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園詩社
『壹』 紅樓夢中「稻香老農」、「瀟湘妃子」、「蘅蕪君」、「蕉下客」、「菱洲」分別指誰
1、稻香老農——李紈
金陵十二釵之一,是榮國府長孫賈珠之妻。賈珠夭亡,倖存一子,取名賈蘭,亦系金陵名宦之女。李紈青春守寡,心如「槁木死灰」,是封建淑女,是標準的節婦,是婦德婦功的化身。但她進入大觀園後,恢復了青春朝氣,不但帶領詩社興旺發達,而且把大觀園治理成青春女兒的凈土和樂園。
2、瀟湘妃子——林黛玉
金陵十二釵正冊雙首之一,西方靈河岸絳珠仙草轉世,榮府幺女賈敏與揚州巡鹽御史林如海之獨生女,生得容貌清麗,兼有詩才,是古代文學作品中極富靈氣的經典女性形象。外祖母賈史氏疼愛幺女賈敏,愛屋及烏疼愛黛玉,10歲接到身邊撫養教育,寢食起居,一如嫡孫賈寶玉。12歲時,賈元春省親後,林黛玉入住瀟湘館,在大觀園詩社裡別號瀟湘妃子,作詩直抒性靈。
林黛玉與賈寶玉青梅竹馬,絳珠還淚的神話賦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詩人氣質,同時又定下了悲劇基調。林黛玉與薛寶釵在太虛幻境才女榜上並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爭,婚姻上的金木之爭,又因同屬正邪兩賦的稟性而惺惺相惜。 林黛玉最後於賈寶玉、薛寶釵大婚之夜淚盡而逝。
3、蘅蕪君——薛寶釵
與林黛玉並列為金陵十二釵之首,賈寶玉的從母姊(姨姊)、妻子。容貌豐美,舉止嫻雅,博學多才,因此受到賈府上下一致好評。寶釵進京後與母親薛姨媽、哥哥薛蟠暫住於賈府的梨香院,後遷居與東北上一處幽靜的房所。因紅樓夢八十回後失傳,故據推測,林黛玉病死後,賈寶玉與薛寶釵成婚,但最終未與之白頭偕老,賈寶玉沒多久便看破紅塵出家為僧。
4、蕉下客——賈探春
金陵十二釵之一,榮國府賈政與奴婢出身的妾室趙姨娘所生的女兒,賈寶玉同父異母的妹妹,所受教育極好,與嫡姐元春無異,元春省親後住大觀園。精明能幹,富有心機,能決斷,有「玫瑰花」之諢名,是大觀園中的一位大才女。
賈探春雖受良好教育,因系奴婢所生,所以得不到太太重用。雖在鳳姐病假期間暫執權杖發動大觀園改革,但權力有限,為時已晚,難以挽回賈府頹勢。抄檢大觀園時,她萬分悲憤地發表「百足之蟲論」。她的命運結局融入海疆戡亂這條重要的朝政主線,由父親賈政做主遠嫁海南鎮海統制周家,躲過抄家一劫。當海疆靖寇凱旋,她得以回京省親。
5、菱洲——賈迎春
金陵十二釵之一,賈寶玉的堂姐。老實無能,懦弱怕事,有「二木頭」的諢名。她不但作詩猜謎不如姐妹們,在處世為人上,也只知退讓,任人欺侮。父親賈赦欠了孫家五千兩銀子還不出,就把她嫁給孫家,實際上是拿她抵債。出嫁後一年後,她就被孫紹祖虐待而死,預示著榮國府已經開始逐步走向衰敗。
『貳』 《紅樓夢》中,眾多女子中,為何說探春最有遠見
之所以說探春有遠見,是因為她的出生、性格決定以及學識素養。
探春的學識修養在賈府年輕一輩也是一流的,大觀園詩社的主意就是她發起的,當場便做東寫下了《詠白海棠》這首詩。雖然她的文學功底不如寶釵黛玉兩位,但她的表現依舊亮眼,她做的《簪菊》《殘菊》,其中“短鬢冷沾”“葛巾香染”二句被寶釵評為"把簪菊形容的一個縫兒也沒了"。但探春最拿手是書法,她的閨房裡都是各種各樣的毛筆和她寫的書法,因為這些原因在後面抄檢大觀園的時候她曾發出”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感嘆。
『叄』 散文詩的格式
散文架構格式:
1、首尾照應
首段:引出下文,統攝全文。
尾段:深化主題,點題,想像空間。
2、段與段關系:層進、並列、總分。
散文:無韻文;不講究句式關系,包括雜文、隨筆、游記等,是最自由的文體。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個或多個中心思想,以抒情、記敘、論理等方式表達。
散文常用的寫作手法:對比襯托、情景交融、虛實結合、托物言志、以小見大。
(3)玫瑰園詩社擴展閱讀
