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牡丹導游詞
㈠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當外地遊客向你詢問洛陽有哪些名勝古跡,作為小導游你會怎樣宣傳,可引用名詩名句。
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唐·劉克庄《鶯梭》)。如果你還沒有看過洛陽牡丹,那還不算遺憾;如果你看過了洛陽牡丹,肯定遺憾——遺憾怎麼不早點邂逅這新浴的美人,這似錦的繁花。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中國第一古剎」古稱金剛崖寺,就是現如今的白馬寺。聽著悠悠的梵唄,你會覺得它從遠古飄來,迴旋飄轉亘古不散。紅塵煩惱,車馬喧囂,皆不足為慮。看過了雄健可畏的雲岡石窟,你可料到有這樣一處溫柔可親的佛家雕塑在等著你來?離城十三公里的龍門石窟,等待您走進中國佛教的藝術殿堂。您的腳累嗎?腿酸了嗎?如果是,那麼就讓我帶您去暢享洛陽水席的歡樂吧。美味與藝術共存,肚皮與眼睛同醉!讓您流連忘返。
悠悠洛陽去, 此會在何年。 (唐 陳子昂)說不盡的美景,道不清的歡情,祝您此行愉快!
㈡ 介紹菏澤的導游詞600字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牡丹之鄉菏澤。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大家本次菏澤之行的菏澤地接導游張亞慶,大家叫我小張或是張導都可以。說起菏澤的曹州牡丹園大家應該都有聽說過吧!它是每年舉辦菏澤國際牡丹花會的地方。但是今天小張要帶領大家游覽的景點不是曹州牡丹園,而是一個她擁有的牡丹品種一點也不比曹州牡丹園少,而且還有許多名貴品種和新牡丹品種的牡丹園,她始建於明朝嘉慶年間,歷經滄桑傳奇頗多,具有「精品牡丹園」之稱的曹州百花園。一般我們菏澤人想開牡丹都會去百花園,雖然她沒有曹州牡丹園有名,但她的牡丹花更加的鮮艷絢麗!
首先,小張為大家介紹一下百花園的大體概況,百花園位於菏澤市牡丹區的洪廟村北部,原名叫「萬花村」1958年正式減員定名為「洪廟花園」到了1982年的時候政府撥款對「洪廟花園」進行重建,然後正式命名為「曹州百花園」。現在百花園的面積有一百多畝,種植的牡丹大約有十二萬多株,包括560多個品種,除此之外百花園中還種植了6萬多株芍葯,差不多有300多個品種。在百花園中以傳統稀有珍貴品種居多,花色齊全。其中著名的品種有姚黃、景玉、銀紅球和青龍卧墨池等品種,還有一些從日本引進的品種。同時還培育出許多新品種如賽雪塔、春紅嬌艷、胭脂紅、白花粉等35個品種。現在大家應該迫不及待的想一睹百花園的風采了吧?那現在就跟著小張一起去游覽百花園吧! 好!現在大家開一下這就是百花園的大門,是1982年修建的一座古色古香的古代門樓,給百花園又增加了一種古樸感,大家抬頭看「曹州百花園」這五個大字是由已故的書法家舒同題寫的。現在請大家隨小張進園參觀吧,進入百花園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這座精緻的小假山,這是根據我國古代構景手法中彰景的手法設計的,就是把美好的景色以藏起來,而不是一覽無余,這樣可以增
加遊客繼續游覽的興趣。好了,現在請大家看小張的左手邊,大家看到了什麼?對,它是一棵門樓型的松樹,大家現在一定想知道他是怎麼長成這個形狀的吧?那麼請大家先隨小張看牡丹,在游覽的途中小張會給大好好地講一下,因為我們在途中還會看到許多形狀的松樹。俗話說逢峰右轉那麼請大家隨小張一起沿著鵝卵石砌成的小路去去參觀牡丹花吧!現在小張為大家介紹一下有關牡丹的常識,牡丹一般分為早期花型和晚期花型。根據顏色可分為白色、粉色、紅色、綠色、黃色、藍色、紫色、黑色、復色九大色系。根據花瓣的形狀又可以分單瓣型、菊花型、荷花型、綉球型、薔薇型、金蕊型、托桂型、金環型、皇冠型、台閣型十大花型。