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亭作品人物是誰

牡丹亭作品人物是誰

發布時間: 2022-02-20 08:16:13

1. 明代戲曲家湯顯祖的代表劇作是《牡丹亭》,《牡丹亭》的人物有誰(舉三個人物)

杜麗娘,柳夢梅,杜寶

2. 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在《牡丹亭》里創作了哪些人物

《牡丹亭》是一部愛情劇,少女杜麗娘長期大門不出 二門不邁,接受封建道德的教育,但是扔動了春心,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幽會,後因情而死,死後與柳夢梅結婚,並最終死而復生,與柳在人間結成夫婦。


《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國戲曲史上浪漫主義的傑作,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洋溢著追求個人幸福,反對封建制度的浪漫主義理想,感人至深,杜麗娘是中國古典文學里最動人的婦女形象之一,通過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婚姻,喊出了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並且暴露了封建時代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閱讀《牡丹亭》,感受穿越時空的生死之戀。


《牡丹亭》在藝術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的愛情故事,它的浪漫主義特色在通過“夢而死”、“死而生”的情節表現了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杜麗娘所追求的理想在當時的現實環境里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最後她擺脫了種種封建禮教的束縛,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湯顯祖是明代有名的戲劇家,他自幼就才華橫溢,戲曲代表作有《牡丹亭》,作品《還魂記》、《紫釵記》、《邯鄲記》稱為“臨川四夢”,詩文《 感事》、《聞都城渴雨》等。



3. 牡丹亭中的人物

女主角:杜麗娘
男主角:柳夢梅
<<牡丹亭>>【故事梗概】

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版園的權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說同他有姻緣之分,從此經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名麗娘,才貌端妍,從師陳最良讀書。她由《詩經·關雎》章而傷春尋春,從花園回來後在昏昏睡夢中見一書生持半枝垂柳前來求愛,兩人在牡丹亭畔幽會。杜麗娘從此愁悶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陽安撫使,委託陳最良葬女並修建「梅花庵觀」。3年後,柳夢梅赴京應試,借宿梅花庵觀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畫像,發現杜麗娘就是他夢中見到的佳人。杜麗娘魂游後園,和柳夢梅再度幽會。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妻,前往臨安。杜麗娘的老師陳最良看到杜麗娘的墳墓被發掘,就告發柳夢梅盜墓之罪。柳夢梅在臨安應試後,受杜麗娘之託,送家信傳報還魂喜訊,結果被杜寶囚禁。發榜後,柳夢梅由階下囚一變而為狀元,但杜寶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強迫她離異,糾紛鬧到皇帝面前,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人終成眷屬。

