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國畫牡丹鑒賞

國畫牡丹鑒賞

發布時間: 2022-02-04 00:27:36

『壹』 優美片段十個,要帶賞析。片段最好短一些!

1.看著室內橙黃色的燈光與窗外正在變得濃稠的暮色,看著它們小心翼翼地約會在玻璃窗上,擠在那兒交頭接耳。再仔細傾聽,窗外的晚風似乎也在絮絮低語,間斷掉落的樹葉如同一個個逗號,切割著那些凌空漫舞的句子。
陳染《安靜的力量》
【賞析:生活的蕪雜,使人心地太忙,不能領略萬物。緊張匆忙的生活節奏和沉重的工作壓力使現代人強烈地嚮往著安詳寧靜。】

2.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的到很高很高碧綠的天色,聽的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的藍朵,自然而然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
郁達夫《故都的秋》
【賞析:這好似一幅風景畫。最突出特點就是作者把握住了故都秋天具有特徵的景物和景物所具有的特徵。無論細描「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還是詳繪「像喇叭似的牽牛花的藍朵」,都形象鮮明,逼真如畫,渲染了寂靜的氣氛,達到一種微妙的意境。】

3.遠望天山,美麗多姿,那長年的積雪高插雲霄群峰,像集體起舞時的維吾爾少女的珠冠,銀光閃閃;那富於色彩的連綿不斷的山巒,像孔雀開屏,艷麗迷人。
碧野《天山景物記》
【賞析:這是一幅遠看圖。作者用「珠冠」「孔雀開屏」兩個比喻從色彩和形狀上點明了天山的特點。在加上「銀光閃閃」「艷麗迷人」等詞語的形容,整個畫面洋溢著幸福安祥的氣氛。】

4.再回身向北看去,那鼓樓和它身後的鍾樓,如今雖默默據守在那裡,卻難免讓人聯想到幾百年間那晨鍾暮鼓是怎樣標志著孤獨每天的生活節奏的;而鍾鼓樓背後,那橫卧天際的燕山余脈,藍瑩瑩的,宛如這古城的一帶屏障。
韓少華《萬春亭遠眺》
【賞析:作者立足於萬春亭,觀察方位的轉換十分清楚,其中用「望」「看」很有分寸地表示景物的遠近。此外寫鍾鼓樓背後的燕山余脈,由遠而近,景物的組合錯落有致,層次清晰。】

5.你以為我窮,不好看,就沒有感情嗎?我也會有的。如果上帝賦予我財富和美貌,我一定要讓你難於離開我,就像我現在難於離開你。上帝沒有這樣,我們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經過墳墓,將同樣地站在在上帝面前。
夏洛蒂·勃朗特《簡·愛》
【賞析:在追求個人幸福時,簡·愛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純真、朴實的思想感情和一往無前的勇氣。她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僕人地位而放棄對幸福的追求,她的愛情是純潔高尚的。】

6.鳥又可以開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負責丈量天的藍度,有的負責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負責用那雙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鳥全不是好的數學家,他們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終於還是不敢宣布統計數字。
張曉風《春之懷古》
【賞析:張曉風的這段擬人讓我怦然心動,我想起了我家的春天,想起小鳥在天空翱翔的畫面。作者把鳥兒比作不好的數學家,丈量著天空,這種神奇的想像讓我們每個人為之折服,寫出了鳥兒的活潑靈動和春天的美好,表現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7.風起時,滿城楓落,落無邊無際的楓葉,下一季的黃雨。人行秋色之中,腳下踩的,發上戴的,肩上似有意無意飄墜的,莫非明艷的金黃與黃金。秋色之來,充塞乎天地之間。中秋節後,萬聖節前,秋色一層濃似一層。
餘光中《左手的掌紋》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落葉比作黃金,生動形象。】