散文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敘事散文,或稱記敘散文,以敘事為主,敘事情節不求完整,但很集中,敘事中的情滲透在字里行間。側重於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從一個角度選取題材,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抒情散文,或稱寫景散文,指以描繪景物、抒發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願的散文。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這類散文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其突出的特點是強烈的抒情性。
哲理散文是感悟的參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結晶。它縱貫古今,橫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會,寄寓於人生百態家長里短,閃思維領域萬千景觀。
參考鏈接:網路-散文
『肆』 當探春和親遠嫁,為什麼賈環不來為她送行呢
探春遠嫁,是《紅樓夢》中一個經典的場景,因為它體現出了「三春去後諸芳盡」的無奈和悲涼。
可能會有人認為,相比起其他姐妹走的走,死的死(迎春慘死,惜春出家等),探春至少還做了王妃,可以衣食無憂,結局應該算是好的。但是,因為朝廷打了敗仗,一場求和的政治聯姻哪裡會有身為王妃的尊嚴。從此遠離家人,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關鍵是此去再回來的可能性基本沒有,真正是「分別即永別」。
長期的地位不對等,趙姨娘自然心生怨憤。但她資質魯鈍,心胸狹隘,見利忘義,即沒有對抗的才能,也沒有那個膽量,只能背後使壞。所以經人挑唆,才會給寶玉和鳳姐「扎小人」。
這樣的母親能教導出什麼好孩子呢?因此,賈環也是個「不成器的東西「,嫉恨寶玉,故意潑翻燭台,燙傷寶玉,形容舉止也畏縮,沒有半點寶玉的風流俊雅。
長期在賈母身邊長大,周圍的姐妹兄弟都是想寶玉、黛玉、惜春等那樣珠玉一般的人物的探春,如何會喜歡這樣的母親和兄弟呢?寶玉對姐妹們都很好,對探春也從無嫡庶之分,所以探春視寶玉為自己的親兄弟,和親兄弟賈環卻很冷漠,正如她自己所說:
「就是姊妹弟兄跟前,誰和我好,我就和誰好,什麼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
但即便如此,在探春不得不遠嫁異邦的時候,她和趙姨娘都冰釋前嫌,難舍難離,和賈環也終究是至親骨肉,以後未必可以相見,過去種種,還有什麼可以介懷的?
所以說,賈環不會因為和探春感情不睦而故意不送行。87 版《紅樓夢》電視劇在探春離府前特意設計了趙姨娘帶著賈環來和探春告別的場景,也是符合人物感情發展的。
2、家族規矩導致無法送行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87版《紅樓夢》在探春遠嫁這個場景中的安排特別用心地只安排了女眷,而且都是已婚女眷來送親。除了寶玉以外,所有的已婚未婚男親屬都沒有出現,賈府的姐妹們也沒有來送行。
這應該並非是感情冷漠所致,而是古時大家族中的規矩所致。即使是生母趙姨娘也來送行,但是也不能放聲痛哭,眼睜睜看女兒遠走,禁不住地想跑上前,卻被鳳姐拉住,還用凌厲的眼神制止住她可能的逾矩。因此,賈環也可能是不被允許出現在送行隊伍中。
至於寶玉,不僅因為寶玉平時和探春等姐妹關系就親近,而且寶玉向來不喜循規蹈矩,所以即使他是送親隊伍中唯一的男性,大家也不會奇怪或者怪責他。
無論是原著中,還是電視改編版本中,探春遠嫁都是一場極富悲情色彩的重頭戲。探春的被迫遠嫁不僅代表著她本人的身不由己、隨風飄零的悲劇命運,同時也代表了整個家族不可逆轉的敗落頹勢,因此才會讓人感到無奈凄涼。而臨行前,若連親人都無法一一辭別,更是對悲慘命運的無聲控訴。
『伍』 《紅樓夢》里她貴為賈府千金,卻為何也有說不出的煩惱
紅樓夢里賈府中的小姐們,以賈探春最為出眾。她的出眾主要體現在個人修養和領導能力兩個方面。探春身為賈府千金,個人修養自然不用說。在別人的眼裡,她「顧盼神飛,文采精華,見之忘俗。」