4. 牡丹亭的角色介紹

《牡丹亭》表現出來的進步的光輝的思想,具體體現在一系列生動而鮮明的藝術形象的創造上。
杜麗娘——是《牡丹亭》中描寫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在她身上有著強烈的叛逆情緒,這不僅表現在她為尋求美滿愛情所作的不屈不撓的斗爭方面,也表現在她對封建禮教給婦女安排的生活道路的反抗方面。作者成功地細致地描寫了她的反抗性格的成長過程。杜麗娘生於名門宦族之家,從小就受到嚴格的封建教育。她曾經安於父親替她安排下的道路,穩重,矜持,溫順,這突出表現在「閨塾」一場。但是,由於生活上的束縛、單調,也造成了她情緒上的苦悶,引起了她對現狀的不滿和懷疑。《詩經》中的愛情詩喚起了她青春的覺醒,她埋怨父親在婚姻問題上太講究門第,以致耽誤了自己美好的青春。春天的明媚風光也刺激了她要求身心解放的強烈感情。終於,她在夢中接受了柳夢梅的愛情。
夢中獲得的愛情,更加深了她對幸福生活的要求,她要把夢境變成現實,「尋夢」正是她反抗性格的進一步的發展。在現實里,作者用浪漫主義的手法成功地表現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幻夢中的美景,現實里難尋。正因夢境不可得,理想不能遂,杜麗娘犧牲了。但是作者並沒有以杜麗娘的死來結束他的劇本,他有獨特的藝術構思,又以浪漫主義的手法描寫杜麗娘在陰間向判官詢問她夢中的情人姓柳還是姓梅,她的遊魂還和柳夢梅相會,繼續著以前夢中的美滿生活。這時,杜麗娘已經完全擺脫了滿足一遊魂來和情人一起生活,她要求柳夢梅掘她的墳墓,讓她復生。為情人而死去,也為情人而再生;為理想而犧牲,也為理想而復活。她到底又回到了現實世界,到底和柳夢梅成就了婚姻。
這番過程充分說明了杜麗娘在追求愛情上的大膽而堅定,纏綿而執著。明人王思任在《牡丹亭序》中說:「杜麗娘雋(同雋)過言鳥,觸似羚羊,月可沉,天可瘦,泉台可冥,獠牙判罰可狎而處;而『梅』『柳』二字,一靈咬住,必不肯使劫灰燒失。」他這話時抓住了杜麗娘性格上的特點的。
由唯唯喏喏的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發展到勇於決裂、敢於獻身的深情女郎,這是杜麗娘性格的第一度發展。一度發展是如此的迅捷,升華得如此強烈,夢醒之後與現實的距離和反差又是如此之巨大,以致杜麗娘不得不付出燃盡生命全部能量的代價,病死於尋夢覓愛的徒然渴望之中。但杜麗娘的可貴之處不僅在於能為情而死,還表現在死後面對閻羅王據理力爭,表現在身為鬼魂而對情人柳夢梅一往情深,以身相慰,最終歷盡艱阻為情而復生,與柳夢梅在十分簡陋的儀式下稱意成婚。這是杜麗娘性格的第二度發展與升華,所謂「一靈咬住」,決不放鬆,「生生死死為情多」。
杜麗娘性格的第三度發展表現在對歷經劫難、終得團圓之勝利成果的保護與捍衛。面對親爹爹再三彈壓她那狀元夫君的淫威,回應老父親在金鑾殿上指著嫡親女兒「願吾皇向金階一打,立見妖魔」的狠心,杜麗娘在朝堂之上時而情深一敘,時而慷慨陳詞,把一部為情而死生的追求史演述得那般動人,就連皇上也為之感動,甚至親自主婚,「敕賜團圓」。這正是社會對生死之戀與浪漫婚姻的承認與禮贊。
但是杜麗娘並沒有能完全擺脫封建倫理觀念的影響。回生以後還是想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來最後完成他和柳夢梅的婚姻。她要柳夢梅去探望杜寶,就含有以期取得父親同意的意思。她鼓勵丈夫獲取功名富貴,也含有促使父親承認他們婚姻的心思。但這些都不足以損害她的整個性格。杜麗娘形象有著相當高的典型性,她的遭遇和願望有著廣大的代表性。湯顯祖的詩集中就提到婁江女子俞二娘讀了《牡丹亭》斷腸而死;傳說杭州女伶商小玲也因愛情上受壓抑,演出《牡丹亭》傷心而死。因此,杜麗娘的形象幾百年一直活在人們心裡,並不是偶然的。
柳夢梅——是一個富有才華的青年,但又存在著較濃厚的功名富貴的庸俗思想。他在愛情上確是始終如一的。他一看到杜麗娘的畫像和題詩,就被吸引住了。他為她敢於冒開棺處死的危險;在烽火連天、刀兵遍地的日子裡,不畏艱險到淮陽替她探望父母。在得悉自己中了狀元還被吊打的情況下,第一個念頭就是叫人趕緊送信給杜麗娘,讓她高興。這些描寫也是生動的、同時他不畏強暴、剛強的反抗性格也是突出的。他敢於在金鑾殿上揭露和嘲笑權高勢重的岳父。他始終相信自己和杜麗娘的行為是正確的,理直氣壯,義正詞嚴。這種性格與杜麗娘交相輝映,使他們的愛情發出了更大的光彩。
春香——是一位活潑可愛的丫鬟形象。從某種意義上說,春香正是杜麗娘性格中調皮、直率層面的外化。鬧學的主角是她,而後台則是杜麗娘。盡管杜麗娘還是用「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格言去教訓春香,但她本人又何嘗不想與丫環一塊去玩耍呢?發現後花園的是春香,而在後花園中演出一幕男歡女愛、驚神泣鬼的夢中喜劇的正是小姐本人。春香的導引與陪襯,使得杜麗娘更為儀態萬方、內涵豐富。這一對少女珠連壁合般的聯袂登場,與後來舞台本中花神聖母般的形象交相輝映,將女性美的群體陣容渲染得靚麗如畫。
杜寶——是封建家長制度的代表,是堅決的正統主義者,他用嚴格的封建教育來教養女兒,為了使女兒他日嫁到人家「知書識禮,父母光輝」。在婚姻問題上,他堅持門第觀念,以致耽擱了女兒的青春、甚至在知悉女兒生病的真正原因後,還故作鎮定,以致斷送了女兒的生命。他認為女兒私招柳夢梅玷辱了他的門第,女兒婚姻不由父母做主,更是敗壞了杜氏家風。這些地方都表現了他的冷酷面目。但另一面他又以封建社會「忠心耿耿」的大臣面目而出現,他勤政愛民,公而忘私,為國忘家。正因如此,他必然要堅定不移地維護封建制度重大支柱之一的封建禮教。為了維護封建制度,他在政治上清廉正直;也是為了維護封建制度,他在家庭中斷送了女兒的青春和幸福。從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道德體系的不合理。
陳最良——作者筆下的陳最良是一個十足的迂腐、庸俗、虛偽、自私的道學先生,他嚴格遵守封建教義,言談行動充滿著酸溜溜的味道。有名的「閨塾」出描寫這個人物的道學氣最傳神。在這個人物身上暴露了封建社會一般知識分子的很多弱點,結合明代嘉靖以後文人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實際情況來看,陳最良這個形象有著明顯的時代特徵。對這個形象的批判,也正好體現了作者反封建禮教的民主精神。陳最良形象不僅在當時有現實意義,對後世文學作品中塑造同類型的知識分子,也有影響。

