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素有

牡丹素有

發布時間: 2022-02-06 18:24:57

牡丹花為什麼素有「百花之王」的美譽

牡丹花是我國固有的特產花卉,被擁為花中之王,有關的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版作為我國國權花,牡丹花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其花大、形美、色艷、香濃,為歷代詩人所稱頌,因而素有「百花之王」的美譽。

牡丹作為觀賞植物始自南北朝時期,文獻多有記載。劉賽客的《嘉記錄》說:「北齊楊子華有畫莯丹」,牡丹既已入畫,其作為觀賞的對象已確切無疑,可見牡丹在我國至少已經栽培了1400年。

到了唐代,牡丹栽培開始繁盛。牡丹花大色艷,品種繁多。

宋人毛滂在《寒食初晴見牡丹作》中就有這樣的佳句:

魏紫黃綠欲占春,不教桃杏見清明。

㈡ 牡丹別稱是什麼

牡丹的別稱有:鼠抄姑、鹿韭、白茸、木芍葯、百雨金、洛陽花、富貴花等

牡丹(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Andr.)是芍葯科、芍葯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灌木。

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

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

(2)牡丹素有擴展閱讀:

牡丹的生長習性:

性喜溫暖、涼爽、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

喜陽光,也耐半陰,耐寒,耐乾旱,耐弱鹼,忌積水,怕熱,怕烈日直射。

適宜在疏鬆、深厚、肥沃、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長。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長不良。

充足的陽光對其生長較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曬,溫度在25℃以上則會使植株呈休眠狀態。

開花適溫為17-20℃,但花前必須經過1-10℃的低溫處理2-3個月才可。

最低能耐-30℃的低溫,但北方寒冷地帶冬季需採取適當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凍害。

南方的高溫高濕天氣對牡丹生長極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給其特定的環境條件才可觀賞到奇美的牡丹花。

㈢ 牡丹花又名什麼

牡丹花又名鼠姑、來鹿韭、白源茸、木芍葯、百雨金、洛陽花、富貴花 。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

(3)牡丹素有擴展閱讀

牡丹(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Andr.)是芍葯科、芍葯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

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

㈣ 牡丹被譽為什麼

牡丹被譽為「國色天香」、「花中之王」
唐代劉禹錫有詩曰:「庭前芍專葯妖無格,池屬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當作中國的國花。1985年5月牡丹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在中國栽培甚廣,並早已引種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有關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

㈤ 牡丹素有國色天香的美稱是詩人誰所作

這個應該是李白的詩,用來取悅楊貴妃的

㈥ 牡丹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春末才開放。要使牡丹花提前到春節開放,你認為

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環境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專素.非生物因屬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環境中影響某種生物個體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種和不同種的生物個體.光決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響動物的繁殖和活動時間等. 牡丹花通常在春末才開放,但園藝師卻可以通過人工控制外界因素讓它提前到春節期間開放.園藝師主要是通過控制光照和溫度促使牡丹提前開花的.
故選:B

㈦ 牡丹花素有國色天香的美稱是詩人誰的所作

劉禹錫《賞牡丹》雲:「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因為最後兩句,我們都會把劉禹錫當作「國色天香」的牡丹花的第一位知音。

其實成語見於唐人李浚的筆記作品《松窗雜錄》,說是大和、開成年間,某年暮春,當時的皇帝和妃子們在宮廷內殿欣賞牡丹花。皇帝是個文化人,平常喜歡詩畫,看見牡丹如此鮮艷可愛,就問旁邊的一個畫師叫程修己的,說:「如今京城都邑之中牡丹花也處處盛開,聽聞傳唱的有好些文人作的牡丹詩,哪一首寫的最好啊?」

程修己善畫,詩畫相通,自然也是個明白人,就回奏皇帝:「臣曾經聽聞公卿之間都在吟唱玩賞一首牡丹花詩,是中書舍人李正封所作,臣記得其中兩句是這樣說的:『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皇帝一聽,也覺得寫得好,真是貼合牡丹花的氣質,玩賞之間,抬眼望到一旁正得自己恩寵的妃子,笑著便說:「愛妃若在梳妝鏡子前飲上一杯紫金盞酒,那才更像李愛卿詩中所言一般哪!」以後別人若提到牡丹「國色天香」,大家就知道出處是唐代詩人李正封的詩句了,雖然可惜全詩今已不存。

㈧ 牡丹有哪些品種哪種最美

中國牡丹主要品種根據不同花色(如:紅、紫、紫紅、粉、白、藍、綠、黃、黑和復色等)、不同花型(如:單瓣型、荷花型、皇冠型、樓子型、綉球型等)和具有抗旱、耐寒、耐熱、耐濕等特性,可以種植在溫帶、寒熱和亞熱帶地區的品種300多個,還有日本、美國、法國品種100餘個 。

