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白鷳
Ⅰ 王城公園的建設沿革
王城公園是洛陽市政府為了紀念歷史名城——周王城,在其遺址上修建的。
1955年10月,開始征地291畝修建 ,並建了溫室和辦公室152.64平方米,原有牡丹22個品種214株。次年,將老城畢宅院內15畝牡丹全部移入, 秋季在新村購置牡丹800株。「五一」正式對外開放,建園初期面積約320畝,綠地面積250畝,位於澗河橋南 。 1957年,在大門口內廣場東邊堆假山一座,次年,重建游泳池,新建音樂池一個,後改為滑冰場。59年,新建廣場,重建花展房一排。到1961年,園有牡丹22種增至33種,芍葯原有6種增至25種。建成澗河吊橋和大型牡丹花壇一個。
1968年,在大門口內廣場塑漢白玉毛澤東雕像,在牡丹壇中央建標語牌。1977年,拆除吊橋,開辟第二個牡丹壇,在園中央建牡丹閣花壇,其南建環形長廊,完成部分綠化工程。
1982年9月21日,市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定牡丹為洛陽市的「市花」,並確定每年的4月15日至25日為「牡丹花會」 。次年,嫁接牡丹2484株。拆除文革時期的「標語塔」,在其原址上新建了「牡丹仙子」 石膏塑像,高達7米。4月,首屆牡丹花會在「牡丹閣」隆重舉行。1985年,引進牡丹37個品種600株。
1986年對西區進行了改造,修建了公園西大門和周文化區及韶樂台,開辟了兩個景區:「紫庭春早」與「郟鄢紀勝」;四個文化點:「河圖洛書」碑,周王城城牆遺址,周代紀勝柱群,及「王城圖案地面」,神元台共七組建築群。在原人工湖的基礎上擴建形狀像鳳的人工湖十畝;新建古色古香的水上茶社「紫筠齋」。同年成立「韶樂藝術團」。
1987年,園內牡丹品種237個,11000餘株,繁殖牡丹2500株,種植竹子13652株。完成西區綠化植物配置,「韶樂台」及其底座雕刻竣工, 畫中雕刻的是從周平王遷都洛陽到秦始皇統一中國這549年間發生的與洛陽有關的32個故事,因此,這面牆壁也就被人稱為「故事牆」。在韶樂台上置有編鍾、編馨、古箏等古典民族樂器。次年4月修建了公園正大門,修建了仿古周鼎。1991年,首次成功舉辦「全國名花展覽會」,首屆無錫全國菊花大賽上榮獲「香型獨頭菊」三等獎和布置優秀獎;大門內新建:「碧桃園」和「十二生肖園」,在橋北動物區新建:「猴山」和「熊池」;在大門內外廣場興建兩組噴泉;在公園東區修建了地下「覓樂宮」,建築面積約2600平方米 。 1992年,擴建竹園3000平方米,利用磚行網種植草坪20000多平方米,補栽草坪4500平方米,種植草花帶1500平方米,新建組景花壇20個,新建溫室花房5座。改造了鴕鳥圈、雞籠2000平方米,繁殖動物9個品種140隻頭。次年新建「櫻花園」1887.6平方米,擴建「竹子園」、「臘梅園」;種植草坪10132平方米,改造東區假山,新植各種灌木1200株;引進牡丹589棵,調整牡丹閣三方牡丹,56個品種120株。動物全部遷移到橋北。改建大門內側為精品牡丹園,新建牡丹仙子和仙子觀景台。
1994年,在大門西側建成2000多平方米的臨街商品房和牡丹詩廊。更換牡丹花壇土500餘立方,更換老弱病株牡丹239株,種植新品種70多個,540株調整補種800多株。全年繁殖動物245隻,孔雀27隻、紅腹錦雞7隻、七彩雞47隻、珍珠雞101隻、烏雞63隻。次年,牡丹仙子塑像移到洛陽牡丹園,在原址修建了「武後賞花」群雕,雕像高3.6米,底座高1.2米。開辟了總面積約2350平方米的牡丹精品區,擴大牡丹種植面積900平方米;並重塑了優質漢白玉質地的「牡丹仙子」塑像,高達5.8米;修建了牡丹仙子觀花台 。
1997年,與蘇州動物園聯合繁殖華南虎,七月在蘇州成功生產一胎四子。12月1日東北虎又產下三仔,首創建園以來老虎在王城公園繁殖先例。當年共繁殖動物12個品種288隻,其中華南虎2隻,東北虎3隻,黑熊2隻,非洲獅3隻,梅花鹿3隻,藍孔雀3隻,紅腹錦雞70隻,褐馬雞1隻,牡丹鸚鵡8隻,虎皮鸚鵡120隻,隼2隻,白鷳4隻。引進動物10個品種25隻,調出動物7種33隻。次年,橋北動物區修建佔地2300平凡米的動物散養場「孔雀苑」。繁殖東北虎7隻,黑熊1隻,梅花鹿2隻,矮馬1隻,食蟹猴1隻,恆河猴2隻,藍孔雀68隻,紅腹錦雞60隻,白鷳24隻,白孔雀3隻,白頸長尾雉2隻,其中白頸長尾雉和食蟹猴首次繁殖成功,白鷳的繁殖數量2009年達到了歷史上沒有的好成績,尤其是東北虎在一年內繁殖兩胎7仔,並且成活率100%,在國內是比較稀少的。動物共繁殖171隻,11個品種 。
1999年,在正大門內側原草坪地,建成自然風格的國際牡丹園,面積4.9畝,引進國外牡丹品種106個,5800餘株,新建橋北大花壇1400平方米。4月17日東北虎順利產下三隻虎寶寶,繁殖東北虎3隻,華南虎1隻,黑熊1隻,駱駝1隻,鴕鳥1隻,獼猴4隻,長尾猴1隻,梅花鹿3隻,雉雞80隻。橋北動物區新建散養獅虎山3000多平方米。次年,拆除了兩層辦公樓和接待室,改建成甘肅牡丹園,面積約4000平方米,引進甘肅紫斑牡丹600株65個品種;國外牡丹106個品種5000株。繁殖東北虎4隻,梅花鹿2隻,矮馬4隻,藍孔雀58隻,白孔雀17隻,恆河猴5隻,鴕鳥6隻,珍珠雞和鸚鵡100多隻 。
2001年,種植草坪9800平方米,調整移栽花木60餘株,在園內修建青磚小路,涼亭,設置石桌,石凳,對園內道路加寬5200平方米。拆除東大門,搬遷醫務室,重建雕梁畫棟的仿古大門,形成長約1公里錯落有致的仿古建築群。繁殖東北虎4隻,非洲獅2隻,梅花鹿4隻,恆河猴2隻,藍孔雀98隻,白孔雀12隻,恆河猴5隻,鴕鳥36隻,紅腹錦雞22隻,白鷳18隻、珍珠雞、虎皮鸚鵡、牡丹鸚鵡200多隻 。
2002年,對園內:鳳湖北、西南假山改建、牡丹仙子廣場、橋北地宮假山堆建、北大門擴建、十二生肖搬遷、動物區等許多景區進行修整治理。鴕鳥散養展覽場2000平方米,改造小熊貓館2000平方米。2003年7月,王城動物園掛牌成立。今秋調整牡丹598棵,新種牡丹2360棵,擴大種植面積1000平方米。引進動物四隻,增加新品種2個;全年繁殖動物11個品種210頭(只)。2004年,調整精品牡丹598株,在公園北區新植牡丹2360株,擴大牡丹種植面積1000平方米調整精品牡丹598株。2005年,對牡丹詩廊進行了彩繪,對沉香樓進行了內部裝修,設置了貴賓接待室。引植牡丹2000餘株,植於假山之上,滿足了遊客賞花需求。對公園東圍牆進行了改造,實施了拆牆透綠工程。對紫斑牡丹園、沉香樓花壇等地段,調整補栽牡丹1500餘株。新引進馬鹿2隻,白氂牛2隻,白唇鹿2隻,猞猁2隻,金毛羚羊1隻,美洲虎1隻,狒狒2隻,狼1隻。成功繁殖難度較大的小熊貓2隻,獼猴9隻,梅花鹿3隻,黇鹿1隻,稚雞、鳥類80餘只 。
2007年,對沉香樓周邊、原紫斑牡丹園及橋南三角地等地段實施改造,引進牡丹品種50多個4600多株,投資達100萬元,並調整園內牡丹1500餘株,在沉香樓南側種植大株牡丹4棵。2010年,新增牡丹種植面積1500平方米,新植和補栽園內牡丹5200株,並利用豐富的品種優勢,新嫁接牡丹10000餘株。園內動物園共繁育華南虎4隻、松鼠猴4隻、黑帽懸猴1隻、斑馬1隻、鹿類8隻、獼猴9隻,雉雞類100餘只,水禽8隻,鳥類50餘只。園內的華南虎數量已經移居全國第二位,長江以北第一位 。
截至2015年,園內牡丹觀賞區佔地15.5公頃,合233畝,分為牡丹仙子觀賞區、丹香迎賓牡丹觀賞區、紫雲天香台牡丹觀賞區、王城春早牡丹觀賞區、甘棠洲牡丹觀賞區、傲梅渲春牡丹觀賞區、春曉岸牡丹觀賞區等七大牡丹觀賞景點。種植牡丹880個品種,十三萬余株,涵蓋九大色系、十個花型的牡丹,早中晚品種各佔15%,65%,20%。
Ⅱ 找些名稱
樹木
銀杏 裸子植物
油松, 裸子植物
雪松 裸子植物
白皮鬆 裸子植物
側柏 裸子植物
白楊樹 楊柳科
加拿大楊
小葉楊
柳 楊柳科
桑樹 桑科
無花果 桑科
構樹 桑科
白榆 榆科
白蠟樹
白杜
小葉黃楊
玉蘭
核桃 胡桃科
杜仲 杜仲科
柿樹 柿樹科
黑棗 柿樹科
珍珠梅 薔薇科
毛櫻桃 薔薇科
榆葉梅 薔薇科
山楂 薔薇科
紫荊 蘇木科
合歡 含羞草科
刺槐 蝶形花科
國槐 蝶形花科
龍爪槐 蝶形花科
葡萄 葡萄科
欒樹 五患子科
臭椿 苦木科
香椿 楝科
元寶槭 槭樹科
蓖麻 大戟科
金銀木 忍冬科
還有
紫薇
連翹
迎春花
木槿
梧桐
懸鈴木
泡桐
丁香
黃刺玫
圓柏
重瓣隸棠
猥實
五色梅
紫藤
地錦(爬山虎)
牡丹
石榴
海棠
櫻花
錦帶花
日本小檗
花兒
彼岸花、粉蝶花(白色小花)、蝴蝶蘭(很象蝴蝶)、黃秋葵、霍香薊、鸞尾花、馬蹄蓮、玫瑰石蒜、茉莉花、蒲公英、牽牛花、天藍鼠尾草(很漂亮的哦!)、櫻花、曼陀羅、虞美人.桔梗、紫竹梅、紫羅蘭、玫瑰、鬱金香、天堂鳥花、菊花、百合、滿天星、薔薇花、八仙花、紫藤花、荷花、丁香花、牡丹花、蘭蛤、梅花、月季花、換錦花、美人蕉、稻草石蒜、忽地笑、江蘇石蒜、朱頂紅
毛地黃、 雞冠花、千日紅、 紫茉莉、三色堇、橐吾、木芙蓉
迷迭香、 扶桑、德國鳶尾、柳葉馬鞭草、
耬斗菜、長萼瞿麥、天竺葵、雙蝴蝶、
澤八仙、澤綉球、
小溲疏、
夏堇、雲錦杜鵑、紫鴨跖草、鴨跖草、水鬼蕉、風雨花、乳白石蒜、蔥蘭、紫嬌花、喇叭水仙、黃水仙、長筒石蒜、藍睡蓮、重瓣棣棠、海棠花、西洋鳳仙花、紫葉酢漿草(是花哦!)、光葉子草水仙花、梔子花、玉蘭花、杜鵑花、迎春花、向日葵、石榴花
鳥兒
鴇 鵯 鶬 鶉 雕 鶚 鴿 鵠 鶡 鴻 鵙 鴂 鷺 難 鷗 鵬 鵲
鷫 鷤 梟 鴞 雅 焉 雁 燕 鷂 鶂 鶯 鷹 鷸 鳶 鸇 鴆 鷙
鵪鶉 八哥 白鸛 白鶴 白䴉 白鷺 白鵬 白隼 白鷳 百靈 斑鶇 半翅
撥谷 伯勞 伯趙 勃姑 博勞 布穀 彩鸛 彩䴉 彩鷸 蒼鷺 蒼鷹 鶬鶊
草鷺 草鴞 晨風 鴟鴞 池鷺 斥鷃 赤鳥 赤雀 赤烏 楚烏 春扈 催歸
踆烏 大鴇 大風 大鵟 戴菊 戴絍 戴勝 丹雀 雕鴞 冬扈 豆雁 杜鵑
杜宇 煩鶩 翡翠 蜂虎 蜂鳥 蜂鷹 鳳雛 芙蓉 鴿子 歸飛 郭公 海鷗
河鳥 河烏 鶴鷸 黑鵯 黑鸛 黑䴉 黑顴 黑雁 紅鸛 紅隼 紅鴞 虹雉
鴻雁 畫眉 喚起 皇鳩 黃鵠 黃鸝 黃雀 灰鶴 灰鵐 灰雁 翚雉 磯鷸
吉了 棘扈 佳賓 佳客 家燕 劍鴴 交精 焦明 鷦鷯 金雕 錦鳳 錦雞
錦鳥 錦駝 精衛 九扈 雎鳩 鵑鳩 雋雉 孔雀 昆雞 藍鶴 藍鷳 老鴰
