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元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

元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

發布時間: 2022-02-17 13:31:00

① 元青花梅瓶在收藏界為何會後來居上,它有何獨特的魅力

元青花梅瓶在收藏界為何會後來居上,它有何獨特的魅力?(五)看內壁

元青花瓷瓶、罐內壁多不施釉,內壁為砂胎,器身一般採用分段製作粘接而成,故器腹與器底往往留有明顯的胎接痕。梅瓶內與肩部連接處多不修胎,故有毛糙感。內壁胎接痕多為凸起約1~2毫米不等的胎接痕,粗細大小不規則,手摸有圓潤細膩質感。瓶內壁砂胎略帶淡黃色,胎內壁砂眼及內壁稀朗小顆料石明顯可見,腹上部一般無修胎處理,腹下部至底多有修胎旋痕紋,瓶內壁稀朗砂眼明顯可見。強光斜看內壁稀朗砂眼內閃出星光點,發出亮光,也稱陰陽光點。

(六)看底足

元代青花瓷瓶、罐類器的底部多呈內凹圈足狀,足底寬厚,少量足底呈外側斜削狀,挖足有淺有深,多為挖淺足。碗盤類器圈足則多呈外側斜削狀,但無論是琢器還是圓器,圈足均有較規則及不規則之感。瓶、罐之類有的足底砂胎顯有扎緊感,也有的胎質略呈疏鬆感,細小砂眼及黑糊麻點清晰可見,有的足底微凸起呈雞心狀。瓶、罐足底多有旋痕紋,呈火石紅及赭紅色,有的圈底及足底稀朗小顆料石明顯可見,粘有稀朗大小塊不一的黑釉斑痕,並有自然炸開狀。

(七)看顯色與氣泡

元青花的顯色也很重要,瓶、罐的外足圈一般聚釉較厚顯出水綠色,也有顯出鴨蛋青色,器身釉面往往會顯出青白色、淺淡藍色,或偏黃褐等色。元代中早期的青花瓷瓶、罐之類顯色明顯,顯色是隨空氣中的干度、濕度、溫度、季節的變化來顯出釉面不同的顏色。元代中早期瓶、罐之類青花瓷釉面上有時會出現微弱冒汗現象,一般為天氣炎熱季節,還有元代中早期的青白釉和樞府釉的青花上大多數是沒有氣泡的。從至正年間開始燒制的青花瓷、白釉及卵白釉的青花上會有氣泡的,但是會有大小兩種氣泡,小氣泡多,元青花瓷的釉面大多顯得干透呈瑩潤透明狀。

②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的藏品構造

梅瓶通體繪青花紋飾,分三組,肩部飾鳳穿牡丹紋。腹下部繪仰覆蓮紋和忍冬紋一周。腹部主題紋飾為四個菱形開光,分別繪有中國古代四位高士閑情逸致、恬靜自然的場景。其故事取材高雅,即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喜愛蘭花,蘭花為傳統寓言紋飾,古人以幽谷蘭花喻隱逸之君子;宋代著名理學家周敦頤酷愛蓮花,蓮花紋飾以象徵身居高位,廉潔奉公,運用蓮與廉同音,意蘊「一品清廉」之意;人稱「梅妻鶴子」的北宋著名詩人林和靖一生未婚,痴愛梅花的高雅和白鶴的飄逸;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深愛菊花的傲霜品性,淡泊名利,嚮往美好的田園生活。

③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的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元代(1271-1368)文物。高38.7厘米,口徑6.4厘米,底徑13厘米。瓷器。出土時間:2006年,出土地點:湖北省鍾祥市郢靖王墓。
青花瓷器的燒制盛於元、明、清三代,屬於釉下彩瓷。青花瓷是採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瓷坯上描繪紋飾,再施透明釉燒制而成。鈷料經高溫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
湖北省黃梅縣出土的延祐六年(1319年)紀年墓塔式罐,是目前考古所見時代最早的元青花完整器,在青花瓷器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郢靖王朱棟(1338-1414)為明太祖朱元璋第23個兒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晉封郢王,永樂六年(1408年)六月就藩湖北安陸(今湖北省鍾祥市),永樂十二年十一月一日(1414年12月12日)薨,謚號為靖,又稱郢靖王。
2005年,考古學家對郢靖王墓進行搶救性發掘,墓中出土了2件青花梅瓶,其造型、胎質、紋飾、釉色等各方面都具有元青花特徵,特別是四愛圖梅瓶,與傳世的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幾乎一致。這件梅瓶肩部飾有鳳穿牡丹紋,腹部設有四個開窗,分別繪制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梅鶴等四幅文人雅圖,故名「四愛圖」。梅瓶足部繪飾仰覆蓮紋,三層紋樣以卷草紋、錦帶紋為界。釉色白中泛青,色彩青翠艷麗,為元青花瓷器中的精品之作。