8.那雪,白得虛虛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皚皚不絕一仰難盡的氣勢,壓得人呼吸困難,心寒眸酸。不過要領略「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的境界,仍須來中國。台灣濕度很高,最富雲情雨意迷離的情調。
餘光中《聽聽那冷雨》
【賞析:這句話運用疊字,展現了文字的音韻美,表現了雪的冷艷與凄麗。】

9.一陣清風徐來,嬌艷鮮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墜落,鋪散一地絢麗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時依然鮮艷奪目,如同一隻奉上祭壇的大鳥脫落的羽毛,低吟著壯烈的悲歌離去。牡丹沒有花謝花敗之時,要麼爍於枝頭,要麼歸於泥土,它跨越萎頓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麗而消遁。
張抗抗《牡丹的拒絕》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落花比作羽毛,表現了牡丹卓越的風姿。】

10.雨靜悄悄地下著,只有一點細細的淅瀝瀝的聲音。桔紅色的房屋,像披著鮮艷袈裟的老僧,垂頭合目,受著雨底洗禮。那潮濕的紅磚,發出有刺激性的豬血的顏色和牆下綠油油的桂葉成為強烈的對照。
張愛玲《秋雨》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房屋比作老僧,寫出了雨中房屋的淡定和冷清。】

11.時間好比一把鋒利的小刀——用的不恰當,會在美麗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紋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消磨掉;但是,使用恰當的話,它卻能將一塊普通的石頭琢刻成宏偉的雕像。聖瑪麗亞女校雖然已有五十年歷史,仍是一塊只會稍加雕琢的普通白石。
張愛玲《心願》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和象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自己對時間的看法,時間是小刀,生命好不好要看自己把握得好不好。】

12.我不由自主地走了過去,捧起一把楓葉。哇,它好美!像一個巴掌,鮮紅、鮮紅;像一把扇子,平平展展;像一朵盛開的鮮花,永不凋謝!臨走,我揀起一片綠色的紅楓,我會將它作為青春、美麗、激情的象徵,永遠珍藏!
《秋葉》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秋葉的顏色形狀和姿態,表現了秋葉和秋色的美好。】

13.幾個小夥伴,借著月光畫竹影,你一筆,我一畫,參參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幾分中國畫的意味。也許,藝術和美就蘊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動中。你是否有過類似的體驗呢?
豐子愷《竹影》
【賞析:寥寥數筆,寫出了幾個小夥伴作畫的情景,幽默風趣,用筆簡練而獨到,充滿了豐子愷作品獨特的魅力。】

『貳』 寫意牡丹你欣賞誰畫的

寫意牡丹是著名美術家黃永玉畫的,以下為著名美術家黃永玉的簡介:‍

黃永玉,筆名黃杏檳、黃牛、牛夫子。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縣(今常德市鼎城區),祖籍為湖南省的鳳凰縣城。土家族人。