老扈 雷鳥 栗鵐 栗鳶 蠣鷸 椋鳥 鷯哥 獵隼 林雕 林鳥 林鷸 流離
隴客 露禽 蘆鵐 蘆鶯 鸕鶿 鷺鷥 綠鳩 綠鷺 綠雉 鸞鳥 麻雀 蒙鳩
棉鳧 妙言 木客 目黑 南客 鳥鶇 鳥市 琶鷺 頻伽 破鏡 琴鳥 青鳥
丘鷸 秋扈 鴝鶲 鴝鵒 鸜鵒 雀鷹 鵲鴝 鵲鴨 三趾 三足 桑扈 沙雞
山鶥 山鷹 商羊 勺雞 蛇雕 蛇雕 聖䴉 鳲鳩 石雞 世樂 樹鷚 樹鵲
霜禽 霜信 水鷚 水雉 松雀 松鴉 睢鳩 鵜鴂 鶗鴂 天鵝 田鷚 田鵐
禿鷲 禿鶖 宛雛 王母 葦鵐 文須 烏雕 烏鶇 烏鵲 烏鶲 烏鴉 五鳩
五鳥 五雉 兀鷲 希有 鵗雉 鸂鶒 喜鵲 夏扈 仙客 仙鶲 閑客 宵扈
蕭相 小鷗 小隼 小鵐 笑鳥 謝豹 信鴿 行扈 雄鷹 鵂鶹 旋目 雪雞
雪客 雪鴞 雪雁 血雉 鴉鵑 鴉鴞 岩鴿 岩鷚 岩鷺 燕鴴 燕鷗 燕雀
燕隼 燕子 陽烏 鷂子 冶鳥 野鴨 夜鷺 夜鷹 遺鷗 蟻? 陰羽 銀鷗
鸚鵡 鷹鵑 庸渠 游隼 魚雕 魚狗 魚鴻 魚鷹 雨燕 冤禽 鴛鴦 原鴿
原雞 鸑鷟 雲雀 噪鵑 澤鷸 翟雉 箴疵 知更 志鳥 雉鶉 雉雞 朱䴉
朱雀 竹雞 屬玉 子規 子嶲 走鵑 鷷雉 ?盧 ??
澳洲鶴 白額雁 白腹鶇 白腹鶲 白腹鷂 白鶺鴒 白肩雕 白眉鵐 白眉鴨
白琵鷺 白鵜鶘 白頭鵯 白頭鶴 白頭翁 白頭鷂 白尾海 白尾鷂 白枕鶴
斑頭雁 斑文鳥 斑犀鳥 斑胸鶲 斑魚狗 斑嘴鴨 半天嬌 暴雪鸌 北灰鶲
北極雀 北朱雀 草原雕 長耳鴞 長腳鷹 長尾雀 長秧雞 赤翡翠 赤腹鷹
赤頸鶴 赤頸鴨 赤胸鵐 大白鷺 大杜鵑 大山雀 大天鵝 大葦鶯 大嘴鳥
丹頂鶴 帝女雀 雕白鸛 東方鴝 渡渡鳥 短耳鴞 翻石鷸 反嘴鷸 縫葉鶯
佛法僧 告天子 海鸕鶿 寒號鳥 和平鴿 和平鳥 褐河烏 褐鰹鳥 褐林鴞
褐馬雞 黑翅鳶 黑耳鳶 黑浮鷗 黑冠雄 黑開鳥 黑頸鶴 黑卷尾 黑琴雞
黑水雞 黑頭鶴 黑尾鷗 黑嘴鷗 紅點頦 紅耳鵯 紅腹鶇 紅喉鶲 紅角鴞
紅腳隼 紅腳鷸 紅胸鴝 紅嘴鷗 花魁鳥 花臉鴨 花田雞 環喉雀 環頸鴴
皇冠鶴 黃脰鳥 黃喉鵐 黃鶺鴒 黃眉鶲 黃眉鵐 黃臀鵯 黃葦鳽 黃胸鵐
灰斑鴴 灰斑鳩 灰背鶇 灰背隼 灰伯勞 灰鶺鴒 灰卷尾 灰椋鳥 灰林鵖
灰林鴿 灰頭鵐 灰文鳥 灰喜鵲 灰燕鳽 火斑鳩 火烈鳥 姬田雞 極樂鳥
幾維鳥 金斑鴴 金背鳩 金翅雀 金黃鸝 金眶鴴 金絲雀 金絲燕 金腰燕
鯨頭顴 拘那羅 軍艦鳥 孔雀雉 苦惡鳥 闊嘴鳥 藍點頦 藍翡翠 藍歌鴝
藍磯鶇 藍孔雀 藍馬雞 老鴰翠 老快樂 勒山雀 理氏鷚 鐮翅雞 領角鴞
領岩鷚 硫黃鵐 柳雷鳥 綠翅鴨 綠畫眉 綠孔雀 綠頭鴨 羅紋鴨 貓頭鷹
玫瑰鳥 梅花雀 煤山雀 美洲鶴 明月鳥 擬掠鳥 牛背鷺 琵嘴鴨 平原鷚
普通鵟 翹嘴鷸 青腳鷸 秋沙鴨 卻火雀 人面鴞 肉垂鶴 三寶鳥 三趾鷸
三足烏 沙百靈 沙丘鶴 山斑鳩 山鶺鴒 山麻雀 扇尾鶯 壽帶鳥 樹麻雀
衰衣鶴 松雀鷹 蓑羽鶴 太平鳥 太陽鳥 天地女 文須雀 錫嘴雀 陷飛鳥
小白鷺 小鷦眉 小丘鷸 小勺鷸 小天鵝 小葦鳽 小鴉鵑 小雲雀 小??
信天翁 綉眼鳥 須浮鷗 岩雷鳥 燕行鳥 魚江鳥 臧馬雞 針尾鴨 雉火雞
中白鷺 中杓鷸 中杜鵑 朱頂雀 主紅雀 啄木鳥 紫嘯鶇 棕灶鳥 棕噪鶥
棕朱雀
安第斯鷹 八聲杜鵑 白背兀鷲 白額燕鷗 白耳畫眉 白腹姬鶲 白腹錦雞
白腹蛇雕 白喉磯鶇 白喉噪鶥 白頰噪鶥 白領翡翠 白眉地鶇 白目眶仔
白頭海雕 白尾海雕 白胸翡翠 白腰杓鷸 白腰草鷸 白腰文鳥 斑背潛鴨
斑冠犀鳥 斑頭鵂鶹 斑尾塍鷸 斑尾林鳩 斑尾榛雞 斑啄木鳥 斑嘴鵜鶘
北紅尾鴝 扁嘴海雀 長尾林鴞 長尾山雀 長趾濱鷸 沉石明雞 橙腹葉鵯
橙胸咬鵑 大麻開鳥 大衰衣鶴 大嘴烏鴉 東方角鴞 發冠卷尾 緋胸鸚鵡
菲律賓鷹 鳳頭百靈 鳳頭蒼鷹 鳳頭麥雞 鳳頭潛鴨 高山兀鷲 鴣藏雪雞
冠羽畫眉 鸛嘴翠鳥 褐翅鴉鵑 褐翅燕鷗 褐耳鷹鷓 褐頭鷦鶯 褐頭山雀
黑背燕尾 黑長尾雉 黑腹濱鷸 黑腹沙雞 黑喉草雀 黑喉石鵖 黑喉噪鶥
黑頸鸕鶿 黑頸?? 黑頦果鳩 黑臉琵鷺 黑臉噪鶥 黑領椋鳥 黑領噪鶥
黑眉葦鶯 黑頭角雉 黑尾原雞 黑胸蜂虎 黑枕黃鸝 黑枕藍鶲 黑枕燕鷗
黑啄木鳥 黑嘴松雞 紅腹灰雀 紅腹角雉 紅腹錦雞 紅喉姬鶲 紅交嘴雀
紅腳鶴鷸 紅腳鰹鳥 紅頸濱鷸 紅頸葦鵐 紅眉朱雀 紅頭潛鴨 紅頭山雀
紅頭穗鶥 紅尾伯勞 紅尾水鴝 紅胸黑雁 紅胸角雉 紅腰杓鷸 紅嘴黑鵯
紅嘴巨鷗 紅嘴藍鵲 虎斑地鶇 虎皮鸚鵡 虎頭海雕 虎紋伯勞 花頭鸚鵡
花尾榛雞 黃腹鷦鶯 黃腹角雉 黃腹山雀 黃腳銀鷗 黃眉姬鶲 黃眉柳鶯
黃腰柳鶯 黃嘴白鷺 灰背椋鳥 灰背燕尾 灰翅噪鶥 灰腹角雉 灰眶雀鶥
灰臉鵟鷹 灰山椒鳥 灰頭鷦鶯 灰頭麥雞 灰頭鴉雀 灰頭鸚鵡 灰胸竹雞
火尾綠鶥 火尾希鶥 姬啄木鳥 極北柳鶯 加拿大鶴 迦陵頻伽 尖尾濱鷸
金剛鸚鵡 金山珍珠 酒紅朱雀 葵花鸚鵡 藍耳翠鳥 麗色噪鶥 栗耳鳳鶥
栗喉蜂虎 栗葦開鳥 栗啄木鳥 領雀嘴鵯 綠喉蜂鳥 綠尾虹雉 綠鸚嘴鵯
綠啄木鳥 矛斑蝗鶯 矛紋草鶥 美洲神鷹 蒙古沙鴴 牡丹鸚鵡 牛頭伯勞
普通燕鴴 普通夜鷹 七彩文鳥 鉛色水鴉 翹鼻麻鴨 青腳濱鷸 青頭潛鴨
扇尾沙錐 雙角犀鳥 絲光椋鳥 四聲杜鵑 鐵嘴沙鴴 銅翅水雉 脫卻布袴
彎嘴濱鷸 五彩文鳥 西非冠鶴 小太平鳥 疣鼻棲鴨 疣鼻天鵝 玉帶海雕
沼澤山雀 震旦鴉雀 中華鷓鴣 珠頸斑鳩 紫翅椋鳥 棕背伯勞 棕背田雞
棕頸犀鳥 棕扇尾鶯 棕尾褐鶲 棕尾虹雉
暗綠綉眼鳥 白背啄木鳥 白腹軍艦鳥 白冠長尾雉 白喉紅臀鵯 白頸長尾雉
白胸苦惡鳥 斑姬啄木鳥 斑臉海番鴨 斑頭秋沙鴨 叉尾太陽鳥 長尾縫葉鶯
赤紅山椒鳥 大斑啄木鳥 大緋胸鸚鵡 大紫胸鸚鵡 東方大葦鶯 短尾信天翁
鳳尾綠咬鵑 海南虎斑鳽 海南山鷓鴣 黑翅長腳鷸 黑喉石即鳥 黑頸長尾雉
黑頭蠟嘴雀 黑尾蠟嘴雀 紅腳苦惡鳥 紅領綠鸚鵡 紅脅藍尾鴝 紅脅綉眼鳥
紅胸啄花鳥 紅嘴相思鳥 黃斑葦開鳥 黃腹灰鶺鴒 黃胸織布鳥 黃嘴河燕鷗
灰喉山椒鳥 辛巴威鳥 藍翅八色鶇 栗背短腳鵯 栗耳短腳鵯 綠翅短腳鵯
三趾啄木鳥 四川山鷓鴣 小白腰雨燕 小斑啄木鳥 小黑領噪鶥 小五彩鸚鵡
星頭啄木鳥 綉臉鉤嘴鶥 野口啄木鳥 銀耳相思鳥 銀喉長尾雀 中華秋沙鴨
紫背葦開鳥 棕腹啄木鳥 棕頸鉤嘴鶥 棕眉山岩鷚 縱紋腹小鴞
白腹黑啄木鳥 白喉藍頭磯鶇 緋紅金剛鸚鵡 黑枕綠啄木鳥 紅綠金剛鸚鵡
紅頭長尾山雀 灰喉針尾雨燕 軍用金剛鸚鵡 琉璃金剛鸚鵡 亞歷山大鸚鵡
Ⅲ 清朝宮妃著裝的描述是怎麼樣的。還有發髻
清代女裝,漢、滿族發展情況不一。漢族婦女在康熙、雍正時期還保留明代款式,時興小袖衣和長裙;乾隆以後,衣服漸肥漸短,袖口日寬,再加雲肩,花樣翻新無可底止;到晚清時都市婦女已去裙著褲,衣上鑲花邊、滾牙子,一衣之貴大都花在這上面。滿族婦女著「旗裝」,梳旗髻(俗稱兩把頭),穿「花盆底」旗鞋。至於後世流傳的所謂旗袍,長期主要用於宮廷和王室。清代後期,旗袍也為漢族中的貴婦所仿用。
旗袍或短裝有琵琶襟、大襟和對襟等幾種不同形式。與其相配的裙或褲,以滿地印花、綉花和襇等工藝手段作裝飾。襟邊、領邊和袖邊均以鑲、滾、綉等為飾,史書記載"……鑲滾之費更甚,有所謂白旗邊,金白鬼子欄干、牡丹帶、盤金滿綉等各色,一衫一裙……鑲滾之弗加倍,衣身居十之六,鑲條居十之四,衣只有六分綾綢,新時離奇,變色以後很難拆改。又有將羊皮做襖反穿,皮上亦加鑲滾,更有排須雲肩,冬夏各衣,均可加工......"。清初滿族婦女與男人的裝扮相差不多,不同之處只是穿耳梳髻,未嫁女垂辮。滿女不纏足不著裙,衣外坎肩與衫齊平,長衫之內有小衣,相當於漢女的肚兜,衣外之衣又稱「烏龍」。旗裝在清代,除具有上述共同特點外,不同時期的組合特徵仍比較鮮明。
康熙年間:貴族婦女流行一種身著黑領金色團花紋或片金花紋的褐色袍,外加淺綠色鑲黑邊並有金綉紋飾的大褂。襟前有佩飾,頭上梳大髻,也有包頭巾樣式。侍女是著黑領綠袍,金紐扣,頭上飾翠花,並有珠璫垂肩。
乾隆年間:婦女著鑲粉色邊飾的淺黃色衫,外著黑色大雲頭背心。裙邊或褲腿鑲有黑色綉花欄干,足著紅色弓鞋。也有著朱衣,袖邊鑲白緞闊欄干,足著紅色綉花鞋。也有的著鑲有黑邊飾的無領寶藍色衣者,襟前掛香牌一串,紐扣上掛時辰表、牙簽、香串等小物件。也有的在衣服外面結桔黃色帶子,垂在腰胯兩側與衫齊,帶子的端頭有綉紋。也有的著白紗汗衫,黑褲紅腰帶、紅肚兜,鞋後跟有提舌。
嘉慶、道光年間:女子多著低領藍衣紫裙,裙子鏡面和底邊均鑲黑色綉花欄干,袖口鑲白底全彩綉牡丹闊邊。也有的袖口和衣服裙子鑲闊欄干,裙帶垂至膝下,肩有鑲滾雲肩。也有的著團花綠衣淺紅色裙,裙的鏡面上綉少許折枝花數朵,披雲肩垂流蘇。
同治年間:流行藍緞地鑲闊邊的綢褲帶,帶寬一丈或數丈,帶端有綉紋。無論著裙著褲均有系帶的習俗。腰帶系後垂至膝下為尚。
光緒中期:婦女衣裙漸短,袖子漸寬,帶長過膝露出約一尺有餘,走動時隨風飄擺,也有將流蘇縫於帶端,擺動時呈現異樣效果。服色以選用湖藍、桃紅為多,也有寶石藍和大紅等色。
光緒末年:婦女的衣服身長過膝,採用大鑲滾裝飾,裙上有時加十六至二十條飄帶,每條帶尾繫上銀鈴,步行時有響聲,甚為風趣。衣襟前掛有金或銀制的裝飾物,如耳挖子、牙剔子、小毛鑷子等。有的還掛有梅檀一類的裝有香料的小香囊。也有的系著內裝香脂粉的綢緞或緙絲製成的小鏡袋。與此同時,上海流行一種新裝,這種新裝不但在袖邊,也在臂肘上飾以鑲滾,衣服較前窄且長,褲子也相應地窄了一些。並配以三至四對手鐲。如此新裝,確實將婦女們的形象裝扮得更加清秀和嫻靜。這種在原有基礎上稍加變化的新形式,在當時就是時髦的新潮裝。
清末流行衣袖裡面裝假袖口,少時一、二幅,多時二、三幅。這種裝束,一則為了顯示身份和富有;二則為加強旗裝封閉形式的風格特色。假袖口不但用料考究,裝飾布局也追求與旗袍相同,由此整體服飾更增加了華麗的效果,也加強了裝飾的層次感。假袖口一層層連接起來,顯現出窄袖的修長感覺。
宣統至民國初年:這個時期婦女的衫褲比光緒末年更窄小,衣領卻增高,甚至可以掩住面頰,如同馬鞍形狀。這個時期的鑲滾裝飾較前簡單得多,但襟前仍然系掛裝飾物。
清代女子服裝,有公服、禮服和常服。公服是自皇後至七品命婦規定的服制;禮服在民間指的是吉服或喪服。婚喪嫁娶及壽日的衣服,宮廷中是按命婦的品級規定的;常服形式多,變化服用也自由得多。
女裝常服
