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丁香根
㈠ 公丁香和白丁香有什麼分別
.。。我真服了那個葯店的店員,這都不知道還賣葯? 公丁香與母丁香是同回一顆樹上的花,未成答熟即還是花蕾的時候是公丁香,開花後就是母丁香了。 而白丁香,根本不是植物,而是全國各地都可以見到的麻雀的——便便,雅稱「白丁香」。
確實有種紫丁香的變種叫白丁香,僅僅是花朵經過人工培育變白了而已,只是觀賞性植物並不入葯。
順便問問你?什麼樣的美白方子用得到白丁香- -,通常用的是七白膏,但里邊沒有白丁香啊。
㈡ 白丁香花怎麼養 白丁香的種植與養殖方法
1、栽植丁香花的適宜時期是在早春植株萌動前或處於休眠狀態時進行裸根移栽。根據不同地區土壤的解凍情況,一般以3月上中旬移栽為宜。如果由於某些原因必須秋季挖苗,也必須在晚秋落葉後休眠期進行。
2、露地栽培的丁香花,在生長季節不需特殊管理,只要把握住適當灌溉、施肥、修剪等幾個環節,就可促使栽培的丁香花生長發育良好,花序繁盛,花色鮮艷,表現出良好的觀賞特性。丁香的修剪時期,以在早春樹液流動前或剛開始流動時為好。
3、在北京及華北地區,4~6月是氣候乾旱和高溫時期,同時也是丁香花盛花和新枝生長旺盛季節,此時每月需對植株澆灌2~3次透水; 7月以後進入雨季,這時要停止人工灌溉,並注意排水防澇。從10~11月到入冬前要灌3次透水,灌水後要鬆土,使植株及土壤中水分充足。
4、丁香花定植之後,一般可以不施肥或僅施少量的肥。在開花後施用適量的磷、鉀肥及少量氮肥是有利於丁香花植株生長發育的。施肥時,可根據植株大小採取穴施,即在距干30~50厘米處為半徑,圍繞植株挖一圓形、深l0~15厘米的淺穴,將肥料均勻撒入,然後培土覆蓋,施肥後澆灌透水1次,並及時鬆土保墒。
喜光,稍耐陰,耐寒,耐旱,喜排水良好的深厚肥沃土壤。白丁香通過扦插繁殖或嫁接繁殖,種子繁殖容易產生變異。
㈢ 請問白丁香根有什麼功效
你好。一般用來治病的是葯用丁香,主治呃逆、嘔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疝氣、癬症等。葯用丁香的根有清熱解毒的作用,但不一定能完全根除。其性味:《綱目》:辛,熱,有毒;功能主治:《開寶本草》:療風熱毒腫;用法用量:外用:煎水熏洗。
㈣ 丁香樹爛根是怎麼回事啊
丁香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 Eugenia caryphyllata Thunb.)的乾燥花蕾,又名雞舌香、公丁香。乾燥果客為母丁香。丁香有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的功效。丁香原產地印度尼西亞馬魯古群島,現桑給巴爾、奔馬、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等地均有栽培。我國的葯用了香.歷中上依靠進口。為解決用葯需要,從50年代開始引種栽培,現海南已擴大試種,並連年開花結果。
(一)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10-15米。樹皮灰白而光滑;葉對生,葉片革質,卵狀長橢圓形,全緣.密布油腺點,葉柄明顯。葉芽頂尖,紅色或粉紅色;花3朵1組,圓錐花序,花瓣4片,白色而現微紫色,花萼呈筒狀,頂端4裂.裂片呈三角形,鮮紅色,雄蕊多數,子房下位;漿果卵圓形,紅色或深紫色,內有種子1枚,呈橢圓形。花期 1-2月,果期6-7月。
(二)生長習性