④ 元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的介紹

高44厘米,口徑5.4厘米,梅瓶花色共分為五層,也就是說器身自上而下有五層圈帶專紋飾,肩上部繪有一周覆蓮紋屬,內有珊瑚、靈芝等「雜寶」紋樣。接下來是一圈纏枝牡丹紋飾。腹部周身繪滿纏枝牡丹青花圖案,緊接著是一條較窄的卷草邊飾。脛部裝飾有卷草紋及仰蓮如意紋一周。紋飾帶有寬有窄,其間以弦紋相隔,青花構圖嚴謹,層次分明,主題突出,渾然一體,顯得繁而不亂。筆意深沉有力,青色艷麗之中又帶古樸,風格生動豪放。

⑤ 大家幫忙鑒定下,看看這個瓷器是不是元青花呢又或者現在市場上能賣多少錢呢

您的這一個瓷片,版式元青花的;底胎製作工藝、青花發色、造型,是典型的明代晚期的青花瓷;市場上一般喊價在50元左右;可以當一個標本,有一定收藏價值的,一定要好好保存!

⑥ 元青花為什麼能創下世界紀錄高價

元青花

元青花瓷器多為盤、罐、梅瓶、長頸瓶、葫蘆瓶、玉壺春瓶、扁瓶、執壺等造型,聰造型上說,高頸大罐、扁壺、匝、葫蘆瓶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八棱玉壺春瓶、八棱執壺、八棱梅瓶是少見的元代特殊形式。至今為止,在國內還未開發現有典型元青花的碗、盤之類的日用器皿。因此,元青花的總生產量並不大,而國內的傳世品也就較為罕見了。

鬼穀子下山

鬼穀子卻有其人,鬼穀子下山也確有其事。元代青花瓷器鬼穀子下山圖罐主體紋飾了鬼穀子下山時的景象,這個紋飾還有個故事,描述的是鬼穀子在齊國使節的請求下決定下山前去搭救被燕國關押著的徒弟齊國名將孫臏和獨孤陳的故事。

《鬼穀子下山》元青花大罐是全球僅存的八件元青花人物故事瓷之一,國家一級文物。瓷罐高27.5cm,口徑21.5cm,腹徑34.5cm,足徑20.6cm,素底寬圈足,直口短頸,唇口稍厚,溜肩圓腹,肩以下漸廣,至腹部下漸收,至底微撇。繪有「鬼谷下山」圖,傳神生動,畫工細膩,堪稱元青花絕世珍品。

它曾經代表中國元代青花工藝的巔峰,它於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德舉行的「中國陶瓷、工藝精品及外銷工藝品」拍賣會上,以1400萬英鎊拍出,加傭金後為1568.8萬英鎊,摺合人民幣約2.3億,創下了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

近年元青花的拍賣成交價:

1、元青花雜寶雙龍紋雙獅頭罐成交價:3450.00萬時間:2016.7.17

2、元青花昭君出塞圖大罐成交價:2360.00萬時間:2016.4.30

3、元青花八棱罐纏枝牡丹海馬大罐成交價:2360.00萬時間:2017.4.15

4、元青花雲龍紋梅瓶成交價:2070.00萬時間:2016.06.12

5、元青花纏枝牡丹紋蹲獅鈕蓋盒成交價:2070.00萬時間:2017.6.8

⑦ 江西省高安市博物館19件元代青花瓷是

沒錯,就是在博物館,聽說價格不菲呢,有機會的話可以去看看。

⑧ 明代陪葬的那些"元青花"陶瓷,出現哪裡,陪伴哪些古代官員

青花瓷發端於唐代,但是,真正的大發展是在元帝國時期。元青花獨特的藝術價值,日益上漲的經濟價值,流傳甚少的現狀,使其成為古陶瓷界萬人矚目的巨星。

在元青花中,有十件出土於九處明代墓葬中,它們都是元代景德鎮窯燒制的產品,是難得的標准器,見本文所附的明代紀年墓葬中出土元青花統計表。本文擬將它們從元青花中梳理出來,一一列舉如下,再加以分析,以期為進一步研究元青花提供些許對比資料。

明代紀年墓葬中出土的元青花概況

1丶元青花高足碗。外繪青花龍紋,內繪青花菊花紋。1970年出土於江蘇省南京市中央門外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汪興祖墓。現藏於南京市博物館。