「顧盼神飛」說明探春長的也美。但她的美不僅僅只是容貌,而是整體氣度,靈巧精華。也就是說探春不光是模樣長得好看,重要的是貴族氣十足。正因為這貴族氣質,她在府中下人的眼裡是這樣的——賈璉的心腹小廝興兒曾對尤二姐說過,「三姑娘的渾名是玫瑰花,人見人愛,只是有刺扎手。」在下人的眼裡,她是有威嚴的。
探春作為空降的領導,她深知第一件事便是要在群眾中樹立威信!借著管家們給出的難題,「趙姨娘的哥哥去世了,賞銀四十兩?還是二十兩?」趙姨娘是探春的生母,她是賈府的家生奴才,後來給賈政為妾。位分不高。主子中的奴才,奴才中的主子,身份尷尬的很。乍一看,不過二十兩銀子!這哪裡是多賞區區二十兩銀子的問題,若是探春不夠精明,隨便賞銀四十兩,第一,趙姨娘是她的生母,她偏私;第二,作為一個新的管理者,她不遵從舊例;第三,隨便被管家婆子糊弄一下,便沒了自己的主意,眾人會以為她昏聵。日後更加不好管理。而且,她若偏私,上行下效,眾人便會更加變本加厲;她若不按舊例,難免遭人口舌,以後恐怕再不會有管家的權力;她若被眾人認為昏庸,那眾人會借著她的名聲為非作歹。可是,她的生母趙姨娘不懂這些。於是,當著眾人的面,跟她打鬧了一場。惹得探春委屈的傷心落淚。
這正是探春心裡那些說不出的煩惱。為什麼煩惱?因為她的生母趙姨娘實在是太愚蠢了。賈府堂堂的一個大族,豈是她趙姨娘撒潑耍賴就能改變的了的。這里的生存法則是明哲保身,安分守己。作為女兒,她當然希望趙姨娘好,只是她屢次規勸無效,而有些話又不能明說。每次看自己的母親出醜,只能傷心落淚,這就是她的那些說不出的煩難了吧?
『陸』 《紅樓夢》中的元春、探春、惜春、迎春、立紈分別是誰的兒女
元春是賈政與王夫人的女兒,探春是賈政和趙姨娘的女兒,惜春是賈敬的女兒(母親不詳),迎春是賈赦的女兒(有爭議),李執是李守中的女兒。
1、元春
賈元春是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釵之一,賈政與王夫人所生的嫡長女,賈珠的親妹妹,賈寶玉的親姐姐,賈家四姐妹之首。賈元春比賈珠小一兩歲,比寶玉大十一二歲,賈府通稱娘娘。
賈元春因生於正月初一而起名元春。元春十幾歲時便已入宮做女史,23-24歲時加封賢德妃。為了迎接元春省親,賈府建造了大觀園。
元春24-25歲回娘家省親,熱鬧歡騰,同時又表現出她在深宮高處不勝寒的辛苦。元春的命運關乎賈府興衰,秦可卿之死標志著賈府末世來臨,元春晉封貴妃則令賈府重現生機,她也是四大家族最大的支柱。
高鶚續書的後四十回她與王子騰先後暴卒,賈府失去了靠山,很快就獲罪抄家。
2、探春
賈探春,曹雪芹所著《紅樓夢》中人物,金陵十二釵之一,榮國府賈政與奴婢出身的妾室趙姨娘所生的女兒,賈寶玉同父異母的妹妹。
賈府通稱三姑娘,寶玉及三春均在賈母身邊撫養長大,所受教育極好,與嫡姐元春無異,林黛玉進賈府後搬到王夫人住處,元春省親後住大觀園。
她精明能幹,富有心機,能決斷,有「玫瑰花」之諢名,連王夫人與鳳姐都忌憚她幾分,抄檢大觀園時她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
她工詩善書,趣味高雅,曾發起建立海棠詩社,是大觀園中的一位大才女;她關心家國大事,有經世致用之才,曾奉王夫人之命代鳳姐理家。
為了捧太太重用的奴婢襲人而打壓趙姨娘,造成明明是奴婢家眷不該有喪禮費卻高過身為姨太太趙姨娘的家眷,並主持大觀園改革,是一位雄才偉略的政治家、改革家。
3、惜春
賈惜春是古典名著《紅樓夢》中人物,金陵十二釵之一,她是賈家四姐妹中年紀最小的一位,寧國府中賈珍的胞妹。
她父親賈敬在書中開場就年歲已高,在道觀中沉溺修道煉丹,最後死於金丹中毒,書中惜春母親在她出生不久去世,她一直在榮國府賈母、王夫人身邊長大。
4、迎春
賈迎春是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登場的虛擬人物,金陵十二釵之一,賈寶玉的堂姐。
出身尚存爭議,常見版本原文:「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名迎春,」有版本則說是賈赦前妻所出、賈政之妻所出、賈政所收養女等等。紅學界普遍認為是曹雪芹多次刪改未定稿而造成的疏誤。
迎春老實無能,懦弱怕事,有「二木頭」的諢名。她不但作詩猜謎不如姐妹們,在處世為人上,也只知退讓,任人欺侮。
