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滇丁香種子

滇丁香種子

發布時間: 2022-02-10 17:38:02

A. 請問這是什麼植物學名是什麼

是蘿藦,而且就是蘿藦這個種。拉丁名:Metaplexis japonica (Thunb.) Makino

圖:
http://www.plantphoto.cn/tu.aspx?id=298451
http://www.plantphoto.cn/tu.aspx?id=168906

B. 哪裡可以買到滇丁香(別名露球花)的種子

綉球花種子很難得到 成活率很低 一般都是用扦插繁殖的 市場上一般沒有種子賣 1. 南二環朱雀花市 省體育場西門外 2. 北郊大明宮花市 三家莊公交

C. 滇丁香的栽培技術

1、育苗場地的選擇
育苗場地應選擇在背風向陽,地勢平坦開闊,地下水位低,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病蟲害少的地塊,並與家禽家畜隔離,避免污染。
2、塑料大棚的建造
漂浮育苗常與大棚設施育苗相結合,在有效控制苗木生長過程中的光照、溫度、水分等條件下,達到又快又好的育苗。上規模有條件的地方,可建大棚,棚長20~30m,寬6.0~9.0m,高2.5m,棚內有噴灌設施,棚膜用無滴膜搭棚,棚兩側要有裙膜,便於育苗過程中通風和調節棚內溫度、濕度,在棚兩側設防蟲網,在棚四周挖深、寬均為0.3~0.4m的排水圍溝,大棚走向一般以南北走向為宜。沒有條件的地方可搭中棚或小棚,建造要求同大棚。
3、育苗池的建造
大棚建好後,在棚內根據要求建造育苗池。每個育苗池長9.5m、寬1.1~1.5m,深0.15~0.2m,1個大棚可建多個育苗池,育苗池可用水泥和磚一次性砌成;也可以四周用磚塊或粘土堆砌成池邊,池底用細沙、鋸木屑等材料鋪平,上面再用黑色塑料薄膜緊貼池底平鋪,四周周定在池沿上,營養液盛在黑色塑料薄膜上,有條件的可在池中或覆膜下埋設加熱裝置用來控制營養液溫度(一般24~26℃)。使用之前可採用不同的廣譜型殺蟲劑、殺菌劑分次對池內進行噴灑消毒。
4、營養液的准備
營養液的載體為水,水是育苗成敗的重要因素,經過消毒、過濾的自來水、井水、山泉水及無污染的河水均可用於漂浮育苗。如果播種前氣溫較高,可提前2~3d灌滿育苗池水;如果播種前氣溫較低,可提前1周左右灌滿育苗池水,灌水深度10~15cm,用0.2%~0.5%的高錳酸鉀進行消毒,然後關閉棚膜增溫1~2d後適當攪動池水讓有害氣體逸出。滇丁香的種子在發芽初期和出土初期最關鍵的是保持基質濕潤,加入適量的氮、磷、鉀即可滿足生長,營養液的氮、磷、鉀比例為1:0.5:0.8,將肥料分別溶解加入營養池中,攪勻,再將水定容到所需高度。測定和調節pH值,要求pH值在5.5~6.5。營養液pH值偏高時,可加入適量的鹽酸校正;pH值偏低時,可加人適量的氫氧化鈣校正。每添加1次營養液就要校正1次pH值,可用精度pH試紙或pH計進行測定。
5、育苗盤的選擇和消毒
可選用白色泡沫塑料製成的育苗盤,內有多個育苗小缽,每缽底部中央有一個小圓洞,便於吸排營養液,育苗盤可多次循環使用。漂浮育苗的栽培環境具有高密度、高濕度的特點,因此對病害的管理,尤其是對病原體傳播和感染的管理顯得很重要。應對生產資料和工具、操作過程進行嚴格消毒,以保證病原體及害蟲沒有機會侵染植株,可用1%~2%福爾馬林液或0.05%~0.1%高錳酸鉀噴灑,然後用清水沖洗干凈,福爾馬林具有熏蒸作用,育苗盤噴葯後,可用塑料布覆蓋1~2d以提高消毒效果。
6、基質的准備和裝盤
育苗基質可選用市場上常見的泥炭土和珍珠岩,比例為2:1,將其混合均勻,使用前用葯劑熏蒸、噴灑多菌靈或廣譜性殺蟲劑等,達到消毒的目的,如每立方米基質中加入0.15%甲醛溶液40~80L拌勻,蓋膜消毒48h以上即可。裝盤前應先把配製好的基質倒在潔凈的塑料布或水泥地面上,噴水拌濕,水分含量以手捏成團不出水、落地即散為宜;裝盤時使每個苗穴的基質裝填均勻、松緊適中,保證穴內基質自然填充,不架空、不過緊,裝得過松或過緊都會影響吸水和出苗率,以裝平為宜。 溫度管理
播種後應注意棚內溫度的調節,盡量使育苗盤表面溫度保持在20℃左右,以保證及時出苗和苗全苗壯。晴天中午,如棚內溫度高於30℃,應及時掀膜,通風降溫或排濕。下午4時後應及時關閉棚膜保溫。當幼苗出土後,隨著氣溫的升高,要特別注意揭膜通風,避免溫度過高產生熱害,造成苗木灼傷死亡。
水分管理
滇丁香是既喜濕又怕澇的植物,所以在漂浮過程中要做到乾乾濕濕。播種後保持池水高度為3cm左右即可,讓其自然吸收和蒸干;當滇丁香發芽時,可將池水保持在5~10cm,並按比例加入肥料;當滇丁香長出3~4片真葉時可把水放干,讓其繼續在育苗池中長大,水干時可人工噴水補充。過2個星期又加水,在移植前1~2個星期又放干水。這樣乾乾濕濕符合滇丁香的生長特性,如果一直讓其浸泡在營養液中,則容易造成小苗淹水而死。棚內濕度不宜過高也不宜過低,過低時要噴水保濕,濕度維持在60%~70%即可,過高則要通風排濕。隨著苗木的逐漸長太,應將大棚兩邊的薄膜卷至防蟲通風網的頂端,以加大通風排濕,使苗木逐步適應外界的溫濕度環境條件,提高抗逆性。整個育苗期間要注意經常通風排濕,使育苗盤表面有水平氣流。
光照管理
據資料顯示,滇丁香的種子存在休眠現象,在光照條件下能夠解除休眠,所以在播種後可以適當給予光照,讓其透光率保持在70%左右,有利於發芽;對用赤黴素處理過的種子,則影響不大。由於滇丁香幼苗較耐蔭,當滇丁香幼苗出土後,要在大棚上蓋上遮陽網遮蔭,隨著苗木的生長逐漸增加透光度。
施肥管理
肥料主要從營養液中配給供應,一般根據比例配補1~2次即可。在苗木快要長滿育苗盤時,如果需要施肥,可以根據情況結合葉面噴施來快速補充,濃度以0.1%~0.2%為宜,掌握勤施、薄施的原則。若在漂浮育苗整個過程中都嚴格按照消毒要求進行,病蟲害就很少,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基礎上,只要做好噴葯防病工作即可。

