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花手稿

牡丹花手稿

發布時間: 2022-02-06 02:53:55

⑴ 蔣洪中作品價格牡丹

不是所有畫的價錢都一抄樣 看看是什麼級別了 還有這各個畫家的影響力
分裝飾級別 收藏級別 成名作 等
普通的畫家一般這個價
裝飾級別就200左右 收藏級別1000一平尺差不多了 要是本人成名作 那可能就 3000一平尺了
全國知名畫家
裝飾級別就800左右 收藏級別8000一平尺差不多了 要是本人成名作 那可能就 10000一平尺了
在世的世界聞名的畫家價位
裝飾級別就2000左右 收藏級別20000一平尺差不多了 要是本人成名作 那可能就 100000一平尺了
逝去世界聞名畫家如 齊白石 徐悲鴻 郎世寧 列賓 梵高 畢加索 德加 塞上 莫奈 馬奈 雷諾阿 安格爾 庫爾貝 米勒 丟勒 維梅爾 提香 卡拉瓦喬 倫勃朗 門釆爾等等
手稿價格100000+ 作品拍賣 1000000 低價 成名作拍賣低價3000000
如果是史詩級別的畫家如美術三傑來了 那麼就沒人能買的了了。
根據年代會有一定的漲幅

⑵ 《聊齋志異》中的《香玉》和《王六郎》的故事概括

1、《香玉》故事梗概:

一黃姓書生在嶗山太清宮附近讀書,白牡丹感其深情化作香玉與之成婚,後白牡丹被人偷掘,香玉亦失蹤,書生終日慟哭,憑吊時又遇山茶花所化的紅衣女絳雪,與之一同哭吊香玉。

花神感動,使香玉復生。黃生死後變成牡丹花下的一株赤芽,無意中被小道士砍去,白牡丹和山茶花於是也相繼死去。

2、《王六郎》故事梗概:

漁人許某,生性豁達、好飲。每逢飲酒必先敬落水鬼。說來也怪,許某打的魚總比其他漁翁多。原來,受酒暖的落水鬼王六郎為感恩夜夜相助。人鬼結為莫逆之交,後六郎因不忍害人性命而放棄投生的機會,感動上天,被授予鄔鎮土地。

許大不辭辛勞,攜酒長途跋涉去拜祝。六郎托夢給鄉人,令他們款待許某。許某離去時,六郎以風送行。許大得鄉人許多饋贈,家庭稍富,於是就不再打漁了。

(2)牡丹花手稿擴展閱讀

《聊齋志異》創作背景

蒲松齡出生於書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藉助科舉入仕,可惜屢試不第,只能以教書為生。他自幼便對民間的鬼神故事興致濃厚。

據說,蒲松齡曾為了搜集素材,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用一個故事代替茶錢。藉助這個方法,蒲松齡搜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經過整理、加工過後,他都將其收錄到了《聊齋志異》中。

據清人筆記《三借廬筆談》記載:蒲松齡每晨起就在大道邊鋪席於地,並擺設煙茶,坐待過往行人,以搜集奇聞異事。每聽到一事,回家後就加以粉飾潤色。

康熙元年(1662),蒲松齡22歲時開始撰寫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春,40歲的蒲松齡初次將手稿集結成書,名為《聊齋志異》,南高珩作序。此後屢有增補。直至康熙二三十九年前後和康熙四十六年,該書還有少量補作。《聊齋志異》的寫作歷時四十餘年,傾注了蒲松齡大半生精力。

