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詩行書
Ⅰ 魏行書怎麼寫
一、魏的行書寫法:
三、相關組詞:
1、魏科[wèi kē]
高科。指狀元。
2、王魏[wáng wèi]
北齊王昕與魏收的並稱。
3、魏紫[wèi zǐ]
牡丹花名貴品種之一。
4、房魏[fáng wèi]
唐太宗時名相房玄齡與魏徵的並稱。兩人皆出河汾門下,並為唐初敢於直諫的大臣。
5、魏王池[wèi wáng chí]
池名。
Ⅱ 米芾作品中茜字的行書寫法
一、1、米芾作品中「茜」字的行書寫法:
Ⅲ 牡丹國畫提什麼字好想要清雅一點的
長遠的--還是找資料吧,資料多了,信手拈來,有牡丹作品中的題字--寫意的 工筆的 都有,。有專門集結成冊的--牡丹題字的小冊子,--上面全是,平時要注意搜集資料--書店 網上書店 圖書館 網上 --
Ⅳ 用毛筆行書寫贊美牡丹詩
賞牡丹
唐 劉禹錫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惟有牡丹真國色專,開花時節動京城屬。
牡丹詩
唐 徐凝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穎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Ⅳ 求顏體書法作品
「忠則盡命」老兄,不懂就別亂說,天下第一行書是《蘭亭序》,《祭侄文稿》是天下第二行書。這樣的水平別給人亂出主意
Ⅵ 國畫題詞:4尺三開的國畫,寫意牡丹,荷花,芙蓉,梅花,竹子,蘭花......
梅蘭竹菊,四季長存抄同學誼
芙蓉丹荷,一生難忘導師情
圖題:滿園芬芳
落款:某某人,某某年月日 題贈老師同學
印章
說明:花不求全,少點什麼也不必在意,桃李滿園,情深意濃,意思到了就好。
字體:自然是毛筆書寫為好,真草隸篆皆可,不必拘泥。但寫意畫題字,以行書、章草為首選。
此外:如果是同屆或者同班同學,「同學」二字也可以改為「同窗」。叫導師似乎比「老師」好。
Ⅶ 國畫牡丹三尺花開富貴康書怎樣寫
花開富貴,康書是沒有的;你是說隸書吧,書法有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沒聽說過有康書,如果你是用了錯字 ,問的是隸書,可以去網上書法字體轉換查查隸書花開富貴咋寫就是了;以後一旦遇上各種書法不會寫的字,就去那裡查找,看誰的書體你最喜歡就用誰的,很方便的啊,我國畫提款也經常遇到書法篆、隸、楷、行、草書去網上那裡查找;但願對你有所幫助。
Ⅷ 牡丹畫配什麼字好
方向上:一定要以手寫書法字體為主,這樣才能體現出影片的時代意境來。
字體選擇上:隸書,行書,草書,行楷都可以考慮。
設計方法上:
A.一定要毛筆體,或者毛筆體與印刷體結合,
B.一定不要同時使用兩種古代手寫字體:例如隸書和草書,行書與篆書同時使用,屬於不同的時代背景,設計上會比較沖突。
C.不要單純的印刷體。(印刷體配中國風的牡丹感覺就像假貨,除非你有很強的設計功底)。
內容上:歌頌牡丹的古詩,直接疊加到畫面中,更有韻味。
更牛逼的技巧:在網上搜索「在線字體生成」,可以把歌頌牡丹的古詩生成毛筆書法體(可以選擇古代書法名家的不同字體),很好用。
5.以下為古人歌頌牡丹的古詩(供選擇):
賞牡丹
唐 劉禹錫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惟有牡丹真國色,開花時節動京城。
牡丹詩
唐 徐凝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穎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牡丹詩
唐 唐彥謙
顏色無因饒錦綉,馨香惟解掩蘭蓀。
那堪更被煙蒙蔽,南國西施泣斷魂。
牡丹詩
唐 殷文圭
遲開都為讓群芳,貴地栽成對玉堂。
紅艷裊煙疑欲語,素華映月只聞香。
剪裁偏得東風意,淡薄似矜西子妝。
雅稱花中為首冠,年年長占斷春光。
牡丹
唐 薛濤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
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
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閑共說相思。
牡丹詩
元 李孝光
富貴風流拔等倫,百花低首拜芳塵。
畫欄綉幄圍紅玉,雲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蓋世,國中無色可為鄰。
名花也自難培植,合費天工萬斛春。
牡丹詩
唐 李山甫
邀勒東風不早開,眾芳飄後上樓台。
數苞仙艷火中出,一片異香天上來。
牡丹詩
宋 謝枋得
蘭佩蓉裳骨相寒,山中何日鼎成丹。
春深富貴花如此,一笑尊前醉眼看。
紅牡丹 王維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白牡丹 韋庄