D.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植物所)位於雲南省昆明市黑龍潭風景區,其前身是成立於1938年的雲南省農林植物研究所,1950年4月隸屬中國科學院並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昆明工作站,1959年4月由國家科委批准成為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現任所長為李德銖研究員。我國老一輩植物學家胡先驌、嚴楚江、鄭萬鈞、汪發瓚、俞德浚、蔡希陶、陳封懷、吳征鎰等先生都先後在所內工作過,2007年,昆明植物所名譽所長吳征鎰院士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昆明植物所以「原本山川 極命草木」為所訓,旨在認識植物、利用植物、造福於民。研究所立足雲南和我國西南,面向東南亞和喜馬拉雅,以植物多樣性和植物資源為研究對象,通過多學科的創新和集成,為我國植物科學的發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資源持續利用和生物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根據中央建設創新型國家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部署,我所將建設成為具有強大科技創新和持續發展能力、特色鮮明的國立研究所,成為我國知識傳播和高級生物學人才培養基地之一,成為西南地區天然葯物產業化孵化基地之一。

昆明植物所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現有在職員工383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16人,副高及以上研究人員10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4人,碩士生導師28名。研究所從197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6年起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現有植物學、葯物化學兩個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點,和植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以及葯物化學的碩士學位授予點。昆明植物所是「雲南省植物學會」的掛靠單位,負責主辦學術期刊《雲南植物研究》。

昆明植物所已建成具有先進水平的科技信息、儀器分析測試、標本館、種質資源庫以及植物園等重要科技支撐條件。設有「兩室一園一庫」(即生物地理與生態學研究室、植物化學研究室、植物園和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擁有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大科學工程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與生物地理學重點實驗室。與世界混農林業研究中心共建「國際山地生態系統研究中心」、與英國愛丁堡植物園共建「保護生物學聯合實驗室」、與著名國際化妝品公司Mary Kay共建「個人護理品聯合實驗室」。種質資源庫已收集保存野生植物種質資源12000餘份,植物標本館藏有種子植物、孢子植物標本120餘萬份。目前,研究所的工作總目標是圍繞四大學科領域,即植物進化生物學、植物化學和化學生物學、植物基因組學以及保育生物學等方面開展原創性的研究,形成新的研究體系和研究格局,成為國際上在植物多樣性、植物資源研究和生物技術產業領域具有重大影響的研究機構,為我國生物技術產業、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原創性的科研成果。在新葯研發方面,主要是利用我國豐富的生物資源和民間民族利用葯用植物的經驗,開展治療腫瘤、心腦血管、神經系統、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天然葯物和民族葯物開發研究。迄今為止,先後有50餘項應用性成果實現了產業化生產,其中,包括天麻素、宮血寧、草烏甲素、神衰果素片、青陽參片、鞘蕊蘇口服液等新葯,這些成果在雲南、四川、河南、貴州等省的二十多家葯廠得以應用生產,年均產值達數十億余元。而且,抗艾滋病新葯「復方SH」已經轉讓,抗心血管疾病新葯「燈盞細辛酚注射液」完成三期臨床研究,抗早老性痴呆一類新葯「芬克羅酮」完成一期臨床研究,一類中葯材及二類新葯「CHY膠囊」完成臨床前研究。在花卉新品種研製方面,主要開展野生花卉資源的遺傳背景、繁育機制、生態生理和發育的分子機理研究,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選育和花卉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近年來,研究所先後選育出42種有自主知識產權、地方特色的花卉新品種,並完成新品種注冊登記,完成具有雲南特色和自主知識產權的角蒿、地涌金蓮、滇丁香等6個品種的繁殖技術,有8個植物新品種獲得國家正式登記和批准。