小張知道現在大家一定很好奇這個黑色、藍色或是綠色的牡丹花到地上什麼樣子的,大家不用著急,等我們走到這些色系的種植區時,小張會給大家指出來的。咱們現在接著說牡丹,牡丹是肉質深根,容易腐爛,不能夠多澆水,最適宜地勢高、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土壤中。牡丹的繁殖方式有六種就是種子繁殖、分株繁殖、嫁接繁殖、扦插繁殖、壓條繁殖、以及組織培養。好!現在請大家看小張左手方向的這片種植區,大家已經看到解說牌上寫的「太空牡丹」了吧!對,這就是太空牡丹。據了解,2002年2月25日大約有200粒牡丹種子,搭載神舟三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歷時6天零18個小時繞地球飛行了108圈,這是我國首次在失重條件下對牡丹進行變異實驗,並於當年九月份,把這批種子播種在了中國的牡丹之鄉菏澤百花園內。為了擴大「太空牡丹的種植規模,在2008年秋天,牡丹技術人員對長勢好、花型好、顏色好的四個牡丹品種20多株「太空牡丹」嫁接在其他牡丹上,新嫁接的太空牡丹總共成活了22株,現在百花園中的「太空牡丹已經達到50多株了。好!剛才小張聽到有人問「跟著飛船上太空轉了一圈後,這些太空牡丹與其他牡丹有什麼區別呢?」當然有區別啊,這些牡丹是坐過飛船上過太空的啊。哈哈,這只是個
笑話。大家仔細看一下會發現這些太空牡丹的花色要比普通牡丹艷麗,花朵也比普通牡丹要大得多,還有太空牡丹的枝幹也要比普通牡丹的粗壯,而且開花的時間也要比普通牡丹早,花期也相對較長。大家可以拍拍照,然後隨小張繼續游覽。
剛才小張已經給大家介紹了關於牡丹分類的一些小知識,現在小張再給大家說一下有關牡丹其他方面的知識。牡丹一般在每年的穀雨時節開花,也就是4月中旬,花期一般為15—20天左右。牡丹的根是一種很有名的中葯材叫做丹皮,丹皮性微寒,味苦辛,無毒。 入心、肝、腎經。具有清血,活血散瘀的功能。好!大家看小張的右手邊這一大片種植區,這些牡丹叫做綠幕隱玉,屬於綠色系,皇冠型,是早起開花的品種。現在咱們再往前走兩步就到了牡丹的主要種植區,大家看這種牡丹花瓣,一株兩色嬌小可愛,它叫做二喬牡丹。關於這個二喬牡丹話說是取自《三國演義》中江東喬公的兩個女兒大喬和小喬的名字,她們屬於復色系,托桂型,也是早期品種。再看這邊這一大片白色和紫色的混合的種植區,這種白色的牡丹叫做玉版,紫色的呢叫做葛巾。關於和兩個品種的牡丹還被蒲松齡老先生寫進了他的《聊齋志異》里,傳說洛陽有個書生叫常大用,非常的喜歡牡丹。有一年他進京趕考,路過曹州(古代的菏澤名叫曹州)聽說曹州的牡丹聞名天下,於是心中一動便決定在曹州停留幾天,觀賞一下曹州的牡丹。當常大用走進牡丹園時看到了一位身穿紫衣的女子,那女子長得比牡丹花都要美麗,經打聽知道了這位女子名叫葛巾,常大用那就一見傾心。經過幾天的相處後常大用就向這位女子求了親,葛巾被常大用的真誠所打動就答應了常大用的求親。於是就跟常大用去了洛陽,婚後葛巾還把自己的妹妹玉版介紹給了常大用的弟弟常大器。兩對夫妻過著幸福的生活,並且各自生了一個孩子。但是隨著相處時間的增長,常大用總覺得葛巾有什麼地方和常人不一樣,
而且葛巾從來沒有和常大用說過自己的身世常大用起了疑心。於是有一次來到曹州,經過調查發現葛巾原來是牡丹仙子,這下可把常大用給嚇著了,可是此時很快就被葛巾玉版知道了,她們很生氣。一氣之下葛巾玉版丟下孩子,又回曹州去了。第二年在葛巾玉版丟孩子的地方,長出了兩株牡丹花。故事講完大家是不是覺得真的有牡丹仙子啊,呵呵,就是因為這個故事,我們菏澤人認為洛陽的牡丹就是從菏澤移栽過去的。大家看這種牡丹叫做青龍卧墨池,它就屬於黑色系,薔薇型的早期花型。還有這邊一片種植區,它叫做姚黃,因為屬於晚期花型所以現在還沒有開放。姚黃是牡丹品種中非常名貴的品種,有牡丹中的花王之稱。所以也有人說姚黃之所以開花晚,就是要擺一下普說明他的尊貴。欣賞完這片牡丹種植區,請大家一起隨小張去長廊上休息一下。因為長廊修建的高,所以我們站在長廊中可以把院內所有的牡丹盡收眼底。稍作休息後,我們沿著長廊邊走邊看。走過長廊我們又看到了這些造型奇特的松樹。看有的像獅子,有的像龍,還有獅子滾綉球呢,這個是猴子望月。這些松樹在我們菏澤叫松編,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造型、壓枝、編制、修剪、就成了現在這些栩栩如生的動物或各式建築。