從《大清會典》和《大清通禮》的記載中得知,婦女日常用衣有嚴格規定,並受法律限制。當然由於它不受品級約束,因此相比之下服式種類較多。服用也隨意得多。只是對奴僕、優伶、皂隸限制不得使用絲、絹、紗、綾、緞、紬和羅等檔次較高的原料制衣,也不得使用細皮、細毛和石青色原料制衣,不得隨便使用珠、翠、金、銀、寶石等貴重的裝飾品,只能使用葛布、梭布、毛褐、繭紬、貉皮和羊皮等較粗質地的低級原料。在當時如出現「時式裝」,則首先在貴族中間服用,在帝制統治時期,人們的衣妝不輕易改變,至於「奇裝異服」就更不允許存在了。
明代較多使用的紐扣,主要用在禮服上,常服很少使用,明末時才有所普及。滿人入關後開始普遍使用紐扣,成為制衣的必備之物。民間用紐扣是受八旗兵的甲衣影響,同時也受到國外商品輸入的影響,因此逐漸在衣服的領邊和襟邊普遍使用。明代以前衣領大多是交領、對領和圓領、自清代旗裝用紐扣以後,衣領的形狀開始發生明顯的變化。出現了清代以前從未有過的立領、襟邊不外露,內衫也與前不同,大鑲大滾的工藝邊飾更是不一般,因而對裁剪縫紉技術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古代服裝十分崇尚「官樣」和「內家樣」,一般出新樣都首先來自這些式樣。乾隆以後,由於通商口岸開始有了商品的交流,使得新材料新花樣慢慢出現,兩廣和蘇杭一帶成為"時式新裝"的發源地;道光之後花樣愈出愈新,但是新時興的服裝式樣雖多,卻只能在貴族之間流行,平民不能隨意模仿。
自乾隆、嘉慶以後,不少旗女仿效漢服,在原來窄長的衣衫外面加上寬大袖子的馬褂,或加寬衫袍的衣袖,並學纏足等陋習,引起仁宗和宣宗動怒,連續下諭禁止,並申明滿洲八旗、蒙古、漢軍督統、副督統隨時詳查。違者治罪,一並嚴懲絕不寬大。
女裝禮服
分吉服和喪服兩類。宮廷中的吉服有如下規定:皇太後、皇後、皇貴妃和貴妃的吉服冠採用熏貂並綴朱緯(一種圖案);龍褂色為石青有綉文;龍袍色用明黃,皇子福晉、親王福晉的吉服冠用熏貂,頂用紅寶石。皇子福晉的吉服褂色用石青有綉文;皇子福晉蟒袍用香色,通綉九蟒五爪;文武官一品至九品的夫人所著補服隨夫品級,補子的形制為方,清末品官的命婦有用圓形補底。一品文官綉鶴;二品綉錦雞;三品綉孔雀;四品綉雁;五品綉白鷳;六品綉鷺鷥;七品綉雞?;八品綉鵪鶉;九品及未入流的綉練鵲。武官一品綉麒麟;二品綉獅子;三品綉豹;四品綉虎;五品綉熊;六、七品綉彪;八品綉犀牛;九品綉海馬。無品級的夫人用天青色大褂。不用補子,紅裙,衣袖口邊鑲綉可隨意。而妾只能用粉紅色和淡藍色。清代命婦的鳳冠(又名"珠冠",因冠上以珠為主要裝飾),霞帔、蟒襖沒有規定。總之,清朝命婦的各種品級均以綉蟒為裝飾。這一點與明代有些不同,明代命婦大衫不綉蟒,而只綉雉(瞿)、孔雀、鴛鴦和練鵲。
女裝喪服
自古以來,喪服也被列為禮服之類。喪服可分兩部分:一種是後輩人為長者預制的"壽衣";一種是在喪禮上人們的著裝。官者服用"壽衣"是按品級穿戴,平民婦女則用元青或藍色大褂。
出席葬禮者要按照月份分別服生麻布、熟麻布、粗白布、細白布、麻冠、麻履、草履、素履等喪服。在著喪服期間女人不得戴有色鮮花,不可塗抹脂粉,也不得穿絲綢衣服,不得使用鮮艷色彩,只准採用白、灰、黑、藍幾色。這些是喪禮的一般規定,根據地區習慣還另有不同。南方比較遵守古禮,比如女人用粗衣時邊緣不縫,腰下系麻裙,頭上用一條麻布縫綴一側,呈風帽形狀,戴帽後布的兩端一邊長一邊稍短;北方則將白布紐結包在頭上,在不綴邊線的粗衣下面用白布包鞋,留有鞋跟,父輩留黑色跟,祖輩留紅鞋跟。
女裝公服
是宮廷中上至皇太後,下至皇貴妃的正式官樣服裝。其朝服朝褂的具體規定和配套的各種珠寶飾物在《大清會典》圖卷中和《大清通禮》卷中都有記載,下面簡要介紹一二。
皇太後和皇後的冬朝冠為熏貂。上綴朱緯,頂三層。飾有珍珠、金鳳、寶石、珊珊等飾物,冠後有護領,垂明黃帶;夏朝冠為青絨。
皇太後和皇後的金約(用金做成的飾物),上綴青金石、綠松石、珍珠、珊珊等為垂褂物。皇太後和皇後的耳飾左右各三,由金龍銜一等珠:皇貴妃和貴妃的耳飾,宮中貴人耳朵扎有三個孔,配戴三副耳墜。皇太後、皇後、皇貴妃的朝褂,用石青色片金緣,以立龍、正龍和萬福萬壽為綉衣圖案。領後垂明黃絛,飾以珠寶;也有以正龍、行龍或立龍和八寶平水為圖案綉文。
皇太後和皇後、皇貴妃的冬朝袍用明黃色、披領和袖均用石青,肩的上下均加緣,並有金龍、行龍、正龍以及八寶平水等圖案綉文。
皇太後和皇後的領約,以縷金鑄之,以珍珠、綠松石、珊珊為飾。皇太後和皇後著朝服時胸前掛有三盤朝珠。著吉服掛一盤朝珠,均為珍珠和珊珊等高檔飾物;皇貴妃、貴妃和妃的朝珠,是用密珀為飾。這種朝珠共計一百零八顆,分四部分,以三顆大珠間隔,每個部分二十七顆。
皇太後、皇後和皇貴妃配有綠色采,絛用明黃色,綉文為五穀豐登。
皇太後、皇後、皇貴妃、貴妃、妃和嬪的冬朝裙,用片金加海龍緣,紅織金壽字緞和石青行龍庄緞;夏朝裙用緞紗,圖案與冬裙相同。
附
清代皇後鳳袍
皇後常服樣式,與滿族貴婦服飾基本相似,圓領、大襟,衣領、衣袖及衣襟邊緣,都飾有寬花邊,只是圖案有所不同。本圖展示的服裝紋樣為鳳穿牡丹。整件服裝在鮮艷的藍色緞地上,綉八隻彩鳳,彩鳳中間,穿插數朵牡丹。牡丹的顏色處理得凈穆而素雅,色彩變化惟妙,具有傳統的山水畫特點。與此相反,鳳的顏色比較濃重,紅綠對比度極為強烈,具有典型民族風格和時代特色。
清代宮廷服飾氅衣
氅衣為清代的婦女服飾,氅衣與襯衣款式大同小異。襯衣為圓領、右衽、捻襟、直身、平袖、無開氣的長衣。氅衣則左右開衩開至腋下,開衩的頂端必飾有雲頭,且氅衣的紋樣也更加華麗,邊飾的鑲滾更為講究。紋樣品種繁多,並有各自的含義。大約在咸豐、同治期間,京城貴族婦女衣飾鑲滾花邊的道數越來越多,有「十八鑲」之稱。這種裝飾風尚,一直到民國期間仍繼續流行
Ⅳ 王雪濤的畫家年譜
1903 年——清光緒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三日(公歷 12 月 31 日)出生於直隸省(今河北省)成安縣。原名庭鈞,字曉封,後更名雪濤,以齋館名遲園為號。
1907 年——清光緒三十三年七月二十七日(公歷 9 月 4 日)徐蘭貞生於今山東省膠州市。字瑞華,後更名佩蕸。
1911 年——辛亥革命。初入私塾,此年入成安縣立高小讀書。自幼習畫。
1918 年——國立北京藝術專科學校(後改稱國立藝專)建立,鄭錦任校長。王雪濤考入保定「直隸高等師范」手工圖畫專修科。從師姚壽昌、宋蔭梧習畫。與同學陳玄廠(名曉溪)、白壽章、田登五等人籌資出版《花鳥畫譜》刻本。
1919 年——徐蘭貞幼年遷居濟南。此年入濟南女子第一師范學堂。畢業後留校任教一年。
1921 年——畢業於直隸高等師范,在定州師范及省立十三中學任圖畫教員。1922 年——赴京考入北京國立藝專專門部(大學部)西畫科,後轉入國畫科。徐蘭貞赴京考入北京平民大學文學系。
1923 年——徐蘭貞考入國立藝專西畫科。並從師陳半丁學國畫。
1924 年——藝專同學九人成立《九友畫會》。其成員為袁仲忻、李苦禪、王夢白、王雪濤(庭鈞)、徐佩蕸(蘭貞)、孫功符、閻愛蘭、何吉祥(大吉)、王香之。 此期,王庭鈞、徐蘭貞同拜齊白石為師,白石先生為庭鈞更名雪濤,為蘭貞更名佩蕸。
1926 年——林風眠任藝專校長。聘柯羅多、齊白石為教授。徐佩蕸從師柯羅多習畫。
1926 年——3 月18 日京城五千餘人在李大釗領導下集會遊行,反對日本干涉我國內政,藝專學生也參加到運動中。請願隊伍赴鐵獅子胡同 段祺瑞執政府抗議,徐佩蕸亦是參加者之一。請願遭彈壓,是為「三·一八慘案」。藝專西畫系學生姚增賢被殺害。王雪濤畢業並受聘為藝專國畫系助教,兼儀器科(掌管模特兒、教具)主任。黎明中學國畫教員。
1927 年——徐佩蕸畢業,並留任西畫系助教(後與王雪濤均升為講師)。此後曾應西畫系主任閻世開之薦赴保定第一師范教學一年。
1928 年——3 月王雪濤、徐佩蕸成婚。齊白石特賜贈齋館名藕華樓。婚後受教務長王任之相邀,同住王任之香山別墅二個月,寫生、度假。
1929 年——《雪濤佩蕸中西畫聯合展》在四平、沈陽、大連舉行。並任京華美術專科學校教授(校長邱石冥),北京國畫會導師(會長周養庵)。
1930 年——徐佩蕸因生育第一女後需撫養,故辭去教職。同年,王雪濤受杭州美專校長林風眠之聘,亦因故未能成行。
1932 年 任國立藝專國畫系教授。北華美術專科學校教授(校長張恨水)。此間還兼任志成中學、鏡湖中學、四存中學等圖畫教員。
1933 年——作《自題花卉冊》 12 禎。翌年作《墨花合璧》。收近三年所作花鳥 24 幅,由懷英製版局出版《王雪濤花鳥畫集》,珂羅版精印本。
1934 年——臨摹白陽山人《墨花捲》。
1937 年——七七事變,毅然辭去教職,鬻畫度日。
1938 年——在天津、北京多次舉辦個展。
1944 年——在家課徒,教授郭西河、肖朗等 14 人。
1945 年——抗日戰爭勝利,自題畫冊。
1948 年——作《十二屬相圖》冊。
1950 年——參加「華北物資交流」展覽繪制工作。
1952 年——聯絡畫師畫友陳半丁等在京畫家,組織「新國畫研究會」(後改為「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任常務理事、福利部主任。
1953 年——參加第一屆國畫展覽會,展出作品《蘆塘鴛鴦》,為此時期代表之作。被聘為人民美術出版社編委。
1954 年——任中國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與李苦禪等合作《天葩奇芬》,與何香凝等合作《梅花》。任北京市人民代表,參加中國畫院籌備工作。
1955 年——與齊白石、陳半丁、於非闇等 14 人創作《和平頌》,獻給在赫爾辛基召開的世界和平大會。與陳半丁、於非闇、汪慎生等人合作巨幅《五一頌》,郭沫若為其題詩。作《荷塘聚禽》等作品。
1956 年——被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參加中國文化代表團赴西歐,訪問義大利、瑞士、法國。6 月15 日在法國會見老友張大千,潘張玉良亦在座。 7 月11 日會見法國藝術大師畢加索。作《萱花蝴蝶》、《桃花鸜鵒》、《松鷹》等多幅作品。
1957 年——5 月「北京中國畫院」成立,周恩來總理出席慶典。被選為院務委員,並任畫師。完成巨作《紫藤群雞》、《芙蓉鴛鴦》(已被毀)。
參加農工民主黨。
1958 年——參加畫院組織的下鄉「送畫」活動,與郊區農民「同吃同住」。創作《牽牛豆花》、《桃竹雙禽》、《藤蘿天牛》等 23 幅。
1959 年——作《萬年青》、《百合》等作品十餘幅。