丁香喜高溫,是屬熱帶低地潮濕森林樹種,年平均氣溫23-24℃,最高月平均氣溫26-27℃,最低月平均氣溫16-19℃,生長良好。引種到我國南方尚有一定忍受低溫的能力,當冬季l-2月,月平均氣溫19-20℃,絕對最低氣溫9-10℃時,生長發育正常,仍能抽技吐葉,當氣溫O℃時,植株死亡;丁香不耐乾旱,要求年降雨量為1800-2500毫米。苗期以及1一3年生幼樹,喜陰,不宜烈日暴曬,成齡樹喜光,需要充足的陽光才能開花結果。喜上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黃壤和紅壤。
丁香地上部分枝葉茂盛,體積大,側技細脆而根系小,支持力弱,遇強風易倒,需設防護林加以保護。選地要選東南向或朝東坡向。
(三)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宜選擇溫和濕潤、靜風環境、溫濕變化平緩、坡向最好為東南坡的地區,並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上栽培。土壤以疏鬆的砂壤土為宜。深翻土壤,打碎土塊,施腐熟的干豬牛糞、火燒土作基肥,每畝施肥2500-3000千克。平整後,作寬l-1.3米、高 25-30厘米的畦。如果在平原種植,地下水位要低,至少在3米以下。有條件先營造防護林帶,防止台風為害。種植前挖穴,植穴規格為60厘米×60厘米×50厘米,穴內施腐熟廄肥15-25千克,摻天然磷礦粉0.05一0.1千克,與表土混勻填滿植穴,讓其自然下沉後待植。
2.繁殖方法 主要用種子繁殖。果實7-8月陸續成熟。鮮果肉質堅實,每千克鮮果有600-700粒。開溝點播,溝深2厘米,株行距則隨育苗方式不同而異。苗床育苗,株行距10厘米×15厘米;營養磚育苗,株行距4厘米×6厘米。播種後蓋上一層細土,以不見種子為度,切不要蓋上太厚。在播前搭好前棚,保持50%的郁閉度。播後19-20天即可發芽。3個月後具3對真葉時,把幼苗帶土移入裝有腐殖土的塑料薄膜袋或竹籮內,每袋(籮)移苗四株,置於自然林下或人工前棚下繼續培育。定植後5-6年開花結果。
3.田間管理
(1)蔭蔽 l-3年生的幼樹特別需要蔭蔽,由於植距較寬,可在行間間種高稈作物,如玉米、木薯等,既可遮蔭,又可作防護作用,還能增加收益,達到以短養長的目的。
(2)除草、覆蓋 每年分別在7、9、10月,在丁香植株周圍除草,並用草覆蓋植株,但不要用鋤頭翻上以傷害了香根,林地上其它地方的雜草被割除作地面覆蓋,還可作綠肥,代替天然植被覆蓋地面。除草工作直至樹冠郁閉而能抑制雜草的生長為止。
(3)補苗 丁香在幼齡期的致死因素較多,如發現缺苗,應及時補種同齡植株。
(4)排灌 幼齡丁香,根系纖弱,不耐旱,三年生以下的丁香樹,乾旱季節需要淋水,否則幼樹乾枯。開花結果期在乾旱季節易引起落花落果,也要淋水,雨季前流通排水溝,以防積水。
(5)施肥 定植後,一般每年施肥2-3次:第一次在2-3月;每株施稀人糞尿10-15千克或尿素、硫酸鈣和氯化鉀各0.05-0.1千克;第二次在7-8月,除施氮肥外,每株加施0.l千克過磷酸鈣或適量堆肥和火燒土,但不宜過量和緊靠根際,以免引起灼根造成腐爛;第三次在10-12月施以廄肥或堆肥,摻適量過磷酸鈣和草木灰。
(6)培土 丁香樹是淺根系,表土上層的細報必須避免受傷,同時這些細根不應露在土面,若露出要用肥沃鬆土培土2-5厘米。
(7)修枝 丁香樹木需要大量修枝,但為了便於採花,可將主幹上離地面50-70厘米內的分枝修去;若有幾個分叉主幹,應去弱留強,去斜留直,保留1個。上部枝葉不要隨便修剪,以免造成空缺,影響圓錐形樹冠的形成。
(8)防風 防護林的設置是確保了香園完整的一項重要措施。此外,幼齡期在台風來臨前要做好防風工作,可用繩子和竹子固定丁香植株樹干,以減輕台風對丁香植株的搖動,從而減少危害。
4.病蟲害防治
(1)褐斑病 幼苗和成齡樹都有發生,為害枝葉、果實。防治方法:①可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用1∶1∶100倍的波爾多液噴灑;②清潔田園,消滅病殘株,集中燒毀。