走過這片松編區域,我們會發現這片區域的植物都沒有開花。大家是不是覺得這些應該也屬於外晚期開花的牡丹呢?其實這些屬於芍葯,仔細看我們會發現其實芍葯的葉子和牡丹的葉子是不一樣的。牡丹的葉子比較大,有點像縮小的的楓葉,而芍葯的葉子比較尖的,又比牡丹的葉子小。一般人們都會吧牡丹和芍葯種在一塊。就是因為他們的花期不同,當牡丹凋謝了,芍葯正好開花。這樣也不會顯得太凄涼。好了,請大家隨小張走這條小路,轉而再去觀賞我們的牡丹,看這片白色區域的牡丹叫作香玉,也屬於早期花型,白色系。其實關於香玉牡丹在蒲松齡先生《聊齋志異》的小說中業有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牡
丹雍容華貴,被譽為我們的國花,從古到今關於牡丹就一直有許多神話故事,我國古代人們一致認為存在著牡丹仙子。
好了,我們的游覽結束了,再一次回到了這座假山前。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一下,我們半個小時後還是在這里集合好不好。那麼現在大家可以再看看我們的國花牡丹,拍拍照什麼的,半個小時後小張在這里等大家。
㈢ 名勝古跡導游詞200字
大家好,我叫某某某,下面請大家聽我對麗江世界遺產公園的介紹。「微縮麗江」是對麗江世界遺產公園最形象的稱呼。「麗江「本土文化特色。營造人性化休閑游覽空間,通過藝術創作挖掘以「三江並流」、「麗江古城」為代表的麗江自然文化景觀資源的精華。公園佔地約500畝,由「風翔故園、人造天塹、東方伊甸園、玉龍神韻、雪域仙境、千龜竟日、三江彩屏、水光山色、江灣勝境、古城采風」等十餘個主要景區組成,是旅遊者首選的綜合觀光旅遊景區。
在這片背依玉龍雪山、臂擁麗江古城的土地上 ,一個精緻、細膩、濃郁、感性的「微縮麗江」為匆匆而來的人們提供了一個了解麗江的窗口。走進麗江的路徑、深入麗江的向導、開啟麗江的鑰匙……
「麗江「本土文化特色。營造人性化休閑游覽空間,通過藝術創作挖掘以「三江並流」、「麗江古城」為代表的麗江自然文化景觀資源的精華。公園佔地約500畝,由「風翔故園、人造天塹、東方伊甸園、玉龍神韻、雪域仙境、千龜竟日、三江彩屏、水光山色、江灣勝境、古城采風」等十餘個主要景區組成,是旅遊者首選的綜合觀光旅遊景區。
歡迎您走進這里,停留在這里,期待您通過這里,進一步認識麗江、理解麗江、熱愛麗江。
以感性和理念上真正理解麗江。
東巴文化 納西人心中的豐碑(記憶遺產記念亭)
東巴文化是麗江納西族特有的古代傳統民族宗教文化形式,是千百年來納西族創造積累起來的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總和、是納西族先民創造的「大網路全書」。
「東巴經書」是納西東巴文化最具代表意義的物質載體,用原始植物材料、傳統手工藝、全人工製作的「東巴紙」為材料,以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東巴文化做工具,記錄著納西族先民千百年來自然、歷史宗教、文學、藝術的豐碩成果。
2003年8月30日東巴經書5被批准列入聯合國教科文「世界記憶遺產名錄」,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和保護。
鳳翔故園
品種豐富、色彩斑讕的球根花卉和精緻簡潔的條紋輔裝組成了展翅飛的彩鳳。穿流其間的小溪和悠悠古道將遊人帶入了麗江的漫漫歷史長河,歷史的名人赤子們默默地訴說著過去的輝煌和艱辛。
東方伊甸園
湖水、青山、木欏房、摩梭姑娘;碧綠、深褐、鮮紅……環境的高度協調和色彩的強烈對比在玉龍雪山下營造了一個令人神往的摩梭人愛情伊甸園。遊人身臨其中,在娛悅休閑的身心體驗中,產生出對210公里外的東方女兒國無限暇想和嚮往。
人造天塹
這處以寶山石頭城為藍本建造的人造微縮景觀,以逼真的巨型山石,精緻的的納西民居模型、生機勃勃的高山梯田,營造了金沙江高山大峽之中一幅天人全一的人間天堂畫卷。