5. 牡丹亭的主人公是誰

男主人公是柳夢梅,女主人公是杜麗娘。

1、柳夢梅

柳夢梅是《牡丹亭》的男主人公。是一名典型的封建社會儒家讀書人的形象,他與劇中的女主杜麗娘相識於夢中,兩人竟然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幽媾於牡丹亭畔、芍葯欄邊。

杜麗娘因相思成疾鬱郁而終,兩人再次相見時竟已人鬼殊途,沒曾想他們的愛情感動了閻羅判官,使得杜麗娘還魂復生。

事情卻是一波三折,並沒有就此結束。柳夢梅因為出身寒門,與女主人公杜麗娘門不當戶不對,所以他們的愛情備受麗娘之父杜寶所反對。

哪怕柳夢梅成為了狀元也不受杜寶待見,甚至將還魂歸來的杜麗娘當做鬼怪附體。最終,眾人將此事鬧到了金鑾殿之上,才由皇帝乾綱獨斷作出了決定,這才使得有情人終成眷屬。

2、杜麗娟

她的父親杜寶是個儒生出身的太守,是傳統道德的代表人物,為官忠於職守,為人堅持禮教,而母親甄氏則是個夫唱婦隨的賢妻良母式的女子。

自幼深得父母寵愛。生得花容月貌、嬌美無比,性情中有溫文爾雅、堅韌執著的一面,也有柔腸百結、多愁善感、痴心重情的一面。

與嶺南書生柳夢梅夢中幽會,醒後思念成疾。香消玉隕,後在柳夢梅、石道姑、胡判官、牡丹仙子等人、神的幫助下,還魂復生,並與柳生歷經重重磨難終成眷屬。

她雖深居閨閣,接受封建禮教的熏陶,骨子裡卻蘊藏著對傳統禮法的叛離意識和對殘酷現實的反抗精神,內心燃燒著掙脫封建牢籠、粉碎理學枷鎖、追求個性解放、嚮往美好愛情的強烈願望。

她因情而亡,又因情而生,既是一個被封建時代扼殺的悲劇人物,又有一段被藝術塑造的浪漫人生。

(5)牡丹亭作品人物是誰擴展閱讀:

其他人物介紹:

1、杜寶

男,50多歲,杜麗娘父親,唐代詩人杜甫後裔,歷任南安太守、淮揚安撫使、平章軍國重事(相當於丞相),文武雙全,有百步穿楊之絕技。

封建統治階級內正派人物的典型代表,性格古板固執,思想頑固僵化。一方面他視封建禮教為天經地義,信奉「存天理,去人慾」的理法教條。

另一方面又清名惠政,恪盡職守,上憂國家安危,下重百姓疾苦,不取民間分毫,頗著聲名,深受皇帝器重和百姓愛戴。

2、陳最良

男,杜麗娘的家庭教師,年過六十,他滿腦子仁義道德,滿口之乎者也,一心一意要把這位年輕美貌的女學生,教成一個賢妻良母式的典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牡丹亭