由於每個人的欣賞角度不同,不能確切地說哪種就最美,因人而異。個人喜歡粉牡丹。
牡丹(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芍葯科,芍葯屬植物,是重要的觀賞植物,原產於中國西部秦嶺和大巴山一帶山區,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牡丹根皮入葯,名曰「丹皮」。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有關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牡丹素有「國色天香」、「富貴之花」、「花中之王」的美稱。
牡丹是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葉通常為二回三出復葉,偶爾近枝頂的葉為3小葉;頂生小葉寬卵形,長7~8厘米,寬5.5~7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不裂或2~3淺裂,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有時具白粉,沿葉脈疏生短柔毛或近無毛,小葉柄長1.2~3厘米;側生小葉狹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4.5~6.5厘米,寬2.5~4厘米,不等2裂至3淺裂或不裂,近無柄;葉柄長5~11厘米,和葉軸均無毛。花單生枝頂,直徑10~17厘米;花梗長4~6厘米;苞片5,長橢圓形,大小不等;萼片5片,綠色,寬卵形,大小不等;花瓣5片,或為重瓣,玫瑰色、紅紫色、粉紅色至白色,通常變異很大,倒卵形,長5~8厘米,寬4.2~6厘米,頂端呈不規則的波狀;雄蕊長1~1.7厘米,花絲紫紅色、粉紅色,上部白色,長約1.3厘米,花葯長圓形,長4毫米;花盤革質,杯狀,紫紅色,頂端有數個銳齒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時開裂;心皮5片,稀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長圓形,密生黃褐色硬毛。且牡丹因品種不同,牡丹植株有高有矮、有叢有獨、有直有斜、有聚有散,各有所異。

㈨ 牡丹有怎樣的美稱

牡丹原產於西部秦嶺和大巴山一帶山區,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生長緩慢,株型小。

牡丹是我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20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

牡丹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

㈩ 牡丹的品種有哪些

  1. 趙粉:趙粉屬於牡丹中的四大名品之一其,因為它出自清朝的趙家莊園,而且花色粉紅而得名趙粉。趙粉是一種,其花朵大多呈皇冠形、荷花形或金環形,花型豐滿,長勢喜人,因此受到了不少愛花之人的喜愛。

  2. 姚黃:姚黃也是牡丹中的一個名貴品種,同屬於四大名品,在古時還一向有花王的美譽。姚黃牡丹出自宋代洛陽,為當時邙山山腳下的一戶姚姓人家所培育,因此被稱為姚黃。姚黃初開花時,花色為鮮嫩的鵝黃色,而當它盛開時,花色又逐漸變成耀眼的金黃色,光彩動人。

  3. 豆綠:豆綠也是牡丹的四大名品之一,而且還是世上稀有罕見的一個品種。豆綠的花朵為鮮嫩的黃綠色,大多呈現為綉球形或皇冠形,其內花瓣密集而且擁有褶皺,因此花形十分飽滿。此外,豆綠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花梗較為細軟,因此花朵大多呈現出自然下垂的姿態。

  4. 魏紫:魏紫同樣屬於牡丹的四大名品,它出自洛陽魏仁溥家,花色紫紅,給人一種熱烈極致的美感。魏紫的花朵為皇冠形,多重瓣,花形飽滿動人,十分絢麗,因此魏紫也被古人們稱為花後。

  5. 二喬:二喬,也被稱為洛陽錦,指的是一種復色牡丹的品種,是復色系牡丹中的翹楚。二喬在同枝、同株中可以開出紫紅、粉白兩種不同顏色的花,甚至同多花朵上也會同時嵌有粉、紫兩色,嬌艷的姿態被人們比作大小二喬。

  6. 酒醉楊妃:酒醉楊妃的花朵多呈荷花形或托桂性,花色為粉紫色。由於它的枝條柔軟,花朵在盛開時微微下垂,如同醉酒的美人,嬌媚慵懶,楚楚動人。

牡丹在我國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在品賞牡丹、詠畫牡丹之時,國人不斷地豐富了牡丹文化,使它成為了對於歷史文化的一種見證。而在今天,我們同樣也要將如此絢麗的花文化不斷地傳承、豐富下去。

熱點內容
海棠肉香 發布:2025-09-13 08:46:10 瀏覽:527
綠植化妝品有問題嗎 發布:2025-09-13 08:37:52 瀏覽:660
雞血石梅花 發布:2025-09-13 08:29:46 瀏覽:198
梁海棠還活著 發布:2025-09-13 08:12:29 瀏覽:490
山茶花手抄 發布:2025-09-13 08:11:00 瀏覽:893
才有梅花便不同 發布:2025-09-13 07:54:59 瀏覽:298
櫻花漫天飛 發布:2025-09-13 07:49:15 瀏覽:699
玫瑰花語文 發布:2025-09-13 07:43:30 瀏覽:646
丁香鄭州 發布:2025-09-13 07:38:38 瀏覽:201
蒙氏插花教案 發布:2025-09-13 07:38:35 瀏覽: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