玉龍神韻
「玉龍昂首天咫尺,遠視滇池照影白」
雄、險、奇、秀的玉龍雪山是納西族人民勇敢和智慧的體現,是納西族民族精神不朽的豐碑。「玉龍神韻」背依雪山雄偉的身軀,面迎古城柔情的懷抱在人文與自然的交融中展示麗江繼往開來的容姿。
虎躍雄關
金沙江在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間奔騰而下,從大江而成細流,於斷崖萬丈雪峰夾峙下,滾滾江水化作傾天爆布,猛虎隔江一躍而過的傳說:中國著名水利學家,雲南省原副省長張沖一生心系虎跳峽,身後魂歸金沙的歷史和中國洛陽長江漂流探險隊遇難的悲壯更給虎跳峽的險峻增添了人文的含義。
雪域仙境
哈巴雪山,藏傳佛教的神山聖地。以鮮花覆面、綠樹遮身的清純形象並列在雄偉神聖的玉龍雪山身邊。奔騰的金沙江、險峻的虎跳峽。把她同麗江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共同的雪山江河、大地藍天孕育了納西、藏兩個同根、同氣的兄弟民族和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
三江彩屏
丹霞石壁是老君山黎明黎光景區最具代表性的丹霞地貌景觀。造型古樸厚重、色彩斑讕的天然石壁像一座天然屏風,守護著三江並流從人間走進仙境的入口。彩屏上歷久彌新的紋理色彩,彷彿仙境中的一幅濃墨重彩畫卷,記敘著似夢似幻的故事傳說。
水光山色
九十九龍潭位於麗江市玉龍縣河源鄉與大理州劍川縣交界區域的老君山腹地。距麗江古城120公里,是三江並流世界遺產地高原冰蝕湖群的集中分布區。
九十九龍潭在群山之中,集中分布著大小不一、形式各異的湖泊近百個,湖邊綠樹散布、杜鵑成蔭。初春時分杜鵑盛開在藍天碧水之間,描繪出一幅清晰、悠閑的世外桃源。其以「三才湖」最具代表性。
「長江第一灣」,位於麗江市玉龍縣石鼓鎮,距麗江古城45公里。金沙江從這里自北下轉向180多度而東去,滾滾奔向華夏大地,化作養育中華兒女的母親河。納西族在這里依山建寨、臨水築屋,營造了碧水金沙的萬代家園。
古城采風
這里的「四方街」,是古城母親的「克隆」,是母親派出的向導。從這里,只需安步向東就可以去走訪真實的古城,走進古城紛雜的脈絡,體會柔軟的麗江時光。
從方圓的山水景緻中走進這組用傳統建築手法建成的建築群,是從感性走向理智的過程。用不多的時間瀏覽一下這裡布置精良的展室,能幫助您進一步了解更細膩的麗江、更真實的遺產。為明天的旅行安排一個具吸引力的回程
㈣ 關於洛陽牡丹英語導游詞
Mudan, tree peony, is a species of Chinese famours flowers. Luoyang Mudan is famous for its singular and beautiful variety of all shapes and colours, enjoying it high fame for the first place all over the world. The tree peonies originally came from wild decious undershrub and have been cultivated for about 1,500 years in China. Mudan has been in full flourish since Tang Dynasty and nowhere has its fame more than Luoyang Sity. It is recorded in historical materials that there used to be hundreds of species ring the Song Dynasty, of which a good few were rare. Among them 「Yaohuang, Charming Yellow」 and 「Weizi, Wei Purple」 were regarded as King ang Queen.