⑶ 中國的國花是什麼如果不是牡丹,那為什麼一元硬幣後面是牡丹呢。

國花是蕙芷,牡丹是金錢主義,蕙芷是以人為本主義。

⑷ 唐獅 綉球 牡丹紋身小腿手稿

蒲公英,,代表堅強,, 火焰的

⑸ 於非暗牡丹,雙鴿圖原稿多大

【悅心賞析】於非闇先生的牡丹,美

⑹ 為嘛~翔~這個字是羊和羽組成而不是鳥和羽組成呢

xiáng ㄒㄧㄤˊ 漢字筆劃:12 偏旁部首:羽 書寫筆順:捺撇橫橫橫撇折捺橫折捺橫 五筆輸入:udng(86版) ung(98版) 現代漢字解釋: (1) 〔~實〕詳細而確實。 (2) 盤旋地飛而不扇動翅膀:滑~。翱~。 文言文解釋: (1) (形聲。從羽,羊聲。本義:翅膀平直不動盤旋地飛) (2) 同本義 [circle in the air;soar] 翔,回飛也。――《說文》鳶鳥丑其飛也翔。――《爾雅·釋鳥》鳳以之翔。――《淮南子·原道》。注:「大飛不動曰翔。」 雖欲翱翔。――《淮南子·俶真》。注:「直刺不動曰翔。」 色斯舉矣,翔而後集。――《論語·鄉黨》翦翎送籠中,使看百鳥翔。――韓愈《調張籍》 (3) 又如:翱翔(在空中迴旋地飛);翔回(迴旋飛翔)。亦指行走時張開兩臂,像鳥張開翅膀室中不翔,並坐不橫肱。――《禮記·曲禮》 (4) 又如:翔趨(古代的一種禮容。上體稍前傾,張臂細步趨行) (5) 悠閑自在地行走 [walk leisurely] 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 (6) 又如:翔步(緩步。比喻可以從緩進行的事);翔翔(安舒的樣子) (7) 飛後停息 [rest after flying] 飛不妄集,翔必擇林。――《鸚鵡賦》沙鷗翔集。――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8) 回顧 [look back] 後弱則翔。――《考工記·矢人》。注:「回顧也。」 凝聽翔立,若有所伺。――唐·李朝威《柳毅傳》 (9) [物價] 上漲 [go up]。如:翔起(騰踴;上升);翔泳(猶升沉);翔踴(物價騰貴或暴漲) 翔xiáng 〈形〉 (1) 通「詳」。詳盡 [detailed] 自宣元後,單於稱藩臣西域服從,其土地山川王侯戶數道里遠近翔實矣。――《漢書·西域傳》亦治今文學,博洽翔實。――《近代學風之地理的分布》 (2) 又如:翔集(周詳無遺地采錄收集) (3) 通「祥」。吉利 [lucky] 豐其屋,天際翔也。――《易·豐》翔風起,甘露降。――《論衡·是應》 (4) 又如:翔洽(上下融洽);翔風(祥風) 翔實 xiángshí [detailed;be full and accurate] 詳明而真實所書並皆詳實。――《南史·王僧孺傳》翔 xiáng ㄒㄧㄤˊ 盤旋地飛而不扇動翅膀:滑~。翱~。〔~實〕詳細而確實。 電影名:《翔》 導演:王曉棠 編劇:王曉棠 主演:姜祖麟 王曉棠 謝德輝 郭平 王振泰 上映:1982年 地區:中國大陸 顏色:彩色 類型:劇情片 《翔》(1982)故事梗概 旅居國外的植物學家、園藝總工程師蔡翩翩,准備和女兒蓓娜回國研究牡丹新品種。歸國前,父親蔡川林囑咐翩翩要為華僑爭氣,為祖國爭光,並要女兒尋找早年曾資助他出國的老友路永祥,告訴她:"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翩翩和蓓娜回到重慶,同植物研究所的林教授、業務秘書楊明地、技術員小方等進行野外考察,終於找到了野生黃牡丹。幾經周折,翩翩在明地的幫助下,找到了路伯伯--一位身居要職的將軍。將軍希望翩翩努力研究牡丹,攀登科學高峰,並將自己畫的一幅彩墨黃牡丹送給翩翩。因報紙刊登一條有關蔡川林和翩翩的新聞,引起人們的議論,翩翩思想有些波動。將軍則以焦骨牡丹的故事做比喻,鼓勵翩翩要經受住考驗,使她逐漸堅強起來。"文革"初期,將軍受迫害入獄。翩翩看望將軍時,將軍要她做焦骨牡丹。歸途中,小方告訴她,蓓娜已被隔離,《中國的牡丹》的手稿也被焚毀了。明地因給中央寫信,信落入中央文革手中,他被定為現行反革命,現在轉押途中。小方帶著翩翩在曬掛面處見到明地。翩翩將寫有"牡丹捨命不舍花"的紙條送給明地;明地則將自己保存的照片以及翩翩最喜愛的布娃娃交給翩翩。翩翩離開明地,無家可歸。這時,工人老何不怕擔風險,收留了翩翩,還設法把抄走的黃牡丹抱回家中培養。一天,翩翩被抓入獄,她牢記將軍的教導,在獄中繼續撰寫《中國的牡丹》。蓓娜不堪動亂,決定返回國外,行前到獄中向翩翩告別。翩翩將自己用紙條寫的《中國的牡丹》手稿交給蓓娜,要她轉交小方,說這本書只能在中國出版。當翩翩被釋放回到老何家時,看見黃牡丹已含苞待放,老何夫婦對牡丹的生長作了詳細的記錄,她非常感動。傳說明地已死在獄中,為查明真相,翩翩四處奔走,終於在牡丹溪找到了曾看管過明地的鍾大爺。因同情明地而被勒令退職的鍾大爺,向她介紹了明地在獄中堅強不屈的情況,告訴翩翩明地已死,並說他每天念叨著一個"娃娃"……十年浩劫後,人們在歡慶中問翩翩:為什麼能找到黃牡丹?翩翩想起將軍的教導:"一個人只要自己不垮,是垮不了的。"她來到牡丹溪,無限懷念將軍和明地,突然她聽到熟悉的簫聲--《良宵》,尋聲發現了明地,此時,尾隨著她的鍾大爺笑了,原來是他掩護了明地。翩翩和明地開始了新的生活。