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曾任版畫系主任。1946年,他和張梅溪結婚。 黃永玉、中國畫院院士,受過小學和不完整初級中學教育。因家境貧苦,12歲就外出謀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區小瓷作坊做童工,後來輾轉到上海、台灣和香港。14歲開始發表作品,以後一段時間主攻版畫,其獨具風格的版畫作品飲譽國內外。16歲開始以繪聲繪色畫畫及木刻謀生。曾任瓷場小工、小學教員、中學教員、家眾教育館員、劇團見習美術隊員、報社編輯、電影編劇及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協副主席。黃永玉[1] 、中國畫院院士,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縣(今常德市鼎城區),祖籍為湖南省的鳳凰縣城。土家族人。筆名黃杏檳、黃牛、牛夫子。受過小學和不完整初級中學教育。 ‍黃永玉因家境貧苦,12歲就外出謀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區小瓷作坊做童工,後來輾轉到上海、台灣和香港。14歲開始發表作品,以後一段時間主攻版畫,其獨具風格的版畫作品飲譽國內外。16歲開始以繪聲繪色畫畫及木刻謀生。曾任瓷場小工、小學教員、中學教員、家眾教育館員、劇團見習美術隊員、報社編輯、電影編劇及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協副主席。黃永玉除了繪畫外,還精於篆刻,刀法瀟灑出塵,令人嘆為觀止,但他平生從不為人篆刻,平生只為朋友制過兩枚印章,一枚為50年為其妻張梅溪所制金文藏書印「梅溪藏書」,另一枚則為近幾年來所制,在《平凹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次印刷版)中《畫家逸事》一文中曾提到黃永玉先生托 世南先生為石魯先生帶去一方石印(上海錢瘦鐵所制),似為此石印。黃永玉1952年偕同夫人張梅溪由香港回北京,被安排在中央美術學院工作。先後擔任副教授、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等。1956年就出版過《黃永玉木刻集》,其代表作「春潮」「阿詩瑪」,曾轟動了中國畫壇。「文革」期間,被「四人幫」指控為反動學術權威受到批判。而後,又因為在「北京大飯店」畫了一幅《貓頭鷹》遭到殘酷迫害,被遣送回家鄉鳳凰。「四人幫」倒台後回北京。黃永玉擅長版畫,主攻國畫,其畫構思奇特,造詣精深。1978年,英國《泰晤士報》用了六個版面,作了專題報道了黃永玉的其人其畫。1980年,《黃永玉畫集》由香港美術家出版社出版。國內多家出版社相繼出版了黃永玉的《湘西寫生》《永不回來的風景》《黃永玉》等多本畫冊。黃永玉自學美術,文學,為一代「鬼才」,他設計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裝家喻戶曉。有《永玉六記》《醉八仙》《吳世茫論壇》《老婆呀,不要哭》《這些憂郁的碎屑》《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太陽下的風景》《無愁河的浪盪漢子》等書。畫過《阿詩瑪》、生肖郵票《猴》和毛主席紀念堂山水畫等。在澳大利亞、德國、義大利和中國內地、香港開過畫展,其美術成就曾獲義大利總司令獎。在海內外享譽甚高。黃永玉對家鄉更是一往情深。近些年他滿世界地走了不少地方,卻始終未曾有一刻忘懷自己的故鄉——美麗的鳳凰城。他認為故鄉是一個人感情的搖籃,它的影響將貫穿人的整個一生;故鄉是自己的被窩,或許它的氣味並不好聞,但卻是自己最熟悉而又無可替代的氣息。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我的血是O型,誰拿去,它對誰都合適。我的心,只有我的心,親愛的故鄉,它是你的……」2010年8月31日下午,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芳菲苑,黃永玉被聘為中國國家畫院版畫院院長。