(2)煤煙病 主要是由黑刺粉虱、蚧類、蚜蟲等害蟲的為害而引起的。防治方法:①發現上述害蟲為害時用殺蟲劑噴殺;②發病後用1∶1∶l00倍的波爾多液噴灑。
(3)根結線蟲病 由一種線蟲引起,為害根部。防治方法:可用3%呋喃丹顆粒劑穴施或撤施於根區。
科屬 木犀科丁香屬
學名 Syringa oblata
別名 紫丁香 華北丁香
產地 原產於我國東北、華北地區
形態特徵 為落葉灌木或高4-5米的小喬木。丁香花的葉對生,卵圓形,通常葉的寬度大於長度;頂生或側生圓錐花序,花序長 8厘米~20厘米或更長;花小芳香,白色、紫色、紫紅色或藍色,有濃香。丁香花一般3月上旬前萌動,先長葉後開花,4月中旬至5月上旬開花,9-10月份果熟,11月落葉。丁香在中國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中國的名貴花卉。春季盛開時碩大而艷麗的花序布滿全株,芳香四溢,觀賞效果甚佳。現已成為庭園中著名的花木。全屬約30種,中國產24種,分布以秦嶺為中心,北到黑龍江,南到雲南和西藏均有。現廣泛栽培於世界各溫帶地區,有栽培品種1000個以上。
主要種類
白丁香:葉較小;花白色,單瓣,香氣濃,是較好的園林觀賞花木,多與紫丁香混栽,色彩和諧淡雅,更具情趣。
紫萼丁香:葉先端狹長,花序較大,花瓣、花萼、花軸均為紫重色,故名。
佛手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重瓣,花香類似茉莉花,可入茶。
垂絲丁香:其花內白外紅,花朵倒垂,風姿秀麗可人。
荷花丁香:其花黃白色,香味與女貞花相似,一派素雅風韻。
南丁香:其花藍紫色,十分雅緻。
還有許多野生種,如小葉丁香、毛葉丁香、紅丁香、遼東丁香等等。
丁香花趣話
丁香花雖細小,但一團團,一簇簇,十分可人,而且清香撲鼻,別具一格。在很多地方,丁香花象徵友情,在歐美:紫色丁香花象徵初戀;白色丁香花象徵青春無邪。
在雲南,崩龍族和傣族人民,每逢春暖花開之際,都要舉行一次傳統的「採花節」。身著節日盛裝的青年男女,爭相上山採摘丁香花,贈送給自己的戀人,表示對愛情的堅貞不渝。有些地方還把丁香花作為定情之物或催辦婚事之物。在男女雙方訂親以後,如果女方同意出嫁,就託人送一束丁香花給男方。男方收到女方送來的花束之後,要把花束放在即將成親的新房中,不等花朵謝落,就要選定成親迎娶的良辰吉日。
丁香樹在我國西北某些地區,被佛教信徒稱為「菩提樹」。可是,真正的菩提樹只適種於熱帶、亞熱帶,在我國只有華南、東南沿海一帶才適宜生長。可是在我國西北的甘肅、青海等地,由於高原氣候的影響,菩提樹不能栽植,佛教弟子就選用暴馬丁香(與紫丁香同屬的一種丁香)代替菩提樹。人們稱暴馬丁香為「西海菩提樹」。除了傳說和宗教信仰的緣故外,還跟丁香樹能夠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生長狀況良好,而且姿態端秀,花色淡雅、香氣濃郁,是吉祥、幸福的象徵,能表現佛門的興盛榮昌。這些大概都是佛教信徒把栽植在寺院里的丁香樹稱為菩提樹的原由吧。
丁香花在唐宋時期就在我國廣泛栽培,據說,丁香之所以令人喜愛,除了它素雅清純的美麗和沁人心脾的幽香之外,還因為它是愛情與幸福的象徵,常被人們譽為"愛情之花"、"幸福之樹"。這在文人墨客的詩文中常有描寫。小說《鏡花緣》列為"十二友"的花卉中,丁香花是其中之一。更有唐代詩人李商隱在《代贈》一詩中用"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借丁香喻愛情,描述了年輕女子思念情郎的眷戀心情。唐詩人陸龜蒙作有《丁香》詩:"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借丁香花抒懷,寄寓情思。
丁香之島