⑺ 聊齋志異的思想內容

聊齋志異優秀作品反映了廣闊的現實生活,提出許多重要的社會問題,表現了作者鮮明的態度。 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

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聊齋志異》一書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腐敗、官貪吏虐、豪強橫行、生靈塗炭,都在《聊齋志異》中有所反映,揭示了人民痛苦生活的原因主要來自貪官污吏。

《聊齋志異》在暴露統治階級貪暴不仁的同時,還寫出了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斗爭,對他們表示深切的同情。其

中有「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席方平(《席方平》);

有最終變成猛虎,咬死仇人的向杲(《向杲》);

有直人陰間、殺死兩吏卒的王鼎(《伍秋月》)。

這些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在激發被壓迫者的斗爭意識方面,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聊齋志異》的另一重要內容是揭露了科舉考試的種種弊端。蒲松齡才華過人卻名落孫山,他對科場的黑暗、考官的昏聵、士子的心理等都非常熟悉,所以寫起來能切中要害,力透紙背。通過一些夢幻的境界,作者嘲笑了那些醉心功名利祿的士子。

(7)牡丹花手稿擴展閱讀:

清初詩壇盟主、朝廷顯貴王士禎為《聊齋志異》題過一首詩:「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他甚至欲以500兩黃金購《聊齋志異》手稿而不得。

蒲松齡出身低微,家世清寒,科舉失意,潦倒落魄,「門庭之凄寂,則冷淡如僧;筆墨之耕耘,則蕭條似缽」,但就是在「子夜熒熒,燈昏欲蕊,蕭齋瑟瑟,寒冷凝冰」(《聊齋自志》)的境況里, 他用大半生的精力,寫出了驚世之作《聊齋志異》。

反過來講,作者生活優渥,錦衣玉食,香車寶馬,也許就寫不出這樣的作品——文章憎命達,誠哉斯言!

《聊齋志異》寫了將近500個故事,幾乎篇篇都好。它的神奇在於,不僅朝廷顯貴如王士禎者十分喜歡,一般平民讀者也都喜歡。為什麼?

首先,《聊齋志異》盡管寫了許多鬼狐怪異,但涉及的卻是廣闊現實。作者通過講故事,揭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與殘酷,且始終保持了鮮明的批判態度,有時甚至用篇末的「異史氏曰」的形式直接站出來指陳時弊,控訴「覆盆之下多沉冤哉」。

以《促織》為例:由於皇帝愛鬥蟋蟀,地方官媚上邀寵,胥吏借端勒索,遂至「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成名因為買不起應征的蟋蟀,受盡官府的杖責,奄奄待斃。後來歷盡艱辛,捕得一頭,卻不幸被兒子不小心弄死。

於是乎,「兒懼,啼告母。母聞之,面色灰死,大驚曰:業根!死期至矣!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既而得其屍於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夫妻向隅,茅舍無煙,相對默然,不復聊賴。」後來兒子魂靈化為一隻輕捷善斗的蟋蟀,獻入宮中後得到皇帝歡心,才挽救了一家被毀滅的命運。