6. 《牡丹亭》中的幾個人物形象及其寓意,詳細點,O(∩_∩)O謝謝

杜麗娘——是《牡丹亭》中描寫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在她身上有著強烈的叛逆情緒,這不僅表現在她為尋求美滿愛情所作的不屈不撓的斗爭方面,也表現在她對封建禮教給婦女安排的生活道路的反抗方面。作者成功地細致地描寫了她的反抗性格的成長過程。杜麗娘生於名門宦族之家,從小就受到嚴格的封建教育。她曾經安於父親替她安排下的道路,穩重,矜持,溫順,這突出表現在「閨塾」一場。但是,由於生活上的束縛、單調,也造成了她情緒上的苦悶,引起了她對現狀的不滿和懷疑。《詩經》中的愛情是喚起了她青春的覺醒,她埋怨父親在婚姻問題上太講究門第,以致耽誤了自己美好的青春。春天的明媚風光也刺激了她要求身心解放的強烈感情。終於,她在夢中接受了柳夢梅的愛情。夢中獲得的愛情,更加深了她對幸福生活的要求,她要把夢境變成現實,「尋夢」正式她反抗性格的進一步的發展。在現實里,作者用浪漫主義的手法成功地表現了理想與 崑曲中的杜麗娘
現實的矛盾,幻夢中的美景,現實里難尋。正因夢境不可得,理想不能遂,杜麗娘犧牲了。但是作者並沒有以杜麗娘的死來結束他的劇本,她有獨特的藝術構思,又以浪漫主義的手法描寫杜麗娘在陰間向判官詢問她夢中的情人姓柳還是姓梅,她的遊魂還和柳夢梅相會,繼續著以前夢中的美滿生活。這時,杜麗娘已經完全擺脫了滿足一遊魂來和情人一起生活,她要求柳夢梅掘她的墳墓,讓她復生。為情人而死去,也為情人而再生;為理想而犧牲,也為理想而復活。她到底又回到了現實世界,到底和柳夢梅成就了婚姻。 這番過程充分說明了杜麗娘在追求愛情上的大膽而堅定,纏綿而執著。明人王思任在《牡丹亭序》中說:「杜麗娘雋(同雋)過言鳥,觸似羚羊,月可沉,天可瘦,泉台可冥,獠牙判罰可狎而處;而'梅''柳'二字,一靈咬住,必不肯使劫灰燒失。"他這話時抓住了杜麗娘性格上的特點的。由唯唯喏喏的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發展到勇於決裂、敢於獻身的深情女郎,這是杜麗娘性格的第一度發展。一度發展是如此的迅捷,升華得如此強烈,夢醒之後與現實的距離和反差又是如此之巨大,以致杜麗娘不得不付出燃盡生命全部能量的代價,病死於尋夢覓愛的徒然渴望之中。但杜麗娘的可貴之處不僅在於能為情而死,還表現在死後面對閻羅王據理力爭,表現在身為鬼魂而對情人柳夢梅一往情深,以身相慰,最終歷盡艱阻為情而復生,與柳夢梅在十分簡陋的儀式下稱意成婚。這是杜麗娘性格的第二度發展與升華,所謂「一靈咬住」,決不放鬆,「生生死死為情多」。
杜麗娘性格的第三度發展表現在對歷經劫難、終得團圓之勝利成果的保護與捍衛。面對親爹爹再三彈壓他那狀元夫君的淫威,回應老父親在金鑾殿上指著嫡親女兒「願吾皇向金階一打,立見妖魔」的狠心,杜麗娘在朝堂之上時而情深一敘,時而慷慨陳詞,把一部為情而死生的追求史演述得那般動人,就連皇上也為之感動,甚至親自主婚,「敕賜團圓」。這正是社會對生死之戀與浪漫婚姻的承認與禮贊。
柳夢梅——是一個富有才華的青年,但又存在著較濃厚的功名富貴的庸俗思想。他在愛情上確是始終如一的。他一看到杜麗娘的畫像和題詩,就被吸引住了。他為她敢於冒開棺處死的危險;在烽火連天、刀兵遍地的日子裡,不畏艱險到淮陽替她探望父母。在得悉自己中了狀元還被吊打的情況下,第一個念頭就是叫人趕緊送信給杜麗娘,讓她高興。這些描寫也是生動的、同時他不畏強暴、剛強的反抗性格也是突出的。他敢於在金鑾殿上揭露和嘲笑權高勢重的岳父。他始終相信自己和杜麗娘的行為是正確的,理直氣壯,義正詞嚴。這種性格於杜麗娘交相輝映,使他們的愛情發出了更大的光彩。
春香——是一位活潑可愛的丫鬟形象。從某種意義上說,春香正是杜麗娘性格中調皮、直率層面的外化。鬧學的主角是她,而後台則是杜麗娘。盡管杜麗娘還是用「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格言去教訓春香,但她本人又何嘗不想與丫環一塊去玩耍呢?發現後花園的是春香,而在後花園中演出一幕男歡女愛、驚神泣鬼的夢中喜劇的正是小姐本人。春香的導引與陪襯,使得杜麗娘更為儀態萬方、內涵豐富。這一對少女珠連壁合般的聯袂登場,與後來舞台本中花神聖母般的形象交相輝映,將女性美的群體陣容渲染得靚麗如畫
陳最良——作者筆下的陳最良一一個十足的迂腐、庸俗、虛偽、自私的道學先生,他嚴格遵守封建教義,言談行動充滿著酸溜溜的味道。有名的「閨塾」出描寫這個人物的道學氣最傳神。在這個人物身上暴露了封建社會一般知識分子的很多弱點,結合明代嘉靖以後文人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實際情況來看,陳最良這個形象有著明顯的時代特徵。對這個形象的批判,也正好體現了作者反封建禮教的民主精神。陳最良形象不僅在當時有現實意義,對後世文學作品中塑造同類型的知識分子,也有影響
杜寶——是封建 杜麗娘與柳夢梅家長制度的代表,是堅決的正統主義者,他用嚴格的封建教育來教養女兒,為了使女兒他日嫁到人家「知書識禮,父母光輝」。在婚姻問題上,他堅持門第觀念,以致耽擱了女兒的青春、甚至在知悉女兒生病的真正原因後,還故作鎮定,以致斷送了女兒的生命。他認為女兒私招柳夢梅玷辱了他的門第,女兒婚姻不由父母做主,更是敗壞了杜氏家風。這些地方都表現了他的冷酷面目。但另一面他又以封建社會「忠心耿耿」的大臣面目而出現,他勤政愛民,公而忘私,為國忘家。正因如此,他必然要堅定不移地維護封建制度重大支柱之一的封建禮教。為了維護封建制度,他在政治上清廉正直;也是為了維護封建制度,他在家庭中斷送了女兒的青春和幸福。從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道德體系的不合理。

