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空中
㈠ 青鳥不識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事什麼意思
青鳥不識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的意思是: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
此句出自五代十國時期南唐中主李璟的《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原文如下: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譯文:
捲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里的落花那麼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
(1)丁香空中擴展閱讀:
這是一首傷春詞、春恨詞。詞人賦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慣用暗筆,像這首在詞中點明「春恨」還是罕見的。詞的上片從落花無主著筆,寫春恨所以產生的觸媒;下片從思念難解立意,將春恨產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作者用了詞家慣用的對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卻用得很不一般。
詞的開頭頭先來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鉤」,即非景語,也非情語,而是客觀平直的敘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喚景。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簾」,但正如古人所雲:「言『真珠』,千古之善讀者都知其為簾,若說『珠簾』,寧知其為真珠耶!
是舉真珠可包珠簾,舉珠簾不足以包真珠也。後人妄改,非所謂知音。」「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二句委婉、細膩,卷簾本欲觀省景物,借抒懷抱,而既卷之後,依舊春愁浩盪。可見,「鎖」是一種無所不在的心靈桎梏,使人慾銷愁而不可得。
㈡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這是什麼意思
這句詩的意思是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青鳥:傳說曾為西王母傳遞消息給漢武帝,這里指帶信的人。雲外:指遙遠的地方。丁香結:丁香的花蕾,在詩中詩人用以象徵愁心。
該詩句出自五代十國時期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全詞原文如下: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白話文釋義:捲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里的落花那麼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
(2)丁香空中擴展閱讀
此詞借抒寫男女之間的悵恨來表達作者的愁恨與感慨。上片寫重樓春恨,落花無主;下片進一層寫愁腸百結,固不可解。有人認為這首詞非一般的對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後周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李璟借小詞寄託其彷徨無措的心情。全詞語言雅潔,感慨深沉。
詞的開頭「手卷真珠上玉鉤」二句,即非景語,也非情語,而是客觀平直的敘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喚景。二句委婉、細膩,卷簾本欲觀省景物,借抒懷抱,而既卷之後,依舊春愁浩盪「鎖」是一種無所不在的心靈桎梏,使人慾銷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並不是抽象的,「風里落花誰是主」,風不僅吹落花朵,更將凋零的殘紅吹得四處飛揚,無處歸宿。在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飄零,孤獨無依。上片結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緒蕭索,悠然神往。
下片從人事著筆,是對春恨的進一步申說,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結果。「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則點出了「春恨」綿綿的緣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與漢武帝典故。然而所思主人遠在雲外,青鳥也不為之傳信,思念難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
「丁香結」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結難解之意,詩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結不散,最後以景語作結:「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長江接天,這樣的背景暗示著愁思的深廣。
㈢ 芭蕉不展丁香結和丁香空結雨中愁是什麼意思❓❓❓❓❓
