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百合
1. 東海百合千秋壽,南嶺輕松萬古春是什麼修辭手法
「千秋壽」和「萬古春」是誇張修辭手法。
2. 連雲港東海縣西雙湖百合主題公園好玩嗎
幾年前去過 挺好的
3. 西雙湖百合公園是在東海縣城內嗎裡面的百合花多嗎
您好,這個公園不是在縣城內,是在縣城西側,距離縣城中心約3公里路,花很多,也是很成規模的,也是遊玩的好地方,不僅僅是這個花,還有其它的,望採納。。。
4. 東海百合園一日游讀後感
寫讀後感需要真情實感,所以還是自己閱讀後,自己動筆比較好,下面提供關於讀後感的寫作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寫作方法:
(1)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2)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
(3) 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
(4)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寫作要點:
要弄懂原作
"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生。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要點,深刻地領會原文精神所在,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
要認真思考
讀後感的主體是「感」。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醞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脫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所以,寫讀後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繫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麼,反對些什麼,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並把它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總之,想的深入,才能寫的深刻感人。
要抓住重點
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他們都寫出來。讀後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因此,要認真地選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和不與事例掛鉤等弊病。怎樣才能抓住重點呢?我們讀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後,自然會受到感動,產生許多感想,但這許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閃而失。要寫讀後感,就要善於抓住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復想,反復作比較,找出兩個比較突出的對現實有針對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礎上加以整理。也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寫出真實、深刻、用於解決人們在學習上、思想上和實踐上存在問題的有價值的感想來。
要真實自然
就是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己是怎樣受到感動和怎樣想的,就怎樣寫。把自己的想法寫的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生動活潑,使人受到啟發。千萬不可有假大空的嫌疑。
5. 今年連雲港東海縣西雙湖百合主題公園里的百合能吃嗎
你還要吃花啊,看看就好,別采
6. 江蘇東海西雙湖風景區百和花什麼時候開
江蘇東海西雙湖風景區在5月30日舉辦第八屆東海花博會,萬余朵百合花將上演「花花世界」
7. 海百合化石是什麼
海百合化石是什麼?
海百合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動物之一,已經生存了5億年,在2億3千萬年前,海洋里到處都生長著海百合,由於海百合對環境要求非常苛刻,如今,人們只能在深海里見到它們美麗的身影。 這些珍貴的海百合化石在地下沉睡了兩、三億年,如今依然栩栩如生,恰似國畫大師筆下綻放的百合花。
北京自然國家博物館考古專家稱,海百合生長於4.5億年前,比恐龍時代還要早2億年,應該是史上最早的生物。海百合之所以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考古價值,是因為海百合對其生存的環境要求極其苛刻,能成為完整化石存世極其稀少,非常珍貴,更是一幅天然巧奪天工的藝術品,形狀酷似一幅天然的荷花藝術,栩栩如生。花朵越大的其晶體亮度越強,收藏價值越高。06年就當時向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珍品藏家轉讓一塊長2米寬1.2米的海百合,在2006年當時的轉讓價格就達到1200萬,價值不菲。但如此珍稀的古生物化石,確不是用價值可以衡量的。廣東省廣東博物館於2010年開館,館內珍藏了一塊海百合化石,高3.2米,寬2.6米,作為鎮館之寶。據館內相關工作人員透露說這件碩大的海百合化石是館內最珍貴的一件展品,價值約為8千萬元。
嘉興新地質博物館 曬出鎮館之寶超級海百合化石
2008年04月23日 08:03:38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化石叫「雙龍攜子迎百合化石屏」,如圖所示,停放在「浙江東方地質博物館」底層正面。化石屏正面面積達到64平方米,博物館方面介紹,目前正在申報世界最大海百合化石屏吉尼斯紀錄。
昨天是第39個世界地球日,浙江東方地質博物館正式開門迎客,這是目前我省最大的綜合性地質博物館。擁有9個展示廳,佔地12000平方米,總投資2.5億元擁有上萬件的藏品、標本,除了鎮館之寶「雙龍攜子迎百合化石屏」目前海百合化石價值約為3000萬元.