7. <牡丹亭>的代表作,作品中的主人公有那些人物

杜麗娘 柳夢梅
崔鶯鶯,張生

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說同他有姻緣之分,從此經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名麗娘,才貌端妍,從師陳最良讀書。她由《詩經·關雎》章而傷春尋春,從花園回來後在昏昏睡夢中見一書生持半枝垂柳前來求愛,兩人在牡丹亭畔幽會。杜麗娘從此愁悶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陽安撫使,委託陳最良葬女並修建「梅花庵觀」。3年後,柳夢梅赴京應試,借宿梅花庵觀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畫像,發現杜麗娘就是他夢中見到的佳人。杜麗娘魂游後園,和柳夢梅再度幽會。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妻,前往臨安。杜麗娘的老師陳最良看到杜麗娘的墳墓被發掘,就告發柳夢梅盜墓之罪。柳夢梅在臨安應試後,受杜麗娘之託,送家信傳報還魂喜訊,結果被杜寶囚禁。發榜後,柳夢梅由階下囚一變而為狀元,但杜寶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強迫她離異,糾紛鬧到皇帝面前,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人終成眷屬。

8. 牡丹亭是明代誰的作品名作

牡丹亭是明代湯顯祖的作品。

《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刊行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
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
該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與《西廂記》、《竇娥冤》、 《長生殿》合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該劇文辭典雅,語言秀麗。