㈤ 河南省旅遊景點的導游解說詞有哪些
在中州大地上,有舉世聞名的名勝古跡,氣勢磅礴的名山大河,氣候宜人的避暑勝地,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都,雄偉壯觀的古代建築,珍貴罕見的歷史文物,奇異多樣的花卉禽獸,豐富多彩的中原文化,絢麗多彩的風土人情等豐富的旅遊資源。中國八大古都,河南就佔有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四個。古(古文化)、河(黃河)、拳(少林武術、太極拳)、根(尋根覓祖)、花(洛陽牡丹)為特色的旅遊資源,是河南旅遊業發展的一大優勢。河南可供觀賞、旅遊的景區、景點有100多處。省內重點風景名勝區共25處,其中國家級重點保護分布區5處:登封的嵩山、洛陽的龍門、信陽的雞公山、濟源的王屋山和焦作的雲台山,省級的有石人山、環翠峪、黃河游覽區等。
河南地下文物居全國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國第二位。館藏文物逾百萬件,約佔全國的1/8。全省有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189處,省級保護文物253處,市、縣級保護文物2600多處。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為河南旅遊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㈥ 誰知道洛陽牡丹園的導游詞
宋代詩人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一文中寫道:"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此句即道出了洛陽的"地脈"使牡丹得天獨厚。
洛陽位於黃河中下游、中原西部、黃土高原的東端。這里氣候溫和、土壤肥沃,非常適宜牡丹栽培。早在隋代的皇家園林--西苑中就開始大量地種植牡丹。洛陽牡丹以品種繁多,花色奇麗而名揚天下。故有"洛陽牡丹甲天下"之名句流傳於世。
洛陽盛產牡丹,民間有個極有趣的傳說。
說是在隆冬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武則天飲酒作詩,乘酒興醉筆寫下詔書:「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百花懾於此命,一夜之間綻開齊放,惟有牡丹抗旨不開。武則天勃然大怒,遂將牡丹貶至洛陽。剛強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陽就昂首怒放,這更激怒了武後,便又下令燒死牡丹。誰知道牡丹枝幹雖被燒焦,到第二年春,反而開得更盛。人們對牡丹更有偏愛,贊之為「勁骨剛身」、「焦骨牡丹」。宋代歐陽修曾把中國各地的牡丹加以對比,得出了牡丹「出洛陽者,今為天下第一」的結論。自此,「洛陽牡丹甲天下」說便流傳於世。
國色牡丹園又名中國洛陽國家牡丹基因庫,位於洛陽市邙山中溝西。佔地面積700畝,其中牡丹觀賞園分南園和北園,面積400畝,育苗300畝,搜集國內牡丹園藝品種500餘個,野生種6個,培育新品種72個,數量50餘萬株,引進國外園藝品種100餘個,數量5萬株。年繁殖九大色系,品種齊全,花大色艷的優質商品牡丹30萬株。目前,已成為野生牡丹引種馴化,新品種培育和商品牡丹繁殖的國內最大生產基地。