1960 年——作蝶、蜂、螳螂、蜻蜓、蠶、蛙等草蟲冊頁 12 開。 為天津美院作教學范畫 40 余幅。 為滄州師范作教學畫 50 幅。 作《烏桕白頭》、《柚子》等作品多幅。 為畫院數十名研究生授課。
1961 年——參加全國美協西南寫生團,創作《鐵線蓮花》、《雲南山麓》、《灕江山花》等作品 20 余幅。
1962 年——與李苦禪等應邀赴青島寫生,作《鳶尾雙鶴》、《雉雞斑鳩》、《鸚鵡》等十數幅。 又作《四季花鳥》、《魚》、《白香山句牡丹芳》等作品 30 余幅。 為崔子范、顏地作冊頁 40 幅。
1963 年——作《雪景喜鵲》、《白鷳杜鵑》、《玉簪》等水墨冊頁 30 余幅。 作《花鳥》冊頁 12 開。 作《瓦壺齋雨後》等大批水墨畫,為筆墨純青之代表作。
1964 年——作《池塘雙鴨》、《紅梅綬帶》、《古松蒼鷹》等禽鳥花卉八條幅,為其藝術成熟之代表作。
1965 年——作《山茶寒鵲》、《藤蘿群雞》、《綠天蕉雨》等。 作《舒笑》(獲「八十年代」畫展作品一等獎)、《斗雞》等巨幅作品。
1972 年——中美兩國建交,為聯合國作巨幅中國畫《萬紫千紅》。
1973 年——以毛澤東詠梅詩意創作《松雪梅花圖》、《飛雪迎春圖》、《詠梅》等作品。
1975 年——作《花蝶》、《豆花》、《牡丹》等冊頁數幅。 作《荷花小鳥》、《蓮塘清趣》、《菊花黃時蟹正肥》等作品十數幅。
1976 年——粉碎「四人幫」,連作兩幅巨制《百花齊放》,以表心情。 作《梅花壽酒》、《芙蓉鴛鴦》等。
1977 年——作《牡丹蜂蝶》、《松樹綬帶》、《桃李滿園》、《雪梅鸜鵒》等大幅作品。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王雪濤畫集》。 被選為北京市第五屆政協常務委員、北京花鳥畫會會長。
1978 年——任北京畫院院長。
1979 年——參加全國第四屆文化會,最後一次與老同學李苦禪、劉開渠合影,秋天,赴香港參加《中國畫展覽會》。 作《報喜圖》、《歲朝圖》、《清芬幽遠》等。 為夫人徐佩蕸作《柏壽圖》。 參加科影《中國花鳥畫》專題片的拍攝。 為人民大會堂北京廳作《紅松仙鶴》。榮寶齋出版《王雪濤畫譜》。
1980 年——任美協北京分會副主席。台灣出版《王雪濤畫集》。 北京科影拍攝完成紀錄片《王雪濤的畫》。
1981 年——參加北京畫院、南京畫院書畫展,展出作品《紫藤白鷳》;參加加拿大中華文化中心舉辦北京畫院作品展,展出作品《歲朝圖》、《紫藤鸜鵒》。會見日本南畫院院長河野秋邨先生。 參加北京畫院上海畫院聯展,展出作品《舒笑》;參加中國共產黨成立 60 周年畫展,及參加中國畫研究院成立展覽。 作《臨風索侶》、《雙雞》、《鸜鵒雙清》、《芭蕉草蟲》等作品。
1982 年——作《梅花喜鵲圖》、《絲瓜鸜鵒》、《石榴圖》參加北京畫院成立 25 周年畫展。7 月為中國兒童福利基金會捐贈作品《靈芝蘭花》。8 月作最後作品《桃花鸜鵒》、《牡丹清供圖》。11 月24 日因患癌症醫治無效病逝。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王雪濤畫選》。
1983 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王雪濤畫集》。 中國美術家協會、美協北京分會、北京畫院聯合主辦《王雪濤遺作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1987 年——10 月《王雪濤紀念館》在山東濟南趵突泉滄園建立。
Ⅳ 王雪濤畫家作品的介紹
代表作品 《群雞圖》、《萬紫千紅》、《百花齊放》、《四季花鳥》、《報喜圖》、《雉雞》等。 畫作賞析 《雉雞》 畫中兩只雉雞在一塊巨石前面棲息鳴叫,對巨石,畫家只是略勾輪廓,稍加潑染,草地亦留大片空白,以襯托羽毛鮮麗的雉雞,避免了擁塞之感,點出了雪後環境。延遲背後彈出兩束紅花,色彩鮮艷欲滴,通五彩雉雞相呼應,是畫面變得清新明麗。 王雪濤(公元1903—1982年)的花鳥畫在筆墨技巧上,能化古法於我法,」處處變化,處處統一,筆雖有意而意無窮。「他對色彩的處理也很有特色,有時以墨與色相結合,設色艷麗、豐富、輕靈、深得雅俗共賞之譽。 其它作品 《墨花合璧》、《蘆塘鴛鴦》、《天葩奇芬》,《梅花》、《和平頌》、《五一頌》、《萱花蝴蝶》、《桃花鸜鵒》、《松鷹》、《紫藤群雞》、《芙蓉鴛鴦》、《牽牛豆花》、《桃竹雙禽》、《藤蘿天牛》、《萬年青》、《百合》、《烏桕白頭》、《柚子》、《鐵線蓮花》、《雲南山麓》、《灕江山花》、《鳶尾雙鶴》、《雉雞斑鳩》、《鸚鵡》、 《四季花鳥》、《魚》、《白香山句牡丹芳》、《雪景喜鵲》、《白鷳杜鵑》、《玉簪》、《池塘雙鴨》、《紅梅綬帶》、《古松蒼鷹》、《山茶寒鵲》、《藤蘿群雞》、《綠天蕉雨》《花蝶》、《豆花》、《牡丹》《荷花小鳥》、《蓮塘清趣》、《菊花黃時蟹正肥》、《牡丹蜂蝶》、《松樹綬帶》、《桃李滿園》、《雪梅鸜鵒》《報喜圖》、《歲朝圖》、《清芬幽遠》、《梅花喜鵲圖》、《絲瓜鸜鵒》、《石榴圖》、《靈芝蘭花》等。 畫集 《王雪濤畫集》、《王雪濤畫輯》、《王雪濤畫譜》、《王雪濤的花鳥畫》等。 著述作品 《甘肅早期石窟的兩問題》、《顧愷之的傳神論》、《固原漆棺彩畫》、《滇彌山石窟》、《中國美術史》(魏晉隋唐)、《 龍門石窟窟龕編號圖冊》。
Ⅵ 我國珍貴動植物資料
中國珍稀動植物分布、數量、保護 1.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氣候多樣,有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例如:我國僅高等植物就有3萬多種,木本植物有7000多種。陸棲脊椎動物1800多種,其中爬行類300多種,鳥類1100多種,獸類400多種,佔世界陸棲脊椎動物種類的10%。淡水魚已見記載的近600種,海產魚1500多種,也佔世界魚類種數的10%左右。此外,還有許多世界特有的珍稀動植物,如動物中的大熊貓、金絲猴、揚子鱷、白鰭豚,植物中的銀杏、水杉、珙桐等等。 由於我們過去對合理利用野生動植物資源缺乏認識,使我國在這方面的寶貴資源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由於濫捕亂殺而基本絕滅的鳥獸就有野馬、高鼻羚羊、白臀葉猴、白鶴、黃腹角雉等近10種;長臂猿、坡鹿、虎、白鰭豚、儒艮、揚子鱷、象等20種野生動物也正處在絕滅的邊緣。許多貴重葯材的葯源,也由於無計劃的採集而枯竭了。 野生生物的滅絕也是普遍的國際問題。據近兩千年來記錄的統計,有110多種獸類和130多種鳥類,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了。當前,全世界有2500種植物和1000多種脊椎動物,面臨著滅絕的危險。 2.我國部分珍稀動物簡介 (1)大熊貓:亦稱貓熊。哺乳動物。體肥胖,形似熊,長約1.5米,肩高約66厘米。眼周、耳、前後肢和肩部黑色,其餘均為白色。生活在2000米~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喜食竹子,有時也吃小動物。善於爬樹,性孤獨,不群棲。僅產於我國四川、陝西、甘肅的少數地方,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2)朱䴉:鳥類。雄鳥體長近80厘米,雌鳥稍小。羽毛多是白色,有的部位粉紅色,頸部有若干延長而下垂的柳葉形羽毛,額、眼周、頭頂、嘴基部、跗跖及裸露的下脛為紅色。生活於沼澤、山區溪流附近,棲於高大喬木上,以蟹、蛙、小魚、田螺、甲蟲等為食。我國一類保護動物。 (3)金絲猴:亦稱仰鼻猴。哺乳動物。體長約70厘米,尾長與體長相等或更長些。背部有發亮的長毛,臉兩側、胸及後腿毛赤色。生活於2500米~3000米高山密林中,群棲,以野果、嫩芽、竹筍為食。分布於四川、甘肅和陝西南部。我國一類保護動物。 (4)白頭葉猴:哺乳動物。體長約50厘米,頭小,尾較體長,四肢細長。頭白,有毛冠,體背的毛較腹面長而密。生活於熱帶、亞熱帶闊葉林中,群棲樹上,很少下地,以野果、葉、花等為食。產於我國雲南、廣西南部及越南北部。我國一類保護動物。(此外還有黑葉猴,也是一類保護動物。) (5)羚牛:亦稱扭角羚。哺乳動物。長1.7米~2.2米,肩高1米~1.3米,重可達350公斤。尾較短,雌雄均有短角。全身棕黃色或深棕色,眼周黑色。一般棲於3000米~4000米高地,夜出覓食,吃青草、樹枝、竹筍等。分布於我國四川、雲南、陝西、甘肅等地。我國一類保護動物。 (6)白鰭豚:又稱白暨豚。哺乳動物。體長1.5米~2.5米,頭圓,嘴長,約30厘米。體背面淡藍灰色,腹面白色,鰭白色。生活在我國長江中下游、洞庭湖、錢塘江中。我國特產動物,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7)黑頸鶴:鳥類。大型涉禽,體長約1.4米。頭、頸及飛羽均黑色,尾羽亦黑色,體羽灰白色,外觀黑白分明,易於識別。主要棲息在生長較高水草的沼澤地,以魚、蛙、螺、蝦等為食,在青海、四川西部3500米~5000米的高山沼澤繁殖,遷徒四川、貴州、雲南等地越冬。鶴類中唯一的高山種,我國一類保護動物。 (8)揚子鱷:爬行動物。長2米余,背面角質鱗有六橫列。背部暗褐色,有黃斑和黃條;腹麵灰色,有黃色小斑和橫條;尾部有灰黑相間的環紋。前肢五指,無蹼;後肢四指,有蹼。穴居池塘、沼澤底部,以魚、蛙、小鳥及鼠類為食,冬季蟄居穴中。分布於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地。我國特有,一類保護動物。 3.我國部分珍稀植物 (1)銀杉:常綠喬木,高達20米。枝平列,小枝有毛。葉兩型,長枝上的葉放射狀散生,長4厘米~5厘米;短枝上的葉輪生,長2.5厘米,線形,下面有白色氣孔帶。球果。產於廣西、四川、湖南、貴州等地。1956年發現,我國特有的珍貴樹種。 (2)水杉:落葉大喬木,高達35米,胸徑達2.5米。側生小枝對生,羽狀。葉條形,扁平,長13毫米~20毫米,交互對生成兩列,羽狀。球果下垂,近四棱球形或短圓筒形,長約18毫米~25毫米。產於四川、湖北、湖南等地。1941年發現,我國特有的珍貴樹種。 (3)珙桐:又稱水梨子。落葉喬木,高15米~20米。葉闊卵形,先端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鋸齒。