2丶元青花龍紋罐,1971年出土於山東鄒城市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明魯荒王朱檀的戈妃墓。現藏於山東省博物館。

3丶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紋梅瓶,1950年出土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東善橋將軍山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沐英墓。現藏於江蘇省南京市博物館。

4丶元青花纏枝牡丹紋蓋罐,1973年出土於安徽省蚌埠市,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湯和墓。現藏於安徽省博物館。

5丶元青花雲龍紋梅瓶,元青花「四愛圖」紋梅瓶,2006年出土於湖北省鍾祥市,明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郢靖王墓。湖北省博物館收藏。

6丶元青花鳳穿花紋梅瓶,1990年出土於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台區鐵心橋鄉尹西砂石廠,明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王氏墓。現藏於南京市博物館。

7丶元青花蓮池鴛鴦紋碗,1960年出土於江蘇省南京市中華門外郎宅山,明永樂十六年(公元1418)葉氏墓。南京市博物館收藏。

8丶元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1959年出土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應塘村,明正統四年(公元1439)沐晟墓。南京市博物館收藏。

9丶元青花纏枝牡丹紋鋪首耳蓋罐,1980年出土於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季橋鄉顏劉村鳳凰墩,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陶升夫婦合葬墓。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博物館收藏。

在考古發掘中古代墓葬中出現前朝器物屢見不鮮,如大名鼎鼎的《蘭亭序》不是被唐太宗帶走了嗎。據《隋唐嘉話》記載:貞觀十年,乃拓十本以賜近臣。帝崩,中書令褚遂良奏:「《蘭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於昭陵。