洛陽國色牡丹園自1984年開始收集、引進全國各地的牡丹新品種,培植野生牡丹;歷時10餘年,繁育全國各地的牡丹品種450多個,30餘萬株,並選育出牡丹新品種70餘個。現在國色牡丹園內,清流碧波、珍品薈萃。每逢花會,花香醉人。
國色牡丹園在抓好生產的同時,更注重科研,市場開發,先後承擔了牡丹促成栽培,周年開花技術的研究,已獲得成功。建立了市場銷售網路體系,年銷往國內外牡丹10萬余株。曾六次被國家林業部、河南省林業廳評為先進單位。1999年5月被中國林業種子公司定為洛陽牡丹出口基地,同年12月又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協定為全國花卉生產示範基地。
2002年3月迎來了國色牡丹園發展的大好機遇,被市林業局接管後,按照市委,市政府建立邙山萬畝牡丹產業帶的指示精神,市林業局黨組提出建好國色牡丹園,帶動牡丹產業向規模化、集團化發展的思路,籌集資金1000餘萬元,高起點、高質量,全面實施改擴建工程,新建了北院大門,停車場8000㎡,休閑廣場10000㎡,旅遊公廁5座,鋪設園林新道20000m,人工湖1500㎡,擴大國內外牡丹精品觀賞園300畝,增加綠地20000㎡。栽植各類綠化樹木1.2萬株,園容園貌煥然一新,一個全新的國色牡丹將在牡丹花會笑迎賓客。
國色牡丹園位於邙山之陽,交通便利,距市區4km,離開洛高速5km,310國道橫穿其中。交通十分便利。
㈦ 瘦西湖玲瓏花界導游詞
二十四橋景區包括熙春台、玲瓏花界、小李將軍畫本、望春樓和二十四橋。熙春台為二十四橋景區的主體建築。「熙春」一詞出自於老子的「眾人熙熙,如登春台」。表現了這里人來人往非常熱鬧的景象,表現了揚州唐代和清代經濟的繁榮,這里曾是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鷹他被中國著名散文家郁達夫譽為中國四大秋色之一,所以秋天到揚州來賞月是必不可少的。相傳揚州鹽商曾在此為乾隆皇帝祝壽,所以這一景又名「春台祝壽」。門前的平台橫可躍馬,縱可放軌,規模非常大。整個熙春台一帶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雄偉,與五亭橋遙遙相對,具有北方皇家園林的華貴氣派。對岸的這組建築叫玲瓏花界,它以栽種芍葯牡丹為特色。宋朝有「洛陽牡丹,廣陵芍葯』』之說。歐陽修有過這樣的詩句:「瓊花芍葯世無倫,偶不題詩便怨人;且向無雙亭下醉,自知不負廣陵春。」二十四橋又名芍葯橋。大家可以在春末夏初之時到揚州觀賞早在宋代就有「甲天下」之美譽的廣陵芍葯。
㈧ 鹽城枯枝牡丹園導游詞,(最好附圖吶)
景區概況牡丹,國色天香,堪稱花中之王。從鹽城市區沿204國道向南華里處,有一座千年古鎮--便倉,這里的枯枝牡丹,奇甲天下,飲譽古今。每年穀雨前後,枯枝牡丹獨放異彩,此時,小鎮遊客如雲,盛況空前,大有"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景象。
枯枝牡丹因奇、特、怪、靈而馳名中外,古典小說《鏡花緣》及明、清《鹽城縣志》均有描述和記載。枯枝牡丹每年都是穀雨前後3日內開花,花信兒准確無誤。此時,滿園花開,奼紫嫣紅
枯枝牡丹園圖冊(3張)