球形頭狀花序,花序基部有兩片乳白色大型苞片,苞片矩圓形或卵形,長約7厘米,寬約3厘米~5厘米。我國特有,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等地。開花時,白色苞片布滿樹梢,有如群鴿棲息,所以又有「中國鴿子樹」之稱。世界著名的觀賞植物。 (4)人參: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厘米~60厘米。紡錘形或圓柱形的肉質根,莖很短,掌狀復葉,三至六枚輪生。花小,淡黃綠色,傘狀花序。果扁球形,紅色。產於我國東北、朝鮮等地,有極好的葯用價值,為「關東三寶」之一 為了保護自然和自然資源,特別是保護珍貴稀有的動植物資源,保護代表不同自然地帶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國家劃出一定的區域加以保護,這樣的地區就叫做自然保護區。我國已劃建了400多處自然保護區,其中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就有10多個。1983年5月以後,鄧崍山、岷山、秦嶺等地熊貓分布區相繼發生竹子開花枯死,嚴重威脅大熊貓的生存。國務院為搶救大熊貓,撥出了一筆專款,責成有關省認真做好保護工作。林業部和四川、陝西、甘肅等省先後成立了搶救大熊貓領導小組,組織了52個巡護觀察組。國家還建立了一些大熊貓飼養場,用以收容、飼養受災的大熊貓。 自然保護區的建立,不僅保護了珍貴的動植物資源,使它們得到發展,同時還可以利用自然保護區對珍稀動植物的生態和生物學特性進行研究,為引種馴化提供科學依據,為大量繁殖、培育新品種提供種源。 由於自然保護區保存了完整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因此對人們研究自然資源、自然歷史、自然條件、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關系,以及環境保護監測活動等都有很大的價值,是人們進一步探索、深刻認識自然規律的重要基地。 從1995年開始,分別開展了野生動植物資源和濕地資源的調查;有計劃地對大熊貓、金絲猴、朱huan、揚子鱷、華南虎、野馬、雪豹、野驢、白唇鹿、麋鹿、海南坡鹿、丹項鶴、黑頸鶴、黃腹角雉、高鼻羚羊等60多種瀕危珍稀野生動物和銀杉、紅豆杉、攀枝花、蘇鐵、金花茶、珙桐等多種珍稀植物進行分布、數量、生態和繁殖培植利用研究;開展了候鳥遷徙規律研究;開展了中國主要森林氣候帶生態多樣性調查及生態系統演變趨勢研究和被破壞的生態系統的恢復研究,已建立森林生態系統長期定位研究站11個。推廣了大熊貓人工繁殖技術、丹頂鶴人工孵化技術、揚子鱷人工繁殖技術、鳥類環志技術以及森林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制訂和推廣應用了《自然保護區工程總體設計標准》、《林木種質資源保存標准》和《自然保護區經營管理檔案管理模式》。國家林業局還多次舉辦自然保護區管理、水禽濕地保護管理、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自然保護區特種旅遊、自然保護區信息系統管理等培訓班和學習班,以提高在職人員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管理水平。還初步建立起自然保護區信息系統。 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體或者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自然保護區建設對於保護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和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均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我國的自然保護區建設始於50年代,經過近50年的努力,到2003年底,全國自然保護區已經發展到1999個,面積14398萬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14.37%,在全國范圍內初步形成了一個類型齊全、分布基本合理的自然保護區網路。 在已建立的1999個自然保護區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26個、面積8871.29萬公頃,省級655個、面積3997.72萬公頃,市級339個,面積426.91萬公頃,縣級779個、面積1102.1萬公頃。並有長白山、鼎湖山、卧龍、武夷山、梵凈山、錫林郭勒、博格達峰、神農架、鹽城、西雙版納、天目山、茂蘭、九寨溝、豐林等14個自然保護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扎龍、向海、鄱陽源、東洞庭湖、東寨港、青海湖等6個自然保護區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這些自然保護區的建立,使我國70%的陸地生態系統種類、80%的野生動物和60%的高等植物,特別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的絕大多數都在自然保護區內得到較好的保護。同時,這些自然保護區還起到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穩定地區小氣候等重要作用。 1.長白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吉林省安圖、撫松、長白三縣交界的白頭山地區。1980年初被聯合國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面積達20多萬公頃,是我國溫帶森林生態系統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自下而上有4個垂直結構明顯的自然景觀帶。依次是針闊混交林帶、暗針葉林帶、岳樺林帶和高山冰原帶。長白山的植物多達1400多種,有「溫帶生物資源基因庫」之稱,野生動物有400多種。主要珍稀動植物有東北虎、梅花鹿、紫貂、金錢豹、紅松、長白落葉松等。 2.卧龍自然保護區 位於四川省西部汶川縣境內。1980年初被聯合國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面積為20萬公頃,主要保護西南高山林區自然生態系統和大熊貓等珍稀動物。這里是亞熱帶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由於高山阻擋了太平洋東來的氣流及西風環流,形成終年溫涼濕潤的亞熱帶山地氣候。從山麓到山頂形成了完整的垂直分布帶譜。主要珍稀動植物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羊、小熊貓、白唇鹿、四川紅杉、岷江柏、獨葉草、追齡草、香樟等。 3.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廣東省肇慶市。1956年被列為我國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198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是全球17個熱帶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中最北的一個。 該保護區面積為1140公頃,主要保護亞熱帶常綠季雨林。鼎湖山地處北回歸線南側,熱帶邊緣。北回歸線附近由於受東北信風帶控制,往往形成廣闊的熱帶沙漠,而鼎湖山在海洋季風影響下,孕育了茂密的季雨林,因而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色寶庫」。植物有2400多種,動物有250多種。珍稀動植物有木荷、烏欖、格木、子京、蘇鐵、桫鑼、蘇門羚、白鷳等。 4.梵凈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貴州省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1986年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是當今少有的亞熱帶完整生態系統,面積為4.1萬公頃,主要保護黔金絲猴和珙桐等珍稀動植物。黔金絲猴與大熊描一樣都是第四紀的伴生動物,是名符其實的「活化石」,目前僅在梵凈山林區有100到500隻,對研究古老生物及其生存環境有很高價值。天然珙桐僅存於我國,在梵凈山的面積最大,因開花時猶如白鴿展翅而被稱為「中國的鴿子樹」。19世紀晚期,它漂洋過海流傳國外,如今成為世界著名的觀賞樹。 5.武夷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福建省建陽、崇安、光澤縣境內。1987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面積約為5.7萬公頃,主要保護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珍貴動植物。高等植物有1800多種,鳥類有400多種,蛇類有56種,昆蟲20000多種,被稱為「物種基因庫」、「鳥類天堂」、「蛇類王國」、「昆蟲世界」。主要珍稀動植物有:銀杏、石松、草鶚、厚唇魚、角蛙、麗棘蜥、大平頭胸龜等。 6.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林浩特市。