內容簡介
女主人公杜麗娘長得天生麗質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華,正是情竇初開的懷春時節,卻為家中的封建禮教所禁錮,不能得到自由和愛情。忽一日,她那當太守的父親杜寶聘請一位老儒陳最良來給她教學授課,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講解《詩經》的「關關雎鳩」,即把杜麗娘心中的情絲觸動了。數日後。杜麗娘到後花園踏春歸來,睏乏後倒頭睡在了床上。不一會見一書生拿著柳枝來請她作詩,接著又將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雲雨之歡。待她一覺醒來,方知是南柯一夢。此後她又為尋夢到牡丹亭,卻未見那書生,心中好不憂悶。漸漸地這思戀成了心頭病,最後葯石無治竟然死去了。其父這時升任淮揚安撫使,臨行將女兒葬在後花園梅樹下,並修成「梅花庵觀」一座,囑一老道姑看守。而杜麗娘死後,遊魂來到地府,判官問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狀元柳夢梅結親之事,便准許放她回返人間。
此時書生柳夢梅赴京應試,途中感風寒,卧病住進梅花庵中。病癒後他在庵里與杜麗娘的遊魂相遇,二人恩恩愛愛,如漆似膠地過起了夫妻生活。不久,此事為老道姑察覺,柳夢梅與她道破私情,和她秘議請人掘了杜麗娘墳墓,杜麗娘得以重見天日,並且復生如初。倆人隨即做了真夫妻,一起來到京都,柳夢梅參加了進士考試。考完後柳夢梅來到淮揚,找到杜府時被杜巡撫盤問審訊,柳夢梅自稱是杜家女婿,杜巡撫怒不可遏,認為這儒生簡直在說夢話,因他女兒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現在能復生,且又聽說女兒杜麗娘的墓被這儒生發掘,因而判了他斬刑。在審訊正吊打之時,朝廷派人伴著柳夢梅的家屬找到杜府上,報知柳夢梅中了狀元了。柳夢梅這才得以脫身,但杜巡撫還是不信女兒會復活,並且懷疑這狀元郎也是妖精,於是寫了奏本讓皇上公斷,皇帝傳杜麗娘來到公堂,在「照妖鏡」前驗明,果然是真人身。於是下旨讓這父子夫妻都相認,並著歸第成親。一段生而復死,死而復生的姻緣故事就這樣以大團圓作了結局。

9. 《牡丹亭》的主人公有哪些

《牡丹亭》的主人公有杜麗娘、柳夢梅、春香、杜寶、陳最良。
杜麗娘——是《牡丹亭》中描寫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在她身上有著強烈的叛逆情緒,這不僅表現在她為尋求美滿愛情所作的不屈不撓的斗爭方面,也表現在她對封建禮教給婦女安排的生活道路的反抗方面。作者成功地細致地描寫了她的反抗性格的成長過程。杜麗娘生於名門宦族之家,從小就受到嚴格的封建教育。她曾經安於父親替她安排下的道路,穩重,矜持,溫順,這突出表現在「閨塾」一場。但是,由於生活上的束縛、單調,也造成了她情緒上的苦悶,引起了她對現狀的不滿和懷疑。《詩經》中的愛情詩喚起了她青春的覺醒,她埋怨父親在婚姻問題上太講究門第,以致耽誤了自己美好的青春。春天的明媚風光也刺激了她要求身心解放的強烈感情。終於,她在夢中接受了柳夢梅的愛情。
柳夢梅——是一個富有才華的青年,但又存在著較濃厚的功名富貴的庸俗思想。他在愛情上確是始終如一的。他一看到杜麗娘的畫像和題詩,就被吸引住了。他為她敢於冒開棺處死的危險;在烽火連天、刀兵遍地的日子裡,不畏艱險到淮陽替她探望父母。在得悉自己中了狀元還被吊打的情況下,第一個念頭就是叫人趕緊送信給杜麗娘,讓她高興。這些描寫也是生動的、同時他不畏強暴、剛強的反抗性格也是突出的。他敢於在金鑾殿上揭露和嘲笑權高勢重的岳父。他始終相信自己和杜麗娘的行為是正確的,理直氣壯,義正詞嚴。這種性格於杜麗娘交相輝映,使他們的愛情發出了更大的光彩。
春香——是一位活潑可愛的丫鬟形象。從某種意義上說,春香正是杜麗娘性格中調皮、直率層面的外化。鬧學的主角是她,而後台則是杜麗娘。盡管杜麗娘還是用「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格言去教訓春香,但她本人又何嘗不想與丫環一塊去玩耍呢?發現後花園的是春香,而在後花園中演出一幕男歡女愛、驚神泣鬼的夢中喜劇的正是小姐本人。春香的導引與陪襯,使得杜麗娘更為儀態萬方、內涵豐富。這一對少女珠連壁合般的聯袂登場,與後來舞台本中花神聖母般的形象交相輝映,將女性美的群體陣容渲染得靚麗如畫。
杜寶——是封建家長制度的代表,是堅決的正統主義者,他用嚴格的封建教育來教養女兒,為了使女兒他日嫁到人家「知書識禮,父母光輝」。在婚姻問題上,他堅持門第觀念,以致耽擱了女兒的青春、甚至在知悉女兒生病的真正原因後,還故作鎮定,以致斷送了女兒的生命。他認為女兒私招柳夢梅玷辱了他的門第,女兒婚姻不由父母做主,更是敗壞了杜氏家風。這些地方都表現了他的冷酷面目。但另一面他又以封建社會「忠心耿耿」的大臣面目而出現,他勤政愛民,公而忘私,為國忘家。正因如此,他必然要堅定不移地維護封建制度重大支柱之一的封建禮教。為了維護封建制度,他在政治上清廉正直;也是為了維護封建制度,他在家庭中斷送了女兒的青春和幸福。從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道德體系的不合理。
陳最良——作者筆下的陳最良一一個十足的迂腐、庸俗、虛偽、自私的道學先生,他嚴格遵守封建教義,言談行動充滿著酸溜溜的味道。有名的「閨塾」出描寫這個人物的道學氣最傳神。在這個人物身上暴露了封建社會一般知識分子的很多弱點,結合明代嘉靖以後文人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實際情況來看,陳最良這個形象有著明顯的時代特徵。對這個形象的批判,也正好體現了作者反封建禮教的民主精神。陳最良形象不僅在當時有現實意義,對後世文學作品中塑造同類型的知識分子,也有影響