『叄』 家裡掛山水畫、牡丹圖、八駿圖的講究都有哪些

家裡客廳追求藝術美感,掛一副或幾幅好看又有價值的字畫,既能提高藝術價值,又能為家裡增色很多,藝術鑒賞通常帶有很強的主觀色彩,不同的人對同一件藝術作品的認識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書法鑒賞亦如此,但這不等於對書法作品的評價只能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當代著名書法家沈鵬在《論書》中說,莫言妙造無形跡, 藝事從來理法通,大凡被人們公認為好的書法作品,除了內涵豐富之外,在形式上也具備能夠吸引觀眾的共同特點,是內容美與形式美的結合。
掛書法作品的話,書法的書寫要合乎規矩法度。清代朱履貞《書學捷要》中說:學書未有不從規矩而入,亦未有不從規矩而出。書法的筆法、造型結構、整篇章法布局等,所包含的規矩法度,就是理。明理,才能識法。唐人以魏晉人為師,將魏晉人書的運筆、結體的具體經驗絕對化。恪守這種法度,突出法的運用效果,形成一種與鼎盛的封建制度精神相一致的審美時尚,比如像顏真卿的書結字布局嚴守限格,決不越雷池一步。書法鑒賞只有遵循相應的鑒賞原則,其鑒賞才是有價值、有說服力的。
字畫作品一般能反映出家中主人的個人品味和自身修養,第一字畫網建議大家都選擇一些代表著吉祥美好或象徵著健康長壽的畫來掛,這方面並不高深,只要稍微注意以下幾個小細節即可:
1、家裡要是掛山水畫,盡量要觀察畫中水勢流動的方向,水流一定要向屋內流,千萬不要向外面流,風水學提到過山主人丁水管財就是這個道理,水流入乃進財,水流出為喪財。如果畫裡面有船,要使船頭向屋內,忌向屋外,船頭向外為損財折丁,船頭向內為招財進寶、一帆風順。
2、掛八駿圖、奔馬圖的話。也要注意馬頭向內,同時寓意著馬到成功的意思。
3、如果是掛猛獸圖,獸的頭部一定不可向屋內,這是有說法的,尤其是虎年要到了,五虎圖又意五福圖,所以要選對就行了。
4、從風水的角度繼續來看,家裡同樣不適合掛一些意境蕭條的圖畫,比如像:夕陽殘照、孤身上路、日落西山、隆冬荒野、惡獸相博、孤藤老樹等等,這樣的意境在風水上是很不好的,所以一定要選擇積極一點的。像牡丹圖、紅梅圖這類都是很喜氣很精神的。
只要注意這些細節,相信大家能能買到一些稱心如意的畫,注意小細節,也有大學問,以後我們會經常發表一些這類的文章,對大家的選購希望能有幫助。
在卧室放裝飾畫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人感覺具有溫馨和美感而使人放鬆即可.所以自然就不可以放一些兇猛動物的裝飾畫.不可以擺放一些使人會感覺別扭的裝飾畫. 我覺得在卧室擺放結婚照是最適宜的了.但是也要注意結婚照的擺放位置.很多人把結婚照片掛在床頭的上方,這樣對婚姻會產生不安全的感覺,雙方易疑神疑鬼,而對婚姻會過度執著,對婚姻是不利的。所以結婚照片適宜掛在人躺在床上而自然地能看到結婚照的牆上,使人的視覺與照片產生很好的接觸,這樣對夫妻的感情才是有利的。還有就是在卧室不可以擺放顏色太深太黑的畫,這樣會使人意氣消沉.在卧室也不宜放一些瀑布之類的畫,因為這些畫主家人運氣反
山水畫又意:山管人丁,水管財,因此掛山水畫是非常吉利的。
客廳:山水畫、牡丹圖、八駿圖
室雅人和、天道酬勤、寧靜致遠(這類的書法作品,也很適合掛在客廳。)
卧室:結婚照 書房:竹子圖 梅花