,猶如胭脂凝成,美艷潤澤,芬芳馥郁;襯托著花朵的葉片,繁茂厚實,青翠欲滴,主幹卻似飽經風霜、憔悴欲朽,如乾柴一般。更奇的是,正常年份,每朵花多為十二瓣;閏年,每朵花多為十三瓣。花分紫紅、粉紅兩種,花蕊金黃。清人孫一致有《醉楊妃》詩贊曰:風流當日擅紅顏,天寶承恩獨壓班,塵暗胭脂零落盡,卻余花影在人間。現園中牡丹已有400多株,70多個品種,每年穀雨前後,這里繁花似錦,遊人如織。[1]編輯本段花卉種類園區佔地50.6畝,園內有山有水,有亭有閣,有花有樹,山水相連,綠樹成蔭,花香鳥語,亭閣掩映,觀賞景點多達32處。其中有探芳、暗香、疊采、攬秀、倚霞、聽芳、仙葩、毓秀、齊芳、臨芳、沉香、凝脂12亭;含芳、扶綠、倚香、勁節、奇葩5軒;芳茗、群芳2堂;延春、清香2室;還有天香閣、遠芳榭、留春廊、冠芳館、枯枝枝牡丹廳、會芳塢、釣台、假山、白塔、曲橋和迎春芳牌坊。
園內牡丹品種數以百計,幾乎囊括了河南洛陽、山東荷澤所有的牡丹品種。有一種名叫枯枝牡丹的,花分大紅、粉白二色,乃此園獨有,為牡丹中珍稀品種。[2]
編輯本段歷史典故據歷史記載,這里的枯枝牡丹原於洛陽,北宋末年,蘇州楓橋人卞濟之,曾任陝西"參政公",為官清廉。宋亡後,隱退江南,為避戰亂,又舉家遷至東溟(便倉),並攜洛陽紅`白兩株牡丹植於園內,"取其紅者,以示報國忠心,取其白者,以示為官清正"。卞氏於便倉辟園建祠後,鄉間名賢曾書贈"國色天香"`"吉祥盛瑞"`"枯枝不朽"等匾額。後經代代培育,繁衍不息。元末,0卞氏後裔卞元恆隨張士誠起義,成為吳王的部將。朱元璋打敗張士誠後,元亨隱退家鄉。朱元璋聞卞元亨的才名,多次徵兆,卞元亨隱居部處。
朱元璋一怒之下,將他發配遼東邊境。臨行時,他到花園以酒酹牡丹曰:"待我南還花再開。"元亨走後,家人大都散去。唯有一妾朝夕對花祝願:"主有信回,當在花作開。"說來也奇怪,卞元亨走後的第10年,牡丹突然開放,這年,元亨果然得赦歸來。他百感交集,寫下了《戎歸》一首:"丈夫志遠遍天涯,一跨遼東忽到家,荒徑尚存蒼翠柏,故園尤有牡丹花,。文章自古渾如夢,勇略於今誰共誇?回首風煙成往事,樂夫天命何復嗟!"同時,有感於牡丹`愛妾10年相守之情,又題詠牡丹兩首:"牡丹本是親手栽,十度春風九不開,多少繁華零落盡,一枝猶待主人來。""草唐松菊晚凋殘,獨有西園舊牡丹,自是枯枝存勁節,依依唯念故人還。"迄今枯枝牡丹以歷經700念滄桑,仍方華未艾。
那麼,世上的牡丹有數百種,為什麼獨有便倉的牡丹冠以"枯枝"二字呢?原來,便倉枯枝牡丹除了傳奇的歷史之外,還具有奇異的特色:其一石枯而不朽。這里的牡丹,花朵美鮮潤澤,無論何時將其枝摘下,用火柴點燃,頓時就可燃燒;其二是閏月化為單瓣。正常年份,牡丹每朵花為12瓣,但是,每逢農歷閏月的那一年,則花朵為13瓣;其三十春花秋放。牡丹本是春花,每年穀雨前後開放,便倉的牡丹有時還會在深秋和初冬時節兩度開放。枝幹無葉卻有花,蔚為奇觀。尤其神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那一年,枯枝牡丹盛開在舉行開國大典之日;國慶10周年時,枯枝牡丹曾兩度開花;1972念,聯合國恢復我國的合法席位時,
[3]
枯枝牡丹又在隆冬是開放;1987念,中共十三大之後,園內和園外散植的單瓣紅白牡丹,,再次開除若干無葉之花。對此,報紙和電視都有過報道。雖然這是偶然的巧合,卻給枯枝牡丹土上了更加迷人的色彩。1983年,日軍侵犯便倉,枯枝牡丹園成為一片瓦礫。當地群眾冒著日軍轟炸的硝煙,講花根小心挖出,藏進麻袋,栽在自家菜園中,才是枯枝牡丹免於滅頂之災。解放後,當地政府先後4此重修和改建枯枝牡丹園,現已建成蘇州園林式花園,牡丹品種進百個。原國防部長張愛萍為該園題寫了"枯枝牡丹園"的橫額和"海水三千丈,牡丹其百年"的楹聯。目前枯枝牡丹園已成為蘇北對外開放的又一個旅遊景點,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墨客`遊人前往觀賞。[4]