閨中莫妒新妝婦, 陌上須慚傅粉郎。
昨夜月明渾似水, 入門唯覺一庭香。
吉祥寺花將落而陳述古期不至 蘇軾
今歲東風巧剪裁, 含情只待使君來。
對花無語花應恨, 直恐明年花不開。
惜牡丹花二首 白居易
一
惆悵階前紅牡丹, 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 夜惜衰紅把火看。
寂寞萎紅低向雨, 離披破艷散隨風。
晴明落地猶惆悵, 何況飄零泥土中。
二
寂寞菱紅低向南,離披破艷散隨風。
晴明落地猶惆悵,何況飄零泥土中。
賞牡丹一首 劉禹錫
庭前芍葯妖無格, 池上芙蕖凈少情。
惟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牡丹吟 邵雍
牡丹花品冠群芳,況是期間更有王。
四色變而成百色,百般顏色百般香。
Ⅸ 牡丹行書怎麼寫
[牡丹]的行書寫法。
Ⅹ 歐陽修有哪些書法作品
行書《局事帖》、行書《譜圖序稿》、行書《灼艾帖》;行楷《集古錄跋》、《歸去來兮辭》。
歐陽修主要以文章與詩詞作品較多:
文章
歐陽修的文章學習自韓愈和李翱,10歲時偶然覓得韓愈文集,讀後大為嘆服,苦心鑽研,但他不主張模彷韓愈的怪僻,認為應自然地寫作。風格上,歐陽修散文議論清晰,通俗易懂,平易疏暢,委曲婉轉,抑揚有致,情韻優美,紓余含蓄,得古文陰柔之美。
行文則平易而自然流暢,避免了韓愈尚奇好異的作風。其書信如《上范司諫書》、《與高司諫書》,文辭懇切動人,令人信服,在宋代無出其右。歐陽修散文善用助詞與連接詞,如句首的「夫」、「惟」、「然」,句末的「也」、「矣」等,使句子脈絡清晰,更有條理。
《醉翁亭記》使用21個「也」字,語言精練,結構嚴謹,平易簡約,自成一體,到處傳寫,「為之紙貴」。其議論文如《朋黨論》結構嚴謹,論證獨特;《新五代史》部分源自《舊五代史》,歐陽修把駢偶句子和四六句式,改為古文散句,使文風簡潔,節奏起伏曲折,錯落有致。
歐陽修片刻不忘寫作,靈感常在「馬上、枕上、廁上」出現,完成作品往往再三修改,寫作態度甚為認真,精益求精。歐陽修重古文而不廢駢文,所寫駢文甚獲好評,為天子起草的詔令,都用駢文寫成,對擅長西昆體駢文的楊億也很贊賞。
詩詞
歐陽修詩歌今存古詩359首,近體詩470首,詩風平和寧靜,平易流暢,題材廣泛,以文為詩,手法新穎,使詩風變為平易清新,為宋詩奠下基礎,絕句〈遠山〉可代表他的風格:
山色無遠近,看山終日行。峰巒隨處改,行客不知名。
歐陽修嘗試「以文為詩」,在詩歌格律下像散文那樣暢所欲言,為王安石、蘇軾等人奠定了基礎。李、杜二家,歐陽修較重視李白,稱譽當世梅堯臣和蘇舜欽的詩歌,二人因而著名。歐陽修不贊成西昆體詩歌,提倡古詩,其古詩大受蘇軾、王安石贊譽,認為可與李白比美。
歐陽修詞的成就不如古文、詩歌,毀譽參半,只是承上啟下的過渡人物,上承馮延巳的深摯,下啟蘇轍的疏俊、秦觀的深婉,詞風婉轉而抑揚頓挫,風度雍容華貴,但個性不甚分明,詞風與馮延巳、晏殊極相似,不脫花間派的風格。
有些詞吸收民歌腔調與辭匯,也有新意,如歌詠穎州西湖的聯章組詞〈採桑子〉,受「定格聯章」的民間曲子影響。部分歐詞有豪宕深摯的一面,王國維稱贊其〈玉樓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於豪放中有沉著之致」。
(10)牡丹詩行書擴展閱讀:
其他成就
1、經學方面,歐陽修研究《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說,有獨到見解;金石學為開辟之功,編輯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銘文碑刻上千,並撰寫成《集古錄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簡稱《集古錄》,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學著作。
2、史學方面,歐陽修史學成就較高,除了參加修定《新唐書》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記》(《新五代史》),總結五代的歷史經驗,意在引為鑒戒。歐陽修書法亦著稱於世,其書法受顏真卿影響較深。朱熹說:「歐陽公作字如其為人,外若優游,中實剛勁」。
3、農學方面,歐陽修曾遍訪民間,將洛陽牡丹的栽培歷史、種植技術、品種、花期以及賞花習俗等作了詳盡的考察和總結,撰寫了《洛陽牡丹記》一書,包括《花品序》、《花釋名》、《風俗記》三篇。書中列舉牡丹品種24種,是歷史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牡丹專著。
4、譜學方面,歐陽修開創了民間家譜學之先河,著有《歐陽氏譜圖序》,該文中詳細說明了歐陽修先世的遷移圖,即其先大禹到越國王族的脈絡,也描寫了八王之亂後,歐陽氏再度南遷江南,在南方各地族衍發展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