之外,該館藏品長達48米的硅化木、巨型開花的石膏晶體等8件展品都在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
都是地下挖的寶貝
博物館分為兩大部分,底樓為恐龍展廳,有馬門溪劍龍、角龍、氣龍等15條不同品種的「恐龍」,這些恐龍骨架經過修復,以捕食、角斗、嬉戲、瀕臨死亡時掙扎等姿態固定,配合影像、燈光、聲響,再現恐龍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另一部分是五樓,總面積8000平方米。分地球廳、化石廳、岩石廳、礦物廳、寶石廳、火山廳、省地質地貌沉降廳、地震逃生演示廳。
寶石廳里有翡翠、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200多種寶石,從阿富汗、南非、斯里蘭卡等地買來。這些珠光寶氣奢侈品在地質專家眼裡也是難得的地質標本,簡單地講,鑽石的原石金剛石,就是在地球深部由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C)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
化石廳里,有生物登陸、化石形成、物種滅絕、中生代野生環境等模擬再現的史前生物場景。比如南雄龜化石,是上世紀90年代修建京九鐵路時發現的,也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大的烏龜化石群中的一件。細細看去,不但栩栩如生,更令人驚嘆的是,龜身下有許多恐龍蛋,專家推斷這只南雄龜在偷吃恐龍蛋時突發地質事件,把它們一起埋在了地下。
第一個月免費參觀
浙江東方地質博物館位於南湖新區的國際中港城商貿城,由浙江中成實業集團投資,集團辦公室主任魏正揚說,博物館自昨天起開始對外開放,最初一個月免費參觀,日後擬定票價50元/人(尚待物價部門審批)。
魏正揚說,公司希望通過展示讓人們認識到珍惜自然資源,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的重要性。他坦言,投入巨資打造博物館也有商業目的,就是為博物館所在地的商貿城聚集人氣。
浙江在線2008年04月23日訊
8. 海百合的化石
聖地亞哥市位於美國西南部,是一座美麗的濱海城市和著名的港口。港口海岸線延綿43公里,輪船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2001年的一天,聖地亞哥海關辦公室的電話急促地響起來,海關人員報告說,在進行入關檢查時,從一批貨物中發現大量走私的化石,有關人員迅速趕赴現場……
經過驗證,這批化石來自中國,整整93箱,共計14噸。聖地亞哥海關立即查封了這批珍貴的化石。按照國際慣例,罰沒的生物化石應該歸還給出產國。中國國家文物局獲得消息,立即與美國有關部門聯系,要求無條件歸還這批珍稀化石。
在中國政府的努力下,美國海關總署決定把這些走私的化石交還給中國。這些珍稀化石終於跨越太平洋,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那麼,這93箱化石都包括了哪些珍稀化石呢?經過專家鑒定,化石共有100多件,其中包括10條貴州龍化石,1條興義龍化石以及部分已經碎裂了的魚龍化石,其中數量最多的是海百合化石,共有89塊。海百合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動物之一,已經生存了5億年,在2億3千萬年前,海洋里到處都生長著海百合,由於海百合對環境要求非常苛刻,如今,人們只能在深海里見到它們美麗的身影。
這些珍貴的海百合化石在地下沉睡了兩、三億年,如今依然栩栩如生,恰似國畫大師筆下綻放的百合花。在這89 塊海百合化石中,有兩塊化石尤為珍貴,連生物專家都感到驚奇。您瞧,原本附著在海底生長的海百合,卻固著在一根漂入大海的樹幹上。這是為什麼呢?專家推測,海百合之所以附著在樹幹上,是要藉助樹干在海里漂浮,從而擴大攝取食物的范圍。可見,海百合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
這塊海百合化石同樣非常珍貴,人們通過它可以看到海百合的內部結構,為研究海百合的演變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
這批珍貴的海洋化石演繹了中國西南邊陲一個遠古的滄海桑田故事。滄海桑田是中國一個古老美麗的傳說,講的是仙女麻姑和哥哥王方相見,一千年多過去了,東海已經三次乾涸變成了良田,可麻姑的容貌依然如故,還像十七八歲的姑娘一樣美麗。用滄海桑田來形容關嶺地區的變化,真是太貼切了不過了。
貴州關嶺位於雲貴高原,山巒起伏,景色秀美,勤勞的苗族同胞世世代代生息在這里。關嶺到處是岩石,當地民眾就地取材,把它作為建築材料。有時,人們驚奇地發現,石頭上會出現一些精美的花紋。這些美麗的花紋是誰刻上去的?無人知曉。後來,人們才知道,這些精美的花紋就是海百合化石。以後,科學家又在這里發現了貴州龍、興義龍等珍貴的化石,並且把這里的化石被稱為「關嶺古生物群落」。就讓我們跨越時空,用先進的電視手段再現那段滄海桑田的巨變吧。
距今大約二、三億年前,貴州關嶺地區還是一片封閉的海域,氣候溫暖,海水湛藍,清澈見底;到處生長著美麗的海百合。興義龍和貴州龍也生活在這里,由於沒有天敵,生物數量越來越多,海百合和動物的遺骸不斷被泥沙所掩埋,沉積在海底,成為珍貴的化石。正是這些珍貴的化石為我們勾畫出史前海洋與海洋生物的奇妙景觀,和中國雲貴高原的原始風貌。如今,貴州關嶺的古生物化石產地已經開辟為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當年這批化石從美國回到中國後,中國國家文物局決定把這批珍貴的化石交給北京自然博物館收藏。北京自然博物館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座自然科學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自然類博物館,這里珍藏著20多萬件珍貴的化石和標本,有無脊椎動物化石、脊椎動物化石、古人類化石、珍稀動植物標本等等,它們真實地再現了自然界演化的滄桑歷程。在這些珍稀化石標本中,有不少是中國乃至世界所獨有的,堪稱國寶。
2003年和2006年,北京自然博物館相繼舉辦了《海百合化石展》和《館藏精品展》,這些珍貴化石第一次與廣大觀眾見面。
《海百合化石展》展出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有一對老年夫婦,他們都是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的專家,把珍藏並且研究過的的兩塊海百合化石贈送給自然博物館,希望它們能夠繼續發揮作用。
在大自然漫長的演變中,氣候變化,物種更迭,給人們留下了許許多多不解的謎團。而正是這些珍貴的古生物化石,為我們解開了一個個的千古之謎,讓人類更好地熱愛自己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