蒲松齡塑造了一系列富有反抗性的人物形象,席方平是突出代表。他父親得罪富豪羊某,被其死後買通冥間的獄吏搒掠而死。

為了伸冤,他魂赴冥司告狀,從城隍到冥王,層層上告;受到械梏、笞打、火床、鋸解種種毒刑,仍不屈服;兩次被押送還陽,又都逃回去,直到冤屈昭雪為止。席方平這種「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頑強斗爭精神,反映了我國人民的不屈精神。

其二,蒲松齡揭露了科舉制度埋沒人才的罪惡。《葉生》中的葉生「文章詞賦,冠絕當時」,卻屢試不中,郁悶而死,最後只能讓自己的鬼魂幫助一個邑令之子考中舉人。

但蒲松齡沒有像吳敬梓那樣從根本上否定這一制度。一輩子未能考上舉人的蒲松齡到71歲才按例補了個貢生,終老之時,還不忘借了某舉人的行頭,請人畫了像。

其三,《聊齋志異》反對封建禮教束縛,熱烈歌頌真誠忠貞的愛情,這是讀者最為喜愛的部分。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佔了全書的大部分,《嬰寧》《蓮香》《香玉》篇中的男女主角不顧封建禮教的約束,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願,大膽追求心愛的人並獲得幸福的結局。

《香玉》中的黃生愛上了白牡丹花妖香玉,《蓮香》中的女鬼李氏熱愛桑生,後來「憤不歸墓,隨風漾泊」,終於借屍還魂,和桑生結成美滿姻緣。在《小謝》中,男女雙方更是經過一段自由接觸後,逐步發展起愛情。這在男女被禁止社交的封建社會中,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事。

其四,《聊齋》情節曲折跌宕,而且善用細節。忘記書中哪一篇了,寫的是一個女子最怕別人撓癢,甚至於遠遠用手指指之做撓癢狀,她都會忍俊不禁。

這樣的細節,在六朝志怪小說和唐傳奇、宋話本中是很少見的,是《聊齋志異》對前人的超越。《聊齋志異》善用環境、心理、反襯等多種手法塑造人物,語言簡潔到不能再減一字的程度,既具有文言文的簡練典雅,又不失小說語言的生動形象,賦予文言語匯以活力,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如寫馮相如見紅玉自牆上來窺一段:「視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來,亦不去。固請之,乃梯而過。」生動描述了少女情竇初啟時的嬌態和馮相如的執著、熱烈的愛。

既然該書抨擊封建社會的黑暗,揭露了官場的腐敗,甚至描寫了人民的反抗,作為清朝顯貴的王士禎何以還給予高度評價呢?我想是因為那時的文人在評價文學作品時,還能保持對藝術的獨立意識。

⑻ 王安石的故事(歷史)最好有10個

少年王安石故事之--尋求生花筆

江西撫州的王安石少有大志,負籍遠游,曾挑著書箱行李,從家鄉臨川,來到宜黃鹿崗薌林書院求學。在名師杜子野先生指導下,他勤奮苦讀,每至深夜。

一日,王安石翻閱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得知李白夢見自己所用的筆頭上長了一朵美麗的花,因此,才思橫溢,後來名聞天下。於是他拿著書問杜子野先生:

「先生,人世間難道真會有生花筆嗎?」

杜子野正色道:「當然有啊!事實上有的筆頭會長花,有的筆頭不會長,只是我們的肉眼難以分辨罷了。」

王安石見杜子野先生如此認真,便道:「那麼先生能給我一支生花筆嗎?」

於是,杜子野拿來一大捆毛筆,對王安石說:「這里九百九十九枝毛筆,其中有一枝是生花筆,究竟是哪一枝,連我也辨不清楚,還是你自己尋找吧。」

王安石躬身俯首道:「學生眼淺,請先生指教。」

杜子野摸著胡須,沉思片刻,嚴肅地說:「你只有用每枝筆去寫文章,寫禿一支再換一支,如此一直寫下去,定能從中尋得生花筆。除此,沒有別的辦法了。」

從此,王安石按照杜子野先生的教導,每日苦讀詩書,勤練文章,足足寫禿了五百枝毛筆。可是這些筆寫出來的文章仍然一般,也就是說還沒有從中找到「生花筆」。他有些泄氣,於是又去問杜子野先生:

「先生,我怎麼還沒有找到那枝生花的筆呢?」

杜子野沒有說什麼,飽蘸墨汁,揮筆寫了「鍥而不舍」四個大字送給他。

又過了好久,王安石把先生送給他的九百九十八枝毛筆都寫禿了,僅剩一枝。一天深夜,他提起第九百九十九枝毛筆寫了一篇《策論》,突然,他覺得文思潮湧,行筆如雲,一篇頗有見地的《策論》一揮而就。他高興得直跳了起來,大聲喊:「找到了,我找到了生花筆了!」

從此,王安石用這枝「生花筆」學習寫字,接著鄉試、會試連連及第。以後又用這枝筆寫了許多改革時弊、安邦治國的好文章,被後人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

少年王安石故事之二--智勝廚師

王安石小時候,住在臨川城內的鹽埠嶺,離他家不遠的街口有一家面館。王安石每天上學都要從這家面館門前經過,並經常在這里吃早點,久而久之,和面館的老闆伙計都相識了。

有一天,王安石又到這家面館吃面。進門後,揀了個座位坐下,老闆、伙計有心考考他,故意不給他端面。王安石等了好久,看見後進門的人都吃上了面,便問跑堂的伙計:「師傅,我的面做好了么?」伙計答道:「就來。」不大一會兒,只見跑堂的伙計手中拿著一雙筷子交給王安石道:「伢仔,你的那碗面做好了,大師傅說要自己去端。」王安石也不計效,徑直來到廚房,只見灶墩上放著一碗熱氣騰騰的肉絲面,滾燙的面湯快要溢流碗外,大師傅笑眯眯地對王安石說:「伢仔,這碗面是我特意為你做的,味道格外好,肉也特別多,你能把它端到堂前去,不潑了一滴湯,算你白吃,不要錢。」王安石問:「此話當真?」大師傅說:「偌大的一個面館,還出不起一碗面么?」好一個王安石,主意還真不少,只見他用筷子輕輕地往碗里一伸,把面條挑了起來,碗內自然只剩一半碗湯了。就這樣,王安石左手端起湯碗,右手拿著筷子挑起面,順順當當地把一碗滿滿的熱面條端到店堂前,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面館里的人都翹起大拇指稱贊道:王安石真神童啊!

*******

少年王安石故事之三--"害"爹挨雨淋

王安石從小聰明伶俐,鄰居們都誇他心眼多,腦瓜靈。他爹聽了,自然喜上眉梢,甜進心裡。

有一年秋天,正下著毛毛細雨,他爹穿著單衣,坐在屋裡,於是把王安石叫到跟前說:「安石啊,大家都說你聰明,我不信。如果我坐在屋裡,你能叫得我站到院子里去挨雨淋,才算你真聰明。」王安石知道父親在考自己,就笑著說:「爹,落雨天當然是坐在屋裡,我怎麼能叫你站到院子里去淋雨呢?」他爹說:「哪你不算聰明。」王安石接著說:「爹,你要是站到院子里,我就能把你請到屋裡來,你信不信?」他爹連聲說著「不信」,就走到院子里去了。

王安石在屋裡來回走著,就是不喊爹進屋來,讓他爹挨淋雨。他爹等了好久好久,實在不耐煩了,催問他為什麼還不開始?王安石說:「爹,這不是『叫你站到院子里挨雨淋』了嗎?」他爹這才恍然大悟,笑著說:「還真有兩下子。」王安石說:「爹,快回屋裡來,要不淋雨受涼會生病的。」他爹立即回來了,王安石又說:「爹,又『把你請到屋裡來』了。」說完,兩人都哈哈大笑。

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當宰相後,決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堅決反對,沒幾年就被罷了官。他在京城閉居無聊,決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兒。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揚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令江蘇省南京市),路過於京口(令江蘇省鎮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時,船靠碼頭,不再走了。他站在船頭上,極目西望,但見青山隱隱,江水滔滔,春風綠野,皓月當空,觸景生情,更加懷念起金陵鍾山(又名紫金山)的親人來了。他走進船舶,拿出紙筆,略一思索,就寫了一首題名《泊船瓜洲》的詩:

京口瓜洲一水間,

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寫完後,王安石覺得「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風一到江南是什麼景象,缺乏詩意,想了一會,就提筆把「到」字圈去,改為「過」字。後來細想一下,又覺得「過」字不妥。「過」字雖比「到」字生動一些,寫出了春風的一掠而過的動態,但要用來表達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於是又圈去「過」字,改為「入』字、「滿」字。這樣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滿意的字。他覺得有些頭疼,就走出船艙,觀賞風景,讓腦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頭上,眺望江南,春風拂過,青草搖舞,麥浪起伏,更顯得生機勃勃,景色如畫。他覺得精神一爽,忽見春草碧綠,這個「綠」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個字嗎?一個「綠」字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表達出來了。想到這里,王安石好不高興,連忙奔進船艙,另外取出一張紙,把原詩中「春風又到江南岸」一句,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

為了突出他反復推敲來之不易的那個「綠」字,王安石特地把「綠」寫得稍大一些,顯得十分醒目。

一個「綠」字使全詩大為生色,全詩都活了。這個「綠」字就成了後人所說的「詩眼」。後來許多談煉字的文章,都以他為例.

烏台詩案

大約是蘇東坡在朝廷當禮部尚書之時,在他被貶謫之前,有一日,他去王安石的書房烏齋去找王安石,王不在,見烏齋台桌上擺著一首隻寫得兩句尚未寫完的詩——「明月枝頭叫,黃狗卧花心。」蘇東坡瞧了又瞧,好生質疑,覺得明月怎能在枝頭叫呢?黃狗又怎麼會在花心上卧呢?以為不妥。於是提筆一改,將詩句改為「明月當空照,黃狗卧花蔭。」王安石回來後,對蘇軾改他的詩極為不滿,就將他貶到合浦。蘇東坡到合浦後,一天,他出室外散步,見一群小孩子圍在一堆花叢前猛喊:「黃狗羅羅,黑狗羅羅,快出來呀?羅羅羅,羅羅羅。 」蘇東坡出於好奇心,走過去問小孩喊什麼,小孩說,我們叫蟲子快點出來,好捉它。蘇東坡湊近花前一看,見有幾條黃色、黑色象芝麻大的小蟲在花蕊里蠕動。又問小孩說這是什麼蟲?小孩說:黃狗蟲,黑狗蟲。蘇東坡離開花叢, 來到一棵榕樹下,正碰到樹上一陣清脆的鳥叫聲,問旁人,這是什麼鳥叫?旁人答道:這叫明月鳥。此刻蘇東坡才恍然大悟,知自己錯改了王安石的詩。但後人評價說,王安石身為宰相,氣量心胸也太狹小,他雖懂得地方上的風俗人情,也不應該因蘇軾錯改了他的兩句詩,而立「烏台詩案」,置蘇下獄,進而又隨便發配人家。這樣做,與搞「文字獄」何別。其實,從史實上看,王安石罰蘇東坡,錯改兩句詩不過是表面上的次要的原因,實質上主要原因,則是政治上蘇軾反對王安石變法。因此之故,蘇軾先後幾次被貶.

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被貶調湖州。貶調的原因是他不贊成王安石的新法。在奉調時,蘇軾依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謝。本是官樣文章,但他知道自己被外放,是新黨的御史們作了手腳,因此心中的不平之氣便按捺不住,不由得在表中寫出了略帶牢騷的「知其生不逢時,難以追陪新進;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養小民」一句。當時朝中政敵章敦、蔡確等人藉此指責蘇軾以「謝表」為名行譏諷朝廷之實,妄自尊大,發泄對「新法」的不滿,請求對他加以嚴辦。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舉出蘇軾的《杭州紀事詩》作為證據,說他「玩弄朝廷,譏嘲國家大事」,更從他的其他詩文中找出個別句子,斷章取義的給予定罪,如:「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本來蘇軾是說自己沒有把書讀通,所以無法幫助皇帝成為像堯、舜那樣的聖人,他們卻指他是諷刺皇帝沒能力教導、監督官吏;又如「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說他是指責興修水利的這項措施不對。其實蘇軾自己在杭州也興修水利工程,怎會認為那是錯的呢?又如「豈是聞韶忘解味,邇來三月食無鹽」,說他是諷刺禁止人民賣鹽。總之,是認定他膽敢譏諷皇上和宰相,罪大惡極,應該處死刑。於是朝廷便將蘇軾免職逮捕下獄,押送京城交御史台審訊。此時,沈括還出來告密,說蘇軾詩作有譏諷朝政之意,章敦等人便以蘇軾的詩作為證據(令蘇拭倒霉的詩句是歌詠檜樹的兩句:「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蜇龍知。」這兩句詩被人指稱為隱刺皇帝:「皇帝如飛龍在天,蘇軾卻要向九泉之下尋蜇龍,不臣莫過於此!」)指控他「大逆不道」,想置他於死地。一場牽連蘇軾三十九位親友,一百多首詩的大案便因沈括的告密震驚朝野。這就是著名的「烏台詩案」。