她的攢珠累絲金鳳首飾被下人拿去賭錢(累金鳳事件),她不追究。綉橘、探春、平兒設法要替她追回並懲處下人她卻說:「寧可沒有了,又何必生氣」。
她父親賈赦欠了孫家五千兩銀子還不出,就把她嫁給孫家,實際上是拿她抵債。出嫁後不久(一年後),她就被孫紹祖虐待而死(「一載赴黃梁」),預示著榮國府已經開始逐步走向衰敗。
5、李執
字宮裁。她是榮國府長孫賈珠之妻。賈珠夭亡,倖存一子,取名賈蘭。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為國子監祭酒。
李紈青春守寡,心如「槁木死灰」,是封建淑女,是標準的節婦,是婦德婦功的化身。但她進入大觀園後,恢復了青春朝氣,不但帶領詩社興旺發達,而且把大觀園治理成青春女兒的凈土和樂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賈元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賈探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賈惜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賈迎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執
『柒』 鑒賞《紅樓夢》中賈探春的判詞《分骨肉》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說明]
這首曲子是寫賈探春的。曲名「分骨肉」,是與骨肉親人分離的意思。
[注釋]
1.「一帆」幾句——指賈探春遠嫁。
2.爹娘——指賈政、王夫人。賈探春是庶出,為賈政的小老婆趙姨娘所生,但她不承認自己的生身母親:「我只管認得老爺太太兩個人,別人我一概不管。」(二十七回)所以趙姨娘說她「沒有長翎毛就忘了根本,只揀高枝兒飛去了。」
3.窮通——窮困和顯達。
[鑒賞]
賈府的三小姐探春渾名「玫瑰花」,她在思想性格上與同是庶出的姊姊「二木頭」迎春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她精明能幹,有心機,能決斷,連鳳姐和王夫人都畏她幾分、讓她幾分。在她的意識中,區分主僕尊卑的封建等級觀念特別深固。她之所以對生母趙姨娘如此輕蔑厭惡、冷酷無情,重要的原因是,趙姨娘作為一個處於婢妾地位的人,竟敢逾越「上」「下」的界線,冒犯她作為主子的尊嚴。抄檢大觀園時,在探春看來,「引出這等丑態」比什麼都嚴重,她「命眾丫鬟秉燭開門而待」,只許別人搜自己的箱櫃,不許動一下她丫頭的東西,並且說到做到,絕無迴旋餘地,這也是為了在婢僕前竭力維護作主子的威信與尊嚴。「心內沒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這一點,動手動腳,所以當場挨了一記巴掌。
探春對賈府面臨大廈將傾的危局頗有感觸,她想用「興利除弊」的微小改革來挽回這個封建大家庭的頹勢,但這只能是心勞日拙,無濟於事。
對於探春這樣的人,作者是有階級偏愛和階級同情的。但是,作者沒有違反歷史和人物的客觀真實性,仍然十分深刻地描繪了這個形象,如實地寫出了她「生於末世運偏消」的必然結局。原稿中寫探春後來遠嫁的情節與續書不同,這我們已在她的判詞的注釋中說過了。曲中「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也是她一去不歸的明證。「三春去後諸芳盡」,迎春出嫁八十回前已寫到,元春之死、探春遠嫁,從她們的曲文和有關的脂批看,也都在賈府事敗之前,可能八十回後很快就會寫到,這樣,八十回後必然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情節發展相當緊張急遽,決不會像續作者寫「四美釣游魚」那樣鬆散、無聊。
『捌』 散文詩的書寫格式
散文講究開形散而神不散,不用拘形式可以隨心所欲的寫,只有你平有有積累,便是不難的,如果你沒有的話也可以臨時
抱佛腳了,這不能替你寫.所能說的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