很多朋友最近問到,客廳里掛什麼字好,其實家裡和公司,或是酒店的客廳各有不同,第一字畫網以家裡的客廳為例簡單的分析下到底掛什麼字,掛什麼書法作品更合適。在這里首先要明白一個前提,掛書法作品要符合美感才行,而中國書法美學的和諧精神,奠基於先秦儒家和道家的中和美思想。針對普通的家裡客廳建議掛一些內容積極向上的,千萬不要選那些太俗氣的內容,如家和萬事興這樣的就太俗,相同的掛一副室雅人和就好了很多。同樣的,天道酬勤、寧靜致遠這類的書法作品,也很適合掛在客廳。
家裡的裝修風格有所不同,那麼掛的畫也會有所不一樣,我們以中式風格的裝修來談談家裡國畫的選擇,針對現代風格的家居風格以後會陸續分析。 既然提到國畫,就得對這方面的知識和技法有個簡單的鏈接,書畫在筆法上都相為補充。
中國畫的提款和畫法有其內在的用筆一致性,特別到了崇尚筆墨和用筆的元代書畫,更是如此。南齊時代主畫佛教人物的畫家張僧繇,他的繪畫藝術在借鑒外來形式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他善於吸收傳統藝術的優點並融合自己的東西。據歷代名畫記載,張僧繇在衛夫人的筆陣圖中受到啟發,把書法藝術創造性的運用於繪畫中,形成了點,拖,砍,拂四種基本技法,使繪畫一點一畫,別是一巧。從而創作了筆才一二,像已應嫣的疏體畫。宋代書畫家蘇軾,他的書法從二王,顏真卿,柳公權等名家吸取營養,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努力革新,在書法上講究筆法,墨法,採用卧筆,聚墨等技法,把繪畫上用筆用墨的技法試用於書法,這也是他的匠心獨運。趙孟頫,元代著名的書畫家,他是集晉唐書法之大成的書法家,他的書法作品以楷書和行書為最美,同時他又是評論家,他關於書法用筆,結字的精闢見解,至今仍不失為至論。他的題畫詩如飛白木如州,寫竹還與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正確闡述了書法與中國畫筆法的關系。清代朱耷,號八大山人,他的書畫都追求怪偉,善於用自己的藝術思想去學各家書法,把前人的特點有選擇地拿過來化為己有。他善於用禿筆,其作品具有強烈個人風格。他善於把楷書,行書,草書各體大小斜正的字以畫家獨具的構圖意識放置於一幅作品之中,形成別具一格的章法布局。鄭燮,揚州八怪之一,其蘭竹精妙無比,他的字把真,草,隸,篆四體融合為一體,而以真隸為主幹,用作畫方法去寫,一字一筆,兼眾妙張。這是鄭板橋在書法藝術上的大膽創作;章法布局上,他的一些作品象安排一幅畫一樣,特別注意上下左右互相避讓呼應、大小攜帶、疏密相間、錯落有致、似邪反正,形成有主次、有輕重、有節奏、有旋律,類似繪畫的章法,以畫家的筆法作字。清末傑出的書畫家吳昌碩,在繪畫上以篆,隸,行,草筆法為主。他在一首題畫詩中說臨撫石鼓琅琊筆,戲為幽蘭一寫真,就是講他如何以篆書筆意寫蘭的。
首先選擇的字畫色調要保持與室內的陳設風格相一致,也就是家裡的主人看著要舒服,如果一看就不舒服,感覺別扭,那肯定是不合適的。客廳的話,一般比較多的會掛山水畫、牡丹圖、八駿圖等等,這些都是有比較吉祥美好的寓意,山水畫又意:山管人丁,水管財,因此掛山水畫是非常吉利的。牡丹圖的話,牡丹代表著國色天香、富貴吉祥。八駿圖代表著馬到成功。 書房的話,可以掛書法作品,比如像寧靜致遠、觀海聽濤、室靜蘭香等,都是很雅緻的。掛畫的話,可以放竹子圖,像歲寒三友;或是梅花圖,也很不錯,梅花是一種高尚的精神,看著也很喜氣。卧室放畫最主要的目的是讓主人感覺具有溫馨和美感,同時讓人精神上放鬆。