元代青花瓷被明代皇族國戚和王公大臣視為寶物,生前珍愛,死後帶進墳墓也就不奇怪了。上述明代墓葬其主人皆是王公顯貴。

⑨ 清雍正鬥彩纏枝花紋梅瓶什麼時候買好

宋定窯 孩兒瓷枕博物院藏國家一級文物
元代青花鬼谷下山圖罐2.2789億元
「錦香亭」圖罐 4917萬元 港幣
雙葫蘆紋瓶 4998萬元 .3元人民幣
明成化全球惟一的成化鬥彩孤品大鬥彩三秋杯
明喜靖彩釉大罐59.8萬美元
明萬曆五彩荷塘鴛鴦圖蒜頭瓶404萬港元
明成化青花獅子滾綉球紋碗碗781萬元
明宣德青花纏枝花卉紋缸1045萬元
明宣德青花柬蓮紋板沿大盤308萬元
明宣德青花留白纏枝牡丹紋大罐418萬元
明成化青花菱龍紋高足碗418萬元
明洪武釉里紅如意雲形纏枝牡丹菊紋大碗385萬元
明宣德青花雙鳳穿牡丹紋小瓶913萬元
明宣德青花折枝枝牡丹棱口八方四足花盆41.73萬美元
明宣德釉里紅青花高足杯37.44萬美元
明永樂青花纏枝玫瑰花紋大碗44.5萬美元
明永樂青花折枝花果紋梅瓶116.38萬美元
明永樂清花纏枝瓜紋小罐660萬元
清乾隆御制琺琅彩古月軒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11548港元
清乾隆粉彩百子紋雙耳瓶
清乾隆粉彩描金《福壽》蕃蓮紋葫蘆瓶
清乾隆郎窯紅膽瓶
清乾隆青花纏枝花卉紋盉
清乾隆青花纏枝花卉紋花觚
清乾隆青花纏枝花卉紋雙耳六方瓶
清乾隆青花龍紋天球瓶
清乾隆青花壽山福海紋花口瓶
清乾隆青花雙耳扁瓶
清乾隆青花仙鶴紋帶托爵杯
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蝠紋花口瓶
清雍正鬥彩團花菊蝶紋蓋罐,通高10.4cm,口徑5cm,足徑5.4cm
清雍正琺琅彩雉雞牡丹紋碗,高6.6cm,口徑14.5cm,足徑6cm
清雍正粉彩鏤空團壽蓋盒通高13.2cm,口徑21.7cm,足徑12.9cm
清雍正粉彩團蝶紋碗,高6.8cm,口徑13.5cm,足徑4.7cm
清雍正黃地琺琅彩梅花紋碗,高6.2cm,口徑12cm,足徑4.6cm
清乾隆青花蝠果紋葫蘆瓶
清雍正粉彩葫蘆紋碗高5.8cm,口徑11.9cm,足徑4.6cm
清雍正粉彩梅花紋碗高5cm,口徑9.2cm,足徑3.8cm
清雍正胭脂紅地開光琺琅彩花鳥紋碗高4.5cm,口徑9.2cm,足徑3.6cm
清雍正粉彩雉雞牡丹紋盤高5cm,口徑35.5cm,足徑21.5cm
清雍正藍料彩山水圖碗,高5.5cm,口徑10cm,足徑3.9cm
清乾隆粉彩八桃天球瓶,高 50.6cm,口徑11.9cm,足徑17.7cm
清順治五彩牡丹紋尊,高58cm,口徑19.5cm,底徑18cm
清雍正鬥彩纏枝花紋梅瓶高26.3cm,口徑5.5cm,足徑11.9cm
清雍正鬥彩如意耳蒜頭瓶高26cm,口徑5.2cm,足徑11.8cm
清雍正鬥彩團花紋罐,高17.2cm,口徑8.4cm,足徑7.8cm
清雍正粉彩牡丹紋盤口瓶高27.5cm,口徑6.3cm,足徑8.6cm
清雍正粉彩人鹿紋梅瓶高16.6cm,口徑3.2cm,足徑6.1cm
清雍正秋葵綠釉如意耳瓶,高26.3cm,口徑5.3cm,足徑11cm
清雍正五彩仕女紋罐,高34.1cm,口徑14.6cm,足徑15.3cm
清雍正粉彩花蝶紋瓶,高37.6cm,口徑4.1cm,足徑11.6cm
清乾隆粉彩百鹿尊
清乾隆 御制琺琅彩花石錦雞圖瓶
清乾隆御制琺琅彩花石錦雞圖瓶(同上)
清乾隆御制黃釉青花躍龍捧壽紋六方瓶
清乾隆粉彩八仙過海六方瓶
清乾隆粉彩八仙過海六方瓶(同上)
清乾隆胭脂紅地粉彩纏枝花卉紋尊
五彩加金花碟紋攢盤
清乾隆粉彩八吉祥蓋碗
清乾隆粉彩百壽紋表
清乾隆粉彩纏枝花卉紋大碗
清乾隆粉彩纏枝花鳥紋鳳耳瓶
清乾隆粉彩蕃蓮紋花觚
清乾隆粉彩纏枝花卉紋大碗
清乾隆粉彩福壽紋雙耳瓶
清乾隆粉彩果蝠紋葫蘆瓶
清乾隆粉彩花果大碗
清乾隆粉彩描金《福壽》蕃蓮紋葫蘆瓶
清乾隆粉彩竹石花鳥燈籠瓶
清乾隆粉彩竹石花鳥燈籠瓶(同上)
清乾隆高士筆筒
清乾隆各色釉彩大瓶
清乾隆 黃地青花花果紋盤
清乾隆爐均釉唇口瓶
清乾隆青花八吉祥紋賁巴壺
清乾隆粉彩描金《福壽》蕃蓮紋雙耳瓶
清乾隆粉彩眾仙捧壽紋雙耳瓶
清乾隆窯變釉卷口六棱瓶
五彩十二月花卉紋杯,清康熙,高4.9cm,口徑6.7cm,足徑2.6cm
清乾隆醬地描金凸雕靈桃瓶
清乾隆藍釉描金龍花口瓶
清乾隆粉彩開光八仙過海圖盤口瓶5280萬元.
清乾隆粉彩瓜棱瓷鼻煙壺通高6cm,腹徑3.1cm
清乾隆琺琅彩山石花卉紋小瓶高9.1cm,口徑1.6cm,足徑2cm
清乾隆琺琅彩雙環瓶高14.1cm,口徑5.5cm,足徑6.4cm
清乾隆釉里紅三果紋梅瓶高29.6cm,口徑6.1cm,足徑11.2cm
清乾隆琺琅彩纏枝花卉蒜頭瓶高18cm,口徑2.6cm,足徑5.5cm
清康熙郎窯紅釉鳳尾尊高45.5cm,口徑12.7cm,足徑14.4cm
清康熙冬青釉暗花海水龍蘿卜尊高19.2cm,口徑3.3cm,足徑3.5cm
清乾隆琺琅彩開光雙戟小瓶高8.9cm,口徑1.4cm,足徑1.6cm
清乾隆琺琅彩嬰戲紋雙連瓶通高21.4cm,口徑9—5.2cm,足徑10—6cm
清乾隆琺琅彩開光山水詩句瓶高26cm,口徑12.1cm,足徑12.1cm
清乾隆琺琅彩纏枝蓮紋雙連瓶高17.5cm,口徑6.8—4.8cm,
清道光紅彩繩紋狀元紅酒壇通高15cm,口徑4.8cm,底徑6cm
清乾隆粉彩菊花鵪鶉圖瓷鼻煙壺通高6.2cm,腹徑2.6cm
清康熙釉里紅團花鋸齒紋搖鈴尊1244萬港元
清乾隆茶葉末釉描金蝙蝠紋帶葫蘆瓶504.8萬港元
清乾隆粉彩九老圖燈籠瓶528萬元
清乾隆黃地綠彩八吉祥五蝠捧壽圖折沿盤460萬港元
清乾隆黃地粉彩福壽萬代圖葫蘆瓶40.3萬美元
清乾隆青花纏枝花卉龍鳳爭珠圖雙龍耳扃壺80.49萬美元
清乾隆松石綠地粉彩花卉龍把多壺
這些都是國寶級的瓷器,還有一些國寶級的瓷器沒有統計到。