「芭蕉不展丁香結」的意思是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結未解;「丁香空結雨中愁」的意思是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
首句出處:唐·李商隱《代贈二首·其一》
原詩:
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譯文:
黃昏獨上高樓慾望還休,樓梯橫斷情郎不來,一彎新月如鉤。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結未解,它們同時向著春風各自憂愁。
次句出處:後唐·李璟《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原詩: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譯文:
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
(3)丁香空中擴展閱讀:
丁香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意象,是美麗、高潔、憂郁的象徵。自唐代開始,以丁香為題材的作品增多,它作為一種意象也進入詩人的創作視閾,其審美意蘊和情感、思想內涵也得到進一步的拓展。
自從李商隱《代贈》根據丁香的自然形態而聯想發揮,寫出了「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之句後,帶有「憂愁」含義的丁香或者丁香結便成為詩歌中一個重要的「原型意象」。經過後代文人的反復渲染,「丁香結」便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較固定的象徵,成為「憂愁」、「幽怨」的代名詞。
㈣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的意思是什麼
「青鳥來不傳雲外信,丁源香空結雨中愁」這兩句的意思是是:不見青鳥傳遞遠在天涯的親人的音信,只看到春雨中丁香空結的花蕾,令人惆悵。
這兩句詩出自五代·南唐·李璟《攤破浣溪沙》。青鳥:喻傳遞信息的使者。丁香:一名雞舌香,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
㈤ 「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大致意思是什麼
「芭蕉不展丁香結」意思是蕉心緊裹未展,丁香也郁結未解;「丁香空結雨中愁」意思是雨中的丁香花讓人想起凝結的憂愁。
「芭蕉不展丁香結」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代贈二首》其一,原文為:
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白話譯文:黃昏獨上高樓慾望還休,樓梯橫斷情郎不來,一彎新月如鉤。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結未解,它們同時向著春風各自憂愁。
「丁香空結雨中愁」出自五代十國時期南唐中主李璟的《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原文為: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白話譯文:捲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里的落花那麼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
(5)丁香空中擴展閱讀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創造背景
《南唐書》卷二十五載:李璟即位,歌舞玩樂不輟,歌師王感化嘗為之連唱「南朝天子愛風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璟遂悟,作《浣溪沙》二闋並手書以賜感化,其中就包括這一首。詞中的春恨不只是李璟對景抒情的一般閑愁,還有南唐受周威脅時的危苦感慨,而「青鳥」句就是憂國之思的深沉寄託。
㈥ 丁香是什麼樣子怎麼形容
1、每當春天到來的時候,丁香花便露出了笑臉。那一朵朵白如雪、紅似霞的丁香花開滿枝頭。遠看,就好像丁香樹的綠葉上浮起了一片片彩雲。在教室里上課的時候,春風輕輕地吹進教室,夾雜著幾絲丁香花的香氣,給嚴肅的課堂帶來了幾絲溫馨,使人又一種很舒暢的感覺。
2、當和煦的春風吹醒大地的時候,小鳥在枝頭高歌。小草冒出了嫩綠的枝芽,丁香花也張開了笑臉。彷彿在迎接春姑娘的到來。
3、每年初夏,丁香就長出桃形的葉子,不久便長滿了米粒大小的花骨朵,像一串串彎彎曲曲的小火柴棍。過不了幾天,就開滿了潔白的小花。近看,那層層疊疊的花穗是由一個個精緻的小花組成的。每朵小花都有四個水滴形的花瓣,兩個一組,像一對對小翅膀,向空中伸展著,在綠葉的簇擁下顯得俏麗、淡雅。
4、走來一看,它竟是那麼小巧玲瓏。它的顏色不像牡丹花的顏色多種多樣,只有粉色和白色。它的花瓣很特別,有四瓣的,有五瓣的,六瓣的極其罕見。
5、秋天,丁香樹的葉子慢慢變黃,伴著秋風飛旋著落下,就好像一隻只枯葉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這時,同學們便用落下來的葉子做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葉貼畫。還有的同學,踏著落葉練習長跑,腳邊就好像激起了一朵朵金黃的浪花。
㈦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這句詩的意思是什麼
這句詩的意思抄是:襲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
出處:五代·李璟《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原詩: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譯文:
捲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里的落花那麼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
(7)丁香空中擴展閱讀:
此詞抒寫三峽綠波接天流似的悠悠長思。人去無信,花落無主乃思之源,情長思幽而生愁。「春恨」乃詞主旨。以風吹花落、丁香結雨融春恨,情景一體,不顯痕跡。「依前」句畫出主人天天為愁恨縈繞之情態。「手卷」句既以閨閣自托,也引發下文情景的揮寫。曲折迴旋,跌宕昭著,蓋稱神品。
詞以精微深刻之感受,寫翠荷葉殘、西風綠波的自然之景,發寄遠懷思的悲秋之愁。不堪看的是凋殘秋景,也是主人憔悴的容光,沉鬱頓挫,筆揮千鈞。換頭宕開,遠憶塞外情人,近摹主人情態,笙寒心冷,愁腸已極。
㈧ 戴望舒《雨巷》的意境取自浣溪沙李璟中的「丁香空中結雨中愁」但又有發展。請作簡要分析
戴望舒在《雨巷》中承續了丁香的傳統文化內涵,將丁香的意蘊更加情緒化,專使丁香有了更屬深的憂郁。更為靈慧的是,詩人刻畫的是雨中的「丁香姑娘」,恬淡清幽,更添一分寥落。詩人將丁香的外在之形極端淡化,以「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樣的偏正短語,將丁香人化,將姑娘物化,將人抽象化,讓意象人化,讓「丁香一樣的姑娘」成了一個有別於傳統意義的意象。
這個新意象,是一個實在的人——姑娘,但又是一個抽象的意象。我們在朦朧地巷陌里感受,詩人在雨巷裡用心述詩語,描摹其情感流動。人與物天然相和,物我合一,將細膩的心境與自然的靈動諧和。
㈨ 青鳥不識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什麼意思
1、「青鳥不識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出自五代.李璟的《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的意思是——
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
2、附原文: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注釋】
①真珠:即珠簾。
②青鳥:傳說曾為西王母傳遞消息給武帝。這里指帶信的人。雲外,指遙遠的地方。
③丁香結:丁香的花蕾。此處人用以象徵愁心。
④三楚:指南楚、東楚、西楚。三楚地域,說法不一。這里用《漢書·高帝紀》註: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帶)為南楚。吳(今江蘇吳縣一帶)為東楚。彭城(今江蘇銅山縣一帶)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峽暮」。
【譯文】
捲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里的落花那麼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
3、作者簡介: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後因受到後周威脅,削去帝號,改稱國主,史稱南唐中主。即位後開始大規模對外用兵,消滅楚、閩二國。他在位時,南唐疆土最大。不過李璟奢侈無度,導致政治腐敗,國力下降。李璟好讀書,多才藝。常與寵臣韓熙載、馮延巳等飲宴賦詩。他的詞,感情真摯,風格清新,語言不事雕琢,「小樓吹徹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時年四十六歲。廟號元宗,謚號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詩詞被收錄《南唐二主詞》中。
㈩ 「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芭蕉不展丁香結釋義:芭蕉的蕉心尚未展開,丁香的花蕾叢生如結。出自古詩《代贈》。
丁香空結雨中愁釋義:雨中的丁香花讓人想起凝結的憂愁。出自《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一、唐·李商隱《代贈》
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譯文:黃昏時分登上高樓,想憑欄遠眺,最終卻凄然作罷。玉梯橫斷,天上一彎新月灑下淡淡的清輝。芭蕉的蕉心尚未展開,丁香的花蕾叢生如結;同是春風吹拂,而二人異地同心,都在為不得與對方相會而愁苦。
二、南唐中主·李璟《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譯文:捲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里的落花那麼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盪奔流。
(10)丁香空中擴展閱讀
這兩首詩都寫離愁,寫得風華流美,情致婉轉。《代贈》不但寫女主人公無心憑欄遠眺,而且連眼前的芭蕉和丁香都含愁不解,愈添感傷。尤其是詩歌的後兩句,景與情、物與人融為一體,意境優美,含蘊無窮,又毫不造作,歷來為人稱道。
對後來一些詩詞名作的構思、意境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錢珝的「芳心猶卷怯春寒」,李璟的「丁香空結雨中愁」,乃至現代詩人戴望舒的《雨巷》,都從中汲取過靈感。
《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從整首詞來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詞中的一腔愁懷置於一個與其身世密切相關的歷史地理環境中,與心靈的起伏波動也是密切相合的。詞中的春恨是南唐受周威脅時的危苦感慨,而「青鳥」句就是憂國之思的深沉寄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