『肆』 中國美術賞析

1 . 世界上規模最大、洞窟最多的佛教藝術聖地是: 敦煌莫高窟

2 . 不屬於范寬創作山水畫的過程是: 師古人
3 . 不屬於南宋的山水畫情感表現的是:對生活缺乏熱情
4 . 倪瓚的藝術思想是:不求形似,聊以自娛
5 . 雕像《聖德列薩的幻覺》作者是: 貝里尼 (貝爾尼尼)

多選題(分數: 10 分)
1 . 敦煌佛教的繁榮期藝術作品的特點有哪些:
藝術作品漢化,外來特徵減少
注重人物內心世界的表現
. 注重人物個性的表現
繁榮期的作品氣勢盛大
2 . 敦煌石窟佛教藝術興盛的原因有:
1. 世界文明發展融合的結果
2. 中原漢族藝術風格對敦煌石窟藝術的影響
3. 敦煌佛教藝術的發展是佛教東漸的結果
4. 敦煌佛教藝術的發展是絲綢之路的結果
3 . 石濤的山水畫風格是
1. 平平淡淡
2. 萬點惡墨
3. 丑怪狂掃
4 . 以下對鄭板橋的描述正確的是( ) ( 1 )分
1. 在中國繪畫歷史上第一次把畫看作明碼標價的商品
2. 「揚州八怪」之一
3. 作品表現出濃厚的人道主義思想
5 . 以下對吳昌碩的描述正確的是( ) ( 1 )分
1. 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位著名畫家
2. 鴉片戰爭後出現的第一位著名畫家
3. 海上畫派代表人物
4. 清高孤傲
6 . 吳昌碩的繪畫特點有( ) ( 1 )分
1. 善於畫紅牡丹
2. 善於畫竹
3. 雅俗共賞
4. 陽春白雪
7 . 以下對齊白石的描述正確的是( ) ( 1 )分
1. 使中國傳統藝術煥發新的青春
2. 強調繪畫要不似似之,介於似與不似之間
3. 既反對媚俗,又反對欺世
8 . 徐悲鴻對中國繪畫的貢獻( ) ( 1 )分
1. 國畫
2. 油畫
3. 素描
9 . 以下屬於閻立本的繪畫作品是:( ) ( 1 )分
1. 《步輦圖》
4. 《蕭翼賺蘭亭圖》
10 . 敦煌佛教藝術的典型代表有:( ) ( 1 )分
1. 寺廟
2. 菩薩
3. 飛天
4. 本生畫

『伍』 如何提高對國畫牡丹的欣賞

牡丹是我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花大色艷、雍容華貴、富麗端莊、芳香濃郁,而且品種繁多,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長期以來被人們當做富貴吉祥、繁榮興旺的象徵。唐代,牡丹詩大量涌現,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膾炙人口;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千古絕唱。因而也有大批的畫家喜歡畫牡丹。
中國畫歷史悠久,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是由藝術升華的哲學思考,是藝術之為藝術的真諦所在。
工筆的牡丹,工整細致,一類密體,重線條美,一絲不苟,有「用筆有簡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細者」之說。
寫意的牡丹,要用心靈感受、筆隨意走 ,視為意筆,寫意畫不重視線條,重視意象,與工筆的精細背道而馳。生動往往勝於前者。 不必斤斤計較透視比例等顯示的問題。
國畫牡丹在創作上重視構思,講求意在筆先和形象思維,注重藝術形象的主客觀統一。造型上不拘於表面的肖似,而講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傳達出物象的神態情韻和畫家的主觀情感為要旨。因而可以舍棄非本質的、或與物象特徵關聯不大的部分,而對那些能體現出神情特徵的部分,則可以採取誇張甚至變形的手法加以刻畫。國畫牡丹主要運用線條和墨色的變化,以鉤、皴、點、染,濃、淡、干、濕,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表現手法。
在構圖上,國畫牡丹講求經營,它不是立足於某個固定的空間或時間,而是以靈活的方式,打破時空的限制,把處於不同時空中的物象,依照畫家的主觀感受和藝術創作的法則,重新布置,構造出一種畫家心目中的時空境界。因此,在透視上它也不拘於焦點透視,而是採用多點或散點透視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後移動的方式,觀物取景,經營構圖,具有極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同時在一幅畫的構圖中注重虛實對比,講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要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國畫牡丹以其特有的筆墨技巧作為狀物及傳情達意的表現手段,以點、線、面的形式描繪對象的形貌、骨法、質地、光暗及情態神韻。這里的筆墨既是狀物、傳情的技巧,又是對象的載體,同時本身又是有意味的形式,其痕跡體現了中國書法的意趣,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彩為主的中國畫中,講求「隨類賦彩」,注重的是對象的固有色,光源和環境色並不重要,一般不予考慮。但為了某種特殊需要,有時可大膽採用某種誇張或假定的色彩。中國畫,特別是其中的文人畫,在創作中強調書畫同源,注重畫家本人的人品及素養。在具體作品中講求詩 、書、畫、印的有機結合,並且通過在畫面上題寫詩文跋語 ,表達畫家對社會、人生及藝術的認識,既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又是畫面的有機組成部分。