⑩ 明朝王爺 沐晟的妻子

夫人程氏。

南京江寧縣將軍山沐晟墓中出土一件元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現藏南京市博物館。

《明史》(卷126):「晟,字景茂,少凝重,寡言笑,喜讀書。太祖愛之。歷官後軍左都督。建文元年嗣侯。比就鎮,而何福已破擒刀干孟,歸思倫發。亡何,思倫發死,諸蠻分據其地,晟討平之。以其地為三府二州五長官司,又於怒江西置屯衛千戶所戍之,麓川遂定。初,岷王封雲南,不法,為建文帝所囚。成祖即位。遣歸藩,益驕恣。晟稍持之。王怒,譖晟。帝以王故詔誡晟,貽書岷王,稱其父功,毋督過。永樂三年,八百大甸寇邊,遏貢使,晟會車里、木邦討定之。明年大發兵討交址,拜晟征夷左副將軍,與大將軍張輔異道自雲南入。遂由蒙自徑野蒲斬木通道,奪猛烈、掤華諸關隘。舁舟夜出洮水,渡富良江,與輔會師。共破多邦城,搗其東西二都,盪諸巢,擒偽王黎季犛,語在《輔傳》。論功封黔國公,歲祿三千石,予世券。交址簡定復叛,命晟佩征夷將軍印討之,戰生厥江,敗績。輔再出帥師合討,擒定送京師。輔還,晟留捕陳季擴,連戰不能下。輔復出帥師會晟,窮追至占城,獲季擴,乃班師,晟亦受上賞。十七年,富州蠻叛,晟引兵臨之,弗攻,使人譬曉,竟下之。仁宗立,加太傅,鑄征南將軍印給之。沐氏繼鎮者,輒予印以為常。宣德元年,交址黎利勢熾,詔晟會安遠侯柳升進討。升敗死,晟亦退兵。群臣交劾晟,帝封其章示之。正統三年,麓川思任發反。晟抵金齒,與弟昂及都督方政會兵。政為前鋒,破賊沿江諸寨,大軍逐北至高黎共山下,再破之。明年復破其舊寨。政中伏死,官軍敗績。晟引還,慚懼發病,至楚雄卒。贈定遠王,謚忠敬。晟席父兄業,用兵非所長,戰數不利。朝廷以其絕遠,且世將,寬假之。而滇人懾晟父子威信,庄事如朝廷。片楮下,土酋具威儀出郭迎,盥而後啟,曰:「此令旨也。」晟久鎮,置田園三百六十區,資財充牣,善事朝貴,賂遺不絕,以故得中外聲。晟有子斌,字文輝,幼嗣公爵,居京師,而以昂代鎮。」

熱點內容
牡丹哥檔案 發布:2025-09-11 22:03:51 瀏覽:17
可愛的情人節護符 發布:2025-09-11 21:57:50 瀏覽:507
玫瑰花cdr 發布:2025-09-11 21:53:40 瀏覽:222
荷花昨疊 發布:2025-09-11 21:44:48 瀏覽:90
女孩拿著一朵玫瑰花 發布:2025-09-11 21:41:53 瀏覽:139
麗斯百合6 發布:2025-09-11 21:41:40 瀏覽:168
家庭花卉修剪 發布:2025-09-11 21:31:04 瀏覽:415
吊蘭花簽 發布:2025-09-11 21:30:22 瀏覽:729
魏蘭花 發布:2025-09-11 21:28:38 瀏覽:877
給你一朵花表情包視頻 發布:2025-09-11 21:24:31 瀏覽: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