1987年被納人世界自然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是典型的溫帶草原生態系統,草類資源豐富,牧草優良,是我國和世界的第一個草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代表性植物有:沙地雲杉、葯用植物大針茅、狐芽、冰草、艾蒿、黃芪、甘草等。 7.神農架自然保護區 位於湖北省房縣、興山、巴東三縣境內。1989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面積約為7.4萬公頃,主要保護金絲猴、珙桐等珍稀動物。神農架以峰、埡、雲、洞、樹,號稱「神農五奇」,其中的樹就是指當地有2200多種高等植物,有的是瀕於滅絕的古老物種,如珙桐、鐵堅杉、水青樹、連香樹、領春木等。動物有570多種,有的動物有奇特的白化現象,如白熊、白蛇、白獐、白金絲猴、白鏖等20多種,目前這些動物的白化原因還是未解之迷。 8.博格達峰自然保護區 位於新疆中部,天山東段。199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由天池自然保護區和中國科學院阜康荒漠生態站兩部分組成,主要保護瀕危動物(如天鵝、雪雞、雪豹)、荒漠、森林、草原、天池風景區及荒漠綠洲。 9.鹽城自然保護區 位於江蘇省鹽城市。199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主要保護以丹頂鶴為主的珍禽。這里由鹽蒿灘、草灘、蘆葦沼澤7萬公頃,為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是全球最大的丹頂鶴越冬地。珍稀動物除丹頂鶴外,還有白鸛、白鶴、白肩雕、白頭鶴、白枕鶴、黑鶴、灰鶴、天鵝等。 10.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 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199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面積為20萬公頃,是我國熱帶生態系統和多種動植物的綜合自然保護區。西雙版納的植物在熱帶季風氣候影響下,孕育成為有別於赤道熱帶雨林的季風雨林。這里的高等植物有4000多種,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類植物幾乎有一半分布在這里,如1975年發現的高達70多米的望天樹,曾轟動植物學界。動物以鳥類最豐富,有400多種,佔全國鳥類總數的1/3。獸類62種,如亞洲象、印度虎、雲豹、小靈貓、懶猴都是稀有動物,特別是白頰長臂猿,是靈長類比較進化的物種之一,且數量稀少,是國家重點保護對象。 11.天目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浙江省臨安縣西北的天目山。1996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區面積達1000公頃,主要保護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區內的植物以「高、大、古、稀」而聞名,如樹齡在1500年以上的銀杏,樹高50多米;胸徑1米多的金錢松及稀有的鐵樹、馬掛木等,都有「大樹王國」之稱。珍惜動物有雲豹、穿山甲、虎紋蛙、樹蛙、蠑螈等。 12.茂蘭自然保護區 位於貴州省南部荔波縣境內,1996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是我國亞熱帶乃至世界上同緯度地區殘存下來的、絕無僅有的一片十分集中且原生性強又比較穩定的喀斯特森林生態系統。 13.九寨溝自然保護區 位於四川省南坪縣。1997年被聯合國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面積約為6萬公頃,是我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九寨溝是一條縱深60多千米的山谷,相傳以前有九個藏族聚集的村寨,故名九寨溝。這里最獨特的是湖光山色,108個湖泊被當地人稱為108海,連接湖泊的是幾十個瀑布,碧湖、紅柳、飛瀑、翠柏,色彩和諧,動靜相宜,渾然天成。 14.豐林自然保護區 位於黑龍江省伊春市。1997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該保護區面積為1.84萬公頃,主要保護原始紅松林。這里地處大興安嶺東部,離海洋較近,易獲得來自海洋的潮濕空氣,故氣候溫濕。植物有2000多種,其中一半為東亞特有種,如紅松、沙冷杉、臭冷杉、紅皮雲杉等。利用價值最大的是紅松,而其自然生長需100~200年時間才能達到20米到30米高,因而成為豐林的主要保護對象。 15.南麂列島自然保護區 位於浙江省平陽縣東南海面。1997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南麂列島距鰲江鎮30海里,距溫州市50海里,距台灣基隆140海里,陸域面積11.13平方公里,其中本島7.64平方公里,由大小52個島嶼組成。列島風光秀麗,有各類景觀180多處,寬廣的大沙嶴沙灘,三盤尾的天然草坪,巧奪天工的天然壁畫,風浪雕蝕的奇特礁石,令人神馳的鳥島、蛇島、蜈蚣島、水仙花島各具特色;鄭成功操練水師遺址、摩崖石刻、宋美齡「棲鳳居」等處的人文景觀更豐富了南麂島的歷史內涵。 16.山口自然保護區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山口鎮。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境內,面積8000公頃,1990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生態系統。 本區地處沙田半島的沿海灘塗地帶,屬南亞熱帶濕潤氣候。保護區海岸線總和長50公里,區內分布著發育良好、結構典型、連片較大、保存較完整的天然紅樹林,有紅海欖、木欖、秋茄、桐花樹等12種紅樹林等12種紅樹林植物,其中連片的紅海欖純林和高大通直的木欖在我國已為罕見。該區具典型的大陸紅樹林海岸生態系統特徵,紅樹林中還棲息著多種海洋生物和鳥類,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17.白水江自然保護區 位於甘肅省武都縣和文縣境內。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白水江自然保護區位於甘肅的最南端,地處岷山東端北坡,整個保護區地域呈帶狀,東西長110公里,南北寬20公里。自然保護區是1978年建立的,主要保護對象是大熊貓等珍貴稀有野生動物及其森林生態系統。總面積為213750公頃,其中核心區97329公頃,實驗區116420公頃, 保護區內森林茂密,物種豐富,是大熊貓分布的最北緣,被譽為岷山東端的物種寶庫。 18.黃龍自然保護區 位於四川省松潘縣境內。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黃龍自然保護區與九寨溝毗鄰,是一座絢麗多姿的彩池畫廊。境內花木競秀,藤蘿漫生,碧水清泉,疊瀑滾瀉。海拔2123-3576米處的黃色長坡上,排列著4300餘個迂迴曲折,層層嵌砌,珍珠璞玉般的彩池,形如蹄掌,如彎月,如菱角寶蓮,池水深淺各異,深者丈余,淺者數寸,澄凈無埃。最具魅力的是池水的色彩,時而盪紅漾綠,潑墨濡黃,時而瀉翠流金,泛青描黛,時而似藍假白,濃淡相宜,雖然活水同源,卻是水色各異,變幻無窮。既是風景名勝區,又是以大熊貓等珍稀動物及自然景觀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19.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雲南保山市的隆陽區、騰沖縣、怒江州的瀘水縣、福貢縣、貢山縣。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總面積405549公頃,為雲南省目前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位於北緯24°40′-28°30′之間,由北、中、南互不相連的三段組成,南北長約400多公里。 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面積183789.5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5.3%;緩沖區面積142611.5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5.2%;實驗區面積79148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19.5%。生物走廊帶,怒江范圍內的兩段116480公頃,保山范圍內4916公頃。 20.寶天曼自然保護區 寶天曼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2001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總面積約1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30米,是我國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帶典型的森林生態區。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匯集和保存了大量比較完整的天然原始次生植物和生物群落。區內共有植物2900餘種,屬國家級重點保護的有29種,省級重點保護26種。由於植物資源豐富,給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已發現的動物種類260餘種,金雕、金錢豹、大鯢、紅腹錦雞。