東非高原南部的坦尚尼亞,有一個在印度洋中的小島--奔巴島。面積不過980平方公里的島上,生長著360萬株丁香樹,成為舉世聞名的「丁香之島」,這里被人稱為「世界上最香的地方」。它與「姐妹島」――桑給巴爾島上的l00萬株丁香樹,所產的丁香總量,占國際市場的80%。丁香的產值占當地政府總收入的96%以上。當地居民把丁香樹譽為「搖錢樹」確實名不虛傳。
丁香的經濟價值很高,是一種名貴香料和葯材。丁香油不僅是食品、香煙等的調配料,還是高級化妝品的主要原料,又是牙科葯物中不可缺少的防腐鎮痛劑。作為商品的部位是含苞待放的丁香花蕾,它的葉片也含有香素。海風吹來,滿林飄香,直沁心脾;每年丁香花可收獲兩次,粒粒丁香浸透著花農們的心血。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流連忘返,為吸到一口氣味芬芳的花香而感到榮幸和欣慰。
坦尚尼亞的丁香屬於桃金娘科的常綠喬術,它的原產地在印度尼西亞的馬魯吉群島,在我國,稱它為「洋丁香」。而我國的觀賞植物--丁香是木犀科,原產我國的落葉灌術,雖然花朵亦有芳香,但是與坦尚尼亞國花丁香,不是同一種植物。
㈤ 白丁香的種植與養殖方法是什麼
一、白丁香的種植方法
丁香花喜歡陽光,耐陰耐寒耐旱,隔個兩三天澆一次水是完全沒問題的。不過要注意保暖,要是氣溫低於3℃,把花盆挪進來就行。
二、白丁香的養殖方法
1、分株養殖,所謂的分株養殖就是把原來丁香花根際的小苗連根帶泥挖掘出來,另外種植到花盆中。一般在秋天的時候進行假植。假植就是移栽出來之後,定植在哪裡還不確定,為了使丁香花不會死亡,就暫時種植一段時間,以方便再次移植。其實從樺木市場中買回來的丁香花苗一般都是已經在假植狀態中了,只要買回去選一個好的地方栽種下去,就能繼續生長。
2、採用扦插養殖。取一到兩年健壯的丁香花枝條,插入泥土或沙中,等到新的枝條生根之後就可以重新栽種了,這樣一株新的丁香花就華麗誕生了。
3、壓條養殖。所謂的壓條養殖,就是將丁香花的枝條埋進濕潤的泥土中,注意,這時候的枝條和原來母體還沒有分離。等待到這個枝條生根了之後,再和母株割離。這個方法不僅需要時間滿滿等待(得花兩三個月的時間),而且技術含量還是有一點的,在壓條之前要給花枝做一個環狀剝皮的小手術,然後塗上生長素促使根部生長。
㈥ 詢問一種葯材
那就是白丁香了
㈦ 白丁香花根能治腫瘤嗎
這個沒聽說過,不過人參、冬蟲夏草等可以治腫瘤倒是人們都知道,艾柯康等就是用冬蟲夏草提煉的。
㈧ 白丁香花根有什麼葯用價值
白丁香花根是有葯用價值的,但是能否預防和治療腫瘤值得商榷,如果是有偏方的,那倒也可能,畢竟中國地大物博,一些地區卧虎藏龍的大有人在啊,最好問清楚如何使用。
㈨ 白丁香花根燉骨頭有什麼功效求救!
白丁香
【異名】雀蘇(《雷公炮炙論》),雄雀矢(《別錄》版),青丹(《本草拾遺》),麻雀糞(《滇權南本草》),雄家雀糞(《黑龍江中葯》)。
【來源】為文鳥科動物麻雀的糞便。動物形態詳"雀"條。
【採集】全年可收。去凈泥土或雜質,曬干。
【葯材】乾燥的雀糞,呈圓柱形,有時稍彎曲,長5~8毫米,徑1~2毫米。表麵灰白色或灰棕色。質稍硬,易折斷。斷面棕色,呈粒狀。氣微腥臭。以乾燥、無雜質、無泥土者為佳。
【化學成分】雄雀糞含灰分33.7%,總氮量5.66%、氨0.22%。
【炮製】揀凈雜質。
《雷公炮炙論》:"凡采之,先去兩畔有附子生者,勿用,然後於缽中研如粉,煎甘草湯浸一宿,去上清甘草水盡,焙乾任用。"
【性味】苦,溫。
①《別錄》:"溫。"
②《綱目》:"苦,溫,微毒。"
③《本草經巰》:"辛苦,溫。"
【歸經】《本草再新》:"入肝、腎二經。"
【功用主治】化積,消翳。治疝瘕,症癖,目翳,胬肉,齲齒。
㈩ 白丁香花的根可以治療子宮肌瘤嗎
你好,可能不會有太大的作用,一般的情況下,如果子宮肌瘤比較小,可以使用葯物進行控制調理的,但是如超過五厘米的話,需要手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