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鯽
A. 觀賞魚玫瑰鯽魚如何分辨公母
鯽魚是鯉科的鯽屬,玻璃鯽。同樣的環境人們更願意養錦鯉和金魚,玫瑰鯽都是鯽魚。鯉科觀賞魚還有很多,黑鯊。但是不好看,肉質也好因為鯽魚不美觀。
其實鯽屬也有觀賞魚種類的,比如紅鰭鯽,很好養,四簡鯽,就是彩色的花鯉魚。只是我們通常所了解到的都是餐桌上得普通黑鯽。各各種類的金魚也都是鯉科的魚培育出來的,斑馬魚等著名的觀賞魚也是鯉科的,所以沒人做觀賞魚養。錦鯉不用說
B. 玫瑰鯽和鯽魚有什麼區別
玫瑰鯽,Puntiusconchonius 原地產:復印度。魚體紡制錘形,長5-7厘米,野生條件下可達14~15厘米。幼魚體上泛銀白色,隨著成長,背上銀白,背側黃綠色,後身有一黑圓斑,背鰭上也有黑斑。繁殖期間出現婚姻色,雄魚全身呈玫瑰紅色,鮮艷美麗。玫瑰鯽可耐16℃低溫,最適水溫22~25℃。可適應中性水質。喜歡水草茂盛的水體和老水,不宜一次大量換大,宜定時定量換水。雜食性,不挑食。性情活潑好群,但有欺小之癖。不宜與其它魚共養。
C. 玫瑰鯽和孔雀魚一起喂養會不會咬它
會的,玫瑰鯽和虎皮差不多喜歡咬尾鰭,請採納
D. 玫瑰鯽如何繁殖
這種魚很容易繁殖,看到缸里腹部很大的雌魚和顏色較好看的雄魚就可以撈出專全體繁殖了,水溫屬不要太高,24度可以了,水質無條件,種點水草,最好是頭發絲草,第1天晚上放入,第2天就可以追尾,一般繁殖要持續幾天,看到雌魚肚子都癟了把全部親魚都撈出,這種魚很少吃卵,小魚1天半孵出,仔魚很小,看到密密麻麻游動的時候喂洄水或蛋黃水,喂的要均勻,少量多餐,仔魚成活率也比較高的,15天左右就可以喂魚蟲了,仔魚的溫差不能太大,否則容易死亡。 鯉科的很多魚都是這樣繁殖的,而且很容易,
玫瑰鯽魚雌雄鑒別比較容易。雄魚體型細長,體色鮮艷,背鰭、腹鰭、尾鰭都寬大且長;雌魚體型略胖,顏色略顯淡雅。
雄魚追逐雌魚行為明顯增加就意味著很快會產卵
E. 大家看看這孔雀魚和玫瑰鯽它們會生小魚嗎怎麼能看出那個是公母呀
孔雀魚的公魚體型都比母魚小,色彩艷麗,尾巴大。母魚體型大,肚子大,顏色平淡。如果母魚肚子脹的很厲害,而且生殖孔發黑了,就是快生小魚了。
你這照片上看,這些魚好像都沒有要生小魚的跡象。
F. 玫瑰鯽的飼養 喜歡水草茂盛的水體和老水
玫瑰鯽的飼養,玫瑰鯽魚體紡錘形,長5~7厘米,野生條件下可達14~15厘米。幼魚體上泛銀白色,隨著成長,背上銀色,背側黃綠色,後身有一黑圓斑,背鰭上也有黑斑。繁殖期間出現婚姻色,雄魚全身呈玫瑰紅色,鮮艷美麗。
玫瑰鯽可耐16℃低溫,最適水溫22~25℃。可適應中性水質。喜歡水草茂盛的水體和老水,不宜一次大量換水,宜定時定量換水。雜食性,不挑食。性情活潑好群,但有欺小之癖。
繁殖特點:雌雄親魚容易區別,雄魚身窄鰭太,有艷麗的婚姻色;雌魚色澤較淺較暗,體幅寬厚,腹部膨大。水溫比平時提高1~2°C.產卵箱底鋪魚巢。雌魚產粘性卵300~400粒,也要防止魚卵被吃掉。受精卵經24~38小時孵出仔魚,再經3天開始游動覓食。
G. 玫瑰鯽會咬別的小魚嗎
會,尤其對孔雀魚的幼魚,特別的「鍾愛」。後果你懂的。我家就有玫瑰鯽。把孔雀魚尾巴咬掉一半。
H. 這是什麼魚
看不清,可能是
鯉科 Cyprinidae 無須魮屬 Puntius魚類
下圖為 玫瑰無須魮 Puntiusconchonius,俗稱 玫瑰刺魚、玫瑰鯽、咖啡魚、印度鯽魚
可耐16℃低溫,適應中性水質。喜歡水草茂盛的水體和老水,不宜一次大量換水,宜定時定量換水。性情活潑好群,從不攻擊其他品種的熱帶魚,是混養的好品種。雜食性,喜食動物性餌料,但不擇食。
I. 這條是玫瑰鯽嗎我在網上看到的顏色不一樣啊,而且這個魚大背鰭尾鰭也比網上的玫瑰鯽大這是什麼魚啊
確實是。後身有一黑圓斑,就是證明。只有繁殖期間會出現婚姻色,雄魚全身呈玫瑰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