香獐等30餘種動物已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此處還有昆蟲3000餘種,僅蝶類就達170餘種,由野生果樹110餘種、野生花卉436種、野菜類植物173種、葯用植物1055種,是我省乃至我國動植物基因庫。寶天曼良好的生態環境區域,主峰地區基本保持著原始森林狀態。 21.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巴林右旗北部。200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保護區距旗政府所在地大板鎮115公里,地跨索日嘎蘇木、崗根蘇木、朝陽鄉、罕山林場。東與巴林左期相連,西與林西縣交界,南依巴林右旗崗根蘇木,北與錫林郭勒盟接壤。地理坐標為東經118度18分~118度55分北緯43度59分~44度27分,總面積為10.04萬公頃。保護區是中國大興安嶺南部山部景觀的縮影,還是東亞闊葉林向大興安嶺寒溫帶針葉林、草原向森林的雙重過度地帶,也是華北植物區系向興安植物區系的過渡帶,成為聯系各大植物區系的紐帶和橋梁,對研究各大植物區系相互影響、相互交流有重大意義。這里又是東北、華北、蒙新三區動物區系的交匯點。同時,這里又是生態交錯帶,可以通過該區生物多樣性變化來研究生物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反響,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保護區已成為中——加兩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社區發展項目示範區。 22.達賚湖自然保護區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呼倫貝爾草原西部。200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達賚湖也稱呼倫湖,是我國第五大湖泊,內蒙古第一大湖。總面積為3253平方公里,是一個以保護珍稀鳥類、濕地生態系統及其草原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境內水域遼闊,濕地連綿,食餌豐富,是眾多侯鳥棲息的佳境,也是大洋洲及東北亞候鳥遷徙的驛站,保護區內有種子植物448種,魚類30種,獸類35種,鳥類297種(包括丹頂鶴、白頭鶴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8種,白琵鷺、大天鵝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28種)。 23.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 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的五大連池市。2003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五大連池是我國著名的火山游覽勝地。公元1719一1721年,火山爆發堵塞了當年的河道,形成了五個互相連通的熔岩堰塞湖。這里有景色奇特的火山風光、豐富完整的火山地貌和有療效顯著的礦泉「聖水」,是一個集游覽觀光、療養休息、科學考察多種功能的綜合性天然風景名勝區。每年6一9月為旅遊最佳季節。五大連地除五個堰塞湖外,還有許多古代和近代的火山。中、近期形成的火山共14座,其中老黑山和火燒山年齡最小,但體態龐大,景色尤佳,是五大連池中最佳景區。據介紹,五大連池火山噴發從史前203萬年到近代280年,跨越年度很大,獨特的火山地貌格局鑄就了其完整的火山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區內有植物143科、428屬、1044種,其中珍稀瀕危物種47種,如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東北石竹、鈍葉瓦松岳樺等。此外,區內的野生動物也十分豐富,有61科、144種,如一級保護動物秋沙鴨、丹頂鶴等。如此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為研究、探索火山自然生態系統物種演變提供了重要依據。 24.亞丁自然保護區 位於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2003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保護區地處著名的青藏高原東部,橫斷山脈中段,東南與涼山州木里縣接壤,西鄰鄉城縣並與雲南省中甸縣毗鄰,北連理塘縣,面積7323平方公里。其海拔為3750米,境內最高海拔達6032米;屬高原季風氣候,絕大多數時間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自然風光優美,尤以古冰體遺跡「稻城古冰帽」著稱於世。一條悠長奇絕的山路,穿越塵囂,向天空延伸;一隊隊無比虔誠的朝拜者,不辭辛勞,艱難跋涉,只為雙腳踏上這塊聖潔之地,奉獻身心地為之叩首。 稻城,古名「稻壩」。藏語意為山谷溝口開闊之地。《西康圖經》記載:「光緒三十三年,因在此地試行種稻,故改名稻成縣,預祝其成功之意。」 亞丁藏語意為「向陽之地」。 在稻城亞丁極目遠跳,天地浩瀚無垠,亂石鋪天蓋地,憾人心魄,1145個高山湖泊散落於嶙峋亂石間,碧藍如玉,景色極為壯觀,因而被譽為「最後的香巴拉」。海子山是一個天然的石雕公園,它以「稻城古冰帽」著稱於世,是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留給人類的古冰體遺跡。海拔3600~5020米,方圓3287平方公里。 站在海子山,極目遠眺,天地無止無境,景象壯觀,憾人心魄。 25.珠峰自然保護區 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西南隅。2004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保護區覆蓋了西藏定日、定結、聶拉木和吉隆4個縣,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33819平方公里,居民8.2萬人。珠峰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尾葉猴、熊猴、喜馬拉雅塔爾羊、金錢豹、野驢、雪豹、紅胸角雉、黑頸鶴;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小熊貓、黑熊、藏雪雞、岩羊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長蕊木蘭、西藏延齡草、天麻、錫金海棠、參三七、長葉雲杉、長葉松等。其中特有種雪豹已被列為珠峰自然保護區標志性動物。 26.佛坪自然保護區 位於陝西南部漢中市佛坪縣境內。2004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 佛坪保護區地處秦嶺中段南坡,主要保護對象為大熊貓及其棲息地。保護區面積29240公頃,植被覆蓋率90%以上。保護區內動植物種類繁多,有太白紅杉、秦嶺冷杉、獨葉草等22種國家重點保護珍惜植物;有大熊貓、金絲猴、虎豹、金雕等珍惜國家保護動物。保護區內山清水秀、林海茫茫,奇峰怪石林立,流泉飛瀑隨處可見。佛坪保護區物種資源和生物資源極為豐富,是秦嶺大熊貓分布的中心地區,核心區內平均2.5平方公里就有1隻大熊貓,野生大熊貓密度居全國之首,在保護區內還曾發現棕白色的大熊貓,被稱為「野生大熊貓最有希望生存繁衍下去的地方」。
Ⅶ 戴冕鶴、東方白鸛、白琵鷺、斑頭雁、鵜鶘、火烈鳥、灰鶴、白鷳、鸚鵡分別吃什麼食物
鴇 鵯 鶬 鶉 雕 鶚 鴿 鵠 鶡 鴻 鵙 鴂 鷺 難 鷗 鵬 鵲
鷫 鷤 梟 鴞 雅 焉 雁 燕 鷂 鶂 鶯 鷹 鷸 鳶 鸇 鴆 鷙
鵪鶉 八哥 白鸛 白鶴 白䴉 白鷺 白鵬 白隼 白鷳 百靈 斑鶇 半翅
撥谷 伯勞 伯趙 勃姑 博勞 布穀 彩鸛 彩䴉 彩鷸 蒼鷺 蒼鷹 鶬鶊
草鷺 草鴞 晨風 鴟鴞 池鷺 斥鷃 赤鳥 赤雀 赤烏 楚烏 春扈 催歸
踆烏 大鴇 大風 大鵟 戴菊 戴絍 戴勝 丹雀 雕鴞 冬扈 豆雁 杜鵑
杜宇 煩鶩 翡翠 蜂虎 蜂鳥 蜂鷹 鳳雛 芙蓉 鴿子 歸飛 郭公 海鷗
河鳥 河烏 鶴鷸 黑鵯 黑鸛 黑䴉 黑顴 黑雁 紅鸛 紅隼 紅鴞 虹雉
鴻雁 畫眉 喚起 皇鳩 黃鵠 黃鸝 黃雀 灰鶴 灰鵐 灰雁 翚雉 磯鷸
吉了 棘扈 佳賓 佳客 家燕 劍鴴 交精 焦明 鷦鷯 金雕 錦鳳 錦雞
錦鳥 錦駝 精衛 九扈 雎鳩 鵑鳩 雋雉 孔雀 昆雞 藍鶴 藍鷳 老鴰
老扈 雷鳥 栗鵐 栗鳶 蠣鷸 椋鳥 鷯哥 獵隼 林雕 林鳥 林鷸 流離
隴客 露禽 蘆鵐 蘆鶯 鸕鶿 鷺鷥 綠鳩 綠鷺 綠雉 鸞鳥 麻雀 蒙鳩
棉鳧 妙言 木客 目黑 南客 鳥鶇 鳥市 琶鷺 頻伽 破鏡 琴鳥 青鳥
丘鷸 秋扈 鴝鶲 鴝鵒 鸜鵒 雀鷹 鵲鴝 鵲鴨 三趾 三足 桑扈 沙雞
山鶥 山鷹 商羊 勺雞 蛇雕 蛇雕 聖䴉 鳲鳩 石雞 世樂 樹鷚 樹鵲
霜禽 霜信 水鷚 水雉 松雀 松鴉 睢鳩 鵜鴂 鶗鴂 天鵝 田鷚 田鵐
禿鷲 禿鶖 宛雛 王母 葦鵐 文須 烏雕 烏鶇 烏鵲 烏鶲 烏鴉 五鳩
五鳥 五雉 兀鷲 希有 鵗雉 鸂鶒 喜鵲 夏扈 仙客 仙鶲 閑客 宵扈
蕭相 小鷗 小隼 小鵐 笑鳥 謝豹 信鴿 行扈 雄鷹 鵂鶹 旋目 雪雞
雪客 雪鴞 雪雁 血雉 鴉鵑 鴉鴞 岩鴿 岩鷚 岩鷺 燕鴴 燕鷗 燕雀
燕隼 燕子 陽烏 鷂子 冶鳥 野鴨 夜鷺 夜鷹 遺鷗 蟻? 陰羽 銀鷗
鸚鵡 鷹鵑 庸渠 游隼 魚雕 魚狗 魚鴻 魚鷹 雨燕 冤禽 鴛鴦 原鴿
原雞 鸑鷟 雲雀 噪鵑 澤鷸 翟雉 箴疵 知更 志鳥 雉鶉 雉雞 朱䴉
朱雀 竹雞 屬玉 子規 子嶲 走鵑 鷷雉 ?盧 ??