10. 《牡丹亭》的作者是誰

《牡丹亭》的作者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

湯顯祖,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江西臨川人。湯氏祖籍臨川縣雲山鄉,後遷居湯家山。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葯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後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

不久,身處官場險途的湯顯祖慢慢消減了其經世致用的雄心壯志,上疏貶官事件後,湯顯祖下定決心告別官場,將滿腔報國熱情投注於戲曲創作之中。湯顯祖辭官回鄉後,在生活中耳聞目睹了一些青年男女的愛情遭遇,這些經歷激起了他的創作感情。於是開始了《牡丹亭還魂記》的寫作。

在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作為最,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這些劇作不但為中國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

(10)牡丹亭作品人物是誰擴展閱讀:

湯顯祖自謂:「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牡丹亭》集中體現了作者的至情觀,表現出強烈的個性解放的思想與要求,反映了「情」與「理」的矛盾沖突。

湯顯祖也曾在《牡丹亭記題詞》中這樣說過:「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之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自非通人,恆以理相格耳。第雲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耶!」

從中都可看出,湯顯祖是以「情」為核心進行劇作的寫作,有意識地將 「情」與「理」形成一對矛盾沖突貫穿於全文之中。

強調「情」的巨大力量和作用,為了情「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而且在描寫情與理的斗爭中,通過藝術的想像,讓這種「情」戰勝了維護封建禮教的「理」。同時也把杜麗娘塑造成為了一個反對封建禮教大膽追求「真情」的叛逆者形象。

熱點內容
纏絲玉蘭花 發布:2025-09-11 07:31:18 瀏覽:466
仙人指頭盆景 發布:2025-09-11 07:20:24 瀏覽:773
耐陰大型綠植 發布:2025-09-11 07:18:00 瀏覽:525
萬花卉綠植 發布:2025-09-11 07:09:26 瀏覽:344
用黃泥養荷花 發布:2025-09-11 07:07:19 瀏覽:677
一朵朵詞語有哪些 發布:2025-09-11 07:06:43 瀏覽:252
櫻花淚模仿 發布:2025-09-11 06:58:47 瀏覽:88
四朵茶花 發布:2025-09-11 06:58:13 瀏覽:180
百合香之吻 發布:2025-09-11 06:34:49 瀏覽:108
盆栽紅楊 發布:2025-09-11 06:26:35 瀏覽: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