望採納!謝謝~

『陸』 優美段落賞析10個

1鳥又可以開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負責丈量天的藍度,有的負責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負責用那雙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鳥全不是好的數學家,他們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終於還是不敢宣布統計數字.
——張曉風《春之懷古》
賞析:張曉風的這段擬人讓我怦然心動,我想起了我家的春天,想起小鳥在天空翱翔的畫面.作者把鳥兒比作不好的數學家,丈量著天空,這種神奇的想像讓我們每個人為之折服,寫出了鳥兒的活潑靈動和春天的美好,表現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2風起時,滿城楓落,落無邊無際的楓葉,下一季的黃雨.人行秋色之中,腳下踩的,發上戴的,肩上似有意無意飄墜的,莫非明艷的金黃與黃金.秋色之來,充塞乎天地之間.中秋節後,萬聖節前,秋色一層濃似一層.
——餘光中《左手的掌紋》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落葉比作黃金,生動形象.
3那雪,白得虛虛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皚皚不絕一仰難盡的氣勢,壓得人呼吸困難,心寒眸酸.不過要領略「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的境界,仍須來中國.台灣濕度很高,最富雲情雨意迷離的情調.
——餘光中《聽聽那冷雨》
賞析:這句話運用疊字,展現了文字的音韻美,表現了雪的冷艷與凄麗.
4一陣清風徐來,嬌艷鮮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墜落,鋪散一地絢麗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時依然鮮艷奪目,如同一隻奉上祭壇的大鳥脫落的羽毛,低吟著壯烈的悲歌離去.牡丹沒有花謝花敗之時,要麼爍於枝頭,要麼歸於泥土,它跨越萎頓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麗而消遁.
——張抗抗《牡丹的拒絕》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落花比作羽毛,表現了牡丹卓越的風姿.
5雨靜悄悄地下著,只有一點細細的淅瀝瀝的聲音.桔紅色的房屋,像披著鮮艷袈裟的老僧,垂頭合目,受著雨底洗禮.那潮濕的紅磚,發出有刺激性的豬血的顏色和牆下綠油油的桂葉成為強烈的對照.
——張愛玲《秋雨》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房屋比作老僧,寫出了雨中房屋的淡定和冷清.
6時間好比一把鋒利的小刀——用的不恰當,會在美麗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紋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消磨掉;但是,使用恰當的話,它卻能將一塊普通的石頭琢刻成宏偉的雕像.聖瑪麗亞女校雖然已有五十年歷史,仍是一塊只會稍加雕琢的普通白石.
——張愛玲《心願》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和象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自己對時間的看法,時間是小刀,生命好不好要看自己把握得好不好.
7我不由自主地走了過去,捧起一把楓葉.哇,它好美!像一個巴掌,鮮紅、鮮紅;像一把扇子,平平展展;像一朵盛開的鮮花,永不凋謝!臨走,我揀起一片綠色的紅楓,我會將它作為青春、美麗、激情的象徵,永遠珍藏!
——《秋葉》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秋葉的顏色形狀和姿態,表現了秋葉和秋色的美好.
8幾個小夥伴,借著月光畫竹影,你一筆,我一畫,參參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幾分中國畫的意味.也許,藝術和美就蘊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動中.你是否有過類似的體驗呢?
——豐子愷《竹影》
賞析:寥寥數筆,寫出了幾個小夥伴作畫的情景,幽默風趣,用筆簡練而獨到,充滿了豐子愷作品獨特的魅力.
9麗日當空,群山綿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條流動的江河.彷彿世間所有的生命都應約前來,在這剎那裡,在透明如醇蜜的陽光下,同時歡呼,同時飛旋,同時幻化成無數游離浮動的光點.
賞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花朵比作江河,語言精緻優美,富有感染力,言語間充滿了對桐花的喜愛,讓讀者也彷彿一起看到了這漫山遍野的桐花開放的勝景.
10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佇立在窗前.他悲戚地舉目遙望蒼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靜的湖面上.老人又低頭看看地面,幾個比他自己更加無望的生命正走向它們的歸宿——墳墓.老人在通往那塊地方的路上,也巳經消磨掉六十個寒暑了.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手法寫星星非常傳神,把繁星比作百合,突出它的干凈純潔,把夜空比作湖面,寫出它的平靜美好.然而這樣的美景下,我卻要死去了,反襯出我的懊悔.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您的及時採納是對我最好的鼓勵