澳洲鶴 白額雁 白腹鶇 白腹鶲 白腹鷂 白鶺鴒 白肩雕 白眉鵐 白眉鴨
白琵鷺 白鵜鶘 白頭鵯 白頭鶴 白頭翁 白頭鷂 白尾海 白尾鷂 白枕鶴
斑頭雁 斑文鳥 斑犀鳥 斑胸鶲 斑魚狗 斑嘴鴨 半天嬌 暴雪鸌 北灰鶲
北極雀 北朱雀 草原雕 長耳鴞 長腳鷹 長尾雀 長秧雞 赤翡翠 赤腹鷹
赤頸鶴 赤頸鴨 赤胸鵐 大白鷺 大杜鵑 大山雀 大天鵝 大葦鶯 大嘴鳥
丹頂鶴 帝女雀 雕白鸛 東方鴝 渡渡鳥 短耳鴞 翻石鷸 反嘴鷸 縫葉鶯
佛法僧 告天子 海鸕鶿 寒號鳥 和平鴿 和平鳥 褐河烏 褐鰹鳥 褐林鴞
褐馬雞 黑翅鳶 黑耳鳶 黑浮鷗 黑冠雄 黑開鳥 黑頸鶴 黑卷尾 黑琴雞
黑水雞 黑頭鶴 黑尾鷗 黑嘴鷗 紅點頦 紅耳鵯 紅腹鶇 紅喉鶲 紅角鴞
紅腳隼 紅腳鷸 紅胸鴝 紅嘴鷗 花魁鳥 花臉鴨 花田雞 環喉雀 環頸鴴
皇冠鶴 黃脰鳥 黃喉鵐 黃鶺鴒 黃眉鶲 黃眉鵐 黃臀鵯 黃葦鳽 黃胸鵐
灰斑鴴 灰斑鳩 灰背鶇 灰背隼 灰伯勞 灰鶺鴒 灰卷尾 灰椋鳥 灰林鵖
灰林鴿 灰頭鵐 灰文鳥 灰喜鵲 灰燕鳽 火斑鳩 火烈鳥 姬田雞 極樂鳥
幾維鳥 金斑鴴 金背鳩 金翅雀 金黃鸝 金眶鴴 金絲雀 金絲燕 金腰燕
鯨頭顴 拘那羅 軍艦鳥 孔雀雉 苦惡鳥 闊嘴鳥 藍點頦 藍翡翠 藍歌鴝
藍磯鶇 藍孔雀 藍馬雞 老鴰翠 老快樂 勒山雀 理氏鷚 鐮翅雞 領角鴞
領岩鷚 硫黃鵐 柳雷鳥 綠翅鴨 綠畫眉 綠孔雀 綠頭鴨 羅紋鴨 貓頭鷹
玫瑰鳥 梅花雀 煤山雀 美洲鶴 明月鳥 擬掠鳥 牛背鷺 琵嘴鴨 平原鷚
普通鵟 翹嘴鷸 青腳鷸 秋沙鴨 卻火雀 人面鴞 肉垂鶴 三寶鳥 三趾鷸
三足烏 沙百靈 沙丘鶴 山斑鳩 山鶺鴒 山麻雀 扇尾鶯 壽帶鳥 樹麻雀
衰衣鶴 松雀鷹 蓑羽鶴 太平鳥 太陽鳥 天地女 文須雀 錫嘴雀 陷飛鳥
小白鷺 小鷦眉 小丘鷸 小勺鷸 小天鵝 小葦鳽 小鴉鵑 小雲雀 小??
信天翁 綉眼鳥 須浮鷗 岩雷鳥 燕行鳥 魚江鳥 臧馬雞 針尾鴨 雉火雞
中白鷺 中杓鷸 中杜鵑 朱頂雀 主紅雀 啄木鳥 紫嘯鶇 棕灶鳥 棕噪鶥
棕朱雀
安第斯鷹 八聲杜鵑 白背兀鷲 白額燕鷗 白耳畫眉 白腹姬鶲 白腹錦雞
白腹蛇雕 白喉磯鶇 白喉噪鶥 白頰噪鶥 白領翡翠 白眉地鶇 白目眶仔
白頭海雕 白尾海雕 白胸翡翠 白腰杓鷸 白腰草鷸 白腰文鳥 斑背潛鴨
斑冠犀鳥 斑頭鵂鶹 斑尾塍鷸 斑尾林鳩 斑尾榛雞 斑啄木鳥 斑嘴鵜鶘
北紅尾鴝 扁嘴海雀 長尾林鴞 長尾山雀 長趾濱鷸 沉石明雞 橙腹葉鵯
橙胸咬鵑 大麻開鳥 大衰衣鶴 大嘴烏鴉 東方角鴞 發冠卷尾 緋胸鸚鵡
菲律賓鷹 鳳頭百靈 鳳頭蒼鷹 鳳頭麥雞 鳳頭潛鴨 高山兀鷲 鴣藏雪雞
冠羽畫眉 鸛嘴翠鳥 褐翅鴉鵑 褐翅燕鷗 褐耳鷹鷓 褐頭鷦鶯 褐頭山雀
黑背燕尾 黑長尾雉 黑腹濱鷸 黑腹沙雞 黑喉草雀 黑喉石鵖 黑喉噪鶥
黑頸鸕鶿 黑頸?? 黑頦果鳩 黑臉琵鷺 黑臉噪鶥 黑領椋鳥 黑領噪鶥
黑眉葦鶯 黑頭角雉 黑尾原雞 黑胸蜂虎 黑枕黃鸝 黑枕藍鶲 黑枕燕鷗
黑啄木鳥 黑嘴松雞 紅腹灰雀 紅腹角雉 紅腹錦雞 紅喉姬鶲 紅交嘴雀
紅腳鶴鷸 紅腳鰹鳥 紅頸濱鷸 紅頸葦鵐 紅眉朱雀 紅頭潛鴨 紅頭山雀
紅頭穗鶥 紅尾伯勞 紅尾水鴝 紅胸黑雁 紅胸角雉 紅腰杓鷸 紅嘴黑鵯
紅嘴巨鷗 紅嘴藍鵲 虎斑地鶇 虎皮鸚鵡 虎頭海雕 虎紋伯勞 花頭鸚鵡
花尾榛雞 黃腹鷦鶯 黃腹角雉 黃腹山雀 黃腳銀鷗 黃眉姬鶲 黃眉柳鶯
黃腰柳鶯 黃嘴白鷺 灰背椋鳥 灰背燕尾 灰翅噪鶥 灰腹角雉 灰眶雀鶥
灰臉鵟鷹 灰山椒鳥 灰頭鷦鶯 灰頭麥雞 灰頭鴉雀 灰頭鸚鵡 灰胸竹雞
火尾綠鶥 火尾希鶥 姬啄木鳥 極北柳鶯 加拿大鶴 迦陵頻伽 尖尾濱鷸
金剛鸚鵡 金山珍珠 酒紅朱雀 葵花鸚鵡 藍耳翠鳥 麗色噪鶥 栗耳鳳鶥
栗喉蜂虎 栗葦開鳥 栗啄木鳥 領雀嘴鵯 綠喉蜂鳥 綠尾虹雉 綠鸚嘴鵯
綠啄木鳥 矛斑蝗鶯 矛紋草鶥 美洲神鷹 蒙古沙鴴 牡丹鸚鵡 牛頭伯勞
普通燕鴴 普通夜鷹 七彩文鳥 鉛色水鴉 翹鼻麻鴨 青腳濱鷸 青頭潛鴨
扇尾沙錐 雙角犀鳥 絲光椋鳥 四聲杜鵑 鐵嘴沙鴴 銅翅水雉 脫卻布袴
彎嘴濱鷸 五彩文鳥 西非冠鶴 小太平鳥 疣鼻棲鴨 疣鼻天鵝 玉帶海雕
沼澤山雀 震旦鴉雀 中華鷓鴣 珠頸斑鳩 紫翅椋鳥 棕背伯勞 棕背田雞
棕頸犀鳥 棕扇尾鶯 棕尾褐鶲 棕尾虹雉
暗綠綉眼鳥 白背啄木鳥 白腹軍艦鳥 白冠長尾雉 白喉紅臀鵯 白頸長尾雉
白胸苦惡鳥 斑姬啄木鳥 斑臉海番鴨 斑頭秋沙鴨 叉尾太陽鳥 長尾縫葉鶯
赤紅山椒鳥 大斑啄木鳥 大緋胸鸚鵡 大紫胸鸚鵡 東方大葦鶯 短尾信天翁
鳳尾綠咬鵑 海南虎斑鳽 海南山鷓鴣 黑翅長腳鷸 黑喉石即鳥 黑頸長尾雉
黑頭蠟嘴雀 黑尾蠟嘴雀 紅腳苦惡鳥 紅領綠鸚鵡 紅脅藍尾鴝 紅脅綉眼鳥
紅胸啄花鳥 紅嘴相思鳥 黃斑葦開鳥 黃腹灰鶺鴒 黃胸織布鳥 黃嘴河燕鷗
灰喉山椒鳥 辛巴威鳥 藍翅八色鶇 栗背短腳鵯 栗耳短腳鵯 綠翅短腳鵯
三趾啄木鳥 四川山鷓鴣 小白腰雨燕 小斑啄木鳥 小黑領噪鶥 小五彩鸚鵡
星頭啄木鳥 綉臉鉤嘴鶥 野口啄木鳥 銀耳相思鳥 銀喉長尾雀 中華秋沙鴨
紫背葦開鳥 棕腹啄木鳥 棕頸鉤嘴鶥 棕眉山岩鷚 縱紋腹小鴞
白腹黑啄木鳥 白喉藍頭磯鶇 緋紅金剛鸚鵡 黑枕綠啄木鳥 紅綠金剛鸚鵡
紅頭長尾山雀 灰喉針尾雨燕 軍用金剛鸚鵡 琉璃金剛鸚鵡 亞歷山大鸚鵡
黑嘴端鳳頭燕鷗,這么多,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我只能幫到這里了,祝你開心
Ⅷ 關於李白的歷史故事
詩仙李白的人生經歷。李白,別稱,作為我國歷史上的優秀詩人,他的詩作從古流傳至今,詩歌風格豪放不羈,內容充滿了極具個人特色的浪漫主義,想像豐富內容飽滿,用詞斟酌巧妙,同時音律自然多轉。不僅如此,李白還是個創作天才,他善於從生活中找尋靈感,一切的民間作品都可以作為他的素材來源,那些民間廣為傳頌的民謠,神話故事等都是他最好的營養養料。他的才華以及時代背景共同造就了這個詩歌天才,也是之後浪漫主義的高潮帶領者,和齊名。
李白從小跟著家人居住在清蓮鄉,年少時候就俠義滿懷,而且經常在綿州活動,而那裡也正好是廣收推崇的地區。所以,在李白少年時候就喜愛道學,經常去尋找道觀里的道士談論人生哲理和經典道義。有一次,因為一個機緣巧合。李白和一個叫東岩子的隱居者共同隱於山林,專心鑽研,常年在山裡幾乎沒怎麼進過城裡,由於山林里珍貴奇異的鳥類眾多,他們借餵食為由馴服了很多鳥兒,這些鳥兒每天都准時來覓食,它們就像能夠明白人的意思一樣,只要打一聲招呼,它們便從落到門前來,而且也不像其他鳥兒一樣畏懼人類,它們甚至可以停在人們手上進食。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被民間奇談,傳到了一個官吏耳中,他見他們可以與鳥兒有如此順暢的溝通,心裡暗自以為他們精通道術,就去詢問他們是否願意參加考試,但是他們竟然都不願意去。
安史之亂時,李白到廬山避難,就算這種時候他在想要退隱的同時心裡還是有想要救世的想法,這兩種想法相沖突矛盾。李白極力勸導永王剿滅賊寇,沒有長遠考慮敵我勢力等政治問題,對於這個,後來李白也自我反省過。,永王沒過多久就戰敗了,李白也因此被牽扯入獄,不過正巧這時崔渙宣途徑江南,廣招賢人,李白趁機寫詩向他求助,這才得救,並且進入了幕府,成為了。李白還是想進入朝廷得到任用,所以他多次請求別人向朝廷推薦他,但是都沒有效果,連連失敗。到公元757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此次流放是永久的處罰,現在的李白也已經暮年。公元761年,花甲的李白因為生病不得不回到金陵,回到金陵之後的日子也是過得十分不容易,迫不得已他只能去找他的族叔李陽冰。後來李白的病越來越重,他留下了最後一首詩歌《臨終歌》後與我們永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