「樓上黃昏」。接下「慾望休」三字則維妙逼肖地描摹出女子的行動:她舉步走到樓頭,想去望望遠處,卻又凄然而止。

這里,不僅使讀者看到了女子的姿態,而且也透露出她那無奈作罷的神情。她想去望她的情人,但又慾望還休。

⑨ 6朵花瓣不合菲波那契數列,但丁香花6瓣

植物並非必須按照斐波那契數列,只是按照自然的規律才進化成這樣。丁香花不止6瓣,也有5瓣、10瓣等,植物生長主要根據環境等因素。
1992年,兩位法國科學家通過對花瓣形成過程的計算機模擬實驗,證實了在系統保持最低能量的狀態下,花朵會以斐波那契數列長出花瓣。這些植物懂得斐波那契數列嗎?應該並非如此,它們只是按照自然的規律才進化成這樣。這似乎是植物排列種子的「優化方式」,它能使所有種子具有差不多的大小卻又疏密得當,不至於在圓心處擠了太多的種子而在圓周處卻又稀稀拉拉。葉子的生長方式也是如此,對於許多植物來說,每片葉子從中軸附近生長出來,為了在生長的過程中一直都能最佳地利用空間(要考慮到葉子是一片一片逐漸地生長出來,而不是一下子同時出現的),每片葉子和前一片葉子之間的角度應該是222.5度,這個角度稱為「黃金角度」,因為它和整個圓周360度之比是黃金分割數0.618033989……的倒數,而這種生長方式就決定了斐波那契螺旋的產生。

斐波那契數列,又稱黃金分割數列,指的是這樣一個數列:0、1、1、2、3、5、8、13、21、34、……在數學上,斐波納契數列以如下被以遞歸的方法定義:F(0)=0,F(1)=1,F(n)=F(n-1)+F(n-2)(n≥2,n∈N*)在現代物理、准晶體結構、化學等領域,斐波納契數列都有直接的應用,為此,美國數學會從1963起出版了以《斐波納契數列季刊》為名的一份數學雜志,用於專門刊載這方面的研究成果。

斐波那契數列在自然科學的其他分支,有許多應用。例如,樹木的生長,由於新生的枝條,往往需要一段「休息」時間,供自身生長,而後才能萌發新枝。所以,一株樹苗在一段間隔,例如一年,以後長出一條新枝;第二年新枝「休息」,老枝依舊萌發;此後,老枝與「休息」過一年的枝同時萌發,當年生的新枝則次年「休息」。這樣,一株樹木各個年份的枝椏數,便構成斐波那契數列。這個規律,就是生物學上著名的「魯德維格定律」。

熱點內容
一個梅花鹿是什麼牌子 發布:2025-08-30 06:02:17 瀏覽:687
隨心悅花藝 發布:2025-08-30 05:58:10 瀏覽:972
新青年花藝培訓學校 發布:2025-08-30 05:37:35 瀏覽:895
我是一朵迎春花 發布:2025-08-30 05:36:48 瀏覽:416
公雞情人節 發布:2025-08-30 05:36:48 瀏覽:65
開個淘寶綠植店怎麼樣 發布:2025-08-30 05:07:12 瀏覽:927
紫根牡丹 發布:2025-08-30 04:58:55 瀏覽:846
大門兩側茶花 發布:2025-08-30 04:46:31 瀏覽:220
說蘭花的香 發布:2025-08-30 04:29:05 瀏覽:45
陳小雲梅花 發布:2025-08-30 04:19:14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