㈨ 洛陽關林景點導游詞
洛陽關林導游詞
在洛陽市城南約7公里的關林廟,規模不大,但是香火極旺,因為這里埋葬著蜀漢名將關羽關二爺的首級(頭顱)。根據古代封建禮制,帝王墓為「陵」,王侯將相墓為「冢」,只有聖人的墓才能稱為「林」。兩千年來,關羽的地位從王侯一直上升到武聖人,能與「關林」相媲美的也只有山東曲阜的孔林。
明朝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在漢代關廟的原址上,開始建廟種植柏樹,清朝乾隆年間(1735—1799年)加以擴建,基本形成如今的關林廟的規模。關林廟的建築規格是按照傳統的宮殿式修建的,遊客進入關林大門後,步行沿著中軸線向前游覽,依次可以看到關林廟的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等祠廟部分,在祠廟的後面,就是埋葬著關羽首級的墓冢(地)。
當你來到關林廟,除了拜祭武聖人關二爺之外,還有很多亮點值得你去觀賞。明代(修建)儀門上的七七四十九顆門釘和清代(修建)大門上的九九八十一顆門釘,反映了從明代到清代,關羽的地位從王侯級別上升到了帝王級別。
當你來到儀門和二殿時,不要忘記抬頭看看上面的匾額:「威揚六合」和「光昭日月」兩塊匾額,分別出自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之手。當你從儀門走向拜殿時,能看到兩邊有一百多尊「甬柱頂雕石獅」,小獅子各個圓潤生動,一點沒有生硬之感,代表了乾隆時間中原石刻的最高水平。在大殿和二殿內,還有不少和關羽相關的木刻和雕像,如: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和關羽夜讀春秋等。
在每年的九月,關林廟將會舉辦大型國際朝聖大典,大典期間來自海內外的朝拜團將會在這里祭拜關聖人;每年的春節期間,關林廟還會舉辦大型廟會,有時會有民間社火前來助祭,非常熱鬧。關林廟距離龍門石窟不遠,一般遊客會一並遊玩。
篇二:洛陽關林導游詞
關林位於洛陽市南七公里,北依隋唐故城,南臨龍門石窟,西望熊耳青黛,東傍伊水清流,是武聖關羽的葬首之所,也是我國唯一的「林、廟」合祀的古代經典建築,始建於漢代,重修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佔地180畝,現存明清殿宇廊廡150餘間。
據廟碑記載,關林漢時有廟,距今已有1780餘年的歷史。現建築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年,其布局按帝王宮殿式建築而建呈「回」字形結構。從大門外的舞樓、大門、儀門、大殿、二殿、三殿、墓冢直至後門為其南北向中軸線,其他建築的布設皆沿此線左右對稱,錯落有致。體現我國古建文化的傳統特點和「大一統」的思想意識。
財神殿,是關林現存最早的建築,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年。殿門裙板上浮雕龍鳳、牡丹、麒麟等,額坊彩繪八仙及「斬顏良」、「誅文丑」、「殺秦琪」等12幅關羽故事,展示關羽萬人無敵的神勇歷史。殿門懸有光緒皇帝手書的「光昭日月」匾額。二殿佛龕內塑關羽財神像一尊,關平、周倉肅立左右。兩邊各立一童子,持算盤者為招財童子,持稱者為利市童子。二殿東西牆上的壁畫,展現了百姓心目中所熟知並供奉的各路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