『柒』 佳句帶賞析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出自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此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在慰勉友人勿在離別之時悲哀。首聯描畫出送別地與友人出發地的形勢和風貌,隱含送別的情意,嚴整對仗;頷聯為寬慰之辭,點明離別的必然性,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頸聯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使友情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尾聯點出「送」的主題,而且繼續勸勉、叮嚀朋友,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此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堪稱送別詩中的不世經典,全詩僅僅四十個字,卻縱橫捭闔,變化無窮,彷彿在一張小小的畫幅上,包容著無數的丘壑,有看不盡的風光,至今廣泛流傳。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壯闊,極精整。第一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之地所「輔」(護持、拱衛),氣勢雄偉,點送別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泛指「蜀川」,點杜少府即將宦遊之地;而「風煙」、「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兩地連在一起。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為迷濛的風煙所遮,微露傷別之意,已攝下文「離別」、「天涯」之魂。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彼此離別的意味如何?為求官飄流在外的人,離鄉背井,已有一重別緒,彼此在客居中話別,又多了一重別緒;其中真有無限凄惻。開頭兩句調子高昂,屬對精嚴,韻味深沉,對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於當時律詩還沒有一套嚴格的規定,卻有其獨到的妙處。此詩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矯夭變化,不可端睨。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境界又從狹小轉為宏大,情調從凄惻轉為豪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麼呢。表現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恆的,無所不在的,所抒發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這兩句因此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兩行詩貫通起來是一句話,意思是:「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一般揮淚告別啊!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在歧路」,點出題面上的那個「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處分手,所以往往把臨別稱為「臨歧」。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明快爽朗,語言清新高遠,內容獨樹碑石。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體現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

『捌』 在洛陽成人去那學習國畫牡丹比較好!

天虹書院副院長,當代書家董艷芳,董老師的,由於出自牡丹花城的洛陽,其牡丹國畫在董老師的筆下展現的栩栩如生。別人其它眾多牡丹國畫圖,歡迎廣大的牡丹書法、國畫愛好者前來咨詢。

『玖』 國畫馬桂芳的牡丹有沒有市場價值

藝術品的市場價值需要創作者及市場為它賦能,沒有一個好的宣傳及包裝,價值很難上去,相反如果這個藝術家有里程碑式的突破而且得到了社會、市場的認可,價值就無限大了。。

熱點內容
櫻花短袖衣服 發布:2025-09-13 17:20:10 瀏覽:119
海棠花花邊 發布:2025-09-13 17:05:49 瀏覽:854
全彈子盆景 發布:2025-09-13 16:59:46 瀏覽:832
盆景沙柱法 發布:2025-09-13 16:50:58 瀏覽:471
梅花味精渣 發布:2025-09-13 16:50:53 瀏覽:182
泡干荷花 發布:2025-09-13 16:37:12 瀏覽:472
想起米蘭花 發布:2025-09-13 16:35:37 瀏覽:3
牡丹籽油吃法 發布:2025-09-13 16:26:28 瀏覽:700
梅花頭花 發布:2025-09-13 16:17:37 瀏覽:63
一把火一朵花猜成語 發布:2025-09-13 16:08:57 瀏覽:186