E. 雅魯藏布大峽谷有那些動物植物

動物介紹:

大峽谷地區茂密的森林及高山灌叢草甸棲息著種類繁多的動物,其中不少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如皮毛動物:水獺、石貂、雲豹、雪豹、青舢、白鼬、豹貓和小熊貓;葯用動物:馬麝、黑熊、穿山甲、鼯鼠、蛇晰、銀環蛇、眼鏡王蛇;

醫用動物:獼猴;觀賞動物:長尾葉猴、棕頸犀鳥、紅胸角雉、紅腹角雉、排陶鸚鵡、大緋胸鸚鵡、藍喉太陽鳥、火尾太陽鳥、紅嘴相思鳥、白腹錦雞、藏馬鳴、黑頸鶴、蟒蛇和羚羊等。由於遭到長期大量捕殺,許多已瀕於滅絕。

植物介紹:

長葉蘭、貝母蘭、羊耳蒜、阿丁楓、印度栲、小果紫微等組成的熱帶低山半常綠雨林。其中有從各類亞熱帶山地常綠闊葉林向溫帶針葉林過渡的通麥櫟林和俅江櫟林,藏咖啡、藏瓜屬、血紅蕉、千果欖仁、百日青、滇桐等。

大峽谷地區是西藏自治區生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地方。地區維管束植物約3500餘種,其中有利用價值的經濟植物不下千種,具體可分為:葯用植物、油料植物、纖維植物等。特別要提到的是高山杜鵑,因為大峽谷的高山灌叢主要由常綠杜鵑亞屬組成。這一區域內有154種杜鵑,佔世界杜鵑總種數(約600種)的26%。

(5)滇丁香種子擴展閱讀:

雅魯藏布大峽谷位於雅魯藏布江下游,西藏林芝素有「背包客聖地」之稱的邊境小鎮派鎮。獲得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深大峽谷、世界最長大峽谷兩項世界紀錄。它的深度遠超過原認為最深的秘魯科爾卡峽谷(深3200米),長度也超過原認為世界最長的美國科羅拉多峽谷(長440公里)。

整個峽谷地區冰川、絕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錯在一起,環境十分惡劣。許多地區至今仍無人涉足,堪稱「地球上最後的秘境」,是地質工作少有的空白區之一。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神奇在於它為印度洋的水氣穿越喜馬拉雅山提供了通道。大峽谷之外,荒山禿嶺,雪山高原,翻過山口進入大峽谷地區,頓然是另一番景象。

網路-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F. 野丁香的《辭典》二:野丁香

【出處】《紅河中草葯》
【拼音】 Yě Dīnɡ Xiānɡ
【別名】灑瓶花、丁香花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桂丁香的花、果。秋季採花,冬季采果。 桂丁香,又名:中型滇丁香。
多年生灌木。莖直立,高2~4米。葉對生,長倒卵形成長橢圓形,長7~17厘米,寬1.5~5.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略波狀,上面綠色,無毛,下麵粉綠色,僅中脈有伏貼柔毛。頂生傘房花序狀圓錐花序,花白色至玫瑰紅色;萼懷狀,緣5裂,裂片倒披針形,長約1.3厘米,似葉狀;花冠高腳碟狀,5裂,裂片廣展,徑約3厘米,管長3厘米;雄蕊5;子房下位,2室。蒴果卵形,長約2厘米,木質,頂端宿存杯狀花盤。種子有翅。
本植物的根(野丁香根)亦供葯用,另詳專條。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
【附方】治百日咳,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野丁香花、果一兩。水煎以蜂蜜兌服。
【摘錄】《*辭典》

熱點內容
蘭花豫菊 發布:2025-09-12 21:31:05 瀏覽:466
櫻花下沉睡中的公主 發布:2025-09-12 20:57:10 瀏覽:709
大魚海棠唯美圖片配字 發布:2025-09-12 20:47:54 瀏覽:824
梅花頭套筒 發布:2025-09-12 20:39:48 瀏覽:594
批發玫瑰花茶 發布:2025-09-12 20:39:28 瀏覽:980
抽了個情人節限定 發布:2025-09-12 20:31:42 瀏覽:258
禹里鎮櫻花 發布:2025-09-12 20:23:01 瀏覽:622
旬樹盆景 發布:2025-09-12 20:22:22 瀏覽:789
梅花殘雪香 發布:2025-09-12 20:08:14 瀏覽:759
插花掛件 發布:2025-09-12 19:45:20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