蘇軾下獄後未卜生死,一日數驚。在等待最後判決的時候,其子蘇邁每天去監獄給他送飯。由於父子不能見面,所以早在暗中約好:平時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決的壞消息,就改送魚,以便心裡早做准備。一日,蘇邁因銀錢用盡,需出京去借,便將為蘇軾送飯一事委託朋友代勞,卻忘記告訴朋友暗中約定之事。偏巧那個朋友那天送飯時,給蘇軾送去了一條熏魚。蘇軾一見大驚,以為自己凶多吉少,便以極度悲傷之心,為弟蘇轍寫下訣別詩兩首,其一:「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是處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今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其二:「柏台霜氣夜凄凄,風動琅璫月向低。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額中犀角真君子,身後牛衣愧老妻。百歲神遊定何處?桐鄉應在浙江西。」 詩作完成後,獄吏按照規矩,將詩篇呈交神宗皇帝。宋神宗被就欣賞蘇軾的才華,並沒有將其處死的意思,只是想藉此挫挫蘇軾的銳氣。讀到蘇軾的這兩首絕命詩,感動之餘,也不禁為如此才華所折服。加上當朝多人為蘇軾求情,王安石也勸神宗說:聖朝不宜誅名士,神宗遂下令對蘇軾從輕發落,貶其為黃州團練副使。轟動一時的「烏台詩案」就此銷結,而蘇軾的這兩首「絕命詩」也廣為流傳開來。

幫你找到了五個經典的故事,樓上那個帖吧裡面也有幾個,加起來足夠10個了。

⑼ 魯迅和郭沫若對《聊齋志異》的評價分別是

一、魯迅評價聊齋:

《聊齋志異》雖亦如當時同類之書,不外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寫委曲,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志怪。

變幻之狀,如在目 前;又或易調該弦,別敘崎人異行,出於幻滅,頓入人間;偶敘瑣聞,亦多簡潔,故讀者耳目,為之一新。

明末志怪群書,大抵簡略,又多荒誕不情;《聊齋志異》獨於詳盡之處,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而又偶見鶻突,知復非人。

2、郭沫若評價聊齋: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9)牡丹花手稿擴展閱讀:

《聊齋志異》在藝術上代表著中國文言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它博採中國歷代文言短篇小說以及史傳文學藝術精華,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造奇設幻,描繪鬼狐世界,從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特色。

《聊齋》除了對唐代傳奇情節曲折、敘寫委婉、文辭華麗等特點的繼承,有又對其的超越,具體表現在:一是從故事體到人物體,注重塑造形象;二是善用環境、心理、等多種手法寫人;三是具有明顯的詩化傾向。

《聊齋》每敘一事。力避平鋪直敘,盡量做到有起伏、有變化、有高潮、有餘韻,一步一折,變化無窮;故事情節力避平淡無奇,盡量做到奇幻多姿,迷離惝恍,奇中有曲,曲中有奇。

曲是情節的復雜性,奇是情節的虛幻性,曲而不失自然,奇而不離真實,這是《聊齋志異》藝術力量之所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聊齋志異

熱點內容
海棠肉香 發布:2025-09-13 08:46:10 瀏覽:527
綠植化妝品有問題嗎 發布:2025-09-13 08:37:52 瀏覽:660
雞血石梅花 發布:2025-09-13 08:29:46 瀏覽:198
梁海棠還活著 發布:2025-09-13 08:12:29 瀏覽:490
山茶花手抄 發布:2025-09-13 08:11:00 瀏覽:893
才有梅花便不同 發布:2025-09-13 07:54:59 瀏覽:298
櫻花漫天飛 發布:2025-09-13 07:49:15 瀏覽:699
玫瑰花語文 發布:2025-09-13 07:43:30 瀏覽:646
丁香鄭州 發布:2025-09-13 07:38:38 瀏覽:201
蒙氏插花教案 發布:2025-09-